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这是一部中国人民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以神话为题材的浪漫主义作品。本书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函默等品格,无疑反映出了人民的共性,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他从无知和率性到造福天下,从自私自利到造福万民、心怀大爱,让我们看到了明代中叶以来人民思想发生的变化,他们想创新、想改革、想追求幸福的桃花源似的生活。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形象孙悟空反抗斗争

人物形象是每位作者都想刻画好的小说中极为重要的雕塑之一,《西游记》中同样如此,第一回中刻画孙悟空的前身——仙石的形态,是以新野县现存的汉议事台为背景。仙石的通体三维尺寸与汉议事台的尺寸完全相同,可见吴承恩对新野的人情风貌多么熟悉。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

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也许,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了新野猴戏中活龙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神话力作《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猴王形象。①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中国人民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著名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以神话为题材的浪漫主义作品。《西游记》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由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四十一个故事组成,以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作为线索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着重表现的是孙悟空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函默,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从孙悟空这个人物的描述及其体现出的特性,全面的体现出了《西游记》所反映的丰富文化意蕴。可以说离开了孙悟空的

形象,《西游记》就无法成功,就无法真实反映当时人民的内心世界。正是这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喻意了当时人民不敢说的事。

作者是如何来描绘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呢?他是作者心目中的一个近似完美、全能的英雄人物,是有情有义的血肉之躯。作者以他全部的激情去构思描写他,歌颂他。该人物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一、孙悟空出生不凡,具有最浪漫、最具实力的家庭背景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从孩童到英雄,他是历经磨难又顺理成章。人或动物皆有父母,有人的父亲为李刚,孙悟空的父母就更厉害了: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天生地养、皇天后土,如此出生可谓轰轰烈烈,为未来的成神、反抗之路埋下了伏笔。

他出世之后,就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川过着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五国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从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的筋头云,七十二般变化,后来又在东海龙宫获得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他被二郎神捉住后,玉帝下令送至斩妖台处死,结果是“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作伤及其身”。②火烧雷打也不能损他一根毫毛,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把他烧成灰烬,相反却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从八卦炉里逃出后,又“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在天宫内“东打西敌,更无一神要挡”。后来在克服艰难险阻的取经过程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洞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更表现了超人的大智、大勇、大力。

二、孙悟空是一个无视等级、始存自私自利的集反抗、叛逆、不

羁为一身的硬汉

孙悟空得道之后,名利熏心,入地府销死籍,上天宫盗蟠桃,目中无人,故此受到五百年五行山压身,吃铜丸喝铁水之劫难。

他虽然自称是“天生圣人”,但从不“坑爹”。靠的是自身本事。你看,在龙宫得了“如

意金箍棒”,闹翻水晶宫,吓得龙王心惊肉跳,不知所措。上天入地,任我独行。闹了十王冥府以后,被告到玉帝那里去。玉帝作为最具权威的最高统治者。太白金星等一干王公贵族一见就“朝上礼拜”,而孙悟空却“挺身在旁,且不朝礼。”玉帝问:“那个是妖仙”?悟空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听后大惊失色,吓得要死,认为对玉帝这般无礼,是该死了!该死了!(第四回)后来玉帝派天兵天将收服他,被他打败,被迫承认他是“齐天大圣”;他第二次见玉帝时,也不跪拜,“亦只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第四回)。天宫中星相群神的森严等级,他一概都不承认,而是“不论高低”,“俱以弟兄相待”,“俱称朋友”(第五回)。天宫正如世俗世界,讲究尊卑秩序,等级观念是非常严格的,所以西王母的蟠桃会就没有请他,他于是大为不满,偷吃了仙桃,偷吃了仙酒、仙品,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把天宫中尊卑上下的秩序搅得一塌糊涂。玉帝无法可想,搬来如来佛收伏他。如来问他为什么“要夺皇大帝的尊位”?他回答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七回)玉帝将他处死,罪名就是“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意思是指他目无皇权,破坏君臣之礼,搅乱了上下尊卑的秩序。就是在被如来收服,皈依佛门,保护唐憎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他敢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咒观音菩萨“该她一生无夫”,指责太上老君“老官着实无礼”,自称为“老孙”,第三十三回写他向玉帝借天,说“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他在斗争中发现兕牛怪原来是太上老君身边的一头青牛下凡,就去向玉帝和老君问罪,斥责他们“钳束不严”,“纵放怪物”。在封建专制时代,皇帝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是天意所定,不能违背,而孙悟空却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或嘲讽皇帝,显得他比帝王高明百倍,他对乌鸡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都做遍了。”朱紫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成药丸给国王治病。这些表现了极强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否定了等级观念,要求打破固有的尊卑秩序,蔑视以天命论和血统论为基础的皇权统治。从孙悟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中,我们分明闻到了一种要打破旧秩序的新的时代气息。

封建制度有三大最基本的特征:领主、封臣和采邑;封建制度的结构由这三大元素配合。领主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封臣是拥有领主所分封给他们土地的人,而这些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封臣要为领主战斗,作为对领主给予采邑的回报。在领主、封臣和采邑之间的关系与责任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制度下的人民生活是艰难的,正如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天上的神权统治是人间的封建统治的翻版。玉皇是该制度的统治者,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在天庭的统治范围,他总是保持着自尊自强,独立不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