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原文】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chá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yú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译文】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
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
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
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
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文】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xué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译文】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
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
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
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原文】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译文】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
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原文】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
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译文】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
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
针灸《标幽赋》原文及释文
针灸《标幽赋》原文及释文针灸《标幽赋》原文及释文《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原文作者/窦汉卿一、出处《标幽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二、原文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赢。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跻、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跻、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针灸歌赋《标幽赋》,《穴性赋》,《玉龙歌》,《金针赋》
针灸歌赋《标幽赋》,《穴性赋》,《玉龙歌》,《金针赋》标幽赋窦汉卿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标幽赋(杨氏注解)
标幽赋(杨氏注解)以有形调无形以无形治有形●无法胜有法法无定法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
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
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
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砭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此之谓也。
又语云:一针、二灸、三服药。
则针灸为妙用可知。
业医者,奈之何不亟讲乎?)察岁时于天道,(夫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节,以应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日。
岁时者,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此四时之正气。
苟或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暖,是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焉。
是故天温日阳,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冱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气血始清,卫气始行;月廓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天寒无刺,天温无灸,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洋溢;络有留血,名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
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又曰:天有五运,金水木火土也;地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热也。
)定形气于余心。
(经云:凡用针者,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定其血脉,而后调之。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形气相得者生,不调者病,相失者死。
是故色脉不顺而莫针。
戒之戒之!)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经云:病有沉浮,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壅则贼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
内伤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春病在毫毛腠理,夏病在皮肤。
故春夏之人,阳气轻浮,肌肉瘦薄,血气未盛,宜刺之浅;秋病在肉脉,冬病在筋骨,秋冬则阳气收藏,肌肉肥厚,血气充满,刺之宜深。
《标幽赋》云“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
痛症:举凡痛症,在治痛取穴基础上,可加些安神穴位,如安眠、印堂、神门等。
非用以治神志精神疾病,以之宁心安神,神安则痛可减。
凡痛之病机有数端,就针灸而言,不过气血而已。
明知气血经络运行之理,取穴用针,或泻或补,或以调气上下,可收全功。
比如,急性腹痛,常见者多为气机逆乱,上气不得下出,聚于腹中,致痛不可止。
此类病最易,只需调气,下气即可。
调气者,气乱于中,取局部穴,如中脘、建里、天枢、气海等,以平为期;下气者,乱气或可调理而通,痛即止,或有气之乱甚,需使邪气有所出路,则痛可去。
只调气尚不足以效,则又需足三里、上下巨虚之辈,引乱气下行。
故临床治急腹痛,可单取局部,亦可单取远端,亦可双取上下。
余以为,腹之为病,腑气不通也。
能知上下之法,则诸病可除。
针灸治痛,最重要的是气机上下。
病在头,可取足;病在胸,可取手;病在腹,可取下肢,病在腰,可取手足。
只要注意上下配穴,循经取穴,或上或下,都可取效。
凡我治病,最重气机。
经络所过,无非气耳。
针灸所调,在穴,在经,只为调气。
因此,针灸医生只需抓住一个字,曰气而已。
找痛因,识痛性,辩部位,立治则。
治疗原则:1. 知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道理。
2. 诸痛疮疡,皆属于心,脏腑病求于门、海、俞、募之微,治疗脏腑之痛。
3. 住痛移痛,取相交之经,经络滞求于原、别、交会之道,治疗经络滞之痛。
4. 俞之所治,皆主体重节痛,此时用五腧穴治痛。
5. 针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见苍天6. 掌握穴性、方义、对症、辩证、经验治疗,此基本功也。
镇痛是针灸疗法的一个显著作用。
镇痛效果的优劣,首先在于配穴是否得当。
笔者试将疼痛分为内脏痛、肢体痛、躯干部痛、头面部痛四类加以探讨。
1.内脏痛内脏痛包括胸、腹、盆腔内脏器病变所致的疼痛,临诊时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再配合其它辨证方法。
组方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急性内脏疼痛。
多为实证或本虚标实证,来势迅急,痛势剧烈。
要注重辨病施治,以“急则治其标”为法,以迅速止痛为目的。
标幽赋原文——精选推荐
标幽赋原⽂拯救之法,妙⽤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于予⼼。
春夏瘦⽽刺浅,秋冬肥⽽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缝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中焦,⽔初下漏,太阴为始,⾄yǎn)厥(jué)阴⽽⽅终;⽳出云门,抵期门⽽最后。
正经⼗⼆,别络⾛三百余⽀;正侧偃( jué)阴⽽⽅终;⽳出云门,抵期门⽽最后。
正经⼗⼆,别络⾛三百余⽀;正侧偃(yǎn)伏,⽓⾎有六百余候。
⼿⾜三阳,⼿⾛头⽽头⾛⾜;⼿⾜三阴,⾜⾛腹⽽胸⾛⼿。
要知迎随,须明逆顺;况乎阴阳,⽓⾎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多⾎;太阴少阴,少⾎多⽓;⽽⼜⽓多⾎少者,少阳之分;⽓盛⾎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之⽓。
轻滑慢⽽未来,沉涩紧⽽已⾄。
既⾄也,量寒热⽽留疾;未⾄者,据虚实⽽痏(wěi)⽓。
⽓之⾄wěi)⽓。
⽓之⾄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未⾄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
⽓速⾄⽽效速,⽓迟⾄⽽不治。
juān)邪扶正之道;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可应,众⽳主持。
本形⾦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léi)。
循机扪⽽短长⽔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或斜或正;⼝藏⽐⽕,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短长⽔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或斜或正;⼝藏⽐⽕,进阳补羸(zhēn)于毫发,同贯多可塞以象⼟,实应五⾏⽽可知。
然是⼀⼨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zhēn)于毫发,同贯多可塞以象⼟,实应五⾏⽽可知。
然是⼀⼨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邪⽽去矣。
寒热痛痹,开四关⽽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后⼊;既刺也,使本神定⽽⽓随。
神不朝⽽勿刺,神已定⽽可施。
定脚处,取⽓⾎为主意;下⼿处,认⽔⽊是根基。
天地⼈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带冲,去⼼腹胁肋在⾥之疑。
⼆陵⼆跷⼆交,似续⽽交五⼤;两间两商两井,相依⽽列两⽀。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标幽赋原文:刍荛生于阴阳之中,萌芽于四时之际。
春日繁花似锦,夏日烈阳炎炎,秋日丰收硕果累累,冬日寒风凛冽。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亦随着阴阳四时的变化而感受生活的起伏。
然而,人类的视角与众生不同,他们拥有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能够通过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人类的世界中,标幽赋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形式。
它以人类的视角,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深情的叙述,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标幽赋的创作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
标幽赋的创作源自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当春天来临,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花开满园,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境。
这时,标幽赋的笔触轻柔而细腻,宛如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夏天的标幽赋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阳光和热情的向往。
夏日的阳光炙热而炽烈,人们汗流浃背,却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
标幽赋以热情奔放的词句,描绘出夏天的热烈和活力。
秋天的标幽赋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收获的感慨。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和丰满的果实让人们感到满足和幸福。
标幽赋以凝重的笔触,表达了人们对秋天丰收的期待和喜悦。
冬天的标幽赋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寒冷和坚强的思考。
冬天的北风凛冽,大地寒冷而荒凉。
然而,人们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标幽赋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冬天坚强的敬意和追求。
标幽赋是人类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的结晶,它以人类的视角,通过文字来传达人类的感悟和情感。
标幽赋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四时的变化,用文字去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标幽赋成为我们与自然对话的媒介,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标幽赋》第五讲
《标幽赋》第五讲今天我们接着之前的讲,上次讲到了“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这句。
后面一句是“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云门是肺经的穴位,期门是肝经最后一个穴位。
肺经的第一个穴位是中府,这里没提到中府,其原因是,经脉起于中焦,而中府的本意意思中焦之府。
出于云门,为什么叫云门?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地气,在人体对应的就是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为土,为地。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化生而来,气血化生以后是由肺来敷布全身的,所以经脉的起始是肺经。
脾胃之气上朝于肺,就好像自然界的地气上腾于天而为云。
所以经脉之气是起于中府而出于云门。
经脉之气中中焦而起,当以中焦为归,方可形成一个循环,故而从云门出来以后,当如期而到中焦,故而最后一个穴位叫期门。
全身的门很多,有开门就会有关门,有出去的门,就要有归来的门,云门而出,期门而归。
穴位,每一个穴位都有其固定的含义,不是乱取的,今天先不讲,今后逐条经脉细讲,大家先知道一些基础就是。
接下来的一句是“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
正经十二,指的是十二正经,也就是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这十二条经脉。
别络走三百余支,这个我看翻译这个《标幽赋》白话文的,还有其他讲标幽赋的都是按别络来讲的。
我个人认为,这里不应该是别络,应该是别于络的穴位有三百余个;这个大家可以结合标幽赋前后条文对照看看,这段“别络走三百余支”的前后都是讲的经脉,如果这个地方是别络,就感觉前后不相联系。
别络,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别络,亦是从经脉中分出来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
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
另外,若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之为十六别络。
如果按这个解释,别络就只有十六个,和三百余支是不等同的。
《标幽赋》“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辨析
《标幽赋》“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辨析
王猛;吴云川;汪建民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22(37)12
【摘要】《标幽赋》成书于金元时期,作者为针灸名家窦汉卿,本赋因将深幽晦涩的针灸理论简化,并采用歌赋的形式使其琅琅上口,因而广为流传。
《标幽赋》中的内
容有着清晰的逻辑顺序,书中“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的后文内容为“且夫先令
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这句话是在讲述医者进针前的准备工作,意为
针刺之前,医者需要通过观察局部的“部分”,以了解经络的“虚实”,从而辨明证型、确定治法治则,进而确定诊疗思路。
这里的“观”,不仅仅指用眼观察,可以拓展为通过医者的触诊、听诊、切诊等方法进行诊察。
【总页数】4页(P2512-2515)
【作者】王猛;吴云川;汪建民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汪建民名老中医工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标幽赋》学术思想浅析
2.《标幽赋》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3.窦汉卿与《标幽赋》要文刍议
4.贾春生从《标幽赋》角度谈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5.《标幽赋》刍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标幽赋
标幽赋窦汉卿(公元1195-1280年),名杰,后改名默,字子声,广平肥乡(今河北省广平县西北)人,金代杰出的针灸学家。
窦氏曾著有《针经指南》、《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著作,现在可以确定出自他的手笔的仅《标幽赋》和《通玄指要赋》两篇。
本赋选自《针灸四书》。
原文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标幽赋白话解
标幽赋白话解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
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
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
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
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
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
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
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
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
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
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
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
《幽通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幽通赋》原文及翻译赏析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声。
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
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
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
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匪党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
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
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彿。
揽葛藟而授余兮,眷峻谷曰勿坠。
吻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黄神邈而靡质兮,仪遗谶以臆对。
曰乘高而胪神兮,道遐通而不迷。
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
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既讯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盍孟晋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
承灵训其虚徐兮,鎶盘桓而且俟。
惟天地之无穷兮,鲜生民之晦在。
纷屯邅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
上圣迕而后拔兮,虽群黎之所御。
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
管弯弧欲毙仇兮,仇作后而成己。
变化故而相诡兮,孰云预其终始!雍造怨而先赏兮,丁繇惠而被戮。
栗取吊于逌吉兮,王膺庆于所戚。
叛回穴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单治里而外凋兮,张修襮而内逼。
聿中和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
溺招路以从己兮,谓孔氏犹未可。
安慆慆而不萉兮,卒陨身乎世祸。
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盗乱为赖道。
形气发于根柢兮,柯叶汇而零茂。
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南汜。
嬴取威于伯仪兮,姜本支乎三趾。
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东邻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乎三五。
戎女烈而丧孝兮,伯徂归于龙虎。
发还师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
震鳞漦于夏庭兮,匝三正而灭姬。
巽羽化于宣宫兮,弥五辟而成灾。
道修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胥仍物而鬼诹兮,乃穷宙而达幽。
妫巢姜于孺筮兮,旦筭祀于契龟。
宣曹兴败于下梦兮,鲁卫名谥于铭谣。
妣聆呱而劾石兮,许相理而鞫条。
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
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随行以消息。
斡流迁其不济兮,故遭罹而嬴缩。
《标幽赋》刍析
《标幽赋》刍析
张伟波;吴丽洁;高原;寿崟;虎力;徐平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52)9
【摘要】从经络理论、针刺用穴、时间因素及天人相应、治神与得气、针刺禁忌5方面,论述《标幽赋》中所涉及的针灸理论。
《标幽赋》有循环流注和根结两种经络理论;重视特定穴;重视时间因素,强调天人相应;注重手法,强调治神与得气;重视针刺禁忌。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张伟波;吴丽洁;高原;寿崟;虎力;徐平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文献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标幽赋》学术思想浅析
2.从注解《标幽赋》剖析徐凤针灸学术思想内涵
3.《标幽赋》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4.窦汉卿与《标幽赋》要文刍议
5.贾春生从《标幽赋》角度谈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标幽赋【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针f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 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巩、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郑胭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标幽赋讲稿2010-9-26
序曲个人简介张永臣(1968.2~),获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副教授,经络腧穴教研室主任,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研究方向:针灸经典和临床应用研究。
个人学习经验本科阶段:吃透课本、死记硬背、多做习题。
研究生阶段:多读书、多随诊、多练笔。
推荐必读针灸书籍1《针灸学解难》李鼎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三版)。
2《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黄龙祥著,华夏出版社。
3自选一本古籍,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发表论文。
开篇:《标幽赋》学术思想简析一、窦汉卿简介二、《标幽赋》论针法三、《标幽赋》对腧穴学的贡献四、《标幽赋》论针灸禁忌一、窦汉卿简介《标幽赋》是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医家窦杰的著作,后更名窦默,后又任元世祖时昭文馆大学士、太师等职,故又有“窦太师”之称。
窦默,早名窦杰,字汉卿,生于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卒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人,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学家。
早年师承王翁(方脉之书)、李浩(穴之秘者)、山人宋之华(少室隐者)(交经八穴)。
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死后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
窦杰幼知读书,毅然有志。
元兵伐金时为元兵所俘,同俘者皆被杀害,惟窦杰逃脱归乡,家破母亡。
南走渡河,遇医者王翁,与其女婚配,以医为业。
转客蔡州,名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
又走德安,学伊洛性理之书,后北归,隐于大名,继还肥乡。
元世祖遣召,默又改名易字,隐而不就。
后不得已仕元。
其为人乐易,儒风温然,平时未偿品评人物,至论国家大事则面折廷诤,深受忽必烈器重和厚待。
窦默在行医学道中整理师法、总结经验,约在金天兴壬辰年(1232)前后,完成著述。
计有《针经八穴》(又名《流注八穴》)、《补泻法》、《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流注指要赋》)四种。
后二种为赋体又合称《针经指南》,当时传本不知是刊刻还是手抄,后朱良能于元贞年(1295)刊行,元至大辛亥年(1311),窦桂芳将窦默著作合称为《针经指南》编入《针灸四书》刊行。
标幽赋1
三、窦氏的针灸学术思想
• 1、重视“流注八穴” 、重视“流注八穴”
• 2、补泻在于手指 、
• 3、强调“气至沉紧” 、强调“气至沉紧”
小结
重视“流注八穴” 重视“流注八穴”
针灸学术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调补泻在于手指
提出“气至沉紧” 提出“气至沉紧”说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 窦汉卿的针灸学术思想体现在哪些 方面? 方面? • 窦汉卿强调针刺得气主要体现在哪 些方面? 些方面?
•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 持。 • 九针: 1镵针、2圆针、3鍉针、4锋针、5铍针、 九针: 镵针 镵针、 圆针 圆针、 鍉针 鍉针、 锋针 锋针、 铍针 铍针、 6圆利针、7毫针、8长针、9大针。 圆利针、 毫针 毫针、 长针 长针、 大针 大针。 圆利针 • 毫针最微:细微。 毫针最微:细微。 • 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将九针分别与宇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 宙 间的九种现象相对应。 间的九种现象相对应。
•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
• • • • • 九针十二原》 毫针之长作三寸六分; 《灵枢·九针十二原》:毫针之长作三寸六分; 灵枢 九针十二原 灵枢·九针论 九针论》 毫针之长作一寸六分。 《灵枢 九针论》:毫针之长作一寸六分。 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岐. 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岐 古代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桩。 桢:古代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桩。 古代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桩 岔道,此指支脉。 岐:同“歧”。岔道,此指支脉。气血往来之 路。
•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 本节强调了针刺时要待气血稳定, 本节强调了针刺时要待气血稳定, 精神集中时。 精神集中时。 • 并要注意针刺部位气血多少的情况, 并要注意针刺部位气血多少的情况, 以及选择针具、 以及选择针具、掌握针刺的角度和 深度。 深度。
金针心传《标幽赋》新释——陆瘦燕
金针心传《标幽赋》新释——陆瘦燕“标幽赋”,宋元以来,针师奉为圭桌;以为不传之秘,尽在于斯,细心推讨,应用无穷。
然而,年代久远,此赋原文残缺不全。
兹得明本,不惜重值,录其全文,详为注释,以供参考。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杨继洲云:劫病之功,奠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
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
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夜石者,不可与言至巧;此之谓也。
又语云:一针二灸三服药。
则针灸为妙用可知。
业医者,奈之何不亟讲乎!瘦燕按:针灸一科,古称十三科之首。
以针不烦汤药,减轻病者负担;且穷乡僻壤,医药设备简单,而针灸尤属适合。
一针中穴,沉立起,非但减轻负担,且功效确实迅速,尤为他科所不及。
近则世界各国对于针灸研究不遗余力,认为神经系脊髓系诸病,现代医药犹未发明特效治法,而针灸可以治之,且功效确实;既经试验,均无闲言。
故此科处此中西汇通之时,可作桥梁,以为媒介;因对中西之学说均无格格不相人之处。
西医之病源病状,俱有凭证,绝无空谈;而针灸之治迹,更非虚妄。
故余不辞辛苦,埋头苦干,于中国针灸界或稍有贡献也。
察岁时于天道。
杨继洲云:夫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节,以应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日。
岁时者,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此四时之正气。
苟或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暖,是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飨泄,夏伤于暑,秋必痿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侯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焉。
是故天温日阳,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江而卫气沉;月始生,则气血始清,卫气始行;月廊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天寒无刺,天温无灸,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洋溢,络有留血,名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猬不别,沉以留士,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之阳早格格创做【出处】本赋做家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圆》、《针灸大齐》、《杨敬斋针灸齐书籍》、《针灸散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支录本赋.本赋教术战艺术价格均下,是针坛文件的奇葩.【歌诀】挽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讲,定形气于予心.秋夏肥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贫经络阳阳,多遇刺禁;既论净腑真真,须背经觅.本妇起自中焦,火初下漏.太阳为初,至厥阳而圆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终尾.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俯伏,气血有六百余候.脚足三阳,脚走头而头走足;脚足三阳,足走背而胸走脚.要识迎随,须明顺顺.况妇阳阳气血,几为最.厥阳、太阳少气多血.太阳、少阳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衰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几之宜,次察应至之气,沉滑缓而已去,重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热热而留徐;已至也,据真真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重;气已至也,如忙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早至而不治.瞅妇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寡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讲;短少火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者斜或者正;心躲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真应五止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罗妙理;虽细桢于毫收,共贯多歧.可仄五净之热热,能调六腑之真真.拘挛关塞,遣八邪而去矣;热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是刺者,使本神往而后进;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往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足处,与气血为主意;下脚处,认火木是基本.天天人三才也,涌泉共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天机.阳跷、阳维并督戴,主肩背腰腿正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背胁肋正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接,似绝而接五大;二间、二商、二井,相依而别二支.足睹与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瞅肉分.伸伸而得之,或者笔直而安靖.正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正在阳分郄腘之间,动脉相映.与五穴用一穴而必端,与三经用已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痛,与相接相贯之经.岂不闻净腑病,而供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供本别接会之讲,更贫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是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终究连八会,本是纪目;十二经络十二本,是为枢要.一日与六十六穴之法,圆睹幽微;一时与一十二经之本,初知要妙.本妇补泻之法,非呼吸而正在脚指;速效之功,要接正而识本经.接经缪刺,左有病而左畔与;泻络近针,头有徐而足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同,微针与妙刺相通.瞅部分而知经络之真真,视浮重而辨净腑之热温.且妇先令针耀而虑针益;次躲心内而欲针温.目无中视,脚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脚重而多按,欲令气集;左脚沉而缓进,不痛之果.空心恐怯,直坐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仄而出昏.推于十搞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止五净,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收机.阳接阳别而定血晕,阳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寡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讲;短少火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者斜或者正;心躲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真应五止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罗妙理;虽细桢于毫收,共贯多歧.可仄五净之热热,能调六腑之真真.拘挛关塞,遣八邪而去矣;热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是刺者,使本神往而后进;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往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足处,与气血为主意;下脚处,认火木是基本.天天人三才也,涌泉共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天机.阳跷、阳维并督戴,主肩背腰腿正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背胁肋正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接,似绝而接五大;二间、二商、二井,相依而别二支.足睹与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瞅肉分.伸伸而得之,或者笔直而安靖.正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正在阳分郄腘之间,动脉相映.与五穴用一穴而必端,与三经用已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痛,与相接相贯之经.岂不闻净腑病,而供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供本别接会之讲,更贫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是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终究连八会,本是纪目;十二经络十二本,是为枢要.一日与六十六穴之法,圆睹幽微;一时与一十二经之本,初知要妙.本妇补泻之法,非呼吸而正在脚指;速效之功,要接正而识本经.接经缪刺,左有病而左畔与;泻络近针,头有徐而足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同,微针与妙刺相通.瞅部分而知经络之真真,视浮重而辨净腑之热温.且妇先令针耀而虑针益;次躲心内而欲针温.目无中视,脚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脚重而多按,欲令气集;左脚沉而缓进,不痛之果.空心恐怯,直坐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仄而出昏.推于十搞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止五净,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收机.阳接阳别而定血晕,阳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绝;漏崩戴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暂留,停针待之.必准者,与照海治喉中之关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痛痛真泻,麻痒真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谦而井主.心胀吐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热胃痛,泻公孙而坐愈.胸谦背胀刺内关,胁痛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彩与天五.泻阳郄止匪汗,治小女骨蒸;剌偏偏历利小便,医大人火蛊.中风环跳而宜刺,真益天枢而可与.由是午前卯后,太阳死而徐温;离左酉北,月朔死而速热.循扪弹弩,留吸母而脆少;爪下伸提,徐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左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温.慎之!大凡是危徐,色脉不顺而莫针;热热风阳,饥鼓醉劳而切忌.视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粗其心而贫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供其本,免投针而得其位.躲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抑又闻下皇抱徐已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醉.肩井、直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坐止.秋妇针腰俞而鬼免重疴;王纂针接俞而妖粗坐出.与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终;剌少阳与接别,俾聋妇听夏蚋之声.嗟妇!去圣逾近,此讲渐坠,或者不得意而集其教,或者愆其能而犯禁忌,笨庸智浅,易契于玄止,至讲渊深,得之者有几?奇述斯止,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嫡险些童受之心开.【注释】①九针:睹于《灵枢》,即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少针战大针.【心语解】挽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妇讲,定形气于予心.秋夏肥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贫经络阳阳,多遇刺禁;既论净腑真真,须背经觅.救治徐病的要领,针刺有绝妙的效验.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更,决定病人的形骸战睦量分类.正在秋夏季节战对付肥人应浅刺,正在秋冬季节战对付肥肥的人应深刺.如果不钻研经络阳阳的变更,便会爆收违犯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商量患者净腑的真真,便必须诊察钻研经络教道.本妇起自中焦,火初下漏.太阳为初,至厥阳而圆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终尾.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俯伏,气血有六百余候.脚足三阳,脚走头而头走足;脚足三阳,足走背而胸走脚.要识迎随,须明顺顺.经脉运止起初于中焦,气血准时辰流注各经,从脚太阳肺经开初至足厥阳肝经一圈终而复初;正在中部从中府穴开初,止于期门穴.齐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正在身体的正里正里战上下部分集,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更征象.脚足三阳经的脚三阳经从脚走头,足三阳经重新走足.脚足三阳经的足三阳经从足走背,脚三阳经从胸走脚.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黑经脉流注的程序战目标.况妇阳阳气血,几为最.厥阳、太阳少气多血.太阳、少阳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衰血多者,阳明之位.况且相识阳阳经脉气血的几最为要害.脚足厥阳经、脚足太阳经少气多血;脚足太阳经、脚足少阳经少血多气;脚足少阳经多气少血;脚足阳明经多气多血.先详几之宜,次察应至之气,沉滑缓而已去,重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热热而留徐.已至也,据真真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重;气已至也,如忙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早至而不治.先相识各经脉气血几,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更,针下沉浮、滑真、缓早是气已至,针下觉重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思量热证留针,热证徐速出针.气已至,应根据真真而候气.气至,医者脚下犹如鱼吞钩饵的重而浮动感.气已至,则脚下如忙处幽堂深处不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早早不至则不针效.瞅妇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寡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讲;短少火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者斜或者正;心躲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真应五止而可知.使用九针治病的要领,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斗极七星相映,正在人体有稠密穴位相帮变更.毫针自己属金,有祛邪扶正的效率;针的少短变更如火,有疏通瘀滞凝结的效率;进针后针有斜正分歧,如树木枝搞;心中温针法如火,有帮阳补真的效率;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止.然是三寸六分,包罗妙理;虽细桢于毫收,共贯多歧.可仄五净之热热,能调六腑之真真.拘挛关塞,遣八邪而去矣;热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虽然毫针惟有三寸六分,细如毫收,但是能领悟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奇妙.能调治五净的热热,补泻六腑的真真.筋脉拘挛气血短亨者,不妨祛邪气通之,热热痹痛者,不妨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凡是刺者,使本神往而后进;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往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凡是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粗神集结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粗神安靖,而后施针止气;粗神不集结者,不该针刺,神气定而后不妨针刺战止针施术.定足处,与气血为主意;下脚处,认火木是基本.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脚施术补母泻子是基础要领.天天人三才也,涌泉共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天机.百会、涌泉战璇玑穴如天天人三才,大包、天枢与天机是上、中、下三部与穴.阳跷、阳维并督戴,主肩背腰腿正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背胁肋正在里之凝.阳跷脉、阳维脉及督脉、戴脉属阳,主治肩背腰腿正在表的病症.阳跷脉、阳维脉、任脉、冲脉属阳,主治心、背、胁、肋正在里的病症.二陵、二跷、二接,似绝而接五大;二间、二商、二井,相依而别二支.阳陵泉、阳陵泉、中脉(阳跷)、照海(阳跷)、三阳接、阳接六穴经气递相接接于二脚二足并头部.二间、三间、少商、商阳、天井、肩井六穴相依分集正在二上肢.足睹与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瞅肉分.或者伸伸而得之,或者笔直而安靖.与穴的要领,必须明黑共身寸,根据筋骨肌肉肥肥少短度量与穴.与穴时根据部位或者伸伸肢体或者仄卧或者直坐自然安靖状态与之.正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正在阳分郄腘之间,动脉相映.与五穴用一穴而必端,与三经用已经而可正.正在阳部筋骨侧旁与穴,必与夹骨侧指陷中为粗确,正在阳侧筋骨间隙、胭窝部与穴必有动脉应指而为粗确.与穴时以周围五穴相参照而采与一个穴位,则必定端准.与已经经穴,必须用其余二经做比较便不妨准确.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头部与肩部的穴位繁琐应小心分与,督脉任脉直止背背,按分寸战椎体间隙,简单决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要粗确经脉的标战本部,钻研刺深与刺浅.住痛移痛,与相接相贯之经,岂不闻净腑病,而供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供本别接会之讲,更贫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是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治疗痛痛宜与经脉接会穴,诊察战治疗净腑的徐病,要小心扪供期门、章门、京门、气海、血海战十二背俞穴、十二募穴的微细变更.经络气血阻滞应针灸本穴、络穴以及接会穴.更进一步掌握了经脉的根结战标本上下关系的表里,按此针刺则治疗徐病的范畴便非常广大机动.采与迎随、呼吸、提插、捻转、开阖、徐缓等八种针法;正在井、荥、输、经、合五门的特定穴上,以浩气为主,以邪气为客,辨明邪正,补真泻真则针效必定良佳.八脉终究连八会,本是纪目;十二经络十二本,是为枢要.奇经八脉通八脉接会穴,是人身经脉的目要,十二经脉连十二本穴,则是气血的枢纽.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圆睹幽微;一时与一十二经之本,初知要妙.气血止十二正经,一日中一时辰气旺已经,当此之时按子午流注采用齐身六十六个井荥输本经合穴中的穴位针刺之法,才隐现出针灸的奇妙.准时辰分与十二本穴玄妙下深.本妇补泻之法,非呼吸而正在脚指;速效之功,要接正而正在本经.补泻的要领,不但是仅正在调呼吸,而要害的是脚指的捻转、提插、沉重、浅深的协共.要与速效还须采用本经战与之相内中的经脉穴位.接经缪刺,左有病而左畔与;泻络近针,头有徐而足上针.缪刺络穴法,即左侧有病而与左侧相映络穴;泻法可采与近部与穴,头上有病与足部穴位.上病下与.巨刺与缪刺各同,微针与妙刺相通.巨刺与缪刺皆是左病刺左,左病刺左;巨刺深进于经,缪刺浅刺正在络;二者分歧,但是用毫针祛邪的讲理是相通的.瞅部分而知经络之真真,视浮重而辨净腑之热温.根据经络的分集证候可知某经脉的真真,诊察脉象的浮重早数,可辨别出某净腑的热证或者热证.且妇先令针耀而虑针益;次躲心内而欲针温.目无中视,脚如握虎;心无内幕,如待贵人.针刺之前要整治佳针具,医者集结思维,粗神贯注,如纵虎般重着、果决;如待贵人一般庄宽、审慎.左脚重而多按,欲令气集;左脚沉而缓进,不痛之果.而后押脚(左脚)应重按穴位,刺脚(左脚)沉而缓缓天刺人,那样可使气集而不痛.空心恐怯,直坐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仄而出昏.,患者饥饥之时或者恐惊宽重,无论直坐位或者侧卧位针刺皆易爆收晕针.押脚重掐穴位,不使患者瞅到进针情况,则坐卧位皆阻挡易爆收晕针.推于十搞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止五净,察日时之旺衰.根据十天搞推论气气血流注的变更,由五净的五止分属,推断净腑徐病的与穴,准时开穴,得其时则为阖.伏如横弩,应若收机.针刺如收射弩箭,根据百般情况,适合时机处理,其疗效则如箭收应脚而中.阳接阳别而定血晕,阳跷阳维而下胎衣.三阳接战任脉上的阳接穴另有三焦经本阳池(阳别)可仄定妇人血晕.照海、中关有催产下胎衣的成果.痹厥偏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绝;崩漏戴下,温补使气血依归.使用迎随补泻的要领,可使经络气血运止复常,治疗百般痹证战中风后的半身不遂.采与温针或者灸可温补气血,固摄气血而治疗崩漏证、戴下证.静以暂留,停针待之.治疗上头各病皆要留针较万古间,以待浩气回复.必准者,与照海治喉中之关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与照海穴治疗喉中关塞的症状,用大钟治疗心神得常痴呆.大抵痛痛真泻,麻痒真补.普遍痛痛证属真宜用泻法,麻痒不仁感多属真应用补法.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谦而井主.五输穴中的“输”穴主治体重节痛,“井”穴主治心下痞谦症.心胀吐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热胃痛,泻公孙而坐愈.心胁部胀痛、吐痛可针肝经太冲穴治疗.脾阳真而胃痛,针公孙穴则愈.胸谦背胀刺内关,胁痛肋痛针飞虎.胸背胀谦不适,针刺内关;胁肋部痛痛,针刺支沟穴(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肝病而筋挛骨痛与魂门穴止补法,肺病而体热真劳咳嗽针魄户用泻法.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彩与天五.头风头痛可刺申脉穴战金门穴;眼睛痒或者痛可泻光彩穴战天五会穴.泻阳郄止匪汗,治小女骨蒸;剌偏偏历利小便,医大人火蛊.针刺心经郄穴阳郄不妨浑内热而治疗匪汗战小女骨蒸内热.刺偏偏历有利小便的效率而治疗背火症.中风环跳而宜刺,真益天枢而可与.中风半身不遂可与环跳穴针刺,真益宜补脾胃之阳,故可与胃经的天枢穴治疗.由是午前卯后,太阳死而徐温;离左酉北,月朔死而速热.依照时辰程序午前卯后是辰时、巳时,此时尤上半月之月明,人之气血由真转真,应顺其势而用温补法.离左酉北是已时、申时,即午后,人之气血尤下半月之月明,由真转真,那是仄常天人相映程序,果此应顺其势而用凉泻之法.循扪弹弩,留吸母而脆少;爪下伸提,徐呼子而嘘短.用针之后采与循法、扪针孔法、沉弹针法、留针法、呼吸补法、选母穴补法皆不妨补真,而重提、徐去针、选子穴、呼吸泻法皆不妨泻真.动退空歇,迎夺左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温.摇针动而速出针,不扪针孔,迎经脉流注程序而刺,捻针背左皆泻法,可退热.重插进内,搓针法,随经脉流注程序而刺,捻针背左皆是补法,不妨令热转温.慎之!大凡是危徐,色脉不顺而莫针;热热风阳,饥鼓醉劳而切忌.要审慎!凡是危重病人,色脉症相顺者要审慎处理,不可沉率进针;大热、大热、大风战阳晦的气候中,过饥、过鼓、酒醉、过劳的患者皆要注意禁忌审慎用针.视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每月十五日是月视,不宜用补法;月朔日是月晦日,不宜采与泻法.上弦月是初七、初八日不宜用泻法,下弦月是廿二日战廿三日皆不宜用泻法.月朔是月朔不宜用补法.粗其心而贫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供其本,免投针而得其位.粗心底诊疗,详尽天掌握百般灸法,不要无谓天灸坏皮肤益伤肌肉,以至制成坏病.钻研医理,觅供徐病的本果战部位,免得针刺的穴位禁绝确粗当.躲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禁灸处纪录有四十九穴;禁刺穴除肺心膈肝脾肾俞中另有二十二个穴位,应审慎.抑又闻下皇抱徐已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醉.肩井、直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坐止.秋妇针腰俞而鬼免重疴;王纂针接俞而妖粗坐出.与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终;刺少阳与接别,俾聋妇听夏蚋之声.古时纪录金往下皇帝重病,李浩医师刺心之募穴巨阙后复苏.秦越人过虢国,太子患尸厥针刺百会、中极使太子苏醉.甄权治鲁州刺史库狄嵌臂痛,刺肩井战直池穴后坐时能援弓射箭.华佗刺悬钟战环跳穴使下肢瘫痪、跛足之人坐时能止走.北宋的缓秋妇,夜闻鬼供治腰痛,便扎单人针腰俞穴,治佳了痼徐.宋王纂针刺治一女被狐所惑的粗神病,下针妖粗即遁,其女病愈.另有针刺肝俞战睛明穴,使盲者复明,刺少阳经听会阳池穴,使聋人复聪的百般纪录.嗟妇!去圣逾近,此讲渐坠,或者不得意而集其教,或者愆其能而犯禁忌,笨庸智浅,易契于玄止,至讲渊深,得之者有几?奇述斯止,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嫡险些童受之心开.啊!距古时针灸医圣已经很暂近了,针灸教渐渐走下坡路,有的人教习针灸已能得其粗髓果而教术矮下;有的人(华佗)持其下超的技能傲物性恶而犯禁被杀.聪明的人仄庸,聪慧的人又偏偏于肤浅,易于明黑战使用针灸玄妙的表里啊!针灸教表里极为下深,真真得其真传的能有几部分?尔上头的那些话对付于初教针灸的人有些开受的效率吧,还请贤明下人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幽赋【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
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
静以久留,停针待之。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
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
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
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
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
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
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
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
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剌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注释】①九针:见于《灵枢》,即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白话解】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
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
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
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
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
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
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
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
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
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
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
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
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
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
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
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
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
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
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手施术补母泻子是基本方法。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百会、涌泉和璇玑穴如天地人三才,大包、天枢与地机是上、中、下三部取穴。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阳跷脉、阳维脉及督脉、带脉属阳,主治肩背腰腿在表的病症。
阴跷脉、阴维脉、任脉、冲脉属阴,主治心、腹、胁、肋在里的病症。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阳陵泉、阴陵泉、中脉(阳跷)、照海(阴跷)、三阴交、阳交六穴经气递相交接于两手两足并头部。
二间、三间、少商、商阳、天井、肩井六穴相依分布在两上肢。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取穴的方法,必须明了同身寸,根据筋骨肌肉肥瘦长短度量取穴。
取穴时根据部位或伸屈肢体或平卧或直立自然安定状态取之。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在阳部筋骨侧旁取穴,必取夹骨侧指陷中为正确,在阴侧筋骨间隙、胭窝部取穴必有动脉应指而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