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分离
结晶分离的主要操作方法
![结晶分离的主要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ddfd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a.png)
结晶分离的主要操作方法
结晶分离是一种将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常用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蒸发结晶法:将溶液加热,使其蒸发,溶质逐渐浓缩,直到过饱和,然后再缓慢冷却,使溶质结晶沉淀出来。
常用于水溶液中溶解度较高的溶质。
2. 冷却结晶法:将溶液加热至过饱和状态,然后缓慢冷却,在过饱和的溶液中,溶质会逐渐结晶沉淀。
常用于溶解度较低的溶质。
3. 混合溶液结晶法:将两种或多种可以相互溶解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再通过蒸发或冷却逐渐分离出各种溶质。
常用于多个溶质混合溶解的情况。
4. 溶剂结晶法:向溶液中加入一个能与溶质反应生成化合物的溶剂,通过化学反应使溶质结晶沉淀出来,再进行分离。
常用于溶解度较低的溶质或需要进行化学反应的溶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结晶分离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溶质的性质、溶液的浓度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时间以及搅拌等操作条件,以获得较好的结晶效果。
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分离的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802881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d.png)
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分离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离散分离方法:将混合的元素或物质分离为不同的离散相,例如使用滤纸过滤杂质、使用漏斗分离不溶于水的液体。
2. 蒸馏分离方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混合物,将其中具有较低沸点的物质蒸发出来,然后再冷凝回液体,从而实现分离。
3. 提取分离方法:利用溶解度差异,使用适当的溶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溶解分离。
4. 结晶分离方法:通过控制温度或浓度等因素,使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结晶出来,然后再进行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将结晶物与溶液分离。
5. 色谱分离方法:通过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使用色谱柱或色谱纸等分离材料进行分离。
6. 电泳分离方法:利用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通过电泳装置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
7. 沉淀分离方法:通过控制混合物的离心速度,使其中一种或多种成分在离心
过程中沉淀下来,然后再与上清液分离。
8. 溶胶凝胶分离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材料的孔径和比表面积等特性,通过吸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
以上仅列举了常见的分离方法,不同的混合物和分离目标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结晶分离技术:提高晶体纯度与产量
![结晶分离技术:提高晶体纯度与产量](https://img.taocdn.com/s3/m/19787e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e.png)
结晶分离技术:提高晶体纯度与产量结晶分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纯化方法,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晶体并提高其纯度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提高晶体纯度和产量的方法。
首先,选择适当的溶剂对晶体的溶解度进行调整是提高晶体纯度和产量的关键。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给定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通过调整溶剂的性质,如温度、pH值和添加剂等,可以使目标晶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促使晶体的析出。
其次,温度的控制也对晶体纯度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温度可以控制晶体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从而影响晶体的质量和产量。
通常,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晶体的纯化,可以减缓溶液中杂质的结晶速率,提高晶体的纯度。
而较高的温度则有利于晶体的生长,可以增加晶体的产量。
另外,通常通过调整溶液的浓度来提高晶体纯度和产量。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晶体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但当溶液超过饱和度时,晶体会开始析出。
因此,控制溶液的浓度,使其接近或略超过饱和度,可以提高晶体的产量,并减少杂质的析出。
此外,晶体的生长环境也对晶体纯度和产量有影响。
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吸附溶液中的杂质,从而影响晶体的纯度。
为了提高晶体的纯度,可以通过控制生长环境中的物理参数,如温度、搅拌速度和气体流速等,来降低杂质的吸附。
此外,还可以采用添加剂的方法,如界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来改变晶体表面的性质,减少或防止杂质的吸附。
最后,通过晶体的后处理来进一步提高晶体纯度。
晶体后处理包括洗涤、过滤和干燥等步骤,可以去除残余的杂质,提高晶体的纯度。
在洗涤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溶剂来洗涤晶体,进一步去除杂质。
过滤可以使晶体与溶剂分离,去除溶剂中的溶解性杂质。
干燥可以去除残余的溶剂并稳定晶体的形态。
总之,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控制温度和浓度、调节生长环境和进行后处理等方法,可以提高晶体的纯度和产量。
这些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晶体和溶液特性进行选择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纯化效果。
同时,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仪器设备的选择也对提高晶体纯度和产量起到重要作用。
溶液结晶分离方法简要概述
![溶液结晶分离方法简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c548f21af45b307e8719738.png)
化工分离方法中“溶液结晶”的简要概述曹英杰(河北工程大学理学院07级应用化学02班070370210)摘要:结晶分离广泛应用在化学、食品、医药、轻纺等工业中,许多产品及中间产品都可以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结晶指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体)或蒸汽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获得纯净固态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们不能同时看到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和结晶的宏观现象,但是却同时存在着组成物质微粒在溶液中溶解与结晶的两种可逆的运动,通过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的办法,使某一温度下溶质微粒的结晶速率大于溶解的速率,这样溶质便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Crystal separation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food, medicine, textile and other industry, many products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s can use crystallization method of separation. Crystallization refers to material from liquid (solution or molten body) or steam and crystallizing process, and is access to clean solid matter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People cannot at the same time see substances in solution dissolve and crystallization of macroscopic phenomena, but exist in solution composition of the substance particles dissolve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wo reversible movemen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reduce solvent method, make a certain temperature solute particles dissolve crystallization rate is greater than the rate, so solute comes from solution crystallization precipitation.关键词:溶液结晶相平衡影响因素Solution crystallization The phase equilibrium Influence factors引言: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物)或气态原料中析出晶体物质,是一种属于热、质传递过程的单元操作。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结晶)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结晶)](https://img.taocdn.com/s3/m/f21fa21379563c1ec5da71b8.png)
归纳:结晶法制备物质的一般流程:
反应器中 合成制备 反应实验
结晶
分离
洗涤
干燥
从溶液中分离晶体的方法: 过滤、抽滤、倾析法等。
例2、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 程。 MnO2 CO2 KMnO4
KOH
I
粉碎
· · · 母液 II
K2MnO4
K2CO3
MnO2
KMnO4 K2CO3
NaNO3 10℃ 100℃ 80.5 175 ①
KNO3 21.2 246 晶体A 溶液B
NaCl 35.7 39.1
KCl 31.0 56.6 晶体C
固体原料
②
溶液D Na+、Cl¯ (3)粗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离子______________ ,检 验其中一种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粗产品少许,加水配成溶液,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 (4)为了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下列溶剂可用作洗涤 剂的是___________ (填编号)。 bc a.热水 b.冰水 c.95%的酒精 d.四氯化碳
例5、工业上采用(NH4)2SO4与KCl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无
氯钾肥,其工艺流程如下:
固体原料 溶解 过滤 产品 合成
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无氯钾肥的化学式为 K2SO4 ,合成时所涉及 _______ 的操作有(填操作名 称) 蒸发浓缩、 。 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2)简述此工艺可制得氯化铵的原因:
。
K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且高温时溶解 度最小,故蒸发浓缩时K2SO4最先达到饱和析出,又因 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且高温时溶解度大,冷 却时析出大量晶体。
从溶液中使结晶析出的方法
![从溶液中使结晶析出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465e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e.png)
从溶液中使结晶析出的方法
使结晶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冷却结晶法:将溶液加热溶解,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或低温。
随着温度的下降,过饱和度增加,使得溶液中的溶质逐渐析出形成结晶。
2. 浓缩结晶法:将溶液在恒温条件下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随着溶剂的减少逐渐达到过饱和度,从而发生结晶。
3. 加入沉淀剂法:通过向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得溶质发生反应形成不溶的沉淀物,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将沉淀物分离出来。
4. 换溶剂结晶法:将溶液中的溶质逐渐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当溶质在新溶剂中的溶解度低于当前溶液中时,溶质会析出形成结晶。
5. 蒸发结晶法:将溶液放置在通风或加热下,使溶剂逐渐蒸发,过饱和度增加,从而使溶质析出形成结晶。
以上是常见的结晶析出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溶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条件。
结晶分离技术
![结晶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35818b8762caaedd33d4cf.png)
结晶分离技术2008-1-23 阅读次数:次结晶(沉淀)分离技术是化工生产中从溶液中分离化学固体物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湿法冶金过程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从湿法冶金溶液中以固体形式分离、回收有价组分常采用结晶、沉淀等操作过程,而又以反应结晶过程居多。
世界上有数百家铀水冶厂,用离子交换法或萃取法从庞大的矿石浸出液中浓集提取铀,得到了浓度较高的含铀的纯化溶液—合格淋洗液或反萃取液。
从这种纯化溶液中沉淀(结晶)铀的浓缩物送纯化工厂进一步精炼,得到核能纯的铀产品。
沉淀铀浓缩物的过程就是一个化学结晶(沉淀)过程。
当向纯化溶液(硫酸铀酰、硝酸铀酰等)中添加沉淀剂:NaOH、NH3H2O、MgO 等的溶液时,立即沉淀(结晶)出重铀酸盐浓缩物(131,黄饼等)中间产品。
铀由水溶液中转化成了固态形式,品位和纯度大大的提高,体积大大减少,给下一步工序的加工带来许多方便,生产设备、规模大大减少。
反应沉淀(结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溶液形成过饱和溶液,(2)晶核生成和晶粒生长,(3)沉淀(结晶)的生成和陈化。
图1示出了结晶的三个步骤。
在一定的条件下,沉淀(结晶)能否生成或生成的沉淀是否溶解,取决于该沉淀的溶度积。
当沉淀剂加入溶液中时,mA n++nB m-=AmB n(固)↓,形成的离子浓度的乘积Q=[A n+]m[B m-]n大于沉淀物的溶度积(Ksp),即Q>Ksp时,形成了过饱和溶液,图1结晶过程的三个步骤离子通过互相碰撞形成微小的晶核——成核过程;晶核形成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积在晶核上——晶核生长;晶核就逐渐长大成晶粒;晶粒进一步聚集、定向排列成晶体,如果来不及定向排列则成为非晶粒沉淀。
工业生产中一般情况下希望生成粗大的结晶产品,有利于下一步的固液分离操作。
影响结晶的因素很多,如过饱和度、浓度、PH值、同离子效应、络合效应、搅拌强度、沉淀剂的加入速度,甚至两种溶液加入先后顺序都有影响。
要使晶体能够生成,必须首先形成过饱和溶液,但过饱和度太大,易产生大量的晶核,形成细小的晶粒或非晶形沉淀,甚至形成胶体,所以过饱和度必须恰当;为了减少沉淀的溶解损失,应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但不可加入太多,过量太多的沉淀剂可能引发络合效应,反而使沉淀物的溶解度增大,甚至造成反溶;沉淀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酸碱度,一般控制在PH1-14的范围内,酸碱度太高或太低时,要么沉淀的不完全,要么沉淀物重新溶解。
结晶分离
![结晶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47fd54fdc8d376eeaeaa31cd.png)
第三章结晶分离技术Crystallization 3.1晶体的概念与性质晶体——许多性质相同的粒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地排列成一定形状的固体物质椰子油晶体的偏振光显微图阿司匹林晶体的显微图硬脂酸晶体的显微图维生素C的晶体显微图犀牛角横截面的偏振光显微图氨基酸天冬酰胺酸的晶体显微图肾上腺素晶体的显微图晶体的结构与分类•晶格(crystal lattice):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则排列,由此形成的最小单元,也称为晶胞;•点阵点(结点):晶体结构中周期重复的等同质点•晶体的点阵:结点在空间周期性排列的几何图形•围绕晶胞的平面称为晶面,两晶面的交线称为晶棱•晶轴(crystal axis)——一般是选择能够代表晶体的空间立体结构和晶胞方向的三条晶棱;•晶胞参数:空间点阵或晶胞的大小形状由三条晶轴的轴长a 、b 、c 及轴间夹角α、β、γ来描述晶胞参晶体按晶格空间结构,分为7种不同的晶系:立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斜方)六方晶系菱方晶系(三方)单斜晶系三斜晶系(1)各向相异性: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晶态物质的许多性质如光学和电学都具有方向性,即在同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在不同方向上具有相异性;但是多晶态宏观上也不具有各向异性。
(2)均匀性:晶体是由相同的分子、原子、离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构,只有达到一定的纯度才能形成晶体。
(3)晶体(单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对称性好。
(4)具有一定的熔点。
(5)同种物质会形成不同的结晶形态,同质多晶现象。
晶体的一般性质•结晶——物质从液态(液体或熔融体)或气态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分离——在一定条件下使溶质以晶态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达到分离的目的,这是物质分离纯化的传统方法,广泛用于化学化工、生物工程、食品医药等行业,如制糖、味精、各种氨基酸生产等等。
•结晶产物的分析测定——通过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法测定。
3.2 结晶过程形成结晶的条件(1)物质的特性(内因)(2)样品的纯度(3)溶液的饱和度:在稍微过饱和状态,晶体形成速率略大于晶体溶解的速率,才能获得晶体(4)溶剂的影响:溶剂不能与结晶物质反应,不能影响生物物质活性;应对结晶物质有较高的温度系数,以便利用温度变化进行结晶;对杂质有较高溶解度,或在不同温度下结晶物质与杂质有不同溶解度;安全、易回收。
结晶分离方法
![结晶分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7440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2.png)
结晶分离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结晶分离方法这档子事儿。
结晶分离啊,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
你想想看,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混合物放进去,通过一些巧妙的操作,就能变出一颗颗漂亮的晶体来,是不是很神奇?咱先说说冷却结晶吧。
这就好比是夏天吃冰棍儿,把那热乎乎的糖水放那儿一凉,嘿,就结成了冰棒。
在化学里呢,就是把热的溶液慢慢冷却,那些该结晶的物质就乖乖地跑出来啦。
这多有意思呀!你可以想象那些物质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温度一降,它们就找到自己的小角落呆着啦。
还有蒸发结晶呢,这就好像是晒海水得到盐。
把海水放在太阳下面晒呀晒,水分跑掉了,盐就留下来啦。
在实验里也是一样,把溶液里的水分蒸发掉,让结晶自己现身。
重结晶那就更牛啦!就像是给晶体来个“美容”过程。
把不太纯的晶体重新溶解,再结晶,哇塞,出来的就是更纯净、更漂亮的晶体啦。
这感觉就像给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一下子就变得光彩照人啦!结晶分离方法可是在好多地方都大显身手呢!制药厂里,得靠它来得到纯净的药物成分;化工行业里,它能帮忙分离出各种有用的物质。
没有它,好多东西可都没法生产出来呢,你说重要不重要?咱平时生活里也能看到结晶的影子哦!你看那冬天窗户上的冰花,不就是水蒸汽结晶出来的嘛。
还有那美丽的雪花,每一片都是独一无二的结晶呢。
所以啊,结晶分离方法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高大上玩意儿,它就在我们身边呢!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它,说不定啥时候自己也能动手试试呢。
总之,结晶分离方法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惊喜。
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能发现它的美妙之处。
朋友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去感受结晶分离的独特魅力!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非相变分离
![非相变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dfddde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b.png)
非相变分离非相变分离技术是指在分离过程中液相和固相之间未发生相变的一种分离方式,主要包括溶剂萃取、膜分离、吸附分离、结晶分离、离子交换等多种工艺。
这些分离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溶剂萃取是一种常用的非相变分离技术,它通过溶剂在两相之间的选择性分配来实现分离。
在溶剂萃取中,通常会选择具有亲和性的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并得到相对纯净的产物。
溶剂萃取可以应用于多种分离过程中,如过滤、萃取、吸附等,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
膜分离是一种通过膜将溶液中的物质分离的技术,它主要包括超滤、逆渗透、微滤等多种方法。
在膜分离中,通过膜的孔径、孔隙率以及表面性质的选择,可以实现对不同粒径、不同性质的物质进行有效分离。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高效节能等优点,在水处理、食品加工、生物分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吸附分离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吸附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在吸附分离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以及调控温度、压力等条件,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单一或多种成分的有效分离。
吸附分离技术在气体分离、液体分离、催化剂制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晶分离是一种通过溶液中物质的结晶行为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在结晶分离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搅拌速度等条件,可以使目标物质在溶液中结晶沉淀而实现分离。
结晶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如石油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
离子交换是一种利用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交换树脂将混合物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分离的技术。
在离子交换中,通过选择不同功能基团的树脂,可以实现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吸附物质的交换。
离子交换技术在水处理、废水处理、金属提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非相变分离技术往往需要与其他工艺单元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线。
例如,在石油化工工业中,常常需要对原油进行分馏、萃取、蒸馏等多种分离工艺,以获取各种石油产品。
制糖的分离原理
![制糖的分离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dd93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a.png)
制糖的分离原理制糖的分离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差异,通过一系列分离步骤将糖分离出来。
以下是制糖的主要分离原理:1. 溶解度差异分离:这是制糖中最常用的分离原理之一。
不同种类的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这一差异将糖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蔗糖(也称为蔗糖)溶解度最高,葡萄糖溶解度次之,果糖溶解度最低。
因此,制糖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温度、浓度等条件,使其中一种糖结晶而另一种糖保持溶解状态,从而实现糖的分离。
2. 结晶分离:结晶是将溶解在溶液中的糖物质重新形成固态晶体的过程。
当溶液中糖的浓度超过溶解度时,糖就会开始结晶。
制糖过程中,通过加热、浓缩、降温等手段,使得溶液中的糖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然后通过控制降温速度来控制晶体的大小和纯度,最终将糖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 过滤分离: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的筛孔作用,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制糖中,通常将结晶后的糖浆通过滤网或滤纸进行过滤,将固体的糖晶体分离出来,获得较纯的糖晶。
4. 离心分离:离心是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制糖中,通过离心机的高速旋转,可使糖颗粒产生向外的离心力,使糖颗粒从混合糖浆中分离出来。
5. 蒸发分离:蒸发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蒸发其溶剂来分离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溶剂与溶质之间的挥发性差异,使溶质在溶剂蒸发后残留的原理。
在制糖中,可以通过加热糖浆,使其中的水分蒸发,从而提高糖浆中糖的浓度,实现糖的分离。
6. 结晶法分离:根据不同糖的结晶特性,利用溶解度、结晶温度、结晶速度等差异,选择适当的结晶方法将糖分离出来。
例如,制取葡萄糖可以选择真空结晶或控温结晶,通过调整结晶条件来控制结晶的纯度和晶体的形状。
7. 萃取分离: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通过溶剂的选择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在制糖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使其中一种糖溶解,而另一种糖不溶解,从而实现糖的分离。
综上所述,制糖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溶解度差异分离、结晶分离、过滤分离、离心分离、蒸发分离、结晶法分离和萃取分离等。
常见的7种分离方法
![常见的7种分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50a5b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b.png)
常见的7种分离方法以下是7种常见的分离方法:1. 纯化:纯化是指通过去除不纯物质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纯化。
例如,可以使用酸或碱来提取有机化合物,然后通过蒸纯或闪纯等方法进行纯化。
2. 结晶:结晶是指通过结晶反应将混合物转化为单个化合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溶剂选择、温度控制、结晶核生成等方法来实现结晶。
结晶后,化合物可以存在于固体中,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等方式进行分离。
3. 过滤:过滤是指通过分离器或滤网将混合物通过液体流分离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过滤温度、工作压力等方法来过滤。
过滤后,混合物可以通过洗涤或干燥等方式进行纯化。
4. 蒸馏:蒸馏是指通过蒸馏反应将混合物转化为单个化合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蒸馏条件,如蒸馏温度、蒸馏时间、流量等来蒸馏。
蒸馏后,化合物可以存在于纯固体或液体中,可以通过分馏等方法进行分离。
5. 离心:离心是指通过离心力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心机、离心力、时间等方法来离心。
离心后,混合物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进行纯化。
6. 萃取:萃取是指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不纯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萃取剂、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方法来萃取。
萃取后,化合物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等方式进行分离。
7. 吸附:吸附是指通过吸附剂将不纯物质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方法来吸附。
吸附后,化合物可以通过脱附、冷却等方式进行分离。
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
![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433d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d.png)
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
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包括:
1. 蒸馏:根据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至其中一种组分的沸点,使其蒸发,然后通过冷凝收集凝结的组分。
2. 结晶:通过控制温度或溶剂的挥发,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结晶,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将溶剂和结晶分离。
3. 溶剂萃取:利用不同溶解度的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某种组分先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分液漏斗或离心将两种液相分离。
4. 过滤:通过滤纸或滤膜使固体颗粒被截留,而液体通过,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5. 电解:利用电解质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作用和离子的析出反应,将混合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出来。
6. 色谱:通过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色谱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7. 超滤:利用筛选膜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将溶液中的分子或颗粒分离出来,通常用于分离高分子物质和溶液中的小分子。
8. 离心:通过离心机的离心力作用,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根据其密度差异分离。
9. 蒸发:将混合物加热,使其中一种组分挥发,然后通过冷凝将蒸发物收集起来。
10. 结合多种方法:有时需要结合多种分离提纯方法,如结合溶剂萃取和蒸馏、结合色谱和蒸馏等。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6e75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3.png)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
花岗岩是一种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构成的火成岩。
在
花岗岩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结晶分离作用。
结晶分离是
指在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矿物有选择地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形
成独立的结晶体。
结晶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矿物的化学组成和熔融度不同。
在岩浆冷却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的熔点不同,熔化的岩
浆中某些矿物会先开始结晶,这些结晶体往往比较富含铝、钾
等元素。
随着冷却的继续,岩浆中剩余的成分逐渐减少,岩浆
中所含的矿物种类也逐渐减少,形成了相对富含硅、铝的残余
岩浆。
另外,结晶分离还受到流体运动的影响。
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岩浆中的矿物会随着流体的运动进行分散和混合。
由于不同矿
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密度和粘度,这些矿物会在流体运动中发
生分离,矿物向下沉降或向上浮升,从而导致结晶分离的现象。
结晶分离在花岗岩中表现出许多特征。
首先,花岗岩中常常
能够观察到细粒的富铁矿石,富含黑云母和其他比较铁质的矿物,这些矿物通常称为基质矿物。
其次,花岗岩中通常能够观
察到粗粒的富硅矿物,比如石英和长石,这些矿物通常称为斜
长石矿物。
此外,花岗岩中还常常能够观察到富含铝的矿物,
比如角闪石和云母。
总的来说,花岗岩的结晶分离作用是由于不同矿物的熔点和化学组成差异,以及流体运动的影响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这种结晶分离作用是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对于花岗岩的成分和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晶分离技术
![结晶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778a213866fb84ae45c8d14.png)
结晶分离技术新进展【摘要】:概述了结晶分离理论和模拟优化的发展,综述了冷却剂直接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2结晶耦合、氧化还原2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
合理设计结晶器及结晶工艺是实现结晶分离工业化的可靠保证,对降膜结晶装置、Bremband 结晶工艺和板式结晶器进行评价。
指出今后需深入进行新型结晶分离装置与工艺、工艺的工业化、结晶过程传热传质机理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结晶;分离;结晶器;工艺【摘要】:概述了结晶分离理论和模拟优化的发展 ,综述了冷却剂直接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结晶耦合、氧化还原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
合理设计结晶器及结晶工艺是实现结晶分离工业化的可靠保证 ,对降膜结晶装置、Bremband结晶工艺和板式结晶器进行评价。
指出今后需深入进行新型结晶分离装置与工艺、工艺的工业化、结晶过程传热传质机理方面的研究。
溶液结晶在物质分离纯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的发展,高效低耗的结晶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生物技术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结晶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亦被推向新的阶段,国内外新型结晶技术及新型结晶器的开发设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1 结晶理论的发展结晶分离过程为一同时进行的多相非均相传热与传质的复杂过程。
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在结晶热力学、结晶成核、晶体生长动力学、结晶习性、晶体形态及杂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并提出了描述结晶过程的理论[1 ] ,例如,粒数衡算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评价熔融结晶过程以及熔化过程的一些关系式的提出等; Kirwan 和Pigford 基于活化状态模型发展了熔融液中晶体生长的界面动力学绝对速度理论[2 ] ;将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与粒数衡算理论相结合,通过模拟的方法揭示沉析动力学和流体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结晶是一个重要的化工过程,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要经历两个步骤: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
结晶分离的基本原理是
![结晶分离的基本原理是](https://img.taocdn.com/s3/m/202ccc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9.png)
结晶分离的基本原理是
结晶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在溶液中形成结晶并分离出所需物质。
其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一、溶解度差异原理:
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解度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当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时,再增加溶质的量温度或改变其他条件,就可以引发溶液中物质的结晶。
因此,通过调节溶液的温度、浓度、溶剂选择等方式,可以使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结晶分离。
二、溶剂挥发原理:
在液体混合物或溶液中,通过调节溶剂的挥发性,可以控制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例如,利用溶剂挥发的方法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浓缩到超过其溶解度,从而导致结晶的形成。
这种方法常被用于工业生产中,如盐类、有机化合物等的制备。
三、降低温度原理:
大部分物质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其溶解度会减小,从而有利于结晶的形成。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来实现结晶分离。
例如,将溶质溶解在热溶剂中,然后迅速降低溶液的温度,可促使溶质结晶。
四、化学反应原理: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从而实现结晶分离。
例如,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在溶液中发生沉淀反应,生成固态的沉淀物,并将其与溶液分离。
综上所述,结晶分离的基本原理包括溶解度差异、溶剂挥发、降低温度和化学反应等。
这些原理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分离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操作条件,实现物质的结晶分离。
在实践中,结晶分离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加工、环保等领域,为提取纯净物质、回收溶剂、除去杂质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溶液结晶分离方法简要概述
![溶液结晶分离方法简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09ffbfcaaedd3382c4d368.png)
化工分离方法中“溶液结晶”的简要概述曹英杰(河北工程大学理学院07级应用化学02班070370210)摘要:结晶分离广泛应用在化学、食品、医药、轻纺等工业中,许多产品及中间产品都可以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结晶指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体)或蒸汽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获得纯净固态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们不能同时看到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和结晶的宏观现象,但是却同时存在着组成物质微粒在溶液中溶解与结晶的两种可逆的运动,通过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的办法,使某一温度下溶质微粒的结晶速率大于溶解的速率,这样溶质便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Crystal separation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food, medicine, textile and other in dustry, many products and in termediate products can use crystallizati on method of separatio n. Crystallizatio n refers to material from liquid (solutio n or molte n body)or steam and crystallizing process, and is access to clean solid matter one of the importa nt ways. People cannot at the same time see substa nces n soluti on dissolve and crystallizati on of macroscopic phe nomen a,but exist in soluti on compositi on of the substanee particles dissolve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wo reversible movement, cha nges in temperature or reduce solve nt method, make a certa in temperature solute particles dissolve crystallizatio n rate is greater tha n the rate, so solute comes from soluti on crystallizati on precipitati on.关键词:溶液结晶相平衡影响因素Soluti on crystallizatio n The phase equilibrium In flue nee factors引言: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物)或气态原料中析出晶体物质,是一种属于热、质传递过程的单元操作。
结晶与分离技术
![结晶与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0d769cd28ea81c758f57869.png)
过饱和现象的表示方法:
C C C
式中:
C —溶度差过饱和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过饱和浓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溶解度,Kg溶质/100Kg溶剂。
t t t
式中: △t—温度差过饱和度,K; t*—该溶液在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K; t—该溶液经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时的温度,K。
通常只有同类的分子或离子才能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故结晶过程有 高度的选择性。
结晶过程是复杂的,晶体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形成晶簇等现象, 因此有时需要重结晶。
结晶水
若物质结晶时有水合作用,则所得晶体中有一定数量的溶 剂分子,成为结晶水。
结晶水的含量不仅影响晶体的形状,也影响晶体的性质。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结晶过程的相平衡
结晶分离技术
一、概念
结晶:指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体)或蒸汽形成 晶体的过程。
是获得纯净固态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式有:①气体结晶,如火山口硫蒸气冷凝形成硫磺晶体;② 液体结晶,如盐湖中因蒸发使溶液达到过饱和而结晶出石盐、硼砂等, 又如岩浆熔融体因冷却而结晶出长石、石英、云母等晶体;③固态非 晶质结晶,如非晶质的火山玻璃质经过晶化而形成结晶质的石髓。
1.过饱和度的影响: 适宜的过饱和度一般由实验测定 过饱和度值应大至使结晶操作控制在介稳区内,又保持较高的晶 体生长速率,使结晶高产而优质。
2.冷却(蒸发)速度的影响
冷却 最常 用
实现溶液过饱和的方法
蒸发 化学反应
快速冷却或蒸发 缓慢冷却或蒸发 3.晶种的影响
大量细小的晶体 大而均匀的晶体
工业生产中的结晶操作一般都是在人为加入晶种的情况下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微小的晶核与正常晶体相比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在饱和溶液中会溶解,只有达到一定过饱和度时晶核才能存在
成核的机制有三种:
(1)初级均相成核:溶液在较高过饱和度下
自发生成晶核的过程。
(2)初级非均相成核:溶液在外来物的诱导下生成晶核的过程,可在较低的过饱和度下发生。
(3)二次成核:含有晶体的溶液在晶体相互碰撞或晶体与搅拌器或器壁碰撞时所产生的微小晶体的诱导下发生的(生产较多采用)
工业起晶法
(1)自然起晶
这是一种古老的起晶方法。将溶液蒸发冷却至不稳定区域,即易变区时,晶核便形成析出。
自然起晶由于晶核的生成是逐步产生的,且受概率的影响,生成晶核的数量不容易控制,晶粒大小也很不一致。
影响晶体生长速度的因素
(1)过饱和度:过饱和度增高一般会使结晶速度增大,但同时粘度增加,结晶速度受阻。温度和浓度都直接影响到过饱和度;
(2)粘度:溶液粘度大,流动性差;由于晶体的顶角和棱边部位比晶面部位容易获得溶质,而出现晶体棱角长得快,晶面长得慢的现象,结果会使晶体长成特殊形状。
(3)密度:晶体周围的溶液密度较本体低,在重力场的作用下,溶液的局部密度差会造成溶液的涡流,容易使晶体处于溶质供应不均匀的条件下成长,结果使晶体长成歪晶。
晶体的生长
? 溶质质点(分子、原子、离子)在晶核上继续一层层排列上去而形成晶粒,并且使晶粒不断增大,此即晶体的成长。
? 晶体生长速度也是影响晶体产品粒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 如果晶核形成速度大大超过晶体生长速度,则过饱和度主要用来生成新的晶核,因而得到细小的晶体,甚至无定形;如果晶体生长速度超过晶核形成速度,则得到粗大而均匀的晶体。
(6)杂质:对晶体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有的杂质能完全制止晶体的生长;有的则能促进生长。
晶体的纯度
? 假设目的产物为P,结晶因素Ep为晶体中P的含量与其在滤液中的量比值。对于杂质I,结晶因素EI为晶体中I的量与其在滤液中的量比值,而Ep与EI的比值称为分离因素β
β=Ep/EI
? 显然β越大,分离程度越好,产物纯度越高。
蔗糖结晶
? 工艺流程
? 以糖浆为原料所煮成的糖膏称为一号糖膏,经分蜜后得到的蔗糖晶体再经干燥后即为成品白砂
糖,而分离得到的糖蜜(一次母液)作为二号糖膏的原料进行第二次煮炼,以使糖蜜中的糖分得到进一步回收。
? 二号糖膏分蜜时得到的糖蜜 (二次母液)再进行第三次煮炼,煮成三号糖膏。
? 三号糖膏分蜜后得到的蔗糖晶体纯度较低,一般溶解后和糖浆混合用于煮制一号糖膏,也有少量作为赤砂糖出售
②蒸发结晶:
使溶液在加压、常压或减压下加热,蒸发除去部分溶剂达到过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不大的场合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场合。
③ 化学反应结晶:
通过加入反应剂或调节pH值生成一种新的溶解度更低的物质,当其浓度超过它的过饱和溶解度时,就有结晶析出。
④ 解析法:
? 而分离得到的母液则力最后糖蜜,俗称废蜜,作为发酵原料和用于其他用途。
3.5 结晶后的操作
? 分离:结晶结束,晶体仍分散在溶液 (为区分结前的溶液,常称为母液)中,需经分离操作,才能获取晶体。
着少量母液。为了彻底排除晶粒表面残留的母
液,需对晶体加以洗涤。洗涤时离心机转速可比
简单重结晶——将晶体溶于少量的热溶剂中,然后冷却使之再结晶,分离母液和洗涤后获得更高纯 度的新晶体。若产品纯度要求高可以反复重结 晶,但这种方法收率往往比较低,大部分产物都 留在了母液中,因此母液需要再浓缩结晶。
(5)晶体结块:
一般来说均匀整齐的晶粒结块倾向小,而粒度不齐的大小晶粒容易结块;大气湿度、温度、压力及贮存时间对结块也有影响。空气湿度高、温度高、晶体受压、贮存时间长都会使得结块严重。因此结晶过程中应当控制晶体粒度,保持较窄的粒度分布及良好的晶体外形,生成的晶体贮存在干燥密封的容器中。
? 结晶产物的分析测定——通过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法测定。
形成结晶的条件
(1)物质的特性(内因)
(2)样品的纯度
(3)溶液的饱和度: 在稍微过饱和状态,晶体形成速率略大于晶体溶解的速率,才能获得晶体
(4)溶剂的影响 :溶剂不能与结晶物质反应,不能影响生物物质活性;应对结晶物质有较高的温度系数,以便利用温度变化进行结晶;对杂质有较高溶解度,或在不同温度下结晶物质与杂质有不同溶解度;安全、易回收。
(4)重结晶:
重结晶是利用杂质和目标物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 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再 次结晶,从而提高纯度。重结晶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原则如下:
溶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冷却时析出大量的晶体;溶质易溶于某一溶剂而难溶于另一溶剂,若两溶剂 互溶,则需要通过实验确定两者在混合溶剂中所 占的比例。
结晶的形成机理
结晶包括三个过程:
?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 晶核的形成;
? 晶体的生长。
溶液达到过饱和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①冷却结晶:
将热饱和溶液冷却,直接降低溶液的温度,使达到过饱和状态,溶质结晶析出。冷却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的场合。
(2)诱导晶核形成法
也称种晶法或晶核起晶法,在介稳区内实施。将溶液浓缩至介稳区 (如糖液浓缩至过饱和系数为1.10~1.15左右)时,投入一定大小和数量的晶体细粉作为晶种,溶液中过量的溶质便在加入的晶种表面上析出,最后得到预期大小的晶体。
优点:采用该法,晶粒数目和大小较容易控制,较易达到预期的要求。
(4)位置:在有足够自然空间的条件下,晶体的各晶面都将按生长规律自由地成长,获得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当晶体的某些晶面遇到其他晶体或器壁时,就会使这些晶体无法成长,形成歪晶。
(5)搅拌:搅拌是影响结晶粒度分布的重要因素;搅拌强度大易使二次成核增加,晶体粒度变细;温和而均匀的搅拌是获得粗颗粒结晶的重要条件。当扩散阻力成为控制因素时,加强搅拌会促进晶体的成长。
向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形成过饱和溶液而结晶析出。这些物质被称为抗溶剂或沉淀剂,它们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常用固体氯化钠 、亲水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晶核形成
? 晶核(crystal nucleus)——在过饱和溶液中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晶核的大小通常在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
分离时慢些。
? 干燥与包装: 经过离心分离后,晶体中尚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不利于产品的储运,需经过干燥、过筛包装才成为产品。
3.6 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
(1)晶体的大小 :高的过饱和度有利于生成细小晶体 ;低温易得到细小晶体;搅拌速度较快有利于生成细小晶体;晶种的大小、形状和均匀度也会影响结晶晶体的大小。
?溶剂应对杂质有较大的溶解度,或在不同的温度下结晶物质与杂质在溶剂中应有溶解度的差别。?溶剂如果是容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时,应考虑操作方便、安全。
(4)pH值
一般来说,两性生化物质在等电点附近溶解度低,有利于达到过饱和而使晶体析出,选择pH值应在生化物质稳定范围内,尽量接近其等电点。
(5)温度
生化物质的结晶温度一般控制在0~20℃。但有时温度过低时,由于溶液粘度增大会使结晶速度变慢,这时可在析出晶体后,适当升高温度。另外,通过降温促使结晶时,降温快,则结晶颗粒小;降温慢,则结晶颗粒大。
(3)溶剂
对于大多数生物小分子来说,水、乙醇、甲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丁醇、乙醚等
溶剂使用较多。对于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
分子,使用较多的是硫酸铵溶液、氯化钠溶液、
磷酸缓冲溶液和丙酮、乙醇等。
结晶溶剂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溶剂不能和结晶物质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溶剂对结晶物质要有较高的温度系数。
(2)晶体形状:
过饱和度、结晶温度、结晶溶剂、溶液的pH以及杂质都可能改变结晶的形状。
(3)晶体纯度:
晶体越细小,比表面积越大,母液和杂质越容易吸附在晶体表面,容易导致产品纯度降低,因此结晶需要洗涤。结晶速度过快,容易造成晶体粘连成晶簇,将母液等杂质包裹在其中,纯度也会降低,可以采用重结晶去除。
晶体的一般性质
(1)各向相异性: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晶态物质的许多性质如光学和电学都具有方向性,即在同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在不同方向上具有相异性;但是多晶态宏观上也不具有各向异性。
(2)均匀性:晶体是由相同的分子、原子、离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构,只有达到一定的纯度才能形成晶体。
(3)晶体(单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对称性好。
(4)具有一定的熔点。
(5)同种物质会形成不同的结晶形态,同质多晶现象。
结晶过程
? 结晶——物质从液态(液体或熔融体)或气
态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 结晶分离——在一定条件下使溶质以晶态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达到分离的目的,这是物质分离纯化的传统方法,广泛用于化学化工、生物工程、食品医药等行业,如制糖、味精、各种氨基酸生产等等。
3.3 影响结晶分离的主要因素
(1)溶液浓度
溶液的浓度应根据工艺和具体情况实验确定。一
般地说,生物大分子的浓度控制在3%~5%比较
适宜,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浓度可适当增大。
(2)样品纯度
大多数生物分子需要有一定的纯度才能够结晶析
出。一般来说,结晶母液中目的物的纯度应达到
50%以上,纯度越高越容易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