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药疹治疗方案
药疹治疗方案药疹,即由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
该病症的发生往往与个体遗传、免疫功能、药物剂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药疹通常表现为皮疹、瘙痒、水肿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黏膜损害、发热、全身不适等。
针对药疹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药疹进行分类,下面将就常见的药疹类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1. 药疹的分类药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药物过敏性皮炎、药物斑丘疹、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等。
不同类型的药疹在临床上的表现和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
因此,明确药疹的类型对于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疹治疗的一般原则针对药疹的治疗,首先需要停用疑似引起药疹的药物,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然后,根据药疹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支持治疗措施。
3. 药物过敏性皮炎的治疗药物过敏性皮炎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之一,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
治疗药物过敏性皮炎的关键是控制瘙痒和减轻皮疹。
一般采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感,外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皮疹。
此外,还可以辅助应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等来促进皮肤修复和抗氧化。
对于病情严重、出现黏膜损害等情况,还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4. 药物斑丘疹的治疗药物斑丘疹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药疹类型,表现为斑丘疹或斑丘疹结合大面积红斑。
治疗药物斑丘疹的关键是减轻瘙痒感和控制病情进展。
一般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合理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来减轻皮疹和红斑。
此外,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摄入过敏源物质,如海鲜、坚果等。
5. 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的治疗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药疹类型,常表现为全身性皮肤脱屑、皮疹、黏膜损害等症状。
治疗药物病变样表皮坏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一般使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选择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反应。
此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在必要时进行密切监护。
重度药疹的分类 诊断标准
重度药疹是一种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
根据药物疹的严重程度和特征,可以将重度药疹分为以下几类: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SJ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特征为大片斑块状红斑、水疱和溃疡形成,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咳嗽、头痛和关节痛等。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TEN是一种与SJS相似但更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表现为广泛的表皮脱落、溃疡形成和粘膜受损。
TEN通常涉及大面积皮肤和黏膜,患者病情危重。
药物相关性中间型皮肤坏死松解症(DRESS):DRES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特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内脏器官受损。
皮疹可呈现多种形态,包括红斑、结节、水疱和脓疱等。
急性全身性坏死性血管炎(AGEP):AGEP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药物过敏反应,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广泛性丘疹、水疱和脓疱。
患者通常伴有发热、关节痛和咳嗽等全身症状。
诊断重度药疹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因素进行评估。
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
皮肤病变:广泛的红斑、水疱、溃疡和脱屑等。
全身症状:高热、咳嗽、喉咙痛、关节痛、恶心、呕吐等。
药物暴露史:了解患者使用的药物和药物暴露的时间。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和尿液检查、肝功能检查、皮肤活检等,可用于评估器官功能和确定药物过敏反应的性质。
皮肤科药疹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药疹患者诊治常规药物疹又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
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致敏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抗生素类如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等。
②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③解热镇痛类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④镇静、催眠与抗癫痈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⑤血清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药亦可引起药疹,如葛根,天花粉、丹参等单味中药及六神丸、云南白药等中成药。
【诊断】1.有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4~25天,平均7~8天内发病。
3.骤然发病,除固定性药疹外,大多于1~6天皮损遍及全身。
4.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有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多形性红斑型、荨麻疹型、湿疹型、紫瘢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及剥脱性皮炎型等。
5.重症药疹可累及各脏器:如心、肝、肾受损,可发生相关的症状。
6.皮肤试验及激发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7.实验检查:有的出现血白细胞升高及嗜酸粒细胞升高;有的则出现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重症药疹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
【诊断要点】依据明确的用药史和过敏史,一定的潜伏期、皮疹特点及发生规律,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猩红热、麻疹、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病)等相鉴别。
1.狸红热或麻疹皮疹色较暗,痒轻或无,全身症状重,有传染病应有的其他体征,如麻疹的Koplik斑,猩红热的草莓样舌等。
2.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皮损表现与多形性红斑相似但有明确的服药史,且发病较急。
3.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病)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需与Lyell病鉴别。
【治疗】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与其结构近似的药物。
2.加强排泄,多饮水,必要时可给以泻剂和利尿剂以保持大小便畅通。
3.内用疗法: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硫代硫酸钠等。
必要时口服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30~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14.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方式进人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ullous epidermal necrolysis,BENL)、重症多形红斑型(erythema muhiforme major,EMm)及剥脱性皮炎型(exfoliative dermatitis,ED)3种类型,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
一、临床表现及主要致敏药物(一)重型多型性渗出性红斑【临床表现】常具多形性损害为特点,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及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典型表现。
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较重者可累及面颈及躯干部,常对称分布。
重者常有大疱并有重度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累及,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致敏药物】常见的为磺胺类、青霉素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惊厥药及别嘌呤醇等。
(二)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特点为: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天累及全身。
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或紫红色斑片,迅即出现松弛性大疱,Nikolsky征阳性,重者几乎全身表皮似腐肉外观,擦之即破。
③眼、口腔、鼻及外生殖器等粘膜常受累(90%)。
④均伴发热,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脏器常有不同程度损害。
⑤如无并发症,病程4周左右。
⑥预后较差,如未及时抢救,多于10~14天左右死亡。
【致敏药物】常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别嘌呤醇、苯巴比妥、解热镇痛药等。
(三)剥脱性皮炎/红皮病【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部分浸润明显肿胀、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淋巴结增大、肝肾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异常等系统表现。
其特点为:①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甚至有超过3~4个月的。
②病程长,至少在1个月以上,有因并发症超过21个月的。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 特异性皮疹常常是某种感染病的特征之一,近年来由于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传统发疹性感染病明显减少,很少引起流行,临床上见到的发疹性感染病多是散发病例,且皮疹常常不典型,对论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临床引起皮疹的疾病颇多。
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水痘、伤寒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亦可见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等。
各种疾病的皮疹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正确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但是,皮疹在每个患者身上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又不尽相同,所以临床医师应该掌握发疹性疾病的时间、季节、规律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治。
现就围绕常见的各种感染病皮疹的形态特点、演变规律、形成机制、诊断思路、鉴别诊断、确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一、皮疹的定义及感染病常见皮疹的种类、形态特点皮疹(rash)是由病原体或其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皮肤、粘膜的损害,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或出血所致。
见于体表的叫外疹(exanthem),见于体内如口腔粘膜的叫内疹(enanthem)。
常见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淤点、淤斑、荨麻疹疱疹、红斑疹等。
—些感染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对皮疹的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出疹顺序、演变、持续时间及退疹情况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斑疹; 表现为局限性的皮肤发红,压之退色,不隆起也不凹陷,可视见而不可触之,直径多在lcm以内。
常可演变为丘疹.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皮乳头层,见于斑疹伤寒等.2.五疹;为局限性高出皮面的坚实隆起,大多有皮肤炎症引起,也可由于代谢异常或皮肤变性所致,可见于水痘与天花早期。
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真皮上层,粟粒大小,形状多呈圆锥形,也有扁平或多角形。
顶端有小水疱者称疱丘疹,顶端有小脓疱者称脓丘疹。
3.斑丘疹; 为斑疹向丘疹发展的移行状态,为小片状红色充血疹,中间稍隆起,压之可退色,常相互融合,可见于麻疹等。
药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药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药疹是指由于服用药物而引起的皮肤病变,其症状与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常见的药疹症状包括:
1. 皮疹:药疹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小疙瘩、丘疹、水疱、糠疹、荨麻疹等病变。
这些皮疹可以局限在某个部位,也可以遍布全身。
2. 皮肤瘙痒:药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是另一个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感到强烈的瘙痒,需要不停地搔抓。
3. 肿胀和水肿: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疹可能导致局部肿胀和水肿。
患者可能会发现脸部、嘴唇、眼睑或其他部位出现肿胀。
4. 红斑狼疮样病变: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药物引起的红斑狼疮样病变,如红斑、蝶形红斑、口腔溃疡等。
治疗药疹的方法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停用引起药疹的药物:初步怀疑某药物引起药疹时,首要措施是立即停用该药物。
停用后,药疹可能会逐渐消退。
2. 使用抗过敏药物:医生可能会对患者开处方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症状和控制药疹反应。
3. 局部治疗:对于轻微的药疹症状,患者可以使用局部药膏或
洗液来缓解症状,如抗过敏性外用药物。
4. 就医就诊:如果药疹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就诊。
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可能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如皮肤病组织活检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药疹的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尽量避免自行用药或乱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在就医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史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药疹的诊断
药疹的诊断药疹的诊断根据有用药史,有一定潜伏期、发病急、皮疹全身泛发、分布对称、瘙痒较剧、停药后病性好转等一般可做出诊断。
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药疹,为了掌握病人致敏药物,必要时可施行过敏试验,常用有如下几种:一、皮肤划痕试验:于前臂屈侧表面,按常规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在该处划数条痕,以不出血为度,然后将被试验物轻搽其上。
阳性反应者多在10-30分钟内出现风团样反应。
这时可将被试药物用水洗拭去。
鉴于绝大多数药物属于半抗原,须与机体内载体蛋白结合后方具有抗原性,故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药疹。
本试验可靠性较差。
但要注意有皮肤划痕症者不作此试验。
二、皮内试验:试验部位通常选择前臂屈侧皮面,于近手掌处先作一对照注射,然后向上5公分左右处做药物皮试。
阳性者可于5-30分钟内出现风团样反应,且周围绕以红晕。
严重反应,尚可出现水疱或坏死,高度敏感者可诱发过敏性休克。
本试验较可靠,应用也较广,但具有一定危险性,有人主张对容易引起严重反应的药物,最好先作皮肤划痕试验,若为阴性再作本试验。
但阴性者也不能排除诊断、其理同皮肤划痕试验。
三、结膜囊试验:将被试药物配成一定深度,滴少许于结膜囊内。
阳性者可于15-30分钟内结合膜出现肿胀及充血反应。
四、放射免疫测定-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oallergosorbent test RAST):该试验即用同位素标记lgE抗体,测定药物过敏病人血中lgE抗体的定量法。
由于本试验所需的抗原物质尚未解决好,故还不能普遍推广应用。
五、嗜碱性白细胞脱颗粒试验法:即在体处镜下观察抗原与抗体反应时,嗜碱性白细胞颗粒有溶解脱失现象。
试验可分直接和间接法,前者即用患者的嗜碱性白细胞与致敏药物作用使嗜碱性白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后者系取兔嗜碱性白细胞同病人血青加致敏药物的作用可间接观察兔嗜碱性白细胞脱颗粒现象。
本试验优点较安全,无任何危险性。
总而言之,前三种方法不一定可靠,而且还具有一定危险性,特别是第二种方法。
药物疹——临床表现2
谢谢
无结膜充血、卡他症 状、Koplik斑和帕氏 线等。
(四)湿疹型药疹
1.多是首先接触或外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药 物,使局部皮肤致敏,以后又口服或注射相同或 相似药物所致;
2.皮损全身泛发性湿疹样改变; 3.病程相对较长,常在一个月以上。
(五)紫癜型药疹
1. 常见的抗生素、巴比妥类、 利尿剂等;
诊断? 哪一种类型? 如何治疗?
临床表现
⒈ 发病前有用药史 ⒉ 有一定的潜伏期 ⒊ 除固定型药疹外,皮损多广泛而且对称 ⒋ 常伴有程度不同的瘙痒及全身症状 ⒌ 皮损的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
三、临床表现——复杂
不同的药物可引起相同的药疹; 同一药物在不同的个体或同一患者的不
同时期也可发生不同类型的药疹; 一般多在用药7-10天后出现,如再次用
临床表现——小结
药疹常见以下类型: (一)固定型药疹 (二)荨麻疹型药疹 (三)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发疹型药疹) (四)湿疹型药疹 (五)紫癜型药疹 (六)多形红斑型药疹 (七)痤疮型药疹 (八)光感性药疹
重型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2. 双下肢多见,对称分布, 重者泛发全身;
3. 皮损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的 紫红色瘀点、瘀斑、腹痛、 血尿、便血等。
(六)多形红斑型药疹
◆常见药物: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 ◆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1.轻型: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 §皮损: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自觉瘙痒; 2.重型:
皮肤性病学
药疹 (Drug Eruption)
病例
患者男,45岁; 主诉: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伴痒3天; 现病史:2天前,面颈部出现红斑点,并逐渐向躯干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8页
3.天疱疮
以落叶型天疱疮(PF)多见 服药后数月至多年发生 红斑、结痂、脱屑,水疱不多见 PF亚型红斑型天疱疮,面部有蝶形红斑或皮脂
丰富区域红斑 其它类型:疱疹样天疱疮,荨麻疹样天疱疮,
寻常型天疱疮(PV),水疱和糜烂很轻 天疱疮抗体阳性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松弛性大疱,部分靶样红斑中央紫癜 皮损相互融合,数小时或数天散布全身 90%口腔及口周糜烂,25%有结膜炎 尼氏征阳性 贫血和淋巴细胞降低,全身症状重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17页
11.高敏综合征(HSS)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和系统症状药品性发疹(DRESS)
严重发疹、发烧、淋巴结病、肝炎、血液 学异常,并可累及其它器官
对重型药疹有必定疗效,可与激素适用 或单独使用
4.环孢菌素A、细胞毒药品、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和透析等方法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26页
第20页
2.与系统性血管炎判别
紫癜是其共同特征 程度不一样溃疡与坏死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3.与肿瘤判别
实体瘤 淋巴源性肿瘤 骨髓源性(白血病)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21页
五.药疹治疗
停用致敏药品 多饮水或补液,加速致敏药品排泄 减轻症状,控制炎症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面、躯干上部和上肢首先累及,尔后下肢 斑丘疹发展为浸润、质硬、毛囊凸现水肿 红皮病和剥脱性皮炎也可发生 面部浮肿,眶周水肿具代表性 少许担心性水疱,以毛囊为中心无菌性脓庖 肺炎、间质性肾炎、心肌炎和甲状腺炎 嗜酸性细胞增多,≻1500/mm3, 单核细胞增多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18页
常见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分类
一、按发病原因 1.病毒性: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传染性红斑、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 2.细菌性:猩红热、金葡菌感染(ssss) 3.变态反应性:发疹性药疹、泛发性湿疹皮炎 4.二期梅毒疹 二、按皮疹特点 1.麻疹样:疹间有正常皮肤 2.猩红热样:弥漫性红斑 3.玫瑰疹样:黄红色斑丘疹,较稀疏
足底,2~5日出齐。 特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皮疹压
之褪色, 疹间皮肤正常,疹数增多融合呈暗红色 , 少数呈出血性皮疹。皮疹褪后有无色素沉着和脱屑 可以协助诊断 发疹期:全身毒血症状加重,体温达40℃,眼部及呼吸道 症状加剧, 颈部淋巴结及肝脾都可能增大 恢复期:出疹后3-5天开始消退,有色素沉着和糠状脱屑
无皮疹, 1天内布满全身。淡红色斑丘疹,皮疹较稀疏。 常有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 1-3日内消退,常在下肢发疹时面部皮疹已消退
风疹
• 初期:白细胞数降低,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减少,约 出疹5日后,淋巴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多,
• 难以诊断时,检测风疹抗体(IgM)可确诊 • 并发症少见 • 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和胎
• 主要与面部丹毒相鉴别 -单侧发病 -具有急性炎症明显的红肿热痛
猩红热
• 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潜伏期:典型病例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
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屑)三大临床特征 • 皮损特点:猩红热样皮疹、口周苍白圈、帕氏线、草霉舌(早
期)、杨梅舌(晚期); • 全身症状:可轻可重,发热第二天发疹; • 实验室检查:WBC↑,N%↑,咽部分泌物检查; • 治疗:青霉素(有特效)。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oxic shock syndrome, TSS)
儿童常见皮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非抗生素诱发的传单皮疹在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更常见 (18-34%), 但在成人中相 对少见(小于15%),皮疹可 表现为弥漫性斑丘疹、荨麻 疹、瘀点-紫癜、结节性红斑。
• 多在发热期出现,以躯干部为著,要密切注意眼球结膜充 血,口唇皲裂、杨莓舌表现及手足症状、淋巴结肿大等表 现
药疹
•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 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出疹前有明确 用药史,注意常见易引发皮疹药物使用情况。
• 皮疹形态多样,可表现为斑丘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又称巨大荨麻疹),多行性红斑,紫癜、水疱等多种形式 ,重症可有剥脱性皮炎,大疱性皮疹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 解等。
鉴别要点
• 皮疹通常在发热24小时之内出现 ;首发于头面部,随后至躯干, 逐渐扩展至四肢,末端稀少,呈 向心性分布;
• 皮疹瘙痒明显,且全身会有红色 丘疹,并伴有透明水泡,一般的 疹子不会生长到头皮黏膜处及口 腔内、甚至是生殖器上,但是水 痘,这些地方则会有皮疹的发生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最为常见为 柯萨奇病毒 A16 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
• 皮疹为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色。
川崎病
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中、小动脉 炎。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合膜 、口腔粘膜充血,手足红斑、硬性 水肿及颈淋巴结肿大等综合征,冠 状动脉损害在未经治疗的患儿中发 生率为15%~25%。本病多发生在5 岁以下儿童,6个月以下少见,男 多于女。
几种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
汗、体温波动幅度大,
脉搏快速,头痛、全身痛等中毒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谵妄、昏迷及休
克。肝、脾常肿大,部分患者可发生黄
疽。
皮肤病1、湿疹
急性湿疹 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尚有明显
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
3、肠道疾病
埃 可 病 毒、柯萨奇病毒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
疱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颈部和枕后
淋巴结肿大
4、风疹、
风疹病毒(rubell a virus)、,
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部,24小时内布满躯干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疹 、淡红色细点状斑疹、斑丘 疹、或丘疹,部分融合后类似麻疹。躯 干、背部皮疹密
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
状。
病程中可有腹痛或累及关节或肾脏。
2、川崎病
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发热、临床常以高
热(39℃以
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
上,
少数可产生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扩张,严重的产生动脉瘤迁
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
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
痂。部分皮疹仅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
该病待征之一
发热1~2日即进入发疹期。
多数典型水痘患者皮疹不多, 全身症状亦轻,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重型者则皮疹密布全身,甚至累及内脏(如肺
部),全身症状亦重,热度高,热程
延数年。
其他、ITP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用药后2~6周内发生。 多见于环氧化物水解酶缺陷的个体。 抗癫痫药、磺胺类、别嘌醇等。
发病突然,发热、皮损、淋巴结肿大、血液学异常 及器官受累。
皮损:麻疹样皮损,演变为剥脱性皮炎样皮损,浸 润发硬,面部水肿,水疱形成,可出现无菌性脓疱 及紫癜。
死亡率10%。
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大疱性表皮松解
猩红热或麻疹。 金葡菌性烫伤样综合征。 生殖器疱疹、硬下疳。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促进体 内药物排泄;重症病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 要时予以输血、输血浆等。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如光敏性药疹、药物性红斑 狼疮样综合征等。
与超敏反应机制有关的药疹特点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大多数则不发生反应。 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平均7~8
天后才出现药疹,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 小时内发病。
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剂量无 一定相关性。
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巴比妥类 等引起。最严重类型。
起病急,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迅 速波及全身,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或大 疱,尼氏征阳性,可伴大面积糜烂及渗出,似二 度烧伤。
触痛明显,全身症状重,伴高热、乏力、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口、眼、消化道、呼吸道粘 膜也可受累。
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引起。
皮疹为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中央呈紫红色,可有水 疱。
自觉瘙痒,累及口腔部位及外生殖器黏膜时,可有疼痛。
严重者皮疹可泛发全身,在原有皮损基础上出现大疱、糜 烂及渗出,腔口部位亦可出现类似皮疹,疼痛剧烈。可伴 有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肝、肾功能损害及继发感染 等,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重型药疹之一。病情凶险, 可导致患者死亡。
推荐精选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AGEP的鉴别诊断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有银屑病病史 其他无菌性脓疱病:发病多较缓慢 化脓感染性皮肤病:大疱性脓疱疮、SSSS、
脓毒败血症
40
AGEP的治疗
去除诱因 对症治疗
是否加用抗生素? 是否加用解热药? 是否加用皮质激素?
中小剂量激素通常可控制病情 少数皮疹可转化为TEN或ED
5 6
18
药疹概述
19
药疹的基本概念
定义: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 药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 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甚至 危及生命。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 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20
病因学
个体因素:不同个体、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敏感性都 不尽相同。
26
治疗
1. 轻型药疹的治疗:常规抗过敏治疗 1. 抗组胺药 2. 维生素C、钙剂 3. 小到中等剂量皮质激素 4. 局部治疗:遵照通用的皮炎外用药原则。
2. 重型药疹的治疗: 1. 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2. 防治继发感染 3. 加强支持疗法 4. 加强护理及局部外用药治疗
27
急性泛发性发疹型脓疱病 (AGEP)
35
AGEP常见致敏药物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头孢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其它抗生素:林可类、喹诺酮类 其它:解热镇痛药、感冒药、中药等
磺胺类药物很少引起AGEP。
36
AGEP的发病机制
目前机制不明,可能主要与细胞介导的免 疫反应有关。
近年研究认为:AGEP患者的角质形成细 胞和药物特异性淋巴细胞通过分泌IL-8和 GM-CSF,使中性粒细胞聚集到表皮内,从 而引发脓疱性皮损。
发疹性传染病与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发疹性传染病与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虞瑞尧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
【年(卷),期】2007(020)001
【摘要】发疹性传染病因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急性发病,全身皮疹,伴有各系统症状。
患者肯定有用药治疗史,药疹的皮疹与发疹性传染病极其相似,须要进行会诊,共同探讨,进一步确诊。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虞瑞尧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25
【相关文献】
1.药疹误诊为发疹性传染病38例分析 [J], 张新伟;聂为民;孙艳红;田彩虹;龚清;王彩容;赵敏
2.药疹误诊为发疹性传染病临床分析 [J], 周燕
3.力坦所致小儿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分析 [J], 田莹
4.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讲座) [J], 阎伯令;段新锁
5.几种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J], 刘翰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疹性药疹的诊断
发疹性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皮肤疹型。
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性的,经常认为是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
其整体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会更加复杂。
发疹性药疹使我们每一位临床医生随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我们皮肤科大夫更是如此,不仅我们自己会遇到,其他科的大夫也经常让我们去会诊,所以发疹性药疹的诊断也即和其他疾病的鉴别,特别是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疹)的鉴别就显得特别重要。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潜伏期:未被该药致敏者其药疹的初发时间短则6~7天,长则数月,平均7~14天。
曾被该药致敏者发疹时间可为6~48小时,多数为12~24小时。
二、皮疹形态特征:发疹型药疹类似麻疹、猩红热及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疹,但无麻疹、猩红热的其他症状。
其皮疹有以下特点:
(一)皮疹色泽鲜艳、亮丽:呈现红色且皮疹发亮。
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36%。
(二)皮疹两侧分布呈相对对称:药疹在身体两侧的分布通常是不匀称的,一侧偏重、皮疹较密,另一侧偏轻、皮疹较稀。
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5.36%。
感染性疾病发疹一般是绝对对称。
但猩红热的皮疹也可呈相对对称,可以视为例外。
(三)皮疹呈疏密相间状态:即在某一局部可见稀疏皮疹与密集皮疹交互存在。
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9%。
感染性疾病的发疹在同一部位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即使能见到疏密不均现象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如近心端密集而远心端稀疏或与之相反,但不会出现疏与密变换突然现象,而且位置固定,不像药疹那样随处可见。
(四)皮疹分散与融合交错存在:药疹可见分散药疹与融合药疹在同一部位上交错存在。
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2.6%。
感染性发疹性疾病虽也可见此种现象,但位置比较固定,如风疹的融合皮疹见于面颊且对称,幼儿急疹的融合皮疹见于腰骶部,只有A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其融合皮疹无固定部位,但能见到集簇性点丘疹混杂其间,可资鉴别。
(五)疹间浮肿现象:药疹之间的皮肤尽管为正常皮色,但有程度不同的浮肿现象,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92%。
绝大多数感染性发疹性疾病之疹间皮肤正常。
(六)多种形态皮疹共存:主要表现1、分散与融合性红斑夹杂有风团样损害;2、麻疹样的斑疹、斑丘疹伴浮肿性、小丘疹、小水疱性湿疹样皮损;3、麻疹样发疹同时出现下肢紫癜样发疹,但A 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也可见到此种损害。
4、麻疹样、湿疹样及紫癜样三种皮损混于一体,即可有疱疹或紫癜发生。
多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
其敏感性为27.5%,特异性为68.75%。
(七)无定位的皮疹移位现象:这是指瘙痒性分散皮疹与融合皮疹在某处隐退后,随后又在另处复起,即所谓皮疹呈无定位的迁徙现象。
其敏感性虽只有12.5%,但特异性达100%,主要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
此现象与感染性疾病所固有的发疹顺序是不同的。
(八)皮疹伸侧重于屈侧:通常药疹皮疹在背部比胸部密集,腰臀部比腹部、股部密集,四肢伸侧皮疹比屈侧密集,常互相融合。
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0.02%。
受压、摩擦部位的皮疹也较密
集。
若发于腋窝、肘窝、腹股沟及腘窝时,可表现间擦疹样,有浸渍,其敏感性为25%,特异性为80.02%。
(九)顺向或向心性发疹:顺向发疹是皮疹先起自头面部而后迅速向躯干部或四肢蔓延,其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62.92%。
向心性发疹是皮疹先发于腕部或踝部,而后向躯干发展遍及全身,此发疹多见于氨苄青霉素引起的发疹型药疹,其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2.92%。
(十)瘙痒:皮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92。
(十一)发热:多发生于应用解热镇痛药的患者,往往由于临床判断的失误,多诊断为感染发热,用药后0.5~1小时左右体温下降,2小时后,体温上升,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体温升高至40度,并且皮疹与发热同步出现,无头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的感染中毒症状,停药24~48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
(十二)病程自限性:发疹型药疹发展迅速,常于1~3日内遍布全身,大多数患者于停药后数日皮疹开始消退,1~2周可恢复正常,重者可持续4周。
皮疹消退时可伴有少许脱屑。
但是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三、诊断
如果上述各项之中有4项,且从用药到发疹时间符合药疹的潜伏期,则可作出临床诊断。
四、鉴别诊断步骤
1、从皮疹形态上判断:首先观察全身皮疹的分布状态——是相对对称还是绝对对称性。
其次,观察两处皮疹的分布形态,查看有无疏密相间、分散融合交错、疹间浮肿、多形态皮疹及皮疹移位现象。
2、从理论上推断:详细询问并查阅患者的用药情况,如药物名称、剂量、方法、起止时间及用药过程中有无异常感觉及既往药物过敏史等。
一般应追查到发疹前28天,最低也要追查到14天。
研究药物与发疹时间上的联系,从而判断是否符合药疹的致敏期。
五、需要鉴别的疾病
(一)麻疹及非典型麻疹
(二)猩红热
(三)风疹
(四)幼儿急疹
(五)肠道病毒感染
(六)腺病毒感染
(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八)其他发疹性疾病
伤寒、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呼吸道融合细胞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腮腺炎、流感与副流感以及某些衣原体病和支原体病都可以发生皮疹,应注意与这些疾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