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

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

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

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

“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人乎其内,故能写入。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

“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表现性及个性。

语言层面:语言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两种形态。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言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型,高低和轻重型。

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文法层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面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词法: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句法:篇法: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篇法: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辞格层面:辞格层面是文学语方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形象: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识记这个概念时注意从文学形象的表现形态,伟达方式和作家的关系,以及给予读者的感受方面去区别它与非文学形象的差别,就比较容易识记了。

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我们把文学形象能够伟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这是文学形象的一般性特征。

学习时应注意,文学形象的概括并不都是如过去理解的通过个别反映一般。

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方法,如以少总多。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传达出丰富内沙涵,这也正是文学形象的价值所在。

典型:典型是指定实型作品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是定实型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应注意这个概念与传统典型论的区别,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折来识记。

特征化:在定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片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识记时应了解“特征”的内涵。

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
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注意它与典型性格的辩证关系。

意境: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识记此概念应依次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内涵,并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

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学习者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

象征意象:文学象征象是指表意作品中呈现的以表达现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茺庭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它是表意型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理解它的表意性、象征性、茺庭性、求解性、这个概念就容易识记了。

象片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

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茺庭的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识记这个概念时,要注意它与典型创造、意境创造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径。

注意理解“意象应合的内涵。

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

学习者不要把茺诞性误解为茺唐可笑,而应明确象的茺庭性与内在的真实性,深层的哲理性的紧密相联。

叙事: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

文本时间: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

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是四种;第三人称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侮述标记:侮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故事: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份。

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个三个主要方面。

结构: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

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

叙述功能:叙述功能是根据俄在情节过程中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对叙述功能的
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的。

符号矩阵: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这是格雷马斯提出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陷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是的作者进放作品中的叙事活动时,便进放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陷含的作者。

陷在侮述者:陷在侮述者是指读者在侮述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陷在侮述者并不是不存在侮述者,陷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黥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

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侮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抒情作品:抒情作品是专门用来抒情达意的,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

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

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

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悖论: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创造悖论的方法有很多,但它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常情地使用语言。

它或者以暴力扭曲语言的原意,使之变形;或者把逻辑上不相甚至相互对立的语句联在一起,令人一时不明就里使用这些手段,常常造成诗在语言与结构上的不协调和不一致,并进而产生丰富的含义。

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噗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

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

民族风格: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文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艺术灵感:艺术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级强的思维状态。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
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定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

文学风格:指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内在依据。

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

民族风格: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艺术灵感:艺术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品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

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俄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

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现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协。

审美必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必理图式。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

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形势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势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对内容的外在形态的追求。

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

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的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

往往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需要说明的是,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

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

象征手法是指作品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绪。

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

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

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凝练性、诗语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1)刻画人物形象。

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

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约束。

(2)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大。

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1)以人物台词为手段。

小说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来直接叙述生活事件,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以及介绍、分析、议论人物和事件。

而剧本则不允许作者出面,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言语塑造形象。

离开了台词就没有了剧本。

(2)集中反映矛盾冲突。

戏剧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剧本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剧烈程度。

矛盾冲突不集中、不剧烈,剧情的发展必然会缓慢。

矛盾冲突的集中展开也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了充分条件。

戏剧的观众性也要求以剧烈的冲突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题材广泛。

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只有含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而散文则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摄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无所不可。

(2)结构灵活。

与诗、小说、剧本等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和长处。

(3)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注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

而和同样强调纪实的报告文学相较,散文更侧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记真人真事。

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2)塑造艺术形象。

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3)及时性。

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珠柱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叙述频率:是指叙事作品中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包括事件的重复(即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的重复(即对一个事件反复叙述)两种重复关系。

视角:是指作品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传统上区分视角主要是从人称划分,即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但同时应注意到在不同人称的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差别。

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视角是可变化的。

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