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合集下载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简化传统的分析方法,还能提供准确、快速的测量结果。

因此,改革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法,提高学习效果,是当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首先,应改革开设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并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应增加实验室教学时间,以提高实验能力。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使仪器分析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扎实而有机的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同时,课程内容丰富,应加强相关软件的学习,以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

其次,要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使学习更灵活、更有趣。

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发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要增强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综合项目,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思维。

最后,应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一些有益的促进政策,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应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学生学习,如实际实践考核、技术研究项目和学术论文竞赛等。

同时也要开展有效的技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组织教师和
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

综上,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师生交流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推动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全日制本科生仪器仪表设计教学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全日制本科生仪器仪表设计教学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全日制本科生仪器仪表设计教学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摘要加强教学实践课程的改革是仪器仪表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针对他们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实践设计进行探索与改革,并应提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管理与考核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全日制本科生仪器仪表教学实践全日制本科生的教育要在培养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

因此,研究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管理与考核,对构建适应生产、开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实践课程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1.教学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应用性、针对性,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的比例至少应为1∶1,并且应有不少于30周的实践教学,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因此,在设计仪器仪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以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一套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根据全日制教育对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要求,在仪器仪表专业的教学设计中,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技能训练四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要求确定具体的实训课程,并制定出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2.教学实践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是仪器仪表类专业学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

基本技能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二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基本技能实践教学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熟悉常用的材料和工具,正确使用测量仪表,了解安全使用知识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熟悉常用元器件并具备查阅元器件手册的能力,能进行一些基础电子技术实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并具备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仪器分析是化学、生化、环境科学等学科开展研究的重要手段,且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是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通常以仪器的分类和构成为基础,重点介绍各种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论体系分散,与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和应用联系较少。

而现代仪器分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仪器操作,而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我们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实验操作和讨论课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各项技能的提高。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基础,然后让他们进行探究及数据处理,并在讨论课中就实验结果进行现场讨论与解释。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为现代仪器分析的思维方法打下基础。

二、以课例为主线,阐述理论知识针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都需要提高的问题,我们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以具体的实验操作为主线,阐述比色法、荧光法、分光光度法等现代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解释分析结果的科学含义。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便在实验操作时更好地应用。

三、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在课程中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将现代仪器分析与环境、医药、食品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

未来,我们还有以下改革和实践的计划:一、提高实验操作的实践能力实验操作是仪器分析课程的核心环节,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加强实验操作及其设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计划引进实践性更强的仪器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

二、加强理论与真实问题的联系三、加大对现代仪器分析前沿的引导现代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我们计划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学研究进展和新技术,提高学生从事仪器分析研究和应用的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对于日后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实践学习仪器操作的各个环节。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仪器的原理和功能,理解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的逻辑,提高仪器操作的技能。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设置真实的实验案例,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操作。

还可以引入模拟软件和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实践平台。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仪器分析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是相互依存的。

在教学中应加大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

可以通过理论课讲解仪器的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再通过实验课实际操作仪器并进行分析。

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相互渗透,可以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提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仪器分析领域发展迅速,新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

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提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探究与改革

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探究与改革

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探究与改革摘要:仪器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仪器分析实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实训的有效实施关系到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科发展。

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单一;仪器设备少、更新不及时;实训设计不完整、实施受限制;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评价不全面、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探究与改革引言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传统实训模式存在问题,加大了培养高质量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难度。

本文对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改革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训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为进一步优化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问题1.1实训课程安排单一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训的单位较大一部分为药品流通企业。

虽然学校制定的药学类专业课程标准、实训大纲中明确规定,在药品流通企业实训的学生需在医药门店、药品配送等部门进行轮岗实训,且对学生在各部门轮岗实训的时间均有明确规定,但部分企业未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实训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实训的部门,岗位安排较为单一。

1.2团队建设较薄弱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高水平专业群体建设的重点工作。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由来自不同专业和实践背景的优秀教师和行业导师组成的一群以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为目标的团队。

但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多属于松散组织,主要体现在:(1)人员结构方面,校内专任教师基本上为专业课教师,没有吸纳相关基础课教师加入。

(2)医药企业的兼职教师稳定性有待加强,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3)由于多数学校暂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吸引行业大咖、优秀产业导师加入教学团队,未形成紧密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呈现团队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及团队协作凝聚力不强、培养培训科研服务成效性不强的局面[1]。

地方院校仪器分析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

地方院校仪器分析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

地方院校仪器分析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院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国家“双一流”建设中。

然而,作为地方院校,我们在教学、科研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在仪器分析领域,相比于国内一流高校,我们的教学设备相对较少,师资力量不足,核心课程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仪器分析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经验:1. 加强设备建设设备是仪器分析教学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我们学院大力投入资金,购置了一系列先进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我们还联合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了设备共享、实验室共建等合作方式,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2. 建立学科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任何高校课程开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学院邀请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积极组织本院在职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交流和学术会议,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3. 实践教学特色化培养创新能力,是地方院校仪器分析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我们针对本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设了与企业合作的资助教学、互联网+拓展实践、科研项目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便于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

4. 同步更新课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仪器分析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对于课程体系的更新同步性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不断调查市场需求和学生最新学术需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地方院校仪器分析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需要学校始终保持开放性与创新性思维,结合本土特色和需求,通过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特色化以及同步更新课程的方式,来提升仪器分析核心课程建设的实效性和实践性,进而促进仪器分析专业的整体发展。

高职院校《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特定的仪器对物质的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确定的一类方法,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具学科,是化工类、环境类、食品类及药品类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1] 。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析检测的过程、方法、基本操作、基本理论以及数据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及进入分析检验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各领域检测技术的仪器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很多检测机构和企业质检部门均引进先进的国内外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从课程的实际应用潜力看,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企业考评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否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重要指标。

《仪器分析》实训课则是《仪器分析》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2]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做好《仪器分析》实训和将《仪器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应用相结合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是课程实训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实训课程教学现状《仪器分析》实训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在着“三多三少” 的矛盾即班级实训次数多、每组实训学生多、验证性实训多,而配套教学仪器设备少、独立操作机会少、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训少。

具体表现为:1. 实训课程性质。

由于《仪器分析》及实训课程理论性较强、难度偏大,学生往往由于自身理解能力或知难而退的想法,很难较快进入角色,高职类学生尤为明显,对实训一知半解,把握不住要点。

2. 实训仪器硬件资源不充足。

课程所涉及的仪器一般较为昂贵,使得在某些实践教学中,人多机少,不能像基础化学、化学分析技术等课程那样学生可以独立操作,每人动手的机会不多,且有依赖感,因此大多数学生则是走马观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仪器设备自动化和更新速度快。

仪器分析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操作简便,内部结构多为集成化,学生大多只是机械地按说明书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掌握仪器的结构,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与化工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进行更新。

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教师应该将最新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引入到课程中,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

还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的仪器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操作的演示,但往往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将仪器分析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价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缺乏对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教师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可以设置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考核环节,或者开展小型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后 将 仪 器 分 析 理 论 与 操 作 应 用 技 能 融 合 在 一 起 的 一 门 基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自来 水 中铜 的 含量 实 验 前 ,可 以先 础 实 验课 程 。通 过 本 课 程 的学 习 ,使 学 生 进 一 步 加 深 回顾 原 子 吸 收 分 光 光 度 法 的原 理 ,然 后 对 照 仪 器 实 物 逐 对 仪 器 分 析 方法 的 基 本 原 理 、仪 器 结 构 与 主要 部 件 功 能
关 键 词 :仪 器 分 析 实验 ;改 革 ; 实践
仪 器 分 析 是 在 化 学 分 析 基 础 之 上借 助 物 理 学 、计 算 化 ,更 利 于 学 生 理 解 和掌 握 。仪 器 分 析 的 特 点 是 实 验 几
机 科 学 、数 学 等 学 科 的相 关 知 识 和 理 论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门 乎 都 是 采 用 精 密 仪 器进 行 操 作 ,如果 仅 仅 靠 学 生 对 着 实 新 兴 的 而 又 十 分 实 用 的 学 科 ” 。 当 前 生 产 和 生 活 对 于 验 教 材 预 习 ,对 复 杂 的仪 器设 备 结 构 、原 理 、操 作 方 法 ’ 检 测 技 术 的 实 时 、在 线 、快 速 、无 损 分 析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等 不 可 捉 摸 ,有 纸 上 谈 兵 之 感 ,虽 然 预 习 了 但 是 脑 子 仍
高 ,仪 器 分 析 在 化 学 、环 境 、药 品 、冶 金 等 领 域 的 地 位 然 是 一 片茫 然 ,具 体 做 实 验 时 ,往 往 不 知 所 措 ,甚 至 有 越 来 越 重要 。 高 等 院 校 化 学 专 业 担 负 着 培 养 和 造 就 化 学 很 多 同学 按 部 就 班 ,照 方 抓 药 的将 实 验 做 完 了 还 不 知 做 等门 技术 人 才 的 重 大 任 务 。因 此 ,仪 器 分 析课 程 也 就成 了什 么 ,实验报告互相抄袭应付 了事 ,学 生得不到实

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更多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与措施,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传统的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的培训,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现有课程设计较为僵化,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和动力。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成为当前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方案与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情况。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技术水平。

我们也希望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解决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效果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教学改革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在当前科研与教学实践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

在当今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下,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现行的教学实践情况,针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期对化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有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独立进行仪器分析实验和数据处理。

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程内容丰富仪器分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3. 教学方法多样在教学方法上,现行的仪器分析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评价体系完善仪器分析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现行的仪器分析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提高。

三、教学改革建议1.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现行的仪器分析课程注重理论学习,但在实践操作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加仪器分析的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2. 丰富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上,除了传统的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仪器的结构等内容外,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的仪器分析技术和应用案例,如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在高校化工专业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对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仪器操作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对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意义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化工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1.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主要注重传授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实验内容的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2.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的方式,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应创新实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导入、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大型仪器分析实训课程需要较好的实验室条件和设备支持,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实验操作。

由于实验设备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实验室条件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实践与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实验设计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探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一、实践教学仪器分析课程以实验操作为主要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 强化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操作是仪器分析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准确测量和分析样品。

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包括实验步骤的演示和实验技巧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2.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科研问题出发,培养其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升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所得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科学结论。

二、实验设计1. 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结果。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内容和方法,确保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2. 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实验装置。

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实验装置。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随着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逐渐引入更复杂的仪器和设备。

3. 设计实验步骤和流程。

在实验设计中,应具体规定实验步骤和流程,包括实验操作的顺序、实验参数的设定等。

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流程,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课程改革1. 引入虚拟实验教学。

虚拟实验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当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现有课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符合时代需求和教学要求的课程改革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旨在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和改革,以期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同行业的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共同促进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求有效的改进方案。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1. 探究当前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以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2. 探索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针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并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4. 对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探讨改革对教学的影响和意义,为今后教学实践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将为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推动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意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两个方面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讨论。

在教学实践方面,仪器分析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提高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仪器分析的实验项目。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企业,让学生了解仪器设备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素养。

在课程改革方面,仪器分析课程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更新,及时引入新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

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教学内容。

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或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的仪器分析知识和技术去解决问题。

仪器分析课程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术。

课程还应强调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结果的正确理解和判断。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也需不断更新和,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理论知识、演示仪器操作方法和学生仿真操作实验的方式,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因此,探索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老师主导实验过程,学生只是根据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而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三、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以实际问题或项目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虚拟仿真实验。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环境,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实验规律,增强实验操作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

五、开放式实验。

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可以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化学分析的基础和实践,也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二、仪器分析课程的现状与问题仪器分析课程通常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知识点过多过杂。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通常会包括大量的仪器设备知识和操作技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全掌握。

2. 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仪器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不够。

3. 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往往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亟需进行改革和实践。

1. 课程内容优化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可以将仪器分析课程的内容分为基础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合理安排课时,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 实验操作强化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实验操作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仪器操作技能的培养。

可以设置实验操作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创新教学方法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外实践等方式,拓宽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基于以上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独立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对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进行实验,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

可以组织一次仪器分析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仪器完成一次实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准确的结果,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加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实验只是一个手段,真正重要的是从实验中得出准确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应该教授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能力。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仪器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实验设备和试剂的使用,提高实验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分析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验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

本文将从实践与改革的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评价与总结等方面,探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秉持学生主体、能力培养和实践导向的理念。

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使课程更贴近实际应用。

课程设置要紧跟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际分析方法的变化,引入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新兴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案例,突出实验指导和数据分析。

通过现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不同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指导,让学生熟悉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要综合考虑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

可以采用开放式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和掌握知识。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需要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际应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更新。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化学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仪表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可以在很宽的领域内从事自动化、智能化仪表及装置的研发和设计工作。

从尖端的载人航天、登月工程,到日常的家用电器、照明系统的测控问题都需要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专业人才。

因此,本专业学生在四年专业学习中应掌握仪器仪表学、电工电子学、自动化技术、传感器原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检测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测量与控制理论、测控仪器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由于对测控专业学生有着以上诸多方面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前三年的本科学习中需要学习大量的相关课程。

而这些课程的关联性以及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学生普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工作方向也缺乏清晰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环节,但这些实践环节都是针对具体的课程安排,用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所以,需要开设一门有关专业研究方向、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课程。

在华北电力大学新版教学计划中,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仪器仪表实训”课程,就是这样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

这门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的,在教学安排上需要在相关实验的软硬件系统构建、实验内容的科学安排、实验过程的针对性指导、成绩考核的合理评判等环节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基本思路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可以做什么?这是一直困扰学生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非常迷茫、没有信心,就是这一问题的具体反映。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一个具体的小型测控系统。

为了完成这一设计任务,需要学生构建相应物理参数的采集与控制系统,完成接口电路的设计与构建,开发相关软件(包括接口、采集、控制软件等),部分设计题目还包含有采集模块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虽然这些设计任务只是一些小型的测控系统,每个学生完成的工作量有限,而且很多工作是在已有的系统上完成的;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设计任务都是针对实际对象的测控系统及装置开发,形象、具体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学生会对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工作流程,产生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同时,对自己实际的专业能力产生信心。

2.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在内容安排上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课程内容涉及“仪器仪表”、“传感器原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检测信号处理”以及“电工电子学”等多门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各不相同。

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需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有针对性地分配设计任务,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大程度的取得收获。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将每一个题目分割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接口设计等不同的子任务,学生由2~3人组成一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完成不同的子任务,最后全组的设计内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

由于各个子任务之间存在着衔接与联系,学生在完成自己设计任务的同时,必须兼顾和了解其他同学的设计内容。

这种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特定的设计任务,同时对整体设计过程及要求也会产生一个明确的认识。

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实际的动手机会,并可以从完成任务的喜悦中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此外,有些学生有从事科技制作、参加各级别科技发明比赛等科研活动的经历。

这些学生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因此,在设计任务时针对这些学生,也安排了一些程度较深的设计任务。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组学生接受的设计任务主要包括:测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测控接口的设计等。

这些任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完整的测控系统;如果可能,学生的设计结果完全可以移植到一个实际的测控系统中进行应用。

这些设计任务中,有部分就是往届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的开发项目,与实际应用存在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实际工作很可能会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也会学到一定的实用性技能。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但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本课程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再有其他设计课程中出现的一组学生中“一人做,众人看”的情况,每个人的专业知识都能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平台的基本架构要实现以上教学目的,构建一个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实验平台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1.硬件平台的基本构成实验系统采用启东计算机公司开发的DICE-5210K多功能单片机综合实验仪及其数据采集模块,结合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些数据采集模块构成硬件开发平台。

DICE-5210K多功能单片机综合实验仪的突出特点是小系统、多功能、易扩展,系统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全部引出,对用户开放,并留有扩展单元(区),从而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开发环境。

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灵活选配各种扩展模块,构建出不同的测控系统。

该公司提供的单片机项目实训包,很多都适合测控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要求,如可燃气体报警仪,水位流量红外控制实验,环境测试仪,超声波倒车雷达,超声波雾化湿度控制模块,电子称,交通灯控制系统,数字式多路温度采集系统,温度压力模块实验等。

我们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对以上实验项目进行完善和针对性的改造,形成适合测控专业学生特点的实践设计系统。

2.测试软件的设计与调试软件平台采用学生熟悉的MCS-51指令系统,方便学生软件设计、仿真与程序调试。

测试软件系统包括主程序、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接口等部分;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键盘操作,数值显示,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处理,控制算法,控制信号的输出与驱动等;其他的辅助功能还包括量程选择、标度变换、信号滤波、报警功能等。

在接口软件设计部分包括人机接口、测控接口和通信的软件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实验平台可以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如常规的RS232/422/485串口、USB通用串行总线、以太网接口等,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对不同的通信方式有所了解,同时,对通信功能在测控系统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所体会。

软件编制完成后,可以通过汇编或C51编写程序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仿真与实际调试。

由于每个设计任务都是针对实际的对象,学生在进行软件设计时更有针对性,从中可以得到更大的收获。

3.新型实验平台的特点(1)实验平台采用了主流的单片机实验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等特点。

它的总线系统对用户全部开放,并预留扩展单元,从而使用户便于扩展出自己需要的功能,构建自己功能各异的小型测控系统。

(2)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模块的组合设计不同功能的测控系统,从而可以构建出多层次、多功能的实验体系,整个实验平台结构紧凑、易于扩展,实用方便,便于维护。

(3)实验平台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每个设计任务都是一个实际的小型测控系统,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测控任务;而每个任务又将测控系统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又对测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1.开放式的指导模式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模式是达到课程设置目的的必要条件。

指导教师给出若干设计题目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由结组、自主选择题目。

指导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时主要介绍题目的要求、达到的设计目的,具体的实施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

在设计进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以方向性的提示为主,鼓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已学知识分析遇到的问题,最终完成设计任务。

2.多层次的培养模式采用多层次的培养模式。

学生自身能力相差很大,学习态度也参差不齐。

因此,设计题目的难度分成了“难、中、易”三个层次,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别化的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同时也为程度稍差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锻炼机会。

3.互动式的考核体系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合多层次培养模式,将成绩评定与设计题目的难度相联系,不同难度的题目规定了不同的成绩上限(优秀、良好、及格),最终的成绩采用四级评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在最后的成绩评定中,学生首先给自己打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质量、平时表现、设计报告及答辩结果,当场给出最后的成绩。

这种考核体系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教师通过互动的方式给出成绩,有理有据,也减少了师生之间的矛盾。

这种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通过对“仪器仪表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构建了具有先进性和多功能性的实验平台;基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对所学仪器仪表类课程知识的综合实践目的,并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明确的了解。

通过上学期期末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对学生反馈意见和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总结,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第一,增加课程学时数,由一周设计时间增加到两周较为合适。

第二,课程不要安排在期末期间,尽量提前,使学生可以更加专心地投入课程学习。

第三,可以采用分散进行方式代替集中方式,便于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更有效的安排时间。

由于实验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太多,这种方式也适合本课程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