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群文教学实录
表现技巧之对比法群文阅读导学表格
《表现技巧之对比法》
九上四单元三文齐读导学表
环节一:分工合作,初探课文
分组分工:1组完成《故乡》,2组完成《我的叔叔于勒》,3组完成《孤独之旅》。
(附表格一,如下)
环节二:团结协作,再探课文
1、每小组讨论完成一个问题,然后交流,完成表格
一组:《故乡》一文中故乡、闰土、杨二嫂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附表格二,如下)
2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把关键词填在表格中(附表格三,如下)
3组:找出《孤独之旅》一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把最能表现主人公杜小康孤独和坚强的句子做好标注,同时完成表三,这些心理变化说明了什么?(附表格四,如下)
环节三:畅所欲言,概括主题
1、本单元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最讨厌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
现在请同学们以这种句式,概括三文主题。
_______一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人物的刻画,反映了_________的社会现实\揭露了___________本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思想\希望\情感。
第三单元《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人教实验版1
第三单元《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同学们好,本周我们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第十课《孤独之旅》和第十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这两篇文章是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二篇和第三篇文章,在整个单元的安排中,学习第一课《故乡》主要学习掌握人物形象的刻画,学习第二篇文章《孤独之旅》主要是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三篇文章《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学习心理的细腻描绘。
(一)《孤独之旅》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在阅读中,应当理解感受到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1. 鸭群:第4段(第15段……)2. 芦苇荡:第21段(第24段……)3. 风雨:第36段(第38段……)4. 其他:第13段以上如许的自然环境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杜小康丰富的内心,这应当是本篇小说最值得让人品味的。
另外,我想提醒同学们几处细节:1. 想家:小说中描写杜小康一共有几处?每处的想家的内涵是否一样?2. 脚:第38段,“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第49段: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3. 关于“孤独”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了伙伴,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随父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失去了人文关怀;一天天放鸭,倍感寂寞,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少”、“单调”、“干巴巴”,在这样的生活里,人的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离家放鸭,感到一种恐惧:对自然环境的恐惧;对前途的恐惧……(二)《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精读课文,同学们读这篇文章,要抓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进而思考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你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
1. 态度的变化:穷---富--―――穷---钱(虚荣)坏蛋正直的人贼流氓有良心的人不会有出息无赖好心流氓2. 品读语言,感受人物的心理:(1)父亲:第25段(第27-第34、第37段……)(2)母亲:第28(第31、第35、第38、第45……)3. 思考你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要评价而不是批判。
【公开课教案】:《我的叔叔于勒》示范【公开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jiéjù)牡.蛎.(mǔlì)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à)褴.褛.(lánlǚ)更.加(gèng) 呕吐.(tù)(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揭秘小说中的“变”九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一:回顾总结——识“变”,析“变”跳读第四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三篇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一、《故乡》——环境、人物之“变”特点过去现在特点环境明丽五彩缤纷明朗愉快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萧索没有活气悲凉(二)人物之“变”:形象特点过去描写现在形象特点漂亮体面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外貌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粗俗自私尖酸刻薄造谣生事贪婪势利庸俗的小市民语言动作神态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形象特点少年闰土描写中年闰土形象特点健康活泼受宠爱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外貌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实录29节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实录29节1.《我的叔叔于勒》2.《云南的歌会》3.《说屏》4.《记承天寺夜游》5.《狼》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7.《口技》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济南的冬天》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11.《泥人张》12.《刷子李》13.《散步》14.《顶碗少年》15.《夏天也是好天气》16.《邹忌讽齐王纳谏》17.《我愿意是激流》18.《紫藤萝瀑布》19.《鹤群翔空》20.《背影》21.《夏》22.《行路难》23.《七颗钻石》24.《赫耳墨斯与雕像者》25. 《故乡》26.《陋室铭》27.《纪念白求恩》28. 《孤独之旅》29.《爱莲说》1、《我的叔叔于勒》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
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
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篇目《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二、教材简析【单元目标】第四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都为成长经历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从作品欣赏中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好的艺术享受。
1、学会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述手法.2、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
4、阅读技巧的指导,真正让学生愿意读、读进去,读出自己的感受,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与作品中的人物经历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与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
5、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体验,感悟成长的历程。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选文包括三篇国内外小说,所选编的文章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题材,其中鲁迅的《故乡》作者回忆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带来的精神的冲击,通过闰土与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在多难交织下的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以及封建制度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悲剧。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则是映射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社会观下的亲情的淡漠,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兄弟于勒的态度的不断变化,让人心碎凄凉。
当代作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则是以小孩子的视角反映了小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带来了精神上的成长和担当。
作为初中小说学习的初始单元,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小说的文体特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抓住小说主要人物并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加以分析,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透过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大致理解小说的主旨。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的要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概括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缩写的热情,针对不同文体,各有侧重地进行缩写训练。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意身边各种形式的缩写,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文章主旨】《故乡》,讲读课文,鲁迅的小说名篇,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青春年少一、教材分析(一)单元特色分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三篇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围绕“少年”成长的感悟和人生体验展开。
在尊重学生的“根性”体验,将读写结合,实现读写共创的基础上,使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鲁迅先生的《故乡》,解构了人和人之间心灵的“隔膜”;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少年视角触摸了人情的冷暖;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以少年在暴风雨中的经历揭示成长的主题。
这些文章文笔摇曳多姿,内容丰富多彩,在带给读者不同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无尽思索。
学习本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
(二)单篇文章分析:结合单元特点分析每篇文章的特色,分析每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分篇列出)《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视角展现出故乡人事的一幅幅画面,举目所见,呈现的是一派萧条、破败、沦落的景象,与其形成对比的,则是由“闰土”这一人物勾连出的“我”的少年回忆,“现在”与“过去”的强烈对比寄寓着作者对旧中国及其人民命运的无限关切与深沉思索。
借助课后的助读系统,让学生以故乡的“变化”为突破口,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其次,小说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典型人物形象。
少年闰土的天真、纯净与中年闰土的畏缩、麻木形成了对比;年轻时并未给人留下“恶感”的杨二嫂与眼前的自私、势利、贪婪形成了对比:写出了人物身上的变化与复杂。
这也恰恰可以教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弱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结尾部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成年后回忆往事的形式叙事故事,写了少年的“我”的所见所闻,也隐含着成年的“我”的立场与判断,所以,我们既可以从实际事件的发展顺序入手讲故事,也可以从小说的叙事顺序讲故事,还可以从原因到结果,甚至从悬念到结局等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说课稿统编教材写作方法教学目标的细化和落实《学习缩写》一、教材分析《学习缩写》所处单元由《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3篇小说构成。
通过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
学习本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习缩写这一内容相对独立,不过小说这一体裁的设置为学习缩写作了铺垫,方便学生入门,学习缩写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要求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概括和表达能力。
针对不同问题,各有侧重地进行缩写训练。
二、学情分析进行了两年多初中学习,九年级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一定驾驭语言的能力。
八年级时,他们已经学习过改写和续写,积累了相关的写作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缩写的技巧,指导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和愿意学习。
再者,通过缩写训练,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要点和思路的把握程度,还能提高其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学习目标1.了解缩写的含义及其注意事项;2.通过缩写训练,培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思路的能力;3.通过缩写训练,体现“简”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提高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众说纷纭你是如何理解缩写的?(请全体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各自对缩写的看法与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汇总梳理:概念: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
“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吕淑湘语)。
意义:通过缩写训练,可以提高把握文章要点、思路的能力,还能培养概括、综合能力。
(二)写作实践一1.尝试缩写《我的叔叔于勒》,要求缩写到200字左右。
提示:(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列出缩写提纲。
(2)概括要准确,线索要清晰,结构要完整。
(3)语言要简明、通顺;不需要做评论或补充解释。
(架设学习支架)2.理清顺序,列出提纲从题目可知小说是围绕展开的线索人物是主要人物是保留主要情节(学生自主完成,在此基础上展示如下参考答案)从题目可知小说是围绕我的叔叔于勒展开的线索人物是:“我”(若瑟夫)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于勒保留主要情节: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交代打发于勒去美洲的原因和又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插叙)在游轮上遇到于勒,躲避于勒3.开展缩写练习,结合评价量表及时反馈点评改进【学生作品1】于勒是父亲的弟弟、我的叔叔,因大肆挥霍家中财产,被打发到美洲。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走进小说天地-搜寻成长密码
统编初中语文九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含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大板块。
阅读板块围绕人文主题“少年成长”选取了三篇小说,有通过对旧中国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引发青少年沉思社会的《故乡》,有通过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触发青少年辨析人性的《我的叔叔于勒》,还有借人生需要在艰苦条件中锤炼自己触动青少年启发自我成长的《孤独之旅》。
这几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文笔摇曳多姿,既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享受,激发了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无尽思索,还加深了读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从而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单元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3.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
三、核心知识1.梳理小说情节。
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文中环境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四、教学安排单元整体教学分为三个时段共6课时,以单元目标为导向,以探究主题、成长自我为核心,逐层递进,由浅入深。
第一时段“掌握方法梳情节”用2课时,学生通读小说,多角度梳理故事情节,以表格或示意图的形式展示;第二时段“分析人物解百态”用2课时,学生精读小说,建立人物档案与词汇库,品读人物;第三时段“欣赏环境蕴主题”用2课时,“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大多是小说人物内心的折射,是小说主题的映射,教会学生透过“景语”感悟“情语”,解读文章主题。
五、课时安排:6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时段:“掌握方法梳情节”【学习内容】教材《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学习目标】学习抓时空变化、题眼线索等梳理情节的方法.【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台湾诗人席慕蓉在诗里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确实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自古以来,故乡就是一个温情的字眼,故乡在外面心中是那样的美好,令人神往。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录《故乡》
《故乡》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孩子们,我们进入了初三的冲刺阶段,这个学期的时间非常短,所以这学期,我们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展现《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及细目要求》)。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小说专题。
师:读书要有好习惯,拿过一本书来,我们首先要读什么?生:目录。
师:那大家看一下目录,本册的小说有哪些?生:第四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师:看看还有没有?生:《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师:对,这几篇课文都是节选自我国古代的几个著名的白话小说,分别是什么?生:《水浒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红楼梦》师:这些小说呢都是古代小说的杰出作品,四大名著大家比较熟悉,像《红楼梦》我们上学期读过了,《儒林外史》是讽刺批判小说的杰作。
师:对课本目录了解之后,下一步是看什么呢?生:看单元导读。
师:对,养成良好习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觉标画出单元导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学习这个单元,1.学会梳理小说情节;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师:好,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学进入这一单元的学习。
想一想,你读过哪些小说?有哪些阅读小说的方法?生:《简爱》,通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师:通读、跳读的好处是什么?生:梳理故事的情节。
师,好,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生:摘抄优美句子,整理,感悟的方法师: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句子?生:通过摘抄,可以得出很多重点的信息,内容。
师:这些信息有利于深入认识人物等。
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生:情节,人物,环境师:情节指的是故事从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描写的手法有哪些?生: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神态师:环境描写呢?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故乡》,通读全文,标出段落序号,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标画出重点的语句。
第二课时(环境描写)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有感情的读是最培养语感的。
2023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描写中的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理解文章是通过对比塑造典型人物来揭示小说主题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描写中的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家猜猜下面文段描写的人物是谁?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Y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组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嘤珞圈:裙边系暑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被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给裙。
一双丹风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2.学生交流后师导入新课: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可以说俯拾即是。
今天我们就从第四单元所学的课文中,来领会文学大师们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绘声绘色地将鲜明的人物个性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二、聚焦外貌对比1.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今天我们先从外貌对比入手来认识人物。
请同学们快读浏览第四单元三篇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从小说中找出精彩的外貌对比,分析人物的性格变化。
2.学生探究后交流明确:(1)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对比手、脸、穿戴的变化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对比饱经风霜的农民(2)杨二嫂的外貌对比豆腐西施对比细脚圆规3.小结:人物的外表要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
外貌对比能传达出丰富信息,让我们思考人物变化的社会原因。
建构一:外貌对比凸显人物经历的磨蚀三、比读语言对比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手法,高明的作者往往通过人物前后语言的对比来凸显人物性格。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8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我的叔叔于勒因年轻时不务正业被菲利普夫妇赶出家门,被迫到美洲谋生。
于勒发财后给菲利普夫妇写信,表示要偿还以前的欠债。
这些信件成了家庭拮据的菲利普夫妇的福音,一家人制定了许多荒诞可笑的花钱计划。
一家人到哲尔赛旅行,在海船上意外遇到了穷困潦倒的老于勒,怕被他牵累,全家仓皇避开。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贫富变化牵动着菲利普夫妇的“变脸”,深刻地揭露了冰冷的亲情关系,发人深省。
二、说教法教学设想: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意蕴。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情节,体会构思,把握小说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①线索教学法②活动式教学法三、说学法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感悟新知识。
小说的故事性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主要人物的结局。
因此小说的阅读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较为薄弱,须重点指导。
学法指导:寻读————品读————拓读说教学过程本课课堂教学拟用一课时完成。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寻读,梳理情节请同学自由朗读小说,找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理清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小说中找出“我们”一家对于勒的其他称呼,并说说你的体会。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走进小说天地》教案合集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走进小说天地》教案合集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等小说,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魅力,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元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4. 通过对小说作品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乡》: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主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家庭价值观。
3. 《孤独之旅》:感受小说中的孤独氛围,分析小说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挫折与成长。
4. 走进小说天地: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包括小说类型、特点等,使学生对小说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利用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技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2周:阅读《故乡》,分析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第3-4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讨论家庭价值观和人性关怀。
3. 第5-6周:阅读《孤独之旅》,感受孤独氛围和理解成长过程。
4. 第7-8周:走进小说天地,学习小说基本知识和特点。
5. 第9-10周:总结与复习,进行写作练习和课堂分享。
六、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等原文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小说的解析、评论、作者介绍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小说网站、在线阅读平台等。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走进小说天地》教案合集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走进小说天地》教案合集第一章:《故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提高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写作练习,表达对故乡的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国情怀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故乡》的主题思想。
(2)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于故乡的记忆,引出本课课题《故乡》。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故乡》,感知小说内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4. 讲解:讲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故乡》。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表达对故乡的感悟。
6.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四、课后作业1.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分析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3)提高学生对亲情、人性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写作练习,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之情,增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思想。
《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
故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复习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收集鲁迅当年的相关资料,了解社会背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旧中国农民的生活惨状,使学生懂得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的道理。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评价人物。
2.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内涵丰富的语句。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小说的特点。
3.时代背景: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二、自主学习:查找工具书,解决字词。
1、给下列字词注音::阴晦(huì)萧索(xiāosuǒ)愕(è)然鄙(bǐ)夷嗤(chī)笑2、解释词语: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缺乏生机。
惘然:心里好象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展转:这里指经过许多地方。
现在写作“辗转”。
恣睢:任意胡为。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现在写作“瑟缩”。
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思考小说的线索,情节结构。
明确: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记叙。
2.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各是什么?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我”(迅哥儿)、“我”的母亲、宏儿(“我”的侄儿)、闰土(“我”儿时的好友)、杨二嫂(“我”老家的街坊邻居)、水生(闰土的第五个孩子)。
3.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明确:故乡的景、故乡的人。
使“我”悲哀的故乡的景:(1)记忆中的故乡景:令人神往——深兰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的少年。
(2)现实中的故乡景:萧索悲凉——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底、萧索的村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群文教学实录深01第一部分导入师:前期有一部电影在热映,《我不是药神》你们看了吗?生:(学生沸腾)看了,赚了我们很多眼泪。
师:最煽情的地方在哪?生:程勇下定决心再次卖药的时候程勇被警察抓捕,那些白血病人愤而阻拦的时候黄毛替程勇引开警察的时候师:是啊,程勇本可以带着赚来的钱安享一生,可是他为了那些可怜的白血病人却选择继续卖药,从而让自己锒铛入狱,他的这一选择把电影推向了高潮,也让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性。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屏展:小说鉴赏觅新枝选择背后析人性02第二部分读《故乡》析闰土,一声“老爷”叹屈从师:闰土与阔别二十多年的迅哥儿相见,他也面临了一个选择,请问是什么?生:称呼的选择,到底该称“老爷”还是“迅哥儿”。
师:闰土在做这个选择时,可有犹豫?从哪里看出来?生:有,闰土非常犹豫,内心很纠结。
学生从课文中找句子读出来。
教师用屏幕展示学生读的文段。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师:其实闰土在做决定的时候有两处矛盾的地方,你们可能找出来?生:一处是“欢喜”和“凄凉”,另一处是“动着嘴唇”和“没有作声”。
师:他想到了什么而欢喜,这一点请女生根据文章的前半部分思考,他又想到了什么而感到凄凉,这一点请男生根据文章的后半部分进行思考,待会我们接龙回答。
屏展:他想到了__________,可是,他又想到了______________(学生开始思考)生:他想到了他们以前一起聊西瓜地里抓猹的趣事,可是,他又想到了家里那么多孩子嗷嗷待哺;他想到了他们以前一起聊捕鸟一起聊海边的趣事,可是,他又想到了家里家徒四壁的惨状;他想到了他们离别时迅哥哭天抢地的泪水,可是,他又想到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身份和地位。
师:闰土的内心就是这样的悲喜交集。
童年时光已经远去,现实如山一样压得闰土喘不过气来,几经挣扎之后,终于,他终于做了选择,叫了声“老爷”。
请问这声“老爷”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生:无奈,恭敬,悲伤。
师:请用压抑着兴奋的语气读“老爷”请用无奈的语气读“老爷”请用凄凉的语气读“老爷”最后,请全班同学压低声音、降低语调,甚至可以配上动作,用恭敬的语调读“老爷。
(生读得酣畅淋漓)师:这一声老爷啊,让“我”觉得异常刺耳,我们之间陡然竖起了一堵厚障壁,距离由此产生,阶层由此分化。
你们觉得“迅哥儿”和“老爷”的选择实质上是什么的选择?生:这实际上是友情与等级制度的选择。
师:闰土对这种让他直不起腰,泯灭了内心最真实温情的封建等级制度,他敢反抗吗?生:他想无视这种制度,也做了内心的挣扎,但是最终还是不敢反抗。
师:是的,他最终只能选择了屈从,屈从于这个社会,屈从于这个制度,默默地忍受,所以他在这个社会中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没有了抗争的勇气。
这样的闰土在当时的中国何止千万,国民的劣根性让人可恨又可气,所以鲁迅先生对闰土这种人的评价就显得非常中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03第三部分读《我的叔叔于勒》析菲利普夫妇,一个“躲”字品艰辛师:于勒是菲利普夫妇的弟弟,一直以来,于勒就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可是当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居然是个穷光蛋,他们就面临着一个选择,请问是什么?生:到底要不要与于勒相认。
师:让我们一起聚焦34-38自然段,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师:请找出父亲的表现,把他读出来。
生读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师:请你归纳几个关键词说说父亲此时表现。
生:害怕、张皇、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师:父亲为什么会如此害怕?生:他的理想破灭了。
师:他原来有着怎样强烈的渴望?生: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师:是啊,致富的幻影破灭了,贫穷扑面而来,他怎能不害怕?所以在认与不认于勒上他选择了什么?生:不认于勒师:在认不认于勒这件事上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一样吗?生:有点不太一样,虽然都不想认于勒,但是菲利普显得更软弱一些,而菲利普夫人的态度则非常坚决。
师:这是不是意味着菲利浦夫人更加势利、更加自私?生:好像她也有苦衷师: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理由,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飞利浦夫人。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扮演母亲,我想以约瑟夫的身份采访一下母亲。
(师生对演,师扮演约瑟夫,生扮演母亲)约瑟夫:母亲,我们要认于勒叔叔吗?母亲(暴怒):认,怎么认?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拖累我们!约瑟夫(哀求):可他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啊!母亲(坚决):不行,我们自己已经够倒霉了,不能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
约瑟夫:母亲,在我的印象中你并不是这么无情的,难道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母亲:(做了稍许沉默)是啊,你看,咱们家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你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还有你两个姐姐年纪那么大了都没出嫁,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咱家穷吗?你说如果我们认于勒的话,以后我们的日子只会更加难熬啊!约瑟夫(若有所思):母亲,我有点懂了。
师:从刚刚菲利普夫人的自白中我们能不能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躲贫穷的于勒?生:为了维护他们小家抓襟见肘的生活,维持一份不算太难堪的体面师:是啊,人性是复杂的,追问菲利普夫妇躲避于勒的原因,撕开这些张牙舞爪的利益面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底层人民的无奈,迫于生计压力躲兄断义的家庭的孤决。
对于于勒来说她是自私而又无情的,可是对于他们那个小家庭来说则是无私且温情的。
04第四部分读《孤独之旅》析杜小康一个“孤独”论成长屏展: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师:他的前方是什么样子?生:无一户人家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的炊烟是唯一的炊烟没有牛叫,没有狗吠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小船,永远逃不走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师:我们把这种状况叫什么?生:孤独师:是的,杜小康在与他父亲的赶鸭途中,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
每个人面对孤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可以永远沉寂,也可以于孤独中爆发。
杜小康面对孤独的时候有什么表现?生: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他望着父亲,眼里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祛除杜小康的恐慌。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表示负面情绪的词语:害怕、胆怯、恐慌。
很多人在心理脆弱的时候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最想见的人是谁?生: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师:如果杜小康回去了他将面临怎样的生活?生:继续贫穷的生活生:回到妈妈的身边,继续做一个永远被呵护的孩子。
生:不经风雨,冷暖不知的妈宝。
(生笑)师:杜小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还是选择留下来,继续面对他的孤独之旅。
他对孤独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他由原来的恐慌已经变成了“默默接受”。
一股新的力量在孤独中酝酿,席卷而来。
暴风雨成为了这次逆袭的最佳助力,请大家看在这次暴风雨中杜小康对鸭子的态度的转变。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他紧紧地跟随着他们。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说完,就又走了。
生:他对鸭子的态度由被动跟随变成了主动守护,这是心理成熟的一个标志。
生:“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这是对杜小康绝对的信任,而正是他的成长,他的敢于担当,才让鸭子们对主人有如此的信任。
师:是啊,他不再是躲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孩子,他也有了自己的守护的对象。
屏展: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我们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如孤独一般的苦难,只要我们能正视它们,不逃避,敢担当,我们也能迎来一次次心灵的蜕变。
05第五部分总结延伸师:有选择就有冲突,而这种冲突在我们小说阅读中也叫矛盾冲突。
屏展:知识卡片矛盾冲突是小说创作中较为普遍的创造手法,它既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有人物内在的心理冲突。
矛盾冲突能把情节推向高潮,能让人物形象在在冲突中更立体、更本真、更有血肉。
生齐读师:我们这节课所讲的选择就是属于这矛盾冲突中的心理冲突。
在选择的碰撞和冲突中,人性会暴露得更彻底、更真实,我们对人物的认识也就更深入,更全面。
师:大家想想,你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析哪个人物呢?屏展:你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哪个人物?《智取生辰纲》的杨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林冲《范进中举》的范进生:一向谨小慎微的杨志为何在最后关头答应买酒这跟他性格密不可分。
生:豹子头林冲在一次次选择退让中把自己逼向了死角,这与他性格中的隐忍不无关系。
生:范进抛下病母弱妻,拿着千辛万苦借来的钱毅然奔赴考场这是名利之心的驱使。
师:不仅仅是小说,戏剧、电影中的人物同样可以通过他们所做的选择探析其人性。
一位作家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希望在座的孩子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不违初心,能够经受得住道德的拷问,活出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