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竞争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竞争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武陟县城关高中史小芳

摘要:竞争机制是激活课堂教学的活性炭,它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它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活学习热情,激励主动思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现状,是创建新型教学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

关键词: 竞争机制激励主体性兴趣协作

引言

在《师说》这篇文章中对教师有这样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担负着如何组织课堂的责任。那么,怎样有效地组织课堂需要每一位老师认真思考。

“鲶鱼效应”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沙丁鱼高许多。渔民们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把生性好动的鲶鱼放进装满沙丁鱼的鱼箱,从而保证了沙丁鱼的存活。对于生性安静的沙丁鱼来说,鲶鱼的到来无疑会使得它们拼命地游动,反而激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最早“鲶鱼效应”是被企业中的管理者所应用。“鲶鱼效应”的根本在于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而应用“鲶鱼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应用好鲶鱼。那么,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这种“鲶鱼效应”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竞争机制”。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对课堂教学来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引入“竞争机制”的理论依据

(一). 课堂现状

较之小学、初中的课堂,作为更重要的人生转折点的高中,大多数教师把课堂看成“黄金课堂”,课堂上的45分钟,教师基本上都在拼命地讲。讲重要知识点,讲解题思路,讲做题方法。这种“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更依赖于教师直接的讲解和辅导。这就造成在课堂上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善于回答问题,性格内向、腼腆,课堂气氛呆板、沉闷,我们的课堂变得犹如一潭死水。

(二). 心理状态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认知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初中生对老师的提问不少人还乐于举手回答,甚至有抢答的情况;高中生则显得老成、矜持,更考虑自己回答问题的质量,生怕在众人面前“出丑”或“表现自己”,因而很少有人举手,课堂气氛较沉闷。其次,老师上课的提问,对他们而言,也已经不那么重要,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为不管你回答与否,老师都会讲下去。

(三). 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至少在口头上,几乎任何人都认为学生是人。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做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这涉及一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而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学生身上还具有一种未完成性。这种未完成性是指: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对于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这次课程改革坚持实践的观点,并吸纳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复杂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那么,“竞争机制”就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课改的实行。

二.“竞争机制”在课堂中的作用

(一). 改变课堂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中强调了“赏比罚更重要,更有力。在某种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

力的发展。“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当“竞争机制”出现在课堂上,“一言堂”式的教学课堂将会摆脱不合理、枯燥无味、单调无聊的现状。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集体惰性将会得到改善,使整个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当老师把问题的解答细化到每一个组,并实行奖惩的激励政策后,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曾经不愿意在课堂上多思考、多交流、多回答的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会在课堂上被激发。由集体荣誉感带来的学习热情将会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蔓延。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鲶鱼效应”,实施“竞争机制”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激活课堂,从而改善课堂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如果老师是鲶鱼,那么就需要给学生树立起“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信念,让学生与老师进行竞争,老师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还要学会示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体验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欲望,感受努力学习的成就从而使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研讨。同时,教师在激励学生们成长时,还要保持自身的活力与激情,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以独特的教师魅力去影响、带动学生们,激活课堂,把整个班级的活力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生命力更加强大。

如果在学生群体中树立鲶鱼的标杆,那么这个标杆无疑会更快地刺激和引领学生去体验丰富的学习内容,感受努力学习的成就,让他们体会面对挑战性、来劲性工作时的激动与欲望,从而使学生不再只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更多地加入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三).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鲶鱼效应”在企业中应用时,有人主张运用轮岗的方式增长员工的才干,让他们工作中的鲶鱼越游越欢。工作中的鲶鱼代表着丰富的工作内容、令人来劲的权利、充满挑战的工作期望、新鲜的岗位体验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竞争机制”运用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充分体会“江山轮流坐”的滋味。同时,这种“竞争机制”能够使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角色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每一队的鲶鱼首领带领下,他们在团队协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尽其所能,发挥他们的长处。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又能够相互补充和激励,既能巩固原有的知识又能在竞争中使自己的组员在组里和其他组别中汲取营养。从而增强组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来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 巩固学习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教师提出竞争目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欲,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和团队协作之中。在团队协作和组与组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