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繁荣的起点并非沸腾的年代——繁荣起点论的进一步拓展2006-7-5
繁荣的悖论读后感
繁荣的悖论读后感《繁荣的悖论》读后感读完《繁荣的悖论》这本书,心里有诸多的想法翻涌。
读到书里探讨传统经济理论与现实情况的矛盾之处时,我感觉像是被人打破了一直以来坚信的某种既定模式。
例如,我们通常会觉得只要遵循自由市场、资本积累等常规的经济学规则就能实现繁荣,但是书里列举出许多国家或者地区,即使这么做了,却仍然深陷贫困或者面临发展停滞,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经济学观念。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到的那些创新者如何在不被看好或者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开展创新活动。
那些小故事生动地展示着这些创新者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就好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硬要培育出花朵一样艰难。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个创业纪录片,里面的创业者也是满怀壮志地投入一个行业,但是周边的人都不太看好,周围环境给的支持也非常少,几乎要放弃了。
这和书中所说的创新者的遭遇有极大的相似性,他们要对抗的不仅有物质上的匮乏,还有传统思维的强大阻力。
不过,书里有些部分我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经济学模型解释。
我感觉就像是在迷宫里转一样,这时候我明白了我自身对于一些经济学基础概念还是掌握不够扎实。
但是,这也激发了我想要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提高自己经济学知识储备的欲望。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并不是简单地指出繁荣背后的问题和危机,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如何去突破传统思维,看到那些隐藏在老牌经济学理论背后的新发现。
在看待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时候,不能单纯地局限在资本、劳动力这些表面的要素上,还要重视创新、企业家精神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对了,还想说一下书中提到的关于从底层开始创新对整个社会繁荣的撬动作用。
在现代社会当中,很多了不起的变革都是从民间、从小团队或者从一些不被看好的群体发起的。
这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下悄悄涌动的暗流,等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整个湖的走向。
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能够真正意识到并且鼓励这种来自底层的创新,也许就能够打开通向持续繁荣的新路径。
高三历史罗斯福新政试题
高三历史罗斯福新政试题1.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特征“20世纪30年代”说明西方世界此时正处于大危机时代,即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量工人失业严重威胁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资本家提出上诉口号以欺骗工人,答案选B,A项说法不符合当时史实,C项出现在二战以后,D项与题意并无直接关系。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2.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33—1939年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的这些法律扩大了政府的权利,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说明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故A项正确;BCD项与新政的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
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
of
criticism and research,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its mass
process.This
culture
theory development
of mass
paper
describes the Frankfurt School critical theory
为更好的利用这一重要的信息资源为国家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服务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议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并开发建设了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加工和服务任务通过对学位论文全文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建成全国最大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进行信息服务
关于同意使用本人学位论文的授权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论文中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实事求是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和致 谢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manipulation of other features.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mass
discuss the
culture
and the
era
of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limitations,and
the
Frankfurt School critical theory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每到年末,盘点流行语就成为人们回顾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这是因为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词汇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
有的流行语凝聚了时代的缩影,有的流行语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有的流行语蕴含着生活的体悟。
____。
当然,在流行语年复一年的()之间,仍有不少人对流行语充满了怀疑,认为一些词汇不知所云,()了语言之河。
其实,要相信语言之河有着相当的自净能力,但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流行语,我们应该持()的态度。
2023 年出现的大量流行语,展现出人们强大的语言创新能力。
而诸如“哈基米”“挖呀挖”等“短视频流行语”也曾火爆全网,却并没有入选,说明它们很可能只是临时的修辞方式,缺乏稳固性,会自然地(),沉淀流失。
(选自王庆峰《“十大流行语” 中的时代记忆》,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迭代玷污披沙拣金优胜劣汰B.迭代污染海纳百川新陈代谢C.演化污染披沙拣金新陈代谢D.演化玷污海纳百川优胜劣汰2.不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行语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也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
B.流行语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也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
C.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的流行语,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
D.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的流行语,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也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对其的解读不符合《乡土中国》观点的一项是()“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 ——费孝通“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
秦海解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秦海解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
《战略》颁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制定过程,其基本框架构成怎样理解,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又是如何确立的?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组秦海司长。
《中国信息化》:首先非常感谢秦司长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今年5月颁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您能否介绍一下《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秦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以下简称《战略》),5月,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战略》。
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编制和颁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的内在必然要求。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颁布和实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发展理念向科学发展观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
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第一,目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和容量最大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第二,在全球互联网日益普及和互联网应用日益深化的条件下,我国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市场。
这两个基本事实构成了我国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最基础条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把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作为一个战略议程,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变革的时代脉搏。
信息化发展战略背景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一)《战略》出台的国际背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编制的国际背景是,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这两个特别重要的观察问题的维度。
当代文学考研简答题论述题
当代文学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文学思潮一.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起点。
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讲话”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二、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种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场运动和斗争,从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及影响的批判,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四、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胡风的文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切中我国国情的,至今还葆有它的生命力。
而1955年推向GC的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这次运动不仅造成了胡风等人极大的人身痛苦,而且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创伤。
五.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浪潮。
六.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正当文艺界贯彻双百方针,初步出现活跃局面的时候,从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
政治领域的反右斗争,波及文艺领域。
从而践踏了双百方针,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想的膨胀,又一次把文艺问题、思想问题等同政治问题。
七.文艺政策的调整。
进入六十年代,为了纠正“左”的文艺倾向,周恩来等领导人对文艺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多次讲话,极大的鼓舞了文艺工作者。
大繁荣读后感
近代以来,持续的繁荣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目标,与资本主义几乎同时诞生的经济学,自落世以来就一直将其作为最核心的研究主题。
从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及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还有芒德尔、拉弗等供给学派,这些经济学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背后无一不透着对于繁荣的渴求。
如今,在这一长串的名单后面,我们还将加上一个新的名字埃德蒙•费尔普斯。
作为200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是当代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
由于长期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让费尔普斯对繁荣的意义和原因有着独特的理解。
而这些观点和理念最终浓缩成他最新的一部作品——《大繁荣》。
“大繁荣”的爆发源于以创新和活力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在《大繁荣》中,费尔普斯从历史角度着手分析人类社会繁荣的原因。
他截取了18世纪到20世纪这两百年间的西方经济史,详细展现了现代社会是如何在经济繁荣中孕育成熟的。
费尔普斯认为,人类社会最持久的一段繁荣期在19世纪初首先从英国开始爆发,这种繁荣此后在一个世纪内蔓延到了欧洲大陆以及北美。
这样的一种现象,被美国经济学家W•W•罗尔斯称为“经济起飞”,费尔普斯则称之为“大繁荣”。
费尔普斯在描述这段历史的同时,还对历史上的德国经济历史学家和奥地利学派提出了质疑。
经济历史学家们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归因于以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现。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所有的物质进步都由科技力量推动。
此后属于奥地利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为这种理论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需有企业家把新的科技知识可以支持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出来。
这种科学主义的观点加上我们熟悉的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最终构成了人们现在对资本主义大繁荣爆发原因的普遍理解:科技发明造就了两次工业革命,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然而,费尔普斯却直截了当地对这种观点提出反对,或者说他认为这种观点的认识过于简单。
费尔普斯认为,科技进步不可能是经济知识在19世纪爆炸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这种爆炸式增长一定是某种经济形态出现的结果。
城市规划思想史
• 四、Simmel旳城市研究
• 《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 他认为:“大城市型旳个性心理学基础由 神经刺激旳强化而形成,这种刺激产生 于外部和内部刺激快速而不停止旳变化” 。过度刺激会导致多种疾病,为了应付 这种状况,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减 少刺激。
这些措施主要是次属角色关系。次属角色是那些非个人 旳、特殊旳和不包括感情旳交往方式。在次属角色关 系中,一种人对某一境况作出旳反应并非是个体旳。
三、市场区位 理论
四、中心地理论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旳城市与规划研究
六十年后期旳“城市革命”
城市规划工作必须“研究塑造社会过程以及个人 行为与社会过程间旳相互关系旳经济和政治上 旳构造性趋势”(Healey,1985)。
一、从阶级斗争出发旳城市与规划研究
城市空间与经济、政治和历史旳更大形态旳各个 方面是无法相脱离旳。
第二循环旳投资经过设置更多旳固定资产,也经 过对为消费社会旳商品生产来刺激消费,以此 强化资本生产更多旳能力。
那么,建成环境旳生产与资本积累过程旳关系又 是怎样呢?
Harvey指出,工业资本家之间旳竞争造成了过分 积累(over-accumulation),这就要求变化 资本流而进入其他循环。当这发生在第二循环 时,就形成了建成环境旳生产。
城市空间与经济、政治和历史旳更大形态旳各个 方面是无法相脱离旳。
如:过去旳理论以为城市形态确实立是技术革新 不可防止旳成果,由此能够导出在汽车交通普 及旳条件下变化目前城市不断蔓延旳模式是不 大可能旳。
Gordon提出,经过对1880-1923年期间发生旳罢工旳统 计分析,以为,因为资本家关注于经过工厂旳生产过 程来取得积累,他们需要在劳工旳动荡中保护好他们 旳工厂和生产制度,所以,造成了早期工业分散旳基 本动因是将工人与动荡和集体鼓动隔离开来。也就是 说,资本家将他们旳工厂从人口密集旳中心城市迁移 到邻近地域旳集体决定,是由他们对劳动力实施更强 旳社会控制旳需求所造成旳。当城市发展扩张到周围 旳卫星城乡和城市郊区旳工业区时,就发明了支持大 城市开始分散化旳基础条件。这种发展得到了铁路建 设旳极大推动。
区域文化发展繁荣的哲学思考
区域文化发展繁荣的哲学思考摘要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发展已经渗透进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文化已经成为了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反复的实践活动证明,任何社会的进步或者落后都受这个社会的自身的文化所促进或者阻碍。
所以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在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同样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
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区域文化发展繁荣则中华文化发展繁荣。
区域文化发展繁荣不仅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各省(区)在十八大之后实现文化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促进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
区域文化发展繁荣是实现区域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区域文化持续丰富多彩的需要,也是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发展繁荣的要求。
在全球文化进一步融合、交流、开放的今天,区域文化发展繁荣也将会面临着各种之前不曾碰到过的挑战:第一,在世界不同文化相互融合背景下和世界各种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共生的环境中,怎么在区域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么在区域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在中国提出文化强国的政策后,怎么在区域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自始至终继承和发扬区域优秀文化,怎么在区域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发展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区域文化。
除此之外,区域文化发展繁荣也面临着尴尬的的情况:一是区域文化发展繁荣在上述两种挑战中以何种正确的方式发展;二是区域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如何应对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
区域文化发展繁荣面临的挑战和尴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深刻的使命——如何从深层次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区域文化问题,解决解决区域文化发展问题。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该思想主要源于()A.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B.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C.手工生产的日益衰败D.海禁闭关使流通不畅2.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等词或词组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A.“井渠法”B.郑国渠C.都江堰D.高转筒车3.《四民月令》描绘了东汉晚期靠农业供养一个大型家族、并靠出售剩余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增加收入的庄园。
下列工具在庄园中可能出现的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①商品经济发展②私营手工业发展③生产关系进步④小农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5.“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
”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所述史实正确的是()A.唐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B.东汉初杜诗创造了灌溉工具水排C.明清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D.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6.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
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由此可见唐晚期()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7.汉初时,政府规定“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到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与士为伍”等禁令松弛,北宋时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及其子弟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
【读后感1000字】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1000字
【读后感1000字】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1000字最近读了希勒写的《非理性繁荣》。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把非理性繁荣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从结构上,文化上,心理上进行了研究。
我佩服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考证,细心的调查,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典型的西式研究方法,一切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试图解释这些图表数据说明的东西。
书我读起来有些拗口,这是因为我浮躁的心态,翻译的不畅。
我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
但这过程中,围绕非理性繁荣这个命题,我确实想到了很多,这有很多我已经形成的观念和正在形成的观念,借此机会我正好把它表达出来。
所以这并不是一篇读后感。
关于非理性?投资者心理对经济理解总是延迟和放大的。
中国自2000年后的快速增长,直到05,06年才体现到股市上来,而且投资者放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感触,07年就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了。
危机也在那时埋伏,当股市开始下跌,很容易就进入了崩盘,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很轻易的跌破基本面关口和心理关口。
人也如此,发达时,自信和欲望也会极度膨胀,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落魄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杀的心都有。
股市就是由这样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有这样的性格。
人要认清自己,成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成熟的股市也应该这样。
但话又说回来,不成熟的股市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我在想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传播出去的。
贪婪和恐慌最终是如何被放大到了疯狂。
这其实就是个庞氏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
庞氏骗局因为臭名昭著的麦道夫而被大家所熟悉,传销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
大盘涨了,所以更多的人进来,所以大盘再涨,直到泡沫破裂。
崩盘也是如此。
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其中的端倪,为什么他们还参与到其中呢?我想这是一种“击鼓传花”的心理,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就那么倒霉轮到最后一个,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都获利逃脱。
这就是赌博了。
在关键点操控还有一个命题是大盘如何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演变成了全民狂欢。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训练1.据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具、烹饪食材等作为嫁妆,更有携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
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A.激化了唐朝与吐蕃的矛盾B.使唐太宗获得“天可汗”的称号C.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辖2.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是一件珍贵的藏品。
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
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
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A.边疆巩固B.国力强盛C.民族融合D.重文轻武3.下列图片所反映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绘画风格一脉相承B.民族融合不断加强C.艺术再现历史事实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4.“史诗同源”,共同描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画卷。
下列能够再现西部地区历史情景的诗句是A.西出阳关无故人B.烟花三月下扬州C.姑苏城外寒山寺D.百万雄师过大江5.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
据此推测,唐代A.民族交融的加强B.中外交流的频繁C.社会风气的开放D.中央集权的加强6.2022年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次展出唐女官上官婉儿的墓志,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有女皇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D.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7.《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天下诸津(指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材料反映的景况是()A.海外交通发达B.商品交流繁盛C.中外交往密切D.社会风气开放隐……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2020版 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1.(2019·广西百校联考)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
然而……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
下列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C.利益驱动下的西欧积极探索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C[西欧的对外殖民探索,是建立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之上的,探险家们为了高额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符合材料的表述,故C项正确;当时欧洲的经济水平并不是全球领先,故A项错误;16世纪之后,由于新航路开辟,世界海洋航行主要地区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故B项错误;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世纪以来西方航海时代的代表,因为他们是新航路的开拓者,故D项错误。
] 2.(2018·湖北三市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
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
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中国的王阳明心学也正在席卷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
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沿海、华北乡村,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皇帝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繁荣东方的第一个触角。
《繁荣的悖论》书评【精选】
《繁荣的悖论》读后感1.书籍简介在《繁荣的悖论》一书中,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和我们分享了未消费市场的概念,他提出我们可以用开辟式创新的方法,激活未消费市场的消费潜能,创造出被称为繁荣悖论的新经济模式。
2.作者简介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被《福布斯》杂志评为“过去50年,具有轰动性影响力的商业理论家之一”,被《纽约客》评为“具有深度影响力的商业思考者”,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引领性的管理智者”。
他曾五次获得“麦肯锡奖”,于2011年和2013年被Thinkers50评为“全球50大商业思想家”之一。
他的著作大都是重量级作品,影响了包括迪·格鲁夫、比尔·盖茨在内的全球企业家。
3.读后感开辟式创新可以在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地方创造繁荣,用更便宜的价格为底层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本书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在本书开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合作者之一,早年间凑集了一笔善款,在非洲地区为当地穷苦人民挖了几口井,他原以为非洲人民会喝水不忘挖井人,结果发现那几口井没多久就荒废掉了,原来,非洲人民并没有把这些井水资源融入原先的生活,构建新的生活模式。
这一经历,让作者意识到,简单的给予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穷人生活的,要想让穷人过得更好,必须要另辟蹊径,于是就有了这本《繁荣的悖论》,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一起,看看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让穷人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我将通过两部分的内容介绍本书: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会了解到繁荣的悖论旨在让更多穷人过上好日子;第二部分中,我们来了解一下开辟式创新的入门指南。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的解读。
本书的书名是《繁荣的悖论》,繁荣的意思我们知道,悖论的含义我们也理解,但是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作者所说的繁荣的悖论,指的是在“最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地方”,创造繁荣。
大众兴盛成就国家繁荣
2018年第 2-3 期 13
1.中国工业评论-2018年第2-3期 - 视野 前沿.indd 13
各地地方制度环境也在竞相优化。在 中国,很多地方结合区域禀赋,在促进创 新创业上亮点频出。北京市积极营造创业 创新氛围,构建创新资源、要素、服务、 主体高效聚集的良好双创生态体系,在中 关村核心区打造“一城三街”,即创新创 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 权与标准化一条街,助力首都科技创新中 心建设。上海市通过双创快速推动“四 新”经济发展,以3D打印、互联网教育、 个性定制、车联网等为代表的一批“四 新”创业项目快速成长,成为推动全市产 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的 重要力量。政府还通过修订地方法规支持 市属创业园建立为留学人员提供创业资本 支持和融资担保的种子资金、担保资金。 广东省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逐步实 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推广 “一门式”“一网式”便捷办理政府服务 管理模式;深圳市依托本地电子信息产业 优势,推进“四创”联动,打造集专业孵 化、创业投融资、种子交易市场于一体的 深圳湾创业广场。成都市着力打造菁蓉镇 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实现“政府提供政
视野 Horizon
大众兴盛成就国家繁荣
文/熊鸿儒
得益于国内创新创业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大幅改善,新一轮经济转型亟需培 育新的增长动能,由此全面激发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创新创业活力。越来越 多的国人看到了大众创业兴盛所带来的国家繁荣,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塑造 出一种创新创业的“中国模式”。
(2015经济学-中国经济)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九十年代上半期,中国走出了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萧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倍增,外资踊跃进入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
然而,就在人们为经济繁荣所创造的甜蜜陶醉时,经济萧条已出人意料地悄然降临。
近几年以来,商品全面滞销,物价连年下跌,刺激需求成了媒体报道重心及政策研究者的中心议题。
如果我们能超越那些就事论事的具体策论,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应该先去思考一个并不高深的问题:这次相对的经济萧条期的出现完全是偶然的吗?由此再往前追溯,还会发现,我们对九十年代上半期的那段经济繁荣的根源其实也所知甚少。
不懂得繁荣从何而来,自然也就很难判断繁荣能否持续下去;找到了以往经济繁荣的缘由,有助于判断中国恢复九十年代上半期那种经济荣景到底具有多大可能性。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更具理论意义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经过二十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未摆脱粗放、浪费、效率低下的旧模式,不仅在国有部门中仍然如此,而且连不少乡镇企业也浸染上了这个毛病,可是,为什么这种粗放型发展的旧模式不但没有造成经济停滞,反而带来了前一阶段的经济繁荣呢?中国人是否能继续这种局面:既不需要花费大的代价去改变经济发展旧模式,又能不断地享受经济繁荣的甜头呢?在这一连串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谜”——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繁荣至於从何而来?如果能够清晰准确地解析这个“谜”,那么,就不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作出判断。
但是要研究这一问题,却很少有可借鉴的理论。
经典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市场机制如何产生有效率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比较经济体制理论研究社会主义体制为什么必然造成粗放型增长和经济停滞,关于俄国东欧经济转型的种种研究讨论转型中国家怎样推动市场化、早日走出经济萧条。
可以说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体系能解释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具有粗放型特征的经济繁荣。
要解这个“谜”,只能从实证分析入手,找出具有规律性的现象,才能作出较客观的判断。
繁荣期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开始
繁荣期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
在一个周期中,繁荣期和经济增长是不可或缺的。
它们是一种正向发展势头的体现,给人们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生活改善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繁荣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作为周期开始的重要表征。
首先,繁荣期是指经济处于高潮状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经济部门都在增长,生产和销售活动都处于高速运转。
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多,营商环境优良,消费者信心增强。
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也会提高,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繁荣期可以看作是一个经济正向循环的开始。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创新等。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个人收入等指标都会不断提高。
这种正向的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为国家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期的开始可以从繁荣期和经济增长的起点描绘出来。
在一个繁荣期开始之前,往往会有一段经济低迷期。
经济低迷期是一个经济衰退的阶段,企业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市场需求疲软,投资者信心不足。
然而,低迷期往往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开始的信号。
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如降低利率、加大财政支出以及推动结构性改革。
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将繁荣期重新引入。
周期的开始也意味着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期望增加。
当繁荣期过渡到经济增长的阶段时,人们会更加乐观和自信。
他们会增加消费、投资和创业的活动,推动经济实现更快的增长。
同时,经济增长也会刺激创新和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积极的循环会为周期的延续提供动力。
总之,繁荣期和经济增长是经济周期开始的重要表征。
它们代表着正向的发展趋势和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繁荣期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和生活改善,是人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正确的政策导向,能够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课题研究论文:第一章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
新经济学论文第一章: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新世纪的世界是如此的令人心旷神怡,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是一幅幅日新月异的画卷。
高科技的发展正引起世界巨大的变革。
今天,无论在美国、西欧、日本、东南亚,还是在中国,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这就是“新经济”——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模式已初见端倪。
新经济似乎是一个魔方,它神奇般地创造着巨额的财富,也改变着世界的财富分配规则,使世界财富重新洗牌;新经济还在制造着新的经济英雄,甚至使“一夜暴富”成为现实。
一、新经典源于美国,席卷全球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
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伍。
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经济持续增长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至今,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人自美国经济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伴随着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
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
逐渐繁荣(共9篇)
逐渐繁荣(共9篇)逐渐繁荣(一):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名言产生的背景不包括A苏联社会主义问文学逐渐繁荣 B苏联社会再现巨大变革C苏联出现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思潮D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尚未展开选C,请解释下为什么C不符合,那么这个思潮是何时出现的呢这句话出自奥斯托洛夫斯基在1930年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思潮是在1956年召开的苏共十二大开始的逐渐繁荣(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答案是城市经济逐渐繁荣我想问他们有什么关系啊经济繁荣了就产生了小市民阶层,说得通俗点就是生活有点富余,吃饱喝足之后还想点精神消遣,但是他们本身的文化又不是特别的高,散曲小说这些通俗的艺术形式比较适合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诗词相对来说深了些.小市民阶层的发展,促进了通俗艺术的发展.逐渐繁荣(三): 英语翻译当今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重要支付手段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渐繁荣和世界经济的快速一体化,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信用结算工具,无论在发展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在国际交易中已经占据很大的比重.与此同时,由于金融监管制度和信用证机制本身的缺陷,一些不法分子用结算方式的漏洞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给不少银行和贸易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扰乱了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秩序和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研究信用证诈骗及探讨信用证诈骗的防范措施,对于在国际贸易中避免遭受信用证诈骗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逐渐繁荣】Today credi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 important means of payment. As international trade prospered and the world"s rapid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ade credit settlement tool, both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use of letters of credit in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settlement has a very large proportion of . At the same time,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the credit mechanism of the defects themselves, some criminals were using loopholes in settlement credit fraud, many banks and traders to causing enormous economic losses. Seriously disrupted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al market order and the normal business operation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letters of credit fraud and credit fraud prevention measures to avoid the subjec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letters of credit frau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逐渐繁荣(四): 选词填空繁荣繁华 1再过几年,城镇也会更加(.)起来.2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农村经济逐渐(.)了.1再过几年,城镇也会更加(繁华)起来.2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农村经济逐渐(繁荣 )了.逐渐繁荣(五): 1.城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最早出现的城市的职能是什么尽量用书上的话回答,不要用自己的话,每题字数不要太少.城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2)气候(3)河流(4)自然资源社会与经济因素:(1)交通(2)政治、军事、宗教1、因商品交换的需要而渐渐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的城市的形成都是这样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而各个部落间因地域等因素产品不一,于是就有了交换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就会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即每隔一段时间在特定的地点进行货物交换.长此以往这个地方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定居下来,形成集市,并逐渐发展成城市.2、因军事的需要而发展的,比如酒泉市、嘉峪关市、敦煌市等.酒泉和敦煌是在汉武帝年间兴建的,当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武帝为牵制匈奴右贤王,遂在河西走廊筑酒泉、敦煌、武威、张掖四城,以保护连接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嘉峪关则兴建于明初,位于明长城最西端,保护大明朝西部边疆,防范蒙古部落的侵扰.3、因交通枢纽而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市.石家庄听其名便知它只是一个小村子,在清末时它仍旧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后因陇海路和京汉路交汇于此,遂设站并逐渐发展成今天华北平原上的大成.还有扬州市,扬州的繁华离不开交通的便利.古时扬州繁华不次于京师,就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存在.自隋朝开通大运河之后,扬州逐渐繁荣起来,历朝如此.但自清末铁路运输逐渐代替了运河的功能,同时运河河道淤塞,难以通行,扬州便逐渐沉寂下来,现在的扬州已不复当年的胜景了.4、是因政治中心的职能,比如咸阳市.咸阳兴建于秦孝公时期,原是一片荒野,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原都城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已不适于做首都而另筑咸阳以为都.同时还有魏国也筑安邑为都.5、因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如鞍山、马鞍山、攀枝花等.马鞍山原来只是当涂县下的一个小镇,后在此处发现了铁矿,并就地兴建了一个国有钢铁公司——马钢.随着马钢的发展,马鞍山也逐渐发展起来,后撤镇设市.最早出现的城市的职能是政治、军事、交通职能.逐渐繁荣(六): 材料一: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我国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呈现明显的衰弱态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专题 2006-07-05
周 勇
(8621)63299571
zhouyong2@
周金涛
(8621)33130733
zhoujt@
繁荣的起点并非沸腾的年代 ——繁荣起点论的进一步拓展
相关数据
相关研究
周勇、周金涛,《繁荣的起点:2006
年证券市场的趋势及机会》
2005年12月22日
周勇、周金涛,《中国虚拟经济的
繁荣与泡沫》 2005年10月21日
报告要点 对国际经济史的研究表明:虚拟经济首次大繁荣,均是在工业化中后期,一国经济真正崛起的过程中出现的。
而且虚拟经济大繁荣的产生有三个重要前提:1、经济出现新亮点;2、乐观主义蔓延;3、财富效应显现。
在中周期回落趋势下,中国经济很难出现新的经济亮点,这限制了乐观主义情绪的蔓延,同时虚拟化程度较低的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也并不明显,这些都表明中国证券市场还仅仅是处于大繁荣的起点阶段,远不能与美国沸腾的1920年代相提并论。
从世界经济的长波周期角度分析,作为第五波长波周期中心国的中国或将在2020年代出现首次证券市场大繁荣,同时,可以肯定的是,支撑此次大繁荣的主导力量将是发生在中国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或能源革命,而不单单是人民币升值。
处于繁荣起点阶段的中国市场将以扩容作为主基调,大繁荣来临前的股市曲折上升的过程也可以界定为扩容牛市。
扩容的真正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显性扩容,即新老划断后再融资和IPO ;二是隐性扩容,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资产注入等行为。
对于繁荣起点论的进一步拓展,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繁荣过程中保持一份
理性。
带着这份理性,我们认为,在繁荣的起点阶段,股价的上涨绝不
能简单依靠估值推动,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和制度层面的产品创新将成
为推动市场前进的主导力量。
专题报告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整理
证券市场大繁荣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前面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是,证券市场大繁荣的出现有一个重要基础,那就是一
国实体经济的大发展,或者说一国经济的真正崛起。
但是当一国经济真正崛起以后,
证券市场何时会大繁荣,还需要多种因素或条件的配合。
根据我们对主要国家证券市
场大繁荣的历史考察,我们发现虚拟经济大繁荣的出现有三个前提条件,它们的关系
也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需要实体经济的配合,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必须有亮点出现;其
次这种实体经济的增长通过投资者信心的增强,导致乐观主义的蔓延;最后,可能也
是最重要的条件是虚拟经济的财富效应要足够明显,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繁荣需要反
作用于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形成新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前期所说的虚拟经济化解实
体动态无效的一种体现。
10000
1000100
10+629%-58%+516%+1409%
-22%
1914-19291929-19491949-19661966-19821982-2000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The Financial Crisis of 1825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资料来源:陈志武、熊鹏,《泡沫破灭引发经济衰退重温1929
年美国股灾》。
英国在1820年代的上半期爆发出了首次证券市场大繁荣,一个
1920年代,也爆发了美国证券史上首次大繁荣。
由于虚
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
资料来源:The Future of Stock Exchang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Evolution and Prospects, Stijn
44.2
32.6
24.3
1901-19291929-19661966-2000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