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龙”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
进出者,每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
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
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沙龙”到底是什么?是展赛?是论坛?是聚会?还是一切松散的组织和活动都可以冠以这个名字?大杂烩彻底模糊了“沙龙”一词的边界,谁能在散发着塑料味儿的当代气息中找到曾经的衣香鬓影呢?事实上,“沙龙”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时髦的词,并且像所有时髦的东西一样,正因为滥用而变得廉价。
在网上搜索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人们随心所欲地将各种东西与“沙龙”组合到一起,IT沙龙、房地产沙龙、汽车沙龙、军事沙龙、美食沙龙、时尚沙龙……
要追寻意义只得重回三百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德朗布意叶侯爵夫人正在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住所改为适合聚会的地方。
因为身体孱弱,她不愿出入粗鲁的宫廷,而希望以一种温文尔雅的方式在家里招待朋友。
突然间,她喊道:“给我拿纸和笔来,我有了我想要的东西。
”按照朗布意叶夫人的设计,房间经过改造,所有的家具都铺上蓝色的天鹅绒,饰以金和银,于是,这个房间就被称为“蓝色沙龙”。
这就是“沙龙”一词(SALON)的本义:会客厅。
朗布意叶夫人的“蓝色沙龙”为即将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欧洲沙龙文化定下了基调:才智被视为与门第同样尊贵,谈话的技巧上升为一门全新的艺术,而掌握一切的,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女主人。
当然,沙龙这一高级社交形式虽然是在法兰西盛极一时、并由此扩展到欧洲各地的,但它却可以远远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
在文艺复兴乐观精神的辉照下,诗人、音乐家、画家聚集在公主或命妇的身边,在曼图亚、费拉拉、乌尔比诺,对任何一个题目的谈论和辩论都被加工成了一种艺术,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不断流动着的饮宴、戴面具、音乐、跳舞和其他种种欢乐。
“书写之前,是话语;创造之前,是交谈。
”在谈及沙龙文化时,法国历史学家杜龙(ClaudeDulong)这样写道。
旧的语言已经死亡,新的规则尚未定出,命名成为掌握新世界的直接方式,“文字的炼金术”有时矫揉造作到了可笑的程度,微不足道的东西都膨胀成了巨无霸:比如,手是“美丽的行动者”,脚是“受苦的肌肤”,胸部是“爱情的小垫子”,而椅子则是“一件交谈时使用的设备”。
整个欧洲都兴高采烈地投入到这场由机智的谈论和漂亮的回应所构成的游戏中来。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甚至干脆就用“谈话”两字代替了“沙龙”。
于是这种装腔作势的夸大狂倾向在莫里哀的喜剧中受到了十分公正的讽刺,这在莫里哀的小说《可笑的女才子》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们让两个仆人分别装扮成候爵和子爵,再拜访那两个小姐。
两个仆人用风雅之词殷情奉承、吟诗论文,夸张之致。
他们在一起交流的语言大体是些诸如“恭维话提高了赞美的厚意”、“一大簇羽毛遭受雨淋的危险”等等,对眼见的实物不直呼其名,而要用“高贵”的比喻代替。
如把“椅子”说成是“谈话的舒适”,把“寂寞”说成是“极端缺乏娱乐的可怕情况”,把“闻一闻”说成是“嗅觉的反映”等,小姐们更是找到了“知音”,卡多丝说“请坐”就说“先生,您不要这样坚决拒绝这张靠背椅的请求啊,它向您伸着双臂已经有一刻钟了;稍稍满足一下它想拥抱您的意思吧!”。
好一幅装出来的相见恨晚、心生爱意的甜蜜场景。
正当两个小姐心扉大开,得意非凡的时候,先前求婚的两个青年登场亮相,揭开真相,并恶作剧般“痛打”仆人,两个小姐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全剧以男仆的话作结:“我看得出来,此地爱的只是虚荣浮华,决不看重真正的品德。
不管怎样,欧洲沙龙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无论是奢靡侈汰的宫廷沙龙,还是吵吵闹闹的咖啡馆沙龙,统统只能在书本和想象中重现于我们面前。
500年的欧洲社会风情写到尽头,繁华衰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