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与电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的重要性。
3.总结: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电流、电压密切相关,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电阻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及物理意义。
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发现电阻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见解和发现。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
2.强调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电阻的意义。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电阻的作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计算等。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给出了具体的反馈意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中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演示电流通过电阻时的现象,形象直观地展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电阻是什么、如何表示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照明电路中灯泡亮度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灯泡亮度变化的情况?那么这种现象与电阻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3.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和作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4.引导学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电阻知识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价值。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学生在探究电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
3.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ρL/A,其中 R 表示电阻,ρ 表示导体的电阻率,L 表示导体的长度,A 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电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教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
3. 影响因素探讨: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4. 公式讲解: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运用。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电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电阻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电路中加入电阻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
答案:1. 电阻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因为电阻器改变了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 I = V/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 长度为20cm、横截面积为1mm²的铜导线的电阻为 R1 =ρL1/A1 = (1.72×10^8 Ω·m)×(0.2m)/(1×10^6 m²) = 0.344 Ω;长度为30cm、横截面积为1.5mm²的铜导线的电阻为R2 = ρL2/A2 =(1.72×10^8 Ω·m)×(0.3m)/(1.5×10^6 m²) = 0.248 Ω。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教案:电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
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性质,介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器的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活动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根据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3.思考题:
-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实例,并简述其原理。
-探讨为什么电阻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如何减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阻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设计互动游戏、讨论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5.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实验任务。
-提供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6.课后作业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电路两端电势差的体现。”
2.教学过渡:教师通过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
-提问:“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这一概念,了解它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2.解题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解。
-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有关电阻的计算题、实验报告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2.针对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电路中电阻计算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8.课后及时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9.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策略。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习题四: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家中电器或电路中的电阻,并描述其作用和影响。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元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律,并提交实验报告。
1.学生分组讨论电阻的决定因素,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影响电阻大小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实际电路中电阻的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决定因素;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实际电路中电阻的测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电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值,观察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变化。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电阻的规律,掌握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5)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阻值。
(2)根据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变化。
(3)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串并联规律。
(1)电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如何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300-500字。
2.完成以下练习题:
(1)根据给定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2)已知电阻器A的电阻值为10Ω,电阻器B的电阻值为20Ω,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对电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电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过程与方法能力,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场景,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如灯泡亮度的调节、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路中为什么需要电阻吗?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以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2.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4.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知识。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通过对比实验、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定义,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能够准确读取电阻值。
2.学习并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
3.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串联和并联电阻计算。
4.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4.通过学习电阻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电阻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对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为本节电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理解电阻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还未能完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较为抵触。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电阻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5.能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电阻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3
教案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2. 详细内容:a.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b.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c.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I = U/R)d.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
2.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表的使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阻器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 欧姆定律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电阻表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值,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电阻、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欧姆定律:I = U/R电阻表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流值(已知电压和电阻)。
解答:2. 题目: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讲解一些与电阻相关的实际应用,如电阻器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16.3电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3 电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电阻的物理课,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电阻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电阻的概念。
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让学生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知道在电路中,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难点:电阻的单位,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电路,电路中有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箱。
我让孩子们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然后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再次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2. 引导思考: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会发生变化?3. 讲解电阻的概念:我向孩子们解释,电阻是电流在通过物体时遇到的阻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4. 实验操作: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阻箱的电阻,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难点:电阻的单位,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器,了解它们的电阻值,并思考电阻对电器使用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电路作为实践情景,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讲解与讨论:讲解电阻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应用拓展: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a.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b.解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c.运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并记录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8.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然而,对于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仍感到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电流、电压概念,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1.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帮助他们建立电阻的直观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电阻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阻计算。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电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电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单位是欧姆,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验证电阻的影响因素。
4. 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计算。
5.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计算。
五、活动重难点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 电阻的影响因素。
3. 欧姆定律的运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了解它们的电阻值,并学会如何保护电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电阻是电路中电流流动的阻碍,它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6 3 电阻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了解电阻的单位和电阻的一些特性。
能够运用电阻的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三、教学准备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等实验器材。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用于写板书和重点知识点提示。
四、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导体中受到的阻碍作用,引出电阻的概念。
可以使用实例或者问题串进行引入,比如:“为什么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导体时会有不同的表现?”等。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比较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走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学习电阻的概念和单位:通过实验数据引出电阻的概念,并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和千欧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或者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探究电阻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等。
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电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灯中的电阻可以调节亮度、电炉中的电阻可以调节温度等。
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解释,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16.3《电阻》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电阻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积极表现,培养其科学态度。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
2.教学过程: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电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演示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强调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测量电阻。
-通过电路图和计算,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5.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讲解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6.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7.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
8.作业布置:布置与电阻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欧姆定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性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电阻测量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尚需加强,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以及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电阻的计算公式:学习电阻的计算公式R=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2. 学生能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电路中的电阻。
3.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细铜丝做导线,而用电阻丝做电饭锅中的加热丝。
2. 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3. 电阻的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V/I,并给出例子进行计算。
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5.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让学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电路中的电阻,解释为什么冬天电阻会增大等。
7. 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8. 作业设计:电路图如下:V|IR1I|GND答案:电阻R1的计算公式为R1=V/I,假设V=12V,I=2A,则R1=12V/2A=6Ω。
题目2:解释为什么冬天电阻会增大。
答案: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冬天温度较低,导体的电阻会增大,因为低温会使导体的原子振动加剧,阻碍电子的运动,从而导致电阻增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围绕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的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下为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b.如何用实验方法探究这些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c.超导现象是什么?超导体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基本概念:讲Biblioteka 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定义,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2.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技能。
3.掌握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分电阻之间有何关系?
-如何运用串并联规则,快速计算复杂电路中的总电阻?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查找生活中应用电阻的实例,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亲子互动。
作业要求:
1.书写工整,表述清晰,确保作业质量。
5.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6.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调节电阻丝的长度、粗细等,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等,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2题:已知一段电阻丝的电阻值,求其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
-第3题:分析一个具有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计算总电阻及各电阻的电流、电压。
2.完成课后实验报告,记录测量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的电阻丝的电阻值,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在电器设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电阻对电流、电压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3.思考题和短文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预习作业要做好笔记,提前了解新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5.家长参与作业,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7.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查找生活中的电阻应用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3《电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电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和性质。
4. 电阻计算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电阻的应用,如照明电路中的电阻分配、电阻发热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电阻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难点:电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实验能力。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电阻的应用,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电阻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邀请电器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座,介绍电阻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工厂,实地了解电阻的制作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境引入:我选择了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作为实践情境,因为这是一个直观且易于观察的现象,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于电阻的好奇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4. 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3. 学会使用电阻表进行电阻的测量;4.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综合应用;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表、导线、灯泡、电源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灯泡,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与什么有关。
2. 知识点讲解:(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3) 电阻的测量:教授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灯泡的电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电阻和电压,求灯泡的功率。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灯泡的电阻为10Ω,电压为6V,求灯泡的功率。
答案:灯泡的功率为36W。
2. 作业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具体关系需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是否掌握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提问:这些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或播放动画:电阻情境体验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
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
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继续播放动画:电阻情境体验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是用铜、铝做的。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这节课我们就动手做实验找找原因。
二、新课学习(一)电阻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
请同学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
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
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
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R,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也就是铜丝的电阻小。
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说明了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
请同学们看书中“几种长 1 m,横截面积 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一说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
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
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
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
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
2.电阻的单位换算。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 kΩ=103Ω、 1 MΩ=106Ω。
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
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
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
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阻器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
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想想做做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
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铁丝(铜丝)。
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铅笔芯是导体。
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
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
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
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
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
如果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怎样呢?(重复上述实验)铁丝越长,电阻越大;铁丝越短,电阻越小。
铁丝和铅笔芯都是导体,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
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观察“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最大呢?镍铬合金。
长 1 m,横截面积是 1 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Ω。
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0~10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需100 m。
也就是说,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将100 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
(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是不是这样绕就可以呢?(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教师继续引导)怎样使用它呢?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一个头。
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一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
(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同学们肯定)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滑动变阻器”。
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板书: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示意图: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先板书问题,然后由同学补充结论)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电阻丝外面为什么要涂绝缘层?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
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
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 Ω, 1.5 A”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50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0~50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Ω。
“ 1.5 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 1.5 A的电流。
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使用规则:(1)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2)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演示: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
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电位器。
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大家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
为什么呢?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
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
(1)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2)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3)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4)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5)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
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
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 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
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三、小结(1)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3)滑动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结构示意图:电路图中的符号:使用规则: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板书设计(一)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二)滑动变阻器原理:构造:结构示意图:电路图中符号:使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