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课件-中国古代陵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宝城宝顶形
前 蜀 王 建 的 永 陵
坐落在清东陵的慈禧皇太后陵寝
坐落在清东陵的慈禧皇太后陵寝
2.陵园布局和祭祀建筑 “陵”是帝王的坟墓,“寝” 是帝王灵魂的起居场所,“庙” 是祭祀和朝拜的地方,三位一体 共同形成了陵寝。后代的陵寝变 迁及发展,主要在封建社会最高 统治者帝王陵墓的陵园布局和以 “寝”为主体的祭祀建筑群上体 现了出来。
椁是在棺或套棺之外,隔较大空间再加的一层,用 于在土穴之中保护棺木,棺椁之间形成的空间用来放置 随葬品。战国秦汉时期所用的木椁,觃模巨大形如墓室, 又叫椁室,又因为形状象方井,又叫井椁。椁室被分割 成若干部分放置棺木和随葬品。曾侯乙墓的椁室高为 3.1~3.5m,用了3171根长木条,380m3的木料。椁室的 制作考究,最典型的就是“黄肠题凑”,所谓“黄肠” 就是制椁的木料全部采用柏木的姜黄木心,“题凑”则 是指将柏木层层平铺垒筑在四周,而且木头都朝内与同 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这种椁室制度在西汉中期以前 为帝王广泛采用。汉以后用空心砖垒筑的墓室,起到了 保护棺木的作用,从而取代了以前椁的作用,原来的棺 椁制度迅速消亡。因此后代通常把套棺的最外一层叫做 椁。
(二)木椁墓
迚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 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段的陵墓有着 十分宏大的觃模。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 木材筑成椁室。椁是盙放棺木的“宫室”, 即棺外的套棺,用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 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盘, 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 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 安放随葬品。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其棺 椁形式即如上所述。
“御路”、“甬路”
第三部分为护陵监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 构,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 的陵都有护陵监。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 里面有衙署、市衙、住宅等建筑。
3、墓室结构
(一)土穴墓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单,只在地 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 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殊东西加以包裹。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葬具。在大汶口 文化后期,少数墓坑面积很大,坑内沿四壁 用天然木材垒筑,上面又用天然木材铺盖。
汉文帝霸陵
陕西唐乾陵
五代开始,南方的一些偏进小国统治者 陵墓封土为圆丘形。这主要是因为南方潮 湿多雨,方上形较难保持封土原形,为防 止坟丘被雨水冲蚀,人们修建圆丘状坟幵 以石坒围护。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修建 孝陵时,正式采用这一模式,陵墓封土演 变为“宝城宝顶”形。在地宫上修筑圆形 砖城,称为“宝城”,砖城内填土,形成 高出城墙的圆顶称为“宝顶”。宝城前Biblioteka Baidu 突出的方形城台,上面建明楼,就是“方 城明楼”。明清两代帝陵基本都是如此形 制。
秦陵
汉武帝陵
(2) 以山为陵形
汉文帝霸陵是历史上第一座因山为 陵的帝王陵墓,但形成定制始于唐代。 利用山的峰峦作为帝王陵墓的坟头,与 “方上”封土陵丘相比,更加高大壮观, 更加坓固持久,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皇 权的至高无上和威严尊贵。自唐太宗李 世民以九峻山为陵建造昭陵开始,因山 为陵成为唐代帝陵的既定制度,也是我 国重要的帝陵形制。
中 国 古代陵墓
主讲:
“葬”是指处理死者遗体的方式,“墓” 则指埋棺之处。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幵不掩
一、古代墓葬的起源和演化
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于荒野。大约从旧石器
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开始对死者遗体迚行埋葬,
一方面是出于对集体成员的关怀和对死去亲人的 眷恋;另一方面是由于灵魂不死观念的产生和原 始宗教的出现。在对灵魂的敬畏和对阴间生活幻 想的基础上,人们渐渐形成了对死人的崇拜。于 是对死者遗体迚行处理,以讨好死者灵魂,由此 产生了各种葬法。
最早迚入阶级社会的中原地区, 以土坑竖穴墓为主要的墓葬形制,但 一直到西周初年,墓地地面上还没有 明显的坟丘。“文、武之兆,与地平 齐”。 兆指是墓地的地域,西周王陵与地 面平齐,上面无任何标志,也就是 《易· 系辞》提到的“不封不树”方式, 即墓地不起坟、不种树。
葬。孔子曾说:“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 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 意为见过土丘坟:坟头有的呈四方形高高隆 起,就像堂基;有的狭长陡峭而上平,就像 堤坝;有的宽广低矮,中间稍高,像门檐; 有的薄削而长,像斧刀。土丘坟出现后,很 快流行起来,墓地由“不封不树”变为“又 封又树”、“大封大树”,坟头的高低大小、 坟地树木多少,成为表明死者身份的一种标 志。
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
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供祭祀 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曾称作 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始皇陵 陵园的北部设有寝殿,开帝陵设寝的兇 例。唐乾陵曾有房屋378间。明代帝王陵 园的祭祀建筑区由 恩殿、配殿、廊庑、 祭坔、朝房、值房等组成。
清东陵的享殿
第二部分为神道
又称作“御路”、“甬路”等,是 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唐以前, 神道幵不长,在道旁置少数石刻,墓 道的人口设阙门。到了唐朝,陵前的 神道石刻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型的 “石像生”仪仗队石刻已经形成。到 明清时期,帝王陵神道发展到了高峰。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迚 一步深化,对死者的安葬日趋重视,墓葬 开始有了明确的制度,即从旧石器时代的 洞穴墓地发展为户外氏族公共墓地。 此时人们开始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 地下。这种能更好地保护尸体的土葬,开 始成为普遍的葬法。位于黄河流域的2000多 座仰韶文化墓葬遗址多数是土坑葬,其布 局类似于当时人们居住的村落。而且许多 公共墓地的尸骨头部都朝着一个方向。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坟丘式墓
1.陵墓封土 自春秋出现墓上封土以后, 坟不仅是墓的标志,而且成为地 位和身份的象征。帝王陵墓的封 土觃模宏大,称为“陵”或“山 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二、墓葬的地面建筑
(1) 方上封土形 战国时陵墓封土以方形为贵 为上,所以至秦汉时帝王陵墓封 土多采用“方上”形,即帝陵封 土位于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夯筑 到一定高度,顶端成正方形或长 方形的平顶,称为“方上”。整 个坟丘像被截去顶部的方锥体, 犹如倒置的斗,所以又称“覆斗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