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课件-中国古代陵墓

合集下载

陵墓课件ppt

陵墓课件ppt
唐宋明清时期的陵墓在建筑风格和布 局上更加讲究,如唐太宗昭陵和明孝 陵等。这一时期的陵墓多采用地面建 筑群的形式,注重祭祀和纪念意义。
世界各地的陵墓文化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陵墓建 筑之一。金字塔不仅是死者的安息之地,还承载着埃及人对 来世的信仰和追求。
印度的泰姬陵
唐宋陵墓风格
以唐乾陵和宋陵为代表, 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山水 格局的融合,展现了盛唐 和北宋时期的繁荣昌盛。
明清陵墓风格
以明孝陵和清东陵为代表 ,建筑精致细腻,装饰华 丽,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 的文化特色。
陵墓雕塑艺术
石雕艺术
以石材为载体,通过雕刻 技法表现人物、动物、器 物等形象,具有质朴、粗 犷的艺术风格。
陵墓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 陵墓建筑与艺术 • 陵墓文化与信仰 • 著名陵墓介绍 • 陵墓的未来发展与思考
CHAPTER 01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古代陵墓的起源
古代文明中的陵墓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等,都有其独特的陵墓形式和葬俗。这些 文明中,陵墓不仅是埋葬死者的场所,还承载着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明孝陵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帝王陵墓之一。
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墓群,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
世界著名陵墓
埃及金字塔
01
位于埃及开罗市附近,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也是世界
中国的陵墓起源
中国最早的陵墓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多为土堆墓和木椁墓。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和豪华的陵墓,如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四节 陵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四节 陵墓

木椁墓室
砖石筑墓室
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 绕几个方格,称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
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其 棺椁就是木椁墓室
三、墓室结构 土墓室 木椁墓室
从汉代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 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 活中的住宅。
最著名的地下 宫殿是明代万 历皇帝的定陵。
砖石筑墓室
清西陵 6
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西汉经 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 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效区外,其他 9个帝王陵墓均在咸阳市北原上。
自东向西依次为景帝刘启阳陵、高祖刘邦长 陵、惠帝刘盈安陵、哀帝刘欣义陵、元帝刘 渭陵、平帝刘康陵、成帝刘延陵、昭帝刘弗 陵平陵、武帝刘彻茂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主讲:雷艳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四节 陵墓
考试说明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1
1
1
1
1
分值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宋代 “方上”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 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平顶,犹如方 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宋代 “方上”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 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 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A.汉茂墓
B.唐乾陵
唐为“以山为陵”
C.宋永昌陵
D.明孝陵 E.清景陵
明清为“宝成宝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陵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陵墓

感谢观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及其二后的陵墓。1956年经过考古发掘,揭开了其地宫之谜。 3.明显陵
位于湖北省钟祥市,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所绝无仅 有。
明孝陵
长陵
定陵
定陵
清陵: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永陵在今辽宁 新宾,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清太祖福陵与太 宗昭陵在今辽宁沈阳附近;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距首都 北京 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庞大、体系最完整的清代帝王 陵墓群;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 市东北11公里处,占地近5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 故又称北陵。
清东陵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 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
A 土穴墓
B 木椁墓
C 砖石墓
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 式简单,只在地下挖一土坑, 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 纳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 特殊东西包裹。
用木材筑成,形同大木箱, 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 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 格,称之为厢,用来安放 随葬品。
采用砖石砌筑而成。从汉 代到清代,砖石墓一直在 不断发展。
的神道全长约7公里,清东陵的神道长达5公里,神道两侧均置有体积庞大、形象生动、艺术水平高超的石雕像。 护陵监:

旅游文化中国陵墓ppt

旅游文化中国陵墓ppt

想象中的秦陵地宫
3.历代帝陵
(2)汉茂陵汉武帝的陵
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境内。茂陵仍沿承秦制。 一是在帝王登位的第二年即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 二是墓室仍深埋地下。七起土丘以为陵体。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登位,在位54年,其茂陵就
建造了5来还建有殿屋。陵体外围四 周有墙垣,每边长430米,各开一门。门外各有双 阙。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俗称金田营盘),位于广西
桂平市北部金田镇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上,金田起义地 址是当年太平军誓师起义的地方,遗迹犹存,古松参 天,绿草如茵,经多年建设,设施日臻完善,,这里 已成为人们瞻仰观光、学术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好场所。
活动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聚落遗址、生产工具和生活 用品等。这些遗址反映了长达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国是 世界上保存完整的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著名的有属于旧石 器时代的元谋人遗址(距今约250万年)、蓝田人遗址(约50 万~60万年前)、北京人遗址(约23万~70万年前),属于新 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约6 000—7 000年前)、河姆渡遗
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3 座和妃园寝3座。
清顺治
慈安、慈禧
康熙
咸丰
乾隆 清同治
神道
清乾隆
裕陵
清光绪 雍正帝 清嘉庆
清道光
(1)崖墓与悬棺,是流行于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法
4.独特墓葬
。崖墓是在悬崖上凿出空穴或利用崖壁的自然平台岩洞 或岩缝安放棺木,主要分布在四川乐山、彭山、宜宾及 江西龙虎山。悬棺是在峭壁上打孔安棺桩,把棺木悬吊 在上面,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和福建武夷山区。
崖 墓
悬棺
4.独特墓葬
(2)塔葬墓塔葬是随佛教的 传人而兴起,佛门高僧圆寂 后,建塔存放遗骨。知名的 佛教寺院多有塔墓,以河南 少林寺塔林最为有名

5.4陵墓(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5.4陵墓(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四、中国现存著名古代陵寝
5 明孝陵
明十三陵 6
7 明显陵 清陵 8
在明十三陵中,长陵是永乐帝朱棣与皇后徐氏 的合葬墓,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闻名于世。
四、中国现存著名古代陵寝
5 明孝陵
明十三陵 6
7 明显陵 清陵 8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钩及其二后的 陵墓,1956年经过考古发掘,揭开了其地宫之谜。



1 秦始皇陵




汉茂陵 2



3 唐乾陵

北宋陵 4
汉茂陵始建于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历时53年 才修成,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四、中国现存著名古代陵寝 1 秦始皇陵
汉茂陵 2
3 唐乾陵
北宋陵 4
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 严稳重。茂陵周围还有霍去病、卫青等20余个陪 葬墓。
跪将 射军 俑俑
步 兵 俑
历年真题
【答案】A
【2018年真题·单选】
( )是我国最大的皇帝陵墓。
A.秦始皇陵 B.明十三陵
C.中山陵
D.龟山陵
四、中国现存著名古代陵寝 1 秦始皇陵
汉茂陵 2
3 唐乾陵
北宋陵 4
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 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四、中国现存著名古代陵寝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 于砖墙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 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宋代 “方上”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历年真题
【答案】C
【2017年真题·单选】

《导游基础知识》5-5中国古代坛庙建筑与陵墓建筑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5-5中国古代坛庙建筑与陵墓建筑课件

阶级社会 汉代以后
棺 椁 汉代画像石墓
定陵地宫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秦始皇陵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汉茂陵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唐乾陵
华表
神道与石翁仲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唐乾陵
翼马
鸵鸟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2-4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 康熙 乾隆 咸丰 同治 雍正 嘉庆 道光 光绪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清陵
定陵-慈禧陵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今日作业 6
参观本地景区或历史街区,寻访古建筑,判断其 屋顶样式。
查找资料,了解屋顶基本样式的组合及其变化, 以图片资料为支撑,做成PPT课件,下周课介绍。
坛庙建筑 ·太庙
1-2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坛庙建筑 ·太庙
1-2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坛庙建筑 ·社稷坛
1-3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坛庙建筑 ·社稷坛
1-3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坛庙建筑 ·社稷坛
1-3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坛庙建筑 ·天坛
1-4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坛庙建筑 ·天坛
1-4
圜丘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唐乾陵
懿 德 太 子 墓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北宋陵 北宋仁宗永昭陵建筑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陵寝建筑 ·著名陵墓 2-4

古代陵墓PPT课件

古代陵墓PPT课件

古代陵墓的历史背景
起源
古代陵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3000多年的埃及金字塔,而中 国最早的陵墓则可以追溯到商周 时期。
发展历程
古代陵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 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随着 时间的推移,陵墓的规模、建筑 和装饰也越来越豪华和复杂。
古代陵墓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古代陵墓有多种类型,如土堆式、石 棺式、崖墓式等,不同的类型有着不 同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分布
古代陵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华 东、华南等地区,其中以陕西的秦始 皇陵、江苏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 等最为著名。
02
古代陵墓的建筑风格
建筑结构
地面建筑
古代陵墓通常包括地面上的建筑,如陵墓前的石碑、石兽、 石人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 等级制度。
地下建筑
陵墓的主体部分通常位于地下,包括墓道、墓室等,这些建 筑结构不仅具有保护墓主遗体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建筑技 术的精湛。
建筑材料
石材
古代陵墓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是石材,如石碑、石人、石兽等,这些石材不仅坚 固耐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土与木材
除了石材外,土和木材也是古代陵墓常用的建筑材料,如土堆、土墙、木柱等, 这些材料在当时具有易得性和实用性。
建筑装饰与艺术
雕刻艺术
古代陵墓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雕刻 上,如石碑、石人、石兽等雕刻精美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 天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部的梁山 南麓。
乾陵的建筑布局十分独特,包括地宫、神道、石 刻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 化内涵。
பைடு நூலகம்
武则天陵
01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陵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陵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2020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一古城城池,分为城和池城,城墙一般有两重里为城外为郭城墙有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池,护城河我国现存著名古城江苏南京古城陕西西安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南京古城,建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准备3年,历经21年建成。

原建古城只剩都城城垣,城垣内侧周长33公里,为世界第一。

原有城门13座,现存聚宝(中华)、石城、神策、清凉4门。

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堡垒瓮城。

城垣用巨大条石砌基,上夯土,外砌巨砖。

西安古城,它的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公里。

城墙已有18座城门,其中4座古城门。

城墙为黄土分层夯筑。

平遥古城,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城外全部由青砖砌筑,内墙为土筑。

原有角楼、城门楼94座,现多数已残坏。

丽江古城,融合纳西民族传统的建筑和外来建筑的唯一城镇,始建于南宋末年。

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在双石桥一分为东中西三条支流。

二古镇古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共同组织评选的,截至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共有528个,分布在25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等。

截至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的古镇共有252个,首批入选的名镇有10个:山西灵石县静升镇、江苏昆山市周庄镇、江苏吴江市同里镇、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浙江嘉善县西塘镇、浙江桐乡市乌镇、福建上杭县古田镇、重庆合川区涞滩镇、重庆石柱县西沱镇、重庆潼南县双江镇。

截至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有276个,首批入选12个: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山西临县碛口县西湾村、浙江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浙江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安徽黟县西递镇西递村、安徽黟县宏村镇宏村、江西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福建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湖南岳阳张谷镇张谷英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存、陕西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PPT课件

帝王陵墓外,两汉时期的墓葬在孝道盛行的风气下大多遵循“以厚葬 为德,薄终为鄙”,为此,“富者奢僭,贫者殚财”,厚葬成为炫耀 社会地位和自身财力的一种象征,也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追求的一种 风尚。
魏晋南北朝墓葬 ——薄葬之风
黄泉下的艺术
处于混乱分裂时期的墓葬,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除地域性、民族性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分裂割据,政权交替频繁,战争不断发生,社会 秩序紊乱,以致许多大墓常被盗掘,帝王陵更难以保存,因而帝王不能不暂 时放弃陵寝制度。
1、曹魏时期
魏文帝因怕将来政权交替之后陵墓被发掘,因而废除陵寝,取消上陵礼。魏 文帝这一改革,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很大。
殷周的墓葬是没有坟丘的。《易·系词传下》说:“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不封”是说没有封 土堆,“不树”是说不种树木。安徽屯溪1号西周墓就是如此。
中原地区出现坟丘式墓葬,开始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 就普遍流行坟丘式的墓葬所有统治者的墓葬都有高大的坟丘。 例如今湖北江陵西北的楚都郢的周围,就有大小许多个坟丘 墓,多数属于战国中后期。
2、晋代时期
东晋虽然恢复了上陵之礼,但并没有恢复过去的的规模,东晋诸帝陵墓,大多 数在半山腰的南麓凿挖墓坑筑成,并不起坟,把墓室隐蔽起来。
3、南北朝时期
陵墓依靠山麓、山腰筑成,起坟的要比东晋多些。 北方十六国时期,多采用“潜埋”方式而不起坟。
黄泉下的艺术
4、北魏时期
北方分球是墓葬重新多起来,是从北魏开始的,这是鲜卑文化和汉族文化进一步 融合的结果。冯太后的永固陵建筑,标志着北魏开始恢复陵寝制度和举行上陵的 礼仪。
黄泉下的艺术 墓葬

中国古代陵墓ppt

中国古代陵墓ppt

周文王、武王墓
• 传说中的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在现在陕西省咸阳市的原 坂上。 • 周文王姬昌,曾被纣王封为西伯侯,在位期间,图志改革, 国势强盛。周武王姬发是 文王之子,继承父王灭商的事 业,建立了西周王朝。 • 相传为周文王周武王的二陵相毗邻,形状类似山丘。陵上 草木丛生,陵园周围绿野烘托。陵的前面有一通石碑,是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祭殿里保存着历代碑 石,大多为祭告之文。 • 历来人们都把奋发图强、开基立国的周文王周武王的业绩 和咸阳原上那高高耸立的陵冢联系在一起,不乏祭奠和瞻 仰,并且留下了种种神话般的传说。
•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 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 物化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陵墓制度反映 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因此, 古代陵墓制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 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历代陵墓制度 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传 统文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对于中国古 代礼制文明的研究来说,其意义尤其重大。
陵墓形制的发展阶段
• 1.方上——秦汉 •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早在夏商时期我国 就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君王陵墓区。这 时帝王陵寝的陵区规划、陵园建筑、陵墓 形制以及随葬制度已经初具雏形,经过 2000余年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基本定型。
2.以山为陵——隋唐
•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在陵墓建造上 比前代更加追求陵冢的高大。为了显示雄伟壮观, 防止盗墓和水土流失,唐太宗开创了以山为陵的 先河,选择有气势的山脉为陵体,开凿墓室。平 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建筑方形陵墙围绕,四面建 门,门外立石狮,四角建角楼,神道顺地势向南 延伸,两侧的石人石狮比前代增多。这种利用天 然山势环境,加以人工规划而建成的庞大陵区, 确实更能体现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心理取向和 一统华夏的强大意志。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考点:陵墓建筑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考点:陵墓建筑

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考点:陵墓建筑第四节陵墓建筑古人以为,人死以后,肉体已殁,但灵魂永存,于是产生了祭祀的观念。

帝王不同凡民,死了以后,更需要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社稷才能得以永存。

中国帝王陵墓的演变,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陵园建筑十分完整,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

一、封土的沿革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始产生筑坟的念头。

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根据《周礼·春官》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即按照官吏级别大小以决定封土的大小,当然天子、诸侯死了以后,其陵墓封土无疑是的。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封土为坟”的发展,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呈覆斗形。

因为陵墓的上部是方形平顶,犹如方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

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

唐乾陵即为典型例子。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宋代的“方上”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

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帝王陵园的主要标志,就是上述的“封土”,或“方上”,或“宝城宝顶”。

除此之外,因为帝王在幽冥世界也要享受在现实世界时的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很多。

早在商代,在王陵和贵族墓的墓室之上就出现了供祭祀用的房屋建筑,只是由于时代久远,商至春秋时期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早已毁坏。

不过,自秦汉以来,帝王陵的地面建筑有遗址可寻。

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

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供祭祀之用。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 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 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 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 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 房屋、宫殿和院落。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厚葬之制
•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出于政治 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 ,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 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当 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
⒉西汉皇陵平面布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帝后合 用陵园,如:高祖长陵、惠帝安陵。一种是帝后 各各筑一方的陵园,从阳陵以下,终西汉之世, 皆遵此制。西汉皇陵平面呈方形,四面有围墙。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使用减少,但奴隶墓仍 有存 在,大都无一定墓坑无随葬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四、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山顶洞人对待逝者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仰韶文化中出现公共墓地
西 安
• 公共墓地中无葬具

,只有一些陪葬品




平 面 示
• 居民区中有幼儿以 及“凶”死者的翁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平民墓
商代
如以墓地面积为标准分2类:
1类墓室面积在1-3平方米之间 。一般都有棺,有的墓有腰 坑和椁。随葬品无铜礼器, 有陶器、盆、生产工具等。
2类墓室 面积不到1平方米。 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或以 席裹尸。少数有棺和腰坑, 但全无椁室。全无随葬品, 墓主大都贫民。
西周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陵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陵墓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
进一步深化,对死者的安葬日趋重视,墓 葬开始有了明确的制度,即从旧石器时代 的洞穴墓地发展为户外氏族公共墓地。
此时人们开始深掘土坑,把尸体埋 在地下。这种能更好地保护尸体的土葬, 开始成为普遍的葬法。位于黄河流域的 2000多座仰韶文化墓葬遗址多数是土坑葬, 其布局类似于当时人们居住的村落。而且 许多公共墓地的尸骨头部都朝着一个方向。
第43页/共55页
商代司 母戊方 鼎(河 南安阳 殷墟出 土)
第44页/共55页
商代铁 刃铜铖 (河北 藁城台 西遗址 出土)
商代玉凤 (河南安 阳殷墟妇 好墓出土)
第45页/共55页
第46页/共55页
商代 玉龙 (河 南安 阳殷 墟妇 好墓 出土)
第47页/共55页
西周漆 豆(复 原)北 京房山 琉璃河 西周墓 地遗存
演变为“宝城宝顶”形。在地宫上修筑圆
形砖城,称为“宝城”,砖城内填土,形
成高出城墙的圆顶称为“宝顶”。宝城前
设突出的方形城台,上面建明楼,就是
“方城明楼”。明清两代帝陵基本都是如
此形制。
第12页/共55页
前 蜀 王 建 的 永 陵
第13页/共55页
坐落在清东陵的慈禧皇太后陵寝
第14页/共55页
坐落在清东陵的慈禧皇太后陵寝
第9页/共55页
汉文帝霸陵
第10页/共55页
陕西唐乾陵
第11页/共55页
(3)宝城宝顶形
五代开始,南方的一些偏远小国统治
者陵墓封土为圆丘形。这主要是因为南方
潮湿多雨,方上形较难保持封土原形,为
防止坟丘被雨水冲蚀,人们修建圆丘状坟
并以石块围护。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修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使用减少,但奴隶墓仍 有存 在,大都无一定墓坑无随葬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四、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山顶洞人对待逝者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仰韶文化中出现公共墓地
西 安
• 公共墓地中无葬具

,只有一些陪葬品




平 面 示
• 居民区中有幼儿以 及“凶”死者的翁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东汉皇陵特点
第一,陵园建筑有两种形 制。 一种以光武帝的原陵为代 表 ,陵园四周设有方形的 墙垣,每边正中开门,南 向正中的门名“司马门” ,司马门内设有“上陵” 用的寝殿。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另一种以明帝显节陵为代表 ,“无周垣,为行马, 四出司马门。石殿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 寺吏舍在殿北” • 第二,从明帝开始推行大规模的“上陵”的朝拜祭 祀典礼,在殿堂内举行朝拜的礼仪,是以座北朝南 为尊。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 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 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 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 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 房屋、宫殿和院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早迚入阶级社会的中原地区, 以土坑竖穴墓为主要的墓葬形制,但 一直到西周初年,墓地地面上还没有 明显的坟丘。“文、武之兆,与地平 齐”。 兆指是墓地的地域,西周王陵与地 面平齐,上面无任何标志,也就是 《易· 系辞》提到的“不封不树”方式, 即墓地不起坟、不种树。
葬。孔子曾说:“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 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 意为见过土丘坟:坟头有的呈四方形高高隆 起,就像堂基;有的狭长陡峭而上平,就像 堤坝;有的宽广低矮,中间稍高,像门檐; 有的薄削而长,像斧刀。土丘坟出现后,很 快流行起来,墓地由“不封不树”变为“又 封又树”、“大封大树”,坟头的高低大小、 坟地树木多少,成为表明死者身份的一种标 志。
汉文帝霸陵
陕西唐乾陵
五代开始,南方的一些偏进小国统治者 陵墓封土为圆丘形。这主要是因为南方潮 湿多雨,方上形较难保持封土原形,为防 止坟丘被雨水冲蚀,人们修建圆丘状坟幵 以石坒围护。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修建 孝陵时,正式采用这一模式,陵墓封土演 变为“宝城宝顶”形。在地宫上修筑圆形 砖城,称为“宝城”,砖城内填土,形成 高出城墙的圆顶称为“宝顶”。宝城前设 突出的方形城台,上面建明楼,就是“方 城明楼”。明清两代帝陵基本都是如此形 制。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迚 一步深化,对死者的安葬日趋重视,墓葬 开始有了明确的制度,即从旧石器时代的 洞穴墓地发展为户外氏族公共墓地。 此时人们开始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 地下。这种能更好地保护尸体的土葬,开 始成为普遍的葬法。位于黄河流域的2000多 座仰韶文化墓葬遗址多数是土坑葬,其布 局类似于当时人们居住的村落。而且许多 公共墓地的尸骨头部都朝着一个方向。
椁是在棺或套棺之外,隔较大空间再加的一层,用 于在土穴之中保护棺木,棺椁之间形成的空间用来放置 随葬品。战国秦汉时期所用的木椁,觃模巨大形如墓室, 又叫椁室,又因为形状象方井,又叫井椁。椁室被分割 成若干部分放置棺木和随葬品。曾侯乙墓的椁室高为 3.1~3.5m,用了3171根长木条,380m3的木料。椁室的 制作考究,最典型的就是“黄肠题凑”,所谓“黄肠” 就是制椁的木料全部采用柏木的姜黄木心,“题凑”则 是指将柏木层层平铺垒筑在四周,而且木头都朝内与同 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这种椁室制度在西汉中期以前 为帝王广泛采用。汉以后用空心砖垒筑的墓室,起到了 保护棺木的作用,从而取代了以前椁的作用,原来的棺 椁制度迅速消亡。因此后代通常把套棺的最外一层叫做 椁。
秦陵
汉武帝陵
(2) 以山为陵形
汉文帝霸陵是历史上第一座因山为 陵的帝王陵墓,但形成定制始于唐代。 利用山的峰峦作为帝王陵墓的坟头,与 “方上”封土陵丘相比,更加高大壮观, 更加坓固持久,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皇 权的至高无上和威严尊贵。自唐太宗李 世民以九峻山为陵建造昭陵开始,因山 为陵成为唐代帝陵的既定制度,也是我 国重要的帝陵形制。
(3)宝城宝顶形
前 蜀 王 建 的 永 陵
坐落在清东陵的慈禧皇太后陵寝
坐落在清东陵的慈禧皇太后陵寝
2.陵园布局和祭祀建筑 “陵”是帝王的坟墓,“寝” 是帝王灵魂的起居场所,“庙” 是祭祀和朝拜的地方,三位一体 共同形成了陵寝。后代的陵寝变 迁及发展,主要在封建社会最高 统治者帝王陵墓的陵园布局和以 “寝”为主体的祭祀建筑群上体 现了出来。
中 国 古代陵墓
主讲:
“葬”是指处理死者遗体的方式,“墓” 则指埋棺之处。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幵不掩
一、古代墓葬的起源和演化
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于荒野。大约从旧石器
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开始对死者遗体迚行埋葬,
一方面是出于对集体成员的关怀和对死去亲人的 眷恋;另一方面是由于灵魂不死观念的产生和原 始宗教的出现。在对灵魂的敬畏和对阴间生活幻 想的基础上,人们渐渐形成了对死人的崇拜。于 是对死者遗体迚行处理,以讨好死者灵魂,由此 产生了各种葬法。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坟丘式墓
1.陵墓封土 自春秋出现墓上封土以后, 坟不仅是墓的标志,而且成为地 位和身份的象征。帝王陵墓的封 土觃模宏大,称为“陵”或“山 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二、墓葬的地面建筑
(1) 方上封土形 战国时陵墓封土以方形为贵 为上,所以至秦汉时帝王陵墓封 土多采用“方上”形,即帝陵封 土位于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夯筑 到一定高度,顶端成正方形或长 方形的平顶,称为“方上”。整 个坟丘像被截去顶部的方锥体, 犹如倒置的斗,所以又称“覆斗 陵监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 构,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 的陵都有护陵监。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 里面有衙署、市衙、住宅等建筑。
3、墓室结构
(一)土穴墓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单,只在地 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 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殊东西加以包裹。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葬具。在大汶口 文化后期,少数墓坑面积很大,坑内沿四壁 用天然木材垒筑,上面又用天然木材铺盖。
(二)木椁墓
迚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 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段的陵墓有着 十分宏大的觃模。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 木材筑成椁室。椁是盙放棺木的“宫室”, 即棺外的套棺,用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 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盘, 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 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 安放随葬品。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其棺 椁形式即如上所述。
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
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供祭祀 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早期曾称作 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始皇陵 陵园的北部设有寝殿,开帝陵设寝的兇 例。唐乾陵曾有房屋378间。明代帝王陵 园的祭祀建筑区由 恩殿、配殿、廊庑、 祭坔、朝房、值房等组成。
清东陵的享殿
第二部分为神道
又称作“御路”、“甬路”等,是 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唐以前, 神道幵不长,在道旁置少数石刻,墓 道的人口设阙门。到了唐朝,陵前的 神道石刻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型的 “石像生”仪仗队石刻已经形成。到 明清时期,帝王陵神道发展到了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