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改革理和实践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是以语言材料的积累为基础的。
而语言积累的途径除了课内阅读以外,那就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因此,小学阅读教学举足轻重,它的改革格外引人注止,为了提高语言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的基本环节。
”正因为它具有多功能,能带动各项任务的完成,所以才定为“基本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是以语言材料的积累为基础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也就无法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而语言积累的途径除了课内阅读以外,教师还要注重拓宽课外积累渠道,那就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因此,小学阅读教学举足轻重,它的改革格外引人注止,为了提高语言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此,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努力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
在教学探索和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
解疑—精讲—演练”。
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释”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教学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
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
二、整体阅读法
整体阅读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步骤教法。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
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大概内容,对课文所讲的有一个整体印象。
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法。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
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第三步再回归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就可采再此法教学。
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饶。
其次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海面风景优美
海底更加美丽物产丰富海岛
更加富饶鸟的天下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根据出中心思想。
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变序教学法
变序教学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等变序形式教学。
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继续。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键在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使学生会阅读,并形成能力。
1、打好阅读基础。
语文课内教学要加强字、句、段、篇、标点的教学,按质按量完成大纲的要求,帮课外阅读扫除障碍,打下基础。
通过课外阅读、巩固、加深、扩大课内所学的内容。
2、提高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这里是指朗读、默读、背诵三项技巧。
对这“两读一诵”的基本功常抓不懈,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一定的速度,技能和理解水平。
3、提高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能力,
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中,精读是主要的,对一些短小精悍、文采优美的文章的可细致品味地读,读时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划记。
五、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其分为: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像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命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除上面介绍的几种阅读方法外,还有快乐教学法。
总之,随着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将创造出更多的精彩纷呈、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但万变不离其中,所有的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围绕着理解课文内容而展开的各项语文基本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