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分析
内容摘要:我国的多元化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效果取决于我国经济的竞争能力。
本文认为。未来的多元化战略举措不能单纯地依靠贸易和投资的促进.更需要适应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以比较优势巩固市场多元化,以国家竞争优势优化市场多元化格局,以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多元化战略。
我国的多元化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在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国家根据对外经贸的国际格局,以及整体考虑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战略的基础上.酝酿并提出了对外经贸市场多元化战略。伴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日益崛起的地位,使得我们有必要对多元化战略重新认识。
以比较优势巩固市场多元化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首要市场,以发达国家为关键市场。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基础市场”的多个层次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事实和经验证明,我国对外经贸格局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是坚定不移地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一战略的结果。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使我国从一个贸易弱小国家成功实现了向贸易大国的转变。在未来若干年所推进的多元化战略也必须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巩固业已形成的多元化市场。
(一)比较优势理论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派一直是以李嘉图。比较优
势”为代表的多边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两个国家之间开展国际贸易的条件,不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的绝对优势或绝对效率的差异,而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商品相对效率差异,如果这种差异存在,贸易就有利益可得。
为了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李嘉图借用了利润率的概念,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在封闭的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增长会使得利润率下降.从而减少资本积累。
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假定前提条件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由于这些前提条件过于苛刻。因此大大削弱了其现实的适用性,导致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从提出到如今的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同国际贸易运作的现实始终存在着质上的矛盾。按照这个理论,每个国家应该非常乐意地去开展自由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比较优势上
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他们之间应该最容易开展国际贸易。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世界的贸易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放弃过对贸易保护政策的运用,完全实行自由贸易,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问的贸易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所占的比重达到70%以上.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依据比较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市场的多元化
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和层次。因此完全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的这一特点实现我国对外经贸市场的多元化。
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在未来实施的多元化战略中,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一步扩大在发达市场、新兴工业化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占有率。
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相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优势。经过多年“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劳动力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受高等教育的人121数量居世界前列,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因此,我国不仅仅对于生产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比较优势。而且生产需要熟练劳动力的产品也具有优势。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工业科技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完全可以利用科技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利用比较优势的同时,要注意不失时机地使产业结构升级,并使外贸的产品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保持同步升级,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并使之高级化,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这对于我国未来深度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与扩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十分重要。
以国家竞争优势优化市场多元化的格局
实施多元化战略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然而一个国家企业竞争力的状态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就要培育和扶持我国企业开拓和抢占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能力,不是在海外办几个贸易中心或是商品分拨中心就能解决的问题,而要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培育和增强我国的国家竞争优势。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特于1990年提出来的。波特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而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竞争。波特认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中.国家越来越重票,国家竞争优势的得到取决于以下四个要素和两个辅助条件的整合作用。
第一个要素是指资源与才能要素。它是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熟练劳动力。以及在某一行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第二个要素是需求条件,它是指对某个行业方式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第三个要素是指关联和辅助性。它指国内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作业。第四个要素是指企业战略、经构和竞争企业,它是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竞争的本质。波特将这四方面的特质构成一个菱形,并认为当某些行业或行业内部门的菱形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该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波特菱形时还是一个相互促进增强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特质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其他特质的状况。比如,良好的需求条件并不能导致竞争优势,除非竞争的状态(压力)已达到促使企业对其做出反应的程度。
机遇和政府是另外两个能够对国家菱形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譬如.包括重大技术革新在内的一些机遇事件会产生某种进程中断或突变效果,从而导致原有行业结构解体或重构,给一国的企业提供排挤和取代另一国企业的机会。政府部门通过政策选择,能够削弱或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例如.法规可以改变国内需求条件,反托拉斯
政策能够影响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可以改变人才资源等。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运用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较圆满地回答了理论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
该理论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系统,为我们分析各国竞争的基础,预测它们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以及长远发展潜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该理论强调了动态的竞争优势。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不断创造的动态比较优势要比静态的要素更能持久。其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而增加。而靠静态的要素禀赋获得的竞争优势则会随着要素禀赋的消耗而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大量问世.初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一步降低,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强。
该理论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它指出了国内需求同国家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弥补了传统贸易理论对需求的忽略,其观点被许多研究所证明。该理论强调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随着生产的全球化,许多观点认为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企业可以摆脱国家的束缚,在全球范围组织经营,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在利润最高的地方销售。更有甚者,甚至宣称无国界时代已经到来。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强调了全球化时代,国家的作用实际上是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国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和促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