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简答中世纪西欧早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参考资料:
中世纪背景资料~教会篇
中世纪背景资料~骑士篇
第二节中世纪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
拜占庭和阿拉伯两个国家的教育与这一时期西欧的一些教育状况有很大不同,并对后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拜占庭的教育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为东罗马帝国,史称拜占庭帝国。西罗马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拜占
在修道院发展史上,本尼狄克一般被认为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公元529年他创立了圣o本笃修道院,并为此修道院制定了严格的教规,共73条。这一教规自7世纪中叶起广泛为法兰克和日耳曼各修道院采用。对西欧修道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修道院的不断扩大,修道院开始建立自己的学校。据记载,公元9世纪时,几乎所以有的修道院都附设学校,称为修道院学校。比较著名的修道院学校有:意大利的孟德加西诺;日耳曼的福尔达、威森堡、赫斯发;法国的方丹内、都尔等。修道院学校遂成为中世纪早期西欧最主要的教会教育机构。
拜占庭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七世纪之前,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各省的大城市都设有高等学校。其中规模最大、作用最为显著、延续时间最长的世俗性高等学校是君士坦丁堡大学。该校成立于公元425年,座落在宫
庭附近,其任务是为帝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学校邀请著名学者讲学,由国家支付薪俸,而且免除教师的课税负担。5世纪时,在该校任教的教授有30多人,大部分是语言学教授。该校修业年限为5年,以文艺作为教学的基础科目。公元7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学的教学活动曾一度中断。公元863年君士坦丁堡大学得以重建,古典文化知识的研究活动又活跃起来,世俗教育又重新得到加强。这时大学设有: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数学、音乐、语法、医药、法律等科目,大学进入鼎盛时期。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备受推崇。随着基督教传播教义活动的不断扩大,基督教也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学校,其他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会操纵着教育领导权,教育内容浸透着宗教神学的精神。当时,基督教控制下的教育设施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修道院学校是随着修道院修行制度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罗马社会从公元3世纪进入奴隶社会末期,特权阶级穷奢极欲,民不聊生。于是,众多基督教徒隐遁山野,修身养性,希望能够借神洁的孤独生活,忘却尘世疾苦。这些"修行者",大多移居埃及的荒漠之地,过着森严的禁欲生活。后来隐居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便于修道,他们开始建立公共场所,最初的修道院便这样产生了。
1045年,君士坦丁堡九世通过改变学校的组织,大力加强帝都的高等学校,将君士坦丁堡大学分为哲学和法律两个学院。从而推动了法律和哲学的研究。此外
,拜占庭的医学教育也很发达。拜占庭的医学著作曾被译为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
在拜占庭,宫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宫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皇帝,主要开设基督教教义、希腊哲学、罗马法理学、军事训练、文法、修辞、历史等课程,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教学一般由特聘的家庭教师负责,某些皇帝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或制订教学计划。
由于基督教把源于人性的情欲看作是人获得拯救的最大障碍,再加上早期基督教所生存的环境也要求对教徒进行殉道教育,因此,修道主要是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与此相适应,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服从、贞洁、贫穷"三种品质的学生。服从指虔敬上帝并尊崇修道院的方丈;贞洁指终身不婚;贫穷指安于贫穷的生活,灭绝物质的欲求。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用的教材为《教义问答》,它是教会为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而准备的教材,采用问答体裁写成。除传授教义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的教学,但这些是为诵读诗经、抄写圣书和计算宗教节目而服务的。后来,课程加多加深,又吸收了部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知识,逐渐把七艺纳入了课程范围。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或其他神职人员担任,他们皆用拉丁语口授,学生机械记忆、背诵。教学多采用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学生入学时期不一,学习进度不等,学习时间也因人而异。
2.拜占庭的教会教育
在拜占庭,与世俗教育并行,教会也十分重视教育。与西欧不同的是,拜占庭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东正教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其它各级教会教育皆由东正教会主持。
拜占庭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即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修道院学校附设在修道院中。在学校里,每个修士都单独有一个房间进行课经和学习,学习内容完全是宗教性的。修道院学校不仅训练修士,还开展收集书籍、经卷、组织抄书等工作。一些著名的修道院还建有图书馆,专门收藏经书和誊写书稿,不少修道院学校的藏书十分丰富。
二、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
公元6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世俗教育形式开始出现。
1.查理曼的教育改革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出现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到了洛林王朝的查理曼时期,国势极为强盛。公元768年查理曼大帝即位,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A.商人学校B.骑士教育C.教会学校D.文法学校E.行会学校
2.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
A.主教学校B.座堂学校C.社区学校D.堂区学校
3.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B.宫廷教育C.教会教育D.家庭教育
名词
骑士教育
由上述骑士教育的全过程可以看出,骑士教育主要是训练能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武夫,其内容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其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的学习,以至于大部分骑士都是目不识丁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是骑士教育最大的弊端。
习题:
选择题
1.12世纪前,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类型()
修道院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学成后充当神职人员的儿童,他们自幼入院并住宿在修道院内,被称为"内修生",他们要遵守严格的教规,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毕业后终身做圣职。另一类是学成后仍为俗人,不准备当修道士的,他们走读,住在家中,每天到修道院接受教育,被称为"外修生"。前者也可称为"内学",后者也可称为"外学"。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10岁左右入学,学习年限大约为8年。
庭继续流传。古代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不仅保存下来,而且数学、天文学和地理等学科,还在工商业繁荣和航海业发达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正是由于拜占
庭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以上特点才使其世俗性文化教育体系得以保存和发展。
拜占庭的世俗教育直接继承希腊罗马的古典教育,希腊语为通用教学语言,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古罗马的法学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14、15-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要侍奉领主和主妇。平时为领主照料战马和武器,发生战争时,则随主人出征,在实战中学习作战本领,闲暇时则陪领主夫人弈棋、散步。在这一阶段的后期,未来的骑士可选择一位年龄稍长的妇女,吟诗跳舞,诚心相爱。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并授予骑士序号。典礼包括斋戒、祈祷、牧师祝福等宗教仪式,再宣誓,最后接受作为骑士象征的剑与盾,完成其整个的教育过程。
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世俗文化教育体系与教会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互,这与拜占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是分不开的。从政治方面来看,拜占庭在其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比较强大而统一的中央世俗政权,东政教会处于从属地位。从经济状况来看,拜占
第三章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奴隶制社会内部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时代的开始。从5世纪末到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史称中世纪。而其中又以11~12世纪为界分为中世纪早期和中世纪晚期。
查理曼致力于改进教会学校。他有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书信、通函、通令和敕令。公元787年,查理曼发布公告,要求"在朕管辖下的主教管区与修道院以内,除了必须维持修道院生活的秩序并进行神圣的宗教活动外,更应当对于被上帝赋予学习才能的人,按照每个人的才能大小,热心地教他们读书识字。公元789年,查理曼又发布补充公告,说:"在近年以来,许多修道院常给朕来函说,这些修道院的兄弟们经常为朕举行神圣的、虔诚的祈祷。在大多数书信中,朕发现有文字正确的地方,也有文辞鄙俗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心虽然虔诚,但是他们未受过教育,忽略学习,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要求各教区设立学校,教儿童学习阅读。
庭在其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商业仍在发展,城市依然存在,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沟通亚、非、欧三洲贸易的商业中心城市,十分繁荣。从文化方面来看,拜占
庭在广泛的商业贸易往来中,吸收了东方国家(波斯、伊朗、中国、印度等)的一些文化成果,同时还继承并发展了当时在西欧几乎全部淹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古代的历史、传记、戏剧和诗歌等,都在拜占
在查理曼之后,由于君主权利之争,帝国衰败,学术和教育也随而衰落。
2.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骑士制度盛行于12世纪,12世纪中叶以后,骑士教育制度也随而兴盛。骑士教育是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修道院学校的纪律十分严酷,体罚盛行。棍棒和鞭条是管教学生的常用工具,学生在学校中过着"棍棒下的生活"。学校中实行禁欲主义,祈祷、悔罪和斋戒是经常进行的学习项目。内学的学生在深夜熟睡时还要被叫起来,进行夜间祈祷。更有甚者,还对学生实行监禁、绝食等惩罚。按照宗教神学的观点,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必须折磨肉体才能拯救灵魂,因此,教会学校不开设体育课。在推行禁欲主义之下,也不开设美育课。
第一节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教育
在中世纪西欧早期,文化和教育于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僧、俗封建主对教育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关心。因此,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可以说,教会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另一方面。
一、中世纪早期的教会教育
拜占庭的世俗教育主要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宫庭教育。
拜占庭在初等教育方面一直保留着希腊化时代的传统。初等学校多由私人办理,招收6-12岁的儿童,讲授正字法、文法初步知识和算术,以及《荷马史诗》、《圣诗集》等初级读物。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是文法学校,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文法知识和古典作品。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持有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且信奉基督教。
为了加强对上层统治阶级子弟的教育,查理曼邀请英格兰的学者阿尔琴创办了宫廷学校,皇后、皇子、公主及王室成员欣然受教,还有法兰克王国的牧师和学者前来就学。查理曼也亲往听课,使这所学校成为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宫廷学校学习"七艺",即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对成人无固定系统的教法,对儿童则多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骑士教育的实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和锻炼。
7-8岁到14-15岁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陪同在领主夫人的左右,通过日常生活和交往应酬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生活环境的习染,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与道德言行。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艺。这一阶段,也让侍童学习赛跑、角力和斗拳,并进行"比武"的训练。
基督教的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和水平与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数量有限。堂区学校设在教堂所在的城市和村落,往往是附设在教堂的门厅或是牧师的家中,没有专门的教学用房,学校规模很小,只以拉丁文教识字、写字和诵读祈祷文,有的还教唱宗教赞美歌,极少数的学校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知识。这种学校主要是面向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到中世纪晚期,堂区学校得到较快发展,成为西欧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简答中世纪西欧早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参考资料:
中世纪背景资料~教会篇
中世纪背景资料~骑士篇
第二节中世纪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
拜占庭和阿拉伯两个国家的教育与这一时期西欧的一些教育状况有很大不同,并对后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拜占庭的教育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为东罗马帝国,史称拜占庭帝国。西罗马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拜占
在修道院发展史上,本尼狄克一般被认为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公元529年他创立了圣o本笃修道院,并为此修道院制定了严格的教规,共73条。这一教规自7世纪中叶起广泛为法兰克和日耳曼各修道院采用。对西欧修道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修道院的不断扩大,修道院开始建立自己的学校。据记载,公元9世纪时,几乎所以有的修道院都附设学校,称为修道院学校。比较著名的修道院学校有:意大利的孟德加西诺;日耳曼的福尔达、威森堡、赫斯发;法国的方丹内、都尔等。修道院学校遂成为中世纪早期西欧最主要的教会教育机构。
拜占庭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七世纪之前,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各省的大城市都设有高等学校。其中规模最大、作用最为显著、延续时间最长的世俗性高等学校是君士坦丁堡大学。该校成立于公元425年,座落在宫
庭附近,其任务是为帝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学校邀请著名学者讲学,由国家支付薪俸,而且免除教师的课税负担。5世纪时,在该校任教的教授有30多人,大部分是语言学教授。该校修业年限为5年,以文艺作为教学的基础科目。公元7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学的教学活动曾一度中断。公元863年君士坦丁堡大学得以重建,古典文化知识的研究活动又活跃起来,世俗教育又重新得到加强。这时大学设有: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数学、音乐、语法、医药、法律等科目,大学进入鼎盛时期。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备受推崇。随着基督教传播教义活动的不断扩大,基督教也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学校,其他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会操纵着教育领导权,教育内容浸透着宗教神学的精神。当时,基督教控制下的教育设施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修道院学校是随着修道院修行制度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罗马社会从公元3世纪进入奴隶社会末期,特权阶级穷奢极欲,民不聊生。于是,众多基督教徒隐遁山野,修身养性,希望能够借神洁的孤独生活,忘却尘世疾苦。这些"修行者",大多移居埃及的荒漠之地,过着森严的禁欲生活。后来隐居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便于修道,他们开始建立公共场所,最初的修道院便这样产生了。
1045年,君士坦丁堡九世通过改变学校的组织,大力加强帝都的高等学校,将君士坦丁堡大学分为哲学和法律两个学院。从而推动了法律和哲学的研究。此外
,拜占庭的医学教育也很发达。拜占庭的医学著作曾被译为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
在拜占庭,宫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宫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皇帝,主要开设基督教教义、希腊哲学、罗马法理学、军事训练、文法、修辞、历史等课程,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教学一般由特聘的家庭教师负责,某些皇帝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或制订教学计划。
由于基督教把源于人性的情欲看作是人获得拯救的最大障碍,再加上早期基督教所生存的环境也要求对教徒进行殉道教育,因此,修道主要是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与此相适应,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服从、贞洁、贫穷"三种品质的学生。服从指虔敬上帝并尊崇修道院的方丈;贞洁指终身不婚;贫穷指安于贫穷的生活,灭绝物质的欲求。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用的教材为《教义问答》,它是教会为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而准备的教材,采用问答体裁写成。除传授教义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的教学,但这些是为诵读诗经、抄写圣书和计算宗教节目而服务的。后来,课程加多加深,又吸收了部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知识,逐渐把七艺纳入了课程范围。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或其他神职人员担任,他们皆用拉丁语口授,学生机械记忆、背诵。教学多采用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学生入学时期不一,学习进度不等,学习时间也因人而异。
2.拜占庭的教会教育
在拜占庭,与世俗教育并行,教会也十分重视教育。与西欧不同的是,拜占庭的教会是受皇帝控制的。东正教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其它各级教会教育皆由东正教会主持。
拜占庭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即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修道院学校附设在修道院中。在学校里,每个修士都单独有一个房间进行课经和学习,学习内容完全是宗教性的。修道院学校不仅训练修士,还开展收集书籍、经卷、组织抄书等工作。一些著名的修道院还建有图书馆,专门收藏经书和誊写书稿,不少修道院学校的藏书十分丰富。
二、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
公元6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世俗教育形式开始出现。
1.查理曼的教育改革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出现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到了洛林王朝的查理曼时期,国势极为强盛。公元768年查理曼大帝即位,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A.商人学校B.骑士教育C.教会学校D.文法学校E.行会学校
2.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
A.主教学校B.座堂学校C.社区学校D.堂区学校
3.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B.宫廷教育C.教会教育D.家庭教育
名词
骑士教育
由上述骑士教育的全过程可以看出,骑士教育主要是训练能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武夫,其内容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其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的学习,以至于大部分骑士都是目不识丁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是骑士教育最大的弊端。
习题:
选择题
1.12世纪前,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类型()
修道院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学成后充当神职人员的儿童,他们自幼入院并住宿在修道院内,被称为"内修生",他们要遵守严格的教规,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毕业后终身做圣职。另一类是学成后仍为俗人,不准备当修道士的,他们走读,住在家中,每天到修道院接受教育,被称为"外修生"。前者也可称为"内学",后者也可称为"外学"。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10岁左右入学,学习年限大约为8年。
庭继续流传。古代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不仅保存下来,而且数学、天文学和地理等学科,还在工商业繁荣和航海业发达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正是由于拜占
庭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以上特点才使其世俗性文化教育体系得以保存和发展。
拜占庭的世俗教育直接继承希腊罗马的古典教育,希腊语为通用教学语言,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古罗马的法学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14、15-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要侍奉领主和主妇。平时为领主照料战马和武器,发生战争时,则随主人出征,在实战中学习作战本领,闲暇时则陪领主夫人弈棋、散步。在这一阶段的后期,未来的骑士可选择一位年龄稍长的妇女,吟诗跳舞,诚心相爱。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并授予骑士序号。典礼包括斋戒、祈祷、牧师祝福等宗教仪式,再宣誓,最后接受作为骑士象征的剑与盾,完成其整个的教育过程。
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世俗文化教育体系与教会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互,这与拜占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是分不开的。从政治方面来看,拜占庭在其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比较强大而统一的中央世俗政权,东政教会处于从属地位。从经济状况来看,拜占
第三章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奴隶制社会内部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时代的开始。从5世纪末到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史称中世纪。而其中又以11~12世纪为界分为中世纪早期和中世纪晚期。
查理曼致力于改进教会学校。他有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书信、通函、通令和敕令。公元787年,查理曼发布公告,要求"在朕管辖下的主教管区与修道院以内,除了必须维持修道院生活的秩序并进行神圣的宗教活动外,更应当对于被上帝赋予学习才能的人,按照每个人的才能大小,热心地教他们读书识字。公元789年,查理曼又发布补充公告,说:"在近年以来,许多修道院常给朕来函说,这些修道院的兄弟们经常为朕举行神圣的、虔诚的祈祷。在大多数书信中,朕发现有文字正确的地方,也有文辞鄙俗的地方。因为他们的心虽然虔诚,但是他们未受过教育,忽略学习,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要求各教区设立学校,教儿童学习阅读。
庭在其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商业仍在发展,城市依然存在,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沟通亚、非、欧三洲贸易的商业中心城市,十分繁荣。从文化方面来看,拜占
庭在广泛的商业贸易往来中,吸收了东方国家(波斯、伊朗、中国、印度等)的一些文化成果,同时还继承并发展了当时在西欧几乎全部淹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古代的历史、传记、戏剧和诗歌等,都在拜占
在查理曼之后,由于君主权利之争,帝国衰败,学术和教育也随而衰落。
2.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骑士制度盛行于12世纪,12世纪中叶以后,骑士教育制度也随而兴盛。骑士教育是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修道院学校的纪律十分严酷,体罚盛行。棍棒和鞭条是管教学生的常用工具,学生在学校中过着"棍棒下的生活"。学校中实行禁欲主义,祈祷、悔罪和斋戒是经常进行的学习项目。内学的学生在深夜熟睡时还要被叫起来,进行夜间祈祷。更有甚者,还对学生实行监禁、绝食等惩罚。按照宗教神学的观点,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必须折磨肉体才能拯救灵魂,因此,教会学校不开设体育课。在推行禁欲主义之下,也不开设美育课。
第一节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教育
在中世纪西欧早期,文化和教育于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僧、俗封建主对教育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关心。因此,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可以说,教会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另一方面。
一、中世纪早期的教会教育
拜占庭的世俗教育主要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宫庭教育。
拜占庭在初等教育方面一直保留着希腊化时代的传统。初等学校多由私人办理,招收6-12岁的儿童,讲授正字法、文法初步知识和算术,以及《荷马史诗》、《圣诗集》等初级读物。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是文法学校,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文法知识和古典作品。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持有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且信奉基督教。
为了加强对上层统治阶级子弟的教育,查理曼邀请英格兰的学者阿尔琴创办了宫廷学校,皇后、皇子、公主及王室成员欣然受教,还有法兰克王国的牧师和学者前来就学。查理曼也亲往听课,使这所学校成为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宫廷学校学习"七艺",即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对成人无固定系统的教法,对儿童则多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骑士教育的实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和锻炼。
7-8岁到14-15岁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陪同在领主夫人的左右,通过日常生活和交往应酬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生活环境的习染,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与道德言行。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艺。这一阶段,也让侍童学习赛跑、角力和斗拳,并进行"比武"的训练。
基督教的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和水平与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数量有限。堂区学校设在教堂所在的城市和村落,往往是附设在教堂的门厅或是牧师的家中,没有专门的教学用房,学校规模很小,只以拉丁文教识字、写字和诵读祈祷文,有的还教唱宗教赞美歌,极少数的学校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知识。这种学校主要是面向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到中世纪晚期,堂区学校得到较快发展,成为西欧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