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及其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型及其相关知识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存在的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25)(26)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一:基本介绍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

的一种遗传性状。(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

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血型一般常分A、B、AB和O四种,另外还有RH、MNS、P等极为稀少的血型系统。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要

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二:发展史(ABO血型系统)

科学史记载:在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有位医生曾经给一个生命垂危的年轻人输羊血,奇迹般的挽救了他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一位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20世纪初,我们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1900(1901)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与别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他认为凡是凝集者,红细胞上有一种抗原,血清中有一种抗体。如抗原与抗体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A抗体,便会发生凝集。如果红细胞缺乏某一种抗原,或血清中缺乏与之对应的抗体,就不发生凝集。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对混合,可以分为A、B、C(后改称O)三个组。根据这个原理他发现了人的ABO血型。后来,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第四组,即AB组。数年后,他又把不同人的红细胞分别注射到家兔体内,在家兔血清中产生了3种免疫性抗体,分别叫做M抗体、N抗体及P抗体。用这3种抗体,又可确定红细胞上3种新的抗原。这些新的抗原与ABO血型无关,是独立遗传的,是另外的血型系统。而且M、N与P也不是一个系统。控制不同血型系统的血型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使在一个染色体上,两个系统的基因位点也相距

甚远,不是连锁关系,因此是独立遗传的。1930年,兰德施泰纳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几十年来,新的血型系统不断被报道,由1935年成立的国际输血协会专门负责认定与命名工作。得到承认的30种人类血型系统包括超过600种抗原,但其中大部分都非常罕见。血型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等新兴学科,对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型系统也曾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以及亲子鉴定中,但已经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基因学方法所取代。

A血型的亚型:

E.von邓格恩及L.希尔斯费尔德于1911年发现A血型的亚型。他们看到不同A型人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强度不一,在反应弱的A型人血清中还有一种抗体能与反应强的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据此认为在A型中存在亚型;即A1及A2亚型。A1.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来自B或O型人)反应强,而A2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反应弱。而且在部分A2型人的血清中,除存在的抗B外,还有不规则的抗A1。在B型人血清中有两种抗体:抗A及抗A1。抗A能与A1及A2细胞发生反应;抗A1只与A1细胞发生反应。A1型红细胞上有A及A1两种抗原。A2细胞上只有A抗原。AB型也可分为A1B及A2B等亚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亚型。

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血清中的抗体A型A1 A+A1 抗B

A2 A 抗B+抗A1 B型 B 抗A

AB型A1B A+A1+B 无抗A、A1、B

A2B A+B 抗A1

O型无A、B 抗A+抗B

三:Rh血型系统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1940年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用恒河猴的红细胞重复多次注射入家兔体内,使家兔体内产生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再用含这种抗体的家兔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发现在白种人中约85%的人的红细胞可被这种血清凝集,表明这些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同样的抗原,因此把这种血型称为Rh阳性血型,另有15%的人的红细胞不被这种血清凝集,称为Rh阴性血型,这一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系统。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中,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在我国,RH 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为RH 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

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有些血型抗体是不完全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细胞结合后看不出凝集现象,血清中有抗体但不容易发现。1945年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到血型检查中来,这种试验就可检查不完全抗体,从此,许多血型抗原陆续被人发现。每当发现一个新抗原后就要确定这一抗原与已经发现的血型是什么关系,这样在人的红细胞上便确定了若干血型系统。此外,还有一些抗原,或因其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太高,或因其在群体中分布的频率太低,对它们无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在没有弄清它们的遗传关系以前,暂且把这些抗原分别叫做高频率抗原及低频率抗原,对于它们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Rh阴性血的起源:

被称为“熊猫血”Rh阴性血,根据文化考古、人种分布、生理进化和分子钟学说推测,可能是远古时代“大西洲”人的血型,他们和广大克罗马农人的进化路线不一样,是直接从北非进入到西欧的尼安德特人,迅速占领了大西洲,并且突飞猛进地建立了第一个史前文明,也许由于一万多年前冰河期结束时的一场大洪水,把他们的文明彻底毁灭了,部分大西洲人逃到了西欧。后来,当克罗马农人进入欧洲时,和大西洲人融合了,Rh阴性血就逐渐分散开来。

四:MN血型系统

红细胞膜上另一类血型抗原叫MN抗原,即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它在SOS凝胶电泳谱上显示两条区带,即PAS-1和PAS -2,血型糖蛋白A是两者的二聚物。已知血型糖蛋白A由131个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