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厌氧菌感染科普讲座PPT课件
如何治疗厌氧菌感染? 常用药物
抗生素是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如青霉素 、克林霉素等。
应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如何治疗厌氧菌感染? 手术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清创以去除感染部 位的坏死组织。
手术后的护理同样重要,以防复发。
如何治疗厌氧菌感染? 康复与随访
感染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恢复情况,避免并发症 。
使用无菌材料处理伤口,有助于降低感染风 险。
如何预防厌氧菌感染? 饮食与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避免烟酒等有 害物质。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显著减少感染的几率。
如何预防厌氧菌感染? 定期体检
定期就医检查,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医生可以根据病史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建议。
如何治疗厌氧菌感染?
这些细菌可能导致多种感染,如牙周炎、腹膜炎 等。
谁会感染厌氧菌?
谁会感染厌氧菌? 高风险人群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和长期使 用抗生素的人群更易感染厌氧菌。
创伤患者及术后病人也需特别注意。
谁会感染厌氧菌?
特殊情况
注射毒品或从事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可能因 为皮肤破损而增加感染厌氧菌的风险。
此外,长期住院或插管的患者也在风险之中 。
厌氧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组织 坏死等,需立即处理。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有高风险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潜在的感染。
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特定的检测以确认是否感染厌 氧菌。
如何预防厌氧菌感染?
如何预防厌氧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保持伤口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预防厌氧菌感染PPT
手术部位的清洁和消毒至关重要。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创伤处理
对开放性创伤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避免在高风险环境中处理伤口。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监测。 通过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厌氧菌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厌氧菌感染?
保持良好卫生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 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剂可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
预防厌氧菌感染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2. 为什么要预防厌氧菌感染? 3. 哪里会发生厌氧菌感染? 4.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5. 如何有效预防厌氧菌感染?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定义
厌氧菌感染是由厌氧菌引起的感染,通常发生在 缺氧环境中。
常见的厌氧菌包括梭状芽孢杆菌、厌氧链球菌等 。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发生机制
厌氧菌在缺氧的环境中繁殖,常见于腹腔、骨髓 等部位。
手术、创伤或慢性疾病都可能为其提供适合的环 境。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疼痛、脓肿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败血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为什么要预防厌氧菌感染?
为什么要预防厌氧菌感染?
危害
厌氧菌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
哪里会发生厌氧菌感染?
高风险人群
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者更易感染。 这些人群的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易受感染。
哪里会发生厌氧菌感染?
传播途径
通过创伤、手术或接触感染部位传播。 保持环境清洁可减少传播风险。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创伤处理
对开放性创伤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避免在高风险环境中处理伤口。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监测。 通过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厌氧菌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厌氧菌感染?
保持良好卫生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 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剂可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
预防厌氧菌感染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2. 为什么要预防厌氧菌感染? 3. 哪里会发生厌氧菌感染? 4.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5. 如何有效预防厌氧菌感染?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定义
厌氧菌感染是由厌氧菌引起的感染,通常发生在 缺氧环境中。
常见的厌氧菌包括梭状芽孢杆菌、厌氧链球菌等 。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发生机制
厌氧菌在缺氧的环境中繁殖,常见于腹腔、骨髓 等部位。
手术、创伤或慢性疾病都可能为其提供适合的环 境。
什么是厌氧菌感染?
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疼痛、脓肿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败血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为什么要预防厌氧菌感染?
为什么要预防厌氧菌感染?
危害
厌氧菌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
哪里会发生厌氧菌感染?
高风险人群
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者更易感染。 这些人群的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易受感染。
哪里会发生厌氧菌感染?
传播途径
通过创伤、手术或接触感染部位传播。 保持环境清洁可减少传播风险。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医学微生物学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 ++ ---
±+ ++ ++ ++± ++ ++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43
二、 致 病 性
44
1.气性坏疽: (1)严重创伤感染性疾病; (2)致病条件同破伤风梭菌; (3)细菌多侵入臀部、大腿、
肩胛等肌肉较厚部位;
45
(4)主要致病物质为α毒素及多种侵袭酶 α毒素具有卵磷脂酶活性;
图2 破伤风梭菌培养中期纯培养物的 镜下形态 ( 24-48h,革兰染色)
图3 破伤风梭菌培养晚期纯培养物的
9
镜下形态 (48h后,革兰染色)
1.芽胞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 菌体顶端, 细菌呈“鼓槌状”, 为本菌特征。
10
2.周身鞭毛
11
3. 芽胞抵抗力很强 75~80℃ 10 min仍保持活力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干燥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35
36
芽胞在无糖培养基易形成
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 次极端,不比菌体粗
v
37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确诊价值
本菌的特点: 1、“汹涌发酵现象” 2、双层溶血环 3、 Nagler反应
38
39
双层溶血
外层
内层
40
厌氧性细菌概述.pptx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 ++ ++
nt +
±±
±±
+
+
+
t
致病物质
• α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复合 物,造成细胞溶解,引起血管通透性 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 心功能受损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病物质
• 肠毒素 –不耐热的蛋白质,100°C瞬时被破坏 –在结肠经胰酶作用后,其毒力能增加3 倍 –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 输功能 –可作为超抗原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 – 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他梭菌引起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 险恶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概述
•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 厌氧芽胞梭菌属 – 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概述
• 大多为严格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 • 芽胞直径比菌体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 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均有周
–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 部组织缺血
–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的伤口
致病因子
•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
呼吸道感染细菌和厌氧菌ppt课件
角弓反张
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二)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血平板)
产气荚膜梭菌 (乳糖蛋黄牛乳平板)产气荚膜梭菌Fra bibliotek牛乳培养基
庖肉培养基
气性坏疽
(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血平板)
二、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 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集:立即送检/接种于厌氧输送培养基,避 免正常菌群污染 (二)形态学检查 (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四)防治原则 1.处理伤口:清创扩创造成有氧微环境 2.特异性防治: (1)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早期足量,作 试敏 3.抗生素:青霉素
第十六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一、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细长稍弯的杆菌,抗酸染色红色 2.培养特性 (1)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PH6.5—6.8 (2)罗氏培养基:3-4W出现菌落,分裂一次18h (3)菌落:干燥,米黄,粗糙呈颗粒状,菜花状 (4)液体培养基:菌膜生长 3.抵抗力:强,抗干燥,抗酸碱,抗染料,但对 湿
热,紫外线及酒精抵抗力较弱 4.变异性:R-S变异
结核分枝杆
结核分枝杆
结核杆菌菌落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荚膜 (2)脂质:磷脂、分枝菌酸苷酶、索状因
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 (3)蛋白质 2.所致疾病 (1)原发感染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病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一、厌氧芽胞梭菌
行至脊髓前角,上达脑干。毒素对脑干和脊髓前 脚细胞有高度亲和力。与其结合后封闭脊髓抑制 性突触,阻止抑制性介质释放,引起肌肉强直痉 挛。 (3)所致疾病:破伤风 (4)免疫性:体液免疫,病后免疫力不强
厌氧性细菌 PPT课件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8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α毒素-----5型细菌均能产生,以A型产生量最大。能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 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造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溶解,引起 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心功能受损,在气性坏疽 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iota)毒素-----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主要作用于回肠,其次为空肠。其作用机制是肠毒素肽链嵌入 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而引起腹泻。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9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60%~80%由A型引起。该病多见于战伤, 但也见于平时的工伤、车祸、地震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 菌相同。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使该病发 展迅速,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40%~100%。 临床表面为局部剧痛、组织水肿、气肿,触摸有捻发感,伴 组织坏死、分泌物恶臭。病菌产生的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 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
厌氧培养,但不十分严格。在血 琼脂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 血环。
本菌代谢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 常见的糖类,产酸产气。在牛奶 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 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 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 状,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7
双层溶血环
内环是由θ毒素引起的狭窄的完全溶血,外环是由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20
21
(2)食物中毒: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某些菌株 可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因食入被本菌大 量污染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潜 伏期8~24小时,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 水样腹泻、便血。一般1~2天后自愈,但年老 体弱者可致死亡。
厌氧菌ppt课件
三、临床常见的厌氧菌
• (一) 厌氧性球菌 • (二)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四) 梭状芽胞杆菌属
(一) 厌氧性球菌
• G+C:主要包括消化球菌属(黑色消化球
菌Peptococcus niger)和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anarobius)等9个种。
表1-2 不同部位标本采集法
标本来源 封闭性脓肿 妇女生殖道 下呼吸道分泌物
胸腔 组织 尿道 窦道、子宫腔、 深部创伤
收集方法 针管抽取 后穹窿穿刺抽取 肺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无菌外科切开 上阴部膀胱穿刺 用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 穿入感染部位抽吸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拭子取材,并采用 适合的培养基传送,做厌氧菌培养,最理想 是能取得组织标本,因厌氧菌在组织中比在 渗出物中更易生长,而且组织标本可真实反 映出感染过程的细菌学变化。
3.厌氧菌的感染遍及临床各科,且多为混合感染;
4.厌氧菌对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而对甲 硝唑(灭滴灵)普遍敏感。 5.厌氧菌的分离鉴定较繁琐,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尚 未开展此工作,而发达国家早已列为临床检验常规。
种类
•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芽胞厌氧菌,
另一类是无芽胞厌氧菌。
•据目前最新资料显示,有芽胞厌氧菌只有
以及深部脓肿渗出物,经气管抽取的肺 渗出物或直接由肺抽取渗出物以及其它组 织穿刺液等。
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不宜做 厌氧菌培养:
①鼻咽拭子;②齿龈拭子;③痰和气管 抽取物;④胃和肠道内容物、肛拭;⑤接近 皮肤和粘膜的分泌物;⑥褥疮溃疡及粘膜层 表面;⑦排出的尿或导尿;⑧阴道或子宫拭 子;⑨前列腺分泌物。
每次标本接种前均应观察标本的性状,包括标本 的气味、是否脓性、带血或腐败物质等,厌氧菌的 代谢产物中有某些带气味的物质,对厌氧菌的鉴定 很重要。均要求详细记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所致疾病 ① 气性坏疽 战伤、工伤、车祸;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 气肿(捻发音)及组织坏死,致毒血症、休克。
-
24
② 食物中毒
由肠毒素引起,其为不耐热的蛋白质,100℃ 瞬时即被破坏;
作用机制是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破坏膜离子 运输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进而引起腹泻。
-
10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① 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 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 亲和力,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抗毒素 便不能中和毒素。
– 毒素重链识别神经肌肉结点处运动神经元上 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 成小泡。
-
11
② 内在化作用
含有毒素的小泡从外 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 突逆行向上,到达运 动神经元胞体,进入 传入神经末稍,最终 毒素进入中枢神经系 统。
极少数菌例外。
-
5
一、破伤风梭菌
•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
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
6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形成芽胞 后,使细菌呈鼓槌状,属于G+。 2.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β溶血;不发酵糖 类,不分解蛋白质。 3.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75~80℃ 10 min仍保持活 力;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在干燥的 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有些 外毒素即为胞外酶,具体详见下页表12-1。
-
21
表12-1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
毒素
主要毒素 α(alpha)
β (beta) ε(epsilon) ι (iota) 次要毒素 δ (delta) θ (theta) κ (kappa) λ (lambda)
-
17
二、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 两端几乎平切的G+粗大 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 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
• 无鞭毛,在体内有明显的 荚膜。
-
18
2. 培养特性
• 厌氧,繁殖周期为8分钟;
双 层
• 血琼脂平板上,双层溶血环;
溶 血
蛋黄琼脂平板上,有Nagler反应;
-
3
概述
• 厌氧性细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1. 厌氧芽胞梭菌属 2. 无芽胞厌氧菌
-
4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概述
• 大多为严格厌氧菌,G+。 • 芽胞直径比菌体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 均有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等
-
25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直接涂片镜检 深部创口取材涂片;G+大杆菌,大荚膜;白细胞甚少
且形态不典型;伴其他杂菌。 (二)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
血平板,镜检及生化反应;动物实验;本菌引起的食 物中毒在发病后1日内,检出大于105病菌/克食品或106病 菌/克粪便,即可确诊。
-
14
•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 毒素发挥中和作用;
• 一般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
15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 一般不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
16
(四)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扩创; 2.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3.对可疑患者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进行紧急预防; 4.发病早期可足量使用抗毒素进行特异性治疗; 5.抗生素(青霉素)的使用。
-
毒素分型
B
CDE
++ ++ ---
±+ ++ ++ ++± ++ ++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22
① α毒素
• 以A型产生量最多; • 作用机制: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
的复合物,造成细胞溶解,引起血管通透 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心 功能受损。
② 肠毒素
-
12
③ 膜的转位 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 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
④ 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 轻链发挥毒性作用,阻止抑 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的 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 抑制失调,造成强直性痉挛。
-
13
3. 所致疾病
破伤风
潜伏期:几天~几周 典型的症状: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其他。
医学微生物学
-
1
厌氧性细菌
安徽医科大学 王明丽 教授
-
2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厌氧芽胞梭菌
(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 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 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致病 种类。
-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属神经毒,毒性极强 (小鼠LD50为0.015 ng,对人致死量<1 µg);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 破坏。为主要致病物质。
-
9
破伤风痉挛毒素
分子量约150 kDa;B链(重链)是与神经节苷 脂结合的单位;A链(轻链)具有毒性作用。
生物学作用 A
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
血和坏死作用
+
坏死作用
-
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
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 -
溶血素
-
溶血素,细胞毒素
±
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 +
蛋白酶
-
μ (mu)
透明质酸酶
±
ν (nu)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
破伤风梭菌的芽胞
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条件
- 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 -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
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 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的同时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
8
2. 致病物质
-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
环
• 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
汹
气。
涌 发
酵
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大量产气
现
象
,Hale Waihona Puke Nagler出现所谓“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反
-
19 应
3. 分型
- 根据4种主要毒素(α、β、ε、ι)的产生 情况,可分为5个血清型(或毒素型);
-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