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30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 期中 试卷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 期中 试卷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学期月考《生活与哲学》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④《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1~6课;3.本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答案请填写在的答题卡里。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Ⅰ:(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7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0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02.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民以食为天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存在即被感知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0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04.“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05.“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

”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0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07.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得分一、单项选择题(40%)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 CA.人们会思考的大脑B.哲学家的思考C.人类的实践活动D.对世界的思考2.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 D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B.人人都有智慧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3.哲学的任务是( ) CA.研究现世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P2,4、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这是因为( )A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高深的哲学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观点。

D、一般人没有学习研究哲学的必要P2 5、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

下列思想中,属于世界观范畴的是( )CA、张三非常善良,乐于助人B、“超级行星状星云”是新天体C、整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D、党内民主事关党的生死存亡P3 6、成语“坐井观天”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造成“坐井观天”的原因是( )AA、世界观B、方法论C、价值观D、人生观7、情与景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探讨的重要问题。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 )BA、认识世界是否具有可能性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C、世界是否是哲学的研究对象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各项中,不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DA、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B、设计蓝图与建筑实践之间的关系C、医生处方与病人病情之间的关系D、资源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9、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C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 .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A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神权C、为无产阶级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武器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 )A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是()C①生物进化论②信息科学和控制论③细胞学说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答案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答案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DBBC 6-10 DCCAC 11-15ADBAA 16-20CABBA 21-25DCBAC 26-30CCBDC二、非选择题:3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32、答案要点:(1)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2分)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符合加快福建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客观实际的需要。

(2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正确意识,能够促进海峡西岸地区发展和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

(2分)答案要点:(2)全国发展大局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分)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及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作用。

(2分)33、.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分)“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分)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1分)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得到实践的检验。

(1分)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精品试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

【精品试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

思想政治必修四期中测试题考查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25×2=50分)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张将修心悟道导向现实生活,所谓“平常心即是道心”、“挑水劈柴,无非妙道”,从而达到对世间万象深刻独到的感悟。

这种哲学智慧表明【】A.哲学并非高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智慧源于生活与实践B.哲学是理性和智慧的明灯,指导人们睿智地对待人生与实践C.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D.人人都在生活,都有对世界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哲学家2、“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A.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3、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

”这说明【】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4、刘禹锡指出:“大凡入形器中,皆有能有不能。

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刘禹锡这段话所阐明的是【】①天与人交相胜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②天人相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③世界万物都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其基础④天下万物都具有各种具体的规定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试复习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试复习

《生活与哲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我们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体现了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D.独自自主,自力更生5、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其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是否承认矛盾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高二下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二下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二下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下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两者(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C、不矛盾。

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D、不矛盾。

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2、人总是试图超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困惑与迷惘,以自己的超越性为人生寻求“安身立命之本”。

哲学,就是一种超越有限对永恒的无奈、实现“天人合一”的渴望。

这是因为( )。

①哲学能够给人智慧,使人聪明②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③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世界观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②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③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4、因为信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高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前赴后继;因为信仰,和平年代,共产党人“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鞠躬尽瘁;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这表明( )。

A、方法论影响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网络文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无疑给网络文艺的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2分)1.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2.哲学上所讲的方法论是()A.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要方法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和原则C.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观点D.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3.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

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出现的反映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观念4.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说明()A.部分同整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部分离不开整体B.一般说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一般说来,整体功能总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5.以点带面是以典型来作示范引导,进而影响带动普遍层面上的工作。

但少数部门单位却热衷于以点“代”面,用点的个性特征来取代“面”的概貌特征,用个体代表集体,搞以偏概全。

以点带面的哲学依据是()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强调的是(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要通过实践验证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实践D.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7.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价值观对人们具有导向作用B.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C.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D.人们的需要、利益和认识发生变化,但对客观事物的价值评价标准不会变化8.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⑥9.眼下的手机,种类繁多,有能照相的、能录音的、能听收音的等等。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

西乡二中10-11 学年度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6、20XX年,日本漫画卡通有关家产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3.59 亿美元,文化娱乐业的盈利已超出汽车工业的盈利,这说明范围:《文化生活》全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分值:100分时间:100 分钟A、先进、科学的文化对社会有促使作用第一卷(选择题共50 分)B、文化是第一世产力,要鼎力发展文化家产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50 分】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1.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儿女的教育,其实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7 、20XX年,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在北京和青岛举行。

文化节期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育成“才”,未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世能在顺境中度过。

间,陆续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节拍”公园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书画展中美两国的差别表示览、奥运论坛、残疾人艺术表演及奥运项目体验活动等。

这表示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A、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B、必然的文化环境中只好产生一种思想方式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不一样样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确实定和行为选择C、文化拥有特别丰富的形式D、美国人的思想方式比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优胜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古老的中华文化广博精湛,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自成一家,独领风骚。

下边内容8、跟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 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停提升。

人们在安闲之余,可以表现这一看法的有( )进行参观旅行,网上冲浪,穿衣讲“衣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处讲“建筑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文化”等。

所以可知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灿烂悠长、内容丰富灿烂、风格鲜亮独到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快提升的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魏、蜀、吴三国大概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B、人们的文化开销日趋多样化,有多层次的需求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久处于世界前列C、不一样样时期的历史时期不一样样,人的素质提升的要求也不一样样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D、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3、跟着改革开放的不停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看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思想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这句话表明,哲学()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说明()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5、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7、200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目前,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的占70%,教师占50%。

2021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复习综合测试卷 (政治)

2021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复习综合测试卷 (政治)

2021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复习综合测试卷(政治)一.单项选择题(32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

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哲学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于是,有人说: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C.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这句话表明,哲学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3.以下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4.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该论断主要说明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5.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7.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精品试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资料

【精品试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资料

【精品试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资料题目: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活是人类的日常经历和实践,而哲学则是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的学科。

生活是哲学的源泉,哲学则为生活提供了抽象和理论的指导。

生活是我们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涵盖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我们的生活方式、情感体验、道德准则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问题和选择,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发了我们对生活的思考,使得哲学得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辨的活动,旨在寻找存在的意义和真理的根源。

哲学家们通过提出问题、辩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思维方式,探索宇宙、人类、价值等大问题。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道德选择,如诚实与欺骗、仁爱与自私、正义与不公等。

哲学通过伦理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的本质和价值,指导我们正确地面对各种道德困境。

哲学的伦理观念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活还涉及到我们对自身存在和意义的思考。

人类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幸福和满足。

哲学通过存在主义的思考,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存在的意义是自我创造的,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的责任。

哲学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自身生命的指引。

此外,哲学还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

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研究,而哲学则提供了对科学研究的思考和解释。

科学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事实,而哲学则通过提供科学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前提,加深了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是紧密相关的。

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哲学为生活提供了抽象的理论指导。

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引发了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而哲学则通过思辨的方式回应这些问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告诉我们: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2.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①哲学是通过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②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3.“如果说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

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高复。

由此可见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③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这一观点:A. 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 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C. 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D. 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高二哲学与生活期中试题

高二哲学与生活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期中试题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①②2.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①二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④世界观体现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3.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4.为了正确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实现规划的目标,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哲学再一次解放人们的思想。

通过哲学解放人们的思想,就是要()A.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使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B.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人民群众,使群众都成为唯物主义者C.使人们认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D.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预见和指导社会的前进方向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6.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 )①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过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个税法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缴税负担③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分析“7·23”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④2011年7月上旬中央主要领导分赴各地密集调研经济形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一至三单元)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一至三单元)

高二思想政治期中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①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②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科学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2.关于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哲学以各门具体知识为研究对象B 各门具体知识是哲学形成的基础C 哲学是各门具体知识的总和D 各门具体知识对哲学的研究其指导作用3.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 ①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③4.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意识反映物质B 存在决定思维C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5.某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是常常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这一观点()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④是形而上学的观点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6.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这说明()A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B 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C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7.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C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D 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8.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的科学的态度。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

《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1、本试卷分为问卷和答卷,学生须在答卷上作答。

2、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30小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

一、单项选择(18×2)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A.①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6、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高二《哲学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哲学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恒口中学2015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生活与哲学)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一律无效。

请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第Ⅰ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回答1~3题。

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回答4~7题:4.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7.读右面漫画《一人骑二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30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三十班级座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52%1、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说明()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包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2、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特征是()A、由分子、原子构成B、看得见、摸得着C、可以被人们认识D、客观实在性3、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

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箱、信用卡、下岗、再就业等。

从哲学上讲,这一事实说明 (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物质依赖于意识4、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个观点说明 (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世界的本原是意识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5、在印度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现象。

这些“狼孩”中有些已八九岁了,但还不会说话,不能思维。

这个事例说明()A、狼孩的语言器官不行,因而不能说话B、狼孩的大脑不是人脑,因而不能思维C、人脑不一定是思维器官,狼孩虽有人脑,因而不能思维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狼孩没有社会实践,因而不能思维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④心外无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B、由于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C、由于知识构成不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8、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做到①深人实际进行调查,反对学习书本②从客观事实的总和出发,而不以个别事实作为出发点③全面了解本地实际,反对借鉴外地经验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9、“办任何事情都必须求真务实,严禁虚报浮夸、欺上瞒下。

”从哲学上看,虚报浮夸,欺上瞒下违背了辩证唯物论___________的原理。

(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物质是意识的反映10、下列观点、作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喜鹊报喜、乌鸦报丧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告诉我们()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矛盾推动的结果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12、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闪电雷鸣B、船高水涨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和尚挑水”的故事中包括的哲学观点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加强思想工作B、人多,经济效益不一定好C、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是有条件的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14、人们要按规律办事,又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在于( )A、规律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则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B、规律是主观的东西,规则是客观的东西C、规律是可知的,规则具有主观随意性,是不可知的D、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规则是人们根据需要制定出来的15、“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 )A、是非问题B、对的事情或事物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D、可知性16、“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A、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的工作B、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C、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D、鼓励人们要敢于改变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17、有位同学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他下定决心,加倍努力,每天早起晚睡,课间也不休息,大量地做习题。

结果,神思恍惚,期末考试成绩下降得更厉害。

这件事情说明()A、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违背规律办事,只能遭到失败D、有预期的目的,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8、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那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意识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在发展”。

据此回答19-20题19、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称之为“时代在发展”的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20、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1、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A、说话做事前后不一B、事物内部各方面互相排斥C、事物外部各方面相互斗争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2、“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岂是庸人爱自扰?”此诗的错误在于()A、只看到处处有矛盾,忽略了时时有矛盾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C、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D、忽视了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2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这表明()A、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B、矛盾双方都有其共同之处C、事物都有自身规律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趋利避害、扬长补短与量力而行、积极而为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与抽薪止沸、入乡随俗25、仲由问孔子:“听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

”冉求也问孔子:“听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华西问孔子:“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回答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畏缩,我要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我要约束他。

”这个故事表明()A、任何事物都具有不确定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C、要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一切D、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26、下列说法中,反映矛盾双方转化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祸福相倚,难易相成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伸D、失败乃成功之母二、非选择题:48%27、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会上。

胡锦涛指出,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道理分析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必要性。

6%2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9%29、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

党成立以来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来源于的客观实际情况,都大大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新的面貌。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4%⑵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理论创新?4%30、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支持、理解。

但仍有少数人有看法:个别高收入者认为这是劫富济贫;、少数非法收入者极力反对,采取种种手段隐瞒、转移收入;个别低收入者认为还不公平,应该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4%(2)不同的人对国家采取的措施为什么有不同的认识? 4%31、某地过去由于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乱砍滥伐现象严重,从8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该地班干部群众在反思和学习后,作出了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

经过最近10多年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一个有利于农村经济和整个区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形成。

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体现哪些哲学道理?8%32、(文科生做)2006年2月2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长三角蓝皮书》认为:过去的“长三角制造”振兴了长三角经济,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区域经济总量,但目前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生产资料短缺、能源运力吃紧、环境承载能力削弱、欧美市场的技术壁垒、倾销诉讼越来越频繁……使被誉为“长三角发动机”的制造业在内外交困中陷入阵痛期。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解决长三角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难。

7% 32、(理科生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请用有关的哲理分析这句话。

7%泉州九中高二年政治期中考试卷答题卷(20061108)一、单项选择题:5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二、非选择题:48%27、运用辩证唯物论的道理分析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必要性。

6%2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9%29、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4%⑵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理论创新?4%30、(1)分析“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6%(2)不同的人对国家采取的措施为什么有不同的认识? 4%31、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体现哪些哲学道理?8%32、(文科生做)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解决长三角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难。

7%(理科生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请用有关的哲理分析这句话。

7%泉州九中高二年政治期中考试卷答案(20061108)一、单项选择题:52%123456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二、非选择题:48%27、用意识能够反作用客观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