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产运作管理》第四章-研发与新产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的产品不具备这些使用功能和性能的产品。
▪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
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 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 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 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 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生产运作管理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概论 ▪ 第二章 生产过程组织 ▪ 第三章 流水线、成组技术和柔性制造系统 ▪ 第四章 研究、发展与企业新产品 ▪ 第五章 工作研究和工作设计 ▪ 第六章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七章 从MRP到ERP ▪ 第八章 项目管理和网络计划技术
第二节 企业新产品
▪ 企业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包括物质形 态和非物质形态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是企业的创新活动。
▪ 创新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行为或活动,还是一种成 果。创新成果是通过创新行为或创新活动产生的。新产 品是在这种创新思想指导下从事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 一、新产品的概念和核心竞争力 ▪ (一)新产品概念 ▪ 新产品对企业来说应该是本企业新生产的或过去生
▪ 统筹研究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 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 范围。
▪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 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注意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 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 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 技术。
▪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如下: ▪ ①独特性。 ▪ ②增值性。 ▪ ③延伸性。 ▪ ④动态性。 ▪ ⑤综合性。 ▪ ⑥不可模仿性。
▪ 二、新产品开发的方式 ▪ ㈠ 独立开发方式 ▪ ㈡ 合作开发方式 ▪ ㈢ 技术引进方式 ▪ ㈣ 自行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 ▪ 企业开发新产品,可根据企业创新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 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 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 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
▪ 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 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
▪ 该模型由美国学者utterback和 abernathy提出,所以称为 U-A模型。
▪ 1.变动阶段:主要是产品创新,解决产品本身技术设计 问题
▪ 2.过渡阶段:为了扩大市场,生产更多产品,主要关注 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创新。
▪ 3.稳定阶段: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趋于稳定。
▪ (三)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型 ▪ U—A模式适用于自主创新。 ▪ 但由于科技基础结构、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文
▪ 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 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
▪ 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 资源等向社会开放力度。
▪ 在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 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 策为主。
化等诸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自我技术发展能力 往往是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积累而 成的。
▪ 其创新的基本模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 次创新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
▪ 二次创新动态模型
▪ 三、企业应适应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 新常态
▪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和生物物理 射对酵母自下而上的影
的机制
响而进行微生物学的研
究
发展一种 用γ射线保 存果汁的 方法
三种研究发展的特征比较表
▪ 二、技术创新及动态模型 ▪ ㈠ 技术创新概念 ▪ 1.技术创新的定义 ▪ 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对现有知识新的综合,是
新技术第一次商业性应用,也是科学直接转化为为生产力 的阶段。(科学是重于认识世界,技术则是改变世界)
▪ 它与上述新产品开发的一般步骤的区别在于,产品的性质和 习惯的称谓。
▪ 它的产品设计,强调的是配方的确定,一般可认为是原料品 种、各种原料配合的比例及反应(生产)条件的确定等。而 配方的确定一般先要经过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等。
▪ 它没有产品图样的概念。它的生产技术准备强调的是,工艺 方案(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条件等),设备的试验及制造、 安装等。
▪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分颁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 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已把创新发展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来推广,最近又把“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作成行动重点,在这样的大环境和 新常态下,企业更应把技术创新作为实现自身发展的一 种新机遇。
▪ 一、新产品设计的方式和基本要求 ▪ 新产品设计的方式主要有: ▪ 自行设计、 ▪ 仿制设计、 ▪ 外来图样设计(即企业用外单位或用户提供的产品图样进行的新产品
设计工作)、 ▪ 自行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设计(即新产品设计一部分采用本企业
的研究成果,一部分采用引进技术)、 ▪ 老产品改进设计。
▪ 新产品设计过程,是将产品构思方案转化为具体的产品, 要详细地设计产品的结构和零部件组成。它应将定性化 的结构方案细化成定量的具体结构,并对具体的结构参 数进行比较、计算,最终确定主要尺寸、材料、零件空 间布置等。
▪ 一、研究与发展(R&D)分类和特征 ▪ 研究是针对某个主题的科学知识进行大量的、系统
的、反复的探索,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周密调查与反
复思索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未知)
▪ 发展(或开发)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对基本思想、基
本原理作进一步的发展,以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形态。
▪ 如袁隆平院士从1960年起对水稻的育种进行研究;经过十 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开发)出了“杂交水稻”,被称为 “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 。(一种研究)
第三节 新产品设计
▪ 新产品设计工作是指从确定新产品设计任务开始,到确 定产品具体结构,直到画出图样的一系列技术工作过程。 新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内在结构、性能及各种质量特征, 关系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使 用费用,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因素。
▪ 新产品设计由技术部门负责实施。
▪ 流程性材料有许多是中间产品(或称原料产品), 也有一些是终端产品。
▪ 中间产品如纺织工业上的新型纤维材料,某些新的 化工材料如药物中间体,它们的终端产品分别为纺 织面料、服装和药品。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当它们的终端产品被市场认可 时,中间产品才具有价值。因此,当原料产品的新产品 开发成功后,还要关注和积极参与整个产品链的新产品 开发。
▪ 当然,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投资,一旦成功,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十分巨大,甚至可以形成一 个新的产业。
▪ 2.流程性材料开发中的重要一环—— 中间试验(简称为中试) ▪ 由于我国较长时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
高阁,不能形成生产力,主要是因为忽视了中间试验这一环节。 ▪ 中间试验是指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取得成功的科
用和加快研发进度,必须严格遵守新产品开发程序。
▪ (二)流程性材料的开发及程序 ▪ 1.概述 ▪ 流程性材料(由流程式生产过程生产)的新产品开发,
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与硬件(由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生 产)新产品开发有些不同。 ▪ 流程性材料的新产品开发程序为:新产品构思- 实验室 试验- 中间试验-商业性投产和市场营销。
▪ 有学者提出,国家有必要加强面向社会的中间试验 基地的建设。这是因为,从发明到商业化产品的路 途是漫长的,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往往必不可少。
▪ 多数个体发明者根本不具备中间试验的条件,而潜在的 技术买主对于不成熟的技术,又很难做出决断,这就陷 入一个怪圈。
▪ 为了推动自主创新,国家除了兴建重点实验室之外,还 非常有必要加强面向社会的中间试验基地的建设,尤其 是采用开放共享方式、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发明者服 务的中间试验基地。
▪ 国家计划要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 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 设计生态系统。
▪ 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 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 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 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 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它主要包括:编制设计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 3项内容。
▪ 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扩散。
▪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品化,它可 以是完全新产品,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
▪ 工艺创新是指一个产品的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它 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及新的管理和组织方法。
▪ 扩散是指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渠道的传播。
▪ ㈡ 技术创新的动态模型(U-A)
及信息资源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新产品开发方式。
▪ 三、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 ㈠ 新产品开发程序的一般步骤 ▪ 1、构思、计划期 ▪ 2、新产品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期 ▪ 3、新产品设计开发期 ▪ 4、生产技术准备期 ▪ 5、商业性投产和市场营销 ▪ 新产品开发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企业若要降低研发费
研成果到生产定型以前的技术经济活动。这些技术经济活动主 要是指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通过建立生产经营微系统进 行的一系列技术试验活动、生产试验活动和市场营销试验活动。
▪ 中间试验要在近似于生产的环境中进行,要建立一定装 置、机组、车间或试验基地。
▪ 如制药行业,当药品研发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 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比小型实 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装置进行放大,以便进一 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 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 因而,研究是探索未知,发展或开发则是从潜在的或基本 的因素中创造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Baidu Nhomakorabea(如新产品、新工艺、 新材料等)。人们往往习惯把研究与发展统称为科学研究。
分类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技术研究
研发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各类别的 研究微生物耐 为获得保存果汁方法所
研究方向 辐射的生物化 需的知识,就加热和辐
▪ 不仅如此,中间试验得以进行必须有技术试验、生产试验 和市场营销试验所需要的各种人员、各种物料、信息、资 金及相应的采购、销售组织等,这些要素还要动态地有机 地结合起来,即组成一个类似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
▪ 由于这个系统在规模上远小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 所以可称之为生产经营微系统。
▪ 对中间试验的重视除了在观念上进行更新外,国家 支持技术创新的措施必须要跟上。
章节目录
▪ 第九章 质量管理 ▪ 第十章 物流、库存和供应链管理 ▪ 第十一章 设备综合管理 ▪ 第十二章 其他先进生产技术 ▪ 第十三章 生产现场管理
第四章 研发与企业新产品
▪ 第一节 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 ▪ 第二节 企业新产品 ▪ 第三节 新产品设计 ▪ 第四节 生产技术准备
第一节 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
▪ 国家为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将出台许多新的优惠政策: ▪ 如在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对市场
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 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 ▪ 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 略联盟。
▪ 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 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 攻关。
▪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
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 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 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 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 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生产运作管理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概论 ▪ 第二章 生产过程组织 ▪ 第三章 流水线、成组技术和柔性制造系统 ▪ 第四章 研究、发展与企业新产品 ▪ 第五章 工作研究和工作设计 ▪ 第六章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七章 从MRP到ERP ▪ 第八章 项目管理和网络计划技术
第二节 企业新产品
▪ 企业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包括物质形 态和非物质形态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是企业的创新活动。
▪ 创新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行为或活动,还是一种成 果。创新成果是通过创新行为或创新活动产生的。新产 品是在这种创新思想指导下从事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 一、新产品的概念和核心竞争力 ▪ (一)新产品概念 ▪ 新产品对企业来说应该是本企业新生产的或过去生
▪ 统筹研究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 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 范围。
▪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 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注意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 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 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 技术。
▪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如下: ▪ ①独特性。 ▪ ②增值性。 ▪ ③延伸性。 ▪ ④动态性。 ▪ ⑤综合性。 ▪ ⑥不可模仿性。
▪ 二、新产品开发的方式 ▪ ㈠ 独立开发方式 ▪ ㈡ 合作开发方式 ▪ ㈢ 技术引进方式 ▪ ㈣ 自行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 ▪ 企业开发新产品,可根据企业创新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 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 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 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
▪ 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 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
▪ 该模型由美国学者utterback和 abernathy提出,所以称为 U-A模型。
▪ 1.变动阶段:主要是产品创新,解决产品本身技术设计 问题
▪ 2.过渡阶段:为了扩大市场,生产更多产品,主要关注 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创新。
▪ 3.稳定阶段: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趋于稳定。
▪ (三)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型 ▪ U—A模式适用于自主创新。 ▪ 但由于科技基础结构、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文
▪ 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 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
▪ 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 资源等向社会开放力度。
▪ 在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 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 策为主。
化等诸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自我技术发展能力 往往是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积累而 成的。
▪ 其创新的基本模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 次创新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
▪ 二次创新动态模型
▪ 三、企业应适应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 新常态
▪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和生物物理 射对酵母自下而上的影
的机制
响而进行微生物学的研
究
发展一种 用γ射线保 存果汁的 方法
三种研究发展的特征比较表
▪ 二、技术创新及动态模型 ▪ ㈠ 技术创新概念 ▪ 1.技术创新的定义 ▪ 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对现有知识新的综合,是
新技术第一次商业性应用,也是科学直接转化为为生产力 的阶段。(科学是重于认识世界,技术则是改变世界)
▪ 它与上述新产品开发的一般步骤的区别在于,产品的性质和 习惯的称谓。
▪ 它的产品设计,强调的是配方的确定,一般可认为是原料品 种、各种原料配合的比例及反应(生产)条件的确定等。而 配方的确定一般先要经过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等。
▪ 它没有产品图样的概念。它的生产技术准备强调的是,工艺 方案(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条件等),设备的试验及制造、 安装等。
▪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分颁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 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已把创新发展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来推广,最近又把“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作成行动重点,在这样的大环境和 新常态下,企业更应把技术创新作为实现自身发展的一 种新机遇。
▪ 一、新产品设计的方式和基本要求 ▪ 新产品设计的方式主要有: ▪ 自行设计、 ▪ 仿制设计、 ▪ 外来图样设计(即企业用外单位或用户提供的产品图样进行的新产品
设计工作)、 ▪ 自行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设计(即新产品设计一部分采用本企业
的研究成果,一部分采用引进技术)、 ▪ 老产品改进设计。
▪ 新产品设计过程,是将产品构思方案转化为具体的产品, 要详细地设计产品的结构和零部件组成。它应将定性化 的结构方案细化成定量的具体结构,并对具体的结构参 数进行比较、计算,最终确定主要尺寸、材料、零件空 间布置等。
▪ 一、研究与发展(R&D)分类和特征 ▪ 研究是针对某个主题的科学知识进行大量的、系统
的、反复的探索,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周密调查与反
复思索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未知)
▪ 发展(或开发)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对基本思想、基
本原理作进一步的发展,以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形态。
▪ 如袁隆平院士从1960年起对水稻的育种进行研究;经过十 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开发)出了“杂交水稻”,被称为 “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 。(一种研究)
第三节 新产品设计
▪ 新产品设计工作是指从确定新产品设计任务开始,到确 定产品具体结构,直到画出图样的一系列技术工作过程。 新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内在结构、性能及各种质量特征, 关系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使 用费用,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因素。
▪ 新产品设计由技术部门负责实施。
▪ 流程性材料有许多是中间产品(或称原料产品), 也有一些是终端产品。
▪ 中间产品如纺织工业上的新型纤维材料,某些新的 化工材料如药物中间体,它们的终端产品分别为纺 织面料、服装和药品。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当它们的终端产品被市场认可 时,中间产品才具有价值。因此,当原料产品的新产品 开发成功后,还要关注和积极参与整个产品链的新产品 开发。
▪ 当然,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投资,一旦成功,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十分巨大,甚至可以形成一 个新的产业。
▪ 2.流程性材料开发中的重要一环—— 中间试验(简称为中试) ▪ 由于我国较长时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
高阁,不能形成生产力,主要是因为忽视了中间试验这一环节。 ▪ 中间试验是指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取得成功的科
用和加快研发进度,必须严格遵守新产品开发程序。
▪ (二)流程性材料的开发及程序 ▪ 1.概述 ▪ 流程性材料(由流程式生产过程生产)的新产品开发,
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与硬件(由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生 产)新产品开发有些不同。 ▪ 流程性材料的新产品开发程序为:新产品构思- 实验室 试验- 中间试验-商业性投产和市场营销。
▪ 有学者提出,国家有必要加强面向社会的中间试验 基地的建设。这是因为,从发明到商业化产品的路 途是漫长的,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往往必不可少。
▪ 多数个体发明者根本不具备中间试验的条件,而潜在的 技术买主对于不成熟的技术,又很难做出决断,这就陷 入一个怪圈。
▪ 为了推动自主创新,国家除了兴建重点实验室之外,还 非常有必要加强面向社会的中间试验基地的建设,尤其 是采用开放共享方式、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发明者服 务的中间试验基地。
▪ 国家计划要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 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 设计生态系统。
▪ 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 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 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 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 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它主要包括:编制设计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 3项内容。
▪ 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扩散。
▪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品化,它可 以是完全新产品,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
▪ 工艺创新是指一个产品的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它 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及新的管理和组织方法。
▪ 扩散是指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渠道的传播。
▪ ㈡ 技术创新的动态模型(U-A)
及信息资源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新产品开发方式。
▪ 三、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 ㈠ 新产品开发程序的一般步骤 ▪ 1、构思、计划期 ▪ 2、新产品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期 ▪ 3、新产品设计开发期 ▪ 4、生产技术准备期 ▪ 5、商业性投产和市场营销 ▪ 新产品开发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企业若要降低研发费
研成果到生产定型以前的技术经济活动。这些技术经济活动主 要是指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通过建立生产经营微系统进 行的一系列技术试验活动、生产试验活动和市场营销试验活动。
▪ 中间试验要在近似于生产的环境中进行,要建立一定装 置、机组、车间或试验基地。
▪ 如制药行业,当药品研发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 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比小型实 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装置进行放大,以便进一 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 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 因而,研究是探索未知,发展或开发则是从潜在的或基本 的因素中创造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Baidu Nhomakorabea(如新产品、新工艺、 新材料等)。人们往往习惯把研究与发展统称为科学研究。
分类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技术研究
研发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各类别的 研究微生物耐 为获得保存果汁方法所
研究方向 辐射的生物化 需的知识,就加热和辐
▪ 不仅如此,中间试验得以进行必须有技术试验、生产试验 和市场营销试验所需要的各种人员、各种物料、信息、资 金及相应的采购、销售组织等,这些要素还要动态地有机 地结合起来,即组成一个类似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
▪ 由于这个系统在规模上远小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 所以可称之为生产经营微系统。
▪ 对中间试验的重视除了在观念上进行更新外,国家 支持技术创新的措施必须要跟上。
章节目录
▪ 第九章 质量管理 ▪ 第十章 物流、库存和供应链管理 ▪ 第十一章 设备综合管理 ▪ 第十二章 其他先进生产技术 ▪ 第十三章 生产现场管理
第四章 研发与企业新产品
▪ 第一节 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 ▪ 第二节 企业新产品 ▪ 第三节 新产品设计 ▪ 第四节 生产技术准备
第一节 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
▪ 国家为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将出台许多新的优惠政策: ▪ 如在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对市场
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 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 ▪ 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 略联盟。
▪ 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 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 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