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高标准实践_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龙舌嘴游客中心设计_洪柏_李江源_范黎

绿色建筑的高标准实践_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龙舌嘴游客中心设计_洪柏_李江源_范黎
绿色建筑的高标准实践_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龙舌嘴游客中心设计_洪柏_李江源_范黎

2009年,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龙舌嘴游客中心项目(以下简称西溪湿地项目)启动,包括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展示、环保教育、会议办公等功能;同时,项目要求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LEED-NC 铂金级认证被业主明确地写入了任务书中。通过国际竞赛,德国莱茵之华设计公司赢得设计权,而三磊设计成为中方合作伙伴,并承担了项目主要的技术设计工作。目前,西溪湿地项目已基本结束各项施工工作,进入全面设备调试阶段,并将在今后一年的运行中,对所有技术成果进行检验。

设计理念

从环境出发是本项目建筑设计的出发点。项目坐落于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龙舌嘴入口处的一个半岛上,周边环境优美、绿水环绕、丘陵起伏,设计将地域与地貌作为外观形成的唯一灵感。整体造型像背景丘陵一样起伏,朝向景区处较为低矮,以减少建筑体量对环境的压迫感;而相反方向则设计为适当高度,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建筑的轮廓顺势螺旋上升,屋顶也转为景观坡道,使建筑与基地成为连续的界面,有机地融为一体。

为了保证室内采光及景观的通透,整个立面表皮采用了玻璃幕墙系统。为了柔化金属与玻璃的冰冷感,木质材料被引入进来,竖向的木条错落有致,具有功能性的木质百叶斑驳地嵌入其中,形成了生动的表皮肌理,与周边植被、环境相互映衬,使之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图1)。

在整个建筑中,功能也是融合的,短进深小功能空间围绕中庭折叠起来,从室内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中部富有生态特色的展示区。功能区摆脱了封闭的状态,为突出生态节能这一主题创造了条件。

室内设计构思也使本项目生态节能的设计目标得以延展:室外西溪湿地大自然的气息延至建筑内部,形成有灵性的、舒适的气场;融合的设计手法将钢柱与混凝土柱两套柱网体系合并,使整个建筑空间得到梳理,室内空间得到释放,为创造一个流动的空间提供良好条件。

绿色建筑的高标准实践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龙舌嘴游客中心设计

High Standard Practice at Green Building

Project of the Longshezui Tourist Service Center in Hangzhou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

[ 洪柏 李江源 范黎 ]

Hong Bai , Li Jiangyuan, Fan Li

作者单位

Sunlay 三磊设计(北京,100048)

收稿日期

2013/09/30

材料是建筑形象实现的手段。设计大量采用地方性材料以及快速再生材料,如亚麻地板、低碳化竹木、麦秸板、青石等,提高地方化资源的利用,降低因运输产生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回收使用拆迁旧建筑之砖瓦,与青石结合用于地面,力求做到建筑材料再利用,降低对新材料需求;此外,有选择地局部暴露结构,减少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与消耗。

1 立面夜景

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5点:气候数据、使用要求、建筑设计、机电系统、运营管理。这就导致绿色建筑项目实践过程必然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为此,设计团队在包含了传统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LEED 顾问团队、能源管理团队;加上后期系统深化单位一起,参与西溪湿地项目的设计团队就超过10家,而三磊设计作为项目设计协调人,以绿色建筑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项目整合能力,在各方密切配合下,实现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融合。

在绿色建筑实践中,整个设计过程也发生了转变(图2、3),这一切都为项目全面实现建筑意图及绿色建筑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节能技术

大量建筑设计经验证明,被动式绿色建筑优化设计是合理的:

既不过于增加成本又能兼顾各项需求。而这一点的实现主要依靠建筑师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理解与把握。

1)墙

建筑低能耗的基础是建筑外围护系统良好的热工性能,而方案创意中建筑整体外墙均由玻璃幕墙覆盖,对建筑围护系统的高性能热工设计带来很大难度。为了实现绿色建筑既定目标,设计团队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法:

第一,严格控制窗墙比。将窗墙比控制在0.5,根据窗墙比的限值与室内功能情况在局部幕墙背后设置保温背衬墙体,在保持玻璃幕墙连续的前提下,将背衬墙体区域综合传热系数控制在0.25W/m 2?K,而外围护玻璃幕墙也不断在功能性幕墙与装饰性幕墙间来回转换。

第二,严格控制玻璃幕墙热工指标。经模拟计算,外窗部分夏

季外围护结构冷负荷比重为51%,冬季外围护结构热负荷比重为44%,所以玻璃幕墙热工指标对整体建筑节能来说意义巨大。

考虑到成本原因,设计团队最终放弃采用昂贵的透光纳米凝胶保温材料,转而提高玻璃幕墙自身热工指标:在采用断桥铝合金幕墙体系的前提下,玻璃材质提高为中空双层Low-E 类型,其优良的热工性

能可以在冬季减少40%的热量损失,在夏季减少20%的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节能效果;中空玻璃采用暖边间隔条,玻璃间层充入氩气,遮阳系数控制在0.4,以进一步提高玻璃幕墙整体热工性能;适当提

高玻璃幕墙气密性等级,以避免冬季冷风渗透现象。在采取以上技术

2 传统设计流程

3 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4 典型幕墙节点

6 屋面绿化

5 百叶密度分布示意

7 屋顶绿化效果

暖边间隔条木质遮阳百叶

Low-E 双银中空玻璃,内充氩气

南东南东北西北西

材料规格后,整体幕墙传热系数控制在了1.45W/m 2?K,远低于普通玻璃幕墙2.0W/m 2?K 的指标(图4)。

第三,设置外遮阳系统。外遮阳系统是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在保证室内自然采光的同时,直接将85%的太阳辐射热量遮挡于室外,极大地降低了冷却系统能耗。设计中外遮阳系统为木质固定百叶式,百叶角度根据当地夏季太阳高度角计算确定,百叶密度采用3种规格,根据建筑立面所处的朝向分别采用,西侧、南侧较为密集,而北侧则较为开敞,以获得更多的自然采光。同时,为了满足LEED 认证要求,外墙木质百叶均采用FSC 1)

认证材料,以满足项目使用认证木材指标达到50%(图5)。

2)顶

西溪湿地项目的屋顶构造借鉴了覆土建筑的设计手法,展示出绿色建筑的特性。其屋面完全景观化,并向公众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另一角度体现了绿色节地观念,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建筑物的建设导致的局部热岛效应。

在加强传统屋面保温构造的同时,通过400mm 厚的覆土,可进一步提高屋面隔热能力,使屋顶综合传热系数控制在0.15W/m 2?K。而屋顶的绿色植被则可以带来节能附加值:植物枝叶能有效遮阳,并通过蒸腾作用消耗热量,从而进一步降低屋顶得热量(图6,7)。

3)采光

西溪湿地项目的功能区围绕中庭展开,通过短进深的设计保证多数房间可以获得双向的自然采光,尽可能地降低日间照明能耗。对于内区无采光的卫生间、备课室、设备用房等区域则通过了光导管照明采光系统将自然光漫射到室内。

西溪湿地项目光导管照明采光系统采用技术成熟且造价相对低廉的金属反射型导光管,共设12组,直径330mm,采光罩设置于2层屋顶,室内部分设置漫射装置。在夏季晴天条件下,每组光导管提供的照度相当于40W 荧光灯,可完全满足室内照明需要,但夏季阴天条件下则照度下降了一半,冬季阴天条件下则更低,毕竟在完全依赖自然条件,导光管材质、直径限定情况下,完全依靠光导管

照明采光系统来解决照明问题是不现实的。但即使如此,该套系统每年预计节电也可达1000kWh 以上(图8)。

4)通风

杭州春秋两季温度适宜,西溪湿地公园空气清新,为项目在适宜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项目所采用的中庭围绕式布局正是与之相适应的,三角形的中庭高于周边功能区域形成通风塔,其顶端设置有温度感应式自控排风窗,可根据室内实际温度情况自动开启,实现有效的自然气流组织,从而避免开启高能耗的空调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

5)地埋风管

杭州气象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冬温夏热,冻土深度仅为50mm,而冻土层以下浅层土壤温度常年较为稳定,为设置地埋风管空气预处理系统的设置创造了条件。

西溪湿地项目在地下1层的主要区域设置盘旋的土建风道,总长度达370m,为室外引入空调系统的新风提供预冷、预热处理。经计算,在正常进风风速条件下,该系统可使空调系统进风温度发生正负1-2℃的变化,直接降低了空调新风能耗(图9)。

6)主动技术

根据地域条件情况,西溪湿地项目单纯采用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是很难达到建筑所需的功能及舒适度的要求的。所以,在技术及经济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设计团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以使整个项目达到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与舒适度间的平衡。重点技术包括:地源热泵技术,毛细管网重力冷却系统,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加入日光感应及人员感应设备的照明系统,加入CO 2探测装置的新风量自动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

能源补充

近年来,绿色建筑实践逐步向零能耗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能耗的补充便变得必不可少了。

本项目所在的杭州西部,光照充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

8 光导管示意9 地埋风管

10 光伏构造节点

6厚超白钢化玻璃1.52PVB+单晶硅电池片

6厚钢化Low-E 玻璃

12厚空气间层(充氦气)

5厚钢化Low-E 玻璃

1.52PVB 5厚钢化玻璃

电缆

注释

1) FSC 为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

委员会)的缩写。

2) 基准建筑为按照ANSI/ASHRAE/IESNA

Standard 90.1(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北美照明工程师协会标准90.1)要求建立的参照建筑,用于计算设计建筑能耗费用节约率。

美观,其整体构造在保证建筑外围护热工性能条件下,可提供额外的遮阳功能,减轻建筑制冷负荷,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本项目采用光伏发电板共计420块,分5组引入地下1层通过并网逆变器、控制器直接并网,总装机容量为50.4kW,所发电量直接供给建筑物内部电网使用。

整体太阳能发电系统投资约为250万元,年发电量约为73000kWh,相当于年节省30t 标准煤,减少近45t CO 2的排放,在

满足建筑使用的前提下,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图10)。

设计模拟

考虑到绿色建筑技术系统繁杂,系统间相互关联度高,有必要通过软件模拟来验证设计手段的有效性。

设计团队应用DeST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该建筑的全年逐时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各系统能耗比重,初步确定各系统技术方案;LEED 顾问EMSI 再根据基础设计成果进行进一步软件仿真模拟分析,

包括采光模拟分析以及总体建筑能耗分析。

采光模拟分析采用采光模拟软件Ecotect,并利用其内部插件Radiance 模拟晴天工况,通过模拟常规使用空间照度,来复核外窗、天窗等采光构件单元的设计尺寸、间距以及材料参数是否合理(图11、12)。

总体建筑能耗分析模拟相对较为复杂,需分别构建设计模型与

基准模型2)

进行比对,以判断节能效果,其中基准模型能耗情况还

需根据建筑原朝向以及分别旋转90、

180、270后分别进行模拟计算。通过eQUEST 软件模拟计算,设计模型相对于基准模型能耗费用节约率达33.56%,节能效果十分可观。

结语

LEED 铂金认证工作只是对西溪湿地项目设计实践的辅助检验,不过从中反映出绿色建筑对业主与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以现阶段技术成本考量,大幅增加建安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建筑师与设计团队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完备的技术手段以及出色的技术整合能力,只有结合实际建筑地域条件,各设计专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勤于创新才能使节能建筑真正达到节资、节能、舒适和环保的目的。

11 采光分析过程图

年太阳轨迹图

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年太阳轨迹图

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12 能耗分析

15%

36%

9%

18%

2%

3%

17%

设计模型电力消费分布表格

区域照明外部功能

热水系统制冷机特殊照明水泵及辅助设备热泵设施热绝缘其他设备风机空间采暖

空间制冷

设计模型每月能耗消费(kWh)

70601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50403020100区域照明外部功能

热水系统制冷机特殊照明水泵及辅助设备热泵设施热绝缘其他设备

风机

空间采暖

空间制冷

(x000)108kcal/cm 2

以上,日照时数超过2000h,日照百分率大于45%,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本项目进行太阳能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项目中庭采光顶向西南倾斜,为光伏发电板获得有效太阳能提供条件。光伏发电板为玻璃幕墙结合型,保证了建筑物整体外观的

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期工程涉及的650户农民的房屋被拆除。政府对宅基地未做任何补偿,因拆迁补偿问题,村民与当地政府也是纠纷不断。一些农民上访,曾被当地警方以各种罪名拘留。据不完全统计,被拘留的农民超过14人,拘留时间最长者达一个月。 文件要求蒋村乡所有机关干部“如实填报”在征地拆迁范围内的亲戚,并要求在三天内做好该亲戚的工作,确保房屋拆迁的“及时丈量、评估、签约”,如未能完成,“将停止单位工作”,并给予“相关行政处分直至辞退处理”。 这份文件被当地农民称为有“株连九族”之功 农民称: “对坚持不搬的人家,从2005年上半年起,政府断了电,村民没办法抽水种地,稻田都荒了。现在全村房屋大多已经拆掉了。”这些农民世代耕种和居住的土地,目前市场价至少每亩500万元以上,但政府的征地成本只有不到10万元,不及土地市场价的2%因动迁不力而被辞退的西湖区蒋村乡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干部周玉法说: “我们家的房子原来是550平方米,政府说有200多平方米是违章建筑,只按300平方米给了补偿。安置房也只补了225平方米,没有做到…拆一补一?。” 是否符合法规 农民反映,“撤村建居”和集中居住并没有征求过农民的意见,也没有召开村民大会讨论 05年3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等专门针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发出解释意见,重申“不得以征地为目的搞撤村建居”;并明确指出: 只有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逐渐被依法征收,并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才能对农民集体剩余的少量土地转为国有

杭州市政府理由是,“农民高层公寓用地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但是,有土地法律学者认为,由于西溪农民并不符合撤村建居的条件,上述文件自然不应成为当地政府征用农地和强制拆迁农民房屋的依据;同时,征地和拆迁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而上述审批却是一年后的事情,岂能将此审批“追溯”为征地和拆迁的依据 湿地公园真相 目前负责湿地公园经营的是上海一家民营公司,叫“中静实业”。农民抱怨说: “早先我们在家门口自己搞旅游,政府看我们搞得好了,就来和我们争利了。”一些当地人士也质疑: 目前商业化的湿地公园运作模式,究竟有利于保护湿地,还是恰恰相反? 浙江大学周复多教授说,目前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一期工程范围内,已经兴建了 3."6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王家蚪品味酒店、泊庵垂钓会所、小上海会议酒店、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烟水鱼庄、国际水疗中心以及六星级水上度假酒店区等旅游设施 《财经·经济全局》杂志记者常红晓杨海鹏实习记者于达维杭州报道(财经供网易深度冲击波专稿) 一位旅游规划专家称,其中这个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原本是想做成一个“水上娱乐中心”,后来遭到专家的激烈反对而更改了方案。“可是,几个月后到现场,我们吓一跳,还是建成了一个超豪华的国际会议中心,与周围格调甚不协调。” 冬日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宜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郊的一个居住小区,47岁的农妇蒋明芝晒着太阳和邻居闲聊。 “往年这个时候,也是农闲,但我们可以照料鱼塘,收柿子。”蒋明芝对《财经》记者说。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 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 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 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 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 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 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 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 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

西溪湿地运营模式分析

西溪湿地运营模式分析 植物景观设计教研室 日18月09年2014 第一部分西溪湿地概况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也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西溪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身,堪称中

国湿地第一园,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旅游资源。 第二部分西溪湿地的投入与产出 投入分析: 西溪湿地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西溪湿地目前已经完成总投资约90亿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湿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已全面实施。 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 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西侧与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界相邻。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三期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43.14亿元人民币。其中三期工程直接费用20.6亿元,其中“前府后园”式的洪园、五常民俗村、西溪名园、风情水街、秋雪庵 湿地文化区等工程费用合计8.22亿元,多层(高层)公寓安置10.03亿元;征地拆迁费用17.64亿元;建设管理费及其他1.715亿元;基本预备费3.196亿元。 产出分析: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32亿元/年。 其中,西溪湿地纯生态物质生产价值占据比例较小,只有0.26%,仅体现了西溪湿地的生态价值;其次是西溪湿地的旅游价值,达到了37.64%;由于西溪湿地本身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西溪 湿地对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的贡献最大,达到了46.61%,即每年5.23亿元。 西溪湿地的建设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方面,随着湿地环境及交通的不断改善,周边土地及房地产市场价格迅速增长。2003年湿地改造之前,周边大华西溪风情一期排屋推出,均价仅4000元/平方米。至2008年3月,西溪风情一期排屋,二手房市场上至少每平方米在22000元左右。2008年年初开盘的西溪蝶园成交均价超过2万元/平方米。排屋部分,包括平层大宅,开盘价格则都超过3万元/平方米,留庄的成交均价达到33000元/平方米以上。 生态经济能值投入产出比较: 根据《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4 ~ 2010)》和调查资料, 湿地公园建立之前, 西溪湿地生态经济系统每年能值总投入为1.71 ×10sej, 相当于1.85 ×10US$。619 其中农业和渔业养殖的投入资金为1.48 ×10US$ ;环境投入3.43 ×10sej, 相当于18 6 3.71 ×10US$。湿地公园建立之后, 环境投入不变,由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投 5 入大量资金, 使经济投入增加为2.62 ×10US$ , 每年能值总投入增加到原来的1.6倍。6 产出方面, 湿地公园建立之前, 系统能值总产出为1.14 ×10sej, 相当于1.23 ×10US7 20 $ , 服务功能产出能值最大, 环境总产出是经济产出的3倍。其中, 经济收入来源于芦苇、水稻、淡水鱼、竹林和柿树等农副产品, 为3.08 ×10US$ ;芦苇、水稻、柿树产生的系 6 统有机物质积累为1.98 ×10sej;西溪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 在大气组18分调节、环境净化、水文调节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能值产出为8.99 ×10US$。建立湿地公园以后, 系统能值总产出是原来的1.9倍, 服务功能产出能值仍占最 6 大比例, 环境总产出与经济产出的比例提高到7∶1。其中, 通过发展湿地旅游实现经营收入 2.90 ×10US$ ;由于芦苇、竹林等得到补种, 且不再收获用于市场交换, 而是作为有机 6 物质贮存在系统中, 系统的有机物质积累增加为3.05 ×10sej, 比原系统增加0.5倍;由18 于池塘、河汊、港湾等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水质明显改善, 湿地生物栖息地得到保护, 维管束植物、鱼类及水系动物、鸟类等种类增加, 同时, 湿地环境监测、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研究等科研活动、科普教育广泛开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产出增加到2.04 ×10US$ , 7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交流材料通稿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情况介绍 按照《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于2003年8月开始实施,投资约20亿元,2005年5月1日完成并对外开放;二期工程已于2006年5月18日启动,计划投资36亿,对4.89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整理和优化,二期工程将继续以湿地生态为基础、以西溪文化为精髓、以生态旅游为载体、以科研科普为亮点,打造生态西溪、休闲西溪、文化西溪、科普西溪,于今年的10月1日有限开园;三期工程约3.1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近30亿,2007启动,2008年完成。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规划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目前,是国内唯一的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5年5月1日向游客开放的首期保护工程,面积3.46平方公里,内有8大景点和124幢建筑。首期工程主要以生态保护为主,3.46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近94%,历史遗存保护区和服务设施区的面积只有0.21平方公里,占6%。 二期工程在吸取一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秉承“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原则,大力保护西溪湿地桑基、柿基、竹基鱼塘的生态环境,保留了合建港、包家埭约2平方公里的一级生态保护区(只允许科考人员进入),并延续原有历史文脉,重点凸显了独具西溪特质的生态西溪、人文西溪、科普西溪等三大功能,恢复和重建了杭州湿地植物园,绿堤,福堤,千斤漾、莲花滩观鸟区,高庄,河渚古街,洪钟别业等七大生态、科普、文化景观。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和生命,湿地内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借鉴

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借鉴 一、城市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借鉴 湿地公园,按照《国际湿地公约》的要求,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科学利用,通过适度科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对其利用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是在其环境负荷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应该是必须的。 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作为一名国际湿地专家,先后考察过英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湿地。他考察西溪湿地后认为,有着18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它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态湿地完全不同。 也正因为这样,西溪不适合成立“自然保护区”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陈先生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肯定能在发挥湿地的三大效应即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可持续利用效应上为全国作出示范。 陈克林先生特别强调,“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定是相结合的,中国湿地种类多、分布广、区域面积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拿出极大的一笔资金进行完全的原生态保护”。纯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利用的问题。杭州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它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游客的管理、污水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充足的经验。杭州很好的处理了西溪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全国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典范。为大黄浦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湿地公园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经验借鉴 (一)水主题旅游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与大黄堡湿地相同,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该项目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水主题旅游,这种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旅游特色,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湿地的灵魂,园内河道总长100多公里,约70%的面积为河巷、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体库容量约500万立方米。西溪之美,美在生态。野、冷、幽、静,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于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西溪之重,重在文化。西溪湿地留有大批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文词章。有专家考证,清代著名戏曲家洪升在西溪湿地西区创作了昆曲《长生殿》,西溪湿地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龙舟盛会更是声名远播。 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西溪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历史上的西溪占地约60平方公里,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约为11.7平方公里,其中“收官之作”的三期工程位于余杭五常境内。西溪湿地西区以五常水乡文化、洪氏文化为内涵,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具有湿地水乡特征的重要功能区块。

洪园是西溪不可不到的重要景点,为明代尚书洪钟晚年归隐西溪五常所建,洪钟在西溪筑书楼,课子弟,倡文风,闲与老农村翁究晴雨、话桑麻,怡然自乐,成为了西溪隐逸文化的突出代表。今以遗留诗文为蓝本在故地重建。洪园中槿篱茅舍,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成为江南园林与湿地结合的典范。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景区介绍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景区介绍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部,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杭州历史上有“西湖、西溪、西泠”并称“三西”之说,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罕见湿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以“一曲溪流一曲烟”闻名的西溪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天然湿地的野趣美景和深厚古朴的文化底蕴,给这片古老的土地赋予了美妙和神秘的色彩。西溪?洪园有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大量的桑基、柿基、竹基、鱼塘遍布,随处是溪流、河荡、泽地。荡中有岛,岛中有塘,港汊纵横,一派“梦里水乡”图景。 荆源访古:“荆源”为乡土地名,“访古”即追寻原生态之西溪。荆源访古景观由移植的近50幢江南古建筑和五常原有的历史建筑组成,目前有部分建筑已建成,这些古建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人们探寻的脚步,它所拥有的浓厚的乡土气息

和原汁原味的江南文化风貌,充满着原生文化的魅力,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体现。 寿堤:“寿堤”是西溪“三堤十景”之一,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三条长堤,分别命名为“福、绿、寿”,与“福禄寿”谐音。“寿堤”是三堤中最长的堤,全长5470米,寓意与杭州市打造健康城市的目标相一致。将龙舌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余韵、火柿映波等众多的西溪美景串珠成链,构成了一幅西溪湿地中最美的图画。 钱塘望族:杭州洪氏家族历经宋、明、清三代,800年间辈出人才,在政治、军事、外交、新史学、金石学、钱币学、志怪小说和戏曲等领域都取得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展览以现代视角阐述了洪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伟大建树,内容翔实,表现形式生动丰富,同时还设有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可以参与其中,是一本立体的洪氏家族文化的教科书。

西溪湿地考察报告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 从西溪湿地东大门入口,沿着湿地小道前行,周边都是绿色的草,碧玉的水潭,红红黄黄的小花,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可爱,心也似乎飞了起来,直通向河渚街。小街两旁开着酒肆、茶馆、染坊、龙舟馆、丝绣馆、竹编馆,都是些民间的“土特产”。来到小街的广场上,一座河渚塔高高耸立,沿着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俯瞰西溪湿地美景,俨然江南水乡的又一典型代表。我通过这次西溪湿地的实地考察,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影响西溪湿地旅游知觉的因素 1. 刺激物的新奇独特性。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它这独特的地位吸引着相关专家和普通游客前来一睹它独特的风采。 2. 他人的提示。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恰巧听到一位导游在讲解蒋相祠、古戏台和壁画。听完后感受到西溪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不是沉默的西溪。 3. 旅游者的生理条件。我们组成员正值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什么都会去尝试一下,如爬河渚塔,感觉很惬意!来回都没坐电瓶车也不觉得疲惫。在途中发现老人团就明显不同,他们体力有限,有些活动就没有积极参加。 4. 刺激物的反复出现。一部《非诚勿扰》电影,电影大力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西溪湿地红遍大江南北,它成为许多情侣向往的地方。 5. 兴趣。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并且家乡也是山水风景区的我来说,山山水水对我来说真没太大吸引力。说实话,我反而更向往北方广阔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我想北方人和我的想法会恰恰相反吧,尤其看了电影后,我猜测原本有打算来南方的北方朋友就会更有兴趣了。 6. 知识与经验。初来来到西溪湿地,我们毫无经验可言,去的比较仓促,之前也没做什么深入了解,想必下次带亲朋好友过去时就会有另一番状况了。这次从周围的导游的讲解词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下次我就可以班门弄斧了。 7. 情绪。天气晴朗,看看周围的游客个个心情舒畅,而我们在要离开时还出现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对西溪湿地旅游条件的知觉 1. 对旅游时间与季节的知觉。临近西湖,在这方面也就存在共性,晴雨雾雪天气下的西溪湿地也风姿各异,四季皆宜。 2. 旅游设施。旅游设施方面有做的好的地方,但也有明显存在些不足之处。如电瓶车和步行者共行,存在安全隐患;河渚街入口处小桥前那些花哨破旧的游船实在和西溪湿地的主题风格不一致,大煞风景;有些旅游景区找不到厕所是不足之处,可西溪湿地没走几步就有厕所也是个问题,不仅影响了旅游者的心情也浪费了资源;路灯种类的参差不齐,广播传出的音乐断断续续,都有损景区的形象。 3. 旅游距离与交通。我们学校与西溪湿地如此之近,这个距离与交通不存在问题,但外来的游客就不同了。杭州的交通问题闻名全国,为缓解交通压力,修建地铁那是势在必行。否则,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因堵车等交通问题引起的旅游质量下降。 三、旅游的需要与动机及如何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1. 旅游者的需要 a) 满足生理的需要。游客出于散心散步前来西溪湿地,调节生理心理的 不良状况,满足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b) 社交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朝九晚五地上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规划.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详规规划解读 从2005年开始,余杭区从规划层面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工程进行了充分地论证和精心地准备。经过慎重选择,决定委托杭州园林设计院作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详规的编制单位,从2005年7月开始规划编制。经过数轮深化和完善,余杭区于2007年1月24日正式将规划上报杭州市人民政府请求批准,杭州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3日正式批复同意。 核心提示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湿地公园的水质状况为根本立足点,同时恢复展示其清雅秀丽的湿地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其公园性质为:以秀丽的湿地生态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为特色,融保护、利用、研究、游览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西以绕城辅道为界,北至文二西路延伸段,南达五常大道,东侧边界按五常行政区划界线。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为了保证规划的整体性,将绕城、五常大道、文二西路绿化带0.203平方公里纳入规划考虑范围。两者合计面积为3.353平方公里。 定位: 以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根本立足点,以五常(洪氏)文化为内涵,以人与湿地和谐相处为特征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功能区块。 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中“综合整治西溪地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西溪水质,扩大杭州市旅游空间”的规划指导思想,坚持“整体化方针、差异性方针、一体化方针”。 规划基本原则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承担着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四大任务。三期作为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目标是合理平衡这四大任务,提出适合本区块的自我健全目标和社会作用目标。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三期的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二、最小干预原则 三期湿地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农耕、渔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的独特性。在三期的建设中将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的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西溪湿地上千年的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的历史积淀。在三期的建设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修旧如旧原则 西溪(三期)历经了上千年的人文积淀。现在遗存的庵堂、古民居、古桥、河埠及诗词碑刻,是西溪(三期)历史发展的见证,在本次建设中应予保留、维护、修缮。坚持修旧如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样本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根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1.1.4 国务院《都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告知》 1.1.6 建设部《国家都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都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原则《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引思想 依照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特点,以维护都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都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可持续运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运用、持续发展”方针,充分发挥都市湿地在都市建设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关于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关于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都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都市湿地,应依照实际状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都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运用相结合原则,应在全面保护基本上合理运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都市湿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依照各地实际状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因地制宜、分步实行原则。 1.4 规划目的 全面加强都市湿地保护,维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发挥都市湿地在改进都市生态环境、美化都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备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都市建设中对湿地不合理运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可持续运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涉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水域。 2.2 都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公园类型,是指纳入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具备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性、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重要内容公园。 2.3 都市湿地公园与其他水景公园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科普教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都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运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教诲功能,以及充分运用湿地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社会功能 第三章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运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原则。在系统保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同步,合理运用都市湿地具备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都市环境中作用。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一).pdf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一) 第一章总则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 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基本原则 1.3.1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 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 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湿地的定义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 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6米的水域。

西溪湿地介绍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基本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 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 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 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的保护了下来。 ?生态优先,最小干预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制造”了许多“框框”: ——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经使用后的污水完全纳管排放,一改过去污水直排对西溪湿地水质和环境的影响; ——建立生态净化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原有建筑面积为19.54万平方米,其中拆迁14.74万平方米,秋雪庵、烟水渔庄等部分重点文化遗迹适量恢复,保留及恢复建筑面积仅4.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014,保留和恢复的建筑面积只占搬迁村民住房建筑面积的24%左右,湿地内建筑面积比原来减少了约76%,清理垃圾共计16.8万立方米。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控制旅游人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人数,以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游客在湿地公园活动所产生的污染为一条重要指标,并确定游客容量控制为每天6000人左右,其中一期工程游客人数控制为3000人左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确保西溪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设施的配备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复习课程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

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