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
《专用汽车》杂志社
姓名:姜春生
职务: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 副所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 副秘书长
演讲人
前 言
本报告所涉及的专用汽车均为广义的专用汽车,即厢式汽车、罐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栅汽车、特种结构汽车、普通自卸汽车和半挂车八大类产品。
本报告统计口径为车辆类别代号为“3”的自卸汽车,车辆类别代号为“5”的专用汽车,车辆类别代号为“9”的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
本报告所涉及产销量均按厢式汽车、罐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栅汽车、特种结构汽车、普通自卸汽车七大类产品销量与半挂车产品产量之和统计。
专用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机遇与挑战
1.专用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政策环境
经济环境外部发展环境
社会环境
技术环境
1.1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定标准、企业做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褒奖。
管理流程优化,备案制项目不设任何前置条件。
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
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快转型升级,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 :打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以及新生产方式的企业及产品准入通道,鼓励、促进技术创新和新型产业生态形成。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全面取消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全部转为地方备案
管理。优化产能布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2 3
1.2 经济环境
• 全球经济增长低迷,2019年增长率降
至2.3%,为十年来最低水平。
• 新冠疫情进一步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重创,持续时间不确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经济环境• 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结构性因素(新旧动能转换、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和周期性因素(疫情全球蔓延、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多重夹击。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
消费 稳投资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投资延续了逐月回升态势,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改善,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加快,制造业投资稳步恢复。
出口持续回稳,7月份出口增长10.4%,连续四个月实现了正增长。
跨境电商等新的外贸形态对于外贸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增强。
市场销售持续回升,消费方式创新发展。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改善。线上消费持续增长,实体店零售加快好转。
经济运行特点
中国经济
潜力大、韧性强新兴领域动能增强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主要指标逐步回升
市场预期
总体向好基本民生
保障有力
1.3 社会环境
公共卫生
资源分布
能源与环境
资源分布
胡
焕
庸
线
2020年1~7月
中
国
货
运
量
构
成(万吨)
2020年
1~7月
中
国
货
运
周
转
量
构
成
(亿吨公里)
运输类专用汽车发展空间大
绝大部分货运量仍由公路承担
庞大的矿产等资源需要从西北运至东南,
大量的生产要素和生活物资需要从东南地区运输至西北
能源与环境
能源
•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环境
•汽车是机动车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
•排放升级,大力淘汰老旧车辆
公共卫生
加大环境卫生投入
培育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龙头企业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1.4 技术环境
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汽车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高速发展。
高强度钢、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应用广泛。
下料、结构件制造、焊装、漆前处理、涂装等工艺提升显著。
专用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机遇与挑战
2.专用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2020年1~7月,我国专用汽车在产企业数1296家,遍布除海南、西藏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
2020年1~7月,我国专用汽车产销量1544803辆,
较去年同期增长10.02%。
企业数
我国专用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近70年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保障。
产销量
2.1 企业数地区分布
2020年1~7月我国专用汽车在产企业地区分布表
单位:个序号生产地区在产企业数序号生产地区在产企业数序号生产地区在产企业数
1山东省33811四川省3621甘肃省11
2湖北省12112江西省2822内蒙古自治区11
3河北省11313浙江省2723天津市11
4江苏省11114重庆市2524黑龙江省10
5河南省8415北京市2425贵州省7
6安徽省5416山西省2326云南省5
7辽宁省5317陕西省2327宁夏回族自治区3
8湖南省4618吉林省19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
9福建省4119上海市1529青海省2
10广东省3820广西壮族自治区14
地区:29 企业数:1296
说明:一家企业如有多个生产地址,按注册地址统计企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