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路径研究

【摘要】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为了分析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路径,本文选取东中西10个省份作为样本,通过比较各个省份的纺织服装产业的2008年静态区位商和2001-2008年动态区位商,发现以下结论:东部地区一直是纺织服装行业的集聚地,随着商务成本的变动,上海、广东等部分省份的纺织服装行业产生转移;中部省份是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点,安徽和江西是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河南和江西是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受到交通及其他配套设施的限制,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效果不好。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产业转移;路径

一、引言

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是永恒的民生产业,是工业革命的发端和工业化的跳板,这一产业凝聚着智力、技术和资本,这种特性决定了该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需承接经济转型矛盾焦点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的历史性使命。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极大地冲击了实体经济;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量骤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的影响巨大。2012年受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危机会导致欧元区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愈发艰难。从国内来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东部等纺织服装业较发达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加之劳动力、土地、能源与原材料等要素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产业升级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均对纺织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和加快产业转移提出了鼓励和指导意见。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有利于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人才、技术、市场和信息等优势,突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加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提高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劳动力、原料、能源等比较优势,通过承接纺织和服装制造业转移,发展经济并扩大就业;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地缘广阔、区域经济互补性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纺织服装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研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路径,或者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对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乃至整个国际纺织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主要受到转出地的推力、转入地的拉力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纺织服装转出地的推力

“推力”是指产业转出地推动本地产业向外转移的力量。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企业的逐利行为、竞争需求以及市场需求是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推力。

1.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恰恰适应当时的对外开放土壤。纺织行业很快就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创汇产业,到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高达2549亿美元,是1978年的85.6倍。而改革开放的另一贡献就是给我国纺织工业开辟了世界第一大市场—内贸市场,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内销市场逐渐发展成为纺织行业运行第一大驱动力。

纺织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追求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动机。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水资源及能源日益紧缺,从而使该地区的商务成木迅速抬高,再加之远离新兴市场以及劳动与环保法规的日趋严厉,因而,对产业转移产生了推动力。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也产生了逐利行为,向中西部转移。

2.竞争的需要

全球金融危机给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美国、欧盟等地区出口量的大幅度削减,纺织服装企业调整策略,制定了出口转内销的方案,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提高,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一些纺织服装企业采用后向一体化战略,向上游原料环节延伸,中西部原材料的产地成了首选。中西部的纺织服装原料供给地给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带来了巨大诱获力。

3.市场需求

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属于中低端产品,东部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近年来,中西部各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购买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纺织服装需求,中西部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也在客观上吸引着东部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投资中西部,在中西部建厂,将会很好地连接生产和销售市场,减少物流成本。因此,东部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开拓新兴市场。

(二)纺织服装承接地的拉力

“拉力”是指产业承接地接受外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力量。原材料及劳动力的优势、区域竞争力提升是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拉力。

1.原料及劳动力上的优势

中西部地区具有原料资源的明显优势,正逐步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原料加工基地。在土地资源方面,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土地价格较便宜。在能源资源方面,中西部水资源、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制造业基地。在劳动力资源方面,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条件大大恶化。以江西为例,从劳动力成本看,河南纺织业工资水平仅相当于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的40%。由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较低,纺织服装初加工能力西移,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效益。

2.区域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不发达区域来说能够弥补资金的不足,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对发达区域来说可以通过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中西部地区产业趋同现象,可以形成对资源的替代作用,减少资源产业布局中的指向性。中西部通过承接服装纺织产业转移,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三)政府政策的引导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推进和引导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加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支持大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重点巩固提高现有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在全国发展50家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形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丝绸企业。《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出,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考虑资源禀赋、消费市场、产业基础、环境容量、运输条件等因素,以提高产业区域布局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引导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促成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区域布局。按照市场规律加强协调整合,避免各自为政,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各环节相协调的区域布局。产业转移要和产业升级相结合,与地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相协调,杜绝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三、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路径的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