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舞弊典型案例概述

合集下载

教育厅调查艺人舞弊案例(3篇)

教育厅调查艺人舞弊案例(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风气。

近日,一则关于艺人涉嫌高考舞弊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教育厅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件背景据悉,某艺人涉嫌在高考期间作弊,被网友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该事件涉及到高考这一国家选拔人才的重大考试,关系到教育公平正义,因此教育厅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二、调查过程1. 成立调查组教育厅迅速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涉嫌舞弊的艺人进行调查。

2. 调查取证调查组对涉嫌舞弊的艺人进行了全面调查,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考生个人信息、考场监控录像、考生答题卡等。

3. 调查走访调查组对考生所在学校、考场周边酒店、考场监控设备供应商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走访,了解考场环境、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等。

4. 询问证人调查组对涉嫌舞弊的艺人的同学、老师、家人等证人进行了询问,了解其高考期间的活动轨迹。

5. 专家鉴定针对考生答题卡等证据,调查组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鉴定,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三、调查结果经调查组调查核实,涉嫌舞弊的艺人确实在高考期间作弊,违反了我国《教育法》和《考试法》的相关规定。

现将调查结果通报如下:1. 艺人在高考期间使用手机作弊,通过手机传递答案。

2. 艺人在考试期间与他人串通,相互传递答案。

3. 艺人所在学校未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对考场监控设备维护不到位。

四、处理意见1. 对涉嫌舞弊的艺人依法进行处理,取消其高考成绩,并追究相关责任。

2. 对考生所在学校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加强对考场监控设备的维护,确保考场纪律的执行。

4. 加强对高考工作的监管,确保教育公平正义。

五、启示此次调查案例反映出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警示我们:1. 要坚决打击教育舞弊行为,维护教育公平正义。

2. 要加强教育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

3. 要加强考场管理,确保考试纪律的严肃性。

高考作弊的案例

高考作弊的案例

高考作弊的案例
我给你讲个高考作弊的事儿啊。

就有这么一个学生,咱叫他小甲吧。

小甲平时学习不咋地,但是又想考个好成绩。

高考的时候呢,他就动了歪脑筋。

他提前把一些知识点写在小纸条上,那字写得超级小,跟蚂蚁爬似的,就想着偷偷带进考场。

进了考场,他心里特别慌啊,监考老师就像老鹰一样在周围盯着呢。

可他还是不死心,趁着老师不注意,就想偷偷把小纸条拿出来看。

结果啊,他那手就跟得了帕金森似的,哆哆嗦嗦的,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纸条就掉到地上了。

这声音在安静的考场里就像一颗炸弹一样,监考老师立马就听到了,走过去捡起纸条一看,得嘞,这作弊的事儿就被发现了。

小甲那脸啊,红得像个熟透的苹果,最后考试成绩当然就作废啦。

还有一个更离谱的呢。

有个女生小乙,她觉得高科技可以帮她作弊。

她找了个技术宅朋友,做了个超级迷你的耳机,打算让朋友在外面给她报答案。

考试的时候啊,她把头发放下来,想把耳机遮得严严实实的。

可是她没想到,考场有信号屏蔽器啊。

那耳机里就传来一阵一阵的杂音,啥答案都听不清。

她还一个劲儿地在那调整耳机,那奇怪的动作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怀疑。

老师过来一检查,发现了这个秘密武器,小乙也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还被通报批评了呢。

你看,这些人想通过作弊走捷径,最后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高考还是得靠自己的真本事才行啊。

法律讲堂考场舞弊案(2篇)

法律讲堂考场舞弊案(2篇)

第1篇正文:一、引言考场舞弊,历来被视为教育领域的毒瘤,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损害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考场舞弊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考场舞弊案为例,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并探讨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案情简介2019年6月,某省高考期间,一起考场舞弊案被曝光。

经调查,涉案人员包括考生、家长、监考老师、校外辅导机构等。

具体案情如下:1. 考生李某,因成绩不佳,希望通过作弊提高高考成绩。

2. 家长张某,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不惜花费重金,联系校外辅导机构,寻求作弊手段。

3. 校外辅导机构负责人陈某,得知家长需求后,组织人员制作作弊工具,并提供作弊服务。

4. 监考老师王某,在收受贿赂后,故意放松对考场的监管,为作弊行为提供便利。

三、法律剖析1. 考生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家长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规定,张某的行为已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校外辅导机构负责人陈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规定,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监考老师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之规定,王某的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启示与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考场舞弊行为的认识。

2. 严格选拔监考人员。

加强对监考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3. 完善考试制度。

建立健全考试制度,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考试的公平性。

4.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的案例(2篇)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的案例(2篇)

第1篇1. 2018年高考作弊案:在河南省郑州市,一名考生因涉嫌高考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并控制。

经过调查,该考生利用手机传递答案,最终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受到法律的严惩。

2. 2019年高考作弊案:在湖北省武汉市,一名考生在高考中作弊被查获。

这名考生通过耳机接收答案,最终被取消考试资格,并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3. 2020年高考作弊案:在四川省成都市,一名考生在高考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

这名考生试图将答案通过手机发送给他人,但最终被查获,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4. 2021年研究生考试作弊案: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名研究生在考试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

这名研究生试图通过手机传递答案,最终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受到学校处分。

这些案例表明,中国政府对国家教育考试的作弊行为零容忍,一旦发现,将依法严肃处理。

通过这些案例,也提醒广大考生,要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

第2篇1. 2018年高考作弊案 - 在河南省的一所高中,有多名教师和学生涉嫌组织高考作弊。

其中,一些学生通过携带作弊设备进入考场,并在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作弊。

这起事件最终导致了包括校长在内的多名责任人被查处。

2. 2019年高考作弊案 - 在四川省,一名高中教师因涉嫌帮助学生在高考中作弊被警方逮捕。

这名教师通过事先给学生提供答案,并帮助他们修改答题卡,最终被依法处理。

3. 2020年高考作弊案 - 在湖北省武汉市,一名高考考生因涉嫌作弊被警方抓获。

这名考生通过在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发送答案,最终被取消考试成绩。

4. 2021年高考作弊案 - 在山东省,一名高中教师因涉嫌组织学生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传递高考答案被警方控制。

这起事件涉及多名学生。

5. 研究生入学考试作弊案 - 在北京,一名研究生在入学考试中涉嫌使用作弊设备。

警方在考试结束后对其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这些案例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考试的严肃态度和严格的监管措施。

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中国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考生的诚信意识。

上海高考作弊通报

上海高考作弊通报

上海高考作弊通报摘要:一、上海高考作弊事件背景介绍二、作弊事件的具体情况三、作弊事件的处理结果四、如何预防高考作弊现象五、提高高考公平性的建议正文:近日,上海市高考发生了一起作弊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通报,该事件涉及一名高考生,其在考试过程中利用手机作弊。

事发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作出了严肃处理。

这一事件不仅对考生本人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对高考公平性的热议。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起作弊事件的具体情况。

考试当天,这名考生将手机藏匿在考试用品中,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时,利用手机拍摄试题并发送给他人寻求答案。

作弊行为被发现后,监考老师立即采取了措施,当场收缴了手机,并报告给考试主管部门。

经过调查核实,该考生承认了作弊行为,并深感懊悔。

作弊行为的处理结果也随之出炉。

根据相关规定,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作废,且五年内不得参加各类国家考试。

此外,相关责任人也被追究责任。

这一处理结果体现了我国对高考作弊行为零容忍的态度,旨在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然而,如何预防高考作弊现象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考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高考作弊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公平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次,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考生的教育引导,营造诚信考试的氛围。

此外,考试管理部门也要不断完善考试制度,提高作弊行为的防范能力。

最后,要提高高考公平性,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二是改革高考制度,探索多元化的选拔方式,让每个考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维护考试公平。

总之,高考是关系到国家人才选拔和民众福祉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

中成教育舞弊案例(3篇)

中成教育舞弊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中成教育,全称为“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对在职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教育形式。

近年来,随着成人教育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开始利用成人教育的漏洞进行舞弊,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和成人教育的声誉。

二、案例概述2019年,某省成人高考舞弊案震惊全国。

该案涉及多个地区,多名考生和教师,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成人高考舞弊案。

三、舞弊手段1.伪造身份信息:涉案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身份证、户口簿等个人信息,伪造考生身份,参加成人高考。

2.代考:部分考生因工作繁忙或学习能力不足,委托他人代考。

代考者多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成人高考报名资格,替他人参加考试。

3.作弊工具:一些考生利用手机、无线耳机等作弊工具,在考试过程中获取答案。

4.监考人员参与舞弊:部分监考人员与舞弊团伙勾结,放任考生作弊,甚至提供答案。

四、案例分析1.舞弊原因分析(1)部分考生对成人教育缺乏认识,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拿到学历,忽视了成人教育的实质。

(2)成人教育报名门槛较低,部分考生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舞弊手段获取学历。

(3)部分学校、教师对成人教育监管不力,导致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2.舞弊影响分析(1)损害教育公平:舞弊行为使得部分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学历,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

(2)影响成人教育声誉:舞弊案的发生,使得成人教育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3)增加社会不公:舞弊行为使得部分通过努力取得学历的考生受到不公平待遇,加剧了社会不公。

五、防范措施1.加强成人教育政策宣传,提高考生对成人教育的认识。

2.严格报名审核,确保考生身份真实。

3.加大对成人教育的监管力度,严查作弊行为。

4.提高成人教育考试难度,降低舞弊成功率。

5.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六、总结中成教育舞弊案暴露出我国成人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教育公平,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成人教育的监管和改革。

国家教育考试违纪舞弊典型案例汇编

国家教育考试违纪舞弊典型案例汇编

国家教育考试违纪舞弊典型案例汇编、黑龙江宁安高考替考作弊案案情经过:年,黑龙江宁安一中考点王雅芬等名监考人员没有仔细核查考生身份,致使宁安一中高二学生梁永男替曹广慧(本校复读生)参加了当年高考,总成绩为分。

被替考人曹广慧被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信息管理系录取,后经人举报事情败露。

查处结果:按规定,黑龙江省招考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做出了取消了曹广慧的录取资格年内不准参加高考的;梁永男下一年度不准参加高考。

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宁安市教委副主任、考点主考张星男行政记过处分,给予王雅芬等名监考教师记大过处分。

案例分析:本案一方面反映出学校仔细广泛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尤其是对重点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不够,导致个别考生无视考场纪律,心存侥幸心理实施作弊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个别监考人员思想麻痹,存在“高考谁敢去替考”的思想,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在检查考生身份的环节上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未能在考试期间发现考生的替考行为。

、湖南嘉禾高考大面积舞弊案件案情经过:年,由于原嘉禾县一中校长雷建文在考前准备会上对监考人员作了误导性发言,要求监考人员对考生转头、递纸条等现象要把握分寸,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原嘉禾县教育局副局长、招生办主任胡平顺未按规定组织监考人员抽签安排所监考场,而是随意决定监考人员所监考场,并授意监考人员放宽监考尺度,关照事先打过招呼的考生等因素,致使嘉禾县一中考点在2000年高考中纪律松驰,秩序混乱,考生夹带书本资料、互相抄袭、传递纸条、交头接耳,造成试卷大面积雷同。

参加考试的名考生中,舞弊考生达人。

查处结果:事发后,湖南省教育厅联合调查组责令嘉禾县委、县政府做出深刻检讨,撤销嘉禾县副县长莫仲齐行政职务。

给予嘉禾县教育局局长雷柏成留党察看、撤销教育局局长职务处分。

给予嘉禾县教育局副局长胡平顺开除党籍、撤销教育局副局长职务处分,并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撤销嘉禾一中校长、书记、考点副主任雷建文党内外一切职务。

学校招生舞弊案例

学校招生舞弊案例

学校招生舞弊案例标题:学校招生舞弊案例:触及教育公平底线的丑态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发生在2010年之前的几起学校招生舞弊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了学校及相关人员在招生过程中的不光彩行为,有的牵涉到错报考生信息、收受贿赂以及偷窃考卷等违法行为。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招生舞弊的严重影响以及为教育公平带来的巨大破坏。

案例一:XX中学违规录取考生时间:2008年5月细节:XX中学是一所全国知名的高中。

在2008年的招生过程中,该校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违规录取了多名没有通过面试的考生,而忽略了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

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二:XX大学篡改考生志愿时间:2009年3月细节:XX大学作为一所国内顶尖大学,因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备受推崇。

然而,在2009年的大学录取过程中,该校招生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篡改了多名考生的志愿,将他们调到自己支持的学院,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志向。

这一行为引发了被调剂考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对大学的声誉造成了极大损害。

案例三:XX高中泄露考卷时间:2007年10月细节:XX高中在2007年的高考前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考试舞弊事件。

据调查,该校数名老师存在泄露考卷的行为,将考卷透露给了一些富有关系的学生家长。

这些家长在得到考卷后就提前告知了自己的子女,从而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利益。

律师点评:学校招生舞弊案件的发生对教育公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社会的公信力和人们对教育公正的信任。

这些案例揭示了某些学校及其相关人员在招生过程中的不公正行为,需要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外,应当加强对招生体制的监管和制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平竞争原则的实施。

结语:学校招生舞弊案例无疑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大污点,不仅对受害考生造成了伤害,也损害了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公信力。

唯有加强对招生过程的监管,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招生舞弊行为的打击才能保障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考试舞弊法律案例分析(3篇)

考试舞弊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考试舞弊现象也日益严重。

考试舞弊不仅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也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案例以一起典型的考试舞弊事件为切入点,对考试舞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介绍2019年6月,某高校一年级学生小张因参加高考作弊被学校查处。

据了解,小张在高考中使用了作弊器材,并与同校同学小王事先约定,通过作弊器材传送答案。

在高考过程中,小张利用作弊器材获取了答案,并将答案传送给小王。

最终,小张和小王因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并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

三、法律分析1. 考试舞弊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小张和小王在高考中作弊,属于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构成考试作弊罪。

2. 考试舞弊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规定,小张和小王在高考中作弊,构成考试作弊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法院可对小张和小王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在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记过或者开除学籍的处分。

在本案例中,小张和小王因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并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

(3)民事责任在考试舞弊案件中,受害者可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例中,若小张和小王的作弊行为给其他考生造成损失,受害者可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结论1. 考试舞弊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仅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也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我国法律对考试舞弊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作弊者进行严厉打击。

法律案例分析考试作弊(3篇)

法律案例分析考试作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考试作弊现象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考试制度的完善,作弊手段也日益多样化。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考试作弊案件,我们将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

二、案件事实2019年6月,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李某在期末考试中,利用手机作弊。

在考试过程中,李某通过手机短信接收作弊答案,并在考试结束后将作弊过程拍摄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引发广泛关注。

经调查,李某作弊行为涉及多门课程,且在作弊过程中,还组织其他同学参与作弊。

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对李某及其他参与作弊的同学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法律分析1. 考试作弊的法律性质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和《高等教育法》第七章的规定,考试作弊属于违法行为。

考试作弊不仅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还破坏了教育秩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2. 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因考试作弊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的作弊行为并未给他人造成直接损害,因此民事责任不适用。

(2)行政责任:根据《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考试作弊的,可以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的行政处罚。

在本案中,李某被学校开除学籍,体现了对其作弊行为的严厉惩处。

(3)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李某虽然组织其他同学参与作弊,但并未达到构成犯罪的严重程度,因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3. 考试作弊的法律预防措施(1)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使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

(2)完善考试制度:建立健全考试制度,加强考试管理,从源头上预防作弊行为的发生。

(3)强化监督机制:加强考试过程中的监督,对作弊行为及时发现、严肃处理。

教育丑闻的真实案例(2篇)

教育丑闻的真实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4年,湖南衡阳高考舞弊案震惊全国。

该案涉及多名高考考生、教师、家长、社会中介机构以及衡阳市相关部门官员,牵扯到高考报名、考场监考、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

案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案例经过1. 舞弊行为据调查,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高考舞弊案涉及考生近200人,舞弊行为包括:(1)家长花钱购买高考真题、答案,考生考前泄露题目,家长或中介机构代为作答;(2)考场内作弊,包括传递答案、使用作弊器材等;(3)成绩评定环节舞弊,包括篡改考生成绩、伪造考籍等。

2. 案件曝光2014年6月,湖南省教育厅接到举报,称衡阳市存在高考舞弊行为。

随后,湖南省教育厅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专案组掌握了大量证据,证实了衡阳高考舞弊案的存在。

3. 处理结果衡阳高考舞弊案涉及多名考生、教师、家长、社会中介机构以及衡阳市相关部门官员。

案件曝光后,相关部门对涉案人员进行严肃处理:(1)对涉案考生取消高考成绩,取消入学资格;(2)对涉案教师、家长、中介机构依法进行处罚;(3)对衡阳市相关部门官员进行问责,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舞弊原因(1)家长过度追求名校,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2)教育体制存在弊端,高考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导致部分家长、学生和教师铤而走险;(3)社会风气不正,部分人为了利益,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

2. 案件影响(1)损害了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败坏了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3)使公众对我国教育领域的信任度降低。

3. 案件启示(1)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对高考成绩的过度依赖;(2)强化教育公平,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杜绝教育领域腐败现象;(4)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教育领域的监督,共同维护教育公平、公正。

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典型案例简报

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典型案例简报

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典型案例简报案例一:高考舞弊事件背景:某市高考期间,有媒体爆出了一起高考舞弊事件。

据报道,一名中学教师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通过网络购买了高考试题,并将试题泄露给了多名学生。

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责。

过程:该中学教师在高考前几天将试题泄露给了几名学生,并要求他们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些学生得到试题后,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传播,导致了试题泄露范围的不断扩大。

当事教师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

结果:该事件在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愤怒。

教育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并对涉事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该教师被解除公职,并面临法律责任。

同时,对参与舞弊的学生也进行了相应处罚。

此外,该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公平和师德师风的深思和讨论。

启示:这一案例揭示了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严重失范。

教师作为社会的楷模和学生的榜样,应该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对于这种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案例二:学术不端事件背景:某大学一名年轻教授在申请科研项目时,涉嫌伪造数据以获得资助。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术规范,也损害了科研领域的公信力。

过程:这名年轻教授在申请科研项目时编造了一些数据,并提交给了相关部门。

他通过修改实验结果、删除无法解释的数据等手段掩盖了自己的伪造行为。

由于项目资助金额较大,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怀疑。

经过调查,发现了这名教授的不端行为。

结果:该教授被学校立即停职并展开调查。

经过认真审查和取证,学校最终确认了他的伪造行为,并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

他被取消了科研项目的资助,并受到了学术界的谴责。

此外,学校也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审核和监督,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学术道德意识。

启示:这一案例揭示了学术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功利主义思想、论文产业化等。

考生作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考生作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考生作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考生作弊现象在各类考试中屡见不鲜。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作弊案例,探讨作弊行为的成因、影响及预防措施。

二、案例概述案例发生在某年的全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

一名考生在数学科目考试中,利用手机接收外部答案,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并制止。

该考生被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受到学校处分。

三、作弊行为分析1. 动机分析考生作弊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压力过大、对考试内容不自信、追求高分等。

在本案例中,考生因对数学科目的掌握不足,加之对考试成绩的过分追求,导致其选择作弊。

2. 方法分析作弊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传统的小抄、传纸条到现代的电子设备。

本案例中,考生利用手机接收答案,属于高科技作弊手段。

3. 心理分析作弊考生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发现。

此外,部分考生可能存在道德认知偏差,未能正确认识到作弊行为的严重性。

四、作弊行为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作弊行为一旦被发现,考生将面临考试资格的取消、学籍的处分等严重后果,对其个人发展造成长远影响。

2. 对他人的影响作弊行为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对其他诚实应考的考生造成了不公。

3. 对社会的影响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作弊行为的存在削弱了考试的公信力,影响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任。

五、预防与对策1. 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培养考生的道德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作弊的严重性和不正当性。

2. 提高监考技术考试机构应不断提升监考技术,如使用金属探测器、信号屏蔽器等设备,防止高科技作弊手段。

3. 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制度应更加科学合理,减少考生因考试压力而选择作弊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设置多次考试机会,降低单次考试的重要性。

4. 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作弊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形成足够的威慑力,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六、结论考生作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成因多样,影响深远。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应认识到作弊行为的严重性,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高考违规处理:案例研究

高考违规处理:案例研究

高考违规处理:案例研究1. 引言高考,作为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

公平、公正、公开的高考原则,是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然而,在高考过程中,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对高考的公正性产生负面影响。

本篇案例研究旨在分析高考违规行为的处理过程,以期提高高考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度。

2. 案例概述2.1 案例一:考场作弊在某年高考中,一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被发现携带手机,并利用手机作弊。

经调查核实,该考生在考试前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试题,并在考试过程中通过手机向他人传递答案。

根据相关规定,该考生被取消本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列入高考黑名单,未来三年内不得参加高考。

2.2 案例二:考场协助作弊在某年高考中,一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被发现与外部人员存在通讯行为,协助他人作弊。

经调查核实,该考生利用考场内的无线信号,将试题传输至外部设备,供他人抄袭。

根据相关规定,该考生被取消本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列入高考黑名单,未来五年内不得参加高考。

2.3 案例三:考场代考在某年高考中,一名考生代替他人参加考试。

经调查核实,该考生与被代替考生存在亲属关系,两人共同策划了此次代考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两名考生均被取消本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列入高考黑名单,未来十年内不得参加高考。

3. 违规处理流程3.1 举报与核实高考违规行为的举报途径包括考生、家长、教师、社会公众等。

一旦收到举报,教育考试机构将立即展开调查,并对涉嫌违规的考生进行核实。

3.2 证据收集在核实过程中,教育考试机构将收集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监控录像、考场记录、考生笔迹鉴定、通讯记录等。

3.3 处理决定根据证据情况和相关规定,教育考试机构将作出处理决定,包括取消考生成绩、列入高考黑名单、限制参加高考等。

3.4 申诉与执行考生对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申诉。

申诉期间,原处理决定暂停执行。

申诉结果为最终结论。

4. 案例分析4.1 违规行为特点从以上案例来看,高考违规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 技术手段日益先进:考生利用手机、无线信号等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作弊。

教育部通报舞弊案例(2篇)

教育部通报舞弊案例(2篇)

第1篇近日,教育部接到多起关于教育舞弊行为的举报,经查实,部分地方和学校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为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维护教育公平,教育部决定对以下案例进行通报,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案例一:某高校研究生招生舞弊案经查,某高校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个别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招生名额。

具体案情如下:1. 舞弊手段:部分考生通过伪造身份证明、提供虚假材料等方式,骗取招生名额。

2. 舞弊人数:涉及考生10余人。

3. 处理结果:经查实,上述舞弊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教育招生政策,损害了教育公平。

根据相关规定,对涉事考生予以取消入学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案例二:某中学高考作弊案经查,某中学在高考期间,部分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作弊。

具体案情如下:1. 舞弊手段:部分学生利用手机、作弊器等工具进行作弊,甚至有学生相互传递答案。

2. 舞弊人数:涉及学生20余人。

3. 处理结果:经查实,上述作弊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教育招生考试规定,损害了教育公平。

根据相关规定,对涉事学生予以取消高考成绩,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案例三:某地教师职称评定舞弊案经查,某地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个别教师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职称。

具体案情如下:1. 舞弊手段:部分教师伪造业绩材料、虚报研究成果等手段,骗取职称评定。

2. 舞弊人数:涉及教师10余人。

3. 处理结果:经查实,上述舞弊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教育职称评定政策,损害了教育公平。

根据相关规定,对涉事教师予以降低或取消职称,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案例四:某高校教师学术不端案经查,某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存在抄袭、篡改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具体案情如下:1. 舞弊手段:部分教师抄袭他人论文、篡改实验数据等手段,伪造学术成果。

2. 舞弊人数:涉及教师5余人。

3. 处理结果:经查实,上述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损害了学术风气。

教育案例分析学生作弊(2篇)

教育案例分析学生作弊(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作弊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时有发生。

作弊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诚信品质,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本案例以某中学一名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为切入点,分析学生作弊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某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中,小明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

经查,小明利用手机短信传递答案,并与同班同学相互传递。

事发后,学校对小明的作弊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取消其本次考试成绩,并给予其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学生作弊的原因分析1. 诚信教育缺失在案例中,小明作弊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和家庭对诚信教育的忽视。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诚信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部分学生在面对成绩压力时,选择作弊来获取高分。

2. 成绩压力过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面临的成绩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不惜采取作弊手段来提高成绩。

3. 考试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这使得部分学生将考试成绩视为衡量自己能力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作弊成为了一些学生应对考试压力的“捷径”。

4. 社会风气影响在社会上,一些不正当竞争、欺诈行为的存在,使得部分学生认为作弊是一种“生存技巧”。

这种社会风气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学生作弊的影响1. 损害诚信品质作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诚信品质,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难以树立良好的信誉。

2.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学生作弊导致考试成绩失真,使得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增加师生矛盾作弊事件的发生,容易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五、应对策略1. 加强诚信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 调整考试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综合素质等相结合,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高考作弊案例

高考作弊案例

高考作弊案例
作弊是一种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以下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高考作弊案例:
1. 2020年江苏省高考,有一名考生被发现携带作弊器材进入考场。

该考生被取消此次考试成绩,并在今后两年内禁止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2. 2019年浙江省高考,有两名考生在考前通过社交媒体购买了考题答案。

经公安机关调查,涉案考生被依法处理。

另外,这两名考生的高考成绩也被取消。

3. 2018年山东省高考,一名考生利用电子设备传递作弊信息。

该考生被取消此次考试成绩,并被禁止参加今后三年全国高考、研究生考试和中央组织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等。

4. 2017年福建省高考,有多名考生使用自己或他人身份证参加考试。

经司法机关处理,涉案考生被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并对其高考成绩做出无效处理。

5. 2016年安徽省高考,有一批考生在考前收受“中介”组织提供的作弊服务。

涉案考生被取消此次考试成绩,并在今后两年内禁止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这些案例表明,作弊不仅是违反考试纪律、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而且会给个人带来长期的教育惩罚和法律制裁。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抵制作弊,珍惜诚信和公平的教育环境。

考试舞弊法律案例分析(3篇)

考试舞弊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考试舞弊,作为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顽疾,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损害了学生的诚信品质,破坏了学术风气。

近年来,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考试舞弊案件逐渐增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某高校研究生考试舞弊案为例,分析考试舞弊的法律问题,以期为打击考试舞弊、维护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2019年,某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该校一名研究生李某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其他考生的考题,并与他人合谋,在考试中为他人提供答案。

该行为被该校监考人员发现,并立即报警。

经过调查,该校多名研究生涉嫌参与考试舞弊,其中包括该校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等。

三、案件分析1. 舞弊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考试作弊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非法获取考试试题、答案的;(2)为他人提供考试试题、答案的;(3)在考试中泄露、传播考试试题、答案的;(4)其他作弊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其他考生的考题,并与他人合谋,在考试中为他人提供答案,其行为符合上述第(1)和第(2)种情形,属于考试作弊行为。

2. 舞弊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考试作弊行为将受到以下法律制裁:(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李某某及其同谋因涉嫌考试作弊,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3. 学校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1)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义务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对考试舞弊行为负有监管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①擅自举办或者变相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②组织、参与、协助考试作弊的;③故意泄露考试试题、答案的;④其他违反考试管理规定的。

高考作弊案例故事

高考作弊案例故事

高考作弊案例故事我跟你说,高考作弊这事儿啊,我可知道不少。

就说我那时候吧,有个同学叫二狗子,这人长得那叫一个贼眉鼠眼的,眼睛小小的,一笑就眯成缝儿,脸上还有几颗麻子,看着就透着股子机灵劲儿,可这机灵劲儿没用对地方啊。

高考那天,考场里气氛那叫一个紧张,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监考老师呢,就跟那老鹰盯小鸡似的,眼睛瞪得溜圆,在教室里来回溜达。

二狗子坐在座位上,一开始还老实,可没过一会儿,就开始不安分了。

他呀,提前跟前面那小子商量好了,要传小抄。

前面那小子叫啥来着?哦,对,三胖。

三胖长得胖嘟嘟的,那脸就像个大馒头似的。

二狗子就轻轻踢前面三胖的凳子,一下,两下。

三胖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二狗子有点急了,又用力踢了一脚。

这时候三胖才反应过来,就偷偷地把早就准备好的小抄往后面传。

可这时候啊,旁边有个同学看见了,这同学是个书呆子,平时就只知道看书,眼睛片厚得跟瓶底儿似的。

他看见这事儿,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那表情就像看见了啥怪物似的,还小声嘟囔:“这不行啊,这是作弊啊。

”二狗子听见了,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压低声音说:“你管得着吗?就你能。

”那书呆子被他一吓唬,也不敢吭声了。

可谁知道呢,监考老师就跟有顺风耳似的,突然就走到二狗子跟前了。

二狗子当时脸就白了,就跟那白纸似的,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唰”地就下来了。

监考老师眼睛一瞪,伸出手就说:“拿出来。

”二狗子还想狡辩呢,结结巴巴地说:“啥……啥呀?老师,我没干啥啊。

”监考老师可不吃他这一套,直接在他桌子底下就把小抄搜出来了。

这事儿一出啊,整个考场都炸锅了。

同学们都小声议论起来,那声音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嗡嗡叫。

二狗子就像个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被监考老师带出了考场。

你说这不是自作自受嘛,好好的高考,就这么被自己给毁了。

我就想啊,这人啊,还是得踏踏实实的,走歪门邪道肯定没好下场。

教育部通报手机舞弊案例(3篇)

教育部通报手机舞弊案例(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舞弊现象在各类考试中逐渐增多。

为了维护教育公平,保障考试的公正性,教育部高度重视手机舞弊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治理。

近日,教育部通报了多起手机舞弊案例,旨在警示广大师生,加强自律,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一、案例一:某高校研究生考试手机作弊2019年3月,某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该校一名研究生在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作弊。

经查,该生通过手机发送试题答案给其他考生,涉及多名考生。

根据相关规定,该校对该生作出了取消考试资格、取消录取资格的处理。

同时,该校对相关监考教师和学院负责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二、案例二:某中学高考手机作弊2019年6月,某中学高考期间,该校一名高三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作弊。

该生通过手机拍摄试题,发送给其他考生,涉及多名考生。

经查,该校存在监考不力、考场管理混乱等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该校对涉事教师和学院负责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该校进行了通报批评。

三、案例三:某高校博士生论文抄袭2019年11月,某高校一名博士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通过网络抄袭他人论文,并使用手机进行论文修改。

经查,该生抄袭论文字数占论文总字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相关规定,该校对该生作出了撤销学位的处理,并追究相关导师和学院责任。

四、案例四:某中学教师手机作弊2020年3月,某中学一名教师在参加职称评审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查阅资料作弊。

经查,该教师抄袭他人答案,涉及多个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该校对该教师作出了取消职称评审资格的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五、案例五:某高校教师手机作弊2020年5月,某高校一名教师在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作弊。

经查,该教师抄袭他人答案,涉及多个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该校对该教师作出了取消教师资格证的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针对上述案例,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真吸取教训,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治理:1. 严格考试管理,加强考场监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舞弊典型案例案例一:2007年我省某县高考群体舞弊案2007年高考前夕,为了让孩子高考考出好成绩,我省某县几名考生父母望子成龙,精心谋划,明确分工,聘请“枪手”、采购先进通讯设备及高考试题和答案,密谋作弊。

该县某乡镇干部王某与同事方某都在为自己孩子高考的事情头疼,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子女成绩不是很理想。

6月1日晚,王某、方某分别约上今年孩子也参加高考的施某、任某和同事谢某某等,聚在一起商量作弊办法。

经过3个多小时的商量,王某等人决定先购买一批手机、无线耳塞、线圈等作弊工具,相关费用由各考生家长按份承担。

按照预定的计划,王某先后购买了一批手机、无线耳塞、线圈等作弊工具;谢某某在浙江某大学物色到支某等6名在校大学生,在高考前两天亲自把他们接到县城,把他们安置在县城一宾馆内;这宾馆不但是枪手们住宿的地方,同时也被作为作弊场所,王某等人给这些房间配置了两台复印机、传真机;当时负责购买试题的施某则经过多方联系找到卖家林某。

6月7日上午开考后,施某向林某购得语文高考试题及部分答案,通过“枪手”解答后,将答案复印给几位考生家长,再由考生家长通过手机将答案传给考场内的考生,考生则通过事先携带进考场的无线耳塞、线圈等作弊工具获取答案。

与此同时,该县商人黄某、章某、施某等也购置了一批作弊工具,专门物色了数名老师进行答题,并以同样方式进行作弊。

正当作弊三方自以为神不知鬼不晓紧密分工合作时,6月8日下午3时许,参加安全保卫的公安民警通过无线电检测车检测到考场周围一些不明信号。

民警顺着信号源头,找到了施某等人作弊地点,一举查获相关作弊人员12人和大量的手机、无线耳塞、复印机等作弊工具。

公安机关顺藤摸瓜,仔细排查摸底,一个组织严密、分工精细、作弊工具多样、作弊手段先进的高考作弊团伙由此浮上水面。

案发后,作弊各方都懊悔不已,纷纷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作为考生家长的王某曾在法庭上这样说:“孩子是家长全部的希望,高考又是孩子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孩子家长甘冒风险,以侥幸的心理、不法的手段,企图在关键时刻‘帮’孩子一把,没想到这一‘帮’不但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警示: 1、参与违规舞弊的15名考生均以考试作弊处理,取消该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处理决定记录、保留于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2、有多名已被录取的学生被取消录取资格;3、2008年3月31日,该县人民法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分别判处谢某、王某、方某等帮助作弊的考生家长和老师8人有期徒刑6个月至3年不等。

2008年我省某县级市高考群体舞弊案2008年浙江某县级市共有6741名学生参加高考,设了5个考点和1个备用考点。

高考期间通过无线电监控截获作弊信号,现场抓获了9名涉嫌作弊的考生和他们的21名涉案亲属,抓到3名涉嫌提供“试卷答案”的犯罪嫌疑人。

被查获的案发考点均是该市一中和二中。

6月7日至8日高考期间,无线电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乘坐装有球形雷达接收器的无线电监控车在所辖的各个县市巡查。

7日上午10点55分,语文考试时检测车在考点之一该市第一中学附近,发现可疑的无线电频率,警方随后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抓获了一伙嫌疑人;当天下午,以及第二天下午,警方又分别在该市第二中学附近,分别抓获了两批嫌疑人。

当场依法传唤了21名场外涉案人员,并扣押了手机21只、对讲机6台、电脑6台。

经查,这21人分别是两考点9名考生的亲属。

根据他们的供述,之前这些考生已在耳内放入无线电信号接收器,他们发送信号是为了向考生提供作弊信息。

事件发生后,该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

设区市政府、省教育厅、公安局和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来到该市,指导案件调查工作。

6月14日,涉嫌提供“答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在公安部门的全力侦查下被刑事拘留,查实这3名犯罪嫌疑人在网络上通过QQ买到了所谓的“高考试题答案”,然后在该市进行转卖。

对于此次的高考作弊者,考生由省教育考试院处罚。

对其他的涉案人员,由公安机关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进行制裁。

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进行党纪和行政处罚。

在这次高考舞弊案中,涉嫌泄密的高考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和英语。

省考试院专家对这些“答案”进行了鉴定,结果是,考生购买的“语文答案”为今年全国统考答案,而“数学和英语答案”,既非全国统考答案,也非浙江省单独命题的高考答案,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是哪里的答案。

警示: 1、涉嫌提供“高考试题答案”的吕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于考后第六天即6月14日被永康警方刑事拘留。

2、涉嫌购买答案的18名考生以考试作弊处理,取消该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处理决定记录、保留于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

3、有多名已被录取的学生被取消录取资格。

考生携带手机进入考场被取消所有考试科目成绩高考期间,我省查获多起考生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的案例,其中部分考生带有作弊动机,案发时手机上有答案信息,也有部分考生是属于无意携带的,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只要考生携带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都将作为考试作弊行为而受到“取消该次考试的各科成绩”的处理,并被记录、保留于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

2008年高考结束后,省考试院收到宁波考生叶××在考试中受到违规处理的申诉材料,考生在材料中陈述“在参加英语科考试时,因为赶到考场较为急迫,手机放于衣袋中忘记取出。

考试时,我的任课老师有事找我,导致我衣袋中的手机振动。

发现后立即主动上交监考老师。

”“我在手机发生振动时并未接听,也没有遮遮掩掩,而是立即主动向老师报告,承认错误,接受监考老师的处理。

”“我对此次收到的《浙江省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表示不服,申请复议,希望有关教育部门更改处理决定,将‘考试作弊’变更为‘考试违纪’,将我的作弊相关信息从《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中删除”。

收到申诉材料后,省考试院相关部门和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察看了考生的违规情况记录表和有关的资料,认定考生的违规事实是明确的:一、考生已经携带手机进入考场,手机处于开机状态;二、考试过程中手机振动,且有来电显示。

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六条考生“携带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即应认定考生考试作弊,故对叶××的违规处理决定正确无误。

警示:考试期间考生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以考试作弊处理,取消该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处理决定记录、保存于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

案例四:湖南耒阳高考舞弊4人被刑拘2人被记大过2008年6月8日16时40分,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巡视暗访组利用电子监测车,在耒阳市一中考点附近静园宾馆725、727房现场抓获了涉嫌作弊的伍桥、唐晓明等人。

该事件引起了耒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即成立了由耒阳市纪委监察局、公安局、教育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展开深入调查,调查查明伍桥、唐晓明等利用反屏蔽无线通信作弊。

目前犯罪嫌疑人廖衡英、唐晓明等四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另有人6正在查处当中。

据了解,耒阳市今年共有高考考生5730人,设耒阳一中、耒阳二中、职业中专3个考点,192个考室,其中耒阳一中考点安排考生2250人。

耒阳市为抓好今年高考工作,除严格按照《考务手册》规定外,还特别加强了防电子作弊硬件设施建设,在各考点安装了手机屏蔽系统,考前还安排专人对所有屏蔽器进行了测试,省暗访组在暗访时试用过手机,屏蔽是有效的。

耒阳市教育局对违纪舞弊现象严格按照依法、依规、依条例及时处理,在省巡视暗访组到达耒阳之前,已查处9起擅自带手机的考生,收缴手机9部,并对违纪情况如实记录上报省教育考试院处理。

经调查,作案的系耒阳两名中学生、一名在校大学生和一无业人员,他们分别给正在参加高考的3名考生发送答案。

据初步查明,参与舞弊的7名人员首先花数千元从网上购买了无线对讲机和反屏蔽工具等,并以5000元每科的价格联系好了网上售卖高考试题“答案”的买家,约定高考期间将答案传送给3名考生。

为查清作弊设备和高考“答案”的来源,以及“答案”是否属实,当地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由于这起作弊事件涉及的范围较小,被及时发现并制止,对该省高考和其他考生没有造成影响。

警示:湖南省耒阳市高考舞弊案4人刑拘,对监考不力的监考员王亚东、朱新武给予了行政记大过处分。

湖北监利6名家长涉嫌参与高考舞弊被抓2008年湖北监利县警方破获一起有组织的高考舞弊案。

10多名涉案人员被警方控制,其中包括6名向作案者购答案的学生家长。

监利外国语学校是当地一所民办中学,今年有100余名考生参加高考。

6月7日,高考第一天,监利警方在考场外控制一名涉案男子,搜出了一部电台及相关设备。

根据其提供的线索,民警很快又控制了参与作弊的6名考生家长。

据监利公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6月7日晚11时左右,当地移动公司电话报案,称位于监利县翔宇学校周边的移动电话中断,怀疑有人破坏移动通信设备。

翔宇学校周边的移动通信电磁波发射锅架设在学校斜对面的监利县交通局楼顶,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

在监利县交通局大院内,民警发现一辆武汉牌照的别克车停在院内,现场有2名男子,车子后备箱内有一台通信电磁波发射锅。

经调查,其中一名司机姓章,另一人名叫陈力,今年24岁,毕业于西安某大学。

据陈力交待,和他一起拆除移动通信电磁波发射锅的还有两名监利籍的武汉某高校大学生。

高考前夕,他们便在翔宇学校周边租住,准备好手提电脑、基地电台,给校内考生传递高考答案,每门课收费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7日上午,陈力一伙人躲在别克车内传递答案,但没有成功。

他们怀疑附近的通信设施干扰了发射频率,便撬开交通局办公大楼东侧门,攀爬至楼顶,将移动通信发射锅卸下,并剪断了通信光缆,造成通信信号中断13小时。

在监利城区宋家湾的租住处,警方将另外两人抓获,他们是武汉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潘某、王某,学的专业是电子软件工程。

据3人交待,他们是受一名叫刘勇的监利人指使传递高考答案。

拆除移动通信电磁波发射锅时刘勇也在场。

警方赶去时,刘勇已逃跑。

此次行动中,警方共控制2名“枪手”、2名传送答案的男子、一名联系人、6名参与作弊的学生家长等10余人。

警示:本次高考舞弊案中,除涉案舞弊考生6名被取消所有课程成绩外,涉案人员陈力、两名监利籍的武汉某高校大学生潘某、王某等人均因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破坏通信设施罪被刑事拘留并判刑;潘某、王某也被就读高校取消学籍。

山东首例高科技高考舞弊案12人被批捕2008年6月7日下午,高考进行时,济南市第174考场监考的马老师发现,考生张某不断用右手撩起耳边的头发,神情非常可疑。

当即,马老师请来无线电信号检测人员,经检测证实张某周边的电子信号异常强烈。

考试结束后,金属探测仪探测发现张某随身携带了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盒子——无线电接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