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经济实力看苏德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事经济实力的消长看苏德战争的成败

余章松

进入现代社会,国际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也日渐凸现。1941至1945年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苏德战争是在两大战场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军事战场,另一个是经济战场。苏德双方军事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对苏德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

一、军事经济的重要性及其界定

战争离不开经济的支持,自古如此。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

和海军依赖于经济前提。”¹

列宁在一战后曾精辟地指出,“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º,“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谁的后备多,谁的兵源多,谁

的群众基础雄厚而能更长久地支持下去,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¼

一战中单个士兵日耗物资6公斤,二战时就激增至20公斤。一战中,个人消费值与武器装备值在军事消费总值中大约各占50%;二战时军事消费总值中武器装备费用已升至75%,个人消费占25%。一战中,军费开支占交战国预算的40-45%,二战时则升至60-65%以上½。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进入正式探讨前我们先界定什么是军事经济。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军事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部分,平时用以保障军事需要的战争准备,战时用以保障战争的实施。它主要包括:(1)用于军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2)制造武器设备及其它军需品的军事(国防)工业;(3)为军队和军事工业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机器设备和有关消费品的工业和农业;(4)直接或间接为军事服务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财贸、科研、医疗卫生等部分。归纳起来,军事经济核心是军事工业,其支柱是重工业。

¹º»¼½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570页。

《列宁军事文选》,第216页。

《列宁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81年版,第586页。

《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82页。

二、战时苏德双方工业生产能力的对比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不仅在军事方面损失惨重,经济方面的损失也同样巨大。战争初期苏军的严重失利给苏联军工生产的组织造成了巨大的困难。首先,苏联损失了重要工业区。5个月时间内苏联损失了63%煤、58%钢的生产能力及41%的铁路线(见表1)¹。

表1 苏联经济战争动员(百分比)º1940年

1942年国民收入

1555工业品2668农业924运输

16

61

战争爆发后,苏联的人力资源动员很快达到极限。开战10天之内,苏联就征召530万人入伍。战时苏军兵员损失极为惊人。据纳粹德国统计,1941

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军共俘虏苏军575・4万人,其中322万人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联战死的军人达1360万人(含死于战俘营),同时苏军人数一直保持在1000万左右。苏联大部分壮年男子在前

线战斗,后方的劳动力资源出现巨大缺口。填补苏联劳动力需求缺口的主要是妇女、少年及从前线退伍回来的残废军人。苏联早在战前一年就进行了劳动力动员:改行56小时工作周,并禁止擅离工作岗位,也不准迟到早退,违者判罪。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即发布命令,将每天工作时间延长1至3小时,并取消休假。这就在不增员的情况下增加了工业生产能力近1/3。1942年初,又将战前规定的最低劳动日大幅度提高,并规定了12岁至16岁少年最低劳动日为每年50天。这样,就将平均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劳动日,由1940年的254天提高到1942年的352天¼。

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比重由1940年的38.4%提高至1944年的57.4%。轻工业1942年底81%的工人为女职工。1942年联共(布)中央一份决议指出:“我们的成就在很大程

度上是依靠千百万苏联妇女工作。”½职工中18岁以下少年比重1942年比1939年增加2.5

倍,战争第三年少年在工业各部门的职工比重中达到40-60%。

与苏联形成强烈对照,战时纳粹德国的经济战争动员步履蹒跚,缺乏力度。虽然德国早在1939年9月即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其经济动员程度仍然较低。以钢铁为例:1942年4月前只有37.5%的粗钢用于军工生产,低于一战时的46.5%¾。事实上,德国迟至1943年1月才宣布进行总体战。不仅时间上比苏联晚,动员程度也比苏联低得多。这在人力资源动员水平方面反映得尤其明显。首先,德国工业部门工人每周工作时间战时

31

从军事经济实力的消长看苏德战争的成败¹º»

¼½

¾[德]阿尔贝特・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阿尔贝特・施佩尔回忆录》,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599页。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6卷,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第258页。

诺务:《苏联经济史》(Alec Nove ,A n E conomic H istory o f US S R ),企鹅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何勒、讷克约施:《乌托邦政权》(M ikhail Heller and Alek sander Nekrich ,Utopia in p ow e r :T he H istory of the S ov iet union F rom 1917to P resent ),西蒙与舒斯特公司1992年版,第390页。

《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斗争1933-1945年》,第259页。

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斗争1933-1945年》(CCCP ³²ÀÂβ¶ÁÂÀĺ³Æ±ÊºÃÄüÀ»±´Â¶Ãúº1933-1945.´.),莫斯科1983年版,第2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