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重振大国地位的俄罗斯
军事理论 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填空、名词解释)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
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扩张型:霸权主义;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本国安全及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联盟型:分为一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中立型:奉行和平中立政策的中小发达国家。
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1.履行兵役的义务。
2.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
3.保守国家军事秘密的义务。
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5.支持国防活动的义务。
(简答)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民兵。
国防动员的概念: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时,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名词解释)自卫保卫战:抗美援朝——1950年对印度——1962对苏联——1969对越南——1979第二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概念:它揭示的是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名词解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1.产生时期。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
《大国崛起俄罗斯》课件
科技创新
俄罗斯在科技领域拥有较强实力,其科技 创新成果对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产生 积极影响。
THANKS
[ 感谢观看 ]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复杂多变,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两国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在某些 领域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反导问题
俄罗斯一直关注美国反导系统的部署和发展,认为其威胁 到自身的战略安全,是俄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叙利亚问题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支持叙利亚政府,而美国则支持 反对派,两国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博弈。
国投资。
国际合作与区域一体化
03
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如欧亚经济
联盟等。
CHAPTER 04
俄罗斯的文化与教育
文学艺术
总结词
俄罗斯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俄罗斯文学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他们的作 品深刻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此外,俄罗斯的艺术也独具特色,如油画、雕塑、音乐 等,在国际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统治
13世纪,蒙古帝国入侵并统治了古 俄罗斯,长达两个世纪,对古俄罗 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金帐汗国
14世纪,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统治 ,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 家,即金帐汗国。
近代俄罗斯
01
02
03
彼得大帝改革
18世纪初,彼得大帝推行 了一系列改革,使俄罗斯 进入近代化进程,成为欧 洲强国之一。
轻工业发展不足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消费品市场主要依赖进 口。
2018版毛概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PPT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 全球化。
35
世界仍不安宁
——主要表现一: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 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此次事件对美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 响极为深远,美国民众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严重削弱。 36
——主要表现一: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基础上形成的
10
1.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 基础上形成的
世情变化
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仍不安宁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文化冲突更为明显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11
1.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 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5
5
1993年—2003年 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 事委员会主席。党和国家 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 核心。
6
6
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7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9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953年,河南安阳股墟附近发掘的165座平民墓中,83座有殉贝。
从有些贝的放置位置看,好像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
这说明当时()A. 用贝殉葬是平民特有的社会现象B. 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C. 贝作为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D. 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答案】C【解析】由材料“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可知,墓葬中的殉贝具有货币的价值,是财富的象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只有83座墓葬有殉贝,不能称其为平民特有,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墓葬中的殉贝而非平民的社会地位,故B项排除;从材料“好像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中可以看出,殉贝不是装饰品,材料没有涉及到到人们审美价值观的变化,故D项排除。
故选C。
2.下图所示为出土于3000余年前的莎草纸画。
此文物可用于研究()A. 古代西亚的文字艺术B. 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C. 阿拉伯人的神话文学D. 古代埃及的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由古代埃及人发明,画中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因而此文物可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社会生活,D正确;西亚、印度、阿拉伯与题干中莎草纸发明地不符,排除A、B、C。
故选D。
3.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其地名的沿革可以概述为:新昂古莱姆(昂古莱姆是法国的城市)—新阿姆斯特丹—新约克(即纽约)。
与更名“新约克”相关的殖民冲突发生在()A. 西班牙与荷兰之间B. 荷兰与英国之间C. 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D. 法国与英国之间【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在美洲建立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其后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为新约克,故与“新约克”相关的殖民冲突发生在荷兰与英国之间,B项正确。
俄罗斯政治和文化传统视角下的梅普组合解读
俄罗斯政治和文化传统视角下的梅普组合解读王文明2011-03-15 07:11:54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2期[内容提要]“普京因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普京本人的政治影响,二是普京的治国思想或“普京路线”。
普京的政治分量、个人威信以及占国家杜马多数席位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头衔,都给其本人提供了宽广的政治回旋空间,决定了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府不可能仅仅履行技术性职能,也决定了“普京因素”在俄罗斯政治中的主导性地位。
“普京因素”将伴随着梅德韦杰夫的整个执政过程,是梅普组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普京梅德韦杰夫权力机构政治影响中图分类号: D7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2-0044-07作者简介:王文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一系主任,副教授,210039。
2008年5月7日,俄罗斯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宣誓就职,并不意味着“前总统”普京时代的结束,而是标志着“后普京时代”,或更为确切地说是“普京总统后时代”的到来。
八年前,当叶利钦嘱托普京“要珍惜俄罗斯”时,俄罗斯还是一个社会秩序动荡、政治危机频发、经济形势险象环生的国家。
时隔八年,普京交给梅德韦杰夫的是一个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重振大国地位的俄罗斯。
但是,八年时间对于一个充满雄心的政治人物来说毕竟还是太短了。
普京虽然放弃了掌控国家最高权力的机会,并在宪法范围内进行了自我约束,但与叶利钦相比,普京卸任总统后,并没有退出政坛,而出任了国家二号人物——政府总理。
自梅普组合执政以来,面对与格鲁吉亚的五日战争、全球金融危机,在对内对外政策上,两人配合默契,各种举措有条不紊。
俄罗斯权力机制的运作实践表明,“普京因素”仍在并将继续在俄罗斯政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有效的制度安排决定了普京将继续拥有广阔的政治权力空间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诞生于国家权力机构或某个组织,因此,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由行为人所在的组织进行监督和用强制力保证实施,包括宪法、成文法、正式合约等。
2023年军理知识点
2,空军理复习■J12O23/09/5国际格局与战略形势1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答:所谓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全球政治层面上的实力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格局涉及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有时也称为“国际格局”、“世界格局”、“大格局”等。
2、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特点有哪些?答:(1)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谋求建立单极世界(2)欧盟势力影响日益扩大(3)俄罗斯意欲重振大国地位(4)日本走向政治军事大国步伐加快(5)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6)地区大国不断壮大(7)区域一体化组织蓬勃发展3、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将继续呈现总体和平与局部冲突、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总体发展与局部混乱并存的局面。
具体发展趋势有:(1)国际战略格局继续由一超多强向多极演变(2)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3)全球反恐形势仍然严峻(4)热点问题将会连续升温4、当前大国关系的重要特点是什么?答:(1)保持“总体稳定”。
(2)“逐利竞争”剧烈。
(3)“因时谋势”多变。
(4)“新老互动”明显。
(5)“区域合作”活跃。
(6)“多边协调”增强。
5.如何看待当今的国际格局?①。
在军事安全领域,离不开地区大国的合作(朝鲜,伊朗,叙利亚等)②■在经济领域,新兴经济体日益重要。
③。
在全球非传统安全面(如气候变化问题,国际反恐),美国更难发挥主导作用2023/09/12中国国防力量中国武装力量由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1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2陆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坦克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装备武器:压制武器,野战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装甲装备,直升机,单兵装备等3海军[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标志性和骨干突击力量)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3个舰队,舰队下辖舰队航空兵、基地、支队、水警区、航空兵师和陆战旅等部队。
普京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
普京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
严正;马剑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00(000)011
【摘要】前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俄罗斯一落千丈,政局动荡,经济大面积滑坡,10年来。
叶利钦未能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
如今普京奇迹般登台,号召“重振俄罗斯昔日雄风”,普京的政策富有成效,普京的政绩使他获得国际声誉和国内高的支持率。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严正;马剑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51.209
【相关文献】
1.普京主义与俄罗斯重振——俄罗斯重拾“强国主义”
2.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
3.增强国力重振雄风普京面临六大课题
4.中药大国如何重振雄风
5.大公司战略重振大国企雄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事理论复习
一.中国国防A.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两件大事:生存与安全问题,发展与富强问题。
B.国防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C.基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与颠覆。
D.行为主体:国家E.基本内容: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
F.国防基本类型:按社会形态分:1.奴隶制国防2.封建制国防3.资本主义国防4.社会主义国防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目标:1.防御性国防2.扩张性国防按国防力量构成分:1.联盟型国防2.独立自主型国防3.中立性国防。
我国奉行的是防御型的国防政策。
国防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与国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G.国防的地位和作用: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3.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H.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I .中国国防历史1. 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2. 中国近代国防:孱弱,衰败,屈辱清朝后期的国防民国时期的国防: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中国有边不固,有海不妨,直至四年解放战争结束,开启国防新篇章。
3. 中国国防历史启示:J .国防建设:一、 国防领导体制历史和现状:1. 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设置。
2. 1954年9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党的军事委员会。
3. 1958年7月,中央军委是中共中央的军事工作部门,统一领导全军,军委主席是全军统帅,下设总参总政总后勤;国防部是军委对外机构4. 1998年,设总装。
5. 1997年3月14日,《国防法》诞生清朝后期的军制:洋务新政,裁撤兵部,成立陆军部;军队主力为八旗兵,入关后成立绿营。
毛概第6章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其一,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经济运行的 速度和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更新更快, 产品寿命周期更短,资本流动更频繁,市场和 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 险更大。
其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主权提出 了挑战。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避免“边缘 化”,各国纷纷加入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原属于民族国家主权范围的部 分权力(如关税和汇率决定权等)不得不让渡 给国际组织,从而使原本至高无上的国家主权 受到一定的限制。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正确认识新中国特别是当前我国对国 际局势的主要看法、制定的基本国际战略以及为 此采取的外交政策,达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 学目的。 教学重点:当前我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对国际局势的正确把握
第一节 国际形势及其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 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其三,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引起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扩 大。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经济增长对自然 资源的依赖相对减少,而对技术、信息和人才的依 赖பைடு நூலகம்大加强。控制了大量的资本和高新科学技术的 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 战。在目前不公正、不合理的旧国际经济秩序下,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险恶。
实力超强的美国
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 凭借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梦想建立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单极世界。它不顾世 界人民和多数国家政府的反对,甚至绕过联合国,到处 干预别国的内政。2001年“9· 11”事件后,为了建立反恐 怖主义国际联盟,美国需要各国的支持和配合,不得不 加强与各国的接触和磋商。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动员一 切资源、使用一切手段进行反恐怖斗争,强化了它在国 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军理课后习题(简答、论述)
1.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势的综合角逐(3)现代国防是国家行为,也是国际行为(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5)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密切2.国防历史主要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
(2)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3.新中国国防主要成就?(1)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2)铸就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3)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4)国防后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4.我国现行国防政策要点?(1)维护安全统一,保卫核心利益。
(2)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巩固国防。
(3)积极防御,防御和反击相结合。
(4)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5.如何理解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3)司法适用的有限性(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6.国防义务的含义?公民应承担的国防义务主要有哪些?含义: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组织在国防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
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依法服兵役等。
7.如何理解大学生参加军训的意义8.论述如何加强培养公民的国防观念。
(1)增强忧患意识。
(2)尚武意识。
(3)高度的责任意识。
8.目前我国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由哪些力量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部队,黄金、水电、交通和森林部队,公安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民兵。
9.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有哪些主要兵种组成?陆军: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
海军: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
空军: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
第二炮兵: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机构。
国防教育习题答案
第一章我国国防政策的类型时什么?它有何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开向世界承诺,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不侵略别国。
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态势。
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因此,我国属于自卫型的国防。
中国的国防使对我们有何启示?1.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什么是国防法规?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有哪些层次?国防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国防生产、全民防御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我国的立法体制,我国国防法规在纵向结构上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法规,凡是基本军事法律和军事法规都属于这个范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第二个层次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国防法规,居于这个层次的法规在国防体系中数量最多且地位重要,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等;第三个层次是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颁布的规章,其中既有单独颁布的,也有联署发布的,如《航空军事运输安全检查与飞机监护、守卫暂行规定》等;第四个层次是各军兵种和大军区制定颁布的法规细则,如陆军颁布的《战斗条令》;第五个层次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天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公民有哪些国防权利和义务?根据我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3个方面的国防权利。
(1)国防建设建议权。
《国防法》第54条规定:公民和组织有“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即公民有权对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规章制度、措施方法等提出改进意见。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权。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课程号: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秋总学时:32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无(本科新生第一学期课程)面向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课院/部(室/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系统讲授世界经济与政治体系形成、发展、变化的基本进程及其主要规律,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分析;2、对影响世界格局走向的重要力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层面的分析与比较研究;3、多角度探讨当代中国外交所处国际关系的领域与层次,全方位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理性评价中国外交的历史与现实。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分析和认识复杂的国际问题,全面了解中国迅速上升的国际地位与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刻领会和理解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选择,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与知识背景。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一)理论教学:33学时知识单元1:世界经济与政治体系形成、发展、变化的基本进程及规律参考学时:9学时学习内容:1.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3.世界政治多级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发展的深层动因与主要特点。
2.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发展进程和主要特征,理性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矛盾与问题,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政治的深刻影响。
2.掌握世界多级化的基本概念、政治政治格局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的力量对比态势,理解世界多极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的曲折性。
2019年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2、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国防教育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3、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队,警察,监狱等专门机构,这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实体。
4、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组成。
5、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等,被称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
6、《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7、“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出自《战争论》。
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从战略角度,从全局上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战争与和平理论,武器装备发展理论,人才培养理论,科技强军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等等。
9、胡锦涛提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0、不同时期的战略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军事力量。
11、战略特点主要表现为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12、研究国内的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综合国力三方面的情况。
13、一般把国际战略格局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单极格局,两级格局,多级格局,多远交叉格局。
14、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15、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表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16、新的国家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安全观。
17、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
18、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军事人才的跨越式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科技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迅猛发展;国际经济协调发展与合作不断加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国经济改革与调整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2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地缘政治结构在调整中不断重组3当代世界军事的总体特征: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发展到信息化战争;军事竞争的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新型军备竞赛方兴未艾;国际军控与裁军取得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军事合作日益多样化和制度化3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答:基本原则:①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最高原则②独立自主是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④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处理同周边关系的基本原则。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为什么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一,走中国发展道路是我国3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发展;第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利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第三,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应对中国威胁论的现实要求;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5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促和平发展力量不断增强:在信息化技术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世界和平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力条件,成为促进总体和平的新兴力量;其他战略力量的新发展有力牵制了霸权主义,增强了和平的力量;在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瓦解后,世界主要大国力量进行了新的分化组合,对抗与对话同行,冲突与合作交织,但和平,合作,对话,交流是大国关系的主导方面;(二)谋求发展成为各国的战略重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尤为迫切;发展问题关系到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问题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三)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全球多边合作机制在区域内的次优选择;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已经成为部分国家经济开放的标志和对外施加压力的手段;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推动本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参与和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俄罗斯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明确俄罗斯经济制度已向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转型,政治制度已向多党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制过渡,特别是普京执政八年的政治经济发展特点;把握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有利与不利条件。
具体而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问题:(一)苏联的解体及其重大影响(二)俄罗斯的转型与振兴(三)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二、主要内容提示(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了加速科技、经济发展和实行改革的主张,推行“加速发展战略”,试图力挽苏联资料的颓势。
但由于苏联多年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根深蒂固,苏联党政领导对旧体制弊端缺乏深刻的认识,未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进改革。
到1987年,苏联的经济改革基本上流于空谈,没有取得实际的进展和成效。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
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官僚社会主义”,用同美国之间的“和平与合作”取代军备竞赛和冷战对抗,确定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为之奋斗的目标。
戈尔巴乔夫宣扬的“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及“人道主义”却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使苏联社会陷入全面危机。
社会剧烈动荡,反共反社会主义思潮和势力空前猖獗,党内反对派和社会上的反政府组织聚集在一起争夺政治权力,使国家政权处于瘫痪状态;国民经济陷入深刻的危机,国家预算赤字和内外债惊人增长,通货膨胀严重,消费品缺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民族矛盾日趋激烈,民族冲突不断升级,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情绪同时高涨。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最终把苏联的党和国家引向亡党亡国的深渊。
1990年3月,波罗的海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先后发表独立宣言。
三国独立之举在其他加盟共和国引起连锁反应,这些国家都纷纷发表主权宣言,联盟濒临崩溃的边缘。
剧变后的东欧和独联体国家
4、普京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 鉴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积 累了种种棘手难题,要走向复兴, 尚需时日,难以一帆风顺,更不会 一蹴而就。但是,如果能找到一条 体现俄罗斯特点的成功之路,有可 能加快复兴的进程。
2009年,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 • 首先,经济 陷入严重衰退 • 其次,财政赤字加重俄罗斯债务负担 • 再次,经济 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病
二、独联体一体化过程中的曲折和阻力 1、独联体一体化过程过程中的问题:
第一,独联体各种机构的实际效能极低
第二,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趋向“空心化 ” 第三,独联体军事一体化的努力面临夭 折的危险。
2、独联体一体化进程难以推进 的原因
第一,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 矛盾。
第二,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矛盾 第三,西方大国与俄罗斯的矛盾
(三)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趋向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私有化趋向长期化
俄 罗 斯 经济政策调整
制订“发展预算” 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 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
(四)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
1、从整顿战略到振兴战略的转变 1997年2月17日 向俄罗斯联邦议会两 院发表了题为《齐心 协力振兴俄罗斯》的 国情咨文报告。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两 院 制
联邦委员会
国家杜马
(由178名议员组成)
(由450名议员组成)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联 邦 制
联 邦 制 三 原 则
统一原则
平等原则
自治原则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多 党 制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始 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未得到 宪法认可,新宪法则明确承认 了多党制原则。新体制的确立 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
军事理论考点
一、中国国防1.国防主体:国家2.国防对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3.国防手段:进行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多方面活动4.国防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5.国防根本职能:维护国家生存发展6.中日甲午战争时间:1894~18957.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的领土:辽东半岛(营口)、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8.《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主权、政权、领土、居民9.《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底土、领空等(领海)10.我国现行国防政策的性质:防御性11.我国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12.十八大明确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富国与强军相统一13.《联合国海洋公约》对各国凌海、毗连区。
宽度如何规定: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分别对应 12、24、200、200~350海里14.为什么把“武装颠覆”而不是“颠覆”确定为国防对象?一是反颠覆是国家职能,制止武装颠覆是国防职能二是武装颠覆活动是威胁我国安全地主要因素之一三是武装颠覆是常常是内外勾结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国内势力的行为四是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家分裂造成的灾难极为惨痛二、世界新军事变革1.战争形态的演变: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三种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2.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编制体制的新变化,作战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3.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4.信息化武器制胜的关键是精确快速打击5.海湾战争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的标志6.美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7.“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非对称作战8.俄罗斯军队正在激进转型,强力重塑大国军事体系9.日本把防卫厅更名为防卫省,企图突破后束缚10.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信息化2020年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入列11.目前,我国武器装备已形成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装备体系12.为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正加快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13.强军梦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当代中国大学生如何为实现强军目标做贡献三、航天技术1.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空间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军事理论考查题目集
军事理论课论文参考题目1、如何认识着眼国家利益是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点: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两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国防的地位与作用。
2、试论述我国国防历史的重要警示。
要点:政治开明、经济科技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国防就强盛,反之则然。
3、请从国防法规的特殊性质来认识国防的主体。
要点: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行为;4、如何认识中国武装力量的使命?要点:总的来说,是担负着保卫祖国、抵抗侵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
具体是:陆、海、空、第二炮兵。
5、国防动员对战争胜负具有哪些重大影响?要点:现代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是人民战争巨大威力的具体化;战争潜力可持续发挥的重要保证。
6、请论述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要点:1、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必须正确处理人与武器的关系;2、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3、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因为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4、把人和武器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显然,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5、强调“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不排斥武器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应努力寻求人和武器的高度统一和最佳结合。
7、请举例说明你对“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如何理解的。
要点:1、藐视敌人与重视敌人,从战略上和战术上分别加以限制,作为一个完整概念,两者就成为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2、革命者必须在战略上,在全体上,藐视敌人,敢于同他们斗争,敢于夺取胜利;3、同时,又要在战术上,在策略上,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斗争问题上,重视敌人,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采取适当的斗争形式,以便一步一步地孤立和消灭敌人。
8、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要点: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2、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如果放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蜕化变质,就会分崩离析,打赢高技术战争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就无从谈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重振大国地位的俄罗斯第一节从苏联到俄罗斯一、苏联建立的世界意义(略)P1871922年正式成立(俄、乌、白、外高加索),后来发展到15国。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积22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2.901亿(1990)。
1.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极大鼓舞了亚非拉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50年代初出现13个社会主义国家)3.苏联的建立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的重要力量。
(二战中反法西斯的主力军;战后高举民主、和平大旗)4.成为制约美国称霸全球的重要力量和竞争对手,保持了战后世界的整体和平与稳定。
(应对冷战;客观上实现了世界和平)二、苏联解体及其影响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面临全面危机(1)改革的背景——“苏联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
——20世纪70、80年代之交苏联陷入内外交困境地。
国内:A.经济衰退:80年代低于3%,连续三个五年计划未完成。
B.政治腐化:权力集中,特权官僚腐败,党威信扫地。
C.意识形态:教条主义与西方思想共存。
在外部,70年代苏联所奉行的全球进攻战略开始遭到西方集团的全面反击,军备竞赛处境艰难。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新思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指出要在苏共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进和完善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重点是探索经济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途径,如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善经济结构,推进生产的集约化,社会化。
但是,由于苏联多年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根深蒂固,也由于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进改革,改革基本上流于形式,未获成功。
于是,戈尔巴乔夫认为经济改革的阻力来自于“专横的官僚主义体制”,为了推动经济改革就必须首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著作《改革与新思维》,决定从政治上全面改革传统社会主义,它提出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奋斗目标。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内容:——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异化论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扭曲的,仍然存在着社会与人的异化,经济上人与生产资料和所创造的财富异化,政治上人与政权异化,原因是由于政治垄断、经济垄断和思想垄断造成的,)——倡导社会主义多元化(多元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主张社会经济多元化,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不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取消苏共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意识形态多元化,允许各种意识形态自由竟争,取消马列主义的主导地位。
)——提出全面民主化纲领(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实质,鼓吹抽象的民主,反对用阶级斗争观点观察和行使社会主义的民主,崇尚西方议会民主政体。
为了实现社会全面民主化,要排除任何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的专政。
)——鼓吹人道主义观;(人道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民主和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实现。
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通向奴役之路)——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认为在核时代人类生存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排除两大体系对抗,实现国际关系的人性化、人道主义化。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全面危机经济上,社会生产全面停滞,危机更加严重。
国民收入出现了负增长,通货膨胀不可遏制,居民生活水平连年下降,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失控状态。
政治上,苏共丧失了原有的领导地位后内部产生分裂,使国家政权处于半瘫痪状态;各种政治组织大量涌现,社会和政局动荡不安。
社会上,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分离主义倾向不断发展。
2.苏联解体(1)“8·19事件”1991年以传统派失败而告终,导致苏联加速解体。
1991年,戈尔巴乔夫和9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发表声明,主张签署新的主权国家联盟条约(新奥加廖沃条约),草案拟8月20日签署。
草案把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放弃了社会主义,这在苏联引起极大震动,成为苏联“八〃一九事件”的导火线。
8月19日,为赶在新联盟条约签定之前,并趁戈尔巴乔夫总统在克里米亚休假之机,以苏联第一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企图推翻戈尔巴乔夫。
亚纳耶夫宣布自己为该委员会主席,代行总统职务。
委员会成员包括苏联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安全委员会成员克留奇科夫和内务部长普戈等高官。
他们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书中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他们呼吁苏联公民支持该委员会。
苏联国防部命令部队实施紧急状态,莫斯科卫戍司令宣布首都宵禁。
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天在莫斯科宣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及其发布的一切命令都是非法的,俄罗斯共和国领导人、列宁格勒苏维埃领导人和莫斯科市市长先后发表声明支持叶利钦。
俄罗斯一些地方宣布罢工。
两种政治势力之间形成了严重对峙的局面。
8月21日下午,事态出现重大变化。
国防部宣布撤回奉令实施紧急状态的部队,莫斯科卫戍司令宣布首都的宵禁将解除,部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飞往克里米亚会见戈尔巴乔夫。
当晚,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说他已完全控制国家局势,内政部长普戈自杀,其他“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被拘捕。
(2)苏联共产党解散“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下令剥夺苏共财产,让各党组织独立决定以后的活动。
苏共报刊被停止,中央大楼被查封,共产党被禁止活动,有些领导人遭到逮捕,苏共不复存在了,苏联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3)各加盟共和国独立1991年8月,苏联第二大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到12月,除俄罗斯外,14个共和国都宣布独立。
12月21日,新独立的11国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解体,自愿组成“独联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宣布中止以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
3.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表面上看是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但是从深层次看主要还是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等综合因素所致。
(1)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直接原因。
最初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后因经济改革受阻,匆忙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并提出了错误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苏联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是根本原因(深层原因)。
——政治体制方面高度集权的政体,导致苏共及其政权内部缺乏有效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
国家政权集中在苏共,苏共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的权力实际上又集中在总书记手里。
党的领袖犯错误,就有可能导致亡党亡国。
——经济体制方面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苏联的经济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和要求。
由于经济建设没有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人民逐渐对苏共和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
——民族政策方面错误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罗斯主义行为,埋下了民族分裂的祸根。
苏联有13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占人口53%。
大俄罗斯主义与民族不平等——独立思潮倾向;苏联成立时的联盟条约和宪法都明文规定,各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国家地位,可以自由退出联盟,这为后来的民族分裂主义者闹独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对外行为方面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也耗尽了国力。
战后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推行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不仅加强了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甚至直接出兵去占领主权国家;为了争霸,不断地扩军备战,增加了巨额军费开支,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维持在20%-35%之间。
——苏共建设方面苏共日益严重脱离群众,变成一个官僚阶级的党,丧失了民心。
(长期执政使部分干部党员享有各种特权、干部终身制、腐败现象……)(3)西方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是重要外因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国家始终坚持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利用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通过和平手段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进一步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进攻。
总之,无视时代进步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无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最深刻的原因。
可见,“三个代表”与“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
4.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P190)(1)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让百姓感受社会主义优越性。
(3)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
(宪法框架下的渐进式改革)(4)加强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
5苏联解体的深远影响(略)(1)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2)导致世界基本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和世界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
(3)使得国际局势趋于复杂多变。
三、俄罗斯的建立——1991年12月25 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改为“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疆域最辽阔、资源最丰富、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实力最强大的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遗产的合法继承者。
——独立后的俄罗斯开始了艰难而曲折的重振大国地位的漫漫之路。
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与军事一、“休克疗法”与俄罗斯经济转轨1.转轨的“洋药方”:休克疗法(1)“休克疗法”涵义原本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
后来经济学家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它又称为“大爆炸”的改革理论,或“一揽子过渡”的政策主张。
(2)“休克疗法”的主要措施基本方向是: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
——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
第一,紧缩财政。
一方面削减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
第二,紧缩信贷,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实行了紧缩银根的政策。
——实行经济自由化,转换整个经济运行机制。
所谓经济自由化,就是最大限度地取消经济管制,给经济主体以充分的经营自由。
主要包括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和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外汇自由化。
一—迅速实现私有化,完成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转轨。
1992—1994,“证券私有化”,俄政府向全俄每人无偿发送一张面值10000卢布的私有化证券(总值1.5万亿,相当国有资产的35%),证券可购国有资产和股票,也可转让出售。
1994—2000,现金私有化,从无偿转让到按一定价格出售。
(3)对“休克疗法”的评价一一它在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和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所有制、完成了从生产者市场向消费者市场的转变、形成了自由的商品市场、确立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向) ——代价沉重,一度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深重灾难之中。
(社会生产猛降;赤字严重、通胀失控、信贷体系崩溃;进出口下降,外汇储备趋于枯竭;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教训深刻: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经济进一步恶化,结果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