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
结直肠癌浆膜受累(pT4a)病理诊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浆膜受累(pT4a)病理诊断的研究进展摘要:结直肠癌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与患者疾病预后有重要相关性。
病理诊断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患者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积极作用。
浆膜受累(pT4a)是结直肠癌病理诊断重要依据,基于此,文章重点对浆膜受累(pT4a)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关键词:结直肠癌;浆膜受累;pT4a;病理诊断;进展研究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诊段与治疗,极易导致患者病情进展出现死亡。
疾病分期诊断中通常依据患者肿瘤浸润以及肿瘤周围脏器影响,将其分为pTis、pT1、pT2、pT3、pT4a和pT4b,其中pT3和 pT4a作为疾病诊断重要依据,能够反映患者的肿瘤是否存在转移,对于疾病诊断与疾病预后有重要关联。
1浆膜受累(pT4a)病理诊断价值浆膜组织作为体腔壁和转折包裹内脏器官表面的薄膜,属于结直肠重要组成,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出现浆膜受累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与淋巴结节转移以及肿瘤浸润指标相比更加具有优越性。
而且针对结直肠癌疾病的预后,通常不同分期情况结果不同,Ⅱ期 pT3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较Ⅲ期 pT4结直肠癌患者低,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精准的pT3/pT4a分期[1]。
临床中针对浆膜穿透组织的表现主要为肿瘤细胞随着增殖导致突破间皮细胞层,但是受到间皮细胞层脱落以及出现反应等因素影响,导致浆膜解剖学结果存在一定差异[2]。
关于形态学研究提出肿瘤穿透脏腹膜或直接侵入其他结构或器官,这一观念作为pT4定义对于结直肠癌疾病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如果肿瘤组织在生长中距离浆膜层不超过1mm情况,通常存在反应性改变,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腹膜受累。
随着结直肠癌病理诊断的逐渐深入研究,关于pT4a定义内容更加细化更加科学,以肿瘤穿透脏腹膜为主,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无法有效界定pT3和 pT4a。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蔡国响;孟献珂;蔡三军【摘要】Peritoneum is one of the common site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Traditionally,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without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Recently,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is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advances in surgical technique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nd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As to the prognosis,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is has an inferior outcome to non-peritoneal metastasis under the palliative systemic treatment. However, the complete peritone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combined with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an achieve a long-term survival in selectiv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as.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clude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 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 the presence of extra-peritoneal metastasis (liver etc), peritoneal surface disease severity score and Japanese peritoneal staging. In terms of the treatment, complete peritone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plu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nd systemic treatment (including 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may be the best moda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is.%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其预后差,没有手术治疗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精确控温的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步,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发生很大的变化,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在预后方面,如果仅行姑息性化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预后差于肝、肺等非腹膜部位的转移;但对于一部分合适的患者施行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则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腹膜转移癌的预后因素包括腹膜播散癌指数、减瘤术完全性程度、是否合并腹膜外转移(肝脏等)、腹膜表面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日本腹膜分期等.在治疗方面,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可能是最佳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5(025)011【总页数】5页(P890-894)【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减瘤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多学科综合治疗【作者】蔡国响;孟献珂;蔡三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蔡国响,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助理,擅长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尤其是结直肠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和腹膜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观察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观察[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特点以及预后。
方法分析该院收住的112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检查,比较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组织、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清 cea水平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的分期以及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分化程度越低,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 μg/l。
1.2 诊断标准肿瘤分期标准: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的第7版tmn分期标准[1]:t1期:肿瘤侵到达到黏膜下层;t2期:肿瘤侵犯到达肌层;t3肌层被肿瘤穿透并侵袭肠周组织;t4期:肿瘤穿透脏层腹膜,直接侵袭器官。
淋巴结转移诊断: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至少有1枚淋巴结检查结果提示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例:检测12枚以上的淋巴结,未发现阳性结果。
1.3 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清 cea水平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①年龄:为了方便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按年龄分成3个小组,统计淋巴结转移率。
60岁40.48%(17/42)。
3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性别:其中男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94%(26/62),女性患者为48%(24/5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肿瘤大小:>5 cm者淋巴结转移率45%(27/60),0.05)。
④血清 cea水平:5 μg/l的37例则为45.95%(17/3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以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①肿瘤t分期:根据分期标准,t1~t4患者分布为8例、13例、44例、47例。
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这将为今后进一步研 究肿瘤 的转移机制 提供线索 。有些 基
A t,9 5 27 1 :7— 8 c 19 ,3 (2)6 7 . a ( 编校 : 田媛 )
合分析 , 可以从分子水平阐明肝移植后移植肝再 发生 肝内转 移的某些机制 , 为探究移植肝 的复杂病理变化及 临床 特征 提 供一些重要的线索。
直 肠癌 合 并肝 转移 的临 床病理 特征 及预后 分析
胞周期相关基 因、 细胞代谢相关基 因、 氧化与抗氧化基 因、 细
胞 骨 架 和细 胞 外 基 质 相关 基 因等 十 几 个 方 面 的功 能 基 因 , 其
中有些基因是新发现的与肝癌相关 的基 因, 如高表达的氧化 还原激活蛋 白, 低表达 的 D A修复基 因、 亡诱导 基 因等 , N 凋
【 参考文献Leabharlann 】 [ ] EsnMB,rw O.D A ary raayi o eeepes n 1 i Bo nP e N r sf nl s fgn xrs o a o s i [ ] M tosE zmo,99,0 :7 J . ehd ny l19 3 3 19—25 0.
・
220 ・ 0
M0DE C 0 RN ON 0L GY. o . 0 0. I 1 . O. 1 N v 2 1 V0 . 8 N 1
变 。本研究发现异 常表达 的 9 6条基 因覆 盖了癌基 因、 癌 抑
基 因、N D A修 复基 因 、 亡 相 关 基 因 、 瘤 转 移 相 关 基 因 、 凋 肿 细
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朱俊强【摘要】目的:探讨III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根治性手术的III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由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评估。
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
结果单因素分析确定了四个因素与肿瘤复发有关:癌胚抗原(CEA),肿瘤分期,阳性淋巴结的节点数和淋巴结比例。
淋巴结比例为最大的危险因素。
患者淋巴结转移率<15%,3年无病生存率为90%(对应64%的患者,P=0.011)。
结论淋巴结比例是Ⅲ期结肠癌肿瘤复发的的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in stageⅢcolo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cal re-sect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70 cases of stage Ⅲcolon cancer after radical surg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used for assessment .Disease-free survival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4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umor recurrence: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tumor stage, lymph node-positive and lymph nodes ratio .Lymph nodes ratio was the greatest risk fact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less than15%,3-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was 90%(corresponding to 64%ofpatients,P=0.011).Conclusion Lymph node ratio i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 of stage Ⅲcolon cancer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1443-1445)【关键词】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复发;危险因素【作者】朱俊强【作者单位】213000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大肠癌(CRC)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仅在欧洲,2002年就有超过37万人罹患该病,占全部癌症的12%,死亡人数大约为20万人[1]。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观察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与食道癌,属于恶性程度较高消化道肿瘤。
对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统计发现,伴随人们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结直肠癌肿瘤的转移途径以淋巴结转移最为多见。
因此,观察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的主要方法。
以往的研究表明,影响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可能发生交叉联系,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
为了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特点以及预后,现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共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均已被病理证明为结直肠癌,直肠癌70例(62.5%),结肠癌42例(37.5%)。
男性以及女性患者分别为60例和52例。
年龄分布从21~89岁不等,平均年龄63岁。
肿瘤大小2~9.6cm,平均4.3cm。
肿瘤分期:T1:8例,T2:13例,T3:44例,T4:47例。
肿瘤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分别为38例、60例、14例。
血清CEA 水平:75例<5μg/L,37例>5μg/L。
1.2诊断标准肿瘤分期标准: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的第7版TMN 分期标准[1]:T1期:肿瘤侵到达到黏膜下层;T2期:肿瘤侵犯到达肌层;T3肌层被肿瘤穿透并侵袭肠周组织;T4期:肿瘤穿透脏层腹膜,直接侵袭器官。
淋巴结转移诊断: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至少有1枚淋巴结检查结果提示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例:检测12枚以上的淋巴结,未发现阳性结果。
1.3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清CEA 水平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①年龄:为了方便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按年龄分成3个小组,统计淋巴结转移率。
胃癌、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1 . 3 . 2 宫颈转移 临床特点 ① 胃癌转移宫颈癌临床特点 l 0例 患 者 中 ,肿瘤在 5 c m以上 6例 ,占 6 0 . 0 %;在 5 e m以下 4例 , 占 4 0 . 0 %。 低分化 4例 , 中分化 3 例, 高分化 3 例 。l 0 例 患者均 同时 伴有 不同程度 的输 卵管 、 卵巢 以及宫体 的受侵现象 , 内膜与肌层 受 侵者 3例 , 单纯 内膜受侵 者 5例 , 另外 2例出现全层 受侵 ; 另 外, 1 0例患者盆腔附近器官均受到不 同程度 的影响 。 ②结直肠 癌 转移 宫颈癌 的临床特点 7 例患者 中,肿瘤在 5 c m以上 4例 , 占 5 7 . 1 %; 在5 o m 以下 3例 , 占4 2 . 9 %。 低分化 3例 , 中分化 1 例, 高 分化 3 例 。7 例 患者 , 全层受侵 2 例, 肌层和浆膜受侵 5 例 。7例
患者 盆腔周边器官均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闭 。
1 . 4 治 疗措 施
疗措施 ,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该 院收治 的 胃癌 和结直肠 癌患者 中发 生转移 的患 者共 7 2
例。 其中, 胃癌转移 4 l 例, 肝转移 3 1 例, 宫颈 转移 1 0 例; 结直肠
1 . 2 纳入 标 准
1 . 4 . 1肝 转移 患者 肝转移 的 5 5 例 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 其
中, 根治性手术 3 4例 , 占6 1 . 8 %, 均为发 现较早 患者 , 将原 发病 灶
所有患者均经 C T 、 B超或 MR I 检查 ,并确诊为发 生肝或宫 颈转移 : 均具有 胃癌 和结 直肠 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 均有手术治疗 史, 且病灶位置 比较 明确 。排 除临床病 理学资料缺失或不 详细 , 以及病灶 位置不明确的患者 ,并排除合并肝 和宫 颈相 关病症 的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分析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对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方法我院治疗的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于手术治疗前经CT扫描检查发现肝脏内有癌组织的转移。
对患者的癌细胞的转移部位、转移病灶数、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病灶转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4±727)个月。
患者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主要以双叶、多发的高中分析腺癌为主。
采用手术加化疗可以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患者发生肝转移的部位、转移的数目、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的影响。
结论对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给予准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能够获得相对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对其予以注意。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特点;预后目前在临床上肝脏为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的脏器,并且肝脏转移还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死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在临床上对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探讨,可以对临床医生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法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1]。
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从而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的目的,我们对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下为本次研究的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8例病例均为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治疗的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1217)岁,其中结直肠癌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25±17)年。
所有患者均经过结直肠镜检查和癌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结直肠癌;其中15例为结肠癌,13例为直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为:A期患者16例,B期患者8例,C期患者4例。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等方面 , 尚缺 乏 完 善 的 预 后 评 分 体 系 。N o r d l i n g e r
等 对来 自8 5所 医院 的 1 5 6 8例患 者超 过 2 2年 的 研 究表 明 : 年龄I >6 0岁 , 原 发 肿瘤 侵 犯 浆膜 , 原 发 肿
患 者 的一般状 况一 般采 用 K P S评分 标准及 Z P S 评 分法 。K P S评 分若 <6 0分 , Z P S评 分 < 2分 , 有效
~
2年生 存率依 次 为 7 9 %、 6 0 %和 4 3 % 。F o n g等 对 1 0 0 1 例 患者 的研究 也发 现 7个独 立 的预 后 因 素 : 原 发 肿瘤淋 巴结 阳性 , 从 发 现 原 发 肿瘤 到 发 现 肝转 移
<1 2个 月 , 肝 转移 灶数 >1个 , 肝 转移 灶最 大直 径 ≥ 5 a m, C E A>2 0 0 n g / m l , 肝 外转 移 以及 肝 切缘 阳性 ,
后 相关 临床 与病理 因素相关 性研究 进行 总结 。 1 患者一 般状 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0 % 的肝转 移灶 无 法 获得 根 治 性 治 疗 J , 这 成 为
结 直肠癌 患者 的主要 死 因之 一 。 目前 , 对 结 直 肠 癌
肝 转移 (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l i v e r m e t a s t a s i s , C L M) 预 后
肠 癌术后 肝转 移 能够 行 手 术 治疗 的患 者 , 需 要 积极 手术; 对 不能 手术 者 则需 要 进 行 以 化疗 为 主 的综 合
相 关 因素 的研 究较 多 , 主要集 中在 原发 瘤分化 程 度 、 有 无淋 巴结 转移 、 血清 C E A、 肝 转 移 灶 出现 时 间 、 肝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通常生长在肠壁黏膜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向周围组织蔓延,进一步导致淋巴结转移。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是指该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生长处经由淋巴管进入肠系膜和髂内淋巴结,进而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肝门淋巴结等淋巴结。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医生常常需要进行淋巴结转移分析,以确定患者的癌症扩散和转移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的相关问题。
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都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达35%~45%。
其中,直肠癌中低位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直肠癌高位淋巴结转移率则较低。
此外,其他因素,如直径大于5cm、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同时合并浆液分泌性腺瘤癌等,也会使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
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直肠癌治疗中,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年龄:年轻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
2.病变部位:病变部位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3.病变长度:病变长度越长,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4.不同性质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
5.肿瘤组织侵袭深度:肿瘤组织侵袭越深,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就越高。
6.病变的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低的病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三、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淋巴结转移的确诊还是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但在临床前期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手段来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1.直肠前列腺指诊:直肠前列腺指诊可以通过探测到直肠的淋巴结质地、大小和顺畅度等特征来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淋巴结的肿大和结构改变等,对于前列腺或周围血管区域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识别价值。
3.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用,可以准确判断淋巴结有无炎症或转移。
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
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目的:探究Ⅳ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为临床上IV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目前IV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疗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分析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以及对治疗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情况。
结果:1067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被纳入最终的研究,其中107例(10.0%)患者伴有腹膜转移。
在这107例患者中,19例(17.8%)仅有腹膜转移,88例(82.2%)同时有其他部位转移:30例(28.1%)存在肝转移,7例(6.5%)存在肺转移,14例(13.1%)同时存在肝及肺转移,12例(11.2%)存在卵巢转移,25例(23.3%)存在其他部位转移(腹壁,软组织,淋巴结等)。
其中56.1%伴有腹膜转移的患者是在手术中发现并于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的,32.7%的患者通过影像学确诊(CT或PET-CT),还有11.2%是通过其他途径(腹膜穿刺活检、腹水细胞学)诊断为腹膜转移。
对IV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伴腹膜转移的患者与无腹膜转移的患者在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部位呈现不均衡。
相关性分析提示腹膜转移的发生与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部位明显相关,黏液腺癌、右半肠癌更容易发生腹膜转移。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Ⅳ期结直肠癌伴有腹膜转移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68.2%和29.6%,中位总生存期为22.8月(95%CI 17.3-28.3),明显短于不伴有腹膜转移患者[27.5月(95%CI25.1-29.8),P=0.035)。
对89例同时性腹膜转移患者按照不同的一线化疗方案分组,生存分析提示,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组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22.4个月(95%可信区间20.3-24.5),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中位OS为32.7个月(P=0.511)。
结肠癌的病理分析
结肠癌的病理分析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了解结肠癌的病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肠癌的发病部位结肠癌可以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
不同部位的结肠癌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
二、病理类型1、腺癌这是结肠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90%以上。
腺癌又可进一步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等。
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结构,是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
乳头状腺癌:癌组织呈乳头状生长,常伴有较多的纤维血管轴心。
黏液腺癌: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肿瘤细胞漂浮在其中。
2、印戒细胞癌此类型较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
癌细胞内充满黏液,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形成印戒状。
3、未分化癌这类癌的细胞分化程度极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三、组织学分级结肠癌的组织学分级通常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三级:1、高分化癌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细胞,排列规则,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2、中分化癌细胞形态和结构有一定的异形性,分化程度中等。
3、低分化癌细胞分化差,形态和结构明显异形,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容易转移。
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1、局部浸润结肠癌首先向肠壁深层浸润,突破浆膜层后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如子宫、膀胱、输尿管等。
2、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结肠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首先转移到肠旁淋巴结,然后依次转移到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最终可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3、血行转移癌细胞可侵入血管,随血液循环转移到肝、肺、骨等远处器官。
其中,肝脏是结肠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
4、种植转移当癌组织穿透肠壁浆膜层后,癌细胞可脱落到腹腔内,种植在腹膜、大网膜或其他脏器表面,形成转移结节。
五、临床表现与病理的关系1、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这可能与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和浸润程度有关。
当肿瘤阻塞肠腔时,容易导致便秘;若肿瘤刺激肠黏膜,则可能引起腹泻。
直肠癌腹膜转移报告单
直肠癌腹膜转移报告单【报告单】病理报告单检验号:XXXXXX(请填写具体的检验号码)病理号:XXXXXX(请填写具体的病理号码)姓名:XXX(请填写患者的姓名)年龄:XX岁(请填写患者的年龄)性别:XXXX(请填写患者的性别)住院号:XXXXXX(请填写患者的住院号)送检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请填写具体的送检日期)病理材料:直肠癌腹膜转移活检病理诊断:直肠腹膜转移癌病理检查所见:镜下观察,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呈现不典型增生,排列紊乱,核分裂象明显增多,形态异型性明显。
肿瘤细胞浸润直肠黏膜下层及肌层,形成巢样结构,胶原纤维受到明显破坏。
肿瘤细胞核大,核分裂象活跃,核浆比例增加。
病理切片显示直肠肠壁浸润和腔内肿块形成,病灶呈多中心发生。
肝硬化征象明显。
病灶内巨噬细胞较多,周围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20、CDX2和CA19-9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为80%。
病理诊断意见:1. 直肠腹膜转移癌2. 多中心发生,肝硬化征象明显病理结论:直肠腹膜转移癌表现为多中心发生,直肠肠壁受累,形成腔内肿块。
病理切片显示肠黏膜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呈排列紊乱,伴明显的核分裂象增多和异型性增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K20、CDX2和CA19-9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高达80%。
该病例肝硬化征象明显,典型的肝硬化结构触及到癌组织。
诊断依据:1. 临床资料:直肠癌病史2. 组织学特点:直肠黏膜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肿瘤细胞浸润直肠黏膜下层及肌层,形成巢样结构,胶原纤维受到明显破坏。
CK20、CDX2和CA19-9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为80%。
3. 影像学特点:多中心发生,直肠腔内肿块形成。
肝硬化征象明显。
备注:该病例的病理诊断结果表明直肠癌已经发生腹膜转移。
此种情况下,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病理特点、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理检查结果仅供临床医生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作者:李树怀杨荣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4期【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析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
结论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Analy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LI Shu-huai,YANG Rong-hua.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Guangyuan Municipal Cangxi Red Cros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628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factors,prognosis in rectal cancer.Methods Collected the statistics of 79 cases who accepte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EM),such as clinical factors,prognosi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ird and the preceding two factors.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ive factors(namely the tumor size,massive type,depth of invasion,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monovariate analysis.However only two factors-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were left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otal group was 59.7%.The prognosis of nolymph metastasis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with metast asis(χ2=13.658,P=0.000).Conclusion 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 are main risk factor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rectal cancer.Doctor can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make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judg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acc【Key words】Rectal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也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1],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利于病情的评估、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预后的判断。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CRC总体发病率已经升至第三位,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在CRC中,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MC)是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C)中一个独特的组织亚型,其特点是细胞外黏液占肿瘤体积50%以上。
一、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统计数据表明,MC发病率具备一定地域差异,MC的发病率从亚洲国家的3.9%到欧美国家的10%~13.6%不等[2]。
通过对发病部位的研究发现,MC在近端结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直肠或远端结肠。
针对相同部位肿瘤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MC常发现于疾病进展期[3]。
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假说。
其一可能与MC中黏液蛋白物理特性相关,MC中黏液蛋白基因MUC2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转录因子HATH1沉默密切相关,与AC中的表达趋势相反[4]。
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MC疾病快速进展的另一种机制,相对于AC,MC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频率更高。
高MSI发生率在Lynch综合征患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表明MC与AC可能具备不同的致癌途径[5]。
MC与AC的转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AC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肝脏,而MC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且MC术后淋巴结阳性率高于AC。
转移模式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与黏液组分密切相关[6]。
正常黏液与肠道微生物构成了菌群生物膜。
MC中菌群生物膜的失调导致肠道上皮通透性增强,黏液组分会由肠道向腹腔内移动,导致肿瘤的腹膜转移及对邻近脏器侵犯[7]。
另外,菌群生物膜将诱导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22,研究表明此类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黏液分泌。
例如,TNF-α处理的结肠癌细胞ATOH1蛋白的稳定性增强,进而促进黏液分泌。
探究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
探究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摘要】:目的:对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左侧结肠癌组32例与右侧结肠癌组33例,对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转移情况、患者一年内和五年内生存率进行比较。
结果:左侧结肠癌组症状主要以大便习惯变化为主,右侧结肠癌组主要以腹胀腹痛为主,而后为大便习惯改变,P<0.05;两组的病理类型与肿瘤形态皆差异明显,P<0.05;右侧结肠癌组的肝脏转移(48.48%)与淋巴转移(39.3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结肠癌组(18.75%,12.30%),P<0.05;左侧结肠癌组与右侧结肠癌组1年生存率相比差距较小P>0.05;左侧结肠癌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侧结肠癌组,P<0.05结论:结肠癌的发病位置不同,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肿瘤形态、转移途径皆有不同,出现在右侧的结肠癌更容易恶化,与左侧的结肠癌相比,预后也更差,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关键词: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病理特征;预后效果由于遗传、肠道息肉或是其他环境因素等促使结肠粘膜上皮发生严重的恶性病变,被称作结肠癌,其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是在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发病部位的不同来区分,一般分为左侧结肠癌与右侧结肠癌,还有称为远端结肠癌与近端结肠癌。
有研究报道称,左、右两侧结肠癌的发生情况出现了变化,结肠癌的发病部位逐渐从左侧推移到了右侧,右侧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女性患者的转变尤为明显[1-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患者分组,比较两组的病理学特征、转移情况、患者一年内和五年内生存率等,对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例特征与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根据患者发病部位的区别,将其分为左侧结肠癌组32例与右侧结肠癌组33例,其中,左侧结肠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8.33±6.84)岁,仅化疗10例,原发病灶切除加化疗22例;右侧结肠癌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60.53±6.76)岁,仅化疗15例,原发病灶切除加化疗18例。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
[13]Xu X R,Carrim N,Neves M a D,et al.Platelets and platelet ad- hesion molecules:novel mechanisms of thrombosis and anti- thrombotic therapies[J].Thrombosis Journal,2016,14(Suppl 1):29.
— 1274 —
Chin J Lab Diagn,July,2019,Vol 23,No.7
[9]Gay L J,Brunhilde F H.Contribution of platelets to tumour me- tastasis[J].Nature Reviews Cancer,2011,11(2):123.
[11]Lei Y,Liu X.Platelets are associated with xenograft tumor growth and the clinical malignancy of ovarian cancer through an angiogenesis-dependent mechanism[J].Molecular Medicine Re- ports,2015,11(4):2449.
[15]Martins P A,Da Costa,Gils J M,Van,Anita M,et al.Platelet binding to monocytes increases the adhesive properties of mono-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论文独创性说明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 (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前 言前言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位居第二[1],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2]。
在过去30年中,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直肠癌得到早期的诊断,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使得直肠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当前直肠癌5年生存率徘徊在50%~60%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发病率又有升高趋势,而淋巴转移是进展期直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也是导致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
因此,研究影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对预测淋巴转移风险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术前及术中很难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有癌转移,有时术中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而术后病检却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相反有时术中发现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而术后病检却证实为淋巴结慢性炎性改变。
正是因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较多且解剖层面淋巴引流系统复杂,尽管经过了长期大量的研究,直肠癌淋巴结的转移特点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所以,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有其积极意义。
腹膜转移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机制研究
ma xm t l rt ns- t e l po iae 9r i r ao e MMP 9 w r ef me Ⅱ sm ls R s l : h r w r i icn iee cs nL ue - ) eep r r di a a pe. e u s T ee ees nf a t f rn e a rn o n t gi df i t e ivs edphadT M s g ew e ogop ( y ,nai e t n N t ebtent u s P<O0 )T eew sas nf at ieec t fr e t el p v a w r .t h r a i icn d f n ei r e o ro a . g i fr n a pi n me s s ew e iue tp atc cn e D C ru n t t a—y egs ccn e I C ro p (93 % t t i bten df s—ye gs i a cr( G )go p ad i s nlt at a cr( )g u 2 . aas f r ei p i r G 7 1.3 P<00 )T eK pa- i ri l nls o e ate u i l uai a gicnl sotrn M- o- 05 %, .1. h al Me r uv a aayi s w dt th r v rt nw s inf at r p s n es v sh h sv a d o s i y h eiP iv ru a a o M- eav o p <00 )C x rp roa h zrs o e idct a e M n N t e t e opt nt t f i g h h P n gt e u i g r .1. o o o inl aad d ln ia dt th adT M s g p t m e h t P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
目的:探究Ⅳ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为临床上IV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目前IV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疗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分析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以及对治疗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情况。
结果:1067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被纳入最终的研究,其中107例(10.0%)患者伴有腹膜转移。
在这107例患者中,19例(17.8%)仅有腹膜转移,88例(82.2%)同时有其他部位转移:30例(28.1%)存在肝转移,7例(6.5%)存在肺转移,14例(13.1%)同时存在肝及肺转移,12例(11.2%)存在卵巢转移,25例(23.3%)存在其他部位转移(腹壁,软组织,淋巴结等)。
其中56.1%伴有腹膜转移的患者是在手术中发现并于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的,32.7%的患者通过影像学确诊(CT或PET-CT),还有11.2%是通过其他途径(腹膜穿刺活检、腹水细胞学)诊断为腹膜转移。
对IV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伴腹膜转移的患者与无腹膜转移的患者在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部位呈现不均衡。
相关性分析提示腹膜转移的发生与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部位明显相关,黏液腺癌、右半肠癌更容易发生腹膜转移。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Ⅳ期结直肠癌伴有腹膜转移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68.2%和29.6%,中位总生存期为22.8月(95%CI 17.3-28.3),明显短于不伴有腹膜转移患者[27.5月(95%CI
25.1-29.8),P=0.035)。
对89例同时性腹膜转移患者按照不同的一线化疗方案分组,生存分析提示,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组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22.4个月(95%可信区间20.3-24.5),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中位OS为32.7个月(P=0.511)。
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9.0个月(95%可信区间6.6-11.3),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组的中位PFS为9.0个月(95%可信区间0.0-21.8,P=0.219)。
对伴腹膜转移的IV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OS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针对腹膜转移灶的根治性手术可以改善腹膜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
结论:IV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较为常见,其确诊往往依靠术中或术后病理。
腹膜转移的发生与组织学类型及原发肿瘤部位相关,黏液腺癌、右半肠癌更易发生腹膜转移。
伴腹膜转移的IV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无腹膜转移者。
伴腹膜转移的IV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或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
针对腹膜转移病灶行根治性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