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研究-殷先存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研究-殷先存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研究摘要:粮油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物质。

粮油储藏需要合理的保管粮油,是粮食、油脂和油料等在整个消费领域及生产流通中的停留,而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环节较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粮油储藏的环节。

本文主要对粮油储藏的意义和对粮油储存和养护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油储藏;意义;储藏方法引言粮油储藏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大事,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所谓民以食为天,解决了民众的问题,人民才得以安心,人民的安心,是国家泰平的基石,因此必须要重视粮油储藏工作。

1粮油储藏的意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而人们的生活则离不开食物的支撑,食物的形成过程中,粮食不可缺少。

粮食是国民生存和国家发展的主要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粮食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也是生产中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粮食交换到了其他食品,这足以证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粮食是密不可分的。

2当前我国粮油储藏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我国每年的粮食产值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因此粮油储藏工作要提前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保证粮食储藏的质量。

储备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储备设备、工具也在进步和发展。

这些都对推动粮食储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仍然有一些落后的地方没有合理的利用储备技术和缺少储备设备,导致储备效率低下,质量还十分不理想的现实状况。

3粮油的储藏以小麦为例,详情如下: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是一套“风道上墙、机械作业,全程覆膜、负压通风,网路共用、功能互补,数据共享、智能监控”的集成系统。

主要包括:横向机械通风系统、多介质环流熏蒸系统、分体式谷物冷却系统以及多参数粮情测控系统。

与老的“四合一”储粮技术主要区别在于风道上墙后,粮食进出仓的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下面把新老“四合一”的主要区别做如下对比:3.1通风方式对比3.2多介质环流熏蒸系统对比仓内环流管网和仓外环流装置,与横向通风管网相匹配,可实现环流熏蒸、充氮气调、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防虫等储粮技术的组合使用(网路共用、功能互补)。

浅析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及基本对策

浅析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及基本对策

浅析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及基本对策作者:王彬来源:《江西饲料》 2020年第1期王彬(江西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南昌330009)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粮食产量巨大,为平衡好粮食供需关系,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做好粮食储藏工作意义重大。

文中分析了我国粮食储藏的特点和现状,对粮食储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粮食储藏;特点;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5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20)01-0005-02我国历史上一直对粮食储藏较为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粮食储藏经验,即使在灾害之年,也保证了粮食的供给。

粮食储藏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每年由于霉变和虫害等损失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将近百分之十,所以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十分重要,粮食储藏要有良好的配套设施和先进的保管技术和方法。

1 我国粮食储藏的特点保持国内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课题。

从长远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粮食储藏自然存在新的特点。

首先,受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影响,以及受我国城市化加快推进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仍将长期保持储粮的较大规模。

这无疑对粮食储藏提出新的挑战。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加上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粮食生产和消费在品种上的差异性,使得粮食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运输数量不断增加,粮食物流总量也呈现扩大的趋势。

如何做好粮食仓储工作,如何提高粮食物流的效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消费者对于粮食的需求不仅局限于数量和质量,而且更加追求营养、卫生和绿色,这就对粮食的标准,尤其是对粮食储藏期间的品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对粮食储藏工作都较为重视,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开始了粮食储藏网络化管理,粮食储藏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粮食储备体系得以建立。

新时期“藏粮于技”战略:理论特征、实现步骤和政策方向

新时期“藏粮于技”战略:理论特征、实现步骤和政策方向

新时期“藏粮于技”战略:理论特征、实现步骤和政策方向施海波;滕晨光;刘桂民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年(卷),期】2022()10
【摘要】做实藏粮于技是端牢中国饭碗的根本出路,厘清其理论构成、实现步骤和政策举措是未来做好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所在。

文章基于实地调研,通过研究发现在内外大变局的时期,藏粮于技具有丰富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为全面提升粮食安全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领域赶超主要发达国家,藏粮于技战略可分为求突破阶段、促集成阶段和大提升三个阶段,重点聚焦顶层设计、种子耕地、重点领域政策方向。

【总页数】3页(P6-8)
【作者】施海波;滕晨光;刘桂民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引领随州市稻米产业发展——对藏粮于技战略的学习体会与实践
2.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技有机结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与袁隆平院士长沙话稻
3.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粮食产能
的稳定和提升4.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5.建好高标准农田赋能乡村振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践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粮食仓储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仓储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仓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粮食是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资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任务。

而粮食仓储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粮食仓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背景粮食仓储是指对粮食进行储存和保管的活动,包括仓库设施、仓库管理和储存技术等方面。

粮食仓储的目标是保障粮食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粮食需求。

三、市场需求分析粮食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市场上有着巨大的需求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粮食需求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增加20%以上。

在这种背景下,粮食仓储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四、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粮食仓储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粮食仓储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例如智能化仓储设施、温湿度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粮食仓储效率和粮食质量保障能力。

2.经济可行性粮食仓储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在经济可行性方面,需要考虑投资效益和回报周期。

通过对粮食仓储的需求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确保经济效益。

3.政策可行性粮食仓储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政府在粮食仓储方面可能会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这对于粮食仓储的可行性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

4.社会可行性粮食仓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同时,粮食仓储的建设和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五、风险分析在粮食仓储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例如粮食质量控制、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对粮食仓储的可行性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在项目规划和管理中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粮食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2. 研究目的与范围 (4)二、项目概述 (5)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5)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6)3. 项目总体目标与规划 (7)三、市场分析 (9)1. 国内外粮食储备现状及趋势 (10)2. 目标市场粮食需求分析 (12)3. 粮食储备库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4)四、项目方案设计 (15)1. 粮食储备库选址分析 (17)2. 储备库容量及布局规划 (18)3. 储存技术选型及工艺流程设计 (19)4. 配套设施及辅助系统规划 (20)五、资源条件分析 (22)1. 原料资源分析 (23)2. 技术支持及人力资源状况 (24)3. 能源及基础设施条件评估 (26)4. 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28)六、建设条件分析 (29)1. 土地使用及政策支持情况 (30)2. 资金来源及投资计划安排 (31)3. 施工进度安排与工期预测 (32)4. 项目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 (34)一、内容综述项目背景与必要性:分析当前粮食市场的形势,阐述建设粮食储备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项目的社会地位与责任。

项目目标与定位:明确粮食储备库的建设目标,包括保障粮食安全、调节市场供需、应对突发事件等,并确定储备库的定位,如区域性质、规模等。

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与预测,分析粮食储备的需求状况,包括粮食存储量、存储周期、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需求。

项目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粮食储备库建设方案,包括选址、总体布局、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等,确保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采用的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包括粮食储藏技术、物流技术、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确保项目技术实施的可行性。

经济性分析: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估算,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等,并通过财务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单位省市:四川省成都市单位邮编:610031摘要:粮食储藏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保证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幸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粮食储藏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可以达到维护粮食供需关系平衡的目标,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得到保障。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情况使粮食储藏工作难度有所增加。

本文就粮食储藏常见问题和技术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粮食储藏;存在问题;解决策略1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粮食储藏过程中水分丢失严重。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若粮仓内的相对湿度低于粮食平衡水分所对应的相对湿度,粮食就会丢失水分。

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华北、西北和西藏地区,粮食水分丢失尤为严重。

在拉萨,储藏一年的大米,粮食水分可能降至9%以下。

如果进行机械通风,水分丢失将更加严重。

粮食水分的丢失,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特别是稻谷,其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都将大大降低。

其次,高水分粮不断增加,给粮食安全储藏带来了新的困难。

在南方,稻谷的主要干燥方式是传统的晾晒,劳动强度大,但农村劳动力又大量转移。

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粮食收购已经进入了卖方市场,在一些地方,农民不再晒粮,也不再清理粮食,粮库不得不收购越来越多的高水分粮。

在南方地区,稻谷收获季节恰是气温较高的时候,为粮食储藏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现阶段,尽管各科研院所、粮食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储粮保鲜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以现代温控气调为代表的无公害储粮新技术,积极倡导绿色储粮,但绿色储粮具有哪些特点,具体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展评价等,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

绿色储粮认证体系亟需建立,只有绿色储粮结果得到广泛认可,才能真正彰显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才能使现代粮食储藏技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使得粮食行业取得更大进步和持久发展。

2粮食储藏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2.1粮食进仓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粮食储藏时发生粉尘爆炸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空气当中的粉尘要积累到一定的极限,二个是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三个是要有氧气和火源。

我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创新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创新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创新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我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创新模式研究。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研究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创新模式,推进储备管理与运营的智能化、精细化、信息化,能够保障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安全有效运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一)储备模式与管理收集我国和其他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分析其优、劣势,为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创新提供借鉴。

(二)储备物资与保障能力研究我国储备物资的类型、品质、储备量等问题,并结合未来战争的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评估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保障能力。

(三)信息化技术与储备运营研究信息化技术在储备运营中的应用,探索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模式,并构建储备物资数据管理系统和保障信息系统,提高战略物资储备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四)储备运营智能化和精细化研究储备运营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包括自动化仓储、无人化物流、精准化储备、可视化管理等方面,提高储备运营效率,减轻人力负担,并保证储备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技术路线:1.资料收集、文献分析2.问卷调查、实地考察3.模型构建、模拟实验4.算法设计、系统开发5.案例分析、模型优化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资料收集与文献分析2.战略物资储备的管理模式与实践研究3.储备物资类型与数量评估4.信息化技术在储备运营中的应用研究第二年:1.储备物资数据管理系统和保障信息系统的构建2.储备物资智能化与精细化研究3.实验室模拟实验4.算法设计与优化第三年:1.案例分析2.成果总结与论文撰写3.学术交流与项目结题五、预期成果1.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创新管理模式2.储备物资的多维评估方法3.战略物资储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4.储备运营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技术路线和运用案例六、参考文献1. 陆明睿, 温朝阳. 地区医疗物资库房建设与管理创新[J].中华医疗设备杂志, 2015(5).2. 张林, 胡泽勇. 论应对自然灾害的战略性物资储备[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5).3. 李娜. 基于数据分析的战略性储备物资多维评估模型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22).。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考
汇报人: 2023-12-03
目 录
• 引言 • 藏粮于地 • 藏粮于技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探索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我国粮食供需形势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粮食需求持续增加,同时粮食生产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约束、气候变化等。
粮食安全战略
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 产销对接和农业结构调整: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产销对接和农 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效 益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未来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 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
农业发展。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未来应继续加强农业技术 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自动化与智能化农机
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植保 等,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农业机械研发与制造
加强农业机械研发和制造,提高农机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农业 现代化的需求。
互联网+农业与农村电商发展
农业信息化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 环节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VS
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提高农民的技术应 用能力和积极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 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业 生产的可持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

粮食储存技术与粮食安全保障

粮食储存技术与粮食安全保障

粮食储存技术与粮食安全保障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粮食安全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粮食储存技术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粮食储存技术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粮食储存技术的意义粮食储存技术的意义在于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的口粮安全。

粮食储存技术能够延长粮食的保鲜期,减少粮食的损耗和浪费,提高粮食的质量。

同时,粮食储存技术还能够提供应急储备,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粮食储存技术的现状目前,我国粮食储存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传统的粮食储存技术主要包括晒晾、晒霜、堆积等方法,这些方法简单粗暴,但效果有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粮食储存技术逐渐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例如,气调储存技术能够通过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延缓粮食的老化和腐败,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和口感。

真空包装技术能够通过减少氧气的接触,防止粮食的氧化反应,延长粮食的保鲜期。

冷库储存技术能够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降低粮食的水分含量,减少粮食的虫害和霉变。

然而,我国粮食储存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粮食储存技术仍然在一些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导致粮食损耗和浪费仍然较为严重。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粮食储存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设备成本高、技术要求复杂、操作难度大等原因所致。

因此,我国在粮食储存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三、粮食储存技术的发展趋势粮食储存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能化技术将成为粮食储存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粮食储存设备将逐渐普及,提高粮食储存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绿色环保技术将成为粮食储存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粮食储存技术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绿色环保技术能够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技术探讨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技术探讨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技术探讨作者:孙海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粮油储藏的现状,粮油储藏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粮油储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提高粮油储藏质量的几点技术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粮油储藏;现状;意义;技术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3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环境、气候、经济等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的粮油储藏技术仍然较为落后,所储藏的粮油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

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前我国粮食储存的现状,以及粮食储存的重要意义,改进当前粮油储藏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粮油储藏技术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我国粮油储藏现状1.1 产量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粮食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粮油产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

因此,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粮油需要储藏。

在粮油储藏中,必须正视现实,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障粮油储藏质量。

1.2 储藏设施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设备、工具也都在发展。

在粮油储藏过程中,各种方便粮油运输、保存的设备不断被开发出来,为粮油储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未能合理使用这些设施,储藏过程效率不高,质量没有保障,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2 粮油储藏的意义2.1 保障粮食的有效流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但是,粮食种植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农民将粮食种植出来以后,通过一定的流通环节,最终到达城市居民手中。

而粮食在流通环节,也离不开储藏环节,只有合理的储藏技术,才能保证粮食的有效流通,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要。

2.2 保障国家粮食市场的有序运行市场的运行,除了依靠自身机制之外,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粮油市场更是如此。

要保障国家粮油市场的有序运行,必须保障粮油在储藏中的质量。

只有合理的储藏技术,才能确保粮油质量,从而保障其交易活动顺利进行。

粮食仓储管理问题研究

粮食仓储管理问题研究

粮食仓储管理问题研究粮食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不仅关系到民生、民计,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对粮食仓储的管理较为粗放,不仅难以保证粮食自身保存的质量,同时也会降低其存储的安全性,进而难以满足人们对粮食供应的需求,并且还会造成粮食存储的大量浪费,这对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国家和相关的农粮企业都必须不断探寻自身粮食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有效的改进对策,才能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1.粮食安全、粮食物流、粮食仓储管理的涵义。

粮食安全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在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并且其将粮食安全的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

而现阶段粮食安全的定义有了一定的丰富和延伸,总体而言,粮食安全就是指在粮食需求量方面,其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和物质需求;在安全性方面,其能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在生产流通方面,其能实现粮食需求和生产的有效对接,促进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维持平衡。

粮食物流指的是粮食以商品实体的形式,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加工、运输、存储及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活动,并且其还包含了粮食在流通环节的全部增值活动,可以说粮食物流是一条完整的环节链。

粮食仓储管理也称之为粮食储藏和粮食保管,其指的是以粮食购销等活动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对粮食食物进行仓储管理,并且其也是连接粮食收购、加工和销售等重要环节的桥梁。

2.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的关系。

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而粮食消费必然会涉及到粮食物流,由此可见,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是一个整体,并且粮食安全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粮食物流的支持,首先,粮食物流能够保证粮食的安全,建设粮食物流体系能够对粮食品种、区域和季节间的供需差异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降低因供求失衡对粮食价格安全波动造成的影响;其次,粮食物流还能促进粮食供求平衡实现,粮食供需状况平衡本就符合粮食安全的内涵;最后,粮食物流还能促进粮食产业化进程加快和粮食产销机制不断完善,不仅能促进粮食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同时还能有效保证粮食的安全。

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对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从粮油储藏的现状和挑战出发,分析了当前粮油储藏的主要方式与效率,并探讨了粮油储藏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重点研究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油储藏监控技术和先进物理、化学方法在粮油储藏中的应用。

第三章则分析了技术创新在粮油储藏中的应用,并评价了技术创新对粮油储藏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粮油储藏、技术创新、监控技术1、粮油储藏的现状和挑战1.1当前粮油储藏的主要方式与效率分析在粮油储藏领域,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传统储存和新型储存技术。

传统储存方式包括仓储、堆放等,虽然成本较低,但存在粮油质量变差、储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而新型储存技术如大规模仓储、现代粮库等,则提供了更好的储藏环境和保鲜手段,但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评估和比较各种方式的效率。

针对传统储存方式,可以采用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粮油储存过程中的损耗率、质量变化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评估传统储存方式的效率。

同时,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利用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储存环境和储存品质,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控制储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参数,提高传统储存方式的效率。

对于新型储存技术,可以利用经济学模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评估其在粮油储藏中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室和实地试点等方式,考察新型储存技术在保鲜、储藏周期延长等方面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当前粮油储藏方式的效率。

1.2粮油储藏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粮油储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如质量变差、储存周期短、仓容不足等。

其中,质量变差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常见的质量变差包括变质、霉变、虫害等。

这些问题给粮油储存带来了诸多挑战,防止粮油质量变差成为当前储藏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由于粮油的季节性产销特点,储藏周期短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粮库仓容有限,储存周期短,储藏效果无法满足需求。

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建议

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建议

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建议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建议: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通过修建水库、水渠和排灌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水平,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

2. 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

利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3. 加强土壤保护与改良。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农家肥等,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

4.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技的目标。

5. 加强农田综合治理。

通过农田整治、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措施,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增加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

6.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大对农机具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技的目标。

7. 加强农业供应链建设。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贮存、加工和销售的能力,减少粮食损耗和浪费,提高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技的目标。

8.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风险抵御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农田减产,保障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

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增加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

10.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加农田产量,实现藏粮于技的目标。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田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做好粮食储藏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军需民食,也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兴仓储粮,并积累了丰富的粮食储藏管理经验。

《礼记·王制》篇“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粮食安全储藏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及虫害等损失为粮食产量的8%。

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今天我们召开以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为主题的首届论坛,并选在我国古代粮食储藏最早发源地之一河姆渡遗址(余姚)所在的省份——浙江省召开,具有特别意义。

这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精神要求,为推动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进步,搭建平台、研讨技术、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更好的汲取和借鉴国内外一切成熟有效的储藏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开创我国粮食储藏事业的新局面。

下面,我的发言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况千百年来,我国粮食供应经历了长期短缺的历史,粮食储藏条件较为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工作,经过几代粮食人的努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及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几十年来,广大粮食职工和粮食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为改变我国粮食储藏的落后面貌,为提高粮食储藏管理和科技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粮食储藏设施我国粮食储藏建设的五十年是飞跃发展的五十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我国粮食主产区多次出现的农民卖粮难、粮食部门收储难和粮食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从1991年开始,我国逐步进入了大规模粮食储藏设施建设时期。

1998年以来,我国建设的国家储备粮库,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建设内容最全、采用先进储藏科技最广泛的一次,实现了我国粮食储藏、运输、管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储备粮库布局,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粮食储备体系。

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3T01:30:20.18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9期10月作者:丰博[导读] 储系国运,备为民生,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丰博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省 130000摘要:储系国运,备为民生,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历来有着重粮食生产和储存的历史传统。

温度作为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合理把控粮食储藏温度是确保粮食品质和降低损耗的重要途径。

大量研究实践表明,在低温环境中储藏粮食,能够延缓粮食品质劣变,还可以降低虫霉危害,是确保粮食安全储藏的重要措施。

因此文章梳理了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控温储藏;研究进展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连续7年创下1.3万亿斤以上的新纪录,连续18年丰收,居世界首位。

除了总量之外,中国的人均粮食和单位面积产量也不低,粮食产量为每公顷5805公斤,人均粮食产量为484公斤,连续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从库存水平来看,中国的粮食总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小麦和大米库存丰富,粮食储备超过70%,远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储备率。

然而,由于储存条件有限,谷物质量下降,有些甚至劣变不可以食用。

因此,延缓粮食品质的下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1. 控温储粮的概念及优势分析控温储粮是指根据温度、湿度的特点,依托储粮设施围护结构的隔热效果,利用自然或机械冷却等手段,使粮堆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梯度区间,抑制霉菌滋生和粮食自身的呼吸代谢,从而减少粮食自身物资消耗,实现储粮保鲜的目的。

控温储藏技术不仅可以稳定粮食储存环境和自身状态,降低粮食保管期间的成本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保证粮食质量,抑制虫、霉生长,减少储粮化学药剂使用,不仅可以实现绿色储粮,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最安全、可靠、合理、科学且最符合环保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粮食储藏方式。

粮食储存技术研究及应用

粮食储存技术研究及应用

粮食储存技术研究及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储存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储存的质量和效率,粮食储存技术不断得到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粮食储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展开探讨。

首先,粮食储存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粮食储存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干燥、除虫、防潮等措施。

化学方法则包括喷洒农药和添加保鲜剂等手段。

生物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对粮食进行保护和防腐。

这些方法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改良,以提高粮食储存的效果和质量。

干燥是粮食储存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

正确的干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粮食中的水分含量,避免因湿度过高而导致的霉变和虫害。

目前,传统的太阳能干燥方法已经逐渐被先进的机械干燥方法所替代。

利用先进的干燥设备,可以快速降低粮食的水分含量,同时避免粮食质量的损失。

除虫是保证粮食储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除虫方法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喷洒,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无毒或低毒的除虫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光热杀虫和屏蔽杀虫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粮食储存中,这些方法不仅对粮食没有污染,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潮是粮食储存中常用的措施之一。

湿度过高会导致粮食吸湿变质,从而降低了粮食的储存质量。

目前,常用的防潮措施主要包括使用防潮剂和改善粮仓通风等。

防潮剂是一种吸湿材料,可以吸收粮食中的多余水分,保持粮食的干燥状态。

改善粮仓通风则可以降低粮仓内的湿度,保证粮食的质量。

其次,粮食储存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储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在粮食储存设备方面,传统的堆放式储仓逐渐被新型的仓储设备所替代。

现代化的仓储设备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温湿度、通风和除虫等环境条件,还能够便于管理和操作。

其次,在粮食储存环境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粮食储存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思路探索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思路探索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思路探索摘要:在农业生产中,粮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国家的生计息息相关,从广义上讲,粮食包括谷类、豆类、油料和它们的初级加工品,粮食不仅能给人类带来日常所需要的养分,而且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

粮食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我们国家的人口很多,但是我们的人均土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最基本的角度来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粮食储备的意义和储存的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粮油储藏;储藏意义;储藏方法1粮油储藏现状我国幅员辽阔,由于人口多,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很小,并且一些地方的土壤相对贫瘠,使得粮食的生产量并不理想,有的地方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相对滞后,所以粮食的品质和产量都不高。

我们国家要储备很多粮食和饮料,以满足人民的衣食需求。

在储存粮食的时候,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

尽管如今的科技已经相当发达,而且运输也非常方便快捷,并且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然而,有些地方不能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高效的运用,也不能根据各种粮食和粮食的需求来对其进行相应的环境设置,这就造成了粮食的货架时间很长,可利用的效率很低,不能确保高质量的粮食储存,所以,在粮食储存上还有待改进。

2粮油的保管长期的实践证明,一般都是将谷子集中在一起存放。

如果有病虫害,一般都是集中在顶端,所以农民只要看顶端就可以进行查虫。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食物集中存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再加入一些胡椒粉末,几日后就能将罐子里的虫子全部杀光。

对于水稻这种作物来说,可以把晾干的豆角、豆角、菜叶等放入米饭中,然后把它们洗干净再吃。

另外,海藻也是一种很好的“杀虫剂”,50公斤谷物中只需要放上0.5公斤的干藻,几天后再晾干,这样重复几次,就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了。

3粮油储藏的意义3.1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对维护社会安定是有益的。

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强大,离不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粮食和粮食是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

2024年粮食收储能力调研方案

2024年粮食收储能力调研方案

2024年粮食收储能力调研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粮食收储能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粮食收储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为未来粮食收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目标1. 全面了解我国各地粮食的收储情况,包括粮食收储设施数量、储粮能力、运输能力等。

2. 深入调查粮食收储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情况。

3. 研究粮食收储政策的实施情况,了解政策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4. 分析粮食市场的供需状况,探讨粮食收储对市场稳定的影响。

三、调研内容1. 粮食收储设施情况:包括粮库、仓储设施、收购站等的建设情况和储粮能力。

2. 粮食收储管理部门情况: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

3. 粮食收储政策实施情况:政策的制定、实施效果和问题等。

4. 粮食市场供需情况:主要粮食种类的产量、需求量、价格走势等。

四、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前往各地粮食生产主要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粮食生产、收储、销售的情况。

2. 资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和政策文件,梳理我国粮食收储的发展历程和政策规定。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粮食生产主体、粮食收储管理部门、粮食经销商等相关方进行调查。

五、调研成果1. 对我国粮食收储能力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2. 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为粮食收储工作提供参考。

3. 形成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调研成果,促进粮食收储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六、调研时间本次调研计划于2024年开展,预计历时三个月,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七、调研团队本次调研由粮食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研团队共同参与,确保调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八、总结本次调研将全面了解我国粮食收储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粮食收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研成果的分析和总结,将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PPT文档资料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PPT文档资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温家宝总理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
《十二五全国农户科学储粮建设规划》 2019年3月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规划》明确提出:在2019年~2019年 期间,继续实施全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 再建立800万户示范户。
初步建立我国农户储粮技术体系
硬件 软件
粮仓
农户储粮工艺模式 损失率降低至1.02%
我国农户储粮 技术体系
以农户粮仓《标准化通用图集》和农户安全储粮术工艺模式 为基础,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户储粮技术体系。
连续推出《农户储粮讲科学》 《关注农户储粮 开发无形粮田》 《收放自如小粮仓》等专题片
国家发改委农村储粮专项项目
2019年试点项目 在四川、山东、辽宁试点、建立示范户3.2万户 2009年项目 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57.2万户示范户 2019年项目 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138万户示范户
基本构建我国农户储粮标准体系
以1项建设标准,2项技术标准和6项企业标准为基础,基本 构建起我国农户储粮技术标准体系。
引入了生态储粮的理念,标志着我国 粮食储藏正在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
管理过渡。
一、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现状分析
(三)信息技术在粮食仓储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航天信息 江苏省粮食局
数字化粮库
宁夏粮食局
储备信息管理系统
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 中华粮网
中科院遥感所

试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

试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

试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作者:胡承霖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3期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两会上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要研究和完善粮食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笔者学习这番话后颇感意义深远,特就这方面问题进行阐述与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耕地取得粮食生产快速增长我国属人多地少国家,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初,人口是 5.4167 亿,拥有15 亿亩以上耕地,人均占有耕地2.8 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1/3。

种植粮食面积为16.488 亿亩,平均单产只有69 公斤,总产2264 亿斤,人均占有粮食209 公斤。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强调“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促使1949-1958年连续10 年粮食增产。

总产由新中国成立初的2264 亿斤提高到4000亿斤,单产从69 公斤上升为123 公斤,总产与单产几乎翻了一番。

在1967-1976 年的10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粮食生产出现一定下降和停滞,但后期在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并加强了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使粮食生产得到恢复增长。

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农村率先进行改革。

此后就始终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狠抓粮食生产。

因而使得1979-1984 年的粮食生产连续6 年快速增长,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蓬勃发展。

1984 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8146 亿斤,单产提高到241公斤,比1978 年改革开放前的粮食总产6095 亿斤、单产169 公斤分别增长33.8% 和42.6%。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人口已从新中国成立初的5.4 亿多逐渐增加到12 亿左右,人均耕地从2.8 亩减少到不足1.4 亩,尽管如此,但在1996 年全国粮食总产却突破了1 万亿斤大关,按12 亿人口计,人均占有粮食416.6 公斤,提前实现了初步小康温饱型人均400公斤粮食的目标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战略研究兰盛斌 丁建武黎万武(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610031)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上粮食储藏技术,从绿色储粮、生态储粮技术、人与自然的和谐、市场准入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主要存在过度依赖磷化氢,使储粮害虫对磷化氢、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抗性、粮食储藏过程中水分丢失严重、储粮经济运行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绿色储藏技术并未完全得到市场认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数据支撑,一些储粮技术还有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5~10年粮食储藏技术发展趋势:粮食分类储藏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粮食储藏发展趋势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第三次提出了有关“粮食安全”内涵: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从此次“粮食安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保证粮食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饱,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粮食的营养和健康,这对粮食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粮食储藏国际现状与趋势分析1.1 绿色储粮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和绿色食品的蓬勃发展,对粮食绿色储藏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调查报告,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1997年的有机食品销售总额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有机食品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粮食是食品工业的源头,正是由于绿色食品的大力发展,粮食储藏技术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低温储粮已经被广泛采用,仅德国阿克西玛制冷设备公司(原来的苏尔寿爱雪维斯公司),生产的谷物冷却机就有1万多台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使用,全世界采用低温储粮的粮食已经超过了1亿吨;气调储粮是另一个被广泛采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得到有效应用。

兰盛斌,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四川成都花牌坊街95号,lanshengbin@。

在欧洲,对于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比如,在德国,储粮化学药剂在粮食中的应用有严格的登记制度,而生物防治技术则不需要登记,已经有寄生蜂Trichogramma spp等生物天敌得到了商业应用。

1.2 生态储粮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5 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ey 第一次用生态系统的定义来描述一个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成员构成的整体。

粮堆生态系统的概念是Raper和Fennel 在1965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粮堆中有很多的相关因素。

加拿大由于地域广阔,在储粮生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论述了储粮生态系统包括粮堆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甚至还研究了多个传统的储粮生态系统,埃塞俄比亚的地下储粮生态系统,北欧储粮生态系统,研究了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相关因子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生态系统的储粮特点。

2003年,国家粮食局组织完成了《加拿大储粮生态系统》的翻译工作。

1.3 人与自然的和谐得到高度重视自从磷化氢、溴甲烷等化学杀虫剂问世以后,为防治储粮害虫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但是,随着储粮害虫抗性的不断增加、有害生物再猖獗和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至1962年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人们开始认识到化学防治不应该是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的唯一手段,提出了储粮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IPM),1995年在海牙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简称SPM)的新概念,专家认为,IPM是SPM的第一步,综合治理策略发展第的第三阶段应该是组建以生态区或生态系统为单位的有害生物优化调控体系。

到了20世纪末,人们对环境问题更是高度关注,环境保护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八国峰会,环境问题仍然是各国元首讨论的重点。

现在,甚至在化学领域也兴起了绿色化学,其目标是“追求完美,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

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1987年9月国际社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决定采取措施对多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进行控制,1992年11月国际社会又通过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哥本哈根修正案》,将甲基溴(溴甲烷)正式列入受控物质,提出了不同国家淘汰甲基溴的时间表:按1991年的用量水平,到2001年,全球用量减少50%,2003年减少70%,2005年在发达国家取消使用,2015年在发展中国家取消使用。

1.4 市场准入制度和社会化服务,有效保证了粮食品质安全、减少了储粮害虫抗性的增加、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由于熏蒸对安全管理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不合理的熏蒸还可能增加环境污染、增加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使储粮害虫产生抗性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对于磷化氢熏蒸作业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准入制度。

奥地利政府规定,必须拥有2个以上取具有熏蒸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开展磷化氢熏蒸业务,资格证书由州政府发放,证书的领取比较严格,在领取证书前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

全奥地利也仅有800人有证书。

德国联邦政府的法律也对粮食熏蒸人员的资格有明确的规定。

市场准入的实施,促使了粮食熏蒸社会化的发展,奥地利VICTOR KRAINZ公司是奥地利著名的粮食需熏蒸公司。

在中国香港,储藏的粮食全部为大米,约有40%的大米储藏在招商局下属的仓储公司,全部采用低温储藏技术,杀虫服务由专业的杀虫公司来完成。

2 我国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2.1 绿色储粮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并且得到了高度关注伴随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绿色储藏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著名粮食储藏专家靳祖训教授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了“粮食绿色一条龙”战略和“农产品绿色储运战略”。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展了攻关项目——《粮食保鲜技术研究》,对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小规模的中试试验;2001年,在四川绵阳建设了第一座现代化的二氧化碳气调粮库,仓容达到0.83亿斤,随后,又在江苏南京、上海、安徽六安、江西九江等地扩大应用示范,使我国气调储粮总仓容达到了4.3亿斤。

国际气调与熏蒸大会秘书长、国际著名粮食储藏专家Dr. Shlomo Navarro 参观了绵阳气调库后,对中国气调储粮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知名的德国联邦农林生物研究中心储藏物保护研究所在气调储粮技术研究方面甚至引用了我国的相关数据,标志着我国气调储粮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图2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二氧化碳气调粮库另一方面,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对新建的1110亿斤仓容的国库,共配置了600多台谷物冷却机,随后开展了谷物冷却机储粮应用试验研究,开辟了我国低温储粮新的时代。

为了利用好我国自然低温资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技术,2001,在中储粮承德直属库建设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利用自然低温储粮的低温粮库,随后,利用自然低温储粮这一经济有效的方式得到了我国粮食仓储企业的高度重视,中谷安徽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中央储备粮贵州牛朗关直属库、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和四川眉山直属库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低温储粮模式,比如中谷安徽国家粮食储备库采用发泡聚氨酯吊顶技术、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采用动态隔热技术、四川眉山直属库采用吊顶加屋顶喷淋技术等,同时,智能通风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并得到推广应用。

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对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申报的“粮食储运新技术与设备优化集成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在全国粮食科研部门的配合下,更是对低温储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实现了在华南地区储粮温度不超过20℃,最高粮温不超过25℃的要求,基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模式。

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对低温储粮技术高度重视,提出了到2006年年底,低温储粮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并且,正在开展不同区域低温储粮经济运行模式研究,2005年,还立项对稻谷控温储藏技术进行研究。

2.2 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储粮理论体系中国粮食储藏生态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仓库害虫专家李隆术教授首次提出。

我国著名粮食储藏专家路茜玉教授主编的《粮油储藏学》,介绍了粮堆生态体系的构成和特征、粮堆生态体系的变化、粮堆生态因子的控制以及粮堆生态体系的人工调解等。

我国著名粮食储藏专家靳祖训教授对粮食储藏生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对生态储粮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对我国储粮生态地域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储粮地域适宜储粮围护结构;不同类型粮仓必须配备储粮和虫霉防治技术;不同储粮和防治技术最佳运行模式和储粮安全的技术评价体系。

靳祖训教授同时指出,中国粮食储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粮食储藏必须以储藏生态学和储藏安全学为依据。

图3 我国的七个储粮区域1. 青藏高寒干燥储粮生态区2. 蒙新干冷储粮生态区3. 东北冷湿储粮生态区4. 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5. 华东热湿储粮生态区6. 西南中温低湿储粮生态区7. 华南高温高湿储粮生态区在生态储粮理论的指导下,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粮食储藏经济运行模式研究、不同生态区域粮食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已经初步提出了不同生态区域粮食的合理储藏期和预测方程,标志着我国粮食储藏正在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必将对中国粮食储藏技术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2.3 环境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庄严承诺: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更是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近期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也提出了将“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环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