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①

合集下载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农药残留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污染物超标问题
01
02
03
重金属污染
土壤和水源中的重金属含 量超标,会导致农产品重 金属含量超标,影响人体 健康。
硝酸盐污染
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农产 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对人 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有机污染物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 机污染物含量超标,会对 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 危害。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06
目录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 及问题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 的问题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对策 与建议
目录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与建议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案例 分析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展望 与未来发展趋势
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让农民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安全生产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让农民了解安全生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 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最大效益。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水平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通过技术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 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 能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建立检测中心
在重点地区建立检测中心,对 种植农产品进行集中检测,确
保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信息共享,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0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
共享和协同作战。

国家种业发展现状

国家种业发展现状

国家种业发展现状
国家种业发展现状是指我国通过农业种植、农村经济以及农产品出口等方面的不断发展,种业也不断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就。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国家种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政策的推动
目前,国家对于农业种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的出台。

政策的推动让更多的农民得以接触到新的技术和新的种植方式,将这些知识用于实际生产当中,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

二、科技的不断创新
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国家种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在种业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通过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加快了科学技术在种业中的传播和应用,为农产品的增产和提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品种的不断推广
品种的不断推广对于国家种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推广新的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使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灵活性和选择权。

四、企业的参与
企业的参与也对于国家种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些种植企业的兴起,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提高了技术的投入和运用,推动了现代化种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国家种业发展现状已经从单纯的增产阶段逐渐发展到了不断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政府与企业的积极参与,国家种业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的广阔,我们相信,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农业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业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业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一、农业产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导,养殖业和渔业等次要产业占比较小。

这种结构不仅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还使得土地逐渐荒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 技术水平落后:相比于工业和服务行业,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投入较少,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缺乏先进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技术和装备设施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目前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农村地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供需不平衡、流通环节效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农业产业发展对策为了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养殖业和渔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其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

同时,要优化种植业的结构,推动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满足市场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农业领域的科技投入和研究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着力发展智能化农机设备、追溯系统和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3. 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下功夫。

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流通环节的效率。

同时,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保障农民权益并提高其收入水平。

4. 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 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并加强营销渠道的开发,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联合社等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谈判能力,增加他们在市场交易中的话语权。

5. 提高农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技人员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流动。

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传统的耕种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耕地过度利用、农药、化肥滥用、水资源浪费以及土地污染等。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管理,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对农作物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

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污染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探讨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转变耕种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耕种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问题现状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压力巨大,导致许多地区的耕地长期以来被过度开垦和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农药、化肥的滥用问题也是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的重要挑战。

农民出于追求高产量和利润,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产品残留的化学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我国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浪费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地污染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生态耕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3 研究意义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生态耕种是当今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耕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农资,这就使得我国的生态耕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我国种业的现状是基础种子薄弱。

基础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环节,对于高产、优质的农产品生产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基础种子的种类、品种和质量都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国种业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我国种业的发展还面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以及施肥等,但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并不高。

大量的农田荒芜、水资源浪费以及过度施肥等问题都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因此,在我国种业发展中,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种业发展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种业企业之间的研究合作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我国种业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种业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基础种子的培育和增加品种种植。

可以通过加大基础种子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团队和人才培养,提高基础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鼓励农民种植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提升。

其次,要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广高效灌溉、节水农业技术和精细化施肥等,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农机具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可以通过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我国种业发展作为农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品种质量不高、种子市场秩序混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种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我国种业有望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时代,但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我国种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应对措施、政策支持、种业结构优化、未来展望、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种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种业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也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

我国种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品种单一、品质不稳定、供给不足等,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种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种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种业科技水平,加快培育新品种,以实现我国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对我国种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能更好地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种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保障和支持。

1.2 问题提出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对策我国种业在全国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种业规模不大,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种植业内部存在着乱种乱种、盲目跟风的情况,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科技水平不高,缺乏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制约了我国种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种植业长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如何有效提升我国种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发展策略

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发展策略

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发展策略目录一、产业概述与发展现状 (2)1. 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重要性 (2)2. 种植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4)3. 发展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的意义 (5)二、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6)1. 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 (7)2. 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9)3. 市场需求对种植产业的影响 (10)三、种植技术改进与创新策略 (11)1. 种植技术现状评估 (12)2. 技术改进与优化的方向 (13)3. 科技创新在种植产业中的应用 (14)4. 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5)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 (16)1.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7)2.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8)3. 产业布局优化与资源配置 (19)4. 构建现代农村种植产业体系 (20)五、政策支持与融资渠道拓展策略 (21)1. 相关政策分析与解读 (22)2. 政策扶持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 (23)3. 融资渠道拓展与资金保障机制建设 (25)4. 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26)六、农村合作社与产业链建设策略 (27)1. 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与问题 (28)2. 加强农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29)3. 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策略 (30)4. 产业联盟与协同发展机制建设 (31)七、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32)1. 绿色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 (34)2.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发展路径 (35)3. 农村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 (36)4. 实现农村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 (37)八、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制定 (38)一、产业概述与发展现状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政策的扶持,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等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这些作物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摘要】当前,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农业科研力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期待农业产业不断实现新突破,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农业种植业结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农业科研、农业生产水平、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率、人才培养、农业现代化、政策支持、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农业种植业结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种植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偏重粮食、棉花等经济作物,而且大多数是低效益、高耗水、高投入的单一作物种植方式,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业种植业缺乏多样化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难度较大;农业种植业中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如过度施肥、农药使用过量等,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种植业结构中农民收入不稳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当前农业种植业结构不合理,需要通过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效率和综合能力,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在生产中的整合和运用能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旨在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大豆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和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产能不足、依赖进口、生
产效益低下等,亟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对策,以实现自给自足、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

二、我国大豆产业现状
1.产能不足:我国大豆产量虽然逐年增长,但整体产能仍然无法满足
市场需求。

2.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大豆需求量巨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这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经济风险。

3.生产效益低下:由于种植面积的限制以及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滞后,我国大豆产业效益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提高农
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提高大豆的产量。

2.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培训农民科学种
植和管理技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3.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价格波动对大豆产业的不利影响。

4.发展加工业:通过发展大豆加工产业,将大豆加工成多种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完善政策措施:定期调整大豆生产政策,制定激励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提高大豆种植和加工的竞争力。

四、结论
我国大豆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我国大豆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产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使大豆产业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种植业发展现状

种植业发展现状

种植业发展现状
我国种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实现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当前,我国种植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首先是我国种植业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农民增收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种植业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最大,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

其次是种植业技术水平提高。

我国大力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现代化种植技术包括种植结构调整、精细化管理、生态化种植等,有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了环境。

然而,我国种植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种植结构亟待调整。

我国种植业结构仍然以粮食作物为主,种植业多元化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

同时,农产品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品牌化和供应链优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其次是种植业生态环境保护需加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种植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农田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种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最后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

虽然我国种植业规模扩大,但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种植业仍然存在低收入问题。

要加大对种植
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

综上所述,我国种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只有不断完善农业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环境保护,才能推动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本文从世界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种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

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

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既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使我国种业面临着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

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一)行业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臵、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

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

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

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1.市场需求饱和度不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更加关注保健和治疗,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但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2.农业生产技术普遍落后。

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相对比较复杂,但大部分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缺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3.中药材资源合理配置不足。

许多地方虽然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由于缺乏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导致资源闲置或过度开发;4.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中药材市场存在着低质低价的药材被冒充、混淆、仿冒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二、发展建议为了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

中药材的种植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可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科学育种、品种改良、生产技术改进等,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2.建立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药材,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的信任度。

同时加强标准化生产,建立起严格的品控体系;3.加强资源管理与保护。

合理配置和管理中药材资源,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加强草地、森林、天然药材保护区的建设,保护中药材的生态环境;4.加强种植技术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和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者的技术素养和认识,加强中药材种植的管理水平;5.加强中药材体系建设。

建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协作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中药材产业的配套服务和支撑能力,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角色政府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和责任:1.制定相关政策。

根据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为中药材种植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2.加大科技投入。

增加中药材种植业的科技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中药材的科技创新和研发;3.加强市场监管。

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监管,维护市场秩序;4.加强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中药材市场需求的扩大。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品模板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品模板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大型种子企业也应迅速与国际接轨,种子产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应根据我国种业的实际情况,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种子质量,加强品牌意识,是我国的民族种业在现实无序的竞争中得以稳步发展。

关键词:种业分析;发展战略;科技;制度创新引言: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种子产业是农业中最具科技含量的领域,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首选措施。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种子工程的实施,种子产业化体系的建立,种子经营和管理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种业应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于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强做大,以适应新的形势。

一、我国种子产业的现状1.市场结构具有二重性中国种业市场结构具有二重性,既具有零散型完全竞争市场特征,同时又具有垄断竞争特性。

一方面,种子属于农业生产资料,具有季节性,且种子生产和销售活动是在不同时段进行的,产销不同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此外,目前,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产业聚集度很低,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因此目前中国种业市场具有零散型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新品种选育周期长(一般要5-8年),投资大,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在种子领域的广泛应用,更需要大量投资,且种子生产经营具有市场、自然双重风险,行业聚集度也在不断提高。

2.种子市场容量巨大,发展潜力较大由于种子本身是种植业生产中的核心和源头地位,种子的市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明显的依赖性。

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和核心技术,种业公司依托特定的种子产品,可以在市场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我国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挑战和困境。

为促进种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品种改良速度;完善种业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支持制度和监管机制。

加强我国种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长远目标和发展规划,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推动我国种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种业发展、现状、挑战、对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农业发展、地位提升1. 引言1.1 我国种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种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环节,种质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种业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

种业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种业不仅是生产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台,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发展种业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种业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发展种业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我国种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农业生产和经济增长,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种业现状的总体情况我国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对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目前我国种业总体情况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品种更新缓慢。

我国种业品种更新不够及时,现有品种很多已经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二、品种结构不合理。

我国种业品种结构比较单一,重复品种较多,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

三、品种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的2 0 % 。其 中 资 产超 亿 元 的企 业 有 9家 . 经 营额 超 过 亿 元 的
有 1 4家 , 种 子 经 营 逐渐 趋 向于 规模 化 。 二、 我 国种 业存 在 的 问题 和面 临 的 挑 战 虽 然 我 国种 业 经过 了 5 0多年 的 发展 .取得 了 较 大 的 成 绩 , 但 是 由 于起 步晚 , 投 人不 足 , 并 且 种 业 本 身 也 带 有 浓 厚 的
现代 农 业 中 , 人们对于作物产量 、 品 质要 求 的 不 断 提 高 已经 使 种 子 成 为 种 植业 中技 术 附 加 值最 高 的部 分 。 兼 具 核 心 技 术 和 核 心 产 品 双 重特 性 . 使得 种 子 生 产 成 为 种 植 业 生 产 和 经 营 中获 利 能 力 最 为 突 出 的环 节 。 目前 . 大 田作 物 种 子 的 毛 利 率 偏低 , 水 稻 种子 、 棉 花种 子 和 瓜 菜 种 子 的利 率 较 高 。 但 多 数种 子企 业 经 营 不 容乐 观 , 这与现有的管理体制 、 运行机 制 、 管 理 水平 及 行 业 竞 争 秩 序有 很 大 关 系 。 随着《 种子法》 和相 关 的法律法规 的实施 、 行业集 中度的提高 、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的合 理 调 整 市 场 竞 争 秩 序 的 优 化 , 种 子 行 业 的 利 润 水 平 将 显 著
制创新 . 立 足 于 国 内市 场 . 着眼于国际市场 . 把 我 国种 业 做 强 做大 . 以适 应 新 的 形势 。


我 国 种 子产 业 发 展 现 状
2 0 0 0年 《 种 子法 》 实 施 以来 , 国 内 种 子 企 业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发展 起 来 , 种子企业 产权开始呈现多元 化格局 , 出 现 了一 批 育 繁销 一 体 化 企业 , 外 资企 业 达 到 近 7 0家 。 企 业 的市 场 主 体 地 位 日渐 突 出 , 涌现 出 一 批 种 子 产 业 化 龙 头 企 业 , 种 子 产 业 与 资本 市 场 的 结 合催 生 了一 批 种 业 股票 上 市 公 司 , 中 国种 业 开 始 呈 现 产业 化雏 型 。 1 . 种 子市 场 容 量 巨 大 . 发 展 潜 力 较 大

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近年来,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等重大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的策略。

一、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尽管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相对较慢。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中间环节的利益输送,导致农民收益较低。

其次,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农业生产结构不均衡。

再次,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当等问题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为了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我国需要制定科学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包括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

其次,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来合理安排,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再次,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改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要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加强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化学物质污染。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市场上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

四、推动农业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农业发展不仅仅关乎到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还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种植业发展现状

种植业发展现状

种植业发展现状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种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首先,种植业的面积不断扩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大规模农田建设的加强,我国种植业的耕地面积逐年增加。

大面积耕地的建设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有效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其次,种植业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种植业也不断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设备。

高效的种植技术,如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种植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逐渐向多元化和多层次方向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市场渠道直接销售农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

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此外,政府也加大了对种植业的支持力度。

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种植业的收益得到了保障。

政府还积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种植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种植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如农田的退化和土壤污染问题,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农业面临的气候变化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种
植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我国的种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的进步,相信我国种植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04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以传统种植业为 主,缺乏多元化,且存在生产方式粗放、 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 滞后,缺乏科技创新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交通、 水利、电力等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业经 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存 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3-11-12
目录
•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建议与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生产能力不足
01
02
03
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拥有有限的土地资源 ,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可 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 有限。
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大 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影 响农业生产。
种植业比重过大
在许多地区,种植业比重过大,而其他产业如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发展不足 。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农业经济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市场需 求的变化。
产业链短
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在许多地区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缺乏深加工和增值环节,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详细描述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 企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升 级和转型。同时,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防治农业污染
总结词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农业污染,保 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同时,加强对农业废弃 物的回收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我国番茄种业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

我国番茄种业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

我国番茄种业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番茄种业在番茄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驱动地位。

目前,我国的番茄品种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跟跑”阶段,但随着我国番茄育种水平的提高,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

下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番茄市场现状和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种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1、我国番茄育种产业现状根据种植面积估算,中国番茄种子市场价值可达数亿元。

相对于国外育种公司上百年的发展,我国番茄育种起步晚,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番茄育种水平进步明显。

国内育种单位通过引进、分离、创制,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宝贵的育种材料。

分子育种技术与番茄传统育种技术逐渐深入融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全面进入实用阶段,基因编辑技术在多个农艺性状创制方面获得突破。

在此基础上,我国新品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至“十三五”期间,已育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并兼抗3~4种主流病害的优良品种,实现了新品种系列化。

目前国内自主育成的番茄品种在生产上覆盖面积已经超过60%,部分品种已可与国外优良品种相抗衡。

但综合来看,我国番茄育种依然处于落后局面,发展问题突出,面临较大挑战和风险。

1.1 品种表现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在我国当前的番茄种业市场规模中,国外番茄种子以40% 的市场份额占到了销售额的60%,占据了国内的高端番茄种子市场。

目前跟国外品种比较,国内品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产量方面,在丰产潜力、坐果稳定性和连续开花坐果能力上仍差于国外品种;商品性方面,跟国外品种比,在果形、畸形果率、果实均匀度、耐裂、果疤花疤、转色、色泽亮度等外观品质上还需要提升。

稳定性方面,尚缺乏能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茬口和不同环境表现稳定的“大品种”。

另外,国内在种子质量方面,对分级处理、芽率芽势控制、种子消毒尚未足够重视。

这些因素导致国内品种总体质量偏低,只能通过低价拼抢低端市场。

1.2 育种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国外公司在番茄育种方面有长达上百年的累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世界银行“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研究简报 2008年第12期(总第201期) 2008年6月10日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①蒋和平 辛岭在种植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物是粮食作物,而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面积约占全国粮食总面积的75%,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

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生产现状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种植业生产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现状(一)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在不断增长和提高1、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十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较大波动。

“九五”时期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51000万吨。

随①本文是2008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Institute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AED后受粮食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调减,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43000万吨,降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

2000年至2003年粮食生产连续4年产不应求。

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高涨。

2004年粮食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粮食总产量增加3875万吨, 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0万吨,增产1455万吨。

两年增产量超过5000万吨,2006年粮食产量49746万吨,比上年增加1344万吨,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超过50000万吨,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食。

建国以来的50年间,我国水稻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水稻的近几年的产量变化和粮食总产是基本一致的,2002年为17,454万吨,2003年降为16,066万吨,2004年为17,909万吨,2005年为18,059万吨,2006年为18,257万吨。

我国历来重视玉米生产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大国。

玉米近几年的产量变化和粮食总产也是基本一致的,2002年达到12,131万吨后,2003年降为11,583万吨,以后三年连续增产,至2006年,玉米年总产量已超过 14,000万吨,较1949年增加10倍以上。

我国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9%。

玉米近几年的产量变化和粮食总产也是基本一致的,2002年达到9,029万吨后,2003年降为8,649万吨,以后三年连续增产,至2006年,玉米年总产量已超过10,000万吨,达到10,447万吨。

2、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由于2002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相对较低,种粮效益不高,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调减。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约为1亿多公顷,比上年减少2.2% 。

全国谷物播种面积约为 7875.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 3.3%。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约为2773.7万公顷减少 1.6%;小麦播种面积约为2266.6万公顷,减少5.2% ;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375.1万公顷,减少3.6%。

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为 1.016万公顷,其中水稻2837.9万公顷,小麦2162.6万公顷,玉米2544.6万公顷。

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267万公顷,达到了1.0427亿公顷。

2006年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达到10548万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690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296.1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929.5万公顷。

3、主要粮食作物单产2000年以来,粮食作物的单产总体趋势在增长。

只有2003年单产下降,为4332公斤/ 公顷。

水稻比2002年降低128公斤/公顷,玉米比2002年降低112公斤/公顷,小麦没有降低,而是增加156公斤/公顷,2006年粮食作物的单产达到4716公斤/公顷,,水稻单产达到6232公斤/公顷,小麦达到4550公斤/公顷,玉米达到5394公斤/公顷。

(二) 种植业的先进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中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生物技术、高新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及其应用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育种以及精耕细作的多熟种植技术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已超过6亿亩;玉米“一增四改”和水稻“一增四推”技术覆盖面已近50%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技术在今年秋冬种生产中得到全面应用。

优质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优质化率明显提高。

从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家共培育出40多种农作物,近5000个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新组合,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四至五次,每更新一次,一般增产10%至30%。

目前,中国粮食作物单产已由1950年的1.16吨/公顷增加到4.40吨/公顷,提高了2.8倍。

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等先进技术也得以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三)种植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各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延伸了种植业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带建设水平和质量。

如河南、河北的小麦加工,吉林的玉米加工,湖南的水稻加工,在全国均居于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200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己超过汽车、化工产业,成为农村最大的支柱产业。

从几年的实践看,各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发展,深化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业生产布局。

2004、 2005年我国粮食连续两年增产超过1000亿斤,其中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4大粮食作物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5%。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我国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种植业在生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我国种植业生产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其主要问题表现为:(一)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种植业作物生产的耕地面积相对减少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肥沃的农田也在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环境恶化、粮食供需矛盾、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与增加短期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尖锐。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从1996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年均减少1000多万亩。

近两年国家采取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年耕地减少量也还维持在400万亩左右。

(二)种植业生产成本加大,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2007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支持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四项补贴资金达514 亿元,比2006年增长66%。

但是,同时,近年来种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种子、农药、化肥价格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大了生产成本。

导致种粮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

同时,农民接受社会化服务的程度低,接受信息、技术的途径不便捷,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种植业生产的发展。

(三)优质化、专用化粮食不能满足需求我国小麦在总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小麦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小麦生产不足,普通小麦生产粮有余,如我国小麦品种基本上是软粒小麦,而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能磨制强力粉、适于制作高级面包和优质面条的小麦少,而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小、能磨制弱力粉、适于制作优质饼干和糕点的小麦少。

我国是玉米产销大国,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与其它玉米生产国相比,我国专用玉米品种少,专用性不强,产品成本高,加工业落后,生产与消费市场脱节(四)种植业生产区域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区域供求矛盾加大。

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基本上成为粮食调入区;西部地区需要调入粮食的地区增加;长江中下游仍是主产区之一,但调出量减少;黄淮海地区保持着商品小麦的主体供给地位,东北已成为重要的粳米、玉米商品粮源主要供应地。

粮食区域供求格局的这种变化,一方面形成主产区与主销区的错位分布。

如玉米主产区集中在北方,而作为养殖业密集区和饲料工业发达区的玉米主销区,则主要集中在南方。

13个粮食主产区库存占全国总库存的73%,7个主销区只占11%。

另一方面缺粮地区增多、缺口拉大。

主销区产需缺口不断拉大,目前已达到1000多亿斤。

产销平衡区自给能力明显减弱,已有多个省份出现粮食缺口。

一些粮食主产省如山东、湖南、四川也由过去的粮食调出省变为调入省。

三、政策建议(一)调整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布局,推进粮食产业带的建设要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要加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的建设,稳定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实行节水种稻。

对西部主要产粮区,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发展旱作农业,发展特色粮食作物。

对主销区重点产粮区,要发挥机械化和规模经营优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在主产省(区)建设500 个粮食万亩示范片,涵盖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集成创新高产模式,示范带动粮食生产区域平衡增产。

(二)切实加强种植业投入品监管要完善种植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治理,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避免农民种粮成本加大趋势,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同时,建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基金,对粮食主产区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给与适当的补贴。

还要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督。

(三)积极推进农田节水工作在东北地区,围绕玉米、大豆生产,重点推广农用保水剂、深松及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围绕水稻生产,重点推广“三旱”整地、浅湿灌溉技术。

在西北地区,围绕玉米及小杂粮生产,重点推广集雨水窖节灌、覆盖集雨种植技术;围绕小麦生产,重点推广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在华北地区,围绕冬小麦、玉米生产,重点推广农田综合节水技术、免耕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控制性节水灌溉技术;在西南地区,围绕小麦生产,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围绕水稻生产,重点推广生物覆盖、浅湿灌溉、水旱轮作技术;围绕玉米、生产,重点推广粮肥垄作立体种植技术。

在东南地区,围绕水稻生产,重点推广水稻浅湿控制灌溉、旱育稀植抛秧等技术。

(四)提供金融贷款支持应该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三大作物的生产及其产业发展,发展优质粮、专用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对千家万户农民的小额种植业信贷投入取消抵押担保,全程予以支持。

对涉及种植业投入造成的不良贷款和呆坏帐,应放宽核销条件,积极予以核销。

还要建立三大作物市场风险基金,深化农业保险体制改革,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和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政府应给予政策性保险,以及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

(欢迎引用、摘编、全文刊载,请注明出处,尊重著作者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李锁平高琼瑶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联系电话:(010)6891979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传真:(010)62187545 邮编:100081电子信箱:iae@网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