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公式、原理等。
-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实验等能力。
-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公式、原理等。
-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如力的作用、能量转换等。
- 掌握复杂的物理公式和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 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方式,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物理实验- 安排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拓展。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 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标题:本节课的主题2. 核心知识点:概念、公式、原理等3. 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数据处理等4. 案例分析:案例背景、问题、分析、结论等注意事项:1.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言。
高中物理教资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启发法:-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实验探究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
3. 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推拉门、击打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2. 讲授新课:- 通过PPT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否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实验探究:-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实验,观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实验二:滑块与斜面实验,观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
-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巩固练习:-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6. 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三定律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 实验探究4. 小组讨论5. 巩固练习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物理备课试讲教案模板
课题:[课题名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知识点1]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点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点1]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知识点2]进行计算和实验。
2. 教学难点:理解[知识点3]的推导过程,掌握运用[知识点4]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
- 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活动法:通过实验、演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出问题:针对本节课的主题,提出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授1. 合作探究:-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PPT,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 学生分组合作,探讨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2. 例题讲解:- 展示例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 教师讲解例题,演示解题过程,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巩固提高1. 练习题展示:PPT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二生板演: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观摩并指出错误。
3. 集体讲解订正: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订正。
四、课堂小结1.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点评。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
五、布置作业1.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资料: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名称2. 知识点一:[知识点1]3. 知识点二:[知识点2]4. 知识点三:[知识点3]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高中物理教资试讲教案模板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 惯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惯性的概念,并将其与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块、秒表等- 教学辅助工具:粉笔、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如汽车刹车、抛物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提出问题:“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吗?”引发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
- 通过实验演示,如斜面实验,展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
2. 惯性的概念- 解释惯性的定义,并举例说明惯性的表现。
-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惯性的原因。
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乘坐公交车、乘坐电梯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分组讨论:给出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原理进行分析。
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1. 内容: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课程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课程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原子的基本结构(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3)化学元素的分类与性质2. 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思维,培养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例如:为什么水是透明的?2.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1)通过图示、动画等方式讲解原子的组成。
(2)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日常物品的组成结构。
3. 学习元素周期表:(1)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4. 实验环节:(1)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知识点。
5. 总结与评价:(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原子的基本结构:(1)原子核:质子、中子(2)电子:能级、轨道2. 元素周期表:(1)周期性: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族: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一物理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
高一物理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高一必修一教案试讲物理试讲内容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问题1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2.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分析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例1:到底哪些物体可看成质点?1、研究雄鹰飞翔的距离2、研究雄鹰飞翔的姿态3、研究刘翔跨栏的动作4、研究刘翔跨栏时间5、研究地球自转6、研究地球公转例2:下列物体能否看成质点1、书本经过A点所用时间2、研究书本移动距离3、火车过桥时间二、参考系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例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例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
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物理试讲面试教案模板高中
物理试讲面试教案模板高中一、教学内容本次试讲的教学内容为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某个具体知识点,可以选择光学、电磁学、力学等内容,根据面试要求进行选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本次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入本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2. 知识讲解:系统地讲解本次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知识点。
4.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5. 课堂小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学生的思维逻辑。
6. 作业布置: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合作学习法:设计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五、评估方式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成果评估:通过练习、实验、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注意事项1. 语言表达:教师应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让学生易于理解。
2. 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中物理试讲比赛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比赛教案模板主题: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掌握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1.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2.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例题目及解答。
3. 实验器材(如小推车、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 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F=ma。
2. 提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3. 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解决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讲解1.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2. 分析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常见的力学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演示1.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并测量物体受力的变化。
2. 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
四、练习1. 分发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题并交流讨论。
2.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3. 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误解。
五、总结1. 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强调学生应牢固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训练,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反思:1. 分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3. 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物理升华试讲教案模板高中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升华现象的定义,掌握升华现象的原理,了解升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升华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升华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升华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 升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试管、温度计、水银、石棉网、铁夹、镊子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升华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回顾升华现象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升华现象的原理。
二、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升华现象的特点,并解释升华现象的原理。
三、分组实验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现象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2. 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华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实验操作。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升华现象,提高物理素养。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升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个利用升华现象的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原理和步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升华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课后作业中,引导学生关注升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物理试讲面试教案模板高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点名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知识点名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知识点名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名称)公式的推导过程。
- (知识点名称)在复杂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知识点名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展示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讲授新课:- 详细讲解(知识点名称)的定义、原理和公式。
- 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清晰展示公式推导过程。
- 结合实例,讲解(知识点名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知识点名称)解决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名称)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四)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 学生对(知识点名称)的理解程度如何?4.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板书设计(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下为示例)```高中物理试讲教案课题:(知识点名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知识点名称)的定义和原理。
高中物理十分钟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如牛顿第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分析电路图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回顾一下。
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物理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两大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讲解1. 牛顿第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和守恒。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牛顿第三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实验操作1. 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资物理试讲教案模板高中
教资物理试讲教案模板高中
一、教学内容:
本次试讲的教学内容为高中物理中的热力学。
具体内容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量传递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热力学中热量传递的方式和计算方法;
3.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热量传递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设计:
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引入热力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首先讲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量传递方式,然后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重点解释第二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3. 练习:设计一些案例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热力学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个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五、板书设计:
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 热量传递方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六、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和答疑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热力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给
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以上教学设计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反应作出调整和修改。
希望本次试讲能够顺利进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祝好运!。
教案高中物理试讲课件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牛顿运动定律)二、授课年级:(例如:高二)三、授课时间:(例如:45分钟)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 使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物理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2. 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联系。
- 牛顿第一定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何运用。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系统讲解。
-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七、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汽车刹车、跳远运动员起跳等,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这些现象与物理学中的哪些定律有关?3. 引入牛顿第一定律。
环节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2.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
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环节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2.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环节四:讨论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列举实例,如汽车刹车、跳远运动员起跳等,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在这些现象中的作用。
环节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八、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高中教资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物理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2. 难点:- 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
-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物理原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问答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导入话题: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主题。
2. 提问互动: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简要介绍: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环节二:新课讲授1.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物理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原理分析:分析物理原理,解释其内在逻辑。
3. 实验演示:演示相关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观点,加深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布置与新课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环节四:总结反思1. 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3.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物理实验器材3. 相关物理教材和参考书籍---本教案模板旨在为高中物理教资面试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中物理试讲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备课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
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分析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保持
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解释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和力的平衡状态。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通过示例分析,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定
律的基本原理。
3. 练习:设计力的平衡和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进行总结,并指出学习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复习
和深入理解。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设计
主题: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会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提
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高中物理试讲套话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课题:[具体课题,如“牛顿第一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路分析”等]授课时间:[具体时间,如“45分钟”]授课班级:[具体班级,如“高一(1)班”]---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具体知识点],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条件、应用等。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类型],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科学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具体知识点],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条件、应用等。
2. 难点:- [具体知识点],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系统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5分钟)1. 情境导入: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问题提出: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猜测。
环节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概念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条件、应用等基本概念。
2. 原理分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环节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
教资物理试讲教案模板高中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学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2. 难点: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自由落体现象,如苹果从树上落下、篮球下落等,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如何随时间变化?二、新课讲授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 gt,h = 1/2gt^2,其中v为速度,h为位移,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3.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在地球表面,物体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量。
4. 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计时器、刻度尺等。
3.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释放小车,计时。
(2)记录小车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和位移。
(3)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4. 实验结果分析: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四、小组讨论1. 讨论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交通安全等。
2. 分析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减小重力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物理学高中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2.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物理学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学知识,如力学、热学、光学等。
2. 提问: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新课讲授1. 物理学的核心概念a. 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场等。
b. 通过实例解释这些概念,如牛顿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c.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a. 介绍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原理。
b. 通过实验或实例展示这些原理的应用。
c.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原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1. 出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如计算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选取典型习题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理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强调这些概念和原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
五、布置作业1. 完成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4.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讲面试教案
高中物理试讲面试教案
主题:热力学与热机(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
3. 能够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4. 能够分析热机的效率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
3. 热机的效率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方式
3. 分析热机的效率和工作原理
三、示范(10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操作或计算的示范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方法。
四、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五、反馈(5分钟)
对学生练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并加深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范,学生参与互动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为一份高中物理试讲面试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面试顺利!。
高中物理机构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 难点: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木板、透明塑料袋、记录纸、笔。
2. 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呢?2.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牛顿第三定律,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科学探究1. 实验准备:将小车、弹簧测力计、钩码、木板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实验步骤:a. 将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小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b. 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使钩码与木板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钩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 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b,记录不同质量下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d.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三、实验分析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2. 提问: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规律?如何解释这个规律?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实验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理论讲解1. 引入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 强调牛顿第三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要求教师灵活应变,因材施教。
但
是教案的撰写,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
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
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下面福建省教师招聘考
试网的小编将对这一部分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希望对各位面试有所
帮助!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
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
标准,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
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
像课等等。
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
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
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
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
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
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
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
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
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2.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
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新知;怎么教会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具体的安排。
3.巩固练习
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
如果是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4.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
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
教师在设计
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
同时也要考虑
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
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布局
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度相结合。
十、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
这就要求教师全面
审视教学过程,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
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以上内容仅供各位备考之用。
这一模板并不是固定不变,大家应根
据自身的实际灵活应用,尽量多点实践,将理论用到实际的课堂教
学中去。
这样才能在考场上临危不乱,以最佳状态去应试!
【篇二:高中物理评讲课教案】
★2016年4月21日
xx高中高二下学期物理学案
测试5评讲教案
编制人:xxx
一.试题分析
本次测试注重学生的基础考察的同时兼顾考察学生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试题较为简单,部分试题来源于高考题和模拟题,重点考察的
是《交变电流》(34分)和《动量守恒》(46分),这也是高考的
考点,希望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近代物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20分。
二.成绩统计
全班64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4;平均分:69.14;标准差:
12.41;及格人数:50;及格率:78.13%。
其中xx、xx等同学进步很大,个别同学成绩下降明显。
三.答题与卷面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点遗忘较多,主要是体现在选择题上;
2.计算题答题不规范,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必要的公式,书写
潦草,卷面乱; 3.对物理模型的分析能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较差等。
四.选择题错题统计(统计30人)
五.试卷评讲
(一)交变电流
重点知识回顾
1.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和制约关系。
2.高压输电模型及几个基本关系。
典型错误剖析
4.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
平方向的匀强磁场,a为交流电流表.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
轴oo′沿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
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为10a;
用500kv电压输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电线上输送的电流大小为
9.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 hz;
线圈匝数之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升压,经输电线路后,再用原、
副线圈匝数比为10:1的降压变压器降压供给用户.求:
(1)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
(2)若不经过变压而直接送到用户,求用户得到的功率和电压.
题后反思:分析输电类型问题时注意的三点:
(1)在高压输电中,一般是通过电流来计算相关的电压、功率或热
量等。
(2)结合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和变压器的相关知识来杰出正确答案。
(3)若已知输电电压和输送功率,一般是根据要求从前往后逐步进行;若已知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则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从后往
前逐步进行。
(二)动量守恒
重点知识回顾
1.动量、冲量的定义公式及动量定理的内容
2.动量守恒的内容及条件
3.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典型错误剖析
16.如图所示,6kg的小车c的上表面平滑相接,在圆弧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kg的滑块a,在小车c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2kg的滑块b 滑块a与b均可看作质点。
现使滑块a从距小车的上表面高
h=1.25m处由静止下滑,与b碰撞后瞬间粘合在
(1)滑块a与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小车c上表面的反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引起小钢球动量变化的是地面给小钢球的弹力的冲量;
【篇三:标准试讲教案模板】
试讲教案
试讲单位:课程名称:专业年级:试讲学生:教材名称: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