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网络》机考终结性第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2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网络》机考终结性第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A 数据通信2.“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A 数据通信3.计算机网络按拓扑结构可分为:()网络、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五种。
C 星型4. 用于将MAC地址转换成IP地址的协议一般为( )。
B RARP5. 对等实体之间交换数据或通信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或标准的集合称为()。
D 协议6. OSI 模型中,()是为了在不同系统间不同信息表示能够相互理解对方数据的含义,以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A 表示层7. 数据通信按照信号传送方向和时间的关系,信道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半双工和全双工。
B 单工8. 全双工通信支持下列()数据流。
C 两个方向且同时9. 通信线路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形式,对于计算机局域网络,主要有()和多点两种连接方式。
A 点到点10. 组建局域网的硬件设备主要有 ( )、网络适配器、集线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等。
D 中继器11. ()工作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除了拥有集线器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D 交换机12. 链路管理指的是数据链路的建立,()和释放三个主要方面。
13. ()的功能是将一个负载过重的网络分割成若干段,延伸网络的距离。
B 网桥14. 网关是互连网络中操作在OSI/RM模型中的()以上的具有协议转换功能设施。
C 网络层15. 所谓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不经申请自定义()。
A IP地址16. TCP是TCP/IP体系中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全双工的可靠交付的服务。
C 传输层17. 在Internet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计算机网络5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计算机网络》1、OSI/RM设置了哪些层次?每个层次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15分)答:①物理层(Physical layer):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②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传输比特流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③网络层(Network layer):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它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
④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透明地传输报文,并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
⑤会话层(Session layer):组织两个会话进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⑥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它包括数据格式的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⑦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它不仅提供应用进程所需的数据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它们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 及目录服务等协议。
2、比较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技术,分析报文交换技术的延时,为何要将报文交换改进为分组交换?(15分)答: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电路交换优点:通话中两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缺点:线路传输效率很低用户占用的通信线路大部分时间是空闲的,资源未被使用而消费分组交换优点:较高的交换速率数据传输效率高可靠性非常高效,灵活和迅速。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 )。
A.码分复用B.频分复用C.时分复用D.空分复用2.TDM所利用的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
A.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C.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D.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3.在下列协议中,不会发生碰撞的是( )。
A.TDM B..ALOHA C.CSMA D.CSMA/CD4.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D.码分多路复用5.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站点侦听到总线媒体空闲时,它是( )。
A.以概率p传送B.马上传送C.以概率(1-p)传送D.以概率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后传送6.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媒体忙时,则( )直到媒体空闲。
A.延迟一个固定的时间单位再侦听B.继续侦听C.延迟一个随机的时间单位再侦听D.放弃侦听7.在监听到信道忙时,仍然继续监听下去,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采用这种方式的CSMA 协议称为( )。
A.1一坚持型CSMA B.坚持型CSMAC.p一坚持型CSMA D.非坚持型CSMA.8.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
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
A.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C.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D.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9.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 )。
A.20bit B.200bitC.1 00bit D.1 000bit10.【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 Gbit /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 )。
A.码分复用B.频分复用C.时分复用D.空分复用2.TDM所利用的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
A.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C.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D.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3.在下列协议中,不会发生碰撞的是( )。
A.TDM B..ALOHA C.CSMA D.CSMA/CD4.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D.码分多路复用5.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站点侦听到总线媒体空闲时,它是( )。
A.以概率p传送B.马上传送C.以概率(1-p)传送D.以概率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后传送6.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媒体忙时,则( )直到媒体空闲。
A.延迟一个固定的时间单位再侦听B.继续侦听C.延迟一个随机的时间单位再侦听D.放弃侦听7.在监听到信道忙时,仍然继续监听下去,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采用这种方式的CSMA 协议称为( )。
A.1一坚持型CSMA B.坚持型CSMAC.p一坚持型CSMA D.非坚持型CSMA.8.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
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
A.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C.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D.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9.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 )。
A.20bit B.200bitC.1 00bit D.1 000bit10.【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 Gbit /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Computers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lives, and computer network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nnecting various devices and enab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In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book "Computer Networks," the authors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swers and solutions to various exercises and questions, giving readers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mputer networking.1.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NetworksComputer networks are essential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enab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s explain the basics of networks, including the OSI model, network topology, and types of networks. They also provide answers to exercises that help readers grasp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computer networking.2. Physical LayerThe physical 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mitting raw bits over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e authors cover topics such as 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s, transmission media, and modulation techniques. Through detailed explanations and examples, readers gain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layer's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3. Data Link LayerThe data link layer ensures reliable data transfer between two connected node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opics like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flow control,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The authors provide accurateanswers to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se concepts, enabling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data link layer's role in establishing error-free communication.4. Network LayerThe network layer facilitates the delivery of data packets across multiple networks. Addressing, routing algorithms, and internet protocols are among the key topics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By examining the provided answers, readers can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network layer's functionalities and protocols.5. Transport LayerThe transport layer provides end-to-e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pplications running on different host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opics like multiplexing, demultiplexing, reliable data transfer protocols, and congestion control. The authors offer complete solutions to exercises, allowing readers to grasp the complexi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transport layer.6. Application LayerThe application layer enables network application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is chapter covers topics such as domain name system (DNS), email protocols, and World Wide Web (WWW) protocols. The authors present accurate and detailed answers, enabling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layer's role in facilitating various network services.7. Network SecurityNetwork security is essential to protect data from unauthorized access and malicious activitie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opics lik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encryption,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nd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The authors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swers, helping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techniques used to safeguard data.8. Multimedia NetworkingIn the modern era,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require robust networking capabilities. This chapter delves into topics such as streaming and real-time applications, multimedia protocols, a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echanisms. By examining the provided answers, reader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in multimedia networking.9. Network ManagementEfficient network management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This chapter covers topics like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network monitoring, and network troubleshooting. The authors provid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answers, allowing readers to learn about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network management.By providing complete and accurate answers to exercises, the fifth edi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equips reader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required to master the field of computer networking. The authors' attention to detail, clear explanations, and concise yet informative solutions make this book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s, and anyone interested in computer networks.。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第五章_习题答案

第五章传输层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第五版)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1题,每题1分,共81分)1.下列关于SNMP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团体字的访问模式是read-write的条件下才能实现Get操作B、当出现自陷情况时.管理站会向代理发出包含团体字和TrapPDU的报文C、当管理站需要查询时.就向某个代理发出包含团体字和SetResponsePDU的报文D、代理使用Inform方式执行Notification操作时需要收到管理站发出的一条确认消息正确答案:D2.在TCP/IP协议簇中()协议属于网络层的无连接协议。
A、IPB、SMTPC、UDPD、TCP正确答案:A3.万维网上的每一个页面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些地址统称为()。
A、域名地址B、统一资源定位符C、IP地址D、WWW地址正确答案:B4.下述协议中,( )不是链路层的标准。
A、ICMPB、HDLCC、PPPD、SLIP正确答案:A5.SMTP基于传输层的()协议,POP3基于传输层的()协议。
A、TCP TCPB、TCP UDPC、UDP UDPD、UTP TCP正确答案:A6.下列关于时分复用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B、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TDM帧的长度C、TDM信号也成为等分技术D、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正确答案:C7.网络层的主要目的是()。
A、在任意节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B、在邻接节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C、在邻接节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D、在任意节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正确答案:A8.当集线器的某个端口收到数据后,具体操作为()。
A、从所有端口广播出去B、随机选择一个端口转发出去C、根据目的地址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D、从除了输入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转发出去正确答案:D9.下述的哪一种协议是不属于TCP/IP模型的协议()。
A、TCPB、UDPC、IGMPD、HDLC正确答案:D10.频分多路复用器将每路信号调制在()。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存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发送方TC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课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5—09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答: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效劳进程;1024~491515—10试说明运输层中伪首部的作用。
答:用于计算运输层数据报校验和。
5—11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然而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 数据报。
既然都是数据报,可否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提提供?答:不可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IP数据报IP报承当主机寻址,提供报头检错;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
UDP提供对应用进程的复用和分用功能,以及提供对数据差分的过失检验。
5—12一个应用程序用UDP,到IP层把数据报在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发送出去,结果前两个数据报片丧失,后两个到达目的站。
过了一段时间应用程序重传UDP,而IP层仍然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来传送。
结果这次前两个到达目的站而后两个丧失。
试问:在目的站能否将这两次传输的4个数据报片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报?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后两个数据报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缓存中。
答:不行重传时,IP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会有另一个标识符。
仅当标识符相同的IP数据报片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前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与后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不同,因此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计算机网络(作业)附参考答案

作业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1-4由n个结点构成的星状拓扑结构的网络中,共有多少个直接连接?对于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呢?对于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呢?答:采用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的网络如图所示。
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网络如上图,在n个结点的星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1;在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在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n-1)/2。
1-5.假设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其中应用进程生成长度为m字节的数据。
在每层都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头。
计算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
解答:在同一结点内,当应用进程产生数据从最高层传至最低层时,所添加的报头的总长度为nh字节,数据部分仍为m字节。
因此,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为:nh/(nh+m)×100%1-6.什么是体系结构?在设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引入了分层思想带来了哪些好处?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协议和服务,试谈谈对它们的理解。
2-1 物理层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2 对于带宽为4000Hz通信信道,如果采用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道的信噪比S/N为30dB,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2-3.假设需要在相隔1000km的两地间传送3kb的数据。
有两种方式:通过地面电缆以4.8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或通过卫星通信以50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
则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哪种方式的传送时间较短?已知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为光速的2/3,卫星通信的端到端单向传播延迟的典型值为270ms。
解答: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的时间T=数据发送时延+信号传播时延。
对于通过地面电缆的传送方式,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3×105×2/3=2×105(km/s),则T=3/4.8+1000/200000=0.63(s)。
浙大远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5、6章离线作业和答案

第5章运输层作业五一.填空题: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在TCP/IP模型中向其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的协议层称为_运输_层。
2.传输层使用了___网络层__提供的服务,并通过执行_传输层协议_,针对最高层屏蔽__通信子网_在技术、设计上的差异与服务不足,向_更高层(或写应用层)_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完善的通信服务。
3.TC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_可靠_、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4.UD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不可靠、__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5.人们把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块称为报文,在运输层直接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进行封装的协议是_ UDP _。
6.在运输层,TCP协议传递给网络层I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_报文段_。
7.TCP/IP的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它们是TCP和UDP,其中文名分别叫做传输控制协议和_用户数据报协议__。
前者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后者则属于无连接协议。
使用UDP协议,系统资源开销小,UDP报文段的首部只有_8_字节。
而对于TCP来说,其报文段的首部至少有_20_字节,传输开销比较大,TCP开销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占有CPU的处理时间。
因此,在应用层开发中运输层使用哪个协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诸如“万维网、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服务在运输层使用_ TCP_协议封装,而“域名转换协议DNS和IP电话”服务在运输层使用_ UDP协议封装。
8.熟知端口即系统端口号是IANA指派的。
FTP服务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21_,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25_,邮局协议POP3使用的熟知端口号是_110_。
9.在TCP/IP网络中,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的Socket连接是由4个数字确定的,包括双方的IP地址和双方的__端口号__。
10.主机A向主机B发送TCP报文段,首部中的源端口是m而目的端口是n。
当B向A发送回信时,其TCP报文段的首部中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_ n 和m __。
上海交大网络学院-计算机第五次作业及答案(含6次机会全部题目)

选择一项:2 代理服务器可以加快对网络的浏览速度原因是a. 以上都不是b.c. 服务器客户端少 反馈 正确答案是: 题目 3 保存 Web 页中的图片或文本,在不打开的状态下直接保存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a. B 用鼠标右键单击 Web 页上的图像,然后单击"复制"b. A.选择要复制的信息,单击"编辑"菜单,然后单击”复制"c. C 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项目的链接,然后单击 "目标另存为”d. D.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项目的链接,然后单击"复制”反馈正确答案是:C.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项目的链接,然后单击”目标另存为”题目 4 下列关于URL 的语法格式,错误的是a. D.telnet://b. B.\*picc. C.news://d. A. 反馈 正确答案是: B.\*pic 题目 5UDP 是一种 ________a. 协议b. 病毒 反馈 正确答案是: 题目 6 Ipconfig 命令参数 _a. ELb. renewc. alld. release 反馈 正确答案是: all 题目 7 命令 ping 192.168.0.2 的作用是。
选择一项:a. 可实现从远程主机 192.168.0.2 下载文件b. 修改机器的 IP 地址为 192.168.0.2c. 确认本机与 192.168.0.2 机器是否可以连通d. 登录远程主机 192.168.0.2 反馈 正确答案是:确认本机与 192.168.0.2 机器是否可以连通 题目 8 以帧为单位在两个相邻结点间无差错地传送数据的是a. 应用层b. 数据链路层c. 物理层d. 网络层 反馈 正确答案是:数据链路层 题目 9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得到较快发展是在 _a.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b.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题目 1IPv4 地址可分a. 3 反馈 正确答案是: 5 题目类。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目录第一次作业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哪四代?其特点是什么? (2)第二次作业 (2)2、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作用是什么? (2)4.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3)2G、3G、4G、的含义是什么? (3)第三次作业 (3)6.什么是传输信道?目前数据通信中经常使用的有线信道主要有哪些? (3)7.什么是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二者相比较宽带传输的优点有哪些? (4)第四次作业 (4)8.分别简述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4)9.当给出的数据信号为00101101时,试分别画出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图。
(4)10.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简述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第五次作业 (5)13、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14、计算机网络拓扑可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的特点是什么? (5)第一次作业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哪四代?其特点是什么?答: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但通信线路昂贵,主机负担过重。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网络特点: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共享资源,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特点:OSI标准确保了各厂商生产的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之间的互联,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化的计算机网络特点: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能够相互交流信息,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的紧密性,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基础的结合第二次作业2、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计算机网络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作用:它们为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主要由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作用: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谢希仁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教程》谢希仁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作业

第一章:10.使用层次协议的两个理由是什么?使用层次协议的一个可能缺陷是什么?答:(1)可以把难以管理的任务分解成几个较小的,易于处理的设计问题,降低网络设计复杂性;(2)某个层次的协议可以改变而不影响它的上层和下层缺陷:降低网络性能16.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
应用层产生长度为M字节的报文,在每一层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文头。
试问报文头所占的网络带宽比例是多少?答:nh/(nh+M)18.图1-25(b)中的子网被设计用来对抗核战争。
试问需要多少颗炸弹才能将这些节点炸成互不相连的集合?假设任何一颗炸弹都可以摧毁掉一个节点以及所有与它相连的链路。
答:至少需要两颗。
只需炸掉其中与度最小的节点相连的节点即可第二章:2.每1毫秒对一条无噪声4kHz信道采样一次。
试问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如果信道上有噪声,且信噪比是30dB,试问最大数据速率将如何变化?答:根据尼奎斯特定理,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为2Blog2V即8000log2Vbps,其中V为信号离散等级;根据香农定理,有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为Blog2(1+S/N)即4000* log2(1+1000)=39.86kbps。
3.电视信道宽6MHz。
如果使用4级数字信号,试问每秒可发送多少个比特?假设电视信道为无噪声的。
答:根据尼奎斯特定理,6*10^6*2*log24=24Mbps,故每秒可发送24M个比特17.1984年以前每个端局由三位数字的区域号和本地号码中的前三位命名,试问那时共有多少个电话端局?区域号数字由2~9开始,第二位是0或者1,最后一位数字任意取值。
本地号码的前两个数字总在2~9范围内,第三个数字可以是任何数字。
答:共计8*2*10*8*8*10=102400个电话端局26.试问为什么PCM采样时间被设置为125微秒?答:采样时间为125微秒则采样率为8000Hz,根据尼奎斯特定理,这个采样率足以捕捉一切来自4kHz电话信道带宽上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注:网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网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 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网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其实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来在互连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一般讨论的互连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互连网络。
5.3 试简单说明IP、ARP、RARP和ICMP协议的作用。
答:IP:网际协议,TCP/IP 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 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 地址。
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 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 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传输层5—0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网络(本)》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网络(本)》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任务5: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T568B (T568A )标准,学会制作两种类型的RJ-45接头(直通线、交叉线)。
2. 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
3. 掌握测线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环境】具有RJ-45接口网卡的计算机、超5类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测线仪。
【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双绞线识别、制作、测试器的使用。
难点:掌握制作正确双绞线的方法,制作合格的双绞线。
【实验指导】按照T568B (T568A )的标准制作双绞线。
T568B 和T568A 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EIA/TIA )两种双绞线制作标准。
其中T568B 标准在以太网中应用更为广泛。
双绞线接插件结构和T568A 、T568B 的线序定义:(a) RJ-45插头和插座的结构(b) 网线与RJ-45的连接序号(EIA/TIA T568A 和T568B 两种)T568A线序T568B线序Straight-Through Cable(直通线):直通线一般应用在不同设备之间,如PC机与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中。
双绞线线缆的两端使用同一种标准,即同时采用T568B标准(也可以同时使用T568A标准)。
在10M/100M以太网中,8芯线只使用4芯,在1000M以太网中8芯全部使用。
Crossover Cable(交叉线):交叉线又叫反线,交叉线一般用于相同设备的连接,比如用于PC机与PC机之间的连接、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交换机与交换机等情况。
双绞线在制作时一端采用T568B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A标准,也即第1条与第3条跳线,第2条与第6条跳线。
Rollover Cable(反转线):反转线应用于连接工作站和Cisco网络设备的Console 控制口,以便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反转线线缆长度一般在3~7.5m之间。
反转线两端用RJ-45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 )。
A.码分复用 B.频分复用C.时分复用 D.空分复用2.TDM所利用的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
A.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C.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D.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3.在下列协议中,不会发生碰撞的是( )。
A.TDM B..ALOHA C.CSMA D.CSMA/CD4.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 D.码分多路复用5.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站点侦听到总线媒体空闲时,它是( )。
A.以概率p传送 B.马上传送C.以概率(1-p)传送 D.以概率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后传送6.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媒体忙时,则( )直到媒体空闲。
A.延迟一个固定的时间单位再侦听 B.继续侦听C.延迟一个随机的时间单位再侦听 D.放弃侦听7.在监听到信道忙时,仍然继续监听下去,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采用这种方式的CSMA协议称为( )。
A.1一坚持型CSMA B.坚持型CSMAC.p一坚持型CSMA D.非坚持型CSMA.8.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
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
A.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C.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D.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9.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 )。
A.20bit B.200bitC.1 00bit D.1 000bit10.【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 Gbit/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
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 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
A.增加1 60m B.增加80mC.减少 60m D.减少80m11.以太网中采用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处理冲突问题,下列数据帧中重传时再次发生冲突的概率最低的是( )。
A.首次重传的帧 B.发生两次冲突的帧C.发生三次重传的帧 D.发生四次重传的帧1 2.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 )。
A.执行模/数转换 B.执行串行/并行转换C.减少主机的通信处理负荷 D.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1 3.与CSMA/CD网络相比,令牌环网更适合的环境是( )。
A.负载轻 B.负载重 C.距离远 D.距离近1 4.根据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需要提高最短帧长度的是( )。
A.网络传输速率不变,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B.冲突域的最大距离不变,网络传输速率提高C.上层协议使用TCP的概率增加D.在冲突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线路中的中继器数量15.IEEE 802局域网标准对应OSI模型的( )。
A.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B.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16.以太网提供的服务属于( )。
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B.无确认的有连接服务C.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D.有确认的有连接服务17.如果使用5类UTP来设计一个覆盖范围为200m的1 0BASE-T以太网,需要采用设备是( )。
A.放大器 B.中继器C.网桥 D.路由器18.以下关于以太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太网的物理拓扑是总线型结构B.以太网提供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C.以太网参考模型一般只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D.以太网必须使用CSMA/CD协议19.当在同一局域网的两个设备具有相同的静态:MAC地址时,会发生( )。
A.首次引导的设备排他地使用该地址,第二个设备不能通信B.最后引导的设备排他地使用该地址,另一个设备不能通信C.在网络上的这两个设备都不能正确通信D.两个设备都可以通信,因为它们可以读分组的整个内容,知道哪些分组是发给它们的,而不是发给其他站的20.网卡实现的主要功能在( )。
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物理层和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21.每块以太网卡都有自己的时钟,每个网卡在互相通信的时候为了知道什么时候一位结束、下一位开始,即具有同样的频率,它们采用了( )。
A.量化机制 B.曼彻斯特机制C.奇偶校验机制 D.定时令牌机制22.下列以太网中,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是( )。
A.1 0BASE-2 B.1 0BASE-5C.1 0BASE-T D.1 0BASE-F23.IEEE 802.3标准规定,若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在无中继的情况下,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 )。
A.500m B.200m C.100m D.50m24.下面四种以太网中,只能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的是( )。
A.10BASE-T以太网 B.100BASE-T以太网C.吉比特以太网 D.10Gbit以太网25.在传统以太网中有A、B、C、D四台主机,若A向B发送信息,则( )。
A.只有B能收到 B.4台主机都能收到C.距离A最近的一台主机可以收到 D.除A外的所有主机都能收到26.在以太网中,大量的广播信息会降低整个网络性能的原因是( )。
A.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为每个广播信息发送一个确认信息B.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处理每个广播信息C.广播信息被路由器自动路由到每个网段D.广播信息不能直接自动传送到目的计算机27.快速以太网仍然使用CSMA/CD协议,它采用( )而将最大电缆长度减少到100m的方法,使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至1 00Mbit/s。
A.改变最短帧长 B.改变最长帧长C.保持最短帧长不变 D.保持最长帧长不变28.与CSMA/CD网络相比,令牌环网更适合的环境是( )。
A.负载轻 B.负载重 C.距离远 D.距离近29.无线局域网不使用CSMA/CD,而使用CSMA/CA的原因是无线局域网( )。
A.不能同时收发,无法在发送时接收信号B.不需要在发送过程中进行冲突检测C.无线信号的广播特性,使得不会出现冲突D.覆盖范围很小,不进行冲突检测不影响正确性30.在以太网中,实现“给帧加序号"功能的层次是( )。
A.物理层 B.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D.网络层31.【2011年计算机联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
MAC协议是( )。
A.CSMA B.CDMA C.CSMA/CD D.CSMA/CA 32.10BaseT以太网采用的传输介质是( )。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微波33.下列关于吉比特以太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支持流量控制机制B.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利用光纤进行数据传输C.数据的传输时间主要受线路传输延迟的制约D.同时支持全双工模式和半双工模式34.以下关于以太网地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以太网地址就是通常所说的MAC地址B.MAC地址又称为局域网硬件地址C.MAC地址是通过域名解析查得的D.以太网地址通常存储在网卡中35.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
A.报文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C.文件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36.广域网所使用的传输方式是( )。
A.广播式 B.存储转发式C.集中控制式 D.分布控制式37.下列关于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广域网和互联网类似,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B.在OSI层次结构中,广域网和局域网均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从互联网的角度,广域网和局域网是平等的D.局域网即以太网,其逻辑拓扑是总线型结构38.以下对PP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具有差错控制能力 B.仅支持IP协议C.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 D.支持身份验证39.为实现透明传输,PPP使用的填充方法是( )。
A.位填充B.字符填充C.对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D.对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40.下列关于:PPP和HDLC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PP是网络层协议,而HDLC协议是数据链路层协议B.PPP支持半双工或全双工通信C.PPP两端的网络层必须运行相同的网络层协议D.PPP是面向字节的协议,而HDLC协议是面向比特的协议41.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协议簇的是( )。
A.ICMP B.TCP C.FTP D.HDLC42.根据HDLC帧中控制字段前两位的取值,可将HDLC~帧划分为三类,这三类不包括 ( )。
A.信息帧 B.监督帧C.确认帧 D.无编号帧43. HDLC协议为实现透明传输,采用的填充方法是( )。
A.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B.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C.字符计数法 D.物理层违规编码法44.在一个HDLC帧的数据中,如果出现了000 1 1 1 1 1 1 0 1 1 这样的流,请问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它将会变成( )。
A.000 1 1 1 1 1 1 0 1 1 0 B.000 1 1 1 1 1 1 1 0 1 1C.000 1 1 1 1 1 0 1 0 1 1 D.0000 1 1 1 1 1 1 0 1 145.下列关于网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以对网络进行过滤和分段B.网桥可以对不需要传递的数据进行过滤并有效地阻止广播数据C.网桥传递所有的广播信息,因此难以避免广播风暴D.网桥与集线器相比,需要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因此增加了时延46.下列哪项不是使用网桥分割网络所带来的好处( )。
A.减少冲突域的范围B.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了网络的带宽C.过滤网段之间的数据D.缩小了广播域的范围47.下列不能分割碰撞域的设备是( )。
A.集线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网桥48.下列网络连接设备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是( )A.中继器和集线器 B.集线器和网桥C.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 D.集线器和局域网交换机49.交换机实现的主要功能在( )。
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物理层和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50.下列关于数据链路层设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网桥可隔离信息,将网络划分成多个网段,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B.网桥可互联不同的物理层、不同的MAC子层以及不同速率的以太网C.交换机的每个端口节点所占用的带宽不会因为端口节点数目的增加而减少,且整个交换机的总带宽会随着端口节点的增加而增加D.利用交换机可以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VLAN 以隔离冲突域,但不可以隔离广播域51.一个1 6个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