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相声
学习相声教案
学习相声教案一、引言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凭借其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
学习相声不仅可以提升幽默感和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声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技巧,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相声,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相声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掌握相声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幽默感;4.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准备1. 课堂展示板、白板、笔;2. PPT演示;3. 相声片段的音频或视频材料;4. 学生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相声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0分钟)相声是一种基于对话和对白的艺术形式,通常由两个人进行演出。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相声小曲,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段时间内,相声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深受观众的喜爱。
通过观看相声片段,介绍相声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相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相声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30分钟)(1)情景和角色的设定在相声表演中,情景和角色的设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描绘情景和创造形象的方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笑话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
(2)语言的运用相声表演侧重于口头表达,因此对语言的运用尤为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夸张、反讽、幽默等手法,通过语言来制造笑点和效果。
(3)身体语言和动作除了语言的运用外,相声表演还包括身体语言和动作表演。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3. 相声技巧的练习(4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相声对话,并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或情境,创作一段相声对话。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在表演中尝试使用学到的相声技巧和要素,同时注意语言的幽默和节奏感。
4. 分享与点评(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他们创作的相声对话,其他同学应进行观后感的分享和点评。
相声教学教案
传统相声教学教案课题:相声历史及表演形式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接触相声,浅了解相声;2.引导学生接触戏曲,曲艺艺术,激发学生对表演的热爱;3. 更多地让学生自觉爱上传统文化,并成为未来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由于南北方地域语言区别,北方语言的理解与适应;2.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相声的起源,发展,兴盛和衰落;2.让学生知道相声的表演形式和使用的道具;3.教会学生怎样欣赏传统相声,从中得到做人的道理;4.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尽可能得喜欢上传统文化。
教学道具大褂,醒木,折扇,快板,手绢教学过程1.让学生观看由小学生表演的相声《反正话》,调节课堂气氛;2.介绍相声历史的发源,发展,兴盛;3.介绍相声的表演形式和使用道具,并一一介绍各种道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来使用道具,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4.教师总结,说明目前相声以及传统文化的囧境以及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呼吁学生从小关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自我陈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寓教于乐,现场表演,展示法,讲授法等。
在课堂上,我倡导“自主,合作,快乐”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务求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爱好、启发学生领悟传统的魅力。
打电话教案教材简解《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
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里啰唆聊了老半天,浪费了别人不少时间。
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课时:3课时教学重点理解主要内容,学说相声,了解相声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相声说学逗唱基本功知识介绍教学专题讲授PPT课件
之
—
—
唱
绿洲边有条小河,小河里偶尔会一些 生命里 顽强的 鱼儿游 过,欣 瑞的目 光瞄准 了这条 小河。 从此每 一天放 学后, 绿洲的 小河边 都出现 了欣瑞 的身影 ,他每 天都守 着那条 小河, 守着小 河里的 那些游 鱼。
相声教学少儿口才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相声艺术的兴趣,了解相声的基本特点和表演形式。
2.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舞台表现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内容1. 相声的基本知识:相声的定义、起源、发展、流派、表演形式等。
2. 相声表演技巧:说、学、逗、唱的基本功训练。
3. 相声作品欣赏:选取经典相声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技巧。
4. 相声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相声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相声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一段经典相声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相声的艺术魅力。
(二)基本功训练1. 说:进行绕口令、快板等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2. 学:模仿经典相声片段,学习相声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表演风格。
3. 逗:进行即兴表演,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幽默感。
4. 唱:学习相声中的唱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台表现力。
(三)相声作品欣赏1. 播放经典相声作品,让学生欣赏相声的艺术魅力。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相声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相声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分组讨论,共同创作相声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相声表演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相声表演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相声创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相声教材:选取适合少儿口才教学的相声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2. 相声光盘:收集经典相声作品的光盘,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相声道具:准备相声表演所需的道具,如快板、扇子等。
相声教学设计
相声教学设计相声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相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相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认本课的7个生字(含多音字“落”),会写8个字。
2、通过表演感受相声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表演的兴趣、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利用工具书学习多音字。
2、通过表演引导学生感受相声的诙谐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师:1、字词卡片,录音磁带。
2、有关相声的资料和中国相声大师的资料。
生: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读流利。
2、搜集有关相声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学生齐读课题后),同学们相声是我们民族的“专利”,是传统的文化艺术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人发蒙的相声》提出听读要求:认真听,特别是会认字的读音。
2、质疑引导思考:听完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太可笑了、让我们动脑筋、像脑筋急转弯……)其中几次让人发蒙?指名回答。
师:相声就是一门笑的艺术,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学好会认字和会写字,取得一张进入相声殿堂的门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听读完课文后,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三、检查预习,引导识字、写字。
(一)1、出示会认字词卡片。
学生开火车认读,组词说话。
2、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集体进行交流。
重点指导多音字“落”剩(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有一定的识字基础。
但三年级又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当阅读或习作时,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之间的`异同必然会造成部分识记、书写的混淆。
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鼓励互助合作,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合作中识字能力不断地提高。
新部编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16趣味相声ppt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1.会认8个生字,积累“蜡烛、展览”等词语。
2.熟读课文,通过表演感受相声语言诙谐幽默的
特点。
3.了解我国文化艺术中瑰宝相声,培养孩子们的 表演能力。
知识锦囊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
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津、 南京。相声艺术始于明清,主要采用口头 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 声、群口相声。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得体 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结构梳理
趣味相声
趣味相声→诙谐幽默语言
课后练习
1.你觉得这个相声哪些地方有趣?为 什么有趣?
提示:围绕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积累拓展
“未来笑星”活动评选 1.与小组成员合作,自编自导一段相
声。2.全班参与的投票,选出“未来 笑星”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的朗
读课文。 2.你觉得这个相声哪些地方有趣?做
上标记,与小伙伴讨论。
字词学习
甲乙
là zhú
yǐ
发蒙 熄灭
xī
mēng
chán
缠人 展览
蜡烛 刹车
shā
zhǎn lǎn
chár
这茬儿
整体感知
1.课文中一共几次让人发蒙?
五次
2.相声这么令人着迷,让人发笑,它
自学相声贯口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声贯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相声贯口《八扇屏》的背诵技巧和表演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八扇屏》的背诵技巧。
2. 相声贯口的表演方法。
教学难点:1. 气口的运用。
2. 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2. 相声贯口《八扇屏》的文本。
3. 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相声贯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播放一段相声贯口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八扇屏》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八扇屏》,让学生熟悉文本。
2. 分析《八扇屏》的句式结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韵律美。
3. 教师示范背诵《八扇屏》,让学生跟随模仿。
三、掌握背诵技巧1. 教师讲解气口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如何调整呼吸,保持贯口的连贯性。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四、表演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八扇屏》的表演练习,教师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添加肢体语言和表情,使表演更加生动。
五、总结与展示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相声贯口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八扇屏》的表演展示,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展示,使学生掌握了相声贯口《八扇屏》的背诵技巧和表演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声教学知识点总结
相声教学知识点总结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由若干个段子和相声表演组成,通过演员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出角色和情节,以幽默的语言和姿态传达给观众,是以幽默和喜剧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戏曲形式。
相声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古代的“评话”和“评书”演变而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相声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相声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戏曲界具有重要地位,一直备受观众喜爱。
相声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很高的表演技巧。
相声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和技能,以确保自己的表演达到最佳效果。
相声教学知识点中就包括了相声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相声演员的演技水平,培养优秀的相声演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相声教学知识点总结中,包括相声的基本功、表演技巧、传统范儿、现代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一、相声的基本功相声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口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技能。
口技是相声演员的必备功底,它包括说段子、念串、模仿、对口音等。
说段子是相声的基本表现形式,演员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语调,把段子表现得绘声绘色,使观众产生共鸣,引起观众的笑声。
念串是相声的另一种表演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变换语调和节奏,把串联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增加观众的欢乐感。
模仿是相声中的重要技巧之一,演员需要通过模仿名人或者特定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使观众感到喜剧和滑稽。
对口音是相声演员表演的重点之一,演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方言和口音,以便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增强表演的真实感。
除了口技之外,相声演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技巧。
表情是相声演员在表演时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变换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传神,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和性格特点,增强表演的真实性。
动作则是相声表演的重要辅助手段,演员需要通过精准的动作和活泼的身姿,来增强角色的生动感和喜剧效果,使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学相声基本功教材
学相声基本功教材学相声基本功教材相声是一种讲究语言幽默和表演技巧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相声艺术已经成为了现代艺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种表演形式。
如果你想要学习相声,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学习相声基本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1. 立场姿势相声演员在舞台上的第一步,就是要站好姿势。
取得一个稳定的站立姿势,是展示身体力量和稳定性的关键。
如何取得一个合适的站立姿势?首先要掌握“三点定位法”,指的是两脚之间,两膝中心,两肩线,三点处于同一条直线。
站姿要稳健,脚距前后宽度适中,两脚并拢,踵部拧紧地面,一个人的脚尖和前膝盖对齐。
2. 声音控制相声的表演形式是通过语言来传达幽默和情感,因此声音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是要学会声带发声,即气流从肺部通过声带,嗓音产生的基本方式。
同时,善于控制声音的高低和力度也是相声表演的关键,让观众在听到不同的声音时,能够轻松地调整情感的反应。
3. 动作表演相声的表演形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呈现,也需要在表情和动作方面进行配合。
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往往能够更好地全面展示角色的情感状态,有助于更好地让观众理解和享受到笑点。
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动作表演技巧,如转身、前行步伐、手势、化妆等。
4. 小品编排相声的表演形式往往是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因此小品编排的技巧也很重要。
一部成功的小品编排包括舞台设计、角色设计、行为设计、语言设计等内容。
需要学会分类细化,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小品编排方案。
总体来说,要学习相声,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不仅仅是技能,也包括了态度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相声不仅是一种形式的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学习基本功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操作,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和探索。
但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热情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在相声的舞台上夺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家也可以教孩子学相声!
一、相声的起源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在明朝已盛行。
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在的特色和风格。
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之分。
二、我国著名的相声演员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穷不怕)、沈春和等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徐长福等第四代相声演员:“相声八德”裕德隆、刘德智、李德祥、李德钖、张德泉(张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马德禄、焦德海等第五代相声演员:马三立、张寿臣、郭荣起等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刘宝瑞、杨少华、郭金宝等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侯耀文、石富宽、唐杰忠、师胜杰、牛群等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郭德纲、冯巩、笑林、李金斗等第九代相声演员:大山、周炜等三、相声基本功说,就是嘴皮的工夫,包括一头沉、子母哏等对口、单口、贯口、文哏、数来宝等。
学,就是模仿的工夫。
包括倒口活、戏柳、歌柳等。
要学的味道足,学的有特点,学的是地方;忌走样离谱,或者一味卖弄。
逗,就是搞笑的工夫,当然也是相声的灵魂。
包括腿子活、群活等。
要巧逗,要善逗,要节逗;忌贫逗,俗逗,滥逗。
即有节制,适可而止。
唱,就是唱的工夫,是相声的延伸。
包括太平歌词、莲花落等。
可以正唱,也可以歪唱,但要唱的响,唱的随机应变,唱的情景交融。
但绝不要过头,使形式左右内容。
四、相声的技巧1.垫话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2.人活曲艺术语,是指相声演出时,用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包袱曲艺术语,是指相声、独角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
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4.三翻四抖曲艺术语,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
是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5.一头沉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
口才课程教学单口相声教案
口才课程教学单口相声教案教案标题:口才课程教学单口相声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幽默感。
2.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声艺术。
教学内容:1. 相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相声的表演技巧和技巧。
3. 相声的语言幽默和段子编写。
4. 相声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礼仪。
教学步骤:第一课:相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引入相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声的起源和发展。
2. 分享一些经典相声作品,让学生感受相声的幽默和魅力。
3. 解释相声的基本特点,如对白、夸张、夸张等。
第二课:相声的表演技巧和技巧1. 分析相声表演中的技巧,如语速、语调、音量和节奏等。
2. 进行相声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模仿和练习相声表演技巧。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优秀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第三课:相声的语言幽默和段子编写1. 介绍相声中常用的幽默手法,如夸张、对比、反讽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段子编写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运用幽默手法创作段子。
3. 学生互相分享和演绎自己编写的段子,进行互动和反馈。
第四课:相声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礼仪1. 介绍相声的不同表演形式,如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等。
2. 引导学生进行相声表演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表演形式。
3. 介绍相声表演中的舞台礼仪和演出规范,如服装、姿势和台词记忆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
2. 学生在相声表演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编写的段子的创意和幽默程度。
4. 学生在相声表演中的舞台礼仪和演出规范。
教学资源:1. 相声演出视频和录音。
2. 相声段子的收集和整理。
3. 相声表演的舞台布置和道具准备。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相声表演比赛或展示活动。
2.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或社区的相声表演活动。
3. 邀请专业相声演员进行讲座或示范表演。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教案
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教案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则是相声中的一种经典表演形式。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编排和表演一段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让孩子们在表演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相声基础知识。
在开始学习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相声的基础知识。
相声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喜剧表演艺术,通常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个扮演“逗哏”,一个扮演“顶哏”。
逗哏负责逗乐,顶哏负责应和,两者配合默契,使观众捧腹大笑。
二、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的特点。
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是相声中的一种经典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夸张、幽默的表演方式来逗乐观众。
在这种表演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
三、编排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的内容。
1. 选取逗乐素材,可以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或者日常生活中的趣事作为逗乐素材,比如猴子偷桃、小狗追尾等。
2. 设定角色,一般来说,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中会有一个扮演猴子的角色和一个扮演人类的角色。
可以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3. 编写台词,根据选取的逗乐素材,编写幽默风趣的台词,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4. 排练动作,根据编写的台词,设计适合的动作和表情,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四、表演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
1. 学习台词,让孩子们熟悉并背诵台词,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练习动作,让孩子们根据编排的动作进行排练,注意动作的协调和表情的夸张。
3. 进行排练,让孩子们进行多次排练,熟悉台词和动作,保证表演的流畅和生动。
4. 进行表演,在适当的场合,让孩子们进行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的表演,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表演才华。
五、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的意义。
小学生六一相声逗猴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表演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种形式的表演,孩子们可以培养自信心,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相声大全:哪吒闹海相声教学案例
相声大全:哪吒闹海相声教学案例哪吒闹海相声教学案例相声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夸张的身体语言以及丰富多样的表演手法,让观众在娱乐中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民族的气息和精神。
而“哪吒闹海”是相声演员们最为喜欢的素材之一,它不仅叙述了著名神话故事的情节,更是一个良好的展现相声技巧和表现力的案例。
一、概述《哪吒闹海》是我国一部著名的神话故事,描述了哪吒为了保护渔民而前往东海打败龙王的故事。
这个故事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也成为了相声演员们最为喜欢的主题之一。
由于其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催生了众多优秀的相声作品。
二、哪吒闹海相声的分类在相声演员的演出中,将《哪吒闹海》作为主题的相声一般分为“单口相声”和“二人相声”两类。
在单口相声中,演员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借助语言表现相声中的几个人物,通过更换声音及语气,来准确的表现角色不同的特点。
在二人相声中,演员则需要通过对话来配合展现扮演的人物特点,通过问答,对话,配合等相声技巧来推进故事情节。
三、哪吒闹海相声的要点和难点哪吒闹海相声,不仅仅是把一个有关神话故事讲出来,而需要演员们进行创作,深刻地阐述人物性格、展现时代气息、以及新的想象和创新,从而得到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在演出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良好的表现:1.刻画人物形象。
哪吒、龙王、壮士、渔民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在相声中都需要有一个鲜明的特色。
2.准确的台词和语气。
相声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表达,准确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的语气和台词。
3.认真表现情节。
哪吒闹海相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讲述得好的话能够轻松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并且将观众引入到自己的故事之中。
4.运用丰富的身体语言。
相声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还包括身体语言的表现。
通过变脸、眼神、手势等方式来丰富角色的表情和气氛。
五、相声表演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进行哪吒闹海相声表演的时候,演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的学习更多的表演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相声演出,以便更好的表现好哪吒闹海相声。
少儿口才相声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少儿口才相声训练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感。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课程对象: 7-12岁儿童课程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1. 相声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料。
2. 录音机、音响设备。
3. 相声道具(如扇子、手帕等)。
4. 教学PPT或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1. 课堂问候: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相声相关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相声基础知识1. 相声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相声的基本概念,讲解相声的幽默、讽刺、夸张等特点。
2. 相声的基本结构:讲解相声的结构,包括垫话、正话、底话等。
三、相声基本技巧1. 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肢体语言:讲解相声中的肢体语言,如手势、表情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演。
3. 道具运用:介绍相声道具的使用方法,如扇子、手帕等。
四、相声表演练习1. 基础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相声表演练习,如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等。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相声演员、观众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相声基础知识复习:复习相声的定义、特点、结构等基础知识。
2. 相声技巧巩固:学生进行相声技巧的巩固练习,如语言表达、肢体语言、道具运用等。
二、相声创作1. 选题:学生分组选择相声题材,如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等。
2. 创作:学生进行相声剧本的创作,包括垫话、正话、底话等。
3. 表演:学生进行相声剧本的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对相声知识的掌握程度。
单口相声学话教案中班
单口相声学话教案中班相声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幽默、夸张、夸张的表达方式,通过言语和动作来表达情感,让人捧腹大笑。
而单口相声则是相声中的一种形式,它只有一个人在台上表演,通过模仿、夸张、对话等手法来展现各种人物和情境,是一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表演形式。
而在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段,学习单口相声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幽默感和想象力。
因此,本教案将以单口相声学话为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中班孩子们学习单口相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感。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2.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想象力;3.培养孩子的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4.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单口相声的基本技巧;2.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
1.什么是单口相声。
通过观看一些经典的单口相声表演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单口相声,以及单口相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习单口相声的基本技巧。
(1)模仿。
让孩子们通过模仿动物、人物的声音和动作,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夸张。
通过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孩子们学会夸张的表演方式,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
(3)对话。
让孩子们学会通过对话来表达情感和展现人物,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一段经典的单口相声。
选择一段经典的单口相声,让孩子们学习并表演,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4.创作自己的单口相声。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历,创作自己的单口相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孩子们了解单口相声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式。
2.游戏。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模仿比赛、表情比赛等,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
3.角色扮演。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现不同的情境和人物。
单口相声学话教案小班
单口相声学话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单口相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掌握单口相声表演的基本技巧。
3. 能够通过学习单口相声提高自身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单口相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基本表演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单口相声提高口才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悉单口相声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演,准备好自己的相声段子或者笑话。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的单口相声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单口相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单口相声的定义、发展历史、表演形式等内容,让学生对单口相声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技巧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单口相声的表演技巧,包括语言的运用、表情的变化、声音的调节等方面的技巧。
4. 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准备一个相声段子或者笑话,并进行表演。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提高口才,通过学习单口相声,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单口相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表演中的表情和语言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表演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同时也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自学相声贯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相声贯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相声贯口的节奏和韵律。
3.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4. 培养学生对相声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相声贯口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 相声贯口的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1. 相声贯口的节奏把握。
2. 相声贯口的记忆技巧。
教学准备:1. 相声贯口教材或视频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练习用的道具(如口型卡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相声贯口视频,引起学生对相声贯口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 介绍相声贯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相声贯口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示范1. 教师示范相声贯口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四、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相声贯口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节奏和韵律。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相声贯口节奏和韵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相声贯口吗?二、新课导入1. 介绍相声贯口的记忆方法。
2. 分析记忆相声贯口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示范1. 教师示范记忆相声贯口的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四、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相声贯口进行记忆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记忆方法。
五、课堂展示1. 各组进行相声贯口的记忆展示。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记忆相声贯口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练习等。
2. 练习效果:通过学生的相声贯口展示,评价其节奏、韵律和记忆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相声贯口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过去迷信的人把灶王爷烧了,愣说他上天言好事去了。
乙 那么还怎么样呢?
甲 等他回宫降吉祥。
乙 噢!等他回来。
甲 可是.不买他回不来。
乙 那是呀,还得买一张灶王爷!
甲 买还不能说买,得说“请”!
乙 “请”?
甲 可是,不给钱人家不让拿。
乙 多新鲜哪!
以上把“请”和“买”两字强调了一次,就像往包袱皮儿里放了两件东西,为制造笑料做了一层铺垫。
甲 我们街坊有个老太太把今年供的灶王爷烧了以后,让他上天言好事去了,又到小摊儿上买来一份,明年接着供着。她很尊敬地抱着,碰见邻居一个小伙子。这小伙子见着老人就得说句话儿。
甲”滤嫡饷炊喙こВ褪且桓龀ё幼咭涣教於嘉醋甲霉础
乙 那是啊,工厂太大了。
甲 那天我们上轧钢厂,一个车间由这头到那头走俩钟头。(一番)
乙 太大了。
甲 那天我们上焦化厂,由办公室到焦炉都是骑自行车去的。(二番)
乙 太大了。
甲 那天我们上机械厂,进南门坐汽车,三天还没到北门哪。(三番)
又如,马三立老先生表演的单口相声“秘方”,内容是说“我”(演员本人)的表哥有皮肤病,身上总是特别痒痒。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很多人围着一个卖药的,卖药人在大肆宣扬他所卖的药是祖传秘方,专治各类皮肤病,只要用此秘方,保治皮肤立刻不痒了。“我”的表哥一听,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包带回家。到了晚上,身上又痒痒了,他拿出了那包祖传秘方的药,“药”用纸一层层包着,他打开一层叉一层,最后看见里边是一个小纸条,仔细一看,纸条上面写着两个字:“挠的特点。那么在创作相声时,如何把所叙述的内容组织起令人发笑的“包袱儿”呢?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作为基础,同时掌握一些常用的艺术手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些手法都是历代相声演员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组织“包袱儿”总的规律是:把不协调的、矛盾的事物集中起来,通过对比、夸张和反复强调,最后揭露矛盾的实质,使内在的缺陷更明显地展示出来,达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现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甲 在珍惜时间方面,每行每业对时间都有形象的认识。
乙 你给说说。
甲 军事家讲过,时间就是胜利。(一番)
乙 对,医学家呢?
甲 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二番)
乙 教育家呢?
甲 时间就是知识。(三番)
乙 不错,工人?
甲 对工人来讲,时间就是财富。(四番)
乙 太大……那也太大了,坐三天汽车由南门还没到北门?
甲“。仙闲薰担倒蝗ァ(四抖)
例二,《海燕》中的一段:
甲 哟!你还真有点渔民的生活。
乙 我从小在海边长大的。
甲 这么说,你驶过船?(一番)
乙 驶过!
甲 你也摇过橹?(二番)
乙 摇过。
甲 你也出过海?(三番)
乙 出过。
甲 你也翻过船?
乙 翻过……没翻过!(四抖)
这种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情况需要,有时可以“二番三抖”,也可以“四番五抖”或“
五番六抖”等等,作者根据这个基本手法自己去灵活运用。例如姜昆创作,并与李文华一起表演的相声《时间与青春》中一段,就采用了“五番六抖”:
甲 现在是第四次强化治安啦!
乙 这强化治安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甲 强化治安就是治安强化了。
乙 费话!
甲 物价落钱了,原来洋面,卖五万一袋儿。
乙 那么现在呢?
甲 四万八啦,再过两天也许落到四万五。到第五次强化治安也许落到四万一袋几。第六次强化治安就能落到二万一袋。
上面例子,把要否定的日寇的“强化治安”先加以赞扬,说物价一次比一次落,等所制造的条件成熟,用“牙粉袋儿”一语道破,把上面的赞美全部推翻,实际上是讽刺“强化治安”下的物价暴涨。(牙粉袋:解放前,人们刷牙不是用牙膏,而是用牙粉,一袋牙粉比现在市场卖的“话梅”、“锅巴”的袋还要小一半。)
还有一种先褒后贬的“包袱儿”,经常用在一段相声开头的“垫话”里:例如:
乙 农民?
甲 对农民来讲,时间就是粮食。(五番)
乙 要是对我呐?
甲 对您来讲,时间就是月份牌。(六抖)
乙 怎么是月份牌?(六抖)
甲 撕一张,少一张,撕不了几本喽!
又如,常宝华和常贵田创作并表演的相声《帽子工厂》中的一段,就是采用了“四番五抖”:
这段单口相声的主题是揭露、批判江湖骗子卖假药的。同时提醒、告诫人们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这一主题,就是通过这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包袱儿”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开怀大笑之后,受到教育:对街头巷尾卖假药的人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警惕。这个“包袱儿”组织得很精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让人感到余味无穷,无论什么时候一想到这个“包袱儿”就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它就是利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一规律来使人发笑的。
乙 有一双灵巧的手?(一番)
甲 不——对!
乙 妈妈的“锸?(2-番)
甲 不——对!
乙 那是什么呀?
甲 “大懒虫!”(三抖)
(2)先褒后眨 在反复夸奖、赞扬之后,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来一个贬低、讽刺,与前边说的迥然相反。
例如,在日寇侵华的敌伪时期,常宝堃(艺名:“小蘑菇”)表演的讽刺日本鬼子强化治安的相声《牙粉袋儿》中的一段:
乙 “瞎,就这么个烂玩艺儿,愣
要四千!”(当时的旧币)
一语道破迷信的虚伪,老太太对佛龛的“尊敬”、“虔诚”都不见了。这就是在上边铺垫的基础上制造笑料的条件已成熟,演员就像是把包袱皮突然一抖落,使观众感到意料之外,达到捧腹大笑的目的。那么,老太太为什么突然翻脸,变得那么不虔诚了呢?因为年轻人问到了老太太的痛处,她为花四千元买这张“纸”感到心疼。所以说,这个“意料之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从此不难看出,“包袱儿”确实是相声的“命根于”,段相声,如果没有“包袱儿”就不能让人发笑,也很难使人们在笑声中接受相声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
因此,对于写作相声和表演相声的人,都要充
分认识到“包袱儿”的作用。在写作相声时要把表现的内容组织起“包袱儿”来;表演相声的人,拿过一段相声,首先要把脚本中的“包袱儿”找出来,才会在表演时心中有数,抖好“包袱儿”。达到表现好主题,刻画好人物、令人发出笑声的效果。
所谓“包袱儿”就是指经过艺术处理而组织、制造的笑料,使观众感到出乎意料,失声大笑,同时,仔细回味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包袱儿”是相声界的术语,是一个比喻词语。据相声界老前辈讲,相声中笑料的组织就像把一块包袱皮儿打开放在地上,然后悄悄地往里放东西为制造笑料做铺垫,等观众将要发觉时,却暗中把包袱皮兜起来系上一个扣儿。待所制造的条件成熟以后,把观众的思维引向另一个境况中,突然解开扣儿将包袱皮儿里边的东西抖落出来,完全出乎观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观众发笑。所以,相声界就把相声中制造、组织的笑料形象地称为“包袱儿”。例如:《一贯道》中的一段:
2、“包袱儿”的作用
相声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说、学、逗、唱使人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但说、学、逗、唱最终都要落实到“包袱儿”上,才能令人发笑。所以,相声前辈常说:“相声是一种‘包袱儿’活,‘包袱儿’是相声的命根子。”
“包袱儿”是表现相声主题、提示矛盾、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一段相声的质量高低,主要看其“包袱儿”运用的好坏,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一贯道》。这个相声的主题就是批判、讽刺封建迷信思想的,通过对老太太前后矛盾言行的揭露这样一个“包袱儿”来实现表达这一主题的目的。而且是在笑声中接受这个主题所表达的观点。这就是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只有“包袱儿”才能充分体现出相声这一特点来。
甲 最近,有家工厂的货卖不出去了。
乙 工厂的货还有卖不出去的?
甲 没人要。
乙 什么货?
甲 帽子。
乙 我要!我正好没帽子。
甲 那帽子可大。(一番)
乙 帽子大点戴着痛快。
甲 分量重!(二番)
乙 那戴着多暖和啊!
甲 你戴上受不了。(三番)
乙“!
又一次强调“请”和“买”,再次往包袱皮里放东西,又做了一次铺垫。这时已经把观众的思路引向了认为这位老大娘真的很迷信,对佛龛很虔诚。此时,不再需要往包袱皮里放东西了。而是把包袱皮兜起来,系上个扣。实际上是为制造笑料的铺垫、准备工作已完成了。
甲 “大娘,我不懂,您这是多少钱请的?”
甲 您是一位老演员喽!
乙 嗯。
甲 老专家。
乙 不够。
甲 老艺术工作者。
乙 不敢当。
甲 老油条喽!
乙“!
(3)性格语言 这是指用相声里要表现的人物所 具有的独特性格语言来组织“包袱儿”。
例一,马季先生表演的《打电话》中的一段:
教你学相声(05)
相声中的笑料——“包袱儿”
1、什么是“包袱儿”
相声是笑的艺术,没有笑、不逗乐,就不能称之为相声。优秀的相声是靠什么使人发出健康的笑声呢?就是靠相声独特的艺术手段——“包袱儿”来实现的。
甲 “喂,小张吗?我是谁呀?你猜猜!”
乙 猜呀?
甲 “猜不着呀?使劲猜?”
乙 没听说过。
甲 告诉你,我姓罗,我叫啰唆。”
乙 这位是够啰唆的。
甲 “今晚上我请你看电影……票?我买好啦,三毛五一张,两张七毛。我给他五块钱,找我四块三。”
乙 能够吗?
甲 绝对能够,不过袋儿略为小了一点儿,不够四十四斤了。
乙 也得够四十斤!
甲 不到!
乙 三十斤?
甲 到不了!
乙 那么多大袋儿呢?
甲 也就跟牙粉袋儿似的。
乙 那当然啦。
甲 “大娘,出门了!哈哈,买佛龛了?”这不是好话吗?
乙 是呀。
故意把“买”和“很尊敬地抱着”放在一块儿做对比,这好比是又往包袱皮儿里放了两件东西,为制造笑料又做了一次铺垫。
甲 老太太不愿意听了。
乙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