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血涂片复检规则(北京)-崔巍

合集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31 期
155
·医学检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王晓燕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4 月我院收治并进行检验科血常规检验 的 20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照血常规检验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前 100 例分为常规组,后 100 例分为质量控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 法进行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组在分析常见误差原因,采取相应解决策略预防情况下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检验误差发生情况。 结果 质量控制组患者血常规检验质量评分为(88.37±7.06)分,检验准确率为 94.00%,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质量控制组 仪器使用、操作不当、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血小板检验误差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 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仪器试剂因素、检查人员操作技术因素等,针对常见误差原因,采取加强受检者宣教、严格选用抗凝剂、 规范检验人员操作等策略,减少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率,提高检验准确率。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及解决策略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1):155,157.
组别
例数 检验准确率 血常规检验质量评分(分)
常规组
100 81(81.00)
75.25±6.78
质量控制组 100 χ2/t
94(94.00) 7.7257
88.37±7.06 13.4037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统计误差发生情况,并对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率为16.67%,发生原因和标本保存不当、抗凝剂使用不合理、采集时间不合理、送检时间长、患者本身原因有关;在血常规检验质量上,60例患者的平均分为(90.36±5.24)分。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引发误差的原因比较多,根据情况实施针对、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误差发生率,提高检验准确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血常规是临床检验科常用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患者血液成分的检测,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但是在具体检验中,受仪器试剂、采血时间等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医生对患者的判断和治疗,甚至引发医患纠纷[1]。

因此,基于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6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对象,对常见误差发生率、误差原因和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对象为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时间段2022年2月-2023年1月。

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23-50岁,平均(38.69±5.10)岁;基础疾病:妇科疾病15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22例,其他3例。

1.2方法本组6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流程进行血常规检验,按要求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查。

1.3观察项目(1)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情况。

(2)检验质量评分:用医院自制血常规检验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的检验质量评分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内容包括操作规范、检验等待时间等。

2结果2.1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情况60份血液标本中,检验结果出现误差10份,发生率16.67%。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50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外周血检测,对其血液检查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在500例标本中,有56例出现误差,占比为11.2%,经过分析后发现,抗凝剂浓度不合格以及采集时间不合理等;结论: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应该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制定合理的抗凝剂浓度,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进行统一。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产生原因;解决对策Study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on errors i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Li Jingyi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Sichuan Quxian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common errors i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s: 5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eripheral blood test in our hospital and their blood test samples were analyzed;Results: among 500 samples, 56 cases had errors, accounting for 11.2%. After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coagulant was unqualified and the collection time was unreasonable;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staff, formulate reasonableanticoagulant concentration, and unify the collection time of blood samples.Key words: blood routine test; Error; Causes; Countermeasures血液常规检测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测方法,也是临床诊断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测方法之一[1]。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出现的原因。

方法选择近来2年前往我院诊治的300例患者,经过其同意后抽取血液样本以及开展血常规检验,同时把检验结果和患者病历对比。

结果全部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产生误差现象的有30例,误差率达10%,导致血常规检验时出现误差的因素有患者本人、试剂、仪器以及人为等。

结论检验工作者应该全面认识以及掌握导致误差出现的因素,同时拟定有效的控制方法,增加血常规检查准确率。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21-01临床血液检验项目中,血常规检验属于比较基本的一项,其内容涉及到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等多个方面,并且度它们进行计数检测分析。

临床开展血常规检验不仅作用大,同时还可以为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提供依据。

但是因为受到来自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当前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现象长期存在,影响疾病判断的准确率[1]。

我院近来2年对300例患者开展了血常规检验,先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至2103年7月前往我院诊治的300例患者,经过其允许按照要求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00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1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本院医护人员还对其开展另外常规检查,同时结果被详细地记录在病历中,与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1.2 检验方法医护人员抽取患者的新鲜血液,并选用EDTA—K3当做抗凝剂,按照目的,分各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抽血,同时对患者生理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

再使用有关血液分析仪对采集标本开展集中检测,并且将检测结果和病历结果实行比较,对检测条件以及操作人员可以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开展详细的分析。

1.3 统计学原理患者的全部数据都使用 SPSS12.0统计软件开展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来表示,各个时间段的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检查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

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

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

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提高检验质量措施[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blood test process in the common cause of the error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amination.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choose the 500 cases of blood sample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to examine the data of the blood samples,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rror rate,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st. Results:500 cases of blood sample data in 35 cases of blood samples the error,accounting for 7%,misdiagnosis rate was 4.4%,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2.6%. As a result,there are errors in test specimens for specimen collection,followed by submission is not timely,hemolysis,and improper choice of test tube,test personnel do not regulate the operation and other reasons. 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the error occurred i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if not every aspect of strengthening quality control will lead to error. Must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the supervision to the inspection personnel an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work to the inspection personnel,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spection.[Key words] blood test err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amination measures 血常规检验是充分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血液标本进行疾病诊断,从而对医生确诊患者有无疾病或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方法将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其中50例按照常规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在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操作过程中,合理分析了可能导致检验误差的原因,采用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率和整体检验质量。

结果经过统计,研究组中发生检验误差的情况更少,整体检验质量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同类指标,均P<0.05。

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当对各类影响因素有清晰的认识,采用有效措施去规避这些因素,从而促进检验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常见原因;解决对策血常规是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在判断机体健康状态,诊断疾病,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得血常规检验得到了广泛普及,极大提升了医院检验科工作效率和质量。

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也可能会出现误差,对医务人员产生误导作用。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血常规检验工作规范,尽量避免检验误差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00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血常规检验,其中共有32例男患者和68例女患者,年龄最大为45岁,年龄最小为20岁,均值为(30.26±6.79)岁。

将这些患者分成各有50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资料差异不大,均P>0.05,可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于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球仪开展血常规检验。

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不同的是,对照组的血液标本从采集到检验的整个过程中完全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而研究组中,提前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规避各种干扰因素。

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探析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发表时间:2016-02-26T15:04:21.18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刘宁[导读]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检验的计数检测包含很多项内容,其中有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刘宁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北京102600【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原因与解决措施.方法选取300例血液标本,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在标本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部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条件下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从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而言,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在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室温存储与冰箱存储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人员要明确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度. 【关键词】血常规; 误差; 解决方法【Abstract】ObjectiveCausesandRemedybloodtesterroroccurred.MethodsSelect300casesofbloodsamples,automaticbloodanalyzerusingthefollowingsampleplacedindifferenttimes,indifferentpartsoftheconditionofbloodfortesting,andtheothertose 200cases,occurredunderdifferentconditionsinvestigatebloodtesterrorHappening.Results①samplesfromdifferentplaceintermsoftime,immediGatelydetected,2hlatedetection,4hlatedetectioninhemoglobin,plateletcount,redbloodcellcount,whitebloodcellcount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mpariGson(P <0.05)onthetestresul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bloodtestresults②storedatroomtemperatureandstoredintherefrigerator,notstatisticallysigGnificant(P>0.05).③bloodplateletcounttestresultscollected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peripheralblood,whitebloodcellcountislessthantheperipheralblood,comparedtostatisticallysign <0.05).ConclusionFactorsaffectingbloodtestpersonneltoclearthebloodtestresults,andtotakemeasurestodeGtectqualitycontrol,improvetheaccuracyofbloodtests.【Keywords】Blood; Error;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7-02血常规检验的计数检测包含很多项内容,其中有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等,这种检测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被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能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1].目前,我国的血常规检验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血常规检验的精确性,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检验效果,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本文主要分析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原因与解决措施,选取300例血液标本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群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63例,女性137例,年龄在21至76岁间,平均年龄(43.92±6.27)岁.共收集血液标本300份,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利用同一台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检测.不同时间检测组:100例样本均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不同温度环境下检测组:100例样本首先给予室温立即检测,然后置冰箱(2-8°C)2h检测.不同采血部位检测组:100例样本均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检测.1.2检测方法利用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检测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使用仪器原装配套试剂.所有血常规样本(静脉及末梢)均采用含EDTA 抗凝剂的试管.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试剂、人为、仪器、生理等因素,在血常规检验中,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分析标本测定时间、标本保存、标本采集等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1.3观察指标观察血液标本在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部位不同情况下的检验结果,并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收集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资料,不同类型数据资料给予不同检验方法,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检验结果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从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上看,立即检测、2h末检测、4h末检测的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对比均有较大差异,三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h末的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立即检测与2h末检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3.1血常规检查的误差产生影响因素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检查方式,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每个检验环节的工作,提高检测质量[2].从采集方法上看,血常规检验在标本采集中,包含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两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而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管相比,末梢血管管径比较狭窄,局部温度偏低,血液循环不佳,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血液成分局部沉积相关,临床研究认为,静脉采血法的检验效果更好[3].经研究发现,冰箱存储、室温存储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并无太大差异.这可能是血液在采集过程中,溶血剂加入后产生了作用,溶液白细胞膜,溢出大部分胞质,缩小了细胞体积,仅仅剩下部分颗粒或者核.在冰箱存储、室温存储条件下,若颗粒、核变化不大,则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4].从检测时间上看,即刻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这表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增加后,血小板会出现粘附、聚集、沉积等现象,发生肿胀的情况,结构产生变化.为此,当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防止标本变质.3.2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操作人员要合理存放血液标本,将标本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当采集标本后,需尽早送检,标本的采集要选择静脉采血法,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常规检验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拥有专业综合素养,严格按照血常规检验标准执行操作,使误差减少[5].检验人员不仅要拥有丰富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实践经验,了解血液病理的临床意义.医院需加强对血常规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检验内容进行宣教,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医护人员要善于总结,防止同样错误再次发生[6].医院要派遣专人对血液标本进行管理与保护,对血常规检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了解血细胞特性,检验人员需充分了解基础医学知识,明确血常规检验、临床现象两者间的关系,意识到血常规检验环节的重要性,注重对各个3讨论3.1血常规检查的误差产生影响因素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检查方式,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每个检验环节的工作,提高检测质量[2].从采集方法上看,血常规检验在标本采集中,包含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两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静脉血采集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血,而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与静脉血管相比,末梢血管管径比较狭窄,局部温度偏低,血液循环不佳,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血液成分局部沉积相关,临床研究认为,静脉采血法的检验效果更好[3].经研究发现,冰箱存储、室温存储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并无太大差异.这可能是血液在采集过程中,溶血剂加入后产生了作用,溶液白细胞膜,溢出大部分胞质,缩小了细胞体积,仅仅剩下部分颗粒或者核.在冰箱存储、室温存储条件下,若颗粒、核变化不大,则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4].从检测时间上看,即刻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2h末、4h末检测结果,这表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增加后,血小板会出现粘附、聚集、沉积等现象,发生肿胀的情况,结构产生变化.为此,当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防止标本变质.3.2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的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操作人员要合理存放血液标本,将标本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当采集标本后,需尽早送检,标本的采集要选择静脉采血法,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常规检验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拥有专业综合素养,严格按照血常规检验标准执行操作,使误差减少[5].检验人员不仅要拥有丰富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实践经验,了解血液病理的临床意义.医院需加强对血常规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检验内容进行宣教,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医护人员要善于总结,防止同样错误再次发生[6].医院要派遣专人对血液标本进行管理与保护,对血常规检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了解血细胞特性,检验人员需充分了解基础医学知识,明确血常规检验、临床现象两者间的关系,意识到血常规检验环节的重要性,注重对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以便取得理想的检验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则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均属于血常规检验误差产生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检验人员要明确血常规检验技巧,及时将标本送检,合理选择采血部位与方式,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检验人员需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做好分析前与分析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将误差降至最低.血常规检验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提高血常规检验水平与质量,有利于尽早诊断患者病情,为其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 付俊玲.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55-56. [2] 彭鹏,闫晓琳.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观察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5):172-174. [3] 张振岳,吴海霞.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2(02):16-17. [4] 庄祥龙,梁双吟,李小芸.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42-43. [5] 徐凤华.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9):160-161. [6] 孙永翠.对导致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原因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50-51.。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分析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分析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分析作为最基本的血液检查项目之一,血常规能够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技术、血红蛋白浓度等血液各指标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否患有疾病,并对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提供重要参考。

但是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误差,误差会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严重影响。

那么在血常规检查中出现了误差应该如何发现,如何纠正呢?1红细胞假性减低在血常规检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冬季或是北方地区,环境温度较低,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具体表现为RBC和HGB的比例失调,MCV、MCH、MCHC异常增高等,让医护人员无法确切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

这一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是由冷凝集导致的,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这种情况下,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就会出现聚集。

红细胞的冷凝集多会出现在患有血吸虫病、丝虫病、肝硬化、肝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人群中。

当出现了红细胞假性减低的情况时,也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纠正,即将检测样品放置在37℃的环境中,培育15-30分钟之后再次进行检测,此时如果被检测人员没有患有疾病,那么检测结果就会恢复正常。

2红细胞假性增高红细胞假性增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体内水分在短时间内加速流失,造成了血液流失。

假性增高可能是暂时的,此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剧烈运动后出汗量增加等,或是大面积烧伤、使用利尿剂的人群身体内部水分加快流失,从而引起红细胞假性增高。

除了这方面因素之外,还有会因为吸烟过度、精神紧张、过度肥胖等因素引起,主要对症进行治疗,祛除诱发因素,保持身体内的水分平衡,红细胞假性增高的情况可以得到解决。

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如果血液样品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发生了沉淀,或是并没有充分混合均匀,都有可能出现红细胞假性增高的情况。

3白细胞假性减低在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假性减低的情况罕有发生,当被检测人员血液中出现了这种情况时,多是由免洗系统受损、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因素引起的。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分析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分析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分析目的: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探讨对应的误差控制措施。

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所采集的1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性。

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室温与低温,立即检验与3h检验控制标准下WBC、RBC、PLT、以及HGB检出结果组间对比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来源眾多,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进行控制,同时提高检验人员整体素质,以尽可能的缩小与杜绝误差,提高检验精度。

标签:血常规检验;误差;来源【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581-02血常规检验主要是指对受检对象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进行的检测工作,通过血常规检验的方式获得患者血液样本的关键特征,并将其作用于对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分型中,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与参考。

由此可见,血常规检验在临床检验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为了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关键在于避免及消除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对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性。

为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探讨对应的误差控制措施,本文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所采集的1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门诊部所采集的1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样本均来自于患有不同疾病的受检对象,在患者就诊后自静脉途径抽取定量血液标。

对血液标本的来源对象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00例患者中,53例为男性患者,47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0~5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9.1±2.8)岁。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发表时间:2016-06-06T11:28:31.9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作者:于秀云[导读]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探究其解决策略,为临床的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哈尔滨市阿城区结核病防治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探究其解决策略,为临床的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5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所有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液,并制成500份血液标本,行血常规检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探究其相关的解决措施。

结果: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检验者自身的因素共10份(23.3%),保存不当共5份(11.6%),采集的方法、时间因素共7例(16.3%),送检时间长共17份(39.5%),抗凝因素共4份(9.3%),其中送检时间长是导致血液标本检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结论:针对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制定相关的解决策略,可以降低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误差,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临床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对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指标[1]。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血常规检查可以检验临床的血液疾病,为临床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常规检验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共选取5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外周静脉血液制成500份血液标本,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探究其解决策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5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所有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液,并制成500份血液标本,其中男性患者249例,女性患者251例,年龄在(20-7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6.8±2.6)岁,所有患者均采集2-3ml的外周静脉血行常规的检测,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不影响实验的结果。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诊断疾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常规检验包括了血液总量的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各项指标的测定。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因素,这些误差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判断。

了解和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因素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验的意义、常见误差因素分析、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因素、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因素、仪器校准和质控中的误差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效减少误差的建议,强调血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了解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因素,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2. 正文2.1 血常规检验的意义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一项,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验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疾病:血常规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例如贫血、感染、白血病等,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来判断病情。

2. 评估治疗效果: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不断监测血常规的结果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预防疾病:通过对血液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体内的异常情况,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 指导临床应用:血常规检验结果还可以指导医生合理开展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及时进行血常规检验并正确解读结果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2.2 常见误差因素分析常见误差因素分析包括多个方面,如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因素、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因素以及仪器校准和质控中的误差因素。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如何解决

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如何解决

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检验误差是影响血液检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检验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从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检测中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血常规是血液标本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而获得的数据,其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项指标,其中包括了三种形态即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

此外还包含了三个数值即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一、检测误差检测误差。

是指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仪器或试剂本身的误差而导致的误差。

这种误差在血常规检测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检测仪器误差: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元件损坏、老化、漂移等原因,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血球计数仪中的电子计数器出现故障,会导致血小板计数过高或过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临床判断。

2.试剂误差: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如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白细胞分类试剂等均存在误差。

例如,血红蛋白测定试剂可能受到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3.操作误差:在检测过程中,经手操作人员的误差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室操作误差实验室操作误差。

是指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由实验室工作人员人为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普遍存在于检测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操作规范不严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果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例如操作者没有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操作,或者没有按照操作系统提示进行操作等,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2.操作顺序不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例如某些检测项目或者检测方法按照错误的顺序进行操作,或者操作者没有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操作,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3.操作技能不足: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果技能水平不足,例如面对样本杂质较多时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或者没有及时校准检测仪器等,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

方法:将3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化验之前将血样保留时间、是否有效与患者进行沟通、检测人员因素纳入考察。

并且在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时候格外注意这些误差因素,按照标准化血常规化验的操作来实施,并且成立相应的血常规化验质量监控小组,强化关于血常规检验的管理;对照组按照检验科常规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

结果:观察组因患者个人因素、血样保存规范性、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血常规化验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患者个人因素、血样保存规范性、技术人员操作不当会导致血常规化验误差,在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时候,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血常规检验的误差率。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血常规检验是目前医院中最常见的一个化验项目血常规化验一般包含白细胞计数分类、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分类等血常规检验虽然不是特异性试验[1],但是由于血液流经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故检查血液中各个细胞组织的变化可以协助医生检查人体的病变情况[2]。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血常规检验科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患者共计300名,以分析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与解决方案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平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共计150例,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患者72例,年龄35~69岁,平均(48.27±8.41)岁;对照组共计150例,男性患者74例,女患者76例,年龄39~79岁,平均(47.34±4.89)岁。

上述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后不存明显差异,依据通统计学分析后得到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误差分析。

结果: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主要包括:检测方法的差异、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差异以及存放温度的差异等;引起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

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血液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检验人员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血常规检验,采取合理的检验方法,确保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合理性,对血液样本存放温度进行调整,以此解决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降低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率。

标签: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解决策略血常规检验,实质上就是血细胞检验,主要目的是定量检验分析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是现阶段临床上一种比较简便的血液检验方式[1]。

血常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临床上某种疾病的诊断是否合理,因此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2]。

就目前来看,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血常规检测误差状况,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严重影响疾病诊断[3]。

本文主要针对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误差分析,所有患者的血液抽取量均为2ml,年龄在1岁-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2.7)岁。

1.2 方法集中检验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分析血液样本保存温度、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等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P <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血液样本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血液样本保存要求室内溫度保持在8-25℃范围内。

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血涂片复检规则研究报告共46页文档

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血涂片复检规则研究报告共46页文档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6
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血涂片复 检规则研究报告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L
×109/L fL f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

发病率

0.07%~0.11%
诱因
健康人 自身免疫病、慢性炎症、病毒或细菌感染 肿瘤


潜在的误诊风险高
预防性血小板输血的医学决定水平 • 血小板计数为20×109/L 误诊为ITP或TTP
白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白细胞
12, 6%
20, 10%
6, 3%
红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红细胞 血小板形态异常/巨大血小板 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
47, 23%
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 红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
29, 14% 89, 44%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脾亢脾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检测的干扰
<WBC直方图>
WBC 56.1X109/L
外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是白细胞的三次方数量级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排除NRBC对白细胞检测的干扰
11台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涂片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实验方法及目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分别进行 仪器检测和镜检
参考发表数据并调整
记录完整数据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N
Data mining
满足预设定目标? Y 验证实验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排除红、白细胞碎片对血小板干扰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假性红细胞减少或增多的干扰因素

红细胞冷凝集所致假性红细胞减少 巨大血小板所致假性红细胞增多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处理方法

光学显微镜镜检
采用血小板稀释液进行稀释 瑞氏染色


更换抗凝剂重新抽血检测
枸橼酸钠 肝素钠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血小板卫星现象
多种病理条件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



假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 假性红细胞减少或增多 假性白细胞减少或增多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假性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干扰因素

假性血小板减少

样品采集环节中的血小板聚集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卫星现象 巨大血小板 红、白细胞碎片 小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所致干扰及处理
处理方法 加温到37OC后再测定
RBC HGB HCT MCV MCH MCHC RDW
RU* RU* RU* RU* RU* *
2.23 144 0.249 111.7 64.6 578 0.254
×1012/L g/L fL pg g/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推片率≈30%,假阴性<5% 血液病患者不能漏诊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白细胞计数异常 Dohle小体粒细胞显见 中毒颗粒粒细胞显见 空泡变性粒细胞显见 原始和幼稚细胞≥ 1%

存在异常红细胞 可见NRBC
红细胞冷凝集所致假性红细胞减少

冷凝集素综合症
在31℃以下 自身红细胞抗原发生可逆性凝集


病因
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或全身性红斑狼疮 肺炎支原体属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 肝硬化、非典型性肺炎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国内常用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制定

Sysmex XE-2100 Beckman Coulter 系列 Siemens Bayer Advia 120/2120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红细胞溶血不良
WBC LYM% MXD% NEUT%
9 6.9×10 /L 34.3% 19.4% 46.3%
淋巴细胞峰左边上翘 显示碎片明显 涂片显示大血小板、棘形红细胞
处理办法:人工显微镜形态学镜检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x 1000)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红、白细胞碎片的干扰

红细胞碎片的产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其它
• 化学中毒、肾功能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和化疗

白细胞碎片的产生

AML、淋巴瘤、严重感染、化疗

自身抗体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 IgG型抗体识别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上共同抗原结构

血小板的GPIIb-IIIa 中性粒细胞上的FcγRIII片断 形态学镜检

处理方法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巨大血小板
PLT-I 32 [10^9/L]
PLT-O 65 [10^9/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AP对血常规形态学的相关要求
HEM.34200 Has the laboratory established criteria for checking and reviewing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er data, histograms, and/or blood films for clinically important results flagged by the automated differential counter? HEM.34300 Is the quality of blood films satisfactory (properly stained, free of precipitate, good cell distribution)? HEM.34350 Are slides uniquely identified? NOTE: Slides or cover slips must be uniquely identified by element (s) such as specimen or accession number, or patient name and/or number. HEM.34450 Are blood films retained for at least one week for possible review and/or reference? NOTE: It may be desirable to retain outpatient films for a longer period and significantly abnormal films indefinitely for teaching purposes.

假性血小板增多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WBC LYM% MXD% NEUT% PLT PDW MPV P-LCR WL* WL* WL* WL* AG
6.3 0.131 0.058 0.811 58 12.0 9.6 0.232
早、中幼粒细胞≥ 1%
晚幼粒细胞>2% 异型淋巴细胞>5%

存在巨大血小板

存在血小板聚集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镜下形态异常样品分类


1223例血常规样本来自体检者、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阴性标本37.4%、阳性标本62.3%,阳性标本包括细胞数量异 常、白细胞分类异常和细胞形态异常 镜下形态异常样品203例(16.6%)

形态学镜检 高端仪器
WBC 6.90 Х 10 /L 9 NRBC 0.34 Х 10 /L
9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临检是实验室风险最大的部门
A (blood) smear campaign
Blood, 1 April 2003, 101(7), 2453-2453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血常规分析中的误差因素及 血涂片复检规则
崔巍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