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经济学 PPT
•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二——赫尔曼·戴利
(Herman Daly),戴利在1974年曾提出稳态经济
的思想,其中已经具有生态经济的含义。他的表述是:
稳态经济就是稳定的物质财富(人造物)和稳定的人
口,每一种都保持同样的选择,需要低的通量水平,
即低的出生率等于低的死亡率,低的物质生产率等于 低的折旧率,以使人民长寿和物质存量保持高水平。
的众多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暖、
物种消失、财富分配等)的根源,而现有的学科均 不能对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这些关系予以很 好的研究”。
•
他认为目前人类社会经济亚系统是整个地球生
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且这个亚系统的政策和发展是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所以人类的经济系统必须与 生态系统保持相协调,包括它们之间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的流动,以及规模和尺度的相互协调。但是目 前的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相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
•
其次,生态经济学把生态经济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统一
起来进行研究。
•
再次,生态经济学把生态经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也
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
整体性研究不仅强调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而且也强调
全局观点,整体效应,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理脚”。
• 2.综合性
•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 的综合结构体系。它既包括生态系统的生 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又包括经济系统的生 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种环节和部门, 以及技术系统、金融系统、物流系统等; 还包括社会、政治、国家、意识形态等。 如果说整体性是主要考虑系统的构成,综 合性就主要考察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 系。
• 一、生态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 1.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经济思想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主要有三种典型学说: • 以庄子为代表的因任自然的思想; • 以荀子为代表的改造自然的思想; • 以《易传》为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
第五章生态经济的价值评价ppt课件
3. 污染健康的损失(健康生命法)
(三)环境容量价值损失评价
1. 恢复费用法计算- 即恢复环境容量所需要的总费用(适合于超负荷污染排放) 如太湖因为N,P 污染造成严重的富营养化,使得太湖水缺氧导致了水产养殖 业损失、周边居民健康下降等。即水体COD急剧增加。恢复太湖水生态容 量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减少农田农药使用、人工打捞绿藻 等综合性工程。总的工程预算就是太湖生态容量价值损失的评价。
预算线
Q2
Q2
P P1
P2 P3
- 需求曲线是无差异曲线 与消费预算线的叠加而 形成。 - 全部个人的需求曲线相 加得到社会总的需求曲 线。
Q1
- 需求曲线表示的是不同 价格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Q1
(二)生产函数与供应曲线
X2
1. 当资源的边际成本 不变时,随着要素 投入规模的增加,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四、生命健康法
(一)以当前的收入为基础的价值评估 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服务功能降低,引起该地区居民产生疾病和死亡率提 高。疾病治疗支出以及死亡率提高引起居民损失就是生态环境的价值。 核心是假定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的全部收入。
(二)以意愿支付为基础的价值评估 加入当地居民愿意支付多少费用,来换取疾病增加以及死亡率的降低一 个百分点。一个地区愿意支付的总费用就是环境的价值。
纳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 2. 广义的生态容量是指能容纳人口、建设、工业、交通规模的能力。狭义的生态容
量是指某种生态环境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因子最大负荷。也称环境容量。如水环 境消纳污染的能力就用1个cm3水体所能容纳的化学耗氧量(COD/cm3)。
3. 在实践中,生态容量和环境容量可能不加区分使用。但在学术氛围,生态容量一般指生 态群落的容量。如海洋、湖泊、森林、耕地、湿地、草地等。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净化 污染物的能力。在本课程中,不特别说明时,两者是同意词。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ppt课件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况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社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 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以人类 经济活动为主体的经济系统和以生 物生命活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有 机统一。因此,生态经济系统值得 研究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况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第二节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2)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构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是由生物 种类、种群数量、空间配置和时间 变化等因素构成的。其中,植物的 种类、数量和空间结构属于基本结 构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②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通过 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的营养关 系所建立起来的以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还原者)为中心的生物 类群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一、生态系统 二、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一、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1. 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 内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所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是生命与 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其中的生物部落
④ 具有生物机体自动调节的功能
这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同 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二是异种生 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节(主要是存在 食物链的动植物之间的调节),三是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节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生态系统主要由有生命的 生物群落和无生命的无机环境所组 成
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况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社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 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以人类 经济活动为主体的经济系统和以生 物生命活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有 机统一。因此,生态经济系统值得 研究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况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第二节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2)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构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是由生物 种类、种群数量、空间配置和时间 变化等因素构成的。其中,植物的 种类、数量和空间结构属于基本结 构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②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通过 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的营养关 系所建立起来的以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还原者)为中心的生物 类群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一、生态系统 二、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一、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1. 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 内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所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是生命与 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其中的生物部落
④ 具有生物机体自动调节的功能
这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同 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二是异种生 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节(主要是存在 食物链的动植物之间的调节),三是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节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生态系统主要由有生命的 生物群落和无生命的无机环境所组 成
生态经济.ppt
在澳大利亚,南极区域,帝企鹅在 冰上漂流。据美国宇航局航测显示 南极东部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这 帝企鹅,正面临着生存区域的快速 减。同时,南极冰盖的消融正使海 面上升,如图瓦卢这样的小岛国甚 面临整体被淹的命运。地球水域面 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
• 中国,广州火车站,解放军战士在春运现 场疏导旅客分批进入火车站。据测算,在 接下来的40年里,世界人口会从67亿增长 到95亿。激增的人口消耗着过量能源、排 放着各种废气,已成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 要因素之一。
经济对生态造成伤害的原因
•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开始加剧,毁 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森林和草地等遭到了严重破 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使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速度大大高于自然丧失速度。特别是18世纪 以来,人类由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伴随工业 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 急剧增加,加上环境污染,使全世界范围内的生 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全世界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及滥捕滥猎,已使上 千种野生动物灭绝。据估计,鸟类和哺乳动物的 灭绝速度几乎要比过去快100~1000倍。
• 中国,杭州萧山,钱塘江附近养猪 场排放的污水,导致塘中47700斤 鱼类大面积死亡。陆地活动场所产 生的大量有毒性的化学废料和固体 废物等被不断地排入海洋;原油泄 漏或破坏海洋生态等情况,改变了 全球水循环和洋流走向,最终导致 气候变化。
• 中国,江西,鄱阳湖。受长江罕见低水位 和江西境内降雨偏少的影响,星子水域呈 现出一片干旱的景象:水位下降,洲滩裸 露,渔船搁浅湖滩、渔网暴露在外。
• 马来西亚,婆罗洲朗卡央岛(Lankayan), 太平洋碧海蓝天、水清沙幼,保持着原始 的生态。
• 保加利亚,Krichim附近,志愿者们正在 试图清理满是废弃塑料瓶和垃圾堵塞的瓦 哈大坝(VachaDam)。疯狂的生产,无序的 抛弃,垃圾正成为地球生态向前延续的巨 大障碍。
• 中国,广州火车站,解放军战士在春运现 场疏导旅客分批进入火车站。据测算,在 接下来的40年里,世界人口会从67亿增长 到95亿。激增的人口消耗着过量能源、排 放着各种废气,已成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 要因素之一。
经济对生态造成伤害的原因
•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开始加剧,毁 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森林和草地等遭到了严重破 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使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速度大大高于自然丧失速度。特别是18世纪 以来,人类由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伴随工业 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 急剧增加,加上环境污染,使全世界范围内的生 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全世界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及滥捕滥猎,已使上 千种野生动物灭绝。据估计,鸟类和哺乳动物的 灭绝速度几乎要比过去快100~1000倍。
• 中国,杭州萧山,钱塘江附近养猪 场排放的污水,导致塘中47700斤 鱼类大面积死亡。陆地活动场所产 生的大量有毒性的化学废料和固体 废物等被不断地排入海洋;原油泄 漏或破坏海洋生态等情况,改变了 全球水循环和洋流走向,最终导致 气候变化。
• 中国,江西,鄱阳湖。受长江罕见低水位 和江西境内降雨偏少的影响,星子水域呈 现出一片干旱的景象:水位下降,洲滩裸 露,渔船搁浅湖滩、渔网暴露在外。
• 马来西亚,婆罗洲朗卡央岛(Lankayan), 太平洋碧海蓝天、水清沙幼,保持着原始 的生态。
• 保加利亚,Krichim附近,志愿者们正在 试图清理满是废弃塑料瓶和垃圾堵塞的瓦 哈大坝(VachaDam)。疯狂的生产,无序的 抛弃,垃圾正成为地球生态向前延续的巨 大障碍。
[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课件
有些情况下,会限制反馈机制的正常功能。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
融合性 耦合性 中介性 有序性 开放性 双重性
融合性
生态系统是通过能流、物流的转化、循 环、增殖和积累过程与经济系统的价值、 价格、利率、交换等软要素触合在一起的 概念——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是开放系统, 它与周围更大的 自然与社会环境有着物质、能量、价值与 信息输入输出关系, 这是控制其稳定协调发 展的依据。
和生态系统不同的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 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也是产品的价值形成(包括价值增 值和价值实现)的过程。
经济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沿着劳动交换链的物流、能 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运动之中。
(3)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同一性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运动的物质动力,都是太阳 能或太阳能的转化形态。
所谓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 机联系与相互作用方式。任何系统的要素都按照 一定的次序排列和组合成为一定的结构。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是指生态经济系统内的人口、 环境、资源、资金、科技等要素在空间或时间 上,以社会需求为动力,通过投入产出链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序、立体、网络关系。
二者内部都有一个交换机制。在生态系统内部这 一交换机制体现在随食物链转移的物质和能量。 在经济系统内,交换是劳动者之间,以及经济部 门与部门之间凝结在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 交换。
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都随时间演替 和系统成分空间分布的立体特点。
两者都是开放系统。
2、生态经济系统
参考文献
李周,环境与生态经济学研究进展,浙江 社会科学,2002(1)
滕藤,我国生态经济学20年回顾,生态经 济通讯,2000(4)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
融合性 耦合性 中介性 有序性 开放性 双重性
融合性
生态系统是通过能流、物流的转化、循 环、增殖和积累过程与经济系统的价值、 价格、利率、交换等软要素触合在一起的 概念——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是开放系统, 它与周围更大的 自然与社会环境有着物质、能量、价值与 信息输入输出关系, 这是控制其稳定协调发 展的依据。
和生态系统不同的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 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也是产品的价值形成(包括价值增 值和价值实现)的过程。
经济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沿着劳动交换链的物流、能 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运动之中。
(3)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同一性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运动的物质动力,都是太阳 能或太阳能的转化形态。
所谓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 机联系与相互作用方式。任何系统的要素都按照 一定的次序排列和组合成为一定的结构。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是指生态经济系统内的人口、 环境、资源、资金、科技等要素在空间或时间 上,以社会需求为动力,通过投入产出链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序、立体、网络关系。
二者内部都有一个交换机制。在生态系统内部这 一交换机制体现在随食物链转移的物质和能量。 在经济系统内,交换是劳动者之间,以及经济部 门与部门之间凝结在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 交换。
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都随时间演替 和系统成分空间分布的立体特点。
两者都是开放系统。
2、生态经济系统
参考文献
李周,环境与生态经济学研究进展,浙江 社会科学,2002(1)
滕藤,我国生态经济学20年回顾,生态经 济通讯,2000(4)
生态农业经济专题PPT资料72页
(2)2019 年 11月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全国农业展 览馆召开,展览从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建设现状、 建设体系、典型模式及工程 、建设成效及无公害农产 品发展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 通过沙盘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农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实 例,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生态农业经济专题
目录
一、生态经济概述 二、生态农业概述 三、生态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四、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经济的内涵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挖掘一 切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 的产业,建立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营造 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从而形成开发与保 护并重,自然与人类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的前提是生态建设,核心是经济发展, 目标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赢。
二、生态农业概述
2.1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内涵
(1)定义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 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 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 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 化农业。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 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 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 系统。
1.2生态经济基本理论
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 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 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1.3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
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 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 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 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 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 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
生态经济学专题课件
命运共同体。
04
05 生态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生态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指导环境政策的制定
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 、对象和方式,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生态经济学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框 架和分析工具,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环境问 题的经济根源和解决方案。
1 2 3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非 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 衡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 机盐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 功能,这些功能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 展。
04 生态经济平衡与可持续发 展
生态经济平衡的内涵与要求
生态经济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和 经济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经济平衡要求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生态 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经济平衡的内涵包括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安全的维护等方面。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到人类 自身的福祉。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协同发展
为了实现人类福祉的可持续提升,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推动生态系统与人类 社会的协同发展。这包括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措施,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
04
05 生态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生态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指导环境政策的制定
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 、对象和方式,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生态经济学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框 架和分析工具,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环境问 题的经济根源和解决方案。
1 2 3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非 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 衡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 机盐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 功能,这些功能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 展。
04 生态经济平衡与可持续发 展
生态经济平衡的内涵与要求
生态经济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和 经济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经济平衡要求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生态 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经济平衡的内涵包括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安全的维护等方面。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到人类 自身的福祉。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协同发展
为了实现人类福祉的可持续提升,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推动生态系统与人类 社会的协同发展。这包括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措施,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
生态经济学课件(共53张PPT)可修改全文
乐观派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美国的赫尔曼·卡恩和 朱利乐·西蒙所著的三本代表作。卡恩在《世界经济的发 展——令人兴奋的1978~2000年》和《即将到来的繁荣》这 两本书中,认为美国和世界年龄无限繁荣的机会。而西蒙 在《最后的资源》中,抨击了罗马俱乐部研究问题的方法。 他认为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的恶化只是暂时的现象。 衡量资源紧缺的最恰当标准是自然资源的劳动成本以及资 源相对工资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实际上他相信市场机制是 能够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理由是一切资源都是可以替代 的。
二、生态空经济船学的的产生思和发想展 。他在1966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论文《即将到
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 。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二——赫尔曼·戴利 (Herman Daly),戴利在1974年曾提出稳态 经济的思想,其中已经具有生态经济的含义。 他的表述是:稳态经济就是稳定的物质财富 (人造物)和稳定的人口,每一种都保持同样 的选择,需要低的通量水平,即低的出生率等 于低的死亡率,低的物质生产率等于低的折旧 率,以使人民长寿和物质存量保持高水平。
乐观派认为,人口、资源、污染等问题都 是可以解决的,而真正属于不确定的问题是: 科学技术的实际利弊;美国超工业经济对世界 各国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即美国在这方 面作出榜样,世界各国是否愿意仿效;其他各 国相应的发展,包括各国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经 济和技术发展动态;其他各国国内外、制度、 战略和武器控制问题;、全面、细致的生态和 环境问题。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用生态学理论指
导经济运行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 叉学科。生态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建立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实现经济、 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生态经济系统理论-PPT课件
4、系统的地域性相似
从系统必须与特定的地区空间相联系这方面来看,经济系统和生态 系统都具有空间的差异性。 意义解析仍然分两个方面: 一是必须是与地域空间的结合,生态系统天然的就是自然环境条件 的表现;经济系统与地区的结合是经济发展绝对不能离开当地社会、经 济、文化发展的传统和背景。 二是不同空间下的生态系统或经济系统不同,因为地区空间不同,
复习
1、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生物因素和环 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是 生命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生态系统的结构最根本的是它的营养结构。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以食物营养关 系彼此联系起来形成食物链或营养链。(1)无机环境 中的各种因素都是生物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2)生 产者把各种无机物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3)消费者 以动物和取食植物为主体的异养生物。(4)分解者将 各种动植物残体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元素,为 生产者提供营养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分类 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
基质—岩石、矿物、泥土
无机环境 介质—大气、水体、土壤 生物代谢材料—二氧化碳、氧气、水、无机盐 能源—太阳辐射 生态系统 生产者—植物群落、细菌 生物群落 食草动物(第一性消费者) 消费者 食肉动物(第二性消费者) 杂食动物(混合消费者) 分解者和转化者—微生物、动物。
所决定和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特性甚至运行方向是不一样的,
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盐湖工业,牧区农业资源资源丰富等。 东部沿海地区边贸、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等。
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差异性
1、反馈模式差异 经济系统是正反馈模式,生态系统是负反馈模式。 2、分解者的作用和地位差异 在经济系统中,由于不经消费者而直接流向分解者是毫无意义的, 大部分流动的物质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到了外部环境,只有小部分通 过分解者进入了再循环。产业系统中的分解者废弃资源的再生产一直处 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地位。但是,生态系统不同,生产者的大部分都 直接转到分解者,只有小部分通过消费者再转(10%)。 3.多样性差异 经济系统无论是企业还是工艺,在单位空间上的多样性是很缺乏的, 这正是物质、能量及废弃物不能得到循环利用的原因。生态系统物种、 系统、基因多种,多样性特征及其明显。 4.系统目标差异 经济系统追求产量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态系统只要求系统稳定。
Ecological Economics 生态经济学ppt课件
5
Literature
• Eriksson, R. & J. O. Andersson (2010) Element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Routledge. (This is the main text!)
• Edwards-Jones, G., B. Davies and S. Hussain (2000) Ecological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Science, Oxford.
Ecological economic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Autumn 2011
Ralf Eriksson Economics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Åbo Akademi University UniPiD
1
Lecture 1.
• Introduction and conceptual background
2
The structure of பைடு நூலகம்he course
• The course consists of 10 modules of which 9 is the actual course work and the 10th is reserved for exam
– i.e. Weeks 38-47 (5 credits) – 5 credits – N.B. the change compared to the preliminary
course description!
3
Course content in brief:
1. Introduction and the general policy perspective required by sustainability 2. economic growth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 Ethics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4.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5. sustainability conceptions and measurement within ecological economics 6. economics and ethics of climate change 7. global food security 8. the state of the seas on earth and locally (the Baltic Sea) 9. the possibility of degrowth
Literature
• Eriksson, R. & J. O. Andersson (2010) Element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Routledge. (This is the main text!)
• Edwards-Jones, G., B. Davies and S. Hussain (2000) Ecological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Science, Oxford.
Ecological economic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Autumn 2011
Ralf Eriksson Economics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Åbo Akademi University UniPiD
1
Lecture 1.
• Introduction and conceptual background
2
The structure of பைடு நூலகம்he course
• The course consists of 10 modules of which 9 is the actual course work and the 10th is reserved for exam
– i.e. Weeks 38-47 (5 credits) – 5 credits – N.B. the change compared to the preliminary
course description!
3
Course content in brief:
1. Introduction and the general policy perspective required by sustainability 2. economic growth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 Ethics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4.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5. sustainability conceptions and measurement within ecological economics 6. economics and ethics of climate change 7. global food security 8. the state of the seas on earth and locally (the Baltic Sea) 9. the possibility of degrowth
生态文明经济ppt课件
详细描述
循环经济包括废弃物回收、资源再生、节能减排等方面,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弃物管 理等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结词
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经济的重要保 障措施,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 行为进行奖励和补偿,激发社会各界的 环保积极性。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交流与价值观共享
02
生态文明经济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共
享的价值观和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态安全与全球治理
03
生态文明经济关注生态安全和全球治理问题,推动国际合作与
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06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结词
03
生态文明经济的实 践与应用
绿色产业的发展
总结词
绿色产业的发展是生态文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绿色产业包括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的建设
政策与法规对企业绿色发展起到引 导作用,促使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 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消费 和生活方式的普及。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与创新
完善政策体系
针对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强
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特点
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活 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循环经济包括废弃物回收、资源再生、节能减排等方面,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弃物管 理等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结词
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经济的重要保 障措施,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 行为进行奖励和补偿,激发社会各界的 环保积极性。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交流与价值观共享
02
生态文明经济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共
享的价值观和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态安全与全球治理
03
生态文明经济关注生态安全和全球治理问题,推动国际合作与
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06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结词
03
生态文明经济的实 践与应用
绿色产业的发展
总结词
绿色产业的发展是生态文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绿色产业包括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的建设
政策与法规对企业绿色发展起到引 导作用,促使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 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消费 和生活方式的普及。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与创新
完善政策体系
针对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强
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特点
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活 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经济学PPT
绿色就是无公害、无污染、环境友善和环境保 护的象征,是生命、健康和活力的象征。狭义的 绿色经济主要是指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产品 本身既没有受到污染,也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 态的产品。广义的绿色经济是指绿色产品在消费 、生产、交换的各个环节、过程对生态环境无任 何危害,取之于自然用之无损于自然。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 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 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3)规模农业,而不是以家以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农业劳动生产力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4)用庄园式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武装农业,使之企 业化并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接轨。 5)要向高科技现代化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要达到 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综合最优“高产 、高质和高效”、“规模化、商品化、企业化和 高科技化”最终的结果是生产出绿色农副产品。
第二节 绿色产品的标准
目前各种绿色产品的标准 是有欧美发达国家把持。没 有发展中国家参与,所以对 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造成不 利的影响。 绿色标志,是有一国政府 或者授权与相关部门按照一 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特定图 形,以表示某种商品符合环 境要求。
二、中国的评价标准
我国国家环保局与1993年3月发出来《关于建立 中国环境标志图的通知》,有国家技术监督局授 权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于1994年 成立后,首次批准了6类11个厂家18种产品的绿色 标志申请,目前已经正式通过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包括《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试行) 》、《环境标志产品种类建议》、环境标志产品 认证申请书》等。
具体绿色产品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几条
1.农夫绿色产品的标准
生态经济学专题ppt
生态经济专题
2013-7-21
土地污染
• 因为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用被 污染的工业废水直接进行农业灌溉,我 们现在主要的农牧产品中综合食品卫生 评价指标已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很多果 蔬已达到无法食用的地步,因食物污染 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现在受到不同程 度污染的粮食已超过1000亿公斤。
生态经济专题
2013-7-21
关于战争
• 二战以来,全世界共爆发了125场局部战争,4000多万人死 于战争,冷战结束后,仍有30-50场战争在进行,每天有数 千人死于战乱。 • 1991年,萨达姆为阻止盟军从海上进攻,进而破坏沙特最 大的海水淡化水源,以切断盟军的淡水供应,打开了科威 特油田的阀门,向海湾倾泻原油。3天后,在波斯湾形成了 长50公里,宽13公里的大面积污染带。在这场战争中,科 威特1080口油井中有700多口被燃烧,每天损失的石油达 81.6万吨,石油燃烧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 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爆发,造成阿拉伯国家300多万人失业, 50-60万难民,全世界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非常严 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经济专题
• 全球CO2浓度变化:
1760-1960年增加36ppm 1960-2000年增加54ppm 危害:创纪录的热浪;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 更多更
2013-7-21
冰川融化
• 在南极半岛,20世纪中叶至1997年,由于冰的融 化,使半岛面积减少7000km2,而仅1998年又减 少3000km2. • 在格陵兰岛,每年因冰的融化净损失510亿m3的 水。 • 世界上仅次于南极和格棱兰的第三大冰层-喜马 拉雅山冰层,其在印度东部部分1992-1997年向后 缩了16.5m,而仅在1998年一年又后缩了20m。这 里冰的融化,将影响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供水,印 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和黄河都起源于喜马 拉雅山。
2013-7-21
土地污染
• 因为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用被 污染的工业废水直接进行农业灌溉,我 们现在主要的农牧产品中综合食品卫生 评价指标已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很多果 蔬已达到无法食用的地步,因食物污染 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现在受到不同程 度污染的粮食已超过1000亿公斤。
生态经济专题
2013-7-21
关于战争
• 二战以来,全世界共爆发了125场局部战争,4000多万人死 于战争,冷战结束后,仍有30-50场战争在进行,每天有数 千人死于战乱。 • 1991年,萨达姆为阻止盟军从海上进攻,进而破坏沙特最 大的海水淡化水源,以切断盟军的淡水供应,打开了科威 特油田的阀门,向海湾倾泻原油。3天后,在波斯湾形成了 长50公里,宽13公里的大面积污染带。在这场战争中,科 威特1080口油井中有700多口被燃烧,每天损失的石油达 81.6万吨,石油燃烧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 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爆发,造成阿拉伯国家300多万人失业, 50-60万难民,全世界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非常严 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经济专题
• 全球CO2浓度变化:
1760-1960年增加36ppm 1960-2000年增加54ppm 危害:创纪录的热浪;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 更多更
2013-7-21
冰川融化
• 在南极半岛,20世纪中叶至1997年,由于冰的融 化,使半岛面积减少7000km2,而仅1998年又减 少3000km2. • 在格陵兰岛,每年因冰的融化净损失510亿m3的 水。 • 世界上仅次于南极和格棱兰的第三大冰层-喜马 拉雅山冰层,其在印度东部部分1992-1997年向后 缩了16.5m,而仅在1998年一年又后缩了20m。这 里冰的融化,将影响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供水,印 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和黄河都起源于喜马 拉雅山。
生态经济学 第4章.ppt
① 具有明显的经济主导型特征
掠夺型生态经济系统是开放的,具 有完整的组织调解机制,是一种强化型 的有序结构,生产能力较强,技术手段 发达,经济要素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经济主导型的特征十分明显
② 呈现出资源耗竭的特点
由于需要大量的要素投入,资 源耗竭趋势十分严峻
③ 生态环境由于污染破坏而遭 到严重损坏
(1)掠夺型生态经济结构的含义
掠夺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是指经济 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以掠夺的方式同生态 系统结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在 此,资本主义经济系统最为典型。资本 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掠夺史
(2)掠夺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的特征
① 具有明显的经济主导型特征 ② 呈现出资源耗竭的特点 ③ 生态环境由于污染破坏而遭 到严重损坏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 和特征
一、农业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三、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农业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1)在农业生产中,自然再生产和 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科技 的进步与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一个多 因素、多层次的综合体。在此,既要探 索其自然规律、经济规律,还要探索其 生态规律
(2)农业生产既是生物生 产,又是社会生产。因此,农业
生产过程是自然生产过程和社会生 产过程相结合的极为复杂的农业生 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再生产过程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1)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主要 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与结合 方式,并通过内部各元素及其系统 之间的约束、选择、协同和平衡四 大机制保持其特定的组织结构
其三,层次性是指生态经 济系统内部的结构是分层次的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1. 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态结构 2. 生态经济系统的数量关系结 构 3. 生态经济系统中各元素间相 互作用的形式和结构
生态经济学课件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活动应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可持续 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规划等
生态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04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定义: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探讨生态经济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如生 态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对生态经济学的贡献等。
生态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探讨生态经济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 系如生态经济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对生态经济学的贡献等。
未来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资源管理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案例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案例选择: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避免过于特殊或极端的案例
数据来源: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使用过时或不准确 的数据
分析方法: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避免主观臆断或过度简化
结论建议:需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避免泛泛而谈或缺乏实际操作 性
YOUR LOGO
THNK YOU
生态交通系统:提倡公共交 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垃圾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回 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05
生态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经济学是研 究经济与环境关 系的学科为可持 续发展提供理论 支持
生态经济学强调 经济与环境的协 调发展促进经济 与环境的良性循 环
生态经济学在可 持续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如资源 节约、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 (E.Haeckle)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普通生物形 态学》中首先提出来的。认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 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既是生产力
提高的过程,又是生态平衡变化的过程。人类社 对各种产品的量、质要求的提高,是生产企业本 身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 而且还是生态经济的现代化。
(2)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nzie) 首次把植物生态学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 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名词,主张经 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的过程。
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的,应首推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Rachel Carsen)。她 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对美 国社会滥用杀虫剂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揭 示了近代工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 (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 “生态系 统”这一生态学的概念得以确立,生态学成为研 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生态学和经济学这两个词都来自于希腊文,其词 根“eco”在古希腊词是“oikos”,意思为“住所”或 者“栖息地”。从字意上来讲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 所以有人把生态学叫做自然科学。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 它们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其中生态学 成为自然科学,经济学则是社会科学,并形成了各自完 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有许多问题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单独 的学科能够解决的。实际上“oikos”分别是指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问题与管理。所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融 合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
4、土壤退化加速
怒江第一湾
5、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俗名“湟鱼”的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对 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捕捞过度和生境恶化等原因,青 海湖裸鲤数量锐减。据统计,目前数量仅为40年前的10%, 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裸鲤,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 点。2004年,青海湖裸鲤被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委员会的《中 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对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影响最大的是鲍尔丁的关于 地球太空船的思想。他在1966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 论文《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 。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二——赫尔曼·戴利 (Herman Daly),戴利在1974年曾提出稳态 经济的思想,其中已经具有生态经济的含义。 他的表述是:稳态经济就是稳定的物质财富 (人造物)和稳定的人口,每一种都保持同样 的选择,需要低的通量水平,即低的出生率等 于低的死亡率,低的物质生产率等于低的折旧 率,以使人民长寿和物质存量保持高水平。
科学技术是为人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持续获得发展服务的,但由于认识和观念 的偏颇,反而助长和推动了人类战胜自然、 征服自然的期望,仅仅成了人类器官强化 的工具。
(3)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同要求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改造的力量 越来越大,致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工 作者都希望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经济 学家提出经济建设生态化的问题,生态学家 则认为生态研究必须经济化,才能解决实际 问题。
1、人口膨胀
2、全球性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造成显著 影响:气温升高-->湿地蒸发量增加-->湿地破坏-->气温 进一步升温-->湿地碳汇作用减少-->温室效应加剧-->海 平面的上升-->地球生态不平衡。
3、臭氧层破坏 氟氯氢
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引发白 内障、眼球晶体变形。据分析,平流层的 臭氧减少10%,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 加6%-8%,因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 增加到10万到15万人。紫外线的增加会诱 发巴塞尔皮肤瘤、鳞状皮肤瘤和恶性黑瘤。 臭氧浓度下降10%,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 将增加26%。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 丁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 首先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他首次提 出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创见性地论述了利用 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 理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 类福利的缺陷等。从而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 科学诞生。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用生态学理论指
导经济运行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 叉学科。生态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建立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实现经济、 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生态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
(一)人类的生态经济问题 • 1、人口膨胀 • 2、全球性气候变化 • 3、臭氧层耗竭与破坏 • 4、生物多样性锐减 • 5、土壤退化加速 • 6、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三——罗伯特·科斯坦塔。他认为“生态 经济学是一门全面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些 关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众多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 暖、物种消失、财富分配等)的根源,而现有的学科均不能对生态 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这些关系予以很好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人类社会经济亚系统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 分,而且这个亚系统的政策和发展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所以人 类的经济系统必须与生态系统保持相协调,包括它们之间的物质循 环和能量的流动,以及规模和尺度的相互协调。但是目前的人类社 会经济系统相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其规模已经相当大,或者说 是已经从一个相对“空的世界”达到一个相对“满的世界”。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生态经济学》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6学时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第一章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中国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生态经济学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实施生态经济战略
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 (E.Haeckle)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普通生物形 态学》中首先提出来的。认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 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既是生产力
提高的过程,又是生态平衡变化的过程。人类社 对各种产品的量、质要求的提高,是生产企业本 身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 而且还是生态经济的现代化。
(2)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nzie) 首次把植物生态学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 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名词,主张经 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的过程。
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的,应首推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Rachel Carsen)。她 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对美 国社会滥用杀虫剂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揭 示了近代工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 (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 “生态系 统”这一生态学的概念得以确立,生态学成为研 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生态学和经济学这两个词都来自于希腊文,其词 根“eco”在古希腊词是“oikos”,意思为“住所”或 者“栖息地”。从字意上来讲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 所以有人把生态学叫做自然科学。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 它们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其中生态学 成为自然科学,经济学则是社会科学,并形成了各自完 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有许多问题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单独 的学科能够解决的。实际上“oikos”分别是指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问题与管理。所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融 合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
4、土壤退化加速
怒江第一湾
5、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俗名“湟鱼”的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对 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捕捞过度和生境恶化等原因,青 海湖裸鲤数量锐减。据统计,目前数量仅为40年前的10%, 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裸鲤,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 点。2004年,青海湖裸鲤被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委员会的《中 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对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影响最大的是鲍尔丁的关于 地球太空船的思想。他在1966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 论文《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 。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二——赫尔曼·戴利 (Herman Daly),戴利在1974年曾提出稳态 经济的思想,其中已经具有生态经济的含义。 他的表述是:稳态经济就是稳定的物质财富 (人造物)和稳定的人口,每一种都保持同样 的选择,需要低的通量水平,即低的出生率等 于低的死亡率,低的物质生产率等于低的折旧 率,以使人民长寿和物质存量保持高水平。
科学技术是为人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持续获得发展服务的,但由于认识和观念 的偏颇,反而助长和推动了人类战胜自然、 征服自然的期望,仅仅成了人类器官强化 的工具。
(3)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同要求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改造的力量 越来越大,致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工 作者都希望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经济 学家提出经济建设生态化的问题,生态学家 则认为生态研究必须经济化,才能解决实际 问题。
1、人口膨胀
2、全球性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造成显著 影响:气温升高-->湿地蒸发量增加-->湿地破坏-->气温 进一步升温-->湿地碳汇作用减少-->温室效应加剧-->海 平面的上升-->地球生态不平衡。
3、臭氧层破坏 氟氯氢
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引发白 内障、眼球晶体变形。据分析,平流层的 臭氧减少10%,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 加6%-8%,因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 增加到10万到15万人。紫外线的增加会诱 发巴塞尔皮肤瘤、鳞状皮肤瘤和恶性黑瘤。 臭氧浓度下降10%,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 将增加26%。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 丁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 首先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他首次提 出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创见性地论述了利用 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 理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 类福利的缺陷等。从而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 科学诞生。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用生态学理论指
导经济运行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 叉学科。生态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建立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实现经济、 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生态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
(一)人类的生态经济问题 • 1、人口膨胀 • 2、全球性气候变化 • 3、臭氧层耗竭与破坏 • 4、生物多样性锐减 • 5、土壤退化加速 • 6、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三——罗伯特·科斯坦塔。他认为“生态 经济学是一门全面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些 关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众多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 暖、物种消失、财富分配等)的根源,而现有的学科均不能对生态 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这些关系予以很好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人类社会经济亚系统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 分,而且这个亚系统的政策和发展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所以人 类的经济系统必须与生态系统保持相协调,包括它们之间的物质循 环和能量的流动,以及规模和尺度的相互协调。但是目前的人类社 会经济系统相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其规模已经相当大,或者说 是已经从一个相对“空的世界”达到一个相对“满的世界”。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生态经济学》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6学时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第一章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中国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生态经济学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实施生态经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