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 第五章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福建农林大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经济学 PPT

生态经济学 PPT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二——赫尔曼·戴利
(Herman Daly),戴利在1974年曾提出稳态经济
的思想,其中已经具有生态经济的含义。他的表述是:
稳态经济就是稳定的物质财富(人造物)和稳定的人
口,每一种都保持同样的选择,需要低的通量水平,
即低的出生率等于低的死亡率,低的物质生产率等于 低的折旧率,以使人民长寿和物质存量保持高水平。
的众多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暖、
物种消失、财富分配等)的根源,而现有的学科均 不能对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这些关系予以很 好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人类社会经济亚系统是整个地球生
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且这个亚系统的政策和发展是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所以人类的经济系统必须与 生态系统保持相协调,包括它们之间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的流动,以及规模和尺度的相互协调。但是目 前的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相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

其次,生态经济学把生态经济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统一
起来进行研究。

再次,生态经济学把生态经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也
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整体性研究不仅强调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而且也强调
全局观点,整体效应,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理脚”。
• 2.综合性
•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 的综合结构体系。它既包括生态系统的生 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又包括经济系统的生 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种环节和部门, 以及技术系统、金融系统、物流系统等; 还包括社会、政治、国家、意识形态等。 如果说整体性是主要考虑系统的构成,综 合性就主要考察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 系。
• 一、生态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 1.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经济思想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主要有三种典型学说: • 以庄子为代表的因任自然的思想; • 以荀子为代表的改造自然的思想; • 以《易传》为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

生态经济学_杨建州_课件专题

生态经济学_杨建州_课件专题
生态经济专题
2013-8-27
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一)
• 经济学家着眼于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史 无前例的发展,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从 1950年到2000年,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产出由6万 亿美元增加到43亿美元;而道琼斯指数则从1990 年的3000点攀升到2000年的11000点;2000年一 年的增长超过了整个19世纪。 • 生态学家看到的是:更为强烈的热浪;更多破坏 性的风暴;一条条河流被汲干;人口仍在加速增 长;土地却因海平面上升而缩小。他们知道,经 济的快速增长使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将全球经济 推上一条破坏环境的道路,终必导致经济的衰退。
生态经济专题
2013-8-27
水的污染
• 长江成为全国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的垃圾场,每天 有5000万吨的废水流进长江。 • 苏州河已成大阴沟;黄浦江变成黑臭江。在上海, 每天产生500多万吨污水排入黄浦江,又从江中抽 出市民饮用的自来水。1988年,上海几十万人患上 甲肝。 • 海水的污染的后果之一是赤潮的爆发,在1970年以 前,赤潮很少发生,但之后,每年平均会发生几次, 在1998年一年发生了22次,而该年9月份发生在渤 海长达40余天的那次赤潮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 在渤海湾,渔民的拖网常常挂满油污,且一年比一 年多。有些地方的海面甚至可以用火点着。
生态经济专题
2013-8-27
GDP悖论
• 环境破坏越大、自然资源浪费越多,则 GDP增长越快。 • 199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场飓风使该 年美国的GDP增加了150亿美元。 • 热带雨林的消失,带来的是全球GDP的 增长。
生态经济专题
2013-8-27
GDP=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政府支出(支出法) 绿色GDP=GDP-固定资产折旧-自然与环境折旧-环境保 护和维护费的支出 生态GDP=GDP-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消耗价值±可再生自然 资源增加或减少净值-环境破坏损失(功能性贬值)-环 境保护投入+环境改善价值±其他有益或损害地球生态系 统的价值

第五章生态经济效益

第五章生态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按是否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影 响生态效益划分,可分为内涵型生态效益和 外延型生态效益。
❖ 内涵型生态效益是指生态系统内生物种
群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 转化率或物质、能量的积累量。如动物捕食 是沿食物链进行的物质、能量的循环、转化 “率”或“量”;以及植物在利用环境汲取 物质和能量的效率。如人工饲养的家畜具有 更高的生态效益。后一种情况是植物对太阳 能的利用,是指生物直接以有机环境或无机 环境要素为营养或动力时的效率。如良种的 培育。
❖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利用的一项选择,所 必须放弃的其他选择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 影子价格是成本收益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对于一些不能用市场价格来反映的东西,如 本身没有价格的自然资源,就通过机会成本 的方式来估算,就是属于影子价格的分析方 法。
2.生态效益的类型
❖ 生态效益按是否有人参与,可分为自然 生态效益和人工生态效益。如原始森林的物 质、能量的转化效率、人工林的物质、能量 的转化效率。
❖ 4.立体优势效益

又叫立体配置效益。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和经
济系统的各要素在系统空间的不同层次和位置上的
配置(组合)不同产生的效益。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系统的特征——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
草鱼吃草,它的排泄物为浮游动物提供条件,其他
鱼类就有了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各类鱼的排泄物又
为水草生长提供资源。生态农业就是根据这个道理
❖ 农作物的单一品种具有规模效益和良种 优势,但也导致了生态系统和生态效益的不 稳定。

最后,一些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并没有激发
生态效益的潜力。譬如使用化肥催生农作物,导致
生态系统的低投入,高产出(短期内属于外延生态
效益的提高),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构成,于是

第五章生态经济的价值评价ppt课件

第五章生态经济的价值评价ppt课件

3. 污染健康的损失(健康生命法)
(三)环境容量价值损失评价
1. 恢复费用法计算- 即恢复环境容量所需要的总费用(适合于超负荷污染排放) 如太湖因为N,P 污染造成严重的富营养化,使得太湖水缺氧导致了水产养殖 业损失、周边居民健康下降等。即水体COD急剧增加。恢复太湖水生态容 量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减少农田农药使用、人工打捞绿藻 等综合性工程。总的工程预算就是太湖生态容量价值损失的评价。
预算线
Q2
Q2
P P1
P2 P3
- 需求曲线是无差异曲线 与消费预算线的叠加而 形成。 - 全部个人的需求曲线相 加得到社会总的需求曲 线。
Q1
- 需求曲线表示的是不同 价格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Q1
(二)生产函数与供应曲线
X2
1. 当资源的边际成本 不变时,随着要素 投入规模的增加,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四、生命健康法
(一)以当前的收入为基础的价值评估 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服务功能降低,引起该地区居民产生疾病和死亡率提 高。疾病治疗支出以及死亡率提高引起居民损失就是生态环境的价值。 核心是假定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的全部收入。
(二)以意愿支付为基础的价值评估 加入当地居民愿意支付多少费用,来换取疾病增加以及死亡率的降低一 个百分点。一个地区愿意支付的总费用就是环境的价值。
纳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 2. 广义的生态容量是指能容纳人口、建设、工业、交通规模的能力。狭义的生态容
量是指某种生态环境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因子最大负荷。也称环境容量。如水环 境消纳污染的能力就用1个cm3水体所能容纳的化学耗氧量(COD/cm3)。
3. 在实践中,生态容量和环境容量可能不加区分使用。但在学术氛围,生态容量一般指生 态群落的容量。如海洋、湖泊、森林、耕地、湿地、草地等。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净化 污染物的能力。在本课程中,不特别说明时,两者是同意词。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 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 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优化的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或自然界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
基本概念
按照生态系统的上述定义, 我们既可以从类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 洋、湖泊、农田和城市等;也可以从区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或是包 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整个地理壳便是由大大小小 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而成。生态系统是地理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的面积大小很悬殊,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就是生物圈,它实质上等于地理壳。
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 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 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 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 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 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
基本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 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生态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生态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 (E.Haeckle)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普通生物形 态学》中首先提出来的。认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 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既是生产力
提高的过程,又是生态平衡变化的过程。人类社 对各种产品的量、质要求的提高,是生产企业本 身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 而且还是生态经济的现代化。
(2)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nzie) 首次把植物生态学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 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名词,主张经 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的过程。
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的,应首推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Rachel Carsen)。她 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对美 国社会滥用杀虫剂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揭 示了近代工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 (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 “生态系 统”这一生态学的概念得以确立,生态学成为研 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生态学和经济学这两个词都来自于希腊文,其词 根“eco”在古希腊词是“oikos”,意思为“住所”或 者“栖息地”。从字意上来讲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 所以有人把生态学叫做自然科学。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 它们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其中生态学 成为自然科学,经济学则是社会科学,并形成了各自完 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有许多问题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单独 的学科能够解决的。实际上“oikos”分别是指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问题与管理。所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融 合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量的人工合成物质进入经济再生产过程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开放过程
二、资源利用及其效率
资源的划分的复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可再生资源的种类
生物有机体:如农业作物、鱼类、森林等 非生物系统:如水和大气、土壤等 可再生的流量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波能和地热能等
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可再资源的增长过程曲线:逻辑斯第曲线和“S”型曲线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遵循“稳态”原则;稳态收获只有当其自然增长率最大时,其收获的效率才最高 可再生资源的收获还和其所拥有的产权有较大的有关系:如“公地的悲剧”问题 可再资源利用的政策取向:效率和限制手段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
所谓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就是人类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作用效应,以及由此给社会经济系统或环境系统所带来的后果,通过人类自觉的生态意识,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科学技术、上层建筑、技术措施等手段,围绕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 ,对生态经济系统所进行的重新安排、设计、布局的活动
不可生资源的利用问题
如何开采?总量一定,只能流出,不能流入的水池 霍特林法则:开采的资源价格的增长率必须等于贴现率:按该法则,资源所有者就在把资源保存在地下和开采出来之间没有选择偏好,这种情况就会以最优路线来消费
2、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部份可再生资源的环境服务功能,如森林 区分存量和流量 :利用流量资源控制利用量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课件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课件
强化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提供强有 力的科技支撑,促进其持续发展。
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共同推动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技术风险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能带来技术风险,如病虫害暴发、生态平衡 被破坏等,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
资金投入不足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 建设、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制约了其发展。
对策与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 策和规划,引导和推动其发展。
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设计与 调控
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1 2
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 善,同时要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整体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农林牧各子系 统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整体最优。
3
地域性原则
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 会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
CHAPTER 03
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
经济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够合 理配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够带来 更多的农产品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够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加工、销售、 物流等,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社会效益

生态经济学专题课件

生态经济学专题课件
命运共同体。
04
05 生态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生态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指导环境政策的制定
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 、对象和方式,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生态经济学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框 架和分析工具,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环境问 题的经济根源和解决方案。
1 2 3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非 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 衡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 机盐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 功能,这些功能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 展。
04 生态经济平衡与可持续发 展
生态经济平衡的内涵与要求
生态经济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和 经济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经济平衡要求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生态 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经济平衡的内涵包括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安全的维护等方面。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到人类 自身的福祉。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协同发展
为了实现人类福祉的可持续提升,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推动生态系统与人类 社会的协同发展。这包括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措施,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

生态经济学课件(共53张PPT)可修改全文

生态经济学课件(共53张PPT)可修改全文

乐观派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美国的赫尔曼·卡恩和 朱利乐·西蒙所著的三本代表作。卡恩在《世界经济的发 展——令人兴奋的1978~2000年》和《即将到来的繁荣》这 两本书中,认为美国和世界年龄无限繁荣的机会。而西蒙 在《最后的资源》中,抨击了罗马俱乐部研究问题的方法。 他认为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的恶化只是暂时的现象。 衡量资源紧缺的最恰当标准是自然资源的劳动成本以及资 源相对工资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实际上他相信市场机制是 能够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理由是一切资源都是可以替代 的。
二、生态空经济船学的的产生思和发想展 。他在1966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论文《即将到
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 。
生态经济学提出者之二——赫尔曼·戴利 (Herman Daly),戴利在1974年曾提出稳态 经济的思想,其中已经具有生态经济的含义。 他的表述是:稳态经济就是稳定的物质财富 (人造物)和稳定的人口,每一种都保持同样 的选择,需要低的通量水平,即低的出生率等 于低的死亡率,低的物质生产率等于低的折旧 率,以使人民长寿和物质存量保持高水平。
乐观派认为,人口、资源、污染等问题都 是可以解决的,而真正属于不确定的问题是: 科学技术的实际利弊;美国超工业经济对世界 各国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即美国在这方 面作出榜样,世界各国是否愿意仿效;其他各 国相应的发展,包括各国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经 济和技术发展动态;其他各国国内外、制度、 战略和武器控制问题;、全面、细致的生态和 环境问题。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用生态学理论指
导经济运行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 叉学科。生态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建立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实现经济、 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章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第五章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
所谓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就是人类 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作用效 应,以及由此给社会经济系统或环境系 统所带来的后果,通过人类自觉的生态 意识,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科学技术 、上层建筑、技术措施等手段,围绕一 定的社会经济目标 ,对生态经济系统所 进行的重新安排、设计、布局的活动
• 1.复合性 • 经济发展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过分 强调经济系统的主导作用,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是单一, 一般不涉及生态和环境问题。 • 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的 过程,这种过程必然使得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是多目标的 ,即经济效益目标和生态效益目标的有机统一。
• 2.有序性 • ������ 生态经济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有自己的组织 • 能力,具有进化发展的现象-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经济系统有序性是相对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 ������ 无序性增大,系统表现为退化或崩溃 • ������ 有序性增加,系统表现为上升或进化 • ������ 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经济系统的这种动态变化过 程是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
我国东南沿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特征:
(1)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环境)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的可再生性(承载力、资源容量) (3)生态系统的可修复性(稳定性,自我调节能 力) (4)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与一定的空间地域相联系)
3、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
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基础 经济系统又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符合其 需要的物质保障或手段,并向生态系统排放废 弃物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 体 有学者将该互动关系形象地用捕食者(经济系 统)和被捕食者(生态系统)的消长关系来解 释 根据该关系,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生态相续结 合

生态经济学课件

生态经济学课件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活动应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可持续 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规划等
生态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04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定义: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探讨生态经济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如生 态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对生态经济学的贡献等。
生态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探讨生态经济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 系如生态经济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对生态经济学的贡献等。
未来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资源管理的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案例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案例选择: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避免过于特殊或极端的案例
数据来源: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使用过时或不准确 的数据
分析方法: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避免主观臆断或过度简化
结论建议:需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避免泛泛而谈或缺乏实际操作 性
YOUR LOGO
THNK YOU
生态交通系统:提倡公共交 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垃圾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回 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05
生态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经济学是研 究经济与环境关 系的学科为可持 续发展提供理论 支持
生态经济学强调 经济与环境的协 调发展促进经济 与环境的良性循 环
生态经济学在可 持续发展中发挥 重要作用如资源 节约、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