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所致心源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左心衰所致心源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左心衰所致心源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左心衰所致心源性休克的抢救及护

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所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68例急性左心衰竭所致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8例中60例左心衰竭所致心源性休克迅速纠正,6例死亡,2例恶化自动出院。用药至症状缓解时间0.5~24h,平均0.95±0.18h;用药至症状消失时间2.0~48 h,平均 3.12±0.96h。结论护理人员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病的症状、体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的所致心源性休克早期征象。在抢救过程中,医护的默契配合,准确及时的药物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优质的护理是保证成功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严重而突发的心脏排血障碍,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而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的一组综合征,严重者为急性肺水肿,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发病

凶险,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如能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病情可迅速缓解。在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与临床医生积极配合,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是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为本院2004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第5版《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8~86岁,平均65.36±9.26岁。引起急性左心衰的基础疾病为: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病变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0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2例。合并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2例,2型糖尿病9例,恶性肿瘤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引起急性左心衰的诱因有:肺部感染25例,房颤伴快速心率12例,输液过快3例,劳累及情绪激动9例血压升高12例,用力排便3例,甲亢危象、气胸,重度贫血、重度低蛋白血症各1例。

1.2抢救及护理方法

1.2.1治疗方法

①体位及休息:让患者端坐或半卧位,两腿下垂,15 min四肢轮流扎止血带。②给氧:立即给氧并消除泡沫,氧流量4~8 L/min,

吸入湿化瓶中酒精浓度为25~60%。③应用多巴胺40mg~l00mg、阿拉明20mg~50mg稀释于5%葡萄糖液l00ml~250ml内静脉输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使血压维持在90mmHg/60mmHg以上。④镇静:立即皮下或肌注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 mg。⑤强心:使用西地兰0.2~0.6mg静脉注射。⑥利尿:使用速尿20~40mg静脉注射。⑦使用血管扩张剂:48例使用硝酸甘油静滴,22例硝普钠静滴,10例使用了多巴酚丁胺。⑧静脉注射氨茶碱0.25~0.5g。

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⑩控制诱因: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静脉使用可达龙针150~300mg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甲亢危象;气胸者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重度贫血输红细胞悬液(少量多次),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等。

1.2.2护理方法

①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准确、及时给药:休克患者皮下或肌肉注射药物不易吸收,为使药物能尽快发挥作用,便于及时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升血压,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但要严格控制静脉滴速。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患者入院后每半小时观察1次血压,并注意脉压差的变化,若脉压差增大,可间接反映出组织灌流的改善,反之,则提示不足。待病情稳定后改为2~4h观察1次。脉搏每小时测量1次,每次监测lmin,同时,配合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此外,注意对意识状态及末梢循环情况的观察。③熟悉阿斯综合征的先兆:由于心衰患者易合并阿斯综合征,故应备好急救药物及仪器,严密进

行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如恶性心律失常、抽搐等先兆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争取抢救时机。④注意用药观察:在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严密观察血压;用强心、利尿剂时注意尿量及电解质的测定,并定期监测血气分析,防止发生氧中毒。⑤准确记录出入量: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出入量的观察为判断病情提供一项重要依据,若出量大于入量说明病情一般趋向好转,反之说明病情严重。因此,应严格、准确记录出入量。⑥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由于此类患者身体极度衰弱需绝对卧床,应给予每2h翻身1次,在骨突处及水肿部位加垫棉垫,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同时给予保暖,防止受凉。饮食护理以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饮食为主,限制钠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 结果

本组68例好转60例,表现为呼吸困难消失,紫绀消退,患者安静,大汗终止,血压心率复至正常范围,两肺湿罗音及哮鸣音明显减少,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95%以上) 。用药至症状缓解时间0.5~24h.平均0.95士0.18h;用药至症状消失时间2.0~48 h,平均3.12士0.96h。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2例死于室颤;1例死于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恶化2例,其中1例心衰经抢救好转,但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功能又恶化;1例80岁女性患者,应用吗啡5mg后出现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以上两例均自动出院。

3 讨论

心源性休克是休克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使得心脏排血量急剧降低和周围循环衰竭[2],在抢救时笔者认为急性左心衰伴心源性休克治疗时应注意:①根据引起休克的病因,侧重病理、生理异常的纠正;②多巴胺为首选升压药物,且须使用合适的剂量,应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以取得最佳效果,必要时可用阿拉明,扩容时若有条件最好使用中心静脉压监测;③尽早应用镇静剂:以吗啡效果最好。其不但可以消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减轻呼吸用力。最主要的是降低中枢交感神经对小动脉的收缩反应,从而使之扩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3];④合并感染时用敏感的抗生素,选用恰当的血管扩张剂:本组选用硝酸甘油,尤其高血压患者,能扩张动、静脉,减轻心脏负荷,改善症状。在用药过程要注意血压变化,血压不可降得过低。

护理方面应:①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对于收治入院的危重心脏疾病患者,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等危重症的发现。急性左心衰竭伴心衰常发病急骤,患者表现为突然气喘,被迫坐起,大汗淋漓,唇指紫绀,烦躁不安,恐惧和濒死感觉。可咯出或自鼻、口腔涌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咯血,早期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晚期双肺对称性地布满干、湿罗音或哮鸣音,心率>120次/min。护士应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的症状及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本组27有例患者为护士巡房时发现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准备好强心、升压药物等,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②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大多数患者有恐惧心理及濒

死感。再加上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医务人员紧张的抢救场面,更加重了患者的紧张心理,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机体缺氧状况加重。针对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进行耐心解释,真诚坦率的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真诚的关心,提供一切生活护理,赢得他们的信任,并让他们从医护人员身上寻得安全感。除此以外,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家属没有见过亲人这种危急的情况,表现为惊恐,绝望的情绪,更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抢救的进行,就需要我们和蔼的谈话,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熟练精细的操作技能,有效的护理活动,给予鼓励、疏导、帮助患者,减轻或摆脱患者及家属恐惧紧张情绪,消除或减轻负性心理。③饮食护理方面,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透析患者应给予高蛋白、优质蛋白饮食。严格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减轻心脏的负担。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持房间空气新鲜,避免探视人员过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交叉感染。进行治疗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病人受凉。保持病室安静,温度、湿度适宜,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避免患者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4]。

总之,急性左心衰竭所致心源性休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在抢救过程中,医护的默契配合,准确及时的药物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优质的护理是保证成功的坚实基础。此外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消除诱发因素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0.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8.

[3]Pouleur H. Rousseau MF, Van Eyll C, et al. Impaired regional diastolic distensibility incoronry artery disease: relations with dynamic left ventricular compliance[J]. Am heat.2002,112:721-728.

[4]康喜英,柴雁军,刘芳.2例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药卫生杂志,2004,1(4):101-102.

急性左心衰急救演练(建议收藏)

急性左心衰急救演练 1.患者男性,76岁,劳力性呼吸困难5年,加重2小时入院,体检:神志恍惚,半卧位,极度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满肺大量干湿性罗音。 2。紧急评估(一值班医师完成) (1)判断有无气道阻塞:查看口腔及呼吸是否通畅——口腔无异物,呼吸道通畅 (2)判断有无呼吸、呼吸深度及频率:查看呼吸情况,估计呼吸深度及频率—-有自主呼吸,频率约50次/分,呼吸深大急促.。....文档交流(3)判断脉搏及循环情况:手触颈动脉(5秒)——脉率160次/分,脉搏有力 (4)判断神志:不能说话,呼之能点头示意,烦躁不安 ()大声呼叫更多医护人员、急救车、监护仪及二值班 (5)测血压——血压230/130m m H g(以后有专门的护士监测并记录,实时报告) 3.初步判断患者无立即危及生命的情况后(一值班完成) (1)简单询问病史——患高血压6年,服药不规范,未监测血压,劳力性胸闷气短5年,加重2小时,在院外无任何处理。。。..。。文档交流 (2)重要脏器检查:肺部听诊——满肺大量干湿性罗音;心脏听诊:心率160次/分,律不起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文档交流 4.一般处理(一值班完成) (1)使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

(2)口头医嘱:高浓度吸氧:氧流量5升/分,湿化瓶加35%酒精(3)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生理盐水250m l (4)口头医嘱:上心电监护 (5)安慰病人 5。药物治疗(以下由二值班指挥完成) (1)1分钟后二值班赶到并大声询问有什么事 (2)一值班简单汇报病情 (3)口头医嘱:安定10m g缓慢静推(5分钟)——5分钟后入睡→转为半卧位 (4)口头医嘱:西地兰0.4m g+速尿20m g缓慢静推(10分钟) (5)口头医嘱:5%葡萄糖50m l+硝酸甘油20m g微量泵泵入5m l/小时开始,根据血压调整速度,每5分钟测血压一次.。.。。。文档交流 (6)口头医嘱:5%葡萄糖250m l+氨茶碱0。25g静滴,30滴/分(7)5分钟后测血压——210/110m m H g (8)口头医嘱:硝酸甘油泵入速度调至6m l/小时 8.进一步处理(以下由二值班指挥完成) (1)口头医嘱:抽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心肌酶、动脉血气 (2)5分钟后测生命体征-—血压210/110m g H g、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 (3)口头医嘱:硝酸甘油泵入速度调至7m l/小时 (4)检查肺部罗音及心率-—罗音稍减少、心律140次/分

急性左心衰抢救全记录

「强心、利尿、扩血管,镇静、吸氧、脚下垂」,实习医师都可以把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口诀倒背如流。当值班遇见一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你是否真能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当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已经低至35%,如何着手抢救? 病例介绍 患者女,76岁,入院诊断「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入院时双下肢水肿,尿量400-500 ml/d ,Scr 400-500umol/L,BNP 1063pg/ml (参考值<100pg/ml)。利尿效果欠佳,入院后予血液透析治疗。 入院第5天的晨起7点,患者突发憋气,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查体:BP 202/115 mmHg HR 123bpm SpO2 78% RR 30bpm 神志清楚;双肺可闻及明显的吸气相湿啰音和呼气相哮鸣音;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双下肢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频发室上性早搏,未见ST-T段改变」。查体过程中,患者开始躁动不安,大汗,SpO2波动在70%-80% HR波动在120-140bpm。病情紧急,诊断是什么? 老年透析患者,突发憋气、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但此患者并不典型),伴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查体可闻及明显湿罗音和哮鸣音。相信很多同道能够快速和准确地做出「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80%已经面临生命危险,如何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抢救经过 立即抬高床头,将患者由平卧位调整为坐位;储氧面罩吸氧,同时联系设备科借无创呼吸机。立即予患者静推呋塞米40 mg,皮下注射吗啡3 mg,泵点异舒吉注射液(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患者血压很高,每1-2 min 根据血压及时调整异舒吉微量泵剂量。心电监护,联系床旁胸片,急查血常规、生化+心肌酶+BNP 凝血全项、血气分析。 在抢救过程中,患者氧合不能维持,吸氧10L/min (储氧面罩)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降至35%,同时出现意识一过性丧失。立即予简易呼吸装置(507气囊)辅助通气,联系麻醉科同事紧急气管插管。 经过507呼吸装置辅助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80%%同时意识恢复。 麻醉科同事也及时赶来,气管插管还是不插管? 由于患者血氧饱和度已经上升,无创呼吸机也及时到位,暂时未行气管插管。 予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S/T模式,IPAP 18 cmH2QEPAP10 cmH2Qf 12bpm 异舒吉已加量至16 ml/h = 16 mg/h ,但血压仍170-190/100-110 mmHg,予联合泵点硝普钠注射液,硝普钠逐渐加量至 6 ml/h = 60ug/min。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仍有明显哮鸣音,考虑存在气道痉挛,予静点氨茶碱0.125 g缓解气道痉挛。 经历了近1个小时的抢救:吸氧,体位,呋塞米利尿,吗啡镇静和扩张血管,硝酸异

试述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及护理配合

1、试述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及护理配合。 治疗抢救:一、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二、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给以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三、吗啡 5 ~ 10mg 静脉缓慢注射。四、快速利尿呋塞米 20 ~ 40mg 静脉注射,于 2 分钟内推完, 4 小时后可重复一次。五、血管扩张剂。硝普钠、 . 硝酸甘油。六、洋地黄类药物用毛花甙丙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首剂可给 0.4 ~ 0.8mg , 2 小时后可酌情再给 0.2 ~ 0.4mg 。七、氨茶碱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可起辅助作用。八、其他应用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在情况紧迫,其他治疗措施尚未起效时,也能对缓解病情有一定的作用。九、对极危重病人,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1. 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 2. 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 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3.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 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4.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 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5. 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检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观察病人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及出汗情况,肺部啰音或哮鸣音的变化,记出入量。严格交接班。 6.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 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7.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8. 做好病人心理辅导。医护人员自身在操作时保持镇静、操作熟练,使病人产生信任 与安全感。及时观察病人的心情,做好情感交流工作,保持病人身心尽量愉悦。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查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许乐 主持人:许乐 内容: -、病例汇报 3床,李立,男,40岁,患者左侧腰背部刀刺伤半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以“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收住急诊科。 二、入院查体 T35℃P140次/分R32次/分BP0/0mmH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肾下级裂伤,腰大肌到脊椎旁动脉见有鲜红色动脉血喷出。 诊断: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与创伤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o,脚抬高30o,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裂开、渗液、腹胀,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讨论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作者对12例外科手术中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结果术中应及时给患者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结论快捷、精确、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临床资料;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征[1]。在外科手术中,大多因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患者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在经过参与近期抢救的12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12例,17~46岁,男9例,女3例;外伤动脉出血5例,术中动脉破裂4例,脾脏破裂出血1例,妇产科产中大出血2例。 2 急救措施 2.1 止血 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2.2 保持呼吸通畅 休克患者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患者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6~8 L/min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如本组病例中一患者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致使呼吸几乎中断,我们进行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最后挽回患者的生命。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许乐 主持人:许乐 内容: -、病例汇报 3床,李立,男,40岁,患者左侧腰背部刀刺伤半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以“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收住急诊科。 二、入院查体 T35℃P140次/分R32次/分BP0/0 mmH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肾下级裂伤,腰大肌到脊椎旁动脉见有鲜红色动脉血喷出。 诊断: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与创伤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o,脚抬高30o,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裂开、渗液、腹胀,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创伤所引起。 七、治疗 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输液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输液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液护理体会。方法:对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有关于抗休克的基本知识,轻松应对休克患者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89-01 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来势猛,常需急诊治疗。由于短时间大量失血,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引起微循环供血不足,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各组织器官的急性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1]。因此,迅速而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和扩容是抢救病人中首要措施。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4共收治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现将失血性休克抢救过程中的输

液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入院时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不清、失血过多、面色苍白、四肢无力。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4.6±10.9)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5例,利器刺伤12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33.9±10.6)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6例,利器刺伤14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失血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输液前护理:护理人员做好输液前准备工作,对药物、消毒用品、输液器等进行清点和记录,护理人员也应熟练掌握各种药物作用和禁忌事项。②输液中护理:在患者输液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O测,在易穿刺、易固定部位建立输液通道。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确保其呼吸通畅,协助患者及时排出呼吸道内异物,并随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③输液后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认真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告知主治医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_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 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 改善心功能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

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 应用血管药物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 去除休克病因如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 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03T10:08:09.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韩春莉[导读] 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应禁食1-2日,直至肛门排气后方可进流食,直至软食。 韩春莉(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4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21-02 失血性休克是患者因失血、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收缩压降至8kpa以下出现微循环障碍、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休克、脾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宫外孕等所引起的出血等。因此,抢救工作是挽救是失血性休克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的5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创伤导致的休克患者,由于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并且情况危重,常常在较短时间内经历剧痛、晕厥和休克等,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患者感到十分恐惧和不安,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细致上网解释病情,使其了解该疾病的发展和危害,并且讲解手术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尽量消除患者恐惧,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树立自信心,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2 术前护理 2.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量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这是抢救休克的关键。首选上肢大静脉,如贵要静脉,必要时可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保证液体快速进入体内。 2.2保持好患者的体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度—30度,下肢抬高15度—20度,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2.3给患者吸氧 5-6升/分,必要时给患者面罩加压吸氧,同时观察患者面色、唇周及甲床等是否红润等。 2.4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外伤包扎、固定、制动,控制大出血等。 2.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用心电监护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并对患者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患者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者血压继续下降等情况,说明循环血量不足,要加快输液或输血速度。但是快速输液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避免输液过多或过快引发肺水肿。 2.6做好术前准备予抽血化验、留置导尿等,尽快送入手术室。此外,患者由于血容量不足造成寒战时,要予棉被保暖。 3 术后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保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每15—30分钟测量1次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同时观察并记录切口是否有渗血、保持创面和伤口清洁干燥、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3.2补液由于创伤、手术过程中失血以及机体摄入量不足和禁食等原因,容易造成体液不足。因此,要严格按照医嘱补充液体或输血,同时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的变化。 3.3预防并发症室内保持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按摩受压皮肤、防止肺内感染的发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定时夹闭导尿管,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3.4疼痛由于创伤、手术切口等原因,可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指导患者听音乐、与患者聊天等分散其注意力以转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止痛。 3.5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应禁食1-2日,直至肛门排气后方可进流食,直至软食。 创伤失血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威胁。因此对患者合理抢救,有效补充血容量,充分止血和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因此,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术前心里指导、辅助检查和对症处理,术后细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

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 改善心功能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 应用血管药物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 去除休克病因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 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11-08T13:46:54.84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邬玲丽 [导读] 微循环衰竭是组织摄氧不足的关键因素。 邬玲丽 (浙江衢化医院急诊科浙江衢州 324004) 【摘要】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68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 例经抢救在急诊科做好术前准备行急诊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失血性休克患者紧急抢救、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精心护理、规范抢救物品和药品并做到定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护理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外伤常见病症,多见于胸部闭合性损伤、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内出血、严重的多发性外伤、大的血管损伤、颅脑开放损伤等,妇科疾病有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等。该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进行失血性休克急救及相应护理,是值得探讨问题[1],现将我科2010 年1 月一2011 年12 月急诊救治的68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8 例,男49 例,女19 例;年龄20~76 岁,平均34.5 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52 例,坠落伤7 例,刀刺伤7 例,压轧伤2例。损伤类型:以胸部损伤为主者24 例,以腹外伤为主者25 例,以脑外伤为主者6 例,以多发性骨关节损伤为主者13 例。休克严重情况:轻度10 例,中度22 例,重度36 例。全组除5 例死亡,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体位应将患者仰卧位,下肢可抬高2O~30,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头胸部可抬高10~200。,使膈肌下降,减少呼吸阻力,改善通气功能。如果头过低,会影响颅内静脉回流,导致颅内压升高,对患者脑供血不利。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为防止低血压所致的脑缺氧、心搏骤停和肾功能损坏等恶性循环的发生,必须建立2条以上的快速静脉通路:一路供输血使用,另一路为输液和各种抢救药品使用。血管选择以大隐静脉为佳,大隐静脉位置表浅,即使看不清也可根据解剖位置顺利刺人,必要时还可行大隐静脉切开。其次可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病情危急时选择颈内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做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测。同时急查血型并配血。 2.3 氧气吸入体克患者一方面血液带氧能力减弱、组织细胞缺氧,另一方面机体对氧的需要量增加,因此休克患者及时给予氧疗非常重要。给氧方法可用鼻导管法或面罩,氧流量一般2~4 L/min,湿化瓶内装温水,以湿润氧气;病情危重或呼吸道有阻塞时应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为及时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要在床边放置吸痰器,及时清除鼻腔和口腔中的异物;同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2。4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和节律,有无呼吸困难、舌下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昏迷患者应在旁放置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敷料及急救物品,以备抢救时使用。用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低于正常值,说明循环血量不足,应加快输血及输液速度,并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快,通过监测,可以较好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意识与表情:因血流灌注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缺氧状态,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烦躁、意识模糊或昏迷,护士应密切观察上述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2]。病情稳定时测量体温,如患者高热应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如患者出现寒战,应采取保暖或用药等措施,以降低耗氧量。 2.5 观察尿量休克患者肾血流量减少及肾血流分布异常,尿量的变化能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因此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当尿量由少变多时,说明容量复苏有效,患者的病情趋于好转。 2.6 严密观察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出现。由于休克时间过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重要脏器缺血甚至衰竭,病人随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肺脑综合症,充足补充血容量[3],严防发生肾衰,注意输液速度,防止心衰,除检查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和观察尿量外,要及时做心电图、验血、尿常规、生化和肝肾功能检查[4]。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淤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 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2.7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2.8 其他护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 500 IU 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低灌流量引起的微循环供血不足,若不及时纠正可引起细胞和器官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微循环衰竭是组织摄氧不足的关键因素。因此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快速、充足的扩容是抢救休克复苏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在短时间内输入林格液2 000 mL 足以使失血性休克患者心输出量增加,系统血压明显提高,并维持平均动脉压和局部血流,可减少复苏用液量,并延长维持时间,尤其可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 由于失血性休克者末梢循环差,外周血管收缩使四肢静脉穿刺困难,并且穿刺后补充液体容量较慢,危急时应用颈内静脉穿刺是快速扩容的保障,可使液体直接进入右心房,以达到快速扩容的目的,而且颈内静脉位置较固定,穿刺容易,血管损伤小。拔管后静脉恢复正常。而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多,有引起气胸的可能,现临床已很少应用。此外应用颈内静脉穿刺导管插入上腔静脉可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的测定。CVP 主要反映回心血量及右心室射血的功能,是指导临床输液、了解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个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罗玉英.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31. [2]叶志强,戴海涛,胡祥华,等.182 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体会[J].广州医药,2009,40(1):9 10.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陈文玉)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摘要】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将导致死亡。本文对外科创伤中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及时、准确、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紧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术中应及时给病人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加强各种生命指标的监测和护理,如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血压,必要的须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目录 1.临床资料. 2.急救措施 2.1 止血 2.2 保持呼吸通畅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2.4 强心 2.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3.护理 3.1生命指标护理 3.1.1意识 3.1.2皮肤 3.1.3脉搏 3.1.4血压 3.1.5呼吸 3.1.6尿量 3.2心理护理 3.2.1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 3.2.2 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 3.2.3 对病人要亲切关怀 3.2.4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 3.2.5 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或陪伴人员的安慰工作 4.护理体会 5.参考文献 6. 后记

正文: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症[1]。严重创伤、骨折、挤压伤等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的,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我院与近期抢救的8例病人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8例,年龄17-46岁,男5例,女3例;外伤动脉出血6例,术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妇产科产中大出血1例。 2、急救措施 (一)、止血 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二)、保持呼吸通畅 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如本组病例中一患者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致使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1、诊断要点 (1)有严重的心脏病史。 (2)收缩压低于10.6Kp,脉压小于2.6Kpa,原有血压高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3)表情淡漠,尿量低于30毫升/小时,末稍青紫。 (4)皮肤苍白,冷汗,心动过速。 (5)排除其他引起血压下降的因素。如心律失常,剧疼,血容量低,药物影响和临终前状态等。 2.抢救纲要 (1)持续吸氧。 (2)适当的扩容。 (3)判明心脏功能,给予减轻后负荷及前负荷疗法。 (4)准确判断循环状态,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 (5)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 (6)积极治疗心脏疾病。 3.急救措施

(1)补充血容量:可输入中分子右旋糖酐为宜。 (2)调整微循环功能:可给苯苄胺1毫克/公斤体重,溶于300毫升5%GS 中静滴2小时以上。 (3)恢压敏20-40毫克,静注。 (4)改善心功能可用西地兰0.4毫克溶于25%毫升静脉缓注。 (5)5%-10%GS200毫升+维生素C2-10克静滴。 (6)极化液:静滴1次/日。 (7)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 具体实施治疗如下: 1. 病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采溶栓、冠脉置支架、活血化瘀等治疗。心包压塞者及时行心包穿刺放液或切开引流,心脏肿瘤宜尽早切除。严重心律失常者应迅速予以控制。 2.血管活性药与血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前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以提高血压、恢复生命器官的灌注;后者(硝酸盐、酚妥拉明、硝普钠等)扩张动、静脉,增大脉压将粘附在微血管的白细胞脱落,改善微循环。由于降低体、肺动脉高压有利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解除支气管痉挛,提高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防止肺水肿。此外酚妥拉明尚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治疗心律失常等作用,故联合使用,更为合理,但要注意两者合适比率,使其既能维持血压又要改善微循环。方法上两者宜用微泵分别输入,根据血压、心率等可以不断调整速度。 3,控制补液量,注意输液速度:鉴于心功不全,肺脏受损,故成人每日液体量应控制1500ml左右,当输胶体或盐水时速度宜慢,如中心静脉压(VCP)≤0.98kPa(10cmHO)或肺小动脉楔嵌压(PAWP)≤1.6kPa(12mmHg)时输液速度可略快,一旦VCP和PAWP明显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常规

心源性休克急症诊疗规范 一、病名 中医病名:厥脱(心阳虚脱、心阳暴脱、心厥)。 西医病名:心源性休克 二、概述: (一)中医学观点: 厥脱系因实邪暴袭、阻滞,使心阳突然衰败而心阳暴脱,或因久病阳气虚衰,渐至心阳衰败而心阳虚脱,在病重虚衰的基础上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心悸怔忡,面色苍白,脉微欲厥,神志模糊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以面白,肢厥,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称为心厥。厥脱属中医急危重证,近年来中医急症研究已有长足进展,目前已有多种可用于厥脱救治的中药静脉制剂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急诊必备药物,并在临床抢救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代医学观点: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心脏疾患而造成的一种急性组织灌注不足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搏量及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酸种毒微,从代偿性低血压发展到微循环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三、诊断标准 (一)WHO诊断标准: 在有明确心脏病病因的基础上,如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填塞、急性瓣膜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等,根据以下两条即可确诊。 1、收缩期血压低于85mmHg;或原有高血压的病人低于原基础血压水平30mmHg。 2、有下述一种或多种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 (1)神志改变。 (2)在无肾脏疾病病因或血容量不足情况下,尿量少于20ml/小时。 (3)外周血管收缩(或阻力增加),四肢发凉,皮肤指压苍白时间延长,伴或不伴有冷汗。(4)代谢性酸中毒。 在无明确心脏病的基础上,若血容量不足,血管迷走反应,药物作用,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回心血量不足,严重酸中毒、严重缺氧等因素已经得到纠正,但休克征象仍然存在,而且符合上述2条标准,诊断即可成立。 (二)全国会议标准: 1、急性心肌梗塞的客观资料 2、临床表现: (1)低血压:收缩压 10.7kPa(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来水平下降0.7kPa (80mmHg)。 (2)尿量减少,尿量<25ml/h。 (3)意识异常。 (4)末梢循环灌注不足:苍白、紫绀、湿冷、胸部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 2秒)、皮肤花纹等。 3、经抗心律失常、解除疼痛、给氧或扩容等处理后,休克综合征仍存在。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时间: 地点: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 内容: -、病例汇报 诊断:混合痔出血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与痔疮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o,脚抬高30o,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渗液,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手术所引起。 七、治疗 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 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毫升的等渗盐水、平衡液。一般失血:补液=1:3-4

必要时加压输血、血浆、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及时纠正酸中毒。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2、利尿药:遵医嘱速尿20mg静脉注射 3、止血药:止血敏一日两次静点 4、抗感染: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 八、本次查房的难点 1、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九、讨论 1、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回答: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神志淡漠、脉搏细弱、呼吸急促。 2、失血性休克的输液原则? 回答: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十、总结 通过本次查房,大家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也进行了较深的学习,对以后此类病人的护理提供较好的帮助。

急性左心衰急救流程

颅 脑 颅 外 1) 卒中 2) 脑外伤 3) 颅内肿瘤 4) 颅内感染 一氧化碳中毒,射性损伤,药物、食物中毒,休克,糖尿病代谢紊乱,肺,肝肾功能衰竭。 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手术解除占位病变。选择敏感性抗生素。 脱离疾病环境,减少毒物吸收(洗胃),促进毒物排泄(利尿,血液净化),有机磷中毒可用阿托品,纠正糖代谢紊乱,抗休克。 昏 迷 1) 加强护理:气道、口腔等。维持内环 境稳定 2) 对症处理:抽搐、高热等。 3) 保护脑细胞:能量合剂、激素、胞二 磷胆碱,亚低温。 4) 促醒药物:甲氯芬酯,醒脑静,脑活 素,纳洛酮等。 5) 脏器功能支持,防治并发症。 脑水肿 脱水剂,人血白蛋白。 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应用呼吸兴奋剂及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昏迷原 因 昏 迷 的 急 救 流 程

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流程 基本抢救措施 体位:坐位或半坐位双腿下垂床旁 给氧及消泡:鼻导管或面罩加压.从2000~6000ml/min,使氧气通过20%~30% 酒精湿化瓶,以消泡 镇静:杜冷丁50~100mg皮下注射或肌注或吗啡5~10mg 注意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100~200mg+10%GS100ml 或地塞米松10mg iv ↓ 正性肌力减轻前后负荷 快作用强心药:西地兰0.4mg静注,静注或选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米力农,主动脉内球囊泵 速利尿剂:速尿20mg 或利尿酸钠25mg静注。可15~20min重复,(记24小时出入量),注意补钾。 血管扩张剂:选用作用迅速的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血液滤过 去除诱因、监护 控制高血压控制感染手术治疗机械性心脏损伤,纠 正心律失常 进入ICU监测心电及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血常 规,肾功能。 支持疗法,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急性心衰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衰的急救与护理 一、急性心衰的流行病学 我国对42家医院1980、1990、2000年3个时段住院病历所作回顾性分析表明,因心衰住院约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16.3%一17.9%,其中男性占56.7%,平均年龄为63—67岁;心衰病种主要为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和高血压病。 在这20年时间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分别从36.8%和8.0%增至45.6%和12.9%,而风湿性心脏病则从34.4%降至18.6%;入院时的心功能以Ⅲ级居多(42.5%~ 43.7%)。住院患者基本为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 二、定义: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病理生理: 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三、临床分类: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心源性休克 急性右心衰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大块肺栓塞 非心源性心衰 四、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病因: 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如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伴机械性并发症; (2)急性重症心肌炎; (3)围生期心肌病; (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如抗肿瘤药物和毒物等 3.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1)急性瓣膜大量反流和(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的二尖瓣和

(或)主动脉瓣穿孔、二尖瓣腱索和(或)乳头肌断裂以及人工瓣膜的急性损害; (2)高血压危象; (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 (4)主动脉夹层; (5)心包压塞; (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很常见) 五、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和表现 诱发因素 1.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缺乏依从性; 2.心脏容量超负荷; 3.严重感染,尤其肺炎与败血症; 4.严重颅脑损伤, 大手术与应激; 5.心律失常; 6.心肌缺血; 7.负性肌力药物应用; 8.高心排血量综合征(甲亢,贫血); 9.支气管哮喘,肺栓塞,肾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 (1)急性左心衰竭早期表现 ?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减低,心率增快 ?高枕位睡觉,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体检:左心室增大,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湿罗音. (2)急性肺水肿 肺循环压力升高肺充血可引起; ?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伴恐惧感,RR30-50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