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大、小鼠实验管理操作规程

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大、小鼠实验管理操作规程

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大、小鼠实验管理操
作规程
一、动物实验项目由实验者(乙方)向实验动物(甲方)提出申请,经实验动物中心审议并批准后,填写《大学动物实验室使用协议》方能开展动物实验。

并有《实验动物操作上岗证》持证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二、项目合作协议一式两份,由双方分别备案。

三、实验者在操作过程中,如有损坏或遗失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等,应照价理赔;若故意损坏者,将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四、动物实验中,由于环境、笼具不洁、饲料变质或未能及时提供饲料、饮水等而造成动物死亡的,由甲方承担责任。

五、由于实验方案或操作不当而引起动物死亡的,由实验者承担责任。

六、由于不可预料或不可抗衡的事故发生(如大范围停水、断电、电压不稳、、设施自然损坏等)而致实失败,则由双方谅解协商解决。

七、原则上,实验室管理人员不直接参加实验操作。

八、动物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双方应立即相互告知,并在两小时内处理动物尸体。

九、实验者需每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动物实验或进行例行巡视,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主动与实验室联系,以便及时解决。

十、实验者需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操作程序进入动物实验室操作,并遵守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如有严重违反者,动物实验室管理者可拒绝其进入,由此造成的后果应由实验者承担。

十一、动物实验室产生的服务费用,应按规定标准收取并及时划入甲方专用帐务内,先划再用。

十二、实验者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中,如使用有毒、有害材料或试剂、危害人类健康的诱导物等必须事先声明,经甲方审定后按规定程序带入,不得擅自夹带进实验室,以免影响其他实验。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施负责人对中心内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设兼职安全员,对设施的安全工作负检查、监督责任。

3、各人对所在岗位的所有仪器设备及所使用的工具、器材负直接的安全管理责任。

4、动物饲养员必须对所饲养的动物负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

5、所有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设施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6、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均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作好个人防护,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7、各种电器、动力设备在移动、检修之前必须切断电源。

饲养室和实验室内电、煤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8、各饲养室和实验室的钥匙应由专人管理,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

9、发现安全隐患,均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汇报。

10、发生火警等险情,在采取扑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11、每日下班时,工作人员都必须查看水电、煤气和门窗等,切断电源,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12、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凡是常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1次体检。

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13、为了保证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屏障设施安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4、工作中使用的酸、碱要放在指定的位置,须有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15、高压灭菌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

16、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7、普通环境的门窗及通向外面的管道附近要定期清理,做到无杂草、无异物,并且具有防止野生动物、蝇、蚊及其它昆虫混入的措施。

18、凡进入设施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出工作区域时,必须将工作、鞋、帽存放指定的衣柜中,严禁将工作服、鞋、帽穿出工作区域。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1.目的和原则(1)最小化对动物的痛苦和不适;(2)使用合适数量的动物样本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3)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健康;(4)尊重实验动物的权益,并进行相关伦理审查。

2.实验动物的选取与养殖(1)选择适合的动物种类和品系,以满足实验的需要,并减少对动物的痛苦和伤害;(2)根据动物实验项目的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动物个体,如性别、年龄、体重等;(3)实验动物的养殖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保证其健康和舒适。

3.实验动物的处置(1)实验结束后,对于有生存力的实验动物,可以重新投入科学研究或用于教学等目的;(2)对于实验结束后不再需要的动物,应采取安全和安乐的方式处置,如人道处死、人道安乐死或安全地回收利用。

4.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1)提供适合的饲料,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并确保饮用水的供应;(2)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3)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注重动物的生理和心理福利。

5.实验动物使用的伦理审查(1)在进行实验动物使用前,应进行相关伦理审查,确保实验设计合理,符合科学和伦理的要求;(2)伦理审查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并确保任何可能对动物造成痛苦或不适的实验项目得到充分评估和批准。

6.实验操作和技术(1)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技术,以减少实验中的风险和误差;(2)实验操作应具有可靠性和重复性,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福利和安全。

7.实验动物的疼痛和不适的评估和减轻(1)在实验中,应对动物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适进行评估,采取措施减轻其痛苦;(2)如有必要,在实验中使用镇痛、麻醉药物或正当的处置方法来减轻动物的痛苦。

8.结果的记录和分析(1)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和结果等;(2)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开发和推广替代方法,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2)鼓励使用无动物实验方法,如体外实验、计算机模拟等。

动物实验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操作规程一、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动物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医学和药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然而,为了保护动物权益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动物实验操作规程,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实验环境。

二、实验前的准备1. 确定实验目的和计划,明确实验所需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并做好相应的实验预算。

2.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应考虑到动物的生理特征、敏感性和实验目的。

3. 获取合法的实验动物,选择有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纯种性。

4. 设计和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

三、动物饲养与保健1.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以及合适的光照和噪声水平。

2.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确保动物获得均衡和营养丰富的饮食。

3. 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关注饲养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如感染、寄生虫等问题及时处理。

4. 严禁对实验动物进行虐待和草率处理,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尊严。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 实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严格按照实验设计和程序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对动物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3. 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4.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后的处理与评估1. 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设计和程序对动物进行合理处理。

如需要人道安乐死,应确保施行过程无痛苦和折磨。

2. 对实验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3.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4. 在实验结束后评估实验的科学和伦理价值,总结经验教训并作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质量和动物福利。

六、动物实验伦理1. 尊重动物权益,严格遵守动物防虐待法律法规,确保动物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动物实验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操作安全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地面干燥洁净,并且定期消毒。

2. 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实验动物必须有充足的饲养空间,以及足够的饮水、饲料。

二、实验操作前的准备1. 实验人员必须穿戴好相应的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2. 实验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实验人员必须对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动物安全操作规程1. 在实验操作前,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观察和检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无任何疾病症状。

2. 在处理动物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3. 需要注射药物或采集样品时,实验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动物的观察,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实验操作结束后,实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处置,如安置到相应的饲养区域等。

四、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1. 实验室内的设备必须经过合理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对于需要使用的设备,实验人员必须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正确操作。

3. 在使用高温设备时,实验人员应注意防止烫伤,必要时可以佩戴防热手套。

4. 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定。

5. 在使用刀具或锐利器械时,实验人员必须小心谨慎,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五、实验废料处置1.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必须分类存放,如实验动物的排泄物要单独收集。

2. 废料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随意丢弃到自然环境中。

3. 实验废料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安全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

六、实验安全意识培养1. 实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安全知识,了解实验操作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2. 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实验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要工具选择
根据实验动物的特点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 具,如笼具、保温箱等。
运输过程监控
对实验动物的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动物 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惊吓、不缺水、不缺食。
到达目的地检查
到达目的地后,对实验动物进行身体状况检查, 确保动物健康无损。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 程
2023-11-04
目录
• 实验动物管理总则 • 实验动物繁殖与饲养管理 •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管理 • 实验动物应用管理 •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与生物安全管理 •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监督与执行
01
实验动物管理总则
目的和意义
确保实验动物质量
通过规范实验动物的管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为 科研实验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重、体 温、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实验动物饲料与饮水管理
选择合适的饲料
根据实验动物的不同品种 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 饲料,确保其营养需求得 到满足。
控制饲料质量
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 养成分的稳定性。
提供清洁饮水
为实验动物提供清洁的饮 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03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管理
实验动物采购管理
供应商资质审核
确保实验动物供应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许可证 和动物质量报告等。
动物质量评估
根据实验需求,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品种、遗传 背景、健康状况等方面。
采购合同签订
05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与生 物安全管理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引言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和福利,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二、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二)动物采购与引进1、实验动物应从具有资质的生产单位采购或引进,并附有质量合格证明和相关的遗传背景、微生物检测等资料。

2、引进的实验动物应经过隔离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实验设施。

(三)动物饲养环境1、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

2、饲养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四)饲料和饮水1、实验动物的饲料和饮水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保证其营养和卫生要求。

2、饲料和饮水的储存应防潮、防虫、防鼠,定期检查其质量。

(五)动物福利1、实验过程中应遵循“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使用数量。

2、对实验动物进行手术、麻醉等操作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动物的安全和福利。

(六)废弃物处理1、实验动物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粪便、尸体、实验废弃物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感染性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三、实验动物操作规程(一)动物接收与检疫1、接收新引进的实验动物时,应核对动物的品种、数量、性别、质量等信息。

2、对动物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排泄等情况。

3、将动物放入隔离检疫区,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检疫观察,期间定期检测动物的健康状况。

(二)动物饲养与管理1、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生理状态等,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笼具。

2、每天定时观察动物的饮食、饮水、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国务院令第638号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国务院令第638号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3年修订)正文:----------------------------------------------------------------------------------------------------------------------------------------------------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 1988年1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的研究、保种、饲育、供应、应用、管理和监督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七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第八条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

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条实验动物的饲育室、实验室应设在不同区域,并进行严格隔离。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定(暂行)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定(暂行)

实验动物房管理规定(暂行)1.实验人员须事先填写饲养动物的数量与起止时间表,并签字,报实验室主任审批后,方可进行动物饲养。

2.实验人员进出实验室需从管理人员处登记,拿钥匙;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

3.动物进入动物房后,应根据动物种属、日龄以及实验目的不同分笼,在笼上标记清楚动物种属、日龄、数量、实验目的等,且必须标明负责人。

不允许出现无名笼子。

4.饲养动物超过24小时,本实验室人员每天每只大鼠需交0.4元饲料费。

非本室人员每天每只大鼠需交0.6元饲料与维护费(小鼠0.2/0.4元每天,兔子0.8/1.0元每天)。

超过计划饲养时间的动物,由饲养员通知委托饲养的人员,或变换饲养时间;或另行处理。

通知后3天内不进行处理的动物,动物房有权自行处理其饲养的动物。

5.动物饲养必须保证排风畅通,合理光照,饲养器具要摆放整齐。

饲养环境应保持干净,垫料应2-3天更换一次,以免造成疾病传播。

6.饲养人员每天早晚到实验动物房清理卫生,添加水料,检查动物健康程度,若有死亡动物及时拣出,非正常死亡应及时上报。

每周对实验动物房进行清扫,用84进行地面和台面的消毒。

7.实验用过的废弃物、垫料、动物尸体等必须立刻清理并放入指定位置,不得随意丢弃。

尤其垫料更换后必须移出动物房,否则会污染动物房的环境。

观察生存率的实验也不允许动物尸体留放在动物房,必须第一时间清出。

用过的鼠笼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并放到指定位置,如不能及时清洗,须先把垫料清出动物房,否则不允许在动物房内放置。

8.饲养员只负责动物房清洁、动物的饲养及动物尸体的处理。

对动物给药、日常护理或其它特殊处理,需由实验者自己完成。

动物房只保障动物在良好状态下饲养,因疾病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动物死亡,不予赔偿。

9.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室地面和台面清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用过的器械及时清洗干净。

检查用过的仪器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报告实验管理人员。

最后将钥匙归还实验管理人员。

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维护好动物的生活环境,动物才会回馈好的数据!。

高校实验动物使用管理规定

高校实验动物使用管理规定

实验动物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实验室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培养学生爱惜实验动物的观点,提高动物实验的效益,维护实验室环境,特对实验室实验动物的使用作以下规定。

第一条节约实验动物。

合理安排实验,尽量使相关实验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实验动物及其器官,用尽可能少的动物做尽可能多的实验。

第二条爱护实验动物。

在动物实验中,不得任意肢解、虐待和采取其它野蛮的手段对待动物。

第三条实验完成后,须妥善处理实验动物的尸体和器官,将其包好后置于学校规定的专用冰柜内集中冷冻存放,定期统一销毁。

任何人不得随意丢弃实验动物的尸体和器官。

第四条如确实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的饲育、观察,须依照有关规定,切实做好管理工作,实验室须具备必要的专用房间、设备,并具有符合要求的通风、清扫、冲刷等条件;实验室须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动物逃逸和环境污染。

第五条对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爱护实验动物、节约实验动物的教育,并制定具体措施和制度,保证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实验室动物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动物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动物使用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动物的使用在科研、药物研发以及医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实验室动物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动物的使用安全,保护研究人员和动物的健康,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非常必要。

首先,实验室动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人员应该认真考虑和评估动物的用途以及可能的安全风险。

只有当实验的目的必须依赖于动物模型时,才能选择使用实验室动物。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该选择适合的动物种类和品系,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验室动物的饲养和照料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动物的饲养环境应该符合动物福利法规和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适宜的饲料、水源和住所。

研究人员还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动物饲养设施,保持其干净、整洁,并随时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室动物的使用人员应该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

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同时,研究人员还应该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情况,确保空气质量良好,并避免与动物接触的皮肤和眼睛受到化学品的污染。

在处理实验动物时,安全操作规程也需要被遵守。

在接触实验室动物之前,研究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在操作过程中,研究人员应该保持稳定和耐心,避免过度刺激或损伤实验动物。

当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实验室动物的安全还需要通过正确的实验室设备和标签来保证。

为了避免误操作和交叉感染,实验室动物的相应设施和材料应该进行明确的标识和分类。

合理的操作台、气体阀门和密闭设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实验操作中的风险,并减少动物与实验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

此外,合理的机时安排和实验操作的合理顺序也是确保实验室动物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应该合理规划实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操作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应该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不可操之过急或马虎。

科研院所实验动物安全操作规程

科研院所实验动物安全操作规程

科研院所实验动物安全操作规程科研院所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创新机构,为了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实验阶段经常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然而,动物实验涉及到动物的生命安全和福利问题,因此实验动物的安全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院所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的健康和尊严。

首先,科研院所应制定严格的实验动物的来源和饲养规范。

实验动物的来源必须合法合规,严禁使用非法采购的动物或走私动物进行实验。

饲养过程应按照动物福利要求进行,确保动物的健康和舒适。

饲养环境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

其次,科研院所应确保实验动物的操作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生理特征、行为习性,以及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应具备充分的责任心和爱护动物的意识,严守动物福利和伦理要求。

再次,科研院所应有严格的实验动物安全操作流程。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动物的生命和健康。

所有实验操作都需要按照安全性和伦理准则进行评估,并在操作前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

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动物的身体状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此外,科研院所应设立动物福利监督机构。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的权益得到保障,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

监督机构应独立运作,对实验过程和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规程的行为。

最后,科研院所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后续处置机制。

当实验结束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处置动物时,应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优先考虑动物的福利,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符合伦理要求的方式进行处置。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实验动物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实验动物福利和保护动物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严格的来源和饲养规范、培养合格的操作人员、制定严谨的操作流程、设立监督机构以及建立后续处置机制,可以确保实验动物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妥善对待。

只有这样,科学研究才能以合理的方式推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四、动物实验及设施设备操作规程1、屏障设施使用操作规程(1)人员进出进入一更前将头发盘起,在更衣室外消毒槽站立片刻换拖鞋进入一更,关闭一更门,将门反锁。

脱下外衣放入更衣柜,更换为灭菌后内衣,将一更门解锁。

打开二更门,更换二更拖鞋,进入二更,以感应式消毒器对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里,消毒液洗手,戴无菌手套,然后穿隔离衣。

以手套将隔离衣袖口封紧。

在消毒液内擦洗手套,要将手套表面指缝、腕部仔细擦洗。

实验人员进入动物实验室,更换各自实验室的拖鞋。

每天操作完毕,各实验室拖鞋于消毒液中洗净取出于本室晾干。

摘去手套,将手套整体泡入另一消毒盒内,关闭二更内侧门,换拖鞋。

将二更外侧门边放置的拖鞋拿到内侧门边摆放整齐,人员即可离开,离开前将拖鞋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

进入一更,脱去无菌内、外衣,更换自己衣服,出一更,将无菌衣拿出。

开一更、二更紫外灯消毒。

每次进出动物实验室须填写记录表。

(2)物品进出外购的饲料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传入内储存室。

饲料在实验区内存放,不能超过两周。

夏季注意防霉防潮。

垫料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小件笼具等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大件笼具经消毒浸泡后,再喷雾消毒三遍方可进入。

不能耐高温物品如消毒液瓶等,将外表擦拭干净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传递窗进入饲养室准备间。

所有实验用品先用消毒剂进行表面灭菌或喷雾灭菌后再放入传递窗中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从内储存室侧取出。

待洗刷物品经内储存室传入消毒室。

废弃物、动物排泄物装入塑料袋,密封后经污物传递窗传出。

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品通过内储存室传递窗传出。

(3)动物管理动物进入:动物引进应先放入隔离检疫室,待隔离检疫合格后移入饲养室。

动物进入洁净区前,首先按照动物运输箱上的标签,核对动物的出生日期、品系名称、性别、数量、供应单位名称、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等级等是否与计划相符。

用消毒液如5%百毒杀、%~1%过氧乙酸等喷雾消毒运输箱的表面。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实验猴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实验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能够保证实验猴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猴饲养管理应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以下是一份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一、实验猴环境条件的要求1. 室温:实验猴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之间。

2.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70%之间。

3. 光照条件:在实验饲养室内,应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供应10-14小时的光照。

4. 通风条件:实验饲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的流通。

5. 声音条件:在实验饲养室内应控制噪音,避免噪音对实验猴的影响。

二、实验猴的饲养管理要求1. 饲养设施:(1)饲养区域应干净整洁,设施要求合理布局,以便进行监测和观察。

(2)饲养箱、笼具等设施应具备清洁、结实、耐用、防溢等特点。

(3)饮水设施应为实验猴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期更换饮水器。

(4)饲料设施应设置合理,以便实验猴获取饲料,并避免饲料污染。

2. 饲料管理:(1)饲料应富含营养,满足实验猴的生长和发育需求,同时避免过多的重金属和污染物质。

(2)饲料的供应应根据实验需要和实验猴的饲养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实验猴的饥饱感。

(3)饲料应保持干燥,避免发霉和变质。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3. 卫生管理:(1)饲养区域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预防和遏制传染病的发生。

(2)实验猴笼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干燥和无臭味,避免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3)实验猴应定期洗澡并进行身体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治疗。

(4)处理实验猴粪便和废料应按规定进行,防止污染和传染。

4. 健康管理:(1)实验猴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体重、食欲等指标的观察和记录。

(2)实验猴应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常见的感染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3)实验猴饲养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识别和处理实验猴常见疾病的能力。

(4)实验猴饲养员应及时报告实验猴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修订稿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修订稿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动物的管理,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促进实验科研的进展,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实验动物管理的原则是以保护实验动物生命和健康为首要任务,加强实验动物的福利保障,尽量减少或避免实验动物的利用,推动替代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第四条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实验动物使用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合理利用。

第五条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应当优先考虑使用无血缘关系的实验动物,不得捕捉野生动物作为实验动物。

第六条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化的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第七条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管理档案,记录相关的实验动物信息和管理措施。

第八条禁止向未经授权的实验动物管理机构提供实验动物。

第九条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实验动物使用情况的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管理的投诉举报渠道,并及时处理相关投诉和举报。

第二章实验动物供应管理第十一条实验动物供应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动物养殖、繁殖和贩运等环节的资质。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供应单位应当设立动物伦理审查和动物福利保护委员会,并依法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供应单位应当建立实验动物的准入制度,对供应的实验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和鉴定,确保供应的实验动物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供应单位应当与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的实验动物数量和质量满足需求。

第十五条实验动物供应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繁殖数量,以避免过度繁殖和过度户养。

第三章实验动物使用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合理的实验动物使用计划,确保实验动物的合理利用。

第十七条实验动物使用前应当经过有效的伦理审查,确保实验的合法性和伦理性。

第十八条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应当提供适当的饲养条件和环境,保证其生存和生活质量。

第十九条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麻醉、镇痛和护理措施,以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痛苦。

动物大小鼠、实验猴饲养的操作规程

动物大小鼠、实验猴饲养的操作规程

附件1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的SOP1、目的为规范SPF级动物房内大小鼠、仔猴的饲养规范,保证试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SPF级动物房内的工作人员。

3、内容3.1准备工作3.1.1操作人员按SPF区人员进出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进入动物饲养区。

3.1.2推门时应感觉到正压存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1.3观察看温、湿度计,并记录读数。

温度湿度变化范围超过规定范围时,要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以便尽快采取措施。

3.1.4观察水瓶有无漏水,有无动物逃逸,动物健康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情况。

3.1.5检查每盒动物的饮水及摄食状况,若饮水及摄食不正常的动物笼,先检查是否饮水瓶阻塞,再观察动物是否有疾病征兆。

若有,立即上报。

3.1.6发现动物死亡,要调查死亡原因,判断事故死亡还是异常死亡,并报告,不能确定原因的要将整盒动物送出屏障待查。

3.2SPF大、小鼠的饲养管理SOP3.2.1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

最大温差小于等于4°C,温度在20〜26°C,相对湿度40〜70%,—般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C,湿度高5〜10%。

噪音60分贝以下,氨浓度14/(mg/m3)以下.通风换气大于等于15次/小时。

光照循环条件是是12小时明/12小时暗,如果光照条件与上述不符,且没有实验方案支持,必须通知实验动物管理部的管理人员。

3.2.2鼠饲养在聚碳酸酯的实底的笼盒里,笼子底部放高压灭菌的玉米芯做垫料。

除非实验方案有特殊的要求,和/或有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方可以进行改动。

鼠是群居性动物,可能时尽量成群饲养,但每笼不得超过5只。

3.2.3饲料和饮水:鼠通过实验室等级颗粒料或等同的其它饲料自由采食,或者由实验动物管理部管理层或专题负责人提出建议。

加饲料时,观察动物采食量,若尚有剩余饲料,则与新鲜饲料混合后喂。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安全,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针对实验动物的操作规程示例: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养殖a.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动物,例如小鼠、大鼠、兔子等。

b.确保实验动物的品种纯正,并具备一致的遗传背景。

c.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d.给予充足的饮水和高质量的饲料,以确保实验动物的营养需求。

e.进行定期的兽医检查,并及时处理任何健康问题。

2.实验动物的标记和登记b.记录每只实验动物的个体信息,包括品种、年龄、性别等。

c.建立一套可追溯的登记系统,确保每只实验动物都能被准确识别和追踪。

3.实验动物的操作程序a.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务必使用无菌技术和消毒措施,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b.为每个实验动物分配一个独立的操作空间,以防止交叉感染。

c.按照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

d.监测实验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及时记录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e.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苦闷,使用合适的麻醉剂和镇痛剂。

4.实验动物的安全和生命救助a.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和防护设施等。

b.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柜、防爆设备和灭火器等。

c.建立一套完善的紧急救援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处理突发事件。

d.提供紧急救助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救援措施的有效性。

5.实验动物的处置和回收a.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合理的处置,包括回收、安乐死或安然放归自然等。

b.根据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遵循相关程序进行实验动物的处置。

c.确保实验动物的尸体和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类构成危害。

6.实验动物的伦理和道德问题a.在任何实验中,始终遵循伦理和道德原则,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b.尽量减少使用实验动物数量,寻找替代实验方法,如体外试验或计算模拟等。

c.提高研究人员的伦理和道德意识,加强对实验动物保护的培训和宣传。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减少伤害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 的痛苦和伤害。
人道对待
对实验动物实行人道对待,尊重和维护实验动物 的尊严和权利。
02
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
• 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实验动物质量符合要求。 - 动物检疫:确保实验动物在运输前已通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查,保 证动物质量。- 动物接收:接收时对动物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动物健 康状况良好。- 运输记录:记录实验动物的运输过程,包括运输时间 、车辆、温度等。
如发生人员受伤事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严重者送往医院救治。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室人员培训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防 护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实验操作过程中,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 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避免直接接触
实验操作过程中,人员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实验动物及感染性 物质。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卫生检查 报告》
《实验动物饲料质量检测报告 》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方案制定
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试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仪器使用、实验 记录等。
实验可行性评估
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考虑实验的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确保实验 能够顺利进行。
实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01
动物品种选择
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适合的动物品种,确保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体
05
培训与考核
培训计划与实施
培训计划
根据实验动物管理的需要,制定 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 内容、时间和方式等。
培训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施负责人对中心内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设兼职安全员,对设施的安全工作负检查、监督责任。

3、各人对所在岗位的所有仪器设备及所使用的工具、器材负直接的安全管理责任。

4、动物饲养员必须对所饲养的动物负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

5、所有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设施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6、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均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作好个人防护,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7、各种电器、动力设备在移动、检修之前必须切断电源。

饲养室和实验室内电、煤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8、各饲养室和实验室的钥匙应由专人管理,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

9、发现安全隐患,均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汇报。

10、发生火警等险情,在采取扑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11、每日下班时,工作人员都必须查看水电、煤气和门窗等,切断电源,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12、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凡是常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1次体检。

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13、为了保证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屏障设施安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4、工作中使用的酸、碱要放在指定的位置,须有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15、高压灭菌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

16、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7、普通环境的门窗及通向外面的管道附近要定期清理,做到无杂草、无异物,并且具有防止野生动物、蝇、蚊及其它昆虫混入的措施。

18、凡进入设施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出工作区域时,必须将工作、鞋、帽存放指定的衣柜中,严禁将工作服、鞋、帽穿出工作区域。

19、非本设施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动物设施,特殊情况须经中心领导同意后更换工作服、鞋、帽后方可入内。

20、领取动物的人员,在设施下用电话与设施内联系,严禁入内。

21、饲养设施内严禁携带与饲养无关的物品,不得在设施内干私活,不准在设施内会客、抽烟,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2、设施内各种饲养用具不外借,卫生设施只提供设施内工作人员使用。

23、各饲养室,用具不得互换使用,饲养人员不得串岗。

24、上班时间,饲养人员必须在饲养室,不得擅自离开,如有特殊情况,经领导同意后方可离开。

25、更换的垫料、污物和动物尸体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

26、保持饲养设施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噪音。

二、屏障环境设施卫生防疫管理制度1、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对人员的管理:进出清洁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动物实验设施程序》,不得在清洁区内进行无菌服、摘口罩、吐痰等破坏清洁状态的活动。

对备用饲料、垫料、笼具、饮水瓶和料斗的管理:灭菌后的上述物品,应标明类别,整齐地码放于洁净物品储存间内,不得就地码放。

平时要保持储存间干净整洁。

储存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超过者应重新消毒,以确保清洁。

对各种用具的管理1.3.1 实验用具:对实验台架、器材、桌椅等的管理(由实验人员负责):消毒后,应整齐地码放于适宜位置,不得乱堆乱放;使用后,应将其打扫干净并放回原处,不留灰尘和污垢。

1.3.2、管理用具:对作业车等不宜或不需频繁传出者,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并放回原处;对扫帚、拖布等宜于频繁传出者,每次使用后,应及时传出清洁区。

对环境的管理及消毒1.4.1 每天晚上将动物饲养间以外的其它清洁区用紫外线灯照射1h。

1.4.2每月倒房间1次,对倒空的房间(无动物)用紫外线灯照射1h。

1.4.3 每周用过氧乙酸等高效杀菌剂对整个清洁区环境进行1次彻底清理消毒,应用消毒药品对洁净区墙面、地面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扫,不留死角。

每日应用2%的戊二醛溶液对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更换垫料后要用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

清洁区内废弃物不得停留过夜。

清洁区内不得有逃逸动物。

清洁区秩序和卫生管理的记录写入《环境管理记录表》。

2、非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对办公室、监控值班室和楼梯的管理:所有人员各负其责,使设备附近、桌、椅、柜、门、窗、墙壁、地面等处外观整齐,不堆放杂物;日常用品用后随手放入指定位置;保持上述环境整洁,物品放置有序。

每天下班前,各办公室人员将所在房间打扫干净。

对空调机房、冷水机房和制水间的管理: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

设备上方及其作业区域不堆放杂物,桌、椅、柜、门、窗、墙壁、地面等处外观整齐,常用工具整洁、放置地点固定。

每天下班前,将上述环境打扫干净。

非清洁区不得有野鼠。

非清洁区秩序和卫生管理的记录写入《值班记录表》。

3、对洗消间、非洁库房和各种通道的管理:该区域工作由洗刷人员负责。

由室外传入的物品或动物应及时放至相应位置或进行洗刷消毒处理。

由清洁区传出的物品应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将污染笼具和其它用具洗刷后码放在相应位置;将污染垫料等废弃物包装后及时运至医疗废弃物处理站;将动物尸体包装后随时放入冰柜, 有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处理。

每天下班后,值班人员将一更间至二更间、传递间、出口缓冲间打扫干净,并用拖布蘸消毒药剂拖地;将整个洗消间和非洁库房等所有公共环境打扫干净。

每周要用拖布蘸过氧乙酸等高效杀菌剂对整个洗消间和非洁库房进行1次拖地消毒,不留死角。

4、实验动物笼器具清洗消毒屏障环境实验动物笼具,每周洗刷、灭菌2次。

隔离器内的笼具,每月洗刷1次、消毒1次。

高压灭菌器的操作,须按相应规定进行并记录。

己灭菌与未灭菌器具物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使用时,应查验高压灭菌指示纸确属灭菌无误,方可使用。

5、无菌工作服的管理5.1.1无菌工作服式样工作服是在洁净区内防止操作人员发生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进入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人员必须穿着无菌工作服。

常用的无菌工作服有上下分离式,上下连体式。

5.1.2上下连体式从头到脚都应起到隔离作用。

不露皮肤,适用于SPF级以上洁净度的无菌动物实验室。

5.1.3上下分离式主要用于SPF级以下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

无菌工作服的数量无菌工作服数量确定应按进入洁净区人员的多少而定。

一般为每人3~5套/日。

最低为3套(1套操作用,1套换洗用,1套应急用)。

无菌工作服每进入洁净区1次就换洗、灭菌1次。

无菌服的制作材料无菌工作服的材料常用尼龙,聚酯布料,棉布等,但因棉布等天然纤维易产生大量绒毛,不利于洁净室管理。

尼龙具有快干性能,但耐高温高压、抗腐蚀性能不如聚酯材料。

目前洁净工作服常选用聚酯材料。

无菌工作服一般应有衬里,无论使用何种材料,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耐有机溶剂,洗后不易皱折。

5.3.2 透明度低,柔软,不易发霉,易加工,不妨碍操作动作。

5.3.3 发尘量少,脱落的纤维少,不粘附尘粒。

5.3.4 面料、钮扣及缝衣线等均应使用耐高温高压的材料。

5.3.5 拉链应选用耐高压,不易生锈,耐磨性能好的材料。

5.3.6 袖口、腰围、下摆、腿口使用松紧带,宽度应在70~20cm。

工作服的穿着:进入动物清洁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事先灭菌的无菌服(猴服)和鞋,戴好手套和口罩;灭菌的工作服,必须按规定进行穿着,不得有裸露部位。

工作帽包盖全头部,不得裸露头发。

戴口罩不得露鼻和口,穿着顺序应先戴手套,从下往上穿无菌服;工作完毕后,脱下的无菌服等物品,放入高压灭菌指示纸包装好,高压灭菌后备用。

无菌工作服的洗涤灭菌要求5.5.1 工作服在洗涤前应认真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降级使用或弃之不用。

5.5.2 洗涤工作服应按下列顺序操作:待洗服→洗涤→脱水→干燥→检查→(叠烫)包装→灭菌→无菌储存柜→待用5.5.3 灭菌包装前,检查破损并修补。

包装时,检查工作服是否齐全。

包装时与121℃预真空消毒化学指示卡(指示消毒效果)一同包装,用牛皮纸和报纸分别包装一层即进行高压灭菌。

清洗消毒工作,由专人进行并记录。

5.5.4 灭菌后的工作服,存放时间不应超过7天,灭菌后工作服包应在灭菌区移动。

5.5.5 无菌工作服应由专人发放和管理。

三、开放饲养环境卫生防疫管理制度饲养人员或实验人员工作前,应穿戴经清洗消毒处理的鞋、帽、工作服、手套。

外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各饲养区域,有事应电话联系或到办公室面谈。

外来人员携带的物品应放到指定地点,杜绝传染源。

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须进入有关区域者,须经有关职能部门批准方可进入。

进入时,应穿戴动物饲养室配备的鞋、帽、工作服。

引进的动物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饲养区或实验区;其包装笼具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后,交仓库保管。

开放设施应完备防野鼠、昆虫、蚊、蝇等设备。

实验动物工作者至少每年体检1次,凡有人畜共患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换完窝或试验后的垫料、动物、器具等必须按要求分别处理。

工作结束后要对房间进行消毒,有关笼具、器具等应定期进行灭菌处理。

技术人员定期监督检查,发现有违章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每天要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消毒,要求墙面、地面、桌面干净。

每月第4周对饲养笼具进行消毒,每年5月15日和10月15日左右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消毒。

消毒药品使用方法:2%戊二醛浸泡使用,来苏儿擦地使用,0、2%过氧乙酸喷雾空气消毒使用。

物品要摆放整齐,易于清扫,不留死角。

工作人员不能串岗,妥善管理个人的衣柜、鞋柜,并保持个人的工作服、鞋、物品等整洁存放。

应保持洗浴间卫生洁净。

四、工作人员卫生防疫管理制度1、屏障环境设施办公室、试验区、饲养区、检疫区、废物区,应分开设立并明显标志。

2、外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动物室各区域,有事应电话联系或到办公室面谈。

外来人员携带的物品应放到指定地点,杜绝传染源。

3、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须进入有关区域者,须经有关职能部门和动物室批准方可。

进入时,应穿戴动物室配备的鞋、帽、工作服。

4、引进的动物必须首先进入检疫室,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饲养区或实验区;其包装笼具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5、开放设施应完备防野鼠、昆虫、蚊、蝇等设备。

6、实验动物工作者至少每年体检1次,凡有人畜共患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7、饲养人员或实验人员工作前,应穿戴经消毒处理的鞋、帽、工作服、手套,操作前须用消毒液洗手,遵守卫生防疫制度。

8、换完窝或试验后的垫料、动物、器具等必须按要求分别处理。

工作结束后要对房间进行消毒,有关笼具、器具等应定期进行高压灭菌。

9、技术人员定期监督检查,发现有违章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10、屏障环境内卫生要按规定清扫;开放区卫生分片包干,落实到人。

11、物品要摆放整齐,易于清扫,不留死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