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概念
![基础埋深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9ff84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8.png)
基础埋深是指建筑物或工程结构的基础部分在地下埋设的深度。
它是为了保证建筑物或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
基础埋深的确定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地质条件:地下的土壤、岩石及其层位对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和埋深。
2. 结构类型和荷载:建筑物或工程结构的类型和荷载特征也会影响基础埋深的确定。
大型建筑物或承重结构通常需要更深的基础埋深以分散荷载并确保稳定性。
3. 基础形式:不同的基础形式,如浅基础(如扩展基础、板基础)和深基础(如桩基础、连续墙基础),其埋深要求也不同。
4. 基底稳定层:一些地区可能存在较好的基底稳定层,使基础可以较浅地埋设。
然而,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可能需要更深的埋深以达到更稳定的基底。
5. 抗浮策略:对于需要抵御浮起力的建筑物,如水箱、地下室等,必须确保基础足够深埋以防止浮起。
基础埋深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工程设计和地质勘察结果进行合理的决策。
一般来说,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由专业工程师进行合理设计和计算。
基础埋深的定义
![基础埋深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ed33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c.png)
基础埋深的定义
基础埋深(也被称为基槽深度或基坑深度)是指土方工程中地基
基础埋设的深度。
在建筑物、桥梁等工程中,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和承载能力,需要将地基的一部分埋入地下。
基础埋深的选择通常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基础埋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
地下土壤的稳定程度和承载能力,确定基础埋深的值,以确保地基不
会发生沉降、侧倾或决坍等问题。
2. 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也会对基础埋深
产生影响。
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通常需要更深的基础埋深,以确保结
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基础埋深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如
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埋深可能需要加深,以防止地基受到水的侵蚀
和影响。
4. 周围环境的要求:某些情况下,基础埋深可能会受到周围环
境要求的限制。
例如,在狭窄的城市区域或已有建筑物附近的工程中,基础埋深可能受到空间限制而有所限制。
综上所述,基础埋深是建筑工程中定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
到地基的深度选择,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的关系
![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77a71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0.png)
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的关系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建筑上的小秘密——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
可能一听这些术语,大家脑袋里都得冒烟了,但别担心,我来给你们捋一捋,让它变得简单明了。
咱们就像在做一道简单的菜谱,把复杂的东西拆解开来,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些什么。
1. 基础埋深是啥?首先,得了解基础埋深这玩意儿。
简单来说,基础埋深就是你建房子的时候,基础埋在地下的深度。
想象一下,就像你埋个时间胶囊,埋得深些,它就能躲过风雨,稳稳地待在那儿。
基础埋深的目的就是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防止土壤的沉降或者其他啥意外。
2. 基础底标高是什么?接下来,咱们看看基础底标高。
这个标高指的就是基础底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高度。
换句话说,就是你建房子的那个基础底部有多高,这个高度是相对某个基准线来的。
比如说,地面上的参考线是零点,那么你的基础底标高就是从零点往下的深度。
懂了吧?3. 二者的关系到底是啥?3.1 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的联系这俩看起来像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其实它们紧密相关。
基础埋深越深,基础底标高就越低。
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冰激凌筒里的冰激凌,埋得越深,冰激凌就越低。
如果基础埋得不够深,那基础底标高就高,可能导致建筑物不够稳当。
3.2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程中,这两个参数的关系非常重要。
假如你打算在泥泞的地基上建个大楼,那么基础埋深必须够深,否则大楼可能会因为基础不稳而变得晃晃悠悠。
底标高也是个关键,因为这决定了你能建多高的建筑物。
如果底标高不够,那高楼大厦就变得困难了。
总之,这两者配合得当,才能让你的建筑稳如泰山,安安全全。
4. 实际例子讲解咱们换个角度讲,来点儿实际的例子吧。
比如说,你在家里后院打算建个游泳池,得考虑到地下水位。
如果地下水位高,那么你得把池子埋得更深,这样游泳池的底标高就不会受到影响。
否则,池子容易变得不稳,搞不好水都外溢了。
这就像在小溪旁边搭帐篷,你得挖个合适的坑,帐篷才不会被水淹了。
5. 小结说白了,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这对“好基友”在建筑中密不可分。
基础埋深计算公式
![基础埋深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f749c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6.png)
基础埋深计算公式首先,基础埋深的计算需要考虑土壤的承载力。
土壤承载力是土壤所能承受的结构荷载的能力,计算土壤承载力可以使用那普工公式。
那普工公式计算土壤承载力的基础是土壤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公式如下:q=cNc+qNq+0.5γBNγ其中,q为土壤承载力(单位:kN/m²),c为黏聚力(单位:kN/m²),Nc、Nq为标准的标准化系数,γ为土壤的体积重量(单位:kN/m³),B为基础的宽度(单位:m),φ为土壤的内摩擦角。
通过计算土壤承载力,可以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埋设深度。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均分到土壤承载力上。
计算公式如下:H=(P+W+U)/(γq)其中,H为基础埋深(单位:m),P为建筑物的重量(单位:kN),W为建筑物的风荷载(单位:kN),U为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的荷载(单位:kN)。
除了土壤承载力,基础埋深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
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的承载力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进行修正。
一般情况下,修正因子的计算可以使用文威尔修正系数。
文威尔修正系数是基于土壤的液塑性指数(IP)和含水量(w)来确定的。
修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N=6.5+0.1IP其中,N为文威尔修正系数,IP为液塑性指数。
通过修正因子的计算,可以得到修正的土壤承载力。
修正的土壤承载力与原始的土壤承载力的比值等于两者之间的液塑性指数的比值的3次方根。
q'=q(1+0.01w)N其中,q'为修正的土壤承载力。
最后,基础埋深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基础的宽度。
基础宽度一般由建筑物的载荷、地质条件和基础结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基础宽度系数来计算基础的宽度。
基础宽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B=kH其中,B为基础的宽度,k为基础宽度系数,H为基础埋深。
综上所述,基础埋深的计算是通过考虑土壤的承载力、地质条件和基础结构等因素来确定的。
通过使用那普工公式计算土壤承载力,使用修正因子修正土壤承载力,使用基础宽度系数计算基础的宽度,可以得到准确的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355f938a856a561252d36fde.png)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是指从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1.基础埋深: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浅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5m。
深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5m。
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500mm。
2.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及荷载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a.工程地质条件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浅埋。
当浅层土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深埋,但应与其它方案比较。
b.水文地质条件
尽量将基础埋置在地下水位200mm以上,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得不埋在地下水中时,应将基础置于最低水位200mm以下。
(3)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
基础底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200mm。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
新建基础应低于相邻原有基础。
如埋深大于原有基础,则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基础间净距是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5)其它
基础底面要底于室外设计地面不少于0.1m。
浅基础的埋深、底面宽
![浅基础的埋深、底面宽](https://img.taocdn.com/s3/m/bd4a65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7.png)
02 浅基础底面宽
浅基础底面宽的定义
浅基础底面宽是指基础底面的水平投 影宽度,即基础底面在水平面的延伸 范围。
浅基础底面宽是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 之一,它决定了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
浅基础底面宽的影响因素
建筑物类型和功能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基础底面宽的要求不 同,例如高层建筑、桥梁等需要较大的基 础底面宽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和荷载。
03 浅基础埋深与底面宽的关 系
埋深与底面宽的相互作用
埋深影响底面宽的稳定性
随着埋深的增加,土压力增大,对底面宽的稳定性要求更高,需要适当增加底 面宽以保持稳定。
底面宽影响埋深的选择
底面宽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大的承载能力,从而允许选择较小的埋深,但过大的 底面宽可能导致不经济和施工困难。
埋深与底面宽对承载力的影响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承载能力、地下 水位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基础底面
宽的设计。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对基础底面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上,地形的不平坦会导 致基础底面宽的变化。
荷载大小和分布
荷载大小和分布是决定基础底面宽的关键 因素,较大的荷载需要更宽的基础底面来 分散和传递荷载。
评估方法
承载力评估可以采用理论计算、数值 模拟和试验验证等方法。根据工程地 质勘察报告、基础设计图纸和相关规 范进行计算。
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应包括基础承载力、沉降量、 稳定性等方面的结论,为后续施工提 供依据。
工程实例的施工过程及监测
施工流程
基础施工流程包括土方开挖、垫层铺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步 骤。应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安全系数是指在基础设计时,为保证安全而采用 的一个大于1的系数,用于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 和安全储备。
基础埋深名词解释
![基础埋深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9203c3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b.png)
基础埋深名词解释基础埋深是指地下室开挖前将基础置于设计标高以下的深度。
基础埋深在满足一般条件下通常为500~800mm。
若土质较好,基础埋深可适当降低。
埋深偏大,降低了地基承载力,使地基稳定性降低;偏小时,使抗浮力降低,易引起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地基失效。
基础埋深有控制作用,过大会引起不均匀沉降,产生建筑物局部不均匀沉降;过小则无法保证构件安全,甚至可能引起基础坍塌,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此外,埋深的确定还要考虑材料、运输、施工和地质情况等因素。
基础埋深按土层类别、地基土强度和变形性质等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标准。
埋深偏大,虽然可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量,但使不均匀沉降速率增加,并加剧地基中的滑动面,危害基础的安全。
由于软弱地基和持力层深度较浅而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应加深基础或加宽基础底面,才能防止沉降量过大。
在施工中,常把基础底面或构筑物垫层下土层压实系数称之为“压实系数”。
它是衡量基础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在填方或在地基处理工程施工中必须测定“压实系数”。
通常,基础压实系数应根据工程性质、结构型式、荷载大小、环境特点及施工方法等来选择。
对于沉降缝处,压实系数应大些;基础承受上部结构的水平力和竖向力的范围内,压实系数应取小些;对于支承结构端部、节点部位,应取大些;对于嵌固端的基础,压实系数应取小些。
因此,根据上述原则进行测试,并经试验确定所需的压实系数,以便正确评价基础的承载力。
一般来说,软弱地基的压实系数可比原地基略小些。
为了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通常在建筑物底下设置一层高度约为0.3m~0.5m的褥垫层。
这种做法叫做“垫层法”,它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承载力,因此对于基础埋深较大的多层房屋建筑,垫层法也是经济合理的做法。
基础埋深偏小,往往是因为考虑地下水位影响或施工场地狭窄等缘故,使地基发生局部液化现象,从而造成地基失稳。
这种情况下,对房屋的影响十分显著。
如使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或发生严重裂缝,或在结构物上发生开裂、鼓肚和倾斜,甚至倒塌等。
什么叫基础埋深 影响因素有哪些
![什么叫基础埋深 影响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f62c8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6.png)
什么叫基础埋深影响因素有哪些一、基础埋深的定义基础埋深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地基基础部分埋入地面下的深度。
基础埋深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基础埋深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沉降等问题,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埋深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软弱地基地区,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增加基础的埋深以增大基础与稳定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承载能力。
2. 建筑结构及荷载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荷载大小也会影响基础埋深的确定。
如大型高层建筑或超高耸建筑物要求基础埋深较深,以承受来自建筑物自身和外部荷载的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3. 土壤性质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质是决定基础埋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的要求不同,通常在软土地基中需要较深的基础埋深来降低地基沉降和水平变形。
4. 周边环境条件周边环境条件也会对基础埋深产生影响。
例如,附近是否有河流、地下水位情况、地表地貌等都会影响基础埋深的选择。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增加基础埋深以防止地基动摇和稳定性问题。
5.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是影响基础埋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施工工艺会对基础埋深的确定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式和深度。
三、总结基础埋深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基础埋深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土壤性质、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才能确定适合的基础埋深,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人防基础埋深标准界定
![人防基础埋深标准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592c1b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6.png)
人防基础埋深标准界定
人防基础埋深标准是指在建设人防工程时,为了保证人防设施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的关于基础埋深的规定。
基础埋深标准的界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确定基础埋深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质条件下,基础埋深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软弱地基或者易涝区域,为了提高人防设施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通常需要增加基础的埋深。
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决定基础埋深标准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埋深需要相应增加,以防止地下水对基础造成冲刷和浸泡的影响。
3. 地面荷载,地面荷载是指地面上的建筑物、车辆和人员对地基的压力。
如果地面荷载较大,基础埋深需要相应增加,以保证人防设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设计要求,根据人防设施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基础埋深标准。
例如,在地震频发地区,为了提高人防设施的抗震能
力,通常要求基础埋深较深。
5. 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人防工程,其基础埋深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地下避难所的基础埋深通常较深,而地下车库的基础埋深相对较浅。
需要注意的是,人防基础埋深标准是根据相关的建筑法规、设计规范和地方性标准来确定的,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存在差异。
在实际建设中,需要遵循当地的法规和规范要求,由专业的设计师进行具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基础埋深的设置原理
![基础埋深的设置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e6f7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d.png)
基础埋深的设置原理
基础埋深是指建筑物基础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基础埋深的设置原理需要根据土壤的承载力和建筑物的重量来确定。
如果基础埋深不够,建筑物的重量会超过土壤的承载力,导致基础沉降或甚至倒塌。
如果基础埋深过深,将增加建筑物的成本,因为需要更多的材料和工作量。
在确定基础埋深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承载力不同,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基础深度。
2. 建筑物重量:建筑物的重量越大,需要越深的基础深度来确保安全。
3. 建筑物高度:建筑物高度越高,对基础的要求越高,需要更深的基础深度。
4. 地下水位: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建筑物的基础需要更深的深度来避免基础受潮。
5. 建筑物用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基础要求不同,例如住宅与工厂的基础深度可能不同。
基础埋深的设置需要根据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基础和基础埋深的概念
![基础和基础埋深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7394c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2.png)
基础和基础埋深的概念基础和基础埋深是土木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础和基础埋深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它们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一、基础的概念和作用基础是指建筑物结构的最底部部分,用以分散和传递结构载荷到地面的地下工程构筑物。
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荷载通过建筑物自身的重力和周围土层的反力分散到地下土层中。
基础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承载荷载:基础通过自身的重力和土层的反力来承担建筑物所受的各种荷载,如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 传递荷载:基础将建筑物所受的荷载传递到地下土层中,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分散荷载:基础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将荷载均匀分散到地下土层中,避免土层局部承载能力不足导致基础沉降或破坏。
二、基础埋深的概念和作用基础埋深是指基础底部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基础的下边缘埋置深度。
基础埋深的选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物类型、建筑物高度、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
基础埋深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适当的基础埋深可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减少因地震、风荷载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基础沉降或倾斜。
2. 基础设计:基础埋深是进行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影响着基础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计算结果,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3. 经济性:适当选择基础埋深可以减少基础造价,并降低土方开挖量和基础混凝土用量,提高工程经济性。
三、基础和基础埋深的重要性基础和基础埋深是建筑物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合理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和适当的基础埋深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减少基础沉降或倾斜的风险。
2. 稳定性:基础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合适的基础埋深可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
3. 经济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基础设计和适当的基础埋深可以减少建筑物的造价,并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基础埋深——精选推荐
![基础埋深——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b400f0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1.png)
基础埋深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基础底⾯的深度。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时称为浅基础。
若浅层⼟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埋深,此时需采取⼀些特殊的施⼯⼿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基本原则:在满⾜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基础按其埋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时称为浅基础⽬录1基本概念2基本原则3基础埋深4影响因素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室外设计地坪分为⾃然地坪和设计地坪。
⾃然地坪指施⼯地段的现在地坪,⽽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程竣⼯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
埋深⼤于等于5⽶或埋深⼤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5⽶之间或埋深⼩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在满⾜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建筑物基础应有⾜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般应以室外地⾯算起;如地下室周围⽆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于500mm。
3、⼀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于冰冻深度;若采⽤灰⼟基础,冰冻深度应算⾄灰⼟顶⾯;若为砼基础、⽑⽯基础,冰冻深度应算⾄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之下允许有⼀定厚度的冻⼟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1. 8确定。
4、在填⽅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顶⾯标⾼基本相同时,可⾃室外填⼟地⾯算起。
5、对坡地或⼭地,建筑四周室外标⾼⼀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室外标⾼低的⼀侧算起。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d27e1f38580216fc710afd07.png)
基础埋深: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影响因素:1.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室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有地下室时,基础取决于地下室的做法和地下室高度。
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与基础的相对关系影响基础的深度。
基础的形式、高度也是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浅埋。
当上层基础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但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岩石地基除外)(2)宜埋在地下水位之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措施使地基土在施工中不受扰动(3)高层建筑满足稳定要求(土质地基)或抗滑要求(岩石地基)3.与原有相邻建筑的关系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L>=(1~2)Δh 4.考虑地基土冻胀和溶陷问题对于埋置非冻胀土中的地基,其埋深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对于埋置在弱冻胀、冻胀和强冻胀土中的基础,应按计算确定基底下允许残留冻胀土层的厚度。
5.高层建筑基础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型基础的埋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型和筏型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5(桩箱或筏形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1/18,深度不包括桩长)。
防止和减轻墙体开裂主要措施1.防止或减轻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墙体因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拉应力与房屋长度成正比。
当房屋很长时,为防止或减轻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墙体设置伸缩缝。
2.防止和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降低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温差,选择整体性和刚度较小的屋盖,减小屋盖与墙体之间的约束及提高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等措施1)屋面应设隔热、保温层 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缝宽不小于30mm 3)采用装配式或有檩条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才屋盖。
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的关系
![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a74f1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6.png)
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的关系1. 基础概述说到建筑工程,我们往往会谈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其中“基础埋深”和“基础底标高”就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咱们先来简单聊聊它们的基本定义。
基础埋深,就像你挖个坑盖房子的时候,得把基础埋多深,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
基础底标高呢,就是说这个基础在地面上位置的标高。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房子的“海拔高度”,基础的埋深和底标高就像是建筑的“深浅”和“高低”关系,都是为了让房子稳稳当当地立在地面上,不受天气和地质的影响。
总之,搞清楚这两个东西,对于房子的安全稳固非常重要。
2. 基础埋深的决定因素那基础埋深到底怎么决定呢?首先,得看地质条件。
你不可能在沙滩上随便挖个坑就盖房子吧?地质好的地方,基础埋深可以相对浅一些,地质差的地方,得埋得深一些,才能保证房子不晃悠。
然后就是地下水位,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地下水位高,那基础埋深就得再深点,这样才能避免水分对房子的影响。
另外,建筑物的荷载也是个关键因素。
你想啊,大楼重,基础就得深;小房子轻,基础就可以浅一些。
换句话说,建筑的重量决定了基础的“深度”。
要是你建的是摩天大楼,那就别小看这基础埋深,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
总之,基础埋深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
3. 基础底标高的意义说到基础底标高,它其实和基础埋深息息相关。
基础底标高,是建筑基础相对于某个参考面(比如海平面)的高度。
换句话说,就是说你的房子底部离海平面有多高,这关系到房子将来的排水情况和地面环境。
如果底标高设得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将来下雨时水流不畅,甚至进到房子里去,影响居住舒适度。
基础底标高还要考虑到周边的环境,比如周围地形的高低,这些都会影响到你的建筑物的实际高度和使用效果。
特别是在一些容易积水的地方,设置合适的底标高,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倒灌,保证房子干燥舒适。
总的来说,基础底标高就像是房子的“地理位置”,合适的标高能让建筑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4. 基础埋深和底标高的关系好了,咱们再来聊聊基础埋深和底标高之间的关系。
基础埋深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基础埋深的定义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e2d91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3.png)
基础埋深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基础埋深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基础底部与地表或其他参考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基础埋深的选择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包括:一、土壤条件土壤的类型、密实度、承载力和水分含量等对基础埋深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不同的要求。
土壤条件是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一些关于土壤条件的详细介绍:1.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的承载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粘土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而沙质土壤的承载能力较低。
因此,基础埋深的选择需要考虑土壤类型的特性。
2. 土壤密实度:土壤的密实度对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重要影响。
松散的土壤会导致基础沉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基础埋深以确保稳定性。
3. 土壤承载力:土壤的承载力是指土壤能够承受的荷载大小,对于基础设计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承载力特性,需要根据土壤的承载力来确定合适的基础埋深。
4. 水分含量:土壤的水分含量对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影响土壤的力学性质,因此需要对土壤的水分含量进行充分考虑。
5.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基础埋深的选择。
地下水位过高可能导致基础浸泡在水中,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根据地下水位来确定合适的基础埋深。
综上所述,土壤条件是基础埋深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密实度、承载力、水分含量和地下水位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基础埋深,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二、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基础的要求不同,比如高层建筑、桥梁、管道等,都需要根据其结构特点和荷载情况来确定基础埋深。
建筑物类型是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基础的要求不同,以下是一些关于建筑物类型的详细介绍:1. 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其自重和受风荷载的影响,需要更深的基础埋深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基础埋深的要求
![基础埋深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8848d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c.png)
基础埋深的要求
以下是 7 条关于基础埋深的要求:
1. 基础埋深可不能太随便呀!就像盖房子要打牢根基一样,你想想如果埋得太浅,那不是像纸糊的一样不稳固嘛!比如遇到大风大雨,房子能稳稳当当的吗?
2. 嘿呀,基础埋深得考虑地质条件啊!如果下面的土地松松软软的,你还埋得浅浅的,那不是自找麻烦嘛?这就好比在沼泽地上建房子,能踏实吗?
3. 基础埋深和建筑物的重要性也息息相关呢!重要的建筑那可得埋深点呀,不然怎么能让人放心呢?这就像给宝贝找个安全的地方放着,可不能马虎呀!你说是不是?
4. 哎呀呀,周边环境对基础埋深也有影响呀!要是旁边有河流什么的,你不埋深点,能抵御得住水流的冲击吗?这就好像在海边建房却不重视根基一样危险呀!
5. 注意啦注意啦,基础埋深还得考虑未来的使用呢!要是之后要加层什么的,一开始埋浅了,后面怎么办呀?就像走路,一开始就选错了路,后面可就难走啦!
6. 真的呀,基础埋深和地下水位也有关系哦!要是水位高,你还埋得不够深,那不是容易被水泡了嘛!好比把东西放在容易受潮的地方,能不坏吗?
7. 千万别忘了,基础埋深要符合规范要求呀!这是最基本的呀,可不能乱来!就像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大家都得做到呀!
我的观点结论是:基础埋深真的很重要,一定要从多方面认真考虑,把它做好做扎实呀!。
基础埋深名词解释
![基础埋深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a385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c.png)
基础埋深名词解释
基础埋深是指在土壤或岩石层中,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底部或基础底面与地面或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它通常用于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和地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中。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埋深是指建筑物地基底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它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土壤条件、建筑物类型和重量、环境要求等。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基础埋深越深,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可以防止结构因土壤移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倒塌或受损。
在地质勘探中,基础埋深是指地下岩层或地质结构的底部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
它可以用来研究地下岩层的分布、性质和厚度,了解地质过程和历史,以及评估资源潜力和灾害风险。
基础埋深的测量和分析可以通过钻孔、地震勘探、地质剖面和岩石采样等方法进行。
在地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中,基础埋深是指地下管道、电缆和其他设施的底部与地表或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它是喷射混凝土、顶管、挖掘和隧道工程等地下工程的关键参数之一。
基础埋深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设施类型、使用要求、土壤或岩石的承载力、交通等其他地下设施的影响等。
总之,基础埋深是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和地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名词。
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提供地质信息和资源评估,并影响地下设施的布置和
运营。
因此,在进行相关工程和研究时,对基础埋深的计算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基础埋深的名词解释
![基础埋深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1ae8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e.png)
基础埋深的名词解释
嘿,朋友!你知道啥是基础埋深不?基础埋深啊,就好比是房子的
根基藏在地下多深的地方。
打个比方吧,咱盖房子就跟种棵大树一样(就像你看到的那些参天大树),那树根得深深地扎进土里,这基础
埋深就是房子的“树根”扎下去的深度。
你想想啊,要是这基础埋深太浅了,那不就跟那浅浅扎根的小树苗
似的,风一吹说不定就倒了呀!那房子还能稳当吗?肯定不行啊!要
是基础埋深足够深呢,就像那扎根很深的老树,稳稳当当的,多让人
安心啊!
在实际操作中,确定基础埋深可不能马虎!这得考虑好多因素呢。
比如说,土壤的情况,要是土太软了,那基础就得埋得深一些,不然
房子不就陷下去啦?这就好像走在沼泽地上,你得小心别陷进去呀!
还有啊,要是房子建在河边或者海边,那基础埋深更得好好琢磨琢磨了,万一涨水的时候给淹了咋办?
而且哦,不同的建筑类型,基础埋深要求也不一样呢!像高楼大厦,那可得深深扎根地下才行,不然怎么能承受那么大的重量呢?这就跟
大力士得有强壮的腿来支撑一样!你说是不是?
我觉得啊,基础埋深真的太重要了!它直接关系到房子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咱自己的家一样。
所以啊,在搞建筑的时候,一定要把基础埋深这个问题好好研究研究,
可别随随便便就决定了,不然以后出了问题可就麻烦大了!这就是我对基础埋深的理解,你觉得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
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基础按其埋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目录1基本概念2基本原则3基础埋深4影响因素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
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0. 000 以下连为一体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1) 、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2)高层建筑和裙房均设地下室,若沉降缝地面以下处用粗砂填实时,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否则应视为无埋深。
9、邻建建说:当原有建筑物的地基为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相邻的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不宜深于已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
在不得已情况下,当新建建筑物之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深于相邻已有建筑物的基础时,其基础之间的净距(或已有建筑基础外缘到基坑开挖外缘之间的净距) ,不应少于高差的二倍。
此要求如不能满足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
10、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宜以下要求;(1)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1 /15H;(2) 、桩基,可取1 /18H;H为室外地面(或约束侧限标高)至主体结构檐口之高度。
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 1. 6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不受本条(1) 、(2)两款的限制,但应满足抗滑移。
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 1. 6条规定的计算:如基础及地基均具有足够刚度,基地反力呈现性分布,重力荷载合力中心与基地形心基本重合(一般要求偏心距不大于B /60)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M ov = V o (2H /3 + C)M ov———倾覆力矩标准值H———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C———地下室埋深V o———总水平力标准值MR = GB /2MR ———抗倾覆力矩标准值G———上部及地下室基础总重力荷载代表值(永久荷载标准值+ 0. 5活荷载标准值)B ———基础地下室地面宽度(B - X ) /B = (3M ov /MR - 1) /2当MR /M ov ≥3时,基础地面不出现零应力(即基础地面均受压)当MR /M ov ≥ 2. 3时, 基础地面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超过基础地面面积的15%。
依据标准及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2 ]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处理规范》JGJ79 - 2002[ 3 ] 国家标准《高层建筑结构技术规程》JGJ3 - 2002[ 4 ]《高层建筑结构技术规程理解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Ⅰ级~Ⅳ级的屋面和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
XR811自粘防水卷材不仅自身粘接性能良好,而且与各种建筑材料粘接良好,与其它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XR811自粘防水卷材的粘接耐水性良好,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
工程的实际应用证明XR811自粘防水卷材粘接性能可靠,令人信任折叠编辑本段影响因素折叠与有关的条件确定基础的埋深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物在使用功能和用途方面的要求,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带有地下设施、属于半埋式结构物等。
对于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稳定性要求,其基础埋深应随建筑物高度适当增大。
在抗震设防区,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或桩箱基础的埋深(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1/18。
对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受有上拔力的基础如输电塔基础,也要求有较大的埋深以满足抗拔要求。
烟囱、水塔等高耸结构均应满足抗倾覆稳定性的要求。
折叠工程地质条件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
针对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种土层分布情况,说明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在地基受力范围内,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
这时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
(2)自上而下都是软弱土层。
对于轻型建筑,仍可考虑按情况(1)处理。
如果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
选择哪种方案需要从安全可靠、施工难易、造价高低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
此时,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软弱土层的厚度。
若小于2m,应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否则可按情况(2)处理。
(4)上部为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
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或6层以下的住宅,宜选择上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
当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埋深。
为保证基础的整体性,墙下无筋基础应沿倾斜方向做成台阶形,并由深到浅逐渐过渡。
折叠水文地质条件有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以避免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影响。
对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础,应考虑施工期间的基坑降水、坑壁围护、是否可能产生流砂或涌土等问题,并采取保护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
对于具有侵蚀性的地下水,应采用抗侵蚀的水泥品种和相应的措施。
此外,还应该考虑由于地下水的浮托力而引起的基础底版内力的变化、地下室或地下贮罐上浮的可能性及地下室的防渗问题。
折叠地基冻融条件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结深度。
对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的建筑物,尚应采取相应的防冻害措施。
折叠场地环境条件气候变化、树木生长及生物活动会给基础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基础应埋置于地表以下,其埋深不宜小于0.5m(岩石地基除外);基础顶面一般应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
新基础的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基础的底面,否则新、旧基础间应保持一定的净距,其值不宜小于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则在基础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临近原有建筑物的安全。
如果在基础影响范围内有管道或沟、坑等地下设施通过时,基础底面一般应低于这些设施的底面,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基础对地下设施的不利影响。
在河流、湖泊等水体旁建造的建筑物基础,如可能受到流水或波浪冲刷的影响,其底面应位于冲刷线之下。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地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它关系到地基是否安全、经济以及施工的难易程度,如何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影响因素很多,但对于每项具体的工程,往往就其中一、二项因素起决定作用。
考虑基础埋深如何确定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方法/步骤1/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层和地下设施,基础型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例如高层建筑,竖向荷载大,又受风力和地震水平荷载,采用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随着高度增加应适当增大,不仅应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还要满足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除岩石地基外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基箱梁式或桩基筏板式基础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常需依靠侧面岩土体来承担水平荷载,其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抗滑要求;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座在工程地质性质较好的持力层上,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应尽量浅埋,加大基底与软弱下卧层顶板的距离;当土层分布明显不均匀或各部位荷载差别很大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埋深对不均匀沉降进行调整。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涌土、流砂等等的可能,采取基坑排水、坑壁围护等使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沿应考虑基础由于水浮力有可能上浮等问题。
(4)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相邻建筑物由于附加应力的扩散和叠加,使得太近的两幢新老建筑产生附加的不均匀沉降,有可能使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新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底面,否则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等措施以保证已有建筑物的安全。
(5)地基土冻胀与融陷的影响,当冻土厚度较大,土温比较稳定,或不采暖建筑,基础始终处于冻土层的“保持冻结法”设计原则。
对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或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或高温车间、浴室等,按允许融化原则设计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