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埋置深度

合集下载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形态: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

例如,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往往会对地下土壤和地下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农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对地下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2.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指的是在一定面积内对土地的利用程度。

一般来说,土地利用强度越高,对地下环境的影响越大。

例如,城市
建设密度大、工业用地占用面积大等都会对地下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

3.土壤性质和地下水状况:土壤的质地、地下水的水质和水位等因素
也会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

例如,土壤的质地越紧密、地下水的水位越高,对地下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4.地下工程活动:地下工程活动包括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地下矿井的
开采等。

这些工程活动会对地下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直接的干扰和改变,进
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

5.水资源利用: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型水库的建设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

6.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之一、例如,
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都会对基础的埋置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基础的埋置深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可以有效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环境的影响,从而合
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保护地下资源和生态环境。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 3— 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一、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定义:自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2)重要性: 室内设计地面
基础埋深的大小对 do 于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 d 用、施工技术措施、施工 工期、工程造价等都有很 大影响。 (3)确定原则:①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 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宜小于0.5m(岩基除外)。 ②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承压水位
h γ>H γω
H 持力层 土重度 γ h 隔水层
水重度
含水层
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⑴ 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原有建筑基础;
⑵ 若必须将拟建基础做到原有基础底面以下时,则 需满足下列条件:
原有建筑 拟建建筑
L≥(1~2)ΔH
ΔH ⑶ 若不能满足 上述条件,应采 取相应措施。 (分段施工 L 坑壁支护 加固原有基础)
要求:
Z≥b/4, b
且≮1~2m
Z
④ 当地基持力层水 平变化较大时,可 分为若干段,各段 采用不同的埋深, 以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获得经济 持 力 层 效果。
≤0.5m ≥1.0m
⑵ 水文地质条件
①基础宜埋在地下水位以上;(便于施工 防侵蚀 )
②如必须埋于地下水位以下,应采取相应措施;
③如持力层有承压水,应满足:
⑵荷载性质(作用方向
偏心
动静等)
如: 中心荷载 :在满足强度和变形条件下可 尽量浅埋; 有水平荷载(高耸构筑物): 适当加大埋深;
上拔荷载(输电塔):适当加大埋深,保证抗拔力;
动荷载(振动 地震区): 尽量埋在液化层以下。
㈡ 建筑物周围的条件
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⑴ 工程地质条件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部埋置在地面以下的深度。

在建筑工程中,柱下独立基础的负荷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合理确定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设计荷载、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等。

其中,设计荷载是决定柱下独立基础最小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而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地下水位则是决定柱下独立基础最大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应不小于地面以下0.8米。

在确保满足设计荷载和地基承载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增加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地下水位较高或地震烈度较大的区域,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应进行相应的增加。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基础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以确保基础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 1 -。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基础埋置深度:
地基规范(GB50007-2011)5.1.4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处,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高规(JGJ3-2010)12.1.8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

基础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 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堆积第12.1.7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比本条第1、2两款的规定适当放松。

当地基可能产生滑移时,应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

规定基础埋深的原因:
基础的计算埋深:
主要是指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的的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计算要求见下图:
对照地基规范可以看出,地基规范对于地下室具有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的埋深计算偏于安全。

以上关于基础埋深和计算埋深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主要参考书目:朱炳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建筑物的基础埋置在地面以下的深度。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传递到地基中。

按类划分,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

浅基础一般是指埋深在地面以下不超过3米的基础,主要包括简单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深基础则是指埋深在地面以下超过3米的基础,主要包括钻孔桩基础、灌注桩基础等。

在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地下水位。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就需要将基础埋置的深度增加,以增强基础的承重能力,防止建筑物因水位过高而导致下沉或倾斜。

其次是地质条件。

如果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较差,比如软土层较厚或地基岩石质量较差,也需要将基础埋置深度增加,以保证建筑物稳定性。

浅基础中最常用的是简单基础。

它是将建筑物的重量均匀分配到较广的地基上,以减小地基压力而设计的一种基础形式。

如果地基物理条件不佳,简单基础可能就无法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扩大基础、筏板基础等加固地基,以增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深基础中最常用的是钻孔桩基础。

它是将钻孔加固的混凝土桩埋置于地下深处,以传递建筑物的重量而设计的一种基础形式。

钻孔桩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场地,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有灌注桩基础等深基础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总结来说,基础埋置深度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

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建筑物类型和设计要求等因素,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或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距离。

在混凝土结构中,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结构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

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基础埋置深度是不同的。

例如,在软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应该较深,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而在岩石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可以相对较浅。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和荷载的作用方式。

不同荷载和荷载作用方式下,基础埋置深度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承受垂直荷载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应该较深,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而在承受水平荷载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可以相对较浅。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难度。

基础埋置深度过浅会导致结构易受到地震、风、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而基础埋置深度过深则会增加维修难度,给维护带来不便。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材料和基础形式的选择。

不同材料和基础形式下,基础埋置深度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使用混凝土基础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应该较深,以增加基础的稳定性。


在使用桩基础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可以相对较浅。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基础埋置深度的名词解释

基础埋置深度的名词解释

基础埋置深度的名词解释
基础埋置深度的名词解释: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在建筑物或工程项目中,将基础部分埋入地下的深度。

基础是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它分布在地下并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埋置深度是指基础部分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的因素来确定的。

首先,基础的深度应根据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来确定。

土壤的稳定性取决于地层的类型、含水量和土壤的压缩性等因素。

挑选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基础埋置深度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和荷载。

较高的建筑物和承载更大荷载的工程项目通常需要更深的基础埋置深度,以增加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支撑面积,分散荷载的压力,从而保证其稳定性。

此外,基础埋置深度还可能受到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范的限制。

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规定,要求特定的基础埋置深度,以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地震等不可预见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之,基础埋置深度在建筑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可以确保基础在地下的稳定性,并为建筑物提供坚固的支撑。

基础埋深如何确定

基础埋深如何确定

基础埋深如何确定引言: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埋深的确定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基础埋深是指基础底部与地表之间的垂向距离,其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

本文将讨论确定基础埋深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土质类型和承载力确定基础埋深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土质类型和承载力。

不同土质类型的承载力各异,决定了基础所需的支撑深度。

一般来说,黏性土的承载力较低,基础埋深应相应增加,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而砂质土和岩石地层的承载力较高,基础埋深可以相对较浅。

土质类型和承载力的具体分析可以通过采集土样进行实验室测试,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二、地表情况和荷载地表情况和荷载也是确定基础埋深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地表情况包括地表的高低、地形和地貌等。

如果地表较为平坦,基础埋深可以较浅,但如果地表存在明显的不平整或坡度较大,基础埋深应适当加深,以提供更好的平稳支撑。

荷载是指建筑物施加在基础上的重力和其他力的作用。

荷载包括永久荷载和活动荷载。

永久荷载通常是由建筑物本身的重量、设备和附属设施的重量等构成。

而活动荷载则包括人员、物品和自然力(如风力、降雨等)对建筑物的作用。

荷载的大小决定了基础所需的支撑深度。

三、周边地下设施周边地下设施也需要在确定基础埋深时考虑。

这些地下设施可能包括地下管线、电缆、管道等。

如果基础埋深过浅,可能会对这些地下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在设计基础埋深时,需要了解并评估周边地下设施的位置和深度,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也是确定基础埋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则土壤很可能变得松软,承载力减小。

基础埋深应适当加深,以避免地下水对基础的冲刷和侵蚀。

五、工程经济性确定基础埋深还需要考虑工程经济性。

基础的建设费用与埋深相关,埋深增加会增加工程的复杂性和成本。

因此,在确定基础埋深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地表情况和荷载要求等因素,并进行经济性分析,以找到最经济合理的基础埋深。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0000确定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

但不应浅于0.5m,因为地表土一般较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另外,基础顶面距设计地面的距离宜大于100㎜,尽量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侵蚀及破坏。

2-2-1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建筑结构条件包括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与性质。

某些建筑物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或宜采用某种基础型式,这些要求常成为基础埋深选择的先决条件,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或设备层及人防时,通常基础埋深首先要考虑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上提出的埋深要求。

当建筑物内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如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与邻近的设备基础,如果两基础间的净距与其底面间的标高差不满足图2-4的要求时,则应按埋深大的基础统一考虑。

高层建筑物中常设置电梯,在设置电梯处,自地面向下需有至少1.4m电梯缓冲坑,该处基础埋深需要局部加大。

建筑物外墙常有上、下水、煤气等各种管道穿行,这些管道的标高往往受城市管网的控制,不易改变,这些管道一般不可以设置在基础底面以下,该处墙基础需要局部加深。

另外,遇建筑物各部分使用要求不同或地基土质变化较大,要求同一建筑物各部分基础埋深不同时,应将基础做成台阶形逐步过渡,台阶的宽高比为1:2,每阶高度不超过500mm,见图2-5。

上部结构的型式不同,对基础产生的位移适应能力不同。

对于静定结构、中、小跨度的简支梁来说,这项因素对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影响不大。

但对超静定结构即使基础发生较小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使结构构件内力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拱桥桥台。

为了减少可能产生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差值,有时须将基础设置在埋藏较深的坚实土层上。

图2-4相邻基础的埋深图2-5阶形基础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不同,地基沉降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一样。

在对荷载大的高层建筑和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设计中,为了减小沉降,往往把基础埋置在较深的良好土层上。

此外,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基础,应有足够大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第2章第2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第2章第2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图2-5 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
图2-4 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5)相邻基础的埋深 在原有房屋 附近建造房屋时,要考虑新建房屋荷载 对原有房屋基础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浅于相邻的原 有建筑物基础埋深,以避免扰动原有建 筑物的地基土壤。当新建建筑物基础埋 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时,两基 础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其数值应 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性质等情况而定,一 般为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2倍,如图25所示。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地基土层构造 基础应建造在 坚实的土层上,如果地基土层为均匀、承 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则应尽量浅埋,但 应大于0.5m,如图2-2a所示。
图2-2 地基土层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如果地基土层不均匀,既有承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又有承载力较差的软 弱土层,且坚实土层离地面近(距地面小于2m),土方开挖量不大,可挖去 软弱土层,将基础埋在坚实土层上,如图2-2b所示。若坚实土层很深(距地面 大于5m),可做地基加固处理,如图2-2c所示。当地基土由坚实土层和软弱 土层交替组成,建筑总荷载又较大时,可采用桩基础,如图2-2d所示。具体方 案应在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图2-3 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a) 地下水位较低时的基础埋深 b) 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基础埋深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4)冻结深度 地面以下冻结土 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 线的深度为冻结深度,主要由当地的气 候决定。由于各地区气温不同,冻结深 度也不同, 如北京为1m, 哈尔滨为 1.9m,沈阳为1.2m。如果基础置于冰 冻线以上,当土壤冻结时,冻胀力可将 房屋拱起,融化后房屋又将下沉,日久 天长,会造成基础的破坏,因此基础底 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mm, 如图2-4所示。

基础埋深计算公式

基础埋深计算公式

基础埋深计算公式
基础埋深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几种:
1.计算筏板基础埋深的公式。

筏板基础埋深=(荷载/(地基强度系数×筏板面积)+网格基础深度)/γ。

其中,荷载为承受荷载,地基强度系数为土壤的承载力系数,筏板面积为筏板的面积,网格基础深度为基础下面的深度,γ为土壤重度。

2.计算桩基础埋深的公式。

桩基础埋深=荷载/(桩身截面积×承载力系数)+桩长。

其中,荷载为承载荷载,桩身截面积为桩的截面积,承载力系数为土壤的承载能力系数,桩长为桩的长度。

3.计算地挖基础埋深的公式。

地挖基础埋深=(荷载/(土壤容重×可用地面积))+地基深度。

其中,荷载为承载荷载,土壤容重为土壤的密度,可用地面积为基础的面积,地基深度为基础下面的深度。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或处理;
① 当上层土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一般选上层土做持力层, 以减少基础埋深;
②当上层土承载力低于下层土时:
(A)取下层土为持力层,承载力高,基底面积小,
但基础埋深大 ;
(B) 取上层土为持力层,与(A)情况相反。
③ 当基础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应尽量浅埋,以增大应 力扩散效果。
要求: Zm以上。
2020/7/6
1
二、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的因素
㈠ 建筑物本身的情况 ⒈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和基础类型
⑴用途:建筑物的用途往往影响埋深的选择。 如:有地下室的建筑,埋深由地下室标高
决定;有地下设施或设备基础,需局部或整体加深。 ⑵结构:不同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不同,如: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一、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定义:自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2)重要性:
基础埋深的大小对 于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 用、施工技术措施、施工
室外设计地面
do d
室内设计地面
工期、工程造价等都有很
大影响。
(3)确定原则:①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
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宜小于0.5m(岩基除外)。
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结深度。
⑴冻结深度——地基土冻结的极限深度。
为保证建筑物免受冻害,在冻胀地基上设计时, 注意:
①保证最小埋置深dmin,以消除法向冻胀力;
②采取减少或消除切向冻胀力的措施,如:基础侧面 回填中、粗砂等不冻胀材料;
Zd为季节性冻土设计冻深:
土的冻胀影 响系数
Zd=Z0×ψzs× ψzw× ψze
且≮1~2m
④ 当地基持力层水 平变化较大时,可 分为若干段,各段 采用不同的埋深, 以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获得经济 持 力 层 效果。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图2-3 基础埋深与土质的关系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按地基条件选择基础埋深时, 还要求从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角度 来考虑,当土层分布明显不均匀 或各部分荷载差别很大时,对同 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基础埋深 来调整不均匀沉降量。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3. 水文地质条件
当建筑场地存在地下水时,应确定地下水的常年水 位和最高水位,以便选择基础埋深。一般宜将基础设置 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之上,这样既可以避免施工 时排水困难,还可以防止或减轻地基土层的冻胀。当地 下水位很高时,应将基础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200 mm 以下,此时基础底面不会处于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内, 避免了地下水浮力对基础的影响,如图2-4所示。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图2-4 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4. 地基土冻结深度
细颗粒土具有冻胀现象,地面以下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 称为冰冻线。土层的冻结深度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气温越低、 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土层的冻结深度就越大。土壤冻胀时产生的冻 胀力将基础向上拱起,当天气转暖时,冻土解冻,冻胀力消失,基 础又会下沉,这种冻融循环容易造成基础变形、地基沉降,严重时 会使基础开裂、破坏。因此,一般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了解土层 的冻结深度,将基础埋置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200 mm处,如图2 -5 所示。对于冰冻线浅于500 mm的南方地区或地基土为非冻胀土 的情况,可不考虑土的冻融循环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4)当地基软弱土层的厚度大于5 m时,对于总荷载较小 的建筑物应尽量利用表层软弱土层作为地基,将基础埋于软弱土 层内,如图2-3(d)所示。必要时应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增大基础底面积或用换土、压实等方法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 是采用人工地基还是把基础埋在坚硬土层内,应进行经济比较后 确定。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3、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l∕18o4、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6、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7、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场地冻结深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Zd=Z0∙ψ2s∙ψ2w∙ψ2e(5.1.7)式中:Z d—场地冻结深度(m),当有实测资料时按Zd=h'-ZXz计算;h'——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最大冻土层厚度(m);∆z—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地表冻胀量(m);Zo—标准冻结深度(m);当无实测资料时,按本规范附录F采用;Ψ三—土的类别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1采用;Ψ,Λ土的冻胀性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2采用;ψze——环境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3采用。

表5.1.7-1土的类别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注:环境影响系数一项,当城市市区人口为20万~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万时,只计入市区影响;当城市市区人口超过IoO万时,除计入市区影响外,尚应考虑5km以内的郊区近郊影响系数。

1-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关于基础埋置深度

1-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关于基础埋置深度

第5.1.3条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 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 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 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 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 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第5.1.4条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 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第5.1.5条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 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 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 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 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 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础的最小埋深:
dmin=zd-hmax
zd: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
hmax:基础底面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按规范查。
关于基础埋置深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第5.1.1条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 础的形式和构造;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第5.1.2条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 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 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上部为厚度较小的软弱土层时,基础应埋在下部 好土层上,既经济又可靠。 上部软弱土层厚度较大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后, 将基础埋在软弱土层内。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宜埋置在 1、地下水位以上 2、常年最低地下水 位以下至少200mm
避免地下水的升降对基础底部产生上浮力,同时满 足地基土稳定性要求。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单元1 地基与基础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1
5.3.1 组合体的类型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概念
2
二、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概念 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0.5m(除岩石地基外)。
保证有足够的土层包裹基础,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4、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冻土层和非冻土层的分界线叫冰冻线。 基础应尽量埋置冰冻线以上。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5、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 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 和土质情况确定。
以防基础产生滑移失稳。
基础的埋置深度——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 底面的垂直距离。
室外设计地坪——是指按总平面图要求的绝对标高 将自然地坪垫高或下挖后的地坪。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 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

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

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将建筑物稳固地固定在地面上。

在基础设计中,埋置深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从基础的定义、埋置深度的含义、影响埋置深度的因素以及埋置深度的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础的定义基础是指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结构,它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

基础的作用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面,使建筑物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

基础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

浅基础是指埋置深度较浅的基础,如筏式基础、板式基础和带式基础等;深基础是指埋置深度较深的基础,如桩基础、钢管桩基础和岩石基础等。

二、埋置深度的含义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埋置在地面下的深度。

在基础设计中,埋置深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埋置深度越深,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就越强。

因此,在基础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埋置深度。

三、影响埋置深度的因素1.建筑物的荷载建筑物的荷载是决定基础埋置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物的荷载越大,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应该越深,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的承载能力是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地基的承载能力越强,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可以越浅;反之,地基的承载能力越弱,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应该越深。

3.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另一个因素。

地下水位越高,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应该越深,以避免基础被水浸泡而失去稳定性。

四、埋置深度的计算方法在基础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埋置深度。

一般来说,埋置深度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经验法经验法是基于经验和实践得出的一种计算方法。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经验资料来计算出合适的埋置深度。

2.静力法静力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

2.2 基础埋深

2.2 基础埋深

一、上部结构情况 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荷载大小与性质。 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荷载大小与性质。 建筑屋地下室要作为地下车库、 建筑屋地下室要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店或 有人防要求的情况下,基础埋深至少大于3m。 有人防要求的情况下,基础埋深至少大于 。 建筑物类型为高层建筑, 建筑物类型为高层建筑,为抗震稳定性要求基 础埋深不小于1/10 ~1/15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 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 础埋深不小于 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基础埋深可浅。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基础埋深可浅。
最大厚度。 最大厚度。 当有充分依据时, 当有充分依据时,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 厚度也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厚度也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5、防止冻害的措施 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 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 ① 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 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应不小于10cm。对 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应不小于 。 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 可采用桩基础 的基础, 桩基础、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 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板) 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板)或采取其 他有效措施。 他有效措施。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 ②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 建筑场地。对低洼场地, 建筑场地。对低洼场地,宜在建筑四周向外一倍 冻深距离范围内, 冻深距离范围内,使室外地坪至少高出自然地面 300~500mm。 ~ 。
⑤ 当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 时 , 应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 应在梁或承台下 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 量的空隙, 以防止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 量的空隙 , 以防止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 。 外门斗、 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 ⑥ 外门斗 、 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 主体 结构断开, 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5m, 坡度 结构断开 , 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 , 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不宜小于 ,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 ⑦ 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 , 入冬前应对地基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 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 相应的防护措施 ; 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 , 当 冬季不能正常采暖也应对地基采取保温措施。 冬季不能正常采暖也应对地基采取保温措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3基础埋置深度
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
“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
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
(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
(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
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
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
(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
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图5.5.3-2裙房等效埋深
2)《地基规范》-5.3.5条计算沉降,确定其中的附加应力时需要考虑自重应力,此时埋深取至天然地面,新近的填土一般不考虑。

但《桩规》-5.4.1条是一个特例,属于近似情况。

3)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层作持力层。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

4)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在抗震设防地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从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的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5)《高规》第12.1.7条规定: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计算时,质量偏心较大的裙房与主楼分开考虑。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高规》第12.1.7条规定的前提下,其基础埋置深度可比建筑物高度的1/15(天然地基)或1/18(桩基)的要求适当放松,但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抗滑要求。

6)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时,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7)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埋深。

当新建建筑物基础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两基础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宜使相邻基础底面的标高差d 与其净距s 之比d/s ≤1/2。

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设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地基,并应考虑浅埋基础对深埋基础的影响。

8)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应满足《地基规范》第5.4.2条的规定。

9)同一建筑物相邻两基础的底面不在同一标高时,基础底面标高差d 与其净距s 之比也应满足d/s ≤1/2的要求;同一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沿纵向的埋置深度变化时,应做成阶梯形过渡,其阶高与阶长之比宜取1:2,每阶的阶高不宜大于500mm 。

【例题5.5.3-1】北方某城市,市区人口30万,采用集中供暖,拟建设一栋三层框架结构建筑,地基土层属于季节性冻胀的粉土,标准冻深2.4m 。

采用柱下方形独立基础,基础底边长度2.7m ,荷载标准组合下由永久荷载产生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144.5kPa 。

求,当基底下容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且不考虑切向冻胀力的影响时,根据地基冻胀性要求的基础最小埋置深度(m )为多少?
【解析】冻胀粉土,人口30万,依据《地基规范》-5.1.7条zs ϕ=1.20,
zw ϕ=0.90,ze ϕ=0.95。

场地冻结深度:46.295.09.02.14.2ze zw zs 0d =⨯⨯⨯=⋅⋅⋅=ϕϕϕz z m
依据《地基规范》-附录G 中表G.0.2,基底平均压力为144.5×0.9=130kPa ,由方形基础、采暖知max h =0.7m ,依据《地基规范》-5.1.8条,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为:
76.17.046.2max d min =-=-=h z d m 。

(解题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