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高中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高中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概述考古摄影是考古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摄影技术来记录和保存考古现场的发现,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对古代遗迹和文物进行准确的记录和研究。

考古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工作更加科学化和精确化,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摄影设备1. 相机:在考古摄影中,通常采用单反相机或者中画幅相机来拍摄考古遗迹和文物,这种相机的分辨率和像素高,能够更好地还原考古现场的细节。

2. 镜头:考古摄影中常用的镜头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微距镜头,不同的镜头可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例如标准镜头适合拍摄遗迹整体的照片,广角镜头适合拍摄遗迹的全景,微距镜头适合拍摄文物的细节。

3. 三脚架:在拍摄考古遗迹和文物时,需要使用三脚架来保持相机的稳定,以免因为手持拍摄导致照片模糊或者失真。

4. 其他设备:在考古摄影中,还需要使用灯光、滤镜、遥控器等辅助设备来提高拍摄的效果和质量。

三、摄影技术1. 光线:考古遗迹和文物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拍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线条件,例如在室内需要使用人工灯光来调节光线的亮度和角度。

2. 景深:景深是指画面中能够保持清晰的范围,考古摄影通常需要使用较小的光圈来提高景深,以保证整个遗迹或者文物都能够清晰呈现在照片中。

3. 白平衡:在考古摄影中,需要根据实际条件设置正确的白平衡,以保证照片中的颜色能够准确还原。

4. 对焦:考古遗迹和文物通常有很多细节,因此对焦非常重要,需要确保关注点清晰,同时还要考虑整体的构图和细节的呈现。

5. 后期处理:在拍摄完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包括裁剪、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修复缺陷等,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和美观度。

四、拍摄技巧1. 视角选择:在拍摄考古遗迹和文物时,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呈现不同的效果,例如从不同的高度、角度、距离拍摄,以展示遗迹或者文物的特点和魅力。

2. 细节展示:考古遗迹和文物通常有很多细节,因此在拍摄时要注重细节的展示,可以使用微距镜头来拍摄,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裁剪来突出细节。

考古学方法应用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进行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方法应用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进行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方法应用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进行考古学研究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对古代人类活动痕迹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为了更准确地还原历史的面貌,考古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应用各种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非破坏性探测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非破坏性探测技术是指在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对其进行扫描、测量和成像等方式来获取关于文物内部结构和特征的信息。

例如,高分辨率的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观察文物内部的构造,甚至发现尚未被发掘的宝藏或隐藏在墙壁中的绘画。

此外,地貌雷达和地震勘探等技术也能够提供关于地下遗迹的详细信息,为考古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碳14测年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碳14测年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碳14同位素衰变来测定古代有机物年龄的方法。

通过对文物中的有机物进行碳14测定,可以确定其年龄。

这一技术的应用广泛,例如可以对古代人类遗骸、动植物遗存以及古建筑木材等进行测年,从而推断其所属的历史时期。

碳14测年技术的出现,使得考古学家能够更为准确地对古代文明进行时序排序,推断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时间轴。

三、远程感应和遥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远程感应和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来获取大范围地表物体的影像和信息。

这项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表影像的解析和处理,考古学家可以发现地貌特征的变化、发掘尚未发现的古代遗址。

例如,在一些草地或沙漠地区,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发现地表以下深埋的遗址,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实地勘探。

四、化学分析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化学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方法对文物、遗存等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的方法。

例如,通过对陶器的化学成分分析,可以推测陶器的生产地,从而揭示古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此外,借助化学分析技术,考古学家还可以对文物进行材料鉴定和病害分析,为文物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考古学方法的应用包括非破坏性探测技术、碳14测年技术、远程感应和遥感技术以及化学分析技术等。

考古学中的技术创新

考古学中的技术创新

考古学中的技术创新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迹和文物的发掘与研究,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技术在考古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中的技术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推动考古研究的进步。

一、非侵入性探测技术传统的考古发掘通常需要对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挖掘,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然而,随着非侵入性探测技术的进步,考古学家现在可以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手段,无需对遗址进行挖掘,就能了解地下的文物和结构情况。

地质雷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非侵入性探测技术,它能够通过向地下发送雷达信号,然后通过接收反射信号的方式,确定地下的物体情况。

借助地质雷达,考古学家可以发现埋藏的建筑遗址、地下室、甚至埋葬的人类遗体等珍贵的文物。

二、摄影技术摄影技术在考古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古学家通过摄影记录遗址和文物的外貌和结构,可以在后续的研究中提供重要的参考。

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考古学家可以拍摄高清晰度的照片,以展现细节和特征,增加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此外,航拍摄影也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利用无人机和其他航空设备,可以从空中俯瞰整个遗址或遗迹,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地形和特征。

这为准确定位和记录文物的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遗址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宝贵参考。

三、三维重建技术传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中,考古学家需要在现场进行记录和绘制,以了解遗址的结构和特征。

然而,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考古学家现在可以通过将文物和遗址数字化,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以便更好地研究和展示。

三维重建技术利用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将遗址和文物的表面进行扫描,得到大量的点云数据。

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最终生成准确且逼真的三维模型。

这使得考古学家能够轻松地对遗址进行浏览、分析和研究,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生动形象的展示。

四、DNA分析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进步,DNA分析技术在考古学中也开始发挥作用。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考古摄影的意义考古摄影是一种重要的考古学辅助工具,通过摄影可以记录下考古发掘现场的真实情况,对文物、遗址、建筑等进行详细记录,保存下来,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展示。

同时,考古摄影还能够帮助研究者进行立体重建、测量和图像处理,提高考古研究和保护水平。

因此,掌握一定的考古摄影知识对考古学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

二、考古摄影的基础知识1. 摄影工具考古摄影通常采用相机、三脚架、灯光和测距仪等工具,其中相机是用来记录考古现场的主要工具,一般选择高像素、画质好的数码相机。

三脚架是为了保持相机的稳定性,避免震动和模糊。

灯光则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光线,拍摄清晰的照片。

测距仪是用来测量景物与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包括远距离激光测距仪和近距离测距仪,以便进行实际距离的测量。

2. 摄影参数摄影参数是指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和焦距等参数的设置。

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决定景深的深浅;快门速度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决定照片的清晰度;感光度是指底片的感光程度,决定照片的明暗程度;焦距决定景深的大小。

这些参数的合理设置对考古摄影的效果影响很大,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摄影构图摄影构图是指在摄影时对景物进行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合理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人。

考古摄影中,构图要求对被摄物体的形状、纹理、线条、色彩等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考虑到照片的整体风格和表现力。

4. 光线处理光线处理是考古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光线的不同会影响图像的明暗、层次和质感。

考古摄影中常常需要进行对比、补光、避光等处理,以保证被摄物体的真实性和清晰度。

5.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在摄影完成后,利用电脑和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编辑、修饰和优化的过程。

常见的图像处理操作包括剪裁、调色、锐化、去噪等,使照片更加精美和真实。

三、考古摄影的应用1. 考古发掘记录考古发掘现场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遗址、文物和建筑,通过考古摄影可以对这些进行详细记录,保留下来供后续的研究和展示。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初中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初中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摄影概述1.摄影是一门通过光线在感光材料上映射影像的艺术和技术。

2.摄影术是古今中外的一门重要的可视艺术二、考古摄影的概念1. 考古摄影是指运用摄影技术进行考古实地工作的记录和研究。

2. 考古摄影是考古学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摄影器材记录考古工作现场的情况以及考古文物的外观、纹饰、文字等细节,为考古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考古摄影的重要性1. 考古摄影记录详细的考古实地工作内容,包括挖掘过程中的发现情况、结构遗迹、文物保存状态等,为后续的研究和整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2. 考古摄影能够将考古现场的实际情况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物的变化,可以作为重要的资料用于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

四、考古摄影的技术要求1. 考古摄影需要使用专业的摄影器材,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2. 考古摄影需要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曝光、对焦、构图等。

3. 考古摄影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拍摄,如室内、室外、光线暗淡等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4. 考古摄影需要掌握后期制作的技术,包括照片修图、色彩处理、文字标注等。

五、考古摄影的应用范围1. 考古摄影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发掘现场的记录、文物的拍摄、遗址的测绘等。

2. 考古摄影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文物的鉴定、考古图书的出版、学术论文的发表等。

3. 考古摄影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文物的数字化存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等。

六、考古摄影的实际操作1. 在拍摄考古发掘现场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保证曝光的准确性。

2. 在拍摄文物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突出文物的特色,无失真的表现文物的外观和纹饰。

3. 在进行后期制作时,要注意照片的修图和标注,保证图像的质量和真实性。

七、考古摄影的注意事项1. 考古摄影要尊重文物和考古现场,不得对文物和考古现场造成损害。

2. 考古摄影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私自擅自拍摄受保护的文物和考古现场。

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考古学也逐渐运用各种新技术来辅助研究,以提高考古学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1.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图像、空中摄影或激光扫描等技术,可
以快速、精确地发现地下或地表的考古遗址,甚至可发现人类历史上未知的文化遗存。

遥感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调查大面积的地区,并在地面实地考察前提供重要信息。

2.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可将考古遗址的数据管理和保存工
作更加高效化、精准化。

数字化数据可应用于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

3.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可用于考古学中的DNA分析,帮助确定
人类、动物和植物遗存的物种和血缘关系,以及还原近亲族之间的肉体特征和基因组成。

4. 碳14测年:该技术可用于准确地测定有机物质的年龄,如古代文物、骨骸、植物和动物的遗骸等,以帮助考古学家确定这些文物的年代和历史背景。

总体而言,科技的进步为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前进的动力,也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 1 -。

图像处理在考古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图像处理在考古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图像处理在考古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考古学是一门通过研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来揭示过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在考古研究中,图像处理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考古学家更好地获取、分析和展示考古信息,还能为考古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首先,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修复与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许多出土的文物由于年代久远、环境侵蚀等原因,往往存在破损、残缺的情况。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考古工作者可以对这些受损文物的图像进行数字化修复。

例如,利用图像拼接和融合技术,将文物的碎片进行虚拟拼接,以还原其原本的形态。

同时,还可以对文物表面的污垢、锈迹等进行去除,增强文物的细节和特征,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资料。

在考古遗址的测绘与分析中,图像处理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的考古遗址图像,经过图像处理软件的分析,可以生成高精度的地形图、地貌图等。

这些图像能够清晰地展示遗址的地形起伏、布局结构等信息,有助于考古学家了解遗址的整体范围、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此外,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遗址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发现遗址的变迁过程,为研究古代人类的活动和文化演变提供重要线索。

图像处理在考古文物的分类与鉴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量出土的文物,传统的人工分类和鉴定方法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提取文物的形状、纹理、颜色等特征,并运用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文物的自动分类和鉴定。

例如,对于陶瓷器,可以通过分析其器型、纹饰等特征来判断其年代、产地和制作工艺;对于金属器,可以通过分析其表面的锈蚀程度和成分来推测其制作工艺和使用历史。

在考古绘图方面,图像处理技术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过去,考古绘图通常需要考古工作者手工绘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精度难以保证。

如今,通过数字化摄影和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将文物的图像直接转换为精确的线图,并进行标注和注释。

考古学的创新新技术的应用

考古学的创新新技术的应用

考古学的创新新技术的应用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明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以及文献资料的研究,揭示并还原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和思想演进过程。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考古学也借助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更精准、高效的研究手段和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考古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创新新技术。

一、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测定物体距离和形状的方法。

在考古学中,激光雷达技术常被用于地面勘测和遥感观测,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古代遗址的地形和构造信息。

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考古学家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数字模型,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地电阻率成像技术地电阻率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的方法,来揭示地下结构和遗迹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电流在地下的传导特性,通过在地面上布设电极,并通过测量电阻率来重建地下的结构。

在考古学中,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遗址勘探和探测,可以帮助考古学家非破坏性地探查出地下的文化遗迹和建筑结构。

三、无人机航拍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是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摄影和图像采集的技术。

在考古学中,无人机航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遗址的勘测和摄影,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影像数据。

通过无人机航拍的图像,考古学家可以获取到全新的视角和尺度,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古代遗址的布局、形态和环境特征。

四、三维重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将物体或场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重现的技术。

在考古学中,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从现场采集的遗址数据或文物数据转化为真实的三维模型,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动态漫游和交互式探索。

这使得考古学家和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古代遗址和文物,同时还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和模拟重建,提供更多线索和解释。

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考古学在创新新技术的助力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激光雷达、地电阻率成像、无人机航拍和三维重建等技术的应用,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更多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同时也拓宽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doc】照相制图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以绘制探方四壁图为例

【doc】照相制图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以绘制探方四壁图为例

【doc】照相制图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以绘制探方四壁图为例照相制图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以绘制探方四壁图为例博物馆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116期)?考古与文物?照相制图技术在考古掘中的应用——以绘制探方四壁图为例刘玉成李丹摘要: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使用照相机和计算机软件Photoshop来绘制作为资料存档和可供发掘简报或报告直接使用的探方地层图.关键词:照相制图探方四壁图考古发掘Photoshop野外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在考古学的研究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为考古学研究提供最新的也是第一手的基础材料.而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尤以考古发掘提供的材料最为丰富和详实.对于目前所采取的探方,探沟发掘法, 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常常面临探方 (探沟)平面图和四壁地层图的绘制,而这不但是科学提取考古材料信息的手段,而且在考古发掘中也是必需的要求.有时,在发掘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将有不小的工作量.笔者自大学毕业以来,长期工作在考古发掘第一线,用常规方法绘制了不少的平面图和四壁剖面图,即在拉好基线后,用卷尺逐个去量遗迹或地层线的特征点,然后再把这些点用平滑的线条连接起来.有时有民工帮着测量,但民工要不是测量的不准确,就是不知道我需要测哪里;有时,自己画自己测量,又比较费时费力.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通过逐步学习到的一些摄影和 Photoshop绘图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方便快捷并易于操作的绘图方法.通过今年夏季在白城永平遗址的实践检验,证实了它的可靠眭和准确性. 本文拟就绘制探方四壁剖面图(亦即探方地层图),谈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不足与谬误之处,敬请方家不吝指教.此次在白城永平遗址所布的探方规格为 10米×l0米,东,北各留1米隔梁,因此在未打掉隔梁的情况下,探方壁实际的宽度为9 米.操作步骤如下:一,拉参考基线1.拉水平基线.为探方的每一个壁都拉匕基线,并用水平尺测量校正到水平位置, 最好能使探方四个壁的水平基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水平基线既可布在地表之上,亦可布在探方壁之问,视具体J睛况而定.由于白城,故选择了永平遗址的地层深度不超过1米利用布方的木桩,直接把水平基线布在了地表之上.2.拉垂直基线.准备四条垂直基线,可简单制作,也可直接用四个小铅锤.在绘制本遗址的剖面图时,笔者用四条1米的线绳并在其两端各拴上稍有重量的石块制作了四条简单的基线.然后将四条基线以1.8米的间距均匀地分布在探方壁上,将探方壁分成五等分,探方壁的两端亦即探方的四角处不用放垂直基线,并确保每条垂直基线都处于垂直状态,目.达到地层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布水平基线一是为了让地层剖面参照水平,二是用于后期的变形校正;垂直基线则是起着分割探方壁和变形校正作用.二,照相使用相机的长焦镜头,以较远的距离, 水平对准探方壁被垂直基线五分的每一等分,分别将其拍照.注意,要使水平基线和两条垂直基线都被包含在照片上.本遗址使用的相机为CannonEos40D,镜头为EFS l7—85mm.由于本遗址布方规格为10,,xl0 米的,所以在方内就有9米长的空间可以用来作为照相的距离.地层厚不过1米,我们将镜头水平对准了每一等分的中部.依样画葫芦,我们对探方的每一个壁都作了相同的处理.三,Photoshop处理将拍好的照片导入到电脑里,用Photoshop依次打开,对每一张照片作如下处理:1)变形校正.由于考古制图绘的是正投影图,而拍出来的照片虽尽力使之与正投影接近,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大或小的镜头变形,所以我们在Photoshop里安装一个校正变形插件—_RectilinearPanoramaProv1.2.1(此插件可从网上下载).点"滤锚'"Altostorm''''RectilinearPanoramaProv1.2.1",出现一校正变形对话框.因为我们拍摄的照片里一般有三条校正参考线,顶部的水平基线和两侧的垂直基线,探方壁两端的照片可利用探方的角线各作一条参考线 (前提是探方角在发掘时一定要修切的竖直),所以我们在对话框的右侧水平失真一栏下点选"Ol曲线",垂直失真一栏下点选".2 曲线".这样操作后,将在左侧的照片上出现三条红线(一横二纵),一次点击,每条红线上将出现三个红色实心圆点,拖动三个圆点, 使红线与照片上所拉基线重合.最后,连续点击"下一步'',直至校正完成.2)裁剪与拼对照片.第一步,使用左侧工具箱中的"裁剪工具',在属性栏里设置其宽度参数为3.6厘米,对每张校正好的照片进行裁切.裁切时,使裁切框左右两侧裁切线与照片中的两条垂直基线重合,其高度上要超过水平基线,下要超过探方壁底.因为探方壁宽9米,五等分之,每一等分宽1.8米, 绘制1:50的图,每一等分在图上的宽便为3.6 厘米.要绘制不同比例的剖面图,裁切的宽度如上述算出.第二步,将裁切好的五张照片按探方壁实际白勺J隋形依次拼对,使之成为一张照片,这样一张为实际探方壁实际大小 1/50的接近正投影的照片就制成了.3)绘制剖面线图.在做好的照片上,新建一普通图层,并调整照片的分辨率为600ppi,用路径工具,照探方壁上地层线依样描绘,然后选择合适的画笔进行描边.最后删除照片图层,拼合图像,这样一个壁的剖面线图就呼之欲出了.4)添加注释.用文字工具在图的两端添加表示方向的字母(表示方向的字母有E,S, w,N)或汉字(东,南,西,北);在地层里编出相应的地层号;在图的下端标明是探方的哪个壁以及在适当的位置写出图名,图号,比例,绘者,日期.如若发掘至生土了, 亦别忘记添加生土线.关于如何添加生土线, 可参考笔者另一拙文<<AdobePhotoshop在考古绘图中的使用实例二则.至此,一幅具有完整信息并可直接上发掘简报或报告的剖面图就绘制完成了.写作本文时,笔者还未对其它规格的探方(或探沟),如5米×5米的探方壁作出任何的绘制实践,因此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应用到其它规格的探方或探沟,尚不能妄下断言. (作者: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硕士)。

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概述: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和方法对目标进行测量、分析和成图的技术手段。

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一、文物保护中的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案例1.1 古建筑测绘与保护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精确的测绘和保护。

摄影测量技术通过无人机航拍和三维重建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古建筑的全面测绘和高精度化模型重建,为古建筑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例如,在对某座古城墙进行保护修复过程中,利用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了古城墙的立面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准确的尺寸和形状,从而指导修复工作的进行。

1.2 遗址遗迹勘探与研究在考古研究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遗址遗迹的勘探和研究。

通过利用航空摄影和激光雷达扫描等手段,可以获取遗址遗迹的全貌图像和精确的三维数据,帮助考古学家快速了解和分析遗址遗迹的特征和结构。

例如,在对某一古代城市遗址进行研究时,利用航空摄影获取了该遗址的全景图像和高分辨率影像,结合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重建,形成了城市遗址的全面数字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城市的布局和规划。

二、摄影测量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案例2.1 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是对古代遗址进行挖掘和研究的过程。

传统的考古发掘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且对文物保护存在一定的破坏性。

而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考古现场的非接触式测量和记录,减少对文物的破坏。

例如,在对某一古代墓葬进行发掘时,使用摄影测量技术拍摄葬礼现场的多张照片,并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墓葬的形状和结构信息,帮助考古学家快速评估墓葬的价值和保护等级。

2.2 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的修复与保护需要精准的测量和记录,以确保修复过程中的细微差异和损伤得到准确的还原。

摄影测量技术通过高精度影像处理和三维重建,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全面测量和精确的数字模型建立。

《考古绘图与摄影技术》习题与答案

《考古绘图与摄影技术》习题与答案

《考古绘图与摄影技术》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绘图:考古绘图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遗址、遗迹、文物等进行精确、科学记录的一种手段,通过图形方式将考古现场的发现和观察结果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以供学术研究和交流使用。

2. 平面图:在考古绘图中,平面图是指对遗址或遗物的二维投影图,包括遗址布局图、墓葬结构图、器物形态图等,用于展示其整体布局、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

3. 立体图:立体图又称三维图,是在考古绘图中通过透视原理绘制出的具有深度感的图像,如遗址剖面图、文物立体示意图等,以便于直观呈现物体的空间结构和形状。

4. 考古摄影:考古摄影是指运用摄影技术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以及相关现象进行真实、客观记录的过程,旨在为考古学研究提供直观、详尽的影像资料。

5. RTI(Reflectance Transformation Imaging)技术:RTI是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通过捕捉物体表面在不同光源角度下的反射特性,生成可以动态调整光照方向和强度的高分辨率图像,极大增强了对微弱细节和表面纹理的揭示能力。

二、填空题:1. 考古绘图要求做到______和______相结合,既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又要注重表现的艺术性。

答案:科学性;艺术性2. 在考古摄影中,为了减少拍摄时的阴影干扰,通常会采用______光线进行拍摄。

答案:自然光或均匀布光3. 通过______摄影技术,可以有效地记录和分析文物上的微痕、铭文等细微信息。

答案:显微摄影4. 考古绘图的基本步骤包括现场测绘、______、后期整理和成果编制等阶段。

答案:初步绘制5. RTI技术的核心设备是______系统,它能够模拟多种光照条件并捕获物体表面的所有反射信息。

答案:多光源成像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考古绘图的主要工具?A.量角器B.指南针C.照相机D.直尺和三角板答案:C2. 在制作陶器等易碎文物的三维模型时,常采用哪种技术?A.三维激光扫描B.RTI技术C.无人机航拍D.全站仪测量3. 对于深埋地下的墓葬结构,最适宜利用哪种考古绘图方法进行记录?A.平面图B.立面图C.剖面图D.轴测图答案:C4. 以下哪种摄影技术主要用于大型遗址的全景拍摄?A.鱼眼镜头摄影B.红外线摄影C.X射线摄影D.微距摄影答案:A5. 在考古摄影中,为了防止闪光灯对文物产生损害,通常会使用什么类型的光源?A.强烈的直射日光B.偏振光C.连续可调的柔和人工光源D.紫外线光源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考古绘图的基本原则?A.准确性B.完整性D.艺术性E.主观性答案:ABCD2. 在考古摄影中,可能用到的特殊摄影技术包括:A.红外线摄影B.紫外线摄影C.X射线摄影D.显微摄影E.无人机航拍答案:ABCDE3. 考古绘图与摄影技术在记录和研究文物时的作用包括:A.精确再现物体形态和结构B.揭示表面细微痕迹和纹理C.长期保存和传播考古信息D.为修复保护提供依据E.通过影像比对进行真伪鉴定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设备或工具常用于考古绘图?A.直尺和三角板B.圆规C.量角器D.透视尺E.数码绘图板答案:ABCDE5. 关于RTI(Reflectance Transformation Imaging)技术的应用,正确的说法有:A.可以捕捉并显示文物表面的微弱文字和图案B.能够模拟多种光照条件以展现细节C.可用于对陶器、金属器等各类材质文物的研究D.适用于大型遗址的整体三维重建E.可取代传统的考古绘图方法答案:ABC (注:RTI技术虽然先进,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考古绘图方法)五、判断题:1. 考古摄影时,必须使用专业单反相机和大光圈镜头才能获得高质量图像。

考古学中的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

考古学中的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

考古学中的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考古学,这门通过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探索过去的学科,其核心工作之一便是遗址的发掘与记录。

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我们解读历史、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遗址发掘是一个极为细致且复杂的过程,就如同侦探在犯罪现场寻找线索一样,考古工作者需要小心翼翼地揭开岁月的面纱,探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

在开始发掘之前,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首先,要对遗址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测绘,了解其范围、地形地貌以及可能存在的遗迹分布情况。

这就像是在出发前规划好路线图,以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

当正式开始发掘时,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探方发掘法,将遗址划分成一个个规整的方形区域,逐格进行挖掘。

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发掘的系统性和有序性,使得出土的文物和遗迹能够有清晰的位置关系。

在挖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会使用各种工具,如手铲、刷子等,轻轻地去除泥土,生怕破坏了隐藏其中的珍贵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遗址发掘也引入了许多高科技手段。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在不进行实际挖掘的情况下,对遗址的地下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质雷达、磁力仪等设备的应用,能够帮助探测到地下的埋藏物、建筑遗迹等,大大提高了发掘的效率和准确性。

而与遗址发掘相辅相成的是记录技术,它是将发掘过程和成果准确、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关键。

文字记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考古工作者会详细记录每一天的发掘情况,包括发掘的位置、出土的文物、遗迹的特征等等。

这些文字记录就像是一部详细的日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除了文字,绘图也是必不可少的记录方式。

考古绘图要求精准、细致,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文物和遗迹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特征。

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不同类型的绘图,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遗址的布局和地层关系。

摄影技术在遗址记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清的照片能够捕捉到文物和遗迹的细微之处,包括颜色、纹理等。

考古学新技术在文物发掘中的应用

考古学新技术在文物发掘中的应用

考古学新技术在文物发掘中的应用考古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文化遗产和历史地理信息的学科。

通过考古学,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过去的历史文化,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根源。

由于历史老远,文物已经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积淀,然而在考古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手段来保存和保护这些文物遗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学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技术在文物发掘中的应用。

一、无损探测技术在传统的考古学研究中,需要用铲子把地面刨开,然后挖掘文物保护现场。

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可见,但会对现场造成破坏和伤害。

而利用无损探测技术,我们可以不需要打开地面就能够收集数据,并查找文物的位置和形状。

无损探测技术主要包括电阻率成像、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雷探测。

电阻率成像可帮助考古学家在不破坏地下的情况下找到文物的现场。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通过分析地下的电磁波来了解地下结构的方法。

地雷探测则用于从地面找到隐藏的历史遗迹,例如战争中留下的武器、弹药等,这些遗迹一般深埋在地下。

二、三维打印技术考古学家得到的许多文物都只有残缺不全的部分,也有的还只有简陋的图纸记录。

如何更好地还原文物的样子,便成了一个艰巨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三维打印技术。

三维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之一,它通过扫描一个物体的形状,并使用复杂的算法来构建一个三维的模型。

这个技术可以使考古学家深入到文物当中,快速获得信息。

三、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文物保护过程中,记录大多通过蓝图和文字来完成,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误差比较大。

而利用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则可以收集到一切与文物有关的图像和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用于建模、构建虚拟展览,以及渲染文物的形状和颜色。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物保护的速度,同时也使得保护更加精确。

四、卫星摄影技术卫星摄影技术可以让我们在地表无法达到的地方,也能够进行考古研究。

卫星摄影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生成遥感图像,通过遥感图像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区域的土地和地形,也可以查找文物的位置。

测绘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

测绘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

测绘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引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保存和解读古代遗迹和文物,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在考古学研究中,测绘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测绘技术能够帮助考古学家精确测量和记录文物遗址、建筑结构等信息,为考古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测绘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测绘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1.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考古勘探中,可以通过航拍获取大范围的遥感影像。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考古学家能够发现地表的隐蔽地貌特征,发现未知的古代遗址。

航空摄影测量还可以提供大面积的地形地貌数据,为考古学家准确定位考古遗址提供帮助。

2.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包括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工具的使用。

全站仪可以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获取建筑物、文物遗址等的三维坐标信息。

激光扫描仪能够快速、高精度地采集大量建筑物的点云数据。

这些测量数据能够还原文物和遗址的真实形态,为考古学家提供可视化的研究材料。

第二部分:测绘技术在考古遗址保护中的应用1.建筑物监测与保护考古遗址中的建筑物往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对于保护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测绘技术可以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测绘仪等设备对建筑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记录建筑物的损坏与变化。

同时,测绘技术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建筑物图纸,为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2.文物装配与重建在考古发掘中,经常会发现碎裂或破损的文物。

利用测绘技术,可以将文物的碎片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数据进行三维设计和装配,尽可能地恢复文物原有的形态。

测绘技术还可以协助考古学家对文物进行修复和复原,使其能够展示给公众。

第三部分:测绘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推动作用1.数据管理与分析测绘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包括地理信息、坐标数据、影像数据等。

这些数据对于考古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整理至关重要。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考古学家可以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集成,进行全面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考古学中的现代技术应用

考古学中的现代技术应用

考古学中的现代技术应用考古学是一门探究人类文化历史的重要学科,通过对人类遗存物的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历史的演变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在考古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考古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遥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航天或者其他远距离手段对目标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技术。

在考古学中,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考古勘探和遗址保护。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目标的信息数据,预测潜在考古遗址的位置和面积,并为后续的考古发掘工作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和基础数据。

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中,航空摄影技术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摄影机捕捉到的照片可以反映地表物体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进而识别和发现地面遗迹和建筑物。

同时,在卫星遥感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卫星图像可覆盖大面积地理范围,可以用于考古点选型和考察区域筛选。

二、物探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物探技术是指应用物理学知识,通过测量地下物质的性质和构造,探测地下构造成像的高科技勘探方法。

在考古学中,物探技术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勘探工具,主要用于对地下文物、遗迹、墓葬等遗存建筑的探寻。

在物探技术的应用中,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具。

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和反射变化,可以反映出地下构造的性质和分布,从而推断地下文物和建筑遗址的分布情况。

同时,地电技术、地磁技术、重力技术等也都适用于考古遗址的探寻和研究。

三、数字模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数字模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数字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分析和模拟的一种技术。

在考古学中,数字模拟技术可以用于重建历史时期的遗迹、文化场景和城市规划,从而更好地复原历史真相和文化遗产。

在数字模拟技术的应用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具。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将遗址、文物或者其他建筑物的三维形态数字化成为三维模型,从而更加精确地还原建筑物文化风貌以及保存文化遗产。

考古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考古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考古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一、测绘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在考古学领域中,测绘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目前,主要的测绘技术包括激光扫描、全息测量、数字化摄影测量、三维重建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捕捉物体的三维形态,将考古现场的细节展现得非常清晰。

全息测量技术可以显示物体的全息图像,让考古学家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对于大型遗址的测量尤为有用。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多个数字照片、激光扫描和全息图像进行融合,构建出更为精准的三维模型。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比如说,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成为测绘技术的重要方向,让考古学研究变得更为直观、生动。

二、遥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飞机、卫星等远距离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考古学研究中,遥感技术可以非常快速而准确地获取遗址的相关信息。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其中,卫星遥感是最常用的一种,它可以利用卫星影像分析遗址的类型、分布和规模等信息。

航空遥感则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和高度数据。

地面遥感则是对于小范围的遗址和考古文物特别有用的一种技术。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比如说,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识别更多种类的文物物质,从而帮助考古学家更好地把握文物的真实情况。

三、数字化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是指将物理世界的事物转化为计算机处理需要的数字形式。

在考古学领域中,数字化技术能够非常准确地记录和保存考古现场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字化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包括数字文物档案、虚拟考古、数字化博物馆等。

数字文物档案可以将考古现场发掘和收集的文物信息数字化记录,实现文物信息全面、准确、可持久的保存。

虚拟考古可以将数字信息还原为实际的考古现场,让考古学家可以进行更为直观的观察和研究。

浅谈遥感技术航拍摄影在考古中的应用

浅谈遥感技术航拍摄影在考古中的应用

伪 , 定名 , 科学 正确揭示 藏品最本质 的特 征 , 合理 评 估其历史 、 学 、 科 艺术价值并 做 出科 学记 录” 。文 物
鉴定 知识 除书本理论知 识外 , 很多技 能是在 长期 的
博物馆并无此条件 。这就要求其藏品保 管员必 须担 当此 任 , 掌握一定 的文物修复技术 , 这样一可使残损 的藏 品恢复原貌 , 回归其文物原有 的文物价值 : 二可 研究制作完整珍贵 的二 、 三级文物复制件 , 以代替珍 贵的原 件供 陈列 、 研究使用 , 以达到保护珍贵文物的 目的 。藏 品保 管员如果具备一 般文物 的修复技 能 ,
否则 , 果判断失误 , 是错失机会 , 如 不 就是 以高价 买
来价值不 高甚至是假 的东西 , 这无 疑会给单位 造成
不 可弥补 的损失 。因此 , 每个保 管员都要在妥 善地 保养 和管理好文物藏 品的前提下 , 苦学 习文 物鉴 刻 定知识 , 努力提高文物鉴定水 平。 3 藏 品研究能力。藏品研究是博物馆 的重要业 . 务工作 , 也是衡量博 物馆 文物保藏综 合水平 的重要 指标 。保 管员既需要对 文物藏 品进行 专题性 研究 , 又需要 以文物藏 品为基 础 , 结合文 献及其他 学科 的 资料进行综合性研究。文物藏品的征集 、 整理 、 鉴定
8 文 世 ws 2 0 0 物 界 w 0 j 14
( 接 6 页) 上 0
2 山东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 《 . 中国临淄文物考 古遥感
摄影图录》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0 0年 1 , 20 O月第一版 。 3 中国历 史博物馆遥感 与航空摄影 考古 中心 、内蒙 . 古 自治 区文物 考古研究所 《 内蒙古东南部航 空摄影考古
貌、 地形 标 志直观地 显露 出来 , 又可 以通过 阴影标 志、 洪水 标 志等得 到反 映 , 下遗 迹则 可 以通 过植 地 被标 志 、 霜雪 标志 、 土壤标 志 、 潮湿 标志 表现 出来 。 但 是遥 感技 术 只能从 高空宏 观 上显示 出古代 遗迹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古摄影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考古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 考古摄影的定义考古摄影是指利用摄影技术对考古现场、考古遗址、文物、藏品等进行拍摄记录、研究和展示的活动。

它通过摄影镜头捕捉对象的影像,以图像的形式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

2. 考古摄影的意义考古摄影在保护文化遗产、重建古代文明、研究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记录和保存考古现场的信息,帮助考古学家进行研究和保护工作,同时也能够向社会公众展示古代文明的魅力和历史的真相。

二、考古摄影的技术要求1. 摄影设备考古摄影需要专业的摄影设备,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灯光等。

相机要求像素高、色彩准确、对比度强,以便拍摄清晰的影像。

镜头需要广角、中长焦等不同类型的镜头,以适应不同拍摄场景的需求。

2. 摄影技术摄影师需要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包括光圈、快门、焦距、对焦、曝光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古现场拍摄时,要根据光线、环境、文物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拍摄效果清晰、真实。

3. 后期处理考古摄影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包括调色、剪裁、修图等步骤。

后期处理可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展现文物的特点、保存历史信息,因此要求摄影师掌握一定的后期处理技能。

三、考古摄影的拍摄对象和方法1. 考古现场在考古现场拍摄时,摄影师需要全面记录遗址、遗物、构筑物、墓葬、壁画等内容,以便后续研究和保护工作。

拍摄方法包括全景拍摄、局部特写、立体测绘等,可以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进行拍摄。

2. 文物、藏品对于已经发掘或者收藏的文物、藏品,摄影师需要进行专业的拍摄记录,以展现其特点和保存历史信息。

拍摄方法包括静物拍摄、微距摄影、三维扫描等,可以利用专业的设备和灯光进行拍摄。

3. 重建模型考古摄影还可以用于重建古代建筑、古代文明等内容的三维模型拍摄。

摄影师需要掌握数码摄影、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拍摄,以生成真实的重建模型。

四、考古摄影的保护和展示1. 数字化存档考古摄影记录需要进行数字化存档,以便长期保存和传承。

考古学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考古发掘效率

考古学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考古发掘效率

考古学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考古发掘效率在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考古学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考古学家们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发掘工具和方法,而是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发掘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遥感技术成为了考古学家的得力助手。

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手段,能够从宏观上对大面积的考古区域进行观测和分析。

遥感图像可以揭示出地表下的地形起伏、土壤湿度等特征,帮助考古学家发现潜在的遗址分布。

比如,在一些植被茂密的地区,传统的地面勘察可能会受到限制,但遥感技术却能穿透植被的遮挡,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古代建筑遗迹或道路走向。

其次,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考古发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磁力勘探可以探测到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比如古代的炉灶、窑址等会因为高温而改变土壤的磁性,从而在磁力图上显示出异常;而电阻率法能够根据不同土层的电阻差异,勾勒出地下遗迹的轮廓。

这些技术使得考古学家在正式发掘之前,就能对遗址的布局和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发掘计划。

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也为考古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利用激光扫描或结构光扫描等手段,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遗址和文物的三维模型。

与传统的手工测量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速度,而且能够捕捉到更多细微的细节。

这些三维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记录和保存考古成果,还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后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考古现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日益重要。

通过使用专门的软件,考古学家可以实时记录发掘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出土文物的位置、地层情况、照片和注释等。

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还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研究和报告撰写提供有力支持。

在文物的分析和鉴定方面,科技手段同样大显身手。

例如,利用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确定文物的化学成分,从而推断其制作材料和来源;而碳十四测年法则能够准确测定有机物文物的年代,为考古年代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考古学中的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探讨

考古学中的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探讨

考古学中的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探讨考古学,这门通过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探索过去的学科,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演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在考古学研究中,遗址发掘与记录技术则是获取和保存历史信息的关键环节。

遗址发掘是考古工作的核心部分之一。

它并非简单地挖掘土地,而是一项需要精心规划和细致操作的工作。

在开始发掘之前,考古学家通常会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包括对遗址所在地区的历史文献查阅、地理环境考察以及与当地居民的交流等。

这有助于了解遗址的大致背景和可能存在的价值,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指导。

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会根据遗址的规模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发掘方法。

常见的有大面积揭露法和探沟法。

大面积揭露法适用于面积较大、保存较好的遗址,可以全面展示遗址的布局和结构;探沟法则常用于初步探索或对特定区域进行重点研究,能够以较小的工作量获取关键信息。

在发掘时,分层发掘是一个重要原则。

这就像切蛋糕一样,将遗址按照不同的地层分层,每一层都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时期和文化堆积。

通过仔细分辨和记录这些地层,考古学家可以建立起遗址的年代序列,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而记录技术在考古发掘中同样至关重要。

准确而全面的记录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

记录的内容包括遗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发掘区域的布局、出土文物的位置和特征等等。

文字记录是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考古人员会详细描述发掘过程中的每一个发现,包括文物的形状、大小、材质、纹饰等特征,以及它们所处的地层和位置关系。

同时,还会记录发掘现场的环境情况,如土壤的颜色、质地、湿度等。

绘图也是常用的记录手段。

考古现场图包括遗址平面图、剖面图和文物图等。

平面图能够展示遗址的整体布局和各个遗迹之间的关系;剖面图则可以清晰地呈现地层的堆积情况和遗迹的结构;文物图则精确地描绘出文物的形状和细节,为研究和展示提供直观的资料。

摄影技术在现代考古记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清的照片能够捕捉到文物和遗迹的细微之处,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为研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作者:————————————————————————————————日期:摄影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社会科学论文摄影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尹航,孙永刚(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1)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数码摄影、摄像技术手段在考古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凸显。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考古摄影的基本拍摄内容、摄影图像信息基本要求以及文物摄影的用光方法等方面,对摄影技术在考古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室内文物摄影;外置离机闪光灯系统;完整性;真实性中图分类号:K8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28-0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数码摄影、摄像技术手段在考古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摄影技术如何在考古资料获取与研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考古摄影的基本拍摄内容考古摄影要明确拍摄目的是什么、与传统的摄影区别、考古摄影的侧重点在哪里。

首先是要明确拍摄目标,即考古调查对象、发掘的古城遗址、古代祭祀地、古代战场、古代窑址等。

然后跟据所要拍摄地点准备所需的摄影器材,拍摄环境不同,采用的拍摄方法与器材也不同。

利用数字摄影我们更好地完成考古所需的拍摄,能更全面直观地反映详细的考古信息。

有别于传统的胶片摄影,内存卡完全可以替代胶片,通过内存卡所存储的图像信息,在pc端能进行后期处理,最终获得我们所需的考古图像信息。

为了尽可能多地采集考古图像信息,就要带容量较大的存储卡,户外考古摄影还要带两张或者两张以上的存储卡。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摄影架和外置离机闪光灯系统在何种环境条件下都是必要的器材,因为利用外置离机闪光灯系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考古图像细节,而摄影架是保障图像清晰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采用快门线活wifi控制快门的方法,任何的抖动都会对画面的清晰度有所影响,即便是用光学防抖镜头。

此外要力求全面,对于户外的遗址、发掘对象的环境,例如遗址周围的山川、河流、水土、植被环境、相邻的建筑群等,还有发掘平面上的一些细节,如地面暴露在外的器物、遗址破坏的情况、发掘现场的情景都要拍摄。

二、考古摄影图像信息的基本要求考古摄影图像信息要达到:(1)曝光要准确,(2)构图合理简洁,(3)成像信息清晰,(4)拍摄内容要全面,(5)拍摄要有重点。

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到局部地拍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在不同光源下拍摄。

用俯拍表现整体,以反映整个发掘现象和研究员的发掘活动。

对于需要表现细节的探方或遗物就要应用外置离机闪光灯打出一个柔和散射光作为主光源,以采集到更多的考古图像信息。

至于曝光,要尽量要采取一个包围式的曝光,即过曝、合适、欠曝,三张或三张以上的曝光,宁多无缺。

如果不认真拍摄,有些特殊的情景可能就再也无法挽回,会给该遗存的研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图像数据的存储格式方面,要采用RAW格式+优质JEPG格式。

RAW主要用于后期图像的处理,优质JEPG 格式用于图像的预览。

及时观察图像信息中的不足,能进行后期处理的可以不用补拍,有些特殊遗迹或器物一定要进行再次的补拍。

拍摄完毕后,要对图像认真检查,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漏拍或多拍。

重中之重就是对拍摄器物或遗址进行编号和记录,时间地点气候等重要信息都要详细记录,这样拍摄才有利于日后的研究。

(一)室内拍摄室内摄影,主要是对那些可移动文物进行的拍摄。

因为是可移动的,所以我们能选择更好地条件和环境进行拍摄,以全面直观地反映拍摄对象,记录更多的信息。

最好选择专业摄影棚,即便条件不好,几盏室内摄影灯和闪光灯、反光板,也能解决考古摄影的基本拍摄。

人造光源的效果有别于自然光源,它的可控性能轻易营造出我们需要的效果。

要根据拍摄对象的肌理、质地、形状、大小采用不同的光源方式。

一般的器物,拍摄台面要做背景。

立面和平面是需要一个平滑过度的,不能形成角,如果是白背景,加闪光灯适当调节,可以制造出自然的从暗到亮的渐变效果。

一般情况下只有一盏灯作为主光源即可,其他灯源作为辅助光源,用于去掉阴影、补光等。

对于一些较为细小、反光强、透明的器物,如小型石器、骨器、蚌器、玉器、纺织品等,就要制作一个特殊的载物台。

用透明玻璃板做台面,玻璃板离地面要有一定的距离,把被拍摄物体置于玻璃板上(如图1),这样,拍摄金银器就不会产生很重的投影。

在玻璃板下铺上黑色绒布,有助于消除投影,还渲染了气氛,更主要的是黑背景有良好的吸光效果,能更好地突出拍摄主体。

采用此种方法,相机的镜头要垂直于地面,三角架要用一个重物加固,以防相机与三角垂直而侧倾翻倒。

拍摄时用快门线拍摄。

文物的摆放也很有讲究,色彩、肌理、形状、大小,金石、青铜、丝质物品等如何去搭配,如何构成画面,是利用传统的摄影的三分法构图,或者绘画中的点线面的图形构成,都有一定的规律。

但文物摄影讲究的是古朴、典雅,切记使用较为强烈的对比,如色彩上采用互补色进行配色,形状上采用极大极小的对比,画面空间上采用大面积留白等,都不适于文物摄影。

文物摄影追求的是真实性,拍摄要遵循器物本身的真实,做到忠于历史,忠于现实,还原器物原有的面貌。

所以在镜头的选取上要采取尽量畸变小的镜头,焦段上采取中长焦段,距离要稍远一些,不要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容易造成畸变。

有闪光灯的参与,光圈要采用最佳光圈,中长焦镜头采用F10-F16的光圈,档位用M,快门在100-200之间,切记调到250以上。

一般的闪光灯最高能达到1/250秒的同步,高于这个数值,被拍摄物体可能无法正常曝光,造成曝光过度或形成慢门同步的效果,被拍摄物体一半没有曝光。

拍摄前要先调整白平衡,或者调成自动,在后期统一调整白平衡。

至于滤镜,数码相机最新产品基本可以取代滤镜效果。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搭配光学滤镜,条件有限可以在后期进行调整。

为达到精确对焦和准确的白平衡,要采用三合一对焦板对焦和校准白平衡,精确对焦后,拍摄物体和摄影架就不能移动了,然后将自动对焦调成手动对焦。

在对焦点的选取上,尽量采用中心点对焦,对焦点要在器物的中部,例如拍摄“鼎”(如图2),就要在“鼎”的耳部对焦,配合小光圈,避免虚化效果,力求拍摄更多的器物细节。

(二)室外拍摄1.拍摄记录。

2.先拍下遗址、遗迹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层关系、灰坑范围以及采取品的分布情况。

3.开始正式挖掘时,按照发掘进度逐层拍摄。

拍摄的内容包括发掘地点的地形、地貌,发掘现场的工作情况、挖掘方法、发掘过程,发现的城址、沟渠、柱穴,墓葬的坑位、结构、葬具、人骨、兽皮及随葬品等。

4.现场全部暴露出来后,俯拍一张平面全景图。

5.室外拍摄设备。

镜头选择,如果对象是遗址的大面积拍摄、局部探访和器物等的特写,需要一只广角镜头,局部特写要用一只微距头,以便对焦,表现更多细节。

所以要选用14-24mm的广角头、105mm的定焦微距头、24-85mm中长焦段。

三脚架要选择重量相对较轻便的碳纤维三脚架,稳固还便于携带,可适当在架子上加重物来增加稳定性。

离机引闪系统:支持ttl的闪光灯3只、离机引闪器、反光板、多功能反光伞(有反光和柔光功能的反光伞)、闪光灯架3只、测光表、快门线等。

6.光的应用。

(1)自然光。

首先要讲讲几种光的类型及其特点,顺光光线均匀,拍摄不是凹凸有致的形体,其表面能均匀受光,不产生高光和亮调,可拍出柔和的效果。

侧光适合拍凹凸有致的文物,例如碑刻上的字,陶罐上的之形纹饰等。

逆光能营造更好的空间感。

拍摄时要根据光的不同特性以及拍摄对象选择合适的光源形式。

(2)室外摄影的光线相对复杂,光线过强或不足都不适用拍摄,所以要借助于辅助光源,针对不同的光照条件,闪光灯和反光的配合,打出合适光源。

例如,光线较强的时候,拍出来的墓坑反差过大,利用闪光灯或反光板对墓坑补光,使整个画面反差减小,变得柔和。

阴天的时候,光线不足,或者画面很灰,对比相对较弱,就要用强制闪光灯,使拍摄物体的轮廓、线条变得清晰。

利用离机闪光灯制造侧光的效果,可以很好地呈现物体表面的纹饰、浮雕、碑刻等。

(3)光线极为不好情况下可采取外拍灯制造大面积持续光源进行拍摄,携带大容量电池或者电瓶是很有必要的,大功率的灯具耗电量极大,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柴油发电机。

(三)室内影棚拍摄考古摄影的对象是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所以要了解所拍摄文物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这样才能拍出器物的特点。

与此同时,也要遵循艺术的基本原理,正确构图,合理摆放及搭配,做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

室内摄影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采用更多种类的光源,合理地使用光源。

基本光源有两种,即散射光源和聚光光源,文物摄影一般用散射光源,极少的情况下才能用到聚光光源。

散光灯的照射效果是光照广泛、均匀,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逐渐减弱,而聚光灯照明集中、强烈,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明显减弱。

拍摄文物大多用散射光,因为它的光强性质接近于自然光,适合于人的视觉习惯。

三、具体介绍几种文物摄影的用光方法(一)常用光源前侧光与拍摄方向相同,并成45°角的光线,这时物体表面2/3 受光,1/3背光,形成明显的明暗对比(图3)。

但此时暗部往往亮度不够,不能反映暗部的影纹及层次,所以应该加反光板或加闪光照明。

在利用前侧光拍摄时尚要注意背景的颜色与拍摄主体的颜色的区分,拍深色物体时,以用淡色背景为好。

背景颜色的调整可以采取换背景布和调整灯光的距离来实现,背景远离灯光则颜色深,背景离灯光近颜色浅。

(二)侧光侧光是指与拍摄体成45°~90°角照射的光线。

用这种光线照明可以突出表现粗糙和有凹凸花纹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绳纹、铜器上的饕餮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如图4)。

根据侧光角度大、阴影短,角度小、阴影长的特点,在拍摄凹凸起伏的器物时要采用高位置的侧光,反之要采用低位置的侧光。

如果凹凸变化很小,侧光的位置就要很低,甚至采用接近90°角的正侧光,这样才能把要表现的细部色刻划出来。

玉器、石器、骨器上的使用与加工痕迹以及古纸、丝织器的纤维组织需要用聚光灯的侧光来照明;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铜镜、纸币、印章、封泥、瓦片、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和玉雕、骨雕等要用散光灯的侧光来照明。

运用侧光照明要防止光比过大或光线不匀,通常采用加辅助光的方法克服以上缺陷。

考古摄影技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考古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供了重要的可视性资料,针对不同的器物和不同的遗址可以采用不同的摄影技术与方法。

考古摄影的布光要根据器物来定,器物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肌理要采用不同的打光角度及光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