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一、开发利用影视资源的现实需求和客观条件
第一,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和增强课程开发建设能力。语文课程呼唤广大语文教师将影视资源纳入新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范围。
第二,影视资源丰富,完全具备将其引入课堂的客观条件。
影院时有新片上映,电视上常播和语文相关的综艺、访谈节目,在网上能搜索到大量电影和视频节目。学校教室都已配置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可直接搜索到所需的电影和视频。同时,关于文化或时代风貌的影视、视频,也常常出现在中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素材中,如《舌尖上的中国》《感动中国》等。
第三,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与学生存有隔阂。有的课文年代久远,如《土地的誓言》写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土地沦陷,人们被迫离开家乡;有的课文则存在地域特色,如《观舞记》描述美轮美奂的印度舞蹈。不少学生就觉得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这时影视、视频资源就可派上用场,能给学生直观感受和体验,利于迅速、准确地理解课文。
第四,读图观频时代的初中生更喜欢形象、具体、可感的影视资源。影视资源的特点就是通过画面、声音、光感、色彩的传递,模拟和再现当时的情
境,把抽象语言材料变得生动、直观,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借助影视资源更能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开发利用影视资源的教学价值
1.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阅读教学
(1)有助于课文内容解读
学习《云南的歌会》前,我让去过云南的同学举手,结果寥寥无几。于是我选播了云南少数民族对歌的视频,当同学们看到那绚丽多彩的服饰,听到那悠扬动听、斗智斗勇的即兴对歌,就明白了什么才叫能歌善舞的民族。再如《观舞记》中所描述印度舞,仅有文字上的感受肯定不够,因为舞蹈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我便选播了印度舞视频,那火热的舞蹈,律动的节奏、生动的表情、曼妙的身姿、奇美的服饰都让学生为之震撼,再阅读文本文字,也就理解了印度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了。
(2)有助于人物形象分析
阅读教学中常有人物形象分析,即“察其言,观其行,知悉其性情”。影片《背起爸爸上学》正好契合“我的父亲、母亲”单元内容。我在观影后布置作业:你更喜欢影片中哪个形象,为什么?目的就是分析父亲、石娃、姐姐的人物形象。有同学写的是忍辱负重、自尊心强的父亲,为了筹学费而不得不收下牺牲女儿一辈子幸福的钱;腿瘫后怨恨自己耽误儿子上学而跳井自杀。
有同学写的是舍己为人的姐姐,为了弟弟能继续读书而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幸福,嫁给一个弱智的人。更多同学写的是软弱逃避、聪明好学、自强自立、背起家庭责任的石娃,从儿时伙伴溺水而不敢过河上学到认真学习,从选择弃学到决定背起爸爸去上学。
经历此番练习,再去分析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也就顺利多了。
(3)有助于细读名篇名著
教材中有不少节选自名著的名篇,但常给人无头无尾之感,如能观看忠实于原著的电影,那么对于名篇名著的细读和理解也就更加全面和深刻了。观看《城南旧事》后,同学们对课文写的英子父亲生病去世,英子经过人生重大的事件瞬间成长的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外,还对疯子秀贞报以同情,其实她并不疯,只是因丈夫回老家没有回来,孩子又被她妈送人了,而伤心过度;对小偷所谓的坏人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他并不坏,只是为了供成绩优异的弟弟上学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的。此外,同学们可就影片的改编处理,对照原著展开讨论,更能激发起细读名著名篇的兴趣。
2.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写作教学
(1)利用特写镜头,进行人物描写
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初中写作的主要方法。在《背起爸爸上学》中,我让学生看几个特写镜头展开描写。石娃看着河流上只剩下一把伞时,恐惧、惊慌。被父亲打了之后,突然“哇”的一声,才把心中的恐惧发泄出来。《地球上的星星》老师的出场很新奇:先传来他的歌声,使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好奇,穿着小丑服,画着彩绘的老师出场后又唱又跳,教学方式与众不同,深受学生的喜爱。可谓深得文学作品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妙。
(2)学习影视结构,创作并列作文
影视讲究拍摄的技巧,把不同的时空片段衔接在一起会产生加强主题和对比内容的特殊效果。作文也一样,好的形式也是为主题服务的。如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现在答题场景和过去生活场景的不断交织,这一道道解题过程正是他的一次次的痛苦回忆,揭示百万大奖的获得并非幸运,而苦难才是人生的财富的主题。这部电影巧借答题把回忆片段串联起来,这就是典型的并列式结构。同学们借鉴此结构布局,按照内在的联系,组织并列材料成文。如张睿的《“班班大人”的自学史》,就是把《三国演义》里的三个人物的个性和所得启示作为内容题材。
(3)借鉴影视角度,xx写作思维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具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透视力,千寻为了拯救因为贪婪而变成猪的父母,凭借自己勇敢等优秀品质,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把父母重新变成了人。很多学生写自己考试不理想之类的作文,材料千篇一律,思维受到局限。看了这部电影后,同学们学会了展开想象,打破思想的束缚,可以异化成各种事物,转换视角来表达相同的主题。在写作《就这样慢慢长大》中,学生就拓宽了思维,有写一粒种子的慢慢长大,也有写毛毛虫的美丽蜕变等。(4)整理影视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影视资源中有很多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学生习作《我的朋友――影视》一文中,写到自己在影视里学到了各种人生的宝贵品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我学会了坚持,《地球上的星星》让我学会了自信,柴静的《我与雾霾的私人恩怨》让我学会了环保。有人在《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写道,“自己觉
得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不断地索取,但看了《海底总动员》后,才感受到自己缺少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恩”。
3.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人文提升
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学生的思想素养决定了他的语文最终能走多远。影视资源往往能体现人际交往,展示各种家庭矛盾,人物的命运,演绎不一样的人生。在影视虚构的人物体验中,我们因此能获得不同的生命启示,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1)挖掘潜能,培养毅力
如《面对巨人》,当这个队队员得知要和实力强大的队比赛时,他们几乎崩溃,训练时无精打采。教练要求队员进行“死亡爬行”训练项目,背人跑到那条30码线,大家都认为到了极限,而蒙上眼睛,再要求布洛克背人爬行时,他却远远超过了极限,横穿了整个操场。学生看完后都猛然发现和感慨:原来人身上有这么大的潜能,自己学业不尽如人意,正是少了这份坚持和毅力。
(2)学会感恩,懂得责任
有很多学生对班级和学校交给他的值日、值周等任务,没有完成或草草了事就一走了之,缺乏责任心。看了《背起爸爸去上学》后,我另辟角度,石娃是不是很傻,把父亲送到村委会,自己去上学,不是很好吗?同学们说他缺乏责任心,我们一味要父母付出,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这是石娃的感恩和责任。电影《城南旧事》中英子“我是最大的了”,也是英子懂事后有了责任意识。
(3)树立自信,发挥特长
《地球上的星星》一位讨厌学习,甚至在老师眼中是那么顽劣的学生,在遇到一位美术老师后,他得到老师的关心,开发了自己对美术的爱好和特长,最后取得了奖项。《放牛班的春天》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特长。对自己基础较弱的学生也树立了自信,多找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最自信的一面。
(4)xx生命,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