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科学六年级教程复习篇湘教版
![科学六年级教程复习篇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91cf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b.png)
科学六年级教程复习篇湘教版科学六年级教程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教材,它以湖南教育版为基础,全面涵盖了六年级学生所需掌握的科学知识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本教材,通过系统地复习来巩固已学知识,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
以下是对科学六年级教程的复习要点和方法的一些总结。
一、掌握基础知识在复习科学六年级教程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掌握了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包括科学常识、科学观察与实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
通过对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强化对一些易错知识点的掌握,经常进行错题集的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加强实践操作科学学科偏向实际操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可以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验示范进行模拟实验,或者利用家庭中的实际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迁移应用知识科学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中。
在复习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科学原理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综合复习针对科学六年级教程的复习,我们要进行综合复习,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
可以通过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或者模拟考试,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综合复习中,要注重做到知识点的全面性,不偏废某个知识点。
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意答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
掌握科学六年级教材的题型和解题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对过去的试卷进行分析,掌握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一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
![一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3dc8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b.png)
一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一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科学是一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世界的学科。
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开始接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是一种常见的教材版本,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一年级科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1.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成长为大树的过程。
可以带孩子们去校园或家中的花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个过程。
2. 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动物是地球上的另一大类生物。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小动物,如昆虫、鸟类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可以带孩子们去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些特征和习性。
3. 天气和季节变化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并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影响。
可以带孩子们去户外,观察不同季节的景色和气温,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些变化。
4. 健康与生活健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方法。
可以让孩子们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保持健康的要点。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湘教版的科学教材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
复习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做出贡献。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3cf7ad28762caaedd33d499.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4)不乱砍乱伐,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d7f77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7.png)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单元一:天地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空:天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阳光、空气和雨水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天空,减少污染,使它更加清新和美丽。
2.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会爱护地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 人类: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研究中,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元二:动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种类:动物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它们的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动物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比如鸟类有羽毛,鱼类有鳞片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特征,了解它们对动物的作用。
3.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将研究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单元三:植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部分: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我们将研究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种子繁殖、茎繁殖和根繁殖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如何保持种群的生存。
3. 植物的用途: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提供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单元四:物体和材料本单元主要研究物体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8895d890975f46527d3e187.png)
五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第-单元。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1。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2、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氧气减少了。
二氧化碳、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3 )。
,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呼气4、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吸气)肺活量。
5、•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
脉搏与心脏跳动有关。
脉搏次数和心脏跳动次数•样7、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流回心脏。
: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8、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Ifll液流动的通道。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器官,血管是9次。
10、经常锻炼的人心跳较缓慢,有力,有利于心脏健康。
成年人的心跳•分钟人约为72。
(保护心脏)11、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健康有害。
运动性语言部分组成的: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语言中枢又是由四个12、人的大脑皮层分为:(阅读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项后,要有意识的针对这些项目多加训练,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13 :保护人脑。
14、颅骨的作用不利于大脑发育,深夜还在上网、课间仍在学习不利于大脑发育,合理的休息可以让大脑更好的工作。
15 ,可以对人脑起到保护作用。
充足的睡眠可促进脑的发育。
剧烈运动时戴头盔约为心跳次数平静时,成人、人体平静时,呼吸、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与心跳次数加剧。
人体16。
20次),呼吸次数约为•分钟•分钟72次(和脉搏次数•样个小时以上的睡眠。
917、小学生睡眠时间标准: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天有、同学们要提高效、老师减少作业量。
218、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同学们的健康发育,因此我们建议:14、不要沉迷于电/游戏。
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3、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
19、当身体的某•器官的健康受到影响后,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理论知识整理复习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理论知识整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d2985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1.png)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理论知识整理复习第一单元:水的特点和用途1. 水的特点:水的特点:- 无味、无色、无气味- 可以变成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可溶解许多物质2. 水的用途:水的用途:- 生活用水:饮水、洗衣、洗澡等- 农业用水:灌溉、养殖等- 工业用水:冷却、清洗等第二单元:空气的特点和存在形式1. 空气的特点:空气的特点:- 无色、无味、无形- 可压缩、可膨胀- 占据一定的体积2. 空气的存在形式:空气的存在形式:- 大气中的空气- 水中的空气- 地下的空气第三单元:风的形成和特点1. 风的形成: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的运动,由于气压的差异引起- 气压高的地方空气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形成风2. 风的特点:风的特点:- 有风的地方,气温会降低- 风可以吹走物体第四单元:火的特点和用途1. 火的特点:火的特点:- 火光明亮,可以发热- 火可以自行燃烧,需要氧气- 火会产生烟、灰等副产物2. 火的用途:火的用途:- 照明、取暖、烹饪等- 工业生产、能源发电等第五单元: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点1. 地球表面的形状:地球表面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 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核心2. 地球表面的特点:地球表面的特点:- 70%以上是海洋- 30%左右是陆地- 地球上有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第六单元:天空中的太阳、月亮、星星1. 太阳:太阳:-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给地球带来光和热- 太阳在白天升起,在晚上落下2. 月亮: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反射太阳的光亮- 月亮的形状会变化,有满月、新月等不同状态3. 星星:星星:- 星星是宇宙中的恒星,有不同的亮度- 星星点缀在夜空中,形成美丽的星空以上是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理论知识整理复习的内容。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1-8单元全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1-8单元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fb4a6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9.png)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
(1-8单元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
- 识别太阳、月亮、星星
- 描绘太阳和月亮的特征
- 掌握太阳、月亮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感受风
- 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 观察风的造成和影响
- 探索风的作用和利用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观察水的形态和状态变化
-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
- 掌握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第四单元:万有引力
- 了解地球的引力
- 探索物体受到引力影响的现象
- 了解引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声音与光
- 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 掌握声音与光的不同特征
第六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 探索植物和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七单元:动力和能量
- 掌握不同物体运动的原因
- 了解物体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方式
- 探索动力和能量的应用
第八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 描绘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分类和属性
以上为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提纲,涵盖了1-8单元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0dc1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7.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后一门科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科目,内容包括自然界、人类生活、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将知识点分门别类、逐一梳理,同时还要注重掌握常识、明确思路、强化实践等方面的要素,以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
以下是我总结的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一、自然界自然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涉及到植物、动物、地球、气候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植物。
需要掌握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等知识点。
同时也要知道植物对人类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药材等。
2. 动物。
需要对常见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还需要了解动物的分类、饲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地球。
需要对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点有所了解。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护地球,减缓或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
4. 天气气候。
需要知道气温、气象等方面的知识点。
同时也要掌握如何防御天气灾害,如台风、地震等。
二、人类生活人类生活是一个充满多彩多样的概念,涉及到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食品与营养。
需要掌握常见食品的品种、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健康饮食,从而保障身体的健康。
2. 卫生与健康。
需要知道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方面的方法。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3. 环境与健康。
需要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如保护树木、减轻垃圾污染等方面的方法。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人类的健康。
三、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涉及到观测、实验、测量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观察与记录。
需要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如观察物体的颜色、形态、质地等。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记录观察结果,以便进一步研究。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7ca1192e3f5727a5e962a5.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4)不乱砍乱伐,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
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流水有力量)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9fc9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6.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科学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科,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科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物生物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生命的总称,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1.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生物分类有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等。
2.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不同的植物结构有不同的功能,如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3.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的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等。
不同的动物结构有不同的功能,如头部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控制,四肢的主要功能是运动和捕食。
第二章:物质物质是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知识。
1.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颜色、形状、质地等性质。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如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水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如水的沸腾和冰的融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如铁生锈和木头燃烧。
第三章: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和发光的原因,包括机械能、热能和光能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等知识。
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
2. 能量的利用:我们可以利用能量来做各种工作。
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风能发电等。
第四章:地球与太阳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地球的结构和运动,以及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等知识。
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等组成。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分课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分课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f59ed0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3.png)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班级第一课生命的历程姓名1.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和辽阔的(天空中)……到处存在着(生物)。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2.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4.(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5. (居维叶)是18世纪(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
他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是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他,他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7.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8.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9.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10.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例如: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我们称之为(拟态)。
2.约( 300 )万年前,出现了现代马,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 6500 )万年前。
3.(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4.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五年级科学湘教版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湘教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eb6b0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c.png)
五年级科学湘教版复习资料五年级科学湘教版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自然、探索世界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和实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份五年级科学湘教版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生物部分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实等。
2.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3.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二、物理部分1. 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等。
3. 热和温度:热的传递、物体的膨胀和收缩等。
三、化学部分1.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
3. 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四、实验部分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
2.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佩戴实验服、戴眼镜、注意用火安全等。
3. 制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同时,也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勇于提问和探索,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参观科技馆和实验室等方式,拓宽我们的科学视野。
科学无处不在,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复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做一些练习题和实验,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五年级科学湘教版的学习和复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共35页文档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共3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fbf406f65ce05087732139b.png)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854f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b.png)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一、生物1. 动物类:-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蜘蛛等-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 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哺乳动物的特点和示例2. 植物类:- 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 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3. 人体健康:- 人体的器官和功能- 营养均衡和合理饮食- 卫生惯和预防措施-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二、物理1. 物体:-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物体的质量、重量和体积- 溶解和凝固2. 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3. 光的传播:- 光的产生和传播- 光的阻挡和折射4. 磁和电:- 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电流的产生和回路三、地理1.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大洲和洋流的分布2. 气候和季节:- 气候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四季的变化和特点3. 天象:- 星星和行星的观察- 天气的变化和预测四、化学1. 物质的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变化- 燃烧和融化2. 物质的分类:- 酸、碱和中性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3.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 过滤和蒸发- 混合物和纯净物以上为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归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根据湘教版教材整理而成。
注意:以上内容可能因考试版本和要求略有不同,具体以教材为准。
以上内容可能因考试版本和要求略有不同,具体以教材为准。
以上为`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的内容提要,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
湘教版科学毕业总复习资料汇编
![湘教版科学毕业总复习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10e55df4a7302768f9939c9.png)
沙漠大雁狮子 Nhomakorabea海洋叶鏅
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芭蕉
北极
枯叶蝶
仙人掌
热带
变色龙
冬眠适应气温变化
海豚
寒带
熊
骆驼
兔子
迁徙适应气温变化
柏树
8、连线。(1)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生物适应生活的环境。
燕子
9、右图中的行星是( )星,按照从太阳 起由近到远的顺序,它排在第( )位。
)月( )日,中国植树节是(
)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 )倍。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
)、( )彗星和流星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 )、地球、( )、( )
)、( )。(顺口溜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
)是地球的姊妹星,人们把日出前看到的金星叫做(
)。
38、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 ( 生(
小学科学毕业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
一、填空
1、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性、( )性、( )性。
2、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是()、( )、( )、( )。
3、动物通过()、( )、( )等方法适应气温的变化。
4、仙人掌的叶子是()状的,可以减少()的蒸发。
5、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总是从()开
)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银河系的直径约(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 星座名称是由亮星组成的图形,结合神话故事,用(
40、
41、
42、
43、
)亿颗以上。
)和器具来命名的。
北斗七星是由七颗星组成一个( 北极星总是出现在地球的(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已于(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总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f416b6763231126edb11fd.png)
六年级上期总复习资料1、植物得根总向下、向水生长,茎与叶总朝着阳光生长,植物都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就是影响植物生长得基本因素,但不同得植物对这些因素得需求与适应能力就是不一样得。
如大树适应阳光充足、灌木适于荫、苔藓适于潮湿阴暗、香蕉适于温暖多雨、针叶松适于寒冷、仙人掌适于干旱等。
3、动物得生存也受到环境得影响,如北极熊有肥厚脂肪与密集体毛御寒、骆驼有自由关闭得鼻孔与粗大开叉得脚趾。
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环境变化。
4、自然界中得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得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得作用。
但一种生物得生存受到影响时,势必也会影响许多与之相关得生物种类,严重时会造成某种物种灭绝。
5、环境污染、盲目得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与砍伐森林在历史上都造成生态灾难。
6、食物链得总就是从植物开始,食物链除了动植物还有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得动植物尸体分解。
7、假如大树都倒下,生物除了失去食物,生存环境还会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地球变暖。
8、据实验测量树林内得温度低于树林外得温度,土壤表面没有植物更容易被水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9、破坏森林给人类造成洪灾、干旱、沙尘暴。
10、人体需要得主要营养成分就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其它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11、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应多吃含淀粉、维生素类食物、适当吃含蛋白质食物、少吃含脂肪类食物。
12、蛋白质含量高得食物燃烧时有特殊气味、淀粉含量多得食物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含量高得食物涂在纸上会使纸变透明。
13、口腔里得唾液内含有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得物质,人体有口腔、食管、肝、胃、小肠、大肠消化器官。
14、食物被消化后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帮助小肠更快得吸收营养。
15、我们得饮不能食用:变质食品(过期食品)、有毒食品、被污染得食品。
16、冰箱只就是保鲜,不能杀灭微生物。
17、我得体重我得身高。
湘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科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x
![湘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科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3b9ff6250e2524de4187e5a.png)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班级第一课:生命的历程姓名1、古候 . 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造的.2、科学家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化而来的.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的重要据.4、居叶生物的种是不的. 拉克生物的种是可以改的. 生物学家达文提出的化得到了全世界的同.5、地被称“ 地球史的万卷”.6、科学家在 5 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 . 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 4.08 年前的化石中 . 出了最早的生植物.8、科学家 3.60 年前生脊椎物化石中. 只有两栖物 .9、距今 1.44 年前的生物化石中 . 出了哺乳物 .10、生物的化律:由水生到生. 由到复 . 由低到高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 年前 .12、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痕迹可以追溯到(35 )年前 . 古生物(体、物)和它的生活(迹)被埋在沉物中 . 数百万年的演 . 就形成了我今天看到的(化石) . 化石我提供古生物的信息是(跳的、不的).13、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地上)和的(天空中)⋯⋯到存在着(生物).15、物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境的化). 自然境的化促使物化.16、(居叶)是18世(法国)物学家、古生物学家.17、科学家根据化石本. 借助代技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 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18、我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繁多、形各异)的生物. 物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境的化) . 自然境的化促使物化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的果 . 是适者生存 . 一种物“模”其他生物的形;物的体色与其周境的色相似 .2、( 300)万年前.出了代.代是由始祖(化)而来的.始祖出在(6500 )万年前 .3、(达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 全面提出了(生物化学).1 / 64、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5、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 生活在距今( 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6、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 .7、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6500 万)年前 .8、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环境).内因是(遗传).生物进化需要的条件:一是环境提供生物进化的机会 . 二是生物体能够利用这种机会 ..9、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着不同的(植物).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南方古猿生活在( 300 万)年前 . 能直立行走 . 蓝田猿人生活在( 115~ 65 万)年前 . 能制造石器 .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 70~23 万)年前 . 能制作石器和骨器 . 还会(人工取火) .2、人们很早就发现猩猩、(黑猩猩)(大猩狸)和(长臂猿)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因此人们称它们为类人猿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 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 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 . 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 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 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 . 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4、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 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的驯养. 选择并保留那些基因发生突变. 体态、习性有改变的个体 . (野生动物)最终被驯化为家畜.5、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 对野生动物进行选择性的驯养. 使野生动物的体态、习性改变. 这就是野生动物的(驯化).6、现代动物驯养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 . 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 . 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 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第二课:污染来自哪里1、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②矿山污水、③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2、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②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③水土流失3、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③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④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4、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5、水污染后 . 通过饮水或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进入人体.会使人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6、饮用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 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三课:清洁剂的“威力”1、水域污染直接给淡水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域污染还造成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水域污染造成的赤潮 . 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第四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格栅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生化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二次沉淀池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 . 以保证出水水质;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最后到出水提升泵站.2、人们常用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来净化水.3、3 月 12 日是植树节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 .3 月 22 日是世界水日 .4、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 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民展战略 .5、(中国环保标志图案)绿色橄榄枝. 既代表和平、安宁 . 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6、保护环境 . 人人有责 .7、现在我国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沙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旱灾和水灾)等环境问题 .8、煤、石油等能源的大量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不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 还给地球生命的保护层——(大气层)带来破坏.9、(酸雨)已成为植物的致命“杀手”;(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臭氧空洞)也表明了地球第一道保护防线遭到破坏 .3 / 610、 1970 年( 4 月 22 )日 . 美国学生丹尼斯 . 海斯发起和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球日 . 第三单元:宇宙探索第一课: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 它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 万0C.表面温度约为6000 0C. 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130 万个地球 .2、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3、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 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行.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金地 . 火木土 . 天海)5、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小行星, 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6、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 光环主要由一些(冰)、(尘埃)和(石块)构成的 . 彗星在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出现长长的彗尾. 划破夜空的闪光是(流星) . 流星是太空中的(尘粒)和(固体快).当它闯入地球大气层时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石) .7、迄今 2300 年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天文气象杂占》.8、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 最早见于 2600 多年前的《春秋》 .9、金星比地球略小 . 自转一周要 243 天. 公转一周 225 天 . 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 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 0C. 金星比(地球)略小 . 可以看作地球的(姊妹星). 它与其它成员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 .10、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做启明星. 把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做太白星.第二课:浩瀚宇宙1、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集团.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1000 亿颗以上 . 它的直径约 10 万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 是光在真空中经历 1 年所走的距离 .3、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 . 称为河外星系 . 已发现约 10 亿个河外星系 . 每一个河外星系也是由数(十亿)至数(千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 .4、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整个宇宙5、在很久以前 . 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 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6、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的古天文台遗迹——登封观星台.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4 / 68、1609 年 .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现代的太空科学技术 . 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 15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2004 年. 美国的(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 .9、望远镜有:天文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0、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 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15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第三课:灿烂星空1、1928 年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 . 将全天划分成 88 个星座 . 星座名称是由亮星组成的(图形) . 结合(神话故事). 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 .2、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勺子形) . 属于大熊座 . 它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部) . 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 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狮子星座 .3、我国的古书《鹖( he)冠子》中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 . 来判断当令季节的记载:“斗柄东指 . 天下皆春 . 斗柄南指 . 天下皆夏 . 斗柄西指 . 天下皆秋 . 斗柄北指 . 天下皆冬 . ”这种以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 就叫做“观象授时” .4、春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狮子星座;夏季在南天可以看到天蝎星座;秋季在北天可以看到飞马星座;冬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猎户星座.5、通过观察 . 天空中除北极星之外 . 星星都逐日西移 .6、通过北斗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总是出现在(正北方)的天空.因此.它成为了夜行人的(指路明灯).第四课:宇宙畅想曲1、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 年开始实施 . 分 3 个阶段 . 可以用“绕、落、回” 3 个字分别概括 .2、探寻外星生物:一是广泛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二是主动向太空发射出信号;三是发射探测器 . 美国于( 1972 )年与( 1977 ) 年先后发射了(先驱者) 10 号、11 号 . (旅行者)1 号、 2 号.3、欧洲宇航局 1997 年 10 月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飞船经过7 年多的飞行 . 其携带的(惠更斯)号探测器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泰坦.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距离地球最远( 35 亿千米)的天体 .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第一课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大胆地猜想.合理地假设)→(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实验、调查、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 . 做出判断)→(做出科学结论).第二课确定我们的研究的主题1、我的研究计划 . 包括(研究的问题)、(我的假设)、(研究方法)、(材料准备)、(研究步骤) .第五单元科学的历程1、在原始社会 . 人类就能利用石器等工具.2、进入农业社会 . 铁的发现 . 镰和犁等工具的发明、制造提高了工作效率.3、中国古代科技有着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出《天体运行论》. 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误认识.5、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 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7、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为生物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8、爱因斯坦是 20 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 . 原子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和他的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9、1969 年问世、 1993 年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 到 1999 年底 . 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 亿. 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联成了一个地球村.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1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的许多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11、20 世纪初伴随(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应用而掀起了现代化浪潮. 由(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仪表)、高压输电网、各种电缆构成的电力应用技术体系形成 .12、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等.13、纵观科学发展史 . 科学成果都是在不断探究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4e0306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e.png)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在观察钟罩内小白鼠的生活状态后,发现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后来人们知道了那“污浊之气”就是二氧化碳。
2.给植物分类时,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的方法是二歧分类法。
3.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用实验验证了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养料(淀粉)。
4.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5.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已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6.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7.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8,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生态平衡。
9.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人或人为引种后大量繁殖,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称为_生物入侵。
10.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11.我国已知的外来植物超过600种,动物约40种。
12.“月宫一号”是我国研制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
13.“月宫一号”实验的成功为人类长期在太空中生存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4.“月宫一号”系统可以满足8人在封闭状态下的生存需求_。
15.制作生态瓶时,我们可以选择的容器是塑料瓶(瓶类)。
16.雾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燕气遇冷后凝结而成的。
在高空的是云,在低空的是雾_。
17.天空中的云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聚集而成的。
18.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的小水珠。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
19.下雨前和下雪前,天空中都有云,这说明雨、雪来自云。
20.在寒冷的冬天,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会结冰。
21.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水。
22.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4)不乱砍乱伐,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
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流水有力量)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单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而重量不变。
(也有一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变大;冷的杯子倒沸水时容易炸裂;火车轨道会留有空隙;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轮胎都不能充太足的气,防止温度高时,因气体膨胀而引起爆胎;温度计也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总是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进行传递,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空气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比如: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
第二单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可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力、风向、湿度和气温、。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7、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计)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8、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0、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1、一天中下午2点到3点之间气温最高。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竺可桢)他写了《物候学》一书。
第三单元养蚕1、蚕的一生可以分为(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因为旧皮阻碍了身体的生长,蚕蜕皮时不吃也不动。
2、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正是用丝绸打开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使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成为现实,誉为“丝绸之路”。
3、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属于变态的。
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第四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验:在磁铁的不同位置悬挂大头针或曲别针,观察数量的多少,找到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3、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4、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是一块天然的磁石雕磨的。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5、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磁性黑板、磁悬浮列车、磁选机等。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是直线传播的,其最好的证明之一是(小孔成像)。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3、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4、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与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5、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平面镜让光发生反射。
6、光透过不同形状的玻璃会发生(折射)放大镜的镜片是(中间厚边沿薄的凸透镜)它可以(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7、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固定植物);茎的作用是(传送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身体);叶子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养料和氧气;蒸腾作用让根吸收的水从叶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3、萝卜、白薯、山药属于根,马铃薯、甘蔗、藕、姜、竹笋、洋葱属于茎,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的构造特征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
2、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根据动物的食性分为(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物)(腐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
3、鱼嘴一开一合地不一定是在喝水。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终生都不喝水;而生活中海里的咸水鱼,则要经常喝水。
4、象兔子这样(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即音高)2、(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空气)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5、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