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2019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2019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d7b474ccbff121dd3683c4.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冷与热1 知冷知热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4、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5.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
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0c4572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4.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第一单元控制溶解1.溶解的快慢与要溶解的物质、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物质颗粒大小等有关。
2. 在做搅拌是否会影响溶解的快慢时,只有搅拌与不搅拌作对比,其他条件要完全一样。
3、一定量的水中溶解食盐的量是有限制的。
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
这个现象叫作饱和。
4、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
5、当水量增加时,可以溶解的物质的量也相应增加。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放在通风处,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新鲜做做凝结,冬天车窗的哈气,秋天树叶上的露珠都是凝结现象。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必须隔着石棉网。
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时,烧杯壁开始出现小气泡,直至水沸腾,温度不再上升,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烧杯中的水量减少。
5、将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的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6、水在0℃时开始结冰,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水的沸点是100℃。
7、装着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8、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
9、水、水蒸气、冰都无色、无气味、无味道,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他们都是水。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气温计要距地面1.5米高。
2、气象站使用百叶箱测气温。
外壁漆成白色,箱内的空气不会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一般百叶箱都架设在草坪上。
3、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8b86cd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f.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复习检测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1.人们用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3、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4.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5.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6.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7.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8.蚕宝宝的家要___温暖___、__通风_。
9.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10.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蚕山来帮助蚕宝宝结茧。
11.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_头_、_胸___、__腹___三部分,头部有_口器_和一对__触角_,胸部有三对_足_,一般有两对翅膀__。
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__昆虫__。
12.像蚕、蝴蝶等动物一生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3.磁铁能吸铁质物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
14.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__强__,中间磁力_弱___。
15.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__南北方向__的性质制成的。
16.磁铁指南的一极叫做__南极___,用字母___S____表示;指北的一极叫做___北极___,用字母__N___表示。
17.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排斥;北极N与南极S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18.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9.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的作用。
20.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
赤、橙、黄、绿、蓝、靛、紫21. 潜望镜是利用镜面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d7f77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7.png)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单元一:天地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空:天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阳光、空气和雨水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天空,减少污染,使它更加清新和美丽。
2.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会爱护地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 人类: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研究中,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元二:动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种类:动物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它们的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动物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比如鸟类有羽毛,鱼类有鳞片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特征,了解它们对动物的作用。
3.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将研究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单元三:植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部分: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我们将研究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种子繁殖、茎繁殖和根繁殖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如何保持种群的生存。
3. 植物的用途: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提供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单元四:物体和材料本单元主要研究物体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b3532c9c281e53a5902ff3c.png)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能加快溶解吗1.(加热)、(搅拌)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
多余的盐粒不能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饱和)。
2.根据实验,在20℃时,2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7.2)克食盐,那么,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36)克食盐。
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204)克糖。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物质的量是(不同)的。
3.溶解的快慢和(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实验分组:第2小组实验计划研究问题: 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材料准备:烧杯、水、量筒(tong)、电子秤、玻璃棒、白糖。
研究过程: 1.先用量筒取20毫升水倒入杯中。
2.每次只加一平勺白糖,待完全溶解后再加。
3.计数加过多少平勺后,溶解达到饱和。
4.称量这么多平勺白糖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20毫升水里最多溶解40.4克白糖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在(温度越高)、(暴露面积越大)、(风越大)的情况下,蒸发得越快。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4.草叶上的露珠、冬天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浴室墙壁上出现的水珠等都属于(凝结现象)。
5.水达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C)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并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6.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上升速度是先(慢)后(快)再(慢)。
7.冰融化成水时,需要持续地(吸收)热量。
8.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9.冰雹是(固态)的水,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10.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会(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会(上升)。
11.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状态。
水结冰后会膨胀。
实验:我们来造冰准备材料:酒精烧杯试管架实验过程:1.将酒精放入冰箱冷冻2测量经冷冻后酒精的温度3.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冷冻的酒精中4.测量试管内冰块的温度5.实验现象:水结冰了6.实验结论: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第三单元天气观测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20190416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20190416](https://img.taocdn.com/s3/m/944ed2d1551810a6f5248679.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 冷与热========================1.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在《 齐民要术 》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 发酵 )的温度。
2.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 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4.瑞典科学家( 摄尔西斯 )创立了“( 摄氏温标 )”。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
5.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 37 )℃。
6.( 伽利略 )发明了第一支( 空气 )温度计。
7.法国化学家( 雷伊 )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进,发明了( 液体 )温度计。
8.液体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这就是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
9.( 固 )体、( 液 )体、( 气 )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酒精灯灯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 外焰 )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 最高 )。
1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12.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 膨胀 )。
13.加热后,铜球( 不能 )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 能 )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14.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 高温 )部分传向( 低温 )部分。
15.热可以通过( 传导 )、( 对流 )、( 辐射 )三种方式传递。
【铁锅把火焰的热量传导到锅内;烧开水时水会上下对流翻滚;太阳通过辐射把热量传向地球。
】1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铜)、( 铁 )、( 铝 ) 等金属;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 木头 )、( 陶瓷 )、( 塑料 )等。
17.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 加快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 减缓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6a1e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8.png)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复资料,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复内容
第一单元:动物的生长发育
- 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基本过程
- 掌握常见动物的特性和性
- 理解动物的分类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发育
-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 掌握常见植物的特征和功能
- 理解植物的分类
第三单元:日常生活中的力
- 了解力的作用和种类
- 掌握力的操作方法和测量工具
- 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第四单元:磁铁和磁力
- 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作用
- 掌握磁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 理解磁力对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第五单元:水的性质和运动
- 了解水的性质和变态
- 掌握水的运动形式和变化过程
- 理解水对物体的托浮和压力
第六单元:天气的变化和季节
- 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规律
- 掌握常见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原因
- 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和物种的影响
复方法
- 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重点复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 回顾课堂笔记和练册上的题
- 参加同学间的讨论和互相提问
- 做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实验或观察活动
-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复每个单元的内容
希望本复习资料对你的科学复习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352e0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5.png)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本文档为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复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复和巩固。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复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昆虫的生活
- 了解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昆虫的生长和变态过程
- 理解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 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熟悉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 掌握植物的种子结构和传播方式
第三单元:科学实验
-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熟悉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
- 了解科学实验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天气变化
-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
-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 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和预测方法
第五单元:水的运动与利用
- 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利用
- 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六单元:太阳能的利用
- 了解太阳能的来源和性质
- 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和设备
- 理解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整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整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e280f035727a5e9856a61a5.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整理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摄氏度”是国际上通用的温度单位,写作“0C”。
()(4)春天天气经常变化,夏天天气不变化。
()(5)下雪天气温低。
()(6)阴天天空布满了云。
()(7)晴天是有太阳的天气。
()(8)气象站常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用风速计来观测风力。
()(9)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
()(10)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11)蚕宝宝要吐丝结茧时就不吃桑叶了,而且全身通明透亮。
()(12)在平面上吐丝的蚕也会结茧。
()(13)蚕蛾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4)蚕茧应该放在通风的地方,蚕蛹才会变成蚕蛾。
()(1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16)只有条形磁铁才有两个磁极。
()(17)蹄形磁铁是弯的,所以没有两个磁极。
()(18)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19)磁铁的任何地方磁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20)环形磁铁任何地方的磁力大小都一样。
()(21)在阳光下,物体都有影子。
()(22)物体的影子与物体一样大。
()(23)光源是明亮的物体。
()(24)手电筒发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蜡烛发的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5)在光的照射下能闪闪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26)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7)晴朗的夜空,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我们站在旷野上能够看见自己的影子,所以月亮是光源。
()(28)影子产生的条件是需要光源、能挡住光线的物体,还要有能接收影子的屏。
()(29)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0)制作小孔成像盒时,我们能够从屏上看到一个缩小的正立的景物图像。
()(31)在镜子里看到物体的像比物体要小一些。
()(32)在镜子里看到物体的像是反的。
()(3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成的。
()(34)反射现象说明了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50eb2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0.png)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必备知识点1.加快某种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加热)(搅拌)(切碎)2.加入食盐要(一平勺一平勺地加)3.多余的盐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这个现象叫做(饱和)4.(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一样。
5.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在20℃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
6.加速水的蒸发的方法有:(通风)、(加热)、(增加接触面积)。
7.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8.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我们看不见水蒸气。
9.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叫做(凝结)。
10.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
11.水烧开到(100℃)后,温度不再上升了。
12.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摄氏度),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迅速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13.当温度到(0℃)时,水会变成冰,体积也会变大。
半杯水会变成一杯冰。
冬天水管胀裂,是因为水变成冰,(体积)变大。
14.云、雾、雨、露都是地表的的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在不同环境下遇冷形成的。
云在(高空)形成,雾和露(靠近地面)形成的。
15.水、水蒸气、冰都是无色无味16.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他们都是水17.空气的温度叫做(气温)。
18.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做(气温计)。
气温计要距离地面(1.5米高),看气温计要等(2-3分钟后),温度不再变化再观察,视线要和气温计齐平。
19.每个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都是不一样的。
20.气象站使用(百叶箱)测气温。
百叶箱里面空气能流动,外面是(白色),箱内的空气不会因为升温而烤的很热。
百叶箱一般放在(草坪上)。
21.测量气温要在(通风)、(阴凉的)(室外测量)。
22.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在(下午两点)。
2022-2023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2022-2023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696d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9.png)
2022-2023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单元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动植物的分类方法-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单元二:人与自然-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利用- 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的危害- 节约资源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单元三:身体健康-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 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的重要性- 个人卫生惯的培养- 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单元四:能源与资源- 能源的种类和利用- 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节约用水和电的方法和措施单元五:科学实验- 走近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室常识单元六: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构造和特点- 日、月、星辰对地球的影响- 天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规律- 宇宙的奥秘和太空探索的意义单元七:科技与生活-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的优缺点-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单元八:小小发明家- 科学发明的意义和过程- 发明创造对生活的改善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鼓励小小发明家的创意和努力单元九:生活中的数学- 数的认识和比较- 数的运算和应用-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单元十:文明礼仪- 礼貌、秩序和文明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和关心社会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技巧-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保护以上是2022-2023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概述。
总结:本册科学教材以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身体健康、能源与资源、科学实验、地球与宇宙、科技与生活、小小发明家、生活中的数学、文明礼仪等多个单元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未来发展趋势和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感。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资料共33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资料共33页](https://img.taocdn.com/s3/m/455b34f0915f804d2a16c177.png)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பைடு நூலகம்申斯基
谢谢!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 习资料资料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57cb02f4b73f242336c5f0d.png)
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计作℃。
如20℃读作二十摄氏度。
0刻度以下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时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液泡接触被测物体,液柱停止上升后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面齐平开始读数。
3、液体、气体、固体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收缩。
生活中的利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有:铁轨间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踩瘪的乒乓球用热水煮,浇铸水泥路面要留缝隙等。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帽子盖灭。
5、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热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传递热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6、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不同,如铜、铝、陶瓷、钢材、塑料、木材等。
加快热传递的方法有使用热的良导体、增加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快对流的速度等。
减缓热传递的方法有:采用热有不良导体,减少与周围空气和液体的接触、减慢对流的速度等。
7、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雾淞、霞、霜、冰雹、龙卷风、沙尘暴等。
8、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
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
9、竺可桢是我国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写有《物候学》一书。
10、风的方向有八个,如东、东北、南等,风来的方向就是风的方向。
人们常根据风级图来目测风力,分为零至十二级。
气象站用风向标、风速计等仪器来观测风。
风向标箭头所风向标是观测风向的仪器,风速计是观测风力的仪器。
11、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是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
他把风分为八级。
雨量器和风信器都是中国人的发明。
12、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人们根据24小时的雨量制定了雨量等级: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50毫米)、特大暴雨了(大于250毫米)。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061a6e0722192e4536f65e.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第一单元冷与热1 知冷知热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
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冷与热1 知冷知热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
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4 谁的传热本领强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直到平衡。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通常情况下,物体传热是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如烧火煮饭)。
水中传热,主要靠对流的方式;太阳的热主要是靠辐射方式传递到地面。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
6.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同的。
7.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铜、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
8.制作保温盒中隔热层要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来做。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1.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
2.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
3.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百叶箱里来测气温,我们这里安装百叶箱时门朝北开。
我们这里的气温是 14时(下午两点)最高。
4.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当风向标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6.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13个等级,就是0~ 12 级,其中, 12 级风最大。
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 8 级左右。
附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 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 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 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 10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
7.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 70cm 的位置。
8.雨量是24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它可以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9.天气可以通过气象台、天气谚语进行预报。
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看风识天气;看光识天气;看物象识天气。
气象台是按气象探测、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气象服务的步骤预报天气的。
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直接通过气象服务获得。
10.最早的雨量器是是记载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
11.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19:32分。
12.我能写出两个以上描述天气的词语:大雪纷飞、阴雨绵绵、烈日炎炎。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1.蚕宝宝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蚕宝宝的家要温暖、通风。
2.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等工具帮助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作好记录。
记录方式可以多样化:文字、画图、拍照、视频等。
3.刚出生的蚕宝宝是褐色的,还长着很多细毛,大小和蚂蚁差不多,叫蚁蚕。
4.饲养蚕宝宝时,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的“房间”的清洁,并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
5.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有时也吃莴笋叶。
6.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蚕山来帮助蚕宝宝结茧。
7.蚕蛾的身体分为头、_胸_、腹_部分,它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
8.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
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昆虫。
9.蚕的一生一般要脱 4 皮,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的变态变化。
像蚕一生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蝴蝶、苍蝇、蚊子等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1.我认识的昆虫有__蜻蜓、蝴蝶、_蚕蛾、蝗虫、蚂蚁、蜜蜂等。
目前,全球已识别的昆虫种类约 100万种。
12.远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1.磁铁能吸铁一类(钴、镍)的物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
2.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中间磁力最弱。
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
4.2000年前我国人发明了司南,它的匙柄总是指向南方,另一段指向北方。
5.磁铁指南的一极叫做南极,用字母 S 表示;指北的一极叫做北极,用字母 N 表示。
6.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4种指南针的用法:指爪法、碗唇法、缕悬法、浮针法。
7.4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吉尔伯特推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8.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磁性教具、磁悬浮列车、文具盒、门吸都运用了这一性质。
9.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排斥;北极N与南极S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10.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没有轮子的火车,它是利用同名磁极之间产生的排斥力使列车在轨道上悬浮起来从而高速运行的。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2.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墨经》中记载的“小孔成像”活动就很好地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3.影子的形成条件是:有光源和遮光物体、屏(白色背景墙)。
4.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子。
5.放大镜有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的作用,它成的像是放大的。
6.三棱镜可以用来做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这七种颜色是:赤、橙、黄、绿、蓝、靛、紫。
7.我们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会看到面前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8.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它。
9.良好的视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眼睛。
10.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新光源,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11. 潜望镜是利用镜面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第六单元我爱做实验1.为了让我们的实验更利于研究取得成功,我们实验前要先做计划。
2.我们学会了控制实验的条件,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让一个条件发生变化。
3.描述实验时,我们总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还有实验前、后观察到的现象说清楚……4.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反复实验,才能得出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