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3至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册一单元1、一棵“坚强”的小树倾倒后的小树为何靠池塘一边的根比较密?为何它的茎又从头向上生长起来?我们用菜豆生根抽芽的实验来考证植物的向地性。

2、从“南橘北枳”提及(1)知道我们当地盛产什么水果?知道我们常吃的水果主要产自哪里?比方:香蕉、菠萝、芒果主要产自南方,苹果、梨子、红枣主要产自北方,(2)知道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计的基本因素。

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要求是不同样的。

知道植物的这些习惯是在长久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各地域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分布。

如:荒漠植物枝叶少、小,根系发达。

湿地植物枝叶旺盛这些植物的习惯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能认识神仙掌的叶子退化为叶刺,外皮厚的硬层是为了减少水分流失。

(3)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北极熊、企鹅: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为了抵抗严寒。

北极熊的白色也是保护色。

鱼类:纺锤体型、背部颜色深是为了适应水中生活。

大草原的动物(老虎、鸵鸟):四肢强烈有力。

为了在广阔的草原上捕食和逃跑。

骆驼:自由封闭的鼻孔能够减少水分流失、驼峰能够储藏能量、粗大并且能够开叉的脚趾便于荒漠行走。

鹤:长长的腿和颈为了在沼泽地觅食。

鹫:有力的翅膀、尖利的嘴为了捕获扯破食品。

(4)认识动物还能够经过冬眠、迁移、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

比方:青蛙、蛇、狗熊等冬眠。

大雁、燕子等迁移,狗夏季都会蜕掉长毛,换上短毛。

3、走进池塘知道这种食品关系就像链条同样把各样生物牢牢联系在一同,就叫食品链。

它的特色是:老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结束。

知道食品链的画法。

能依据出示的生物画出食品链。

4、若是大树都倒下(1)要让学生理解:失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掉全部生命。

自然界的全部生物都没法防止成为食品链的成员。

当某一个链条断裂,严重时就会造成生态空难。

(2)知道树林对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方:调理气温,减少噪音等。

知道树林有着保持水土的作用。

(3)能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许当地的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湘教版科学复习题湘教版[3-6]

湘教版科学复习题湘教版[3-6]

湘教版科学(三、四年级)知识要点归纳一、奇妙的水1、水的特性: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颜色、透明的、能够流动,有一定的体积。

2、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A:用相同的杯子量杯数;B:用量筒或量杯来量。

3、流动的水有力量,讨论一下它的有利一面和不利一面。

1、溶解:讨论一下:把沙子、石子、粉笔、洗衣粉、糖果、食盐、橡皮投入水中,会怎样?影响糖块的溶解速度有那些因素?(敲碎、搅拌、冷水和热水等)。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

3、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热空气是上升的。

空气被压缩时会产生弹力。

空气中有灰尘。

二、各种各样的材料:1:金属、木材、塑料、石油、煤、棉花等2:材料的分类:(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毛料、丝绸、棉布、合成纤维各有什么特点?(弹性、保温、透气性、耐磨性、硬度)它们各合适做什么衣服?4、1900多年前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

5、原始社会——石器;我国商周发明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被广泛应用。

三、冷与热:1、人们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造了温度计。

并用它来测量温度。

2、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不同的物体传热的本领不一样。

金属最善于传热、塑料木材棉布最不善于传热。

3、蚕宝宝一生经过:卵—幼虫—蚕蛹—蚕蛾。

蚕一生中的这种变化叫变态。

4、昆虫的身体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四、磁铁的奥秘:1、司南(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

2、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南极S,磁北极N;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如磁悬浮列车),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如磁性门)。

五、多彩的光: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

2、光线射在物体和镜子上会发生反射,斜射入水、玻璃中会发生折射。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

六、植物生长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分为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根的作用:吸收水份和固定植株。

湘教版小学三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湘教版小学三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纲要一、填空:1.1831年,()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全球观察。

2.经过()年的全球观察,达尔文累积了大批的资料。

3.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

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或()。

5.土壤有三类()()和()。

6.砂质土含砂许多,()含粘土许多,()含砂和粘土的量差不多。

7.土壤散开了,不可以成团是(),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

8.早在(),我国就有了无土种植的试试。

9.无土种植是指()10.土壤是人类()的基础。

11.在春秋战国期间,人们就使用()来改进土壤。

12.他们把野草割来()或是(),让它腐化后变为肥料,改进土壤。

13.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是能够改进的,不一样的()要采纳不一样的改进举措。

第三单元1.()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松散表层。

2.土壤有三类()()()1/113.()是人类赖以生计的重要基础,可是,在很多地方它正遇到人为的破坏。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不一样的土壤要采纳()的改进举措。

5。

()是指不用土壤种植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供给()。

6、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期间的著作()中描绘了不一样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征,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一样地域所适合栽种的植物。

14.水是一种()()透明的()。

15.水()必定的体积,没有必定的()16.测水的体积用()或()17.早在公元前()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18.水磨对长时间从事()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俭劳力的装置。

19.加快溶解的方法有()()()20.()把大自然装束得更为漂亮。

21.()使大自然变得活力勃勃。

22.地球可供利用的()是特别有限的,我们要()第四单元 1.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就出现了()2.物体在水中有的(),有的()3.使用量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野要与()齐平。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4)不乱砍乱伐,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单元一:天地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空:天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阳光、空气和雨水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天空,减少污染,使它更加清新和美丽。

2.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会爱护地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 人类: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研究中,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元二:动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种类:动物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它们的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动物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比如鸟类有羽毛,鱼类有鳞片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特征,了解它们对动物的作用。

3.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将研究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单元三:植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部分: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我们将研究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种子繁殖、茎繁殖和根繁殖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如何保持种群的生存。

3. 植物的用途: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提供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单元四:物体和材料本单元主要研究物体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湘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册)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经过(20多)年的研究, 完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每发现一个新的“宝贝”, 总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这让他发现了许多(科学)的秘密。

2.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 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3.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三类。

4.植物标本制作包括: 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

标签包括: 物品名称、采集人、采集时间、地点。

5.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他经过(27)年写成(《本草纲目》), 在这本书里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这本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 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动物的特征包含: 外形、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 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常见的动物如: 猪、狗、鸽子、金鱼等。

7、(霸王花)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

含羞草是一种(草本)植物, 用手摸它, 它的叶子会(闭合)。

捕蝇草是(食虫)植物。

纺锤树又叫(瓶子树), 树高30米, 树干直径5米, 树茎内可储存2吨水。

8、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50万)种。

地球上到处都生长着植物, 而且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常见的陆生植物如: 辣椒、含羞草、菊花、柳树等;水生植物如: 荷花、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

9、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它的身体是(柔软)的。

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 会将身体(缩进壳内)。

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它的眼圈是(黑)色的, 它的食物是(箭竹)。

10、(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含(砂)较多, 保水性(差), 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 保水性(好), 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保水性(居中), 透气性(居中)。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6单元)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6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冷与热1 知冷知热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在 《齐民要术》 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 数字温度计 、 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 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5、如图1,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 上端 ;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 水中 ,并且不能碰到 杯壁或杯底 ;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 上升 或者 下降 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 离开 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 持平 ;。

(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

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 36 ℃。

7、如图2,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 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 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因此图2中左侧温度计读作:十七摄氏度 写作: 17 ℃ ;右侧温度计读作: 零下八摄氏度 写作: -8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年,法国化学家 雷伊 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 液体温度计 。

2 热胀冷缩1.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根据物体的 √ × × × 图图2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后一门科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科目,内容包括自然界、人类生活、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将知识点分门别类、逐一梳理,同时还要注重掌握常识、明确思路、强化实践等方面的要素,以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

以下是我总结的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一、自然界自然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涉及到植物、动物、地球、气候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植物。

需要掌握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等知识点。

同时也要知道植物对人类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药材等。

2. 动物。

需要对常见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还需要了解动物的分类、饲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地球。

需要对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点有所了解。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护地球,减缓或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

4. 天气气候。

需要知道气温、气象等方面的知识点。

同时也要掌握如何防御天气灾害,如台风、地震等。

二、人类生活人类生活是一个充满多彩多样的概念,涉及到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食品与营养。

需要掌握常见食品的品种、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健康饮食,从而保障身体的健康。

2. 卫生与健康。

需要知道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方面的方法。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3. 环境与健康。

需要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如保护树木、减轻垃圾污染等方面的方法。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人类的健康。

三、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涉及到观测、实验、测量等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观察与记录。

需要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如观察物体的颜色、形态、质地等。

同时也要知道如何记录观察结果,以便进一步研究。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科学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科,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科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物生物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生命的总称,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1.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生物分类有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等。

2.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不同的植物结构有不同的功能,如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3.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的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等。

不同的动物结构有不同的功能,如头部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控制,四肢的主要功能是运动和捕食。

第二章:物质物质是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知识。

1.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颜色、形状、质地等性质。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如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水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如水的沸腾和冰的融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如铁生锈和木头燃烧。

第三章: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和发光的原因,包括机械能、热能和光能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等知识。

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

2. 能量的利用:我们可以利用能量来做各种工作。

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风能发电等。

第四章:地球与太阳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地球的结构和运动,以及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等知识。

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等组成。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整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整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全册整理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摄氏度”是国际上通用的温度单位,写作“0C”。

()(4)春天天气经常变化,夏天天气不变化。

()(5)下雪天气温低。

()(6)阴天天空布满了云。

()(7)晴天是有太阳的天气。

()(8)气象站常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用风速计来观测风力。

()(9)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

()(10)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11)蚕宝宝要吐丝结茧时就不吃桑叶了,而且全身通明透亮。

()(12)在平面上吐丝的蚕也会结茧。

()(13)蚕蛾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4)蚕茧应该放在通风的地方,蚕蛹才会变成蚕蛾。

()(1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16)只有条形磁铁才有两个磁极。

()(17)蹄形磁铁是弯的,所以没有两个磁极。

()(18)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19)磁铁的任何地方磁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20)环形磁铁任何地方的磁力大小都一样。

()(21)在阳光下,物体都有影子。

()(22)物体的影子与物体一样大。

()(23)光源是明亮的物体。

()(24)手电筒发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蜡烛发的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5)在光的照射下能闪闪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26)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7)晴朗的夜空,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我们站在旷野上能够看见自己的影子,所以月亮是光源。

()(28)影子产生的条件是需要光源、能挡住光线的物体,还要有能接收影子的屏。

()(29)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0)制作小孔成像盒时,我们能够从屏上看到一个缩小的正立的景物图像。

()(31)在镜子里看到物体的像比物体要小一些。

()(32)在镜子里看到物体的像是反的。

()(3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成的。

()(34)反射现象说明了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最新(2022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生态系统第1课 阳光下的植物1.阳光下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3. 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4.17世纪早期,比利时的海尔蒙特提出了植物体的生长靠水分这一观点。

5.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得出结论:植物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

6.植物体的绿叶能产生氧气。

7.1845年,德国的梅耶指出:植物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 植物 茎缠绕或攀缘茎直立茎缠绕 茎攀缘 茎草质 茎木质 花具花瓣 花无花瓣 花白色 花黄色 爬山虎 狗尾草 油菜 荷花玉兰 牵牛花 蜡梅8.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荞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第2课从吃与被吃说起1.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叫作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微生物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称为分解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3.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在某个环境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物越能更好地生存。

4.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5.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们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6.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中,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多样性,也使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7.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在生态平衡下,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分课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分课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班级第一课生命的历程姓名1.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和辽阔的(天空中)……到处存在着(生物)。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2.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4.(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5. (居维叶)是18世纪(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

他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是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他,他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7.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8.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9.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10.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例如: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我们称之为(拟态)。

2.约( 300 )万年前,出现了现代马,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 6500 )万年前。

3.(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4.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一、生物1. 动物类:-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蜘蛛等-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 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哺乳动物的特点和示例2. 植物类:- 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 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3. 人体健康:- 人体的器官和功能- 营养均衡和合理饮食- 卫生惯和预防措施-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二、物理1. 物体:-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物体的质量、重量和体积- 溶解和凝固2. 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3. 光的传播:- 光的产生和传播- 光的阻挡和折射4. 磁和电:- 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电流的产生和回路三、地理1.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大洲和洋流的分布2. 气候和季节:- 气候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四季的变化和特点3. 天象:- 星星和行星的观察- 天气的变化和预测四、化学1. 物质的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变化- 燃烧和融化2. 物质的分类:- 酸、碱和中性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3.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 过滤和蒸发- 混合物和纯净物以上为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归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根据湘教版教材整理而成。

注意:以上内容可能因考试版本和要求略有不同,具体以教材为准。

以上内容可能因考试版本和要求略有不同,具体以教材为准。

以上为`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复习归类(科基本知识和常识)湘教版`的内容提要,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生长有(向地性)、(向水性)、(向阳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且互不遮盖,有利于(每片叶子都能获取阳光)。

3.“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植物的生存是有(条件)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

4.(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同一片树林里,(高大)的树木能照射到更多的阳光;(灌木)则适于荫;(苔藓)等植物则更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

5.(荔枝)、(榴莲)、(香蕉)等南方植物更适宜在温暖多雨的地方生活;(苹果)、(梨)、(针叶松)等北方植物不怕寒冷。

6.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种类)分布。

7.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严寒;(纺锤形体型)、(鳍)、(背部颜色深)和(腹部颜色浅)都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跑;(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而且可以开叉的脚趾)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

8.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9.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中,总是从(绿色植物)开始,以(凶猛肉食动物)结束。

10.“池塘”中除了生活着动物、植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全册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全册

上期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 植物生长有()、()、()o2. 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且互不遮盖,有利于()o3•“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植物的生存是有()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中,离开这个(),植物的()将会受到影响。

4. ()、()、()、()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的。

在同一片树林里,()的树木能照射到更多的阳光;()则适于荫;()等植物则更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

5. ()、()、()等南方植物更适宜在温暖多雨的地方生活;()、()、()等北方植物不怕寒冷。

6.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中形成的。

各地区的()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分布。

7. 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的影响。

()和()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严寒;()、()、()和()都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跑;()、()、()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

&动物们还通过()、()、()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9. 这种()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

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o食物链中,总是从()开始,以()结束。

10. a池塘”中除了生活着动物、植物,还生活着(),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1. 自然界中的()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来达到()、()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严重时,甚至 造成某些物种(),这就是( )o12. ()、()、( )和( )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3. 森林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 )、()、( )等。

14. 实验“树林与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

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简)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流水有力量)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单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而重量不变。

(也有一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玲胀的。

)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变大;冷的杯子倒沸水时容易炸裂;火车轨道会留有空隙;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轮胎都不能充太足的气,防止温度高时,因气体膨胀而引起爆胎;温度计也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总是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进行传递,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空气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比如: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

第二单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可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力、风向、湿度和气温。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为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7、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过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计)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简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0、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两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1、一天中下午2点到3点之间气温最高。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竺可桢)他写了《物候学》一书。

第三单元养蚕1、蚕的一生可以分为(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因为旧皮阻碍了身体的生长,蚕蜕皮时不吃也不动。

2、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正是用丝绸打开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使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成为现实,誉为“丝绸之路”。

3、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峨子、甲虫、蝗虫、蟋蟀、螳螂、靖蜒、蝉、樟螂、蚜虫、虱子等都属于变态的。

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第四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验:在磁铁的不同位工悬挂大头针或抽别针,观察数量的多少,找到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3、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块磁铁吸会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孩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4、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是一块天然的磁石雕磨的.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一北;S一南;W一西;E一东;NE一东北;SE一东南;SW一西南:NW一西北。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5、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磁性黑板、磁悬浮列车、磁选机等。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是直线传播的,其最好的证明之一是(小孔成像)。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3、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4、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与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l、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5、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平面镜让光发生反射。

6、光透过不同形状的玻璃会发生(折射)放大镜的镜片是(中间厚边沿薄的凸透镜)它可以(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7.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固定植物);茎的作用是(传送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身体),叶子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养料和氧气;蒸腾作用让根吸收的水从叶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3、萝卜、白薯、山药属于根,马铃薯、甘蔗、藕、姜、竹笋、洋葱属于茎,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的构造特征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

2、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根据动物的食性分为(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物)(腐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

3、鱼嘴一开一合地不一定是在喝水。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终生都不喝水;而生活中海里的咸水鱼,则要经常喝水。

4、象兔子这样(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即音高)1、2、(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空气)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一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5、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噪音是物体(无规律)的振动。

6、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7、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第四单元信息的传送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