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合集下载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归脾汤是中医药方剂中的一种,主要由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川芎、阿胶等药物组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血化瘀:当归和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和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子宫出血的症状。

2. 补血养血:当归和阿胶有补血养血的作用,可以补充失去的血液,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3. 脾胃调理:白术和茯苓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加体质,改善子宫功能,从根本上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1. 减少出血量:归脾汤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子宫出血的量,从而降低患者贫血的程度。

2. 缓解症状:归脾汤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腹痛、腰痛等症状。

3. 提高生活质量:功能性子宫出血常常伴随着大小便不畅、面色苍白、疲乏等症状,归脾汤可以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预防复发:归脾汤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加体质,减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复发率。

需要注意的是,归脾汤虽然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特别是有其他疾病并存的患者。

在使用归脾汤之前,应该先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诊断和专业的判定后再使用。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减少出血量,缓解症状,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还应该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全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6例观察及治疗体会

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6例观察及治疗体会

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6例观察及治疗体会【关键词】中医疗法;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体会青春期功血简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脑下部和脑垂体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卵巢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和调节反应。

该疾病多见于13~18岁女性,青春期功血约占其它方面出血20%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不规则阴道出血。

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常因情绪波动、劳累和经期运动量过大,嗜食生冷辛辣而诱发。

若患者出血过久、量多,常发生昏倒,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该病,除采用止血,输血的应急方法外,还有必要使用中医疗法调经治疗。

减少其青春期功血对少女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和发育等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引起广大家长的强烈关注。

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青春期功血患者16例,经过中医疗法的治疗,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青春期功血患者16例,均符合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特征,并经过确诊,排除精神病。

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史,年龄13~18岁,平均14.2岁:病程28~246天,平均94.3天。

本组全部患者的检查项目主要为:测得基础体温均为单相6例,测得基础体温子宫内膜增殖6例,其他类型的患者4例。

1.1临床表现:头晕、浑身乏力、食欲不振、阴道出血不规则、月经量不一且月经一般比正常时间要长。

治疗方法:本组的全部16例患者给予中医疗法自拟安宫汤,自拟安宫汤的主要主要成分为:补骨脂25g,菟丝子15g,仙鹤草20g,龙骨18g,牡蛎15g,旱莲草12g,女贞子20g,生地10g,贯众12g,茜草8g,用水煎服,兼脾肾阳虚者加鹿角霜、乌贼骨及陈棕炭个15g,兼血瘀阻滞者加益母草30g,香附10g,以及三七粉3g,日1剂。

1个疗程是连用1个月,需服用自拟安宫汤治疗1~3个月。

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2疗效判定标准:1.2.1治愈:患者使用药物5天之内止血,月经的量和周期完全正常,且此种情况可以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1.2.2好转:患者在使用药物5天之内基本止血,月经量和周期完全正常,但3个月之内出现反复:1.2.3无效:患者在使用药物5天之内没有止血,月经的量和周期没有改变。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补肾固经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补肾固经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补肾固经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闫振和,医师(内蒙古吉文林业局职工医院)。

主治: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

处方:熟地25克,菟丝子(炒)20克,山萸肉、枸杞子、炒续断、山药各15克,鹿角胶12克。

每剂水煎3次,分2次服,1日1剂。

有脾气亏虚者,加党参、炒黄芪、炒白术、升麻健脾益气,阿胶、黑姜、炒乌贼骨养血止血;偏于肝肾阴虚者,易熟地为生地,并加女贞子、旱莲草以滋养肝肾而止血,丹皮、地骨皮、地榆炭清虚热止血;偏于肾阳虚者,加附子、覆盆子、杜仲、煅赤石脂温补肾阳,固肾涩血;兼有气滞血瘀者,宜加三七、蒲黄炭、炒五灵脂、益母草、当归、丹参活血化瘀止血;若肝郁气滞甚加香附、炒柴胡疏肝解郁;寒凝血瘀者加艾叶炭、炒桂枝温经散寒;兼血热者,虚热盛,易熟地为生地,加焦黄芩、阿胶、麦门冬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实热盛者,去鹿角胶,易熟地为生地,加栀子、地榆炭、焦黄芩清热凉血止血。

治疗18例病人,治愈(最少服药5剂,最多服药13剂而血止,连续用药3个周期,经量及经期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12例;好转(最少服药6剂,最多服药18剂而血止,连续用药3个周期,停药后3个周期月经期量基本正常,继后症状又有反复)5例;无效(服药20剂阴道出血仍未能控制)1例。

肾虚是本病的致病之本,故以补肾为治疗大法。

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既补肾精,又补肾阳,山药益气养阴,脾肾双补,续断补肾强腰。

鹿角胶、续断为止血治崩之要药。

全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标本兼顾。

只要肾精气充足,任通冲盛,卵巢的功能就能得到调节,经血就能固摄。

在此基础上,根据基础发病病因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应用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应用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应用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药施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体会。方法采用温经汤(人参、吴茱萸、桂枝、芍药、当归等)治疗本病82例。结果有效率96.2%。结论该方法对本病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补气止血之功。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温经汤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以子宫内膜变化为主要原因而致”月经功能紊乱”,经期长短不一,阴道不规则流血为特点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运用本方加味辨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3疗效标准
显效:经量、经期及周期恢复正常,且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好转:经量、经期及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出血无变化或更加剧。
1.4典型病例
陈某,女,汉族,23岁,未婚,系淳化县机械厂。患者自诉,月经淋漓不断,已五个月,经色暗淡,小腹冷痛,傍晚发热,手心烦热,曾服西药治疗收效欠佳,时而服药血止,停药又复出血。诊其面色苍白,形体瘦削,精神疲惫,愁容不展,口舌干燥,舌淡暗,脉沉细。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故漏下不止。究其发病之源,根治其本,当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故投温经汤加味:人参15克,吴茱萸、当归、芍药、半夏、艾叶各6克,川芎、桂枝、阿胶、生姜、甘草各6克,山茱萸、熟地各10克,鹿角霜5克。水煎服,1日1剂,煎汤两次共400毫升,每日分2-3次口服。患者口服5剂后,漏经减少,又原方续服3剂,精神转佳。饮食如常,经漏停止,症状全消,嘱其再服3剂,巩固疗效,后经随访,未再复发。
1.2治疗方法
采用祛瘀养血、温经散寒、补气止血治疗,以温经汤为主化裁。方药组成:人参15克、吴茱萸、当归、芍药、半夏、麦冬各9克,川芎、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各6克,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9克;气滞者,加香附9克、乌药6克,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山萸肉、熟地各10克;鹿角霜5克;气虚者,加黄芪10克。以上方水煎取汁500ml,1日1剂早晚温服,一个疗程20天,连续服用2个疗程。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1)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1)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清热止血汤【来源】王云铭,《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生地30克,黄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榈炭各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入),甘草9克。

【用法】①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

首煎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温服各1次。

②1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疗程。

【功用】清热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血热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加减】如症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证,则为肝经火炽。

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一般服5~10剂可愈。

祛瘀止崩汤【来源】周鸣岐,《名医秘方汇萃》【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

其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

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虚亏损,冲任失调等。

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子宫出血。

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生育期妇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被归为“崩漏”范畴,治疗此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归脾汤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中药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一、归脾汤的药方组成及功效归脾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最早见于《伤寒论》。

其组成为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具有健脾和胃、固脾止泻的功效。

在《伤寒论》中,归脾汤被用来治疗脾虚泄泻的证候,但在临床实践中,也被发现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疗效。

归脾汤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调理脾胃功能、益气固表以及疏风止汗等方面,正是这些功效使其成为治疗子宫出血的有效药方。

二、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1. 改善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中枢,对于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新陈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子宫出血。

而归脾汤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帮助身体吸收和运化营养,从而改善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症状。

2. 固脾止泄脾虚是中医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而归脾汤的主要功效之一正是固脾止泄。

在临床应用中,归脾汤可以调理脾胃运化功能,从而达到固本固脏的效果,改善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症状。

3. 调理气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之一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血不固,难以凝聚而引起的出血。

而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如甘草和茯苓都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帮助气血畅通、凝聚,从而缓解子宫出血的症状。

三、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1. 临床观察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面有显著疗效。

一项对10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观察研究发现,使用归脾汤治疗后,约80%的患者出血症状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的月经周期也得到了规律,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3)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3)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归经汤【来源】刘炳凡,《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酸枣仁、五灵脂炭、蒲黄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用法】每日1剂,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方解】脾主统血,脾旺则水谷精微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虚则运化失常,五脏受累,冲任失养,即所谓“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

故本方用四君(参、苓、术、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则经行流畅;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须赖阳气之温煦,而后才能补给,故以当归补血汤(归、芪)益气生血;气耗津伤,心气受损,故以大枣、桂圆肉、远志、枣仁以养血宁心;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

刘氏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亦即“通因通用”之法,其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三钱,水酒调服,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

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为“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载:“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

”此乃刘氏之经验结晶。

【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加减】凡体质素虚,因平时过劳致心脾虚损,使血失流摄,血量愈来愈多,有血崩之势者宜用本方,以扶养心脾为主,用三炭使血归其经乃立方主旨。

如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白芍各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仙鹤草、白茅根各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小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砂仁各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五首 更年期子宫内膜过厚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五首 更年期子宫内膜过厚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五首1.功血平【处方组成】黄芪、当归、生地、丹皮、红鸡冠花、益母草、旱莲草、地榆炭、川续断、牡蛎、菟丝子、仙鹤草、花蕊石、三七、阿胶各适量。

【治疗方法】制成口服液,每次服250ml,每毫升含生药0.9g。

漏证者250ml,每日1次;崩证者每次服250ml,每日2次,3个经期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固冲,滋阴养血,收敛镇摄止崩。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76例,年龄12~53岁,平均35.15±8.96岁;病程10天~2年,平均0.5年;其中排卵性功血55例,无排卵性功血21例,漏证69例,崩证7例。

结果:痊愈63例(82.89%),好转9例(11.84%),无效4例(5.26%),总有效率为94.74%。

【经验体会】功血属中医崩漏范畴,本病成因不外虚、热、瘀。

虚者责之脾肾,热者肝郁化火或阴虚生热,瘀者多系瘀阻胞宫。

功血平口服液具有补虚清热、化瘀的功效,从处方组成来分析,方中以滋肾补肾,养血收敛止崩为主,其重点是补先天为根本,尤其以滋阴养血止崩为偏重。

因此,本方所治患者病因应为肾虚,虚火扰乱胞宫所致,对止血、缩短经期、恢复月经周期有明显作用。

方中黄芪、当归、阿胶益气生血,使气旺血充;当归伍益母草、三七参养血活血、祛瘀生新,行而不聚;生地、丹皮、红鸡冠花凉血化瘀,使虚火得清,实火得泻,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旱莲草补肾阳而止血;佐牡蛎、地榆炭、仙鹤草可增其止血之功;川断、菟丝子合黄芪补脾肾、固冲任。

该方塞流澄源并举,固本清热并用。

另外方中生地、丹皮、旱莲草、阿胶、川续断、菟丝子、仙鹤草、当归等药补肾气,滋肾阴,又能养血以制血;配以花蕊石、牡蛎、地榆炭、红鸡冠花镇潜止崩,补敛相合,不仅能止如崩若漏之功血,还能除潮热汗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益母草、三七可理血行血止血;用甘温之黄芪,一可补中益气升陷以摄血,又可补气以生血。

全方脾肾同补,尤以补先天为主;调节阴阳,而以滋阴为重;补敛相合,补为前提;标本兼顾,治本为根本。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辩证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辩证治疗
逍遥散应用于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中效果显著 ,提 高了临床治疗效 果 ,改善了患者 的肝功能指标 ,不会产生严重的不 良反应 ,是一种安全
1 . 2 . 2 判定两组治 疗方法 的临床疗效 ,主要 分为显效 、有效和无 效。 显效指患者 经过治疗乏力 、腹胀以及肝 区转 阴等临床症状消失 ,肝 功 能恢复 了正常 ;有效指 患者经过治疗乏力 、腹胀以及肝 区转 阴等临床 症状有所 改善 ,肝 功能出现异常 的指标和治疗之 前相 比降低 了5 0 %以
观察组经过治疗 显效 的患者 占6 2 例 ,有效 的患者 占1 2 例 ,无 效的 患者 占 2 例 ,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为9 6 . 8 %;对照组经过治疗 显效的患者
占4 6 例 ,有效的患者 占1 6 例 ,无效 的患者 占l 4 例 ,临床疗 效总有效率 为8 1 . 6 %,观察组 的临床疗效 明显高于 对照组患者 ( P < O . 0 5 ) ;两组
患者 在治疗前后肝功 能指标的改善情 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如表 1 所示 ,两组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均没有 出现明
显 不 良反应。
【 2 ] 萧焕 明, 池晓 玲 杨志敏, 等. 犀泽 汤治疗 慢性 乙型肝 炎4 O 例疗 效观
察[ J ] . J } 缶 床 和实验 医学杂志 , 2 0 0 9 , 1 3 ( 1 1 ) : 2 4 2 ・ 2 4 3 .
答率 的影响 [ J ] . 中华中医药学 刊, 2 0 0 9 , 1 5 ( 1 2 ) : 2 3 4 — 2 3 5 . [ 5 ] 王俐琼 , 张 玮, 王磊 , 等. 慢 性乙型 肝炎 患者 情绪 改变与 中医证 型相 关性初 探 [ J ] . 中西医结合肝 病杂志 , 2 0 0 9 , 1 0 ( 6 ) : 2 5 1 — 2 5 2 . [ 6 】 袁 虹, 曹廷 智, 刘 红, 等. 3 0 2 例乙型 肝 炎肝 硬 化患 者 中医证候 学探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是一种中医方剂,由桂枝加芍药汤和四物汤组成。

归脾汤具有温中益气、止血的功效,经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子宫出血,是最为常见的月经失调之一。

临床上使用归脾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

首先,归脾汤有温补脾胃、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以调理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失血性质和机体代谢的恢复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归脾汤还可以缩短月经期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月经量多、经期过长等月经失调症状。

这是因为归脾汤具有调节卵巢功能的作用,可以平衡激素水平,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

此外,归脾汤中的桂枝、白芍、当归等中药,也具有舒筋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利于消除病因,改善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

总之,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使用归脾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汤治疗。

2.对于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3.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4.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身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和体育锻炼。

总之,归脾汤是一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调理卵巢功能、控制出血量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归脾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主要由归、脾草、枳壳、芍药、白芍、香附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血止血、调理气血功能的作用。

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归脾汤常常被使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在排除有机性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异常子宫出血症候群。

功能性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患者和更年期前后妇女,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不稳定引起的。

其临床特点是月经不规律,经量多,经期延长等。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归脾汤可以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归脾汤中的归、脾草等药材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调理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气血状况。

归脾汤可以补血止血。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时,补血止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归脾汤中的芍药、白芍等药材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控制子宫出血的症状,缩短经期,并改善患者的血液质量。

归脾汤还可以调节雌激素水平。

功能性子宫出血与雌激素水平的不稳定有关,而归脾汤中的香附等药材具有调节雌激素的作用,可以稳定雌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子宫出血的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归脾汤通常与其他药方相结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贫血的患者,可以配合使用补血药方,如四物汤等。

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血瘀的患者,可以配合使用活血药方,如小建中汤等。

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药方,可以更好地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归脾汤并非适用于所有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在使用前,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诊断,确定使用归脾汤的适应症。

归脾汤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孕妇禁用。

所以,在使用归脾汤时,需要遵循医嘱,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调理气血、补血止血、调节雌激素水平等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子宫出血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4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剖析

中医对4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剖析

中医对4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之为“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

它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实热:周期紊乱,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血色深红质调,面红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治宜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用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芩、桅子、生地、丹皮、地骨皮、地榆、旱莲草、女贞子、白芍、阿胶)。

(2)虚热: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鲜红质稠,心烦潮热,手足心热,尿赤便干,舌红少苦,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用两地汤加减(生地、地骨皮、白芍、元参、丹皮、黑德豆、地榆、旱莲草、女贞子、麦冬、阿胶)(3)肾气虚: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淋漓不止,色谈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补肾固冲、止血调经,方用安冲汤加减(黄茂、白术、生龙骨、生牡烟、熟地、淮山药、炒杜仲、鹿角胶、续断、乌贼骨、仙鹤草、棕桐炭)。

(4)脾虚:月经周期紊乱,崩中或淋漓,血色淡,质稀,伴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桃白,或面浮肢肿,两腿酸软,或细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宜益气摄血、养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仙鹤草、升麻炭、阿胶)。

(5)血淤:月经周期紊乱,经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色紫黑有块,小腹胀或疼痛,舌质紫暗或淤点,苔薄白,脉涩或弦。

治直活血化淤,止血调经,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昧(熟地、当归、白芍、川穹、炒蒲黄、五灵脂、三七粉、乌贼骨、茜草炭)。

文中所提到的重要药材阿胶,对于崩漏的治疗,自古就有之。

清代咸丰年间,慈禧怀孕后,胎漏出血,时做时止,随时有流产危险。

咸丰皇帝有本事召集天下名医,却没有把握保住自己的孩子,就在束手无策之时,一东阿人的出现,使局面乾坤逆转。

这个人叫陈宗妫,山东东阿人,官至户部侍郎。

此人略懂医术,上书建议兰贵妃服用阿胶。

果然,不多日,血止。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体会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体会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体会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属中医“崩漏”、“经间期出血”、“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范畴。

以子宫出血持续不断,或反复发作为主证,来势急、出血量多为崩。

来势缓、出血量少为漏。

笔者于近年内用中医治疗3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人,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青春期5例,年龄18~22岁,中年期14例,年龄35~45岁,更年期11例。

年龄46~55岁。

病程在半年以上者14例,半年以内者3例,2~3年者13例。

1.2 辨证分型本病是以月经周期提前为主证,因此辨别月经的量、色、质及伴随症是辨证治疗的关键。

经色鲜红或紫红,质稠,量多者多为实热;经色鲜红,质稠,排出不畅者多为肝热;经色红,质稠,量少者多为阴虚,经色淡,质稀,量多者多为气虚;经色黯淡,质稀,量少者多为肾虚;经色黯,有块者多为血瘀。

伴见症以面红口干欲冷饮,脉洪大为主者,多属实热;胸胁胀痛,心烦易怒,脉弦数者,多属肝热;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脉细数者,多属阴虚,纳差倦怠,神疲乏力,脉细无力者,多属肾虚;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痛减,脉弦者,多属血瘀。

1.2.1 血热型10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

血色深红,伴有心烦易怒,怕热喜冷.口干、尿赤、苔黄、质红、脉弦数。

1.2.2 血瘀型8例,经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色黑有瘀块,少腹拒按,舌边有紫斑点.脉弦涩。

1.2.3 脾虚型8例,经血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畏寒喜暖,纳差便溏,身体倦怠,面色黄白,舌嫩苔白,脉细无力。

1.2.4 肾虚型4例,经血淋漓不断,色红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微无力或细数。

2 治疗方药2.1 基础方:旱莲草30g、乌梅炭15g、血余炭10g、地榆炭15g、太子参30g、黄芪30g、三七6g研粉沫,每日早、晚二次冲服。

每次6g。

2.2 临床随证加减2.2.1 血热型若阴道出血,量多势急,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有味,伴见口渴欲饮,大便数日未排,舌红,脉滑数或弦数者,治以清热凉血,固涩止血,选用犀角粉(分冲),生地,丹皮,大黄(后下),侧柏炭,西洋参(另煎)。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怎么治疗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怎么治疗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怎么治疗
一、概述
听说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般易发于绝经过度期的妇女,但是某同事处在青春期,也不幸患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后来家里人带某同事去看中医,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现在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

下面某同事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次治疗经验。

希望能够给其他患者提供参考意见。

二、步骤/方法:
1、某同事到附近的中医诊所治疗,医生自己询问某同事的病史病症,同时进行把脉看诊,然后就跟某同事说,某同事属于肾阳虚,需要补肾滋阴,止血调经。

2、然后某同事就根据医生开的药方去药房抓药。

左归丸加减。

熟地20g,山药20g,枸杞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5g,杜仲20g,龟版胶15g,女贞子15g,旱莲草20g。

流血淋漓不止者加茜草15g,侧柏炭15g,荷叶炭15g,地榆炭25g;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者加麦冬15g,银柴胡15g。

3、某同事根据用药指导说明,把上面的药材放到锅里加水煎煮,煮两次,将两次药水混匀服用。

4、某同事服用了几剂,感觉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后来某同事去复诊,医生说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注意后期护理就可以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被称之为功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出现失调而导致的子宫出现异常出血。

按照卵巢是否排卵可以分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子宫出现不规则出血等,处于青春期、育龄期和绝经期的女性容易患有该疾病。

平时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服用紧急避孕药类的激素药物,这些潜在的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异常,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对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出的症状有月经周期不规律、持续时间长、周期性出血。

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频发或者经期长达10天以上,出血量多。

因此,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并做尿检、超声检查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可以治疗痊愈的,治疗侧重点要按照患者的年龄段来决定。

青春期的少女主要以调整月经周期为目的;生育期的妇女主要以止血、促排卵为目的;而绝经期妇女主要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出现癌变为主。

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极少数药物治疗无效果的、患者自身不愿意使用药物治疗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等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有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西药包括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等。

中医治疗往往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对症治疗。

通常情况下,临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即采用西医药物进行快速止血,再用中医疗法慢慢调理,不仅能体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帮助患者从根本上减少病痛。

在中医治疗里,功血属于“崩漏”范畴,是由于冲任损伤导致的。

可以选用:太子参、熟地、艾叶、当归、茜草、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益母草一方,用水煎服,根据患者的状态增减药量。

此外配合西药治疗,使用复方乙酸孕酮2毫升、苯甲酸雌二醇2毫升对未婚患者进行肌肉注射,6小时后可发挥止血效果。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归脾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益气固表,缓解疼痛,调节月经等功效,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的一种月经异常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归脾汤作为常用的中药方剂,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从归脾汤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等方面探讨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一、归脾汤的药理作用归脾汤是由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甘草等草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表,调经活血的作用。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化湿,止血生津的作用;茯苓具有清火利水,调经止血的功效;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止痛舒筋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气缓急,调和药性的功效。

这些草药组成的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时,能够调节机体的气血平衡,改善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出血,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

在临床上,归脾汤主要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异常,常见症状有月经量多、周期不规律、持续时间长等。

对于这类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治疗,但激素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情绪波动、月经不规律等。

而传统中医药治疗则采用中药调理身体,调整气血,达到治疗出血的目的,且不易引起耐药性和副作用。

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配方。

一般来说,对于气血虚弱、月经量多的患者,可以加减当归、川芎等草药以活血止血;对于脾胃虚弱、月经周期不规律的患者,可以加减炙甘草、山药等草药以健脾益气。

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还需关注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调摄等方面,配合中药治疗,综合调理,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1. 控制出血症状: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时,能够有效地控制月经量多、月经周期不规律等出血症状,使患者的月经量逐渐减少、周期逐渐规律。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子宫出血不规律或过多,常见于青春期前后和更年期。

这种病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青春期前后的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案应该以调整内分泌为主。

这类患者的子宫出血往往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因此可以考虑口服避孕药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此外,也可以采用激素治疗来稳定内分泌水平,减少子宫出血的发生。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来治疗,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来缓解子宫出血症状。

其次,对于更年期的女性来说,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案需要更加全面和综合。

在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会导致子宫出血的发生。

因此,除了调整内分泌外,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

此时可以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在更年期,女性的身体状况较为脆弱,因此需要更加注重身体的调理和保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对于那些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女性来说,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案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到药物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此外,也可以考虑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来治疗,如子宫内膜消融术等,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同时又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等因素来制定。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加快康复速度,恢复健康。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指的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症状常包括月经量过多、时间延长和经期不规律等。

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重点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平衡来达到防止或减少子宫出血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口服避孕药能够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减少子宫内膜的增生,从而减轻子宫出血的情况。

黄体酮则有助于稳定子宫内膜,抑制出血。

非甾体抗炎药则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

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来确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介入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介入治疗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内膜消融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经导管插入子宫动脉,缺血子宫,从而达到减轻子宫出血的目的。

子宫内膜消融术则是通过热能或冷能的作用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止血的效果。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需要保留子宫的患者来说是一个理想选择。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针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严重、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控制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内膜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是将子宫完全切除,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切除术则是将子宫内膜切除,保留子宫,适用于希望保留子宫功能的患者。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子宫出血严重、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四、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一种辅助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中药,如当归、白芍等,以及结合针灸和艾灸等中医疗法,可以起到平衡体内阴阳平衡、调节子宫功能的作用。

中药调理的疗效较慢,需要长期坚持,但对于轻度子宫出血、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中药调理等。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该病包括了中医的“崩漏”、“经间期出血”、“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疾病。

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

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

现对2009年~2010年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中医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010年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均为本院患者。

年龄最大43岁,最小16岁,其中16~30岁者占68%;已婚88例,未婚12例;病程2~24个月;就诊时阴道出血持续时间:7~21 d者62例,21~30 d者24例,31~40 d者14例。

血红蛋白(Hb)(96.36±21.47) g/ L,红细胞(RBC)(3.21±0.87)×1012/L。

排除疾病:生殖器肿瘤、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全身出血性疾病。

1.2中医辩证①气阴两虚型,44例,证见经血淋漓不止,血色淡,质清无血块,精神疲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动则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

②气滞血瘀型:30例。

证见经血淋漓不断,血色紫红,有瘀块,小腹痉痛,块下痛减,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紫暗或尖边有瘀点。

③脾虚型26例,证见经血淋漓不止,疲乏少力,面目浮肿,不思饮食,舌边有齿痕。

1.3治疗①气阴两虚型:益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炮姜,阿胶(烊化),何首乌,山茱萸,仙鹤草。

若兼纳差,大便溏泻明显者,加山药,莲子肉,砂仁以健脾开胃,利湿止泻。

②气滞血瘀型:舒肝理气,化瘀止血。

方药:开郁四物汤(《叶天士女科》)加减。

当归,生白芍,熟地,川芎,制香附,延胡索,炒蒲黄,炒五灵脂,三七粉(分冲)。

若兼心烦易怒,性情急躁者,加郁金、丹皮以清泻肝热,行气活血散瘀。

③脾虚型:补气健脾,升阳止血。

中医医案——功能性子宫出血(五)

中医医案——功能性子宫出血(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五例病案一:陈某,女,20岁,未婚。

初诊:1976年12月27日。

主诉及病史:阴道流血50多天不净,经量初多后少,色红或紫,稍有血块;腹无胀痛,间或乳胀。

诊查:脉略弦,舌质红有裂纹,苔黄。

肛诊:宫体前倾,稍小,质正常,附件(-)。

辨证:经漏,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发育不全。

为肝郁化火型。

治法:先疏肝清热,后滋养肝肾。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蒲黄炭10g,仙鹤草12g,藕节7枚。

服药4剂后血止,乃予二至丸加怀山药、川断、生地、白芍等滋养肝肾之品4剂,但血止5天后又复来潮,量中,再予逍遥散加减,5剂而经净。

后月经基本正常,但基础体温单相,尚无排卵,用补肾为主的中周Ⅰ号两个周期,基础体温转为双相。

随访数年,月经正常,婚后于1982年7月妊娠,足月分娩。

病案二:龚某,女,40岁。

主诉及病史:因近3个月来经水淋沥10+~20+天,于1980年6月19日来院诊治,诉有时阴部灼热,胀痛,经前失眠,性急易怒或头晕,头痛。

诊查:脉细弦、舌苔淡黄,舌质偏红,辨证:经漏。

为阴虚肝旺。

治法:养阴平肝。

处方:白头翁二至合剂加减。

二诊:7月3日。

前天行经,量中,小腹部略胀痛,经前有头晕头痛感,脉弦细稍滑,舌质稍暗红,苔薄白。

先予逍遥散加丹参10g,3剂,继服白头翁二至合剂去生地,加制首乌12g,药后经行7天干净,再以滋养肝肾之品杞菊地黄汤巩固疗效。

7月28日行经,5天净,腹不痛,阴部亦无灼感。

此后,月经正常。

病案三:薛某,女,40岁。

主诉及病史:1980年10月6日因阴道突然大量流血,伴有血块,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而急诊入院。

患者过去月经尚正常,曾孕2次,近3个月经量增多,无停经史。

经诊断性刮宫后出血渐止,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殖症。

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失血性贫血。

先后输血400ml,并拟行全宫切除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发表时间:2011-07-15T11:47:47.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闫晓峰[导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闫晓峰(黑龙江省边防总队大兴安岭边防支队 165000)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413-02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疗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该病包括了中医的“崩漏”、“经间期出血”、“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疾病。

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

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

现对2009年~2010年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中医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010年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均为本院患者。

年龄最大43岁,最小16岁,其中16~30岁者占68%;已婚88例,未婚12例;病程2~24个月;就诊时阴道出血持续时间:7~21 d者62例,21~30 d者24例,31~40 d者14例。

血红蛋白(Hb)(96.36±21.47) g/ L,红细胞(RBC)(3.21±0.87)×1012/L。

排除疾病:生殖器肿瘤、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全身出血性疾病。

1.2中医辩证①气阴两虚型,44例,证见经血淋漓不止,血色淡,质清无血块,精神疲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动则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

②气滞血瘀型:30例。

证见经血淋漓不断,血色紫红,有瘀块,小腹痉痛,块下痛减,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紫暗或尖边有瘀点。

③脾虚型26例,证见经血淋漓不止,疲乏少力,面目浮肿,不思饮食,舌边有齿痕。

1.3治疗①气阴两虚型:益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炮姜,阿胶(烊化),何首乌,山茱萸,仙鹤草。

若兼纳差,大便溏泻明显者,加山药,莲子肉,砂仁以健脾开胃,利湿止泻。

②气滞血瘀型:舒肝理气,化瘀止血。

方药:开郁四物汤(《叶天士女科》)加减。

当归,生白芍,熟地,川芎,制香附,延胡索,炒蒲黄,炒五灵脂,三七粉(分冲)。

若兼心烦易怒,性情急躁者,加郁金、丹皮以清泻肝热,行气活血散瘀。

③脾虚型:补气健脾,升阳止血。

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味。

红参(另煎),黄芪,白术,升麻炭,柴胡,棕榈炭,乌贼骨,荆芥穗,炙甘草。

若兼四肢不温,面浮肢肿者,加桂枝,茯苓以温阳化气,淡渗利尿。

若兼腰酸尿频者,加菟丝子,鹿角霜以补肾益气,固冲涩精。

2 结果
2.1 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

有效: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

无效:用药后阴道流血不能控制,月经紊乱。

2.2 结果月经情况治疗后经量减少、经期缩短、周期延长,痊愈4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3 讨论
崩漏是妇科临床的疑难重症,历代医家对该病的治疗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治疗原则。

月经先期的辨证,主要根据经血色、量、质及舌脉辨其属虚、属实、属热。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冲任不固。

其病因有虚有实。

虚者因气虚,统摄无权;实者多因血热而致血海不宁,或因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

常见的病因有气虚、阴虚有热、湿热蕴结及血瘀。

气虚者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饮食失调,或思虑劳倦过度,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冲任失固,血失所统而致经水不断。

《普济方·妇人诸疾门》:“若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故不能制经血,令月水不断也。

”《妇科玉尺》:“经水来而不止者,气虚不能摄血也。

”阴虚血热者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或慢性失血,或产乳过多,或房劳过度,以致阴血亏耗,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而见经期延长。

《妇科玉尺·月经》:“经来十数日不止者,血热也”。

湿热蕴结者七情所伤,肝郁气滞,横克脾土,脾虚,运化无力,水湿内停,蕴而化热,或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感受湿热邪气,蕴结于胞宫胞脉,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月经淋漓不断。

《叶天士女科证治·调经》:“经来十日半月不止乃血热妄行也。

”血瘀者情志忧郁,肝郁血滞,或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或人工流产手术损伤,而致瘀血内停,或经期同房,败血浊精互结于内,冲任瘀阻,经血妄行而致月经延长。

《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妇人月水不断淋漓腹痛……或因经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一般以经血量多、色紫红或深红、质黏稠,舌红,脉数有力者为阳盛血热;经血量多少不定;色紫红质稠,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郁血热;经血量少、色红质稠,舌红少苔,脉虚数者为阴虚血热;经血量多、色淡、质清稀,舌淡脉弱者为气虚。

本病主因气虚、血热所致,治当分清有火无火。

若脉证无火,应健脾补气,生化气血,参伍养心、补肾;若属血热,则应清热,清热又应“察其阴气之虚实”,阳盛者清热凉血,阴虚者滋阴清热,郁火者疏肝清热,以期冲任充盛,血海宁谧,经期正常。

认为月经先期以虚证、热证居多,虚者以肾精不足、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多见。

并得出:①阴虚内热,或气不摄血所致经行先期,多见于青春期少女。

②肾气亏损,藏泻失司,所致经行先期,多见于更年期妇女。

③肾虚肝郁,或肝经郁热所致经行先期,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故对本病应辨证论治。

而对青春期少女属肾精不足、肝肾阴虚为主的月经先期者。

认为月经先期,大多由于郁热、痰热、虚热、血热等因所致。

郁热宜解郁清热,痰热宜化痰清热,虚热宜养阴清热,血热宜凉血清热,总之离不开清热。

然不管是素体阳盛,热伏冲任,迫血下行;或相火妄动,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还是月经先期是以周期异常为主的病证,因周期缩短,经行频发而失血。

常见虚证、热证。

虚者有阴虚、气虚;热者有阳盛血热、肝郁血热。

治疗重在调经止血,针对病机,或清泻血热,或疏肝清热,或滋阴补肾,抑或健脾益气、补肾益精以恢复月经正常周期。

另外,月经先期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展为崩漏,应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实用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63.
[2]梁晓秋,梁吉春.益气止血调冲任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69-70.
[3]王仕鑫.张子义治疗功血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93,20(4):7.
[4]孙效东.杨晓海在妇科病中运用活血化瘀法的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0,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