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群 团
第一节 工人组织
本县工人早在民国20年(1931年)就在中共党员陈海生秘密发动下,成立木、泥、搬运等工会,会员约500人。民国24年秋,曾为增加工资举行罢工取得胜利。
1949年初成立临泉县工会。1950年在搬运、浴池、理发业建立工会的基础上成立临泉县总工会,内设组织、宣传、女工、财务、生产编制5部。初建时会员320人。次年在国营商业、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合作企业、手工业等企事业和自由职业者中发展会员1000人,约占职工的20%。1953年动员独立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退出工会。1957年共有基层工会组织113个,分布在农村的86个,会员4083人。1958年县工会联合会辖机械、食品、纺织、陶瓷4个产业工会和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农林水利、新闻、建筑、邮电、店员、粮食、教育、医务和文化艺术11个工会。各工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部门业务,协助行政发动和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贯彻执行劳动保险合同,组织互助储金会,筹办职工学校、俱乐部、图书室等文化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瘫痪,为工人代表、贫下中农代表和红卫兵代表联合组成的“三代会”所取代。曾组织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县城各学校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一切”。1973年恢复工会。1985年共有基层工会116个,总计会员13740人。1954~1985年共召开8届工会代表大会。
第二节 农民组织
民国16~20年(1927~1931年),中共党员张蕴华在长官店创办农民夜校,成立穷人会,发展会员300余人。中共滑集区委在桃花店组织反饥饿、搞均粮斗争成立的“光蛋会”向地主豪绅开展斗争。1949年3月以贫农、雇农、中农为主体成立临泉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随之全县22个区先后建立了农会。土地改革开始,通过整顿发展,会员占总人口的30%。在土改过程中划分阶级,没收地主五大财产,分配斗争果实,都经农会讨论、决议和执行。土改后,农会在组织互助合作化和发展农业生产上都是中坚力量。1954年6月农会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9月,农村普遍建立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学校,实行所谓“在农村,则应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1969年4月,成立贫下中农代表会(简称“贫代会”)。1973年7月,改为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84年
月撤销。
第三节 青年组织
一、组织发展
早在民国17年(1928年),张蕴华曾在长官店小学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张养秀,团员有张国成、柳贺云、亓玉华等人。民国20年中秋节暴动失败,中共党员转移,因失去党的领导而停止活动。民国22年9月5日,中共新息县委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县委,10月建立沈丘集团支部,韦济民任书记。民国23年4月,中共沈(丘)阜(阳)边区委(又称“沈丘集区委”)成立后,属区委领导。团支部先后在韦寨、长官店、姜寨、瓦店、白庙庙岔、武沟建立联络点,团员40人。在中共沈丘集区委领导下,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革命活动。同年7月,韦济民调往中共新息县委任青年干事,边区委遭到破坏,团支部停止活动。
1949年8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临泉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工委”),内设组织、宣传、城工、学少文体4部和秘书室。1957年5月团县工委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临泉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区(镇)随之易名为团区(镇)委。“文化大革命”开始,为“红卫兵”代表会(简称“红代会”)所取代。1971年5月恢复团组织,召开了共青团临泉县第七届代表会,进行整团建团。1979年1月20日的八届团代会后,团县委内设机构调整为组织、宣传、学少、青农(工)4部和办公室,下属1个直属机关团委和14个区(镇)团委及师范、中学35个学校团委。1985年,全县1363个团支部,48056名团员。
临泉县几个年份共青团员数
年团 支 部团 员附 注
19491343832
195129810053
195331814053划归界首县一部分。
195535918703
195771227150调外地支援一部分。
1961138615228团总支部194个。
196481020854
197498142989
1979134444705
1983116641150团总支部135个。
1985136348056
二、主要活动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团结广大青年,当好党的助手。1956年春全县组织510个青年突击队、组打井2180眼,名为“青年井”。1958年在单桥突击3天挖成一条2.5公里长的青年河。号召全县青年“少花一角钱,多办一件事”,集资创建了临泉县第一个鱼苗场。为了部署和启发青年当好党的后备军,1951~1982年共召开9次团代表会。1983年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84年评选出新长征突击队37个,新长征突击手303人,并号召向梁爱英学习。1985年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活动。并在全县评出一类支部507个,发展新团员9845人,400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附:少年先锋队
解放初期,各地先后成立儿童团。作为向土匪、特务、恶霸斗争的辅助力量。1949年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各中小学成立少先大队、中队和小队,并配辅导员向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1954年国际儿童节,城中小学全体少先队员写信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后来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代毛泽东主席写的回信和赠寄的照片。回信写道:“望你们团结全校同学,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加强劳动观念,以便将来很好地为祖国服务、为生产服务。”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做好人好事”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少先队为“红小兵”。1978年9月取消“红小兵”称号,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发展队员136231人,配备辅导员5370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1982年10月开展“红领巾月”活动,全县建19个红领巾校,352个红领巾班3612个学雷锋小组,发展新队员35120人。1984年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9枚。198年全县有队员197707人,辅导员3121人,其中校外辅导员116人。向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战员写慰问信142封,赠慰问品120件,为烈军属做实事1245件,捐赠款500.92元。
第四节 妇女组织
民国17~20年(1928~1931年),在中共长官店秘密组织领导下,建立妇女会,会员300多人。民国19年中共陈集区委建立后,以共产党员徐中英、马兰英为首建立桃花店妇女会,会员200多人,徐中英任会长。以后因长官店、桃花店党组织遭到破坏,徐中英、马兰英被捕,妇女运动被迫停止。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组织恢复,发展韦秀芬、韦秀清、刘淑贞等一批女党员。民国28年,中共新蔡县委派女共产党员李德新先后到陈集小学和县中学任教,又发展一批女党员。同年10月成立临泉县妇女抗敌协会,李德新任主任,会员100多人。同时在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也建立了妇女组织。各区相应建立妇女抗敌分会。临泉妇女抗敌协会组织广大妇女,宣传抗日,提倡妇女放足、剪辫,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