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组织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革命中中国的组织与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革命中中国的组织与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革命中中国的组织与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的组织与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组织和共产党的领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组织形式和共产党领导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的组织与共产党的领导。

一、历史背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始于20世纪初。

当时,中国面临着封建帝制的危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压迫使得广大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组织形式,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组织形式1. 工人运动组织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工人运动组织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中国出现了一批以工人为主体的组织,如共产主义小组和工人组合等。

这些组织宣传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加强了工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2. 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

在旧中国,农民承受着严重的压迫和剥削,因此他们成为了革命运动的主力军。

为了组织农民,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农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

这些组织以改善农民生活和反对封建剥削为目标,引导农民加入到革命行动中。

3. 学生运动组织中国的学生群体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组织如同学会、文化协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学生们通过宣传和示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并且经常与其他组织共同行动。

4. 游击队组织为了应对敌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游击队也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

游击队成员在农村地区进行游击战,破坏敌人的基地和补给线,为正规军队提供支援。

游击队的存在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三、共产党领导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核心和领导的作用。

党的成立和发展为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始终坚持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领导权,并与其他进步力量建立统一战线。

什么是最早的工会发源地

什么是最早的工会发源地

最早的工会发源地是英国。

简介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

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团体。

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

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

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工厂雇主打工,而工资低廉而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个的被雇佣者无能为力对付强有力的雇主,从而诱发工潮的产生,导致工会组织的诞生。

扩展资料工会最早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以后在其他国家相继建立,并大多争得了合法地位,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社会现象,按其成立的组织原则,可分为产业工会和职业工会。

在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工会大多为职业工会,凡从事同一职业的熟练工人,都组织在同一职业工会内;一个企业内的工人,由于职业的不同而分属与不同的职业工会。

这种组织分散了同一企业内工人的团结和统一,不利于工人阶级的斗争。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按产业原则组织工会逐渐为工人接受,越来越多的工人群众按产业系统组织起来,凡在同一企业内的工人都参加同一产业工会,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工会的战斗力。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会有的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有的由进步人士领导,也有的由改良主义者领导或控制,除少数由资本家操纵的黄色工会外,绝大多数工会都能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代表和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

通过内部协调、互相帮助,解决工人内部的竞争,以集体谈判、罢工等形式同资本家对抗,争取和维护工人的利益,改善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争得工人群众的社会政治利益。

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工会运动则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力量和必要条件。

工会运动最早起源于英国,是工人运动的产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对立;世界上最早的工会组织是1818年成立的苏格兰格兰斯哥织布工人工会。

工会的职能和作用:1、工会可以帮助和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且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切实的维护好劳动者的利益,防止劳动者上当受骗。

英国工业化早期工人团体的兴起及其特征

英国工业化早期工人团体的兴起及其特征

英国工业化早期工人团体的兴起及其特征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引发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尤其体现在劳资关系两大主体的出现上。

工业革命开始后,由于工人社会地位的剧烈变动,其政治和经济权利遭到严重剥夺,因而劳资纠纷表现为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工人结社对抗行业雇主压迫方式的工会组织也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标签:英国;早期工业化;工人团体;特征1760—1815年是英国工业化的早期阶段,随着生产方式及社会结构的变革,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开始形成,劳资冲突也变得日益普遍化。

工业化一方面给资产阶级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则给工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压迫。

在拥有社会权威与经济实力的新兴资本家面前,工人的力量显得十分弱小,不仅身心受到工厂主的压榨,经济上也逐渐失去独立性,他们失去了生产资料和其他谋生的手段,成为纯粹的工资劳动者。

为了维持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在地区或行业内寻求结社,以团体组织的方式进行抗争成为工人们的必然选择。

一、早期工人团体的兴起工业革命的推进促使工业化之前存在于早期手工业者和工场主之间的那种温情脉脉的关系逐渐变得激烈起来,取而代之的是新生产组织形式下劳资冲突的骤然加剧。

在工业化还未开始的1741—1760年,劳资冲突事件共出现57例,而工业革命开始初期1761—1780年的二十年间就猛增至113起,比前一阶段翻了一番以上[1]。

18世纪的最后十年成为该世纪最动荡的年代,这段时间发生的劳资冲突数量约占整个世纪劳资冲突总量的1/3[2]。

在劳资冲突骤然加剧的同时,其暴力成分也越来越浓厚。

工人们试图用暴力来制造压力,迫使工厂主屈从于他们所提的要求,破坏制成品、破坏机器、破坏工厂成为劳资对抗中逐渐流行的景象,破坏的力度和影响在不断扩大。

1778—1779年,诺丁汉织工捣毁阿克莱特和里德的300台机器,烧毁了一座厂房;1779年10月,阿克莱特再次遭到袭击,工人们摧毁了约100台机器,之后又纵火烧毁了整栋建筑。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建议书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建议书
第一部分实施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1 在可能的范围内,1981 年关于工人安全健康的公约(以下称公约)与本建议书的规定,适用于一切经济活动 部门和各类工人;
2 应预选规定一些必要与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为独立生产者提供一种与公约和本建议书的规定相类似的 保护。 第二条 对于本建议书: 1《经济活动部门》一词包括雇佣工人的一切部门,其中包括机关事业单位; 2《工人》一词,系指一切受雇佣的人员,其中包括公务人员; 3《工作场所》一词,包括工人在雇主直接或间接监督下进行工作而应在或应去的一切地方;
5 规定一些特殊措施,以预防灾难,协调各级的行动,尤其是在那些对工人和周围居民具有较大潜在危险的 企业集中的工业地区;
6 保证与国际劳工组织所设置的有关职业安全和健康和警报系统有良好的联系;
7 为残废工人规定适当的措施。
第五条
公约第九条第 1 款规定的监察制度,应以 1974 年的劳动监察公约和 1969 年(农业)劳动监察公约作出指导, 但不影响批准这两个公约的成员国所承担的义务。
第十五条
1 雇主应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监督和不时地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的严格审查,经常监督职业安全、健康标 准的实施;
2 雇主应统计经主管机关认为必要的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有关的资料,其中包括在发生于工作过程 或与之有关的,且应报告的工伤事故和有损健康的有关资料;包括与安全卫生法律或条例有关的批准和免除, 以及这些批准和免除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对企业中工人健康的监督的证书,以及有关暴露所确场所、机器、设备和使用方法,在合理与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它们都是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没有 危险的; 2 考虑到不同类别工人的职能与能力,给予必要的教育并保证提供必要的训练; 3 对于所从事的劳动、劳动的方法以及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采取的措施,应保证给予足够的监督; 4 按照企业的大小及其活动的性质,制定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组织措施; 5 在无别的方法来预防或控制危险时,应免费为工人提供合适的防护服装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6 保证劳动组织,尤其是在关于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安排方面,不得有损于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国际劳工组织及公约目录(一)

国际劳工组织及公约目录(一)

国际劳工组织及公约目录(一)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

它把政府、雇主和工会集合在一起,为追求社会正义而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在国际劳工组织中,这三方机构地位平等,投票权利相同。

1946年,国际劳工组织成为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

至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有150个成员国。

随着成员国数目的增长,它的活动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在以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和促进充分就业仍作为该中心目标的同时,它还处理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人和管理人员培训、劳资关系、妇女和移民工人、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紧迫的社会问题。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国际劳工组织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这个由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组成的国际会议每次都讨论或通过有关劳工权益的问题。

其成果以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International Labour Conven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公认的"国际劳工标准"。

凡是批准了某一公约的国家必须就其在法律和实践中实施公约的情况定期提出报告,因为在法律上这些成员国受到这些国际契约的约束。

国际劳工局(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国际劳工局的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

它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设秘书处。

多年来,国际劳工局编辑、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报告,出版发行了上千种书刊。

设于泰国曼谷的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地区局(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Ri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在开发亚太地区人力资源,引导各国劳务输出行业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于工人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及其保

关于工人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及其保

工人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及其保障结社自由( Freedom of Association )是联合国人权宪章宣告的基本人权,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法律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权利。

一、国际人权规约对组织和参加工会权利的有关规定结社自由既是政治权利,也是社会和文化权利,所以《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政治权利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经社文权利公约》),都对结社自由做出了宣告或者规定。

《宣言》第20条宣告:“人人有权享有和平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任何人不得被迫使隶属于某一团体。

”1948年5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这一条款形成的表述是:“人人都有权享有和平集会的自由,并有权参加本地的、国内的、国际的以及工会的结社,以促进、捍卫和保护不违背本宣言的目的和利益。

”在1948年6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张彭春提出了简化该条款的建议,从而形成了《宣言》现在第20条第一款的规定。

这表明,中国是比较重视结社自由及其保障的,并对国际人权宪章中关于结社自由的立法规定贡献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政治智慧。

国际人权宪章把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视为结社自由的特殊形式,并做出了专门规定。

《宣言》第23条第四款宣告:“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政治权利公约》第22条第一款规定:“人人有权享受与他人结社的自由,包括组织和参加工会以保护他的利益的权利。

”第二款的“除外”规定是:“对此项权利的行使不得加以限制,除去法律所规定的限制以及在民主社会中为维护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卫生或道德,或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所必需的限制。

本条不应禁止对军队或警察成员的行使此项权利加以合法的限制。

”《经社文权利公约》第8条对组织和参加工会的结社自由则做了更加详尽的规定。

国际劳工大会第31届会议194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结社自由及保护组织权的公约》第2条规定:凡工人和雇主,无须经过事前批准手续,均有权建立他们自己意愿建立的组织和在仅仅遵守有关组织的规章的情况下进入他们自己意愿进入的组织。

中国工运历代fit织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中国早期工

中国工运历代fit织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中国早期工

中国工运历代fit织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中国早期工人白发组织的团体。

随着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贸易的出现,广州地区的打包工人为反对工头的剥削、压迫而自发组成一些互助团体,1851年正式成立该会。

订有会规,具备了近代工会的雏型,还没摆脱行会的影响。

1857年曾举行反对英、法等国侵略的罢工斗争。

1861年,被清朝地方当局勒令解散。

广东机器研究公会1909年5月13日在香港成立,宗旨是研究机器事业。

负责人李道三,成立之初由工人主持事务,为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1912年5月,孙中山把该会改为纯劳工团体的广东省机器总会。

1919年4月改组为广东全省机器工人维持会。

1922年改组为广东机器工会。

后极力抵制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和思想。

四·一五事变中充当打手,蜕变为黄色工会。

1949年该会上层随国民党迁往台湾。

理发工会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下,·1909年广州地区成立的理发业工人早期组织。

标榜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信奉经济上政治上绝对自由的观点。

该组织较松散,但影响较大。

1920年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曾深入其中宣传革命理论,转变了该会政治主张。

后理发工会加入了广州手工业工会。

茶居工会1909年在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文史编,广东机器研究公会1909年5月13日在香港成立,宗旨是研究机器事业。

负责人李道三,成立之初由工人主持事务,为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1912年5月,孙中山把该会改为纯劳工团体的广东省机器总会。

1919年4月改组为广东全省机器工人维持会。

1922年改组为广东机器工会。

后极力抵制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和思想。

四·一五事变中充当打手,蜕变为黄色工会。

1949年该会上层随国民党迁往台湾。

理发工会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下,·1909年广州地区成立的理发业工人早期组织。

标榜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信奉经济上政治上绝对自由的观点。

该组织较松散,但影响较大。

1920年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曾深入其中宣传革命理论,转变了该会政治主张。

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工人运动是工业社会中劳动者为改善自身工作条件、争取权益而进行的集体行动。

而工会组织则是工人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代表工人利益、维护工人权益、改善劳动条件。

本文将从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的兴起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工人运动的兴起从18世纪中叶起,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商业日益转入机械化生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然而,工人面临低工资、长工时、恶劣的工作条件等问题,他们开始觉醒,开始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的剥削。

这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人运动的兴起得益于工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联合。

工人们经常在工厂中进行口耳相传的信息传递,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行动计划,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目的。

他们组织了罢工、示威、游行等形式的抗议活动,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改善的工作条件。

第二部分:工会组织的发展工会组织是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更加系统化和持续性的组织形式。

工会组织致力于代表工人利益,维护工人权益,为工人争取更好的待遇和福利。

工会也促进了工人之间的团结和合作,提供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保护工人免受雇主的不公平对待。

工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工人运动的推动和政府的认可与支持。

工会往往通过与雇主谈判来达成协议,确保工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随着工会组织的壮大,一些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人的组织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

这进一步促进了工会组织的发展。

第三部分: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影响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对于工业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人运动的兴起引发了劳动力市场的调整,雇主不得不提高工资、缩短工时,以满足工人的需求。

其次,工会组织为工人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使得工人的声音被听到,工人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此外,工会组织的兴起也促进了劳动法的制定和完善,确保了劳动关系的合理与稳定。

然而,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矛盾。

一方面,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给工人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

英国工人阶级运动与工会组织

英国工人阶级运动与工会组织

英国工人阶级运动与工会组织近两个世纪以来,英国工人阶级运动和工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工人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组织形式和影响力等方面,探讨英国工人阶级运动及其与工会组织的关系。

一、历史回顾英国工人阶级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当时,工人面临着劳动环境恶劣、工资低下以及长时间工作的问题。

他们开始组织自己,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工会组织和社会主义思想。

19世纪初,工人阶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

最早的工会是行业工会,代表特定行业的工人利益。

后来,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全国性工会兴起,组织各个行业的工人。

这些工会通过罢工、示威和游行等方式,要求议会制定法律来保护工人权益。

二、工会组织形式英国的工会组织形式多样,既有代表特定行业的行业工会,也有跨行业的全国性工会。

这些工会通常由会员组成,会员缴纳会费,并选举领导人来代表他们的利益。

工会的活动范围包括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提供法律援助、发起集体行动等。

工会还为会员提供其他服务,如就业培训和退休计划等。

此外,工会还可以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政策制定。

三、工会的影响力英国的工会在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工人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工会代表工人利益,通过与雇主进行谈判,争取更好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这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工会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工人的诉求。

这可以是罢工、示威、游行等形式。

通过这些行动,工会成功地改变了政策和法律,为工人争取到了更多权益和保护。

最后,工会在政治领域的参与也非常重要。

工会会员可以投票选择支持工人利益的政党,并通过大规模的选举活动来影响政治决策。

工会还可以通过游说和游说团体来推动立法改革。

然而,新时代的到来对工会带来了一些挑战。

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使得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衰退,导致工会的会员数量下降。

此外,雇主也对工会组织持有批评态度,认为工会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然而,工会依然是推动工人权益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国际劳工组织的8个核心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的8个核心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的8个核心公约
第29号:强迫劳动公约(1930年)
要求禁止所有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

但允许某些例外,如服兵役、受到适当监督的服刑人员的劳动和紧急情况下的劳动,如战争、火灾、地震。

第87号:结社自由和保护组织权利公约(1948年)
赋予所有工人和雇主无须经事先批准,建立和参加其自己选择的组织的权利,并制定了一系列规定,确保这些组织在不受公共当局的干涉的情况下自由行使其职能。

第98号:组织和集体谈判权利公约(1949年)
为防止发生排斥工会的歧视,防止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之间相互干涉提供保护,并对促进集体谈判作出了规定。

第100号:同工同酬公约(1951年)
呼吁对男女工人同等价值的工作给予同等报酬和同等津贴。

第105号:废除强迫劳动公约(1957年)
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强近或强制劳动作为一种政治强制或政治教育手段,作为对发表政治或意识形态观点的惩罚,作为动员劳动力的手段,作为一种劳动纪律措施,作为参与罢工的惩罚或歧视的手段。

第111号:(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1958年)
呼吁制定一项国家政策,消除在获得就业机会、培训和工作条件方面,任何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的歧视,促进机会和待遇平等。

第138号:最低就业年龄公约(1973年)
旨在消除童工劳动,规定准予就业的最低年龄不得低于完成义务教育的年龄。

第182号:最恶劣形式童工劳动公约(1999年)
呼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禁止和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它包括奴役制和类似的做法,强迫征募儿童参与武装冲突,使用儿童卖淫和从事色情服务,任何非法活动,以及可能危害儿童的健康、安全和道德的工作。

工人俱乐部运营方案

工人俱乐部运营方案

工人俱乐部运营方案一、前言工人俱乐部是为了服务职工、增进职工身心健康、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发展职工的全面素质的组织,是工会组织的基层组织。

工人俱乐部运营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定位1. 目标促进职工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员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凝聚力;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开展各种健康活动,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培养职工健康意识;提供多元化的文娱活动,满足不同职工的需求,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 定位工人俱乐部作为工会组织的基层组织,主要服务于职工,着重提供职工文体活动、教育培训、健康指导等服务,同时也可以承办企业的文体活动、员工生日聚会等。

三、组织架构与人员分工1. 组织架构工人俱乐部的组织架构应包括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部门负责人等。

并建立相关部门,如文体部、宣传部、健康部、教育部等,并进行合理的分工。

2. 人员分工(1)主席:负责工人俱乐部的整体工作,领导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2)副主席:协助主席完成工作,负责指导协调部门之间的协作。

(3)秘书长:负责俱乐部的日常工作安排,协助主席处理各项事务。

(4)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部门内的日常工作,协助秘书长完成俱乐部的各项任务。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1. 文体活动(1)开展各类文艺表演,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话剧表演等。

(2)组织体育比赛,如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

(3)举办手工艺品制作比赛,如折纸比赛、剪纸比赛等。

2. 健康活动(1)组织健身运动,如瑜伽、太极拳、普拉提等。

(2)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向职工传授科学健身的方法和知识。

(3)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活动,帮助职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3. 教育培训(1)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2)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职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情绪问题。

工会的设立

工会的设立

工会的设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工会是由一群同类职业或行业的工人自发组织而成的一个组织,旨在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工会的设立不仅对于单个工人有利,也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工会的历史渊源工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工人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遭受着剥削和压迫,他们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争取自己的权益。

于是,工人们开始组建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和罢工等方式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会逐渐成为了维护工人权益的有力组织。

二、工会的功能和作用1. 维护工人权益。

工会作为工人的代表,通过集体谈判、签订劳动合同等方式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例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安全等。

2. 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工会作为桥梁和纽带,将工人和雇主联系在一起,协调双方利益,有助于缓解劳资纠纷,维护工作秩序。

3. 培养员工素质。

工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4.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工会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工会的设立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一定数量的工人。

通常规定工会至少由10人以上的工人共同发起成立。

2. 目标明确。

工会的宗旨和活动范围需明确,并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3. 符合法律程序。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按照法律程序注册成立。

工会设立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筹备组织。

由一些志同道合的工人筹备工会,确定工会的宗旨、章程等内容。

2. 成立筹备委员会。

由一些骨干工人组成筹备委员会,负责筹备工会的具体事务。

3. 征集成员。

筹备委员会向更多工人征集成员,争取足够的支持。

4. 注册成立。

经过筹备委员会成员协商一致,向当地政府注册申请成立工会。

国际劳工组织155号《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155号《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公约第155号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的召集,于1981年6月3日在日内瓦举行第67届会议,经议决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六项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若干提议,经决定这些提议采取国际公约的形式,于1981年6月20日通过下列公约,此公约称为1981年关于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公约。

第一部分实施范围和定义第一条1本公约适用于各个经济活动部门。

2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诸如海运或捕鱼业等特殊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如因产生实质性的特殊问题,经尽早与有关雇主和工人代表组织协商后,可部分或全部免于实施本公约。

3每个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第22条所提出实施公约的首次报告中,应详列按本条第2款免于实施公约的各个部门和理由,并说明为适当保护这些部门的工人而采取的措施,在其后的报告中,应指出争取扩大实施范围所取得的进展。

第二条1凡适用本公约的各个经济活动部门,其一切工人均适用本公约。

2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对特定范围的工人实施本公约有特殊因难者,经尽早与有关雇主和工人代表组织协商后,可部分或全部免于实施本公约。

3每个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按照劳工组织章程第22条所提出的实施公约的首次报告中,应详列按本条第2款免于实施本公约的特定范围的工种和理由,并在其后的报告中指出争取扩大实施所取得的进展。

第三条对于本公约:1《经济活动部门》一词,系指雇佣工人的一切部门,其中包括机关、事业单位。

2《工人》一词,系指一切受雇佣的人员,其中包括公务人员。

3《工作场所》一词,包括工人在雇主直接或间接监督下进行工作而应在或应去的一切地方。

4《规定》一词,指所有由一个或几个主管机关赋予法律效力的规定。

5《健康》一词,与工作有关,不仅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而且包括与工作安全、卫生直接有关的、影响健康的物理和心理因素。

第二部分国家政策的原则第四条1各成员国应根据国家条件与惯例,并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协商,制定、实施和定期审查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国家政策。

内蒙古工青妇制度 -回复

内蒙古工青妇制度 -回复

内蒙古工青妇制度-回复内蒙古工青妇制度是指内蒙古自治区工人、青年、妇女团体所实行的组织制度。

本文将从内蒙古工青妇制度的起源,组织体系,工作内容以及取得的成就等多个方面,一步一步的回答。

内蒙古工青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不久,面临着建设和发展的巨大任务。

为了推动社会发展,自治区委决定成立工青妇组织,并制定了相关的组织原则和制度。

这一制度的形成旨在凝聚工人、青年和妇女群众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内蒙古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内蒙古工青妇制度的组织体系分为工人组织、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三个部分。

工人组织主要由工会组成,致力于维护工人权益和促进工人福利。

青年组织主要由共青团组成,着力培养和引导青年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妇女组织则由妇联组成,关注女性权益和妇女事业的发展。

这三个部分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青妇组织体系。

内蒙古工青妇制度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宣传教育、公益活动、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首先,工青妇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

其次,工青妇组织组织和参与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如扶贫帮困、环境保护、义务劳动等,为社会和群众提供帮助。

此外,工青妇组织还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内蒙古工青妇制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在改革开放以来,工青妇组织积极参与了内蒙古的现代化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次,工青妇组织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为社会贡献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工青妇组织在推动内蒙古的民主和法治建设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意识和公民素质。

然而,内蒙古工青妇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组织庞大,统筹协调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和权责清晰。

其次,一些基层工青妇组织工作不到位,需要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培训和指导。

第三,工青妇组织需要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加强与青年和妇女群体的沟通和联系,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2、国际工人运动组织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6年)——马、恩建立于布鲁塞尔,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筹备建党起了重要作用。

⑵、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

1847年底,马、恩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⑶、第一国际(1864-1872年)——1964年成立于伦敦,原称“国际工人协会”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⑷、第二国际(1889—1914年)——1889年7月14日成立于巴黎,这次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以及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节等的决议。

第二国际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以列宁为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

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瓦解。

它的特点是: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活动的,它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

②、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阶段。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与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第二国际活动前期的指导。

不同点:①、组成不同: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②、活动范围和内容不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

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③、组织形式不同: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组织的上级组织。

而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

⑸、共产国际(1919—1943年)——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又名第三国际。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早期工人的组织状况--浏览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早期工人的组织状况--浏览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早期工人的组织状况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工会创建的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和世界工人阶级一样,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物。

但是,中国近代工人阶级的产生,不仅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物,还带着灾难中国饱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蹂躏的烙印。

明末清初在中国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所出现的、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和自由劳动力市场等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工商业的严格限制,发展极其缓慢。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廉价商品的大量倾销和封建剥削的日益加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形成了中国的产业后备军,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帝国王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而特别是造成了在帝国主义直接经营的企业中、在官僚资本经营的企业中、在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中做工的中国无产阶级。

”①毛泽东还说过:中国无产阶级比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

这是因为工人阶级首先产生于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中。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为倾销其商品和掠夺中国廉价原料的需要,开始在租界开办轮船修理、原料加工等工厂,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就是从这些外国资本经营的企业中产生的。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僚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官办”、“官商合办”、“官督民办”的民用事业,从这里产生了中国第二批产业工人。

在西方科技文明的影响和资本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一部分绅商也开始投资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应运而生,在民族资本企业中诞生了中国第三批产业工人。

中国工人阶级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经过了三个阶段。

从1840年到1894年,外国资本的侵略方式主要以商品倾销为主,尚未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官办资本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民族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工会基础知识

工会基础知识

合法性
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应在法律框 架内行使和履行,不得违反法 律法规。
合理性
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应合理分配, 既要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也要
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
04 工会活动与项目
工会活动类型
文化活动
组织文艺演出、文化展览、读书会等,提高 职工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公益活动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活动,回馈 社会。
组织培训
工会应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技 能和素质。
提供服务
工会应为工人提供各种服务,如法律咨询、 职业介绍等。
促进劳资和谐
工会应促进劳资双方的和解与合作,推动和 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工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相互依存
工会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 ,工会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
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统一性
工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统一的 ,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的同时也 要工会的维权能力
加强工会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会的维权能 力和谈判技巧。
创新工会的工作方式
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工会的工作方式,提高工 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工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工会将更加注重会员的需求和权益
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会将更加注重会员的需求和权益,提供更
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
体育活动
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健身活动,促进职工身 心健康。
技能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提升职工 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工会项目策划与实施
明确项目目标
在策划阶段,要明确项目的目标、意 义和预期效果。
制定详细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资源需求等。

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

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

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会作为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当前我国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

一、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的引导和服务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升级,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导致一些工人下岗或失业。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工人,但是这些工人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更高。

因此,工会需要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的引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

首先,工会需要加强对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和引导。

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同时,工会还应该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认证的服务,为工人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其次,工会还需要加强对工人的心理健康服务。

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一些工人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工会需要加强对工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服务,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服务。

二、加强对产业工人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工会是维护工人权益的组织,也是工人的代表。

因此,工会需要加强对产业工人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利益。

首先,工会需要加强对工人劳动权益的维护。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工人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权益。

同时,工会还应该加强对工作环境和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其次,工会还需要加强对工人合法权益的维护。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维权机制,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工会还应该加强对涉及工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工会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组织和领导者,需要加强对队伍建设的组织和领导。

首先,工会需要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的组织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群 团第一节 工人组织本县工人早在民国20年(1931年)就在中共党员陈海生秘密发动下,成立木、泥、搬运等工会,会员约500人。

民国24年秋,曾为增加工资举行罢工取得胜利。

1949年初成立临泉县工会。

1950年在搬运、浴池、理发业建立工会的基础上成立临泉县总工会,内设组织、宣传、女工、财务、生产编制5部。

初建时会员320人。

次年在国营商业、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合作企业、手工业等企事业和自由职业者中发展会员1000人,约占职工的20%。

1953年动员独立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退出工会。

1957年共有基层工会组织113个,分布在农村的86个,会员4083人。

1958年县工会联合会辖机械、食品、纺织、陶瓷4个产业工会和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农林水利、新闻、建筑、邮电、店员、粮食、教育、医务和文化艺术11个工会。

各工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部门业务,协助行政发动和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贯彻执行劳动保险合同,组织互助储金会,筹办职工学校、俱乐部、图书室等文化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瘫痪,为工人代表、贫下中农代表和红卫兵代表联合组成的“三代会”所取代。

曾组织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县城各学校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1973年恢复工会。

1985年共有基层工会116个,总计会员13740人。

1954~1985年共召开8届工会代表大会。

第二节 农民组织民国16~20年(1927~1931年),中共党员张蕴华在长官店创办农民夜校,成立穷人会,发展会员300余人。

中共滑集区委在桃花店组织反饥饿、搞均粮斗争成立的“光蛋会”向地主豪绅开展斗争。

1949年3月以贫农、雇农、中农为主体成立临泉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

随之全县22个区先后建立了农会。

土地改革开始,通过整顿发展,会员占总人口的30%。

在土改过程中划分阶级,没收地主五大财产,分配斗争果实,都经农会讨论、决议和执行。

土改后,农会在组织互助合作化和发展农业生产上都是中坚力量。

1954年6月农会撤销。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9月,农村普遍建立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学校,实行所谓“在农村,则应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1969年4月,成立贫下中农代表会(简称“贫代会”)。

1973年7月,改为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

1984年月撤销。

第三节 青年组织一、组织发展早在民国17年(1928年),张蕴华曾在长官店小学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张养秀,团员有张国成、柳贺云、亓玉华等人。

民国20年中秋节暴动失败,中共党员转移,因失去党的领导而停止活动。

民国22年9月5日,中共新息县委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县委,10月建立沈丘集团支部,韦济民任书记。

民国23年4月,中共沈(丘)阜(阳)边区委(又称“沈丘集区委”)成立后,属区委领导。

团支部先后在韦寨、长官店、姜寨、瓦店、白庙庙岔、武沟建立联络点,团员40人。

在中共沈丘集区委领导下,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革命活动。

同年7月,韦济民调往中共新息县委任青年干事,边区委遭到破坏,团支部停止活动。

1949年8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临泉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工委”),内设组织、宣传、城工、学少文体4部和秘书室。

1957年5月团县工委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临泉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

区(镇)随之易名为团区(镇)委。

“文化大革命”开始,为“红卫兵”代表会(简称“红代会”)所取代。

1971年5月恢复团组织,召开了共青团临泉县第七届代表会,进行整团建团。

1979年1月20日的八届团代会后,团县委内设机构调整为组织、宣传、学少、青农(工)4部和办公室,下属1个直属机关团委和14个区(镇)团委及师范、中学35个学校团委。

1985年,全县1363个团支部,48056名团员。

临泉县几个年份共青团员数年团 支 部团 员附 注19491343832195129810053195331814053划归界首县一部分。

195535918703195771227150调外地支援一部分。

1961138615228团总支部194个。

19648102085419749814298919791344447051983116641150团总支部135个。

1985136348056二、主要活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团结广大青年,当好党的助手。

1956年春全县组织510个青年突击队、组打井2180眼,名为“青年井”。

1958年在单桥突击3天挖成一条2.5公里长的青年河。

号召全县青年“少花一角钱,多办一件事”,集资创建了临泉县第一个鱼苗场。

为了部署和启发青年当好党的后备军,1951~1982年共召开9次团代表会。

1983年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1984年评选出新长征突击队37个,新长征突击手303人,并号召向梁爱英学习。

1985年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活动。

并在全县评出一类支部507个,发展新团员9845人,400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附:少年先锋队解放初期,各地先后成立儿童团。

作为向土匪、特务、恶霸斗争的辅助力量。

1949年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各中小学成立少先大队、中队和小队,并配辅导员向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

1954年国际儿童节,城中小学全体少先队员写信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后来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代毛泽东主席写的回信和赠寄的照片。

回信写道:“望你们团结全校同学,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加强劳动观念,以便将来很好地为祖国服务、为生产服务。

”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做好人好事”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少先队为“红小兵”。

1978年9月取消“红小兵”称号,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发展队员136231人,配备辅导员5370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

1982年10月开展“红领巾月”活动,全县建19个红领巾校,352个红领巾班3612个学雷锋小组,发展新队员35120人。

1984年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9枚。

198年全县有队员197707人,辅导员3121人,其中校外辅导员116人。

向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战员写慰问信142封,赠慰问品120件,为烈军属做实事1245件,捐赠款500.92元。

第四节 妇女组织民国17~20年(1928~1931年),在中共长官店秘密组织领导下,建立妇女会,会员300多人。

民国19年中共陈集区委建立后,以共产党员徐中英、马兰英为首建立桃花店妇女会,会员200多人,徐中英任会长。

以后因长官店、桃花店党组织遭到破坏,徐中英、马兰英被捕,妇女运动被迫停止。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组织恢复,发展韦秀芬、韦秀清、刘淑贞等一批女党员。

民国28年,中共新蔡县委派女共产党员李德新先后到陈集小学和县中学任教,又发展一批女党员。

同年10月成立临泉县妇女抗敌协会,李德新任主任,会员100多人。

同时在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也建立了妇女组织。

各区相应建立妇女抗敌分会。

临泉妇女抗敌协会组织广大妇女,宣传抗日,提倡妇女放足、剪辫,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29年被安徽省工会评为乙等妇女工作模范县。

解放战争期间,广大妇女积极支援前线,参加做军鞋、缝军袜、磨面等支前活动。

195年成立临泉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下设生产、组织、宣传、妇幼4部。

1952年11月召开临泉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80人。

号召妇女破除迷信,宣传婚姻法,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950~1955年5月间,全县评出出席省女劳动模范7名,出席地区女劳动模范10名,出席县女劳动模范109名。

(其中剿匪反霸模范2名,土改模范7名,拥军优属模范8名,治淮模范7名,救灾模范23名,生产模范26名,学习、工作模范11名。

征粮工作模范3名,排涝抢种模范15名,其他7名)。

1957年10月,召开临泉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将临泉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为临泉县妇女联合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妇联会曾一度被取消,妇女工作划归临泉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群工小组分管。

1973年5月,恢复县妇女联合会,同时召开临泉县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00人,号召全县妇女努力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1979年全县表彰“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代表406名,其中工交战线26名,农业战线292名,科技、文卫战线26名,财贸、服务战线30名,妇女工作干部27名,其他5人。

1980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争当“五好”家庭、“五好”个人、“三八”红旗手活动。

1984年全县表彰的“五好”家庭、“五好个人、“三八”红旗手共2131名。

其中受全国表彰的“五好”家庭8户、“三八”红旗手8名先进集体1个;受省表彰的“五好”家庭22户、“三八”红旗手23名;受地区表彰的“三八”红旗手43名、“五好”家庭6户、“五好”个人28名、“五好”集体2个。

1985年,全县在各条战线上的妇女干部1012人,其中副县级以上5人;副科级以上20人;科员级193人。

第五节 工商团体临泉建县时把沈丘集商会升级为县商会。

1950年各集镇由工商业户推选代表办理公共事宜,协助政府收税和管理市场。

1953年3月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下设鱼同城、瓦店、胡集、杨桥、长官店、滑集、艾亭7个办事处,辅导私营工商业,促使其走合作经营的道路,改善经营管理,开展劳动竞赛,举办生活互助储金和组织工商业者参加技术革命。

1954年撤销办事处。

1959年新设城关、黄岭、杨桥、宋集4个办事处,分片对全县工商业者联系和业务辅导。

“文化大革命”时期机构被冲击掉。

1983年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

第六节 学术团体1956年2月,建立临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9年4月,改名为临泉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1960年2月16日撤销,1979年4月8日恢复。

1980年建立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科学普及组织。

1981年10月召开临泉县第一届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临泉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1984年10月18日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通过《临泉县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草案)》,确定以促进临泉县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普及和推广,以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促使全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宗旨。

临泉县科协曾两次出席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

198年3月1日,县委书记曹文钦出席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1985年1月,县科协出席中国首次科协工作表彰大会,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科协初建仅辖一个医学会,1981年10月起,先后建立区、公社、大队、生产队科普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