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_再见了,亲人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学设计
6.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终结性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课后作业等,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5.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
2.课堂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如生字词、课文内容、人物描写等。
2.教师强调课文主题“告别亲人”,让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表达对亲人的爱。
3.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爱的?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写作练习:教师布置以下写作任务:
a.描述一次与亲人告别的场景,注意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方法。
b.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感情。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小编帮大家整编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篇一1、谈话导入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时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而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毛主席在听闻爱子牺牲时挥笔在电报上提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名句。
这些感人的事迹都发生在什么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国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是为了对方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当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2、揭题,解题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称之为亲人?课文目中的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中为什么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称之为亲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一教时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较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优质课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14 再见了,亲人设计理念: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本案以“感动”这条情感主线展开教学,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使孩子们在“感动”中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感动”中让学生体会重点语句及反问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8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1、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课文,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吗?(介绍抗美援朝)课文讲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后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难忘的记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到亲人你想到了谁?那么,课文中写到哪些亲人?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大意1. 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志愿军战士跟哪些“亲人”告别?告别时分别回忆了哪些事?2. 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 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谊(yì)”、“耗”(hào)等生字读音,注意“噩”、“嫂”的写法。
(2)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理解作者表达的亲情之情,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课文《再见了,亲人》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亲人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小男孩的亲人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离开他,小男孩在分别时表现出了深深的依依不舍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并掌握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氛围。
4.2 课文朗读与讲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男孩与亲人之间的亲情之情。
4.3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同理心。
4.4 课堂小结与反思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情感表达能力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2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相关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讨论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6.2 课中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人离别的情景。
(4)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感动于();感动于()。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阻击()焦急()供应()故意()支持()侦察()崎岖()反义词:唯一()温暖()困难()支持()慌张()伤心()清楚()暂时()三、辨别句式,再照样子写一句。
(陈述句感叹句疑惑句)(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
()()(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i字)。
气候()人心旷神()化险为()自信不()转()阵地()惑不解()然自得礼()之帮《再见了,亲人》的教案篇二【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1、复习导入:(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⑴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⑴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2、精读重点段:⑴提出要求:(屏幕显示)细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和感受亲情的可贵,明白亲情的意义。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亲人、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情、离别和重逢的优秀文章。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个孩子与亲人分别的故事,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2 教学内容安排本章将从文章的背景、主题、情节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2 讲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亲人的关爱,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4.2 朗读让学生朗读文章,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4.3 讲解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4.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强调亲情的可贵和珍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表现力。
5.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情感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检查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珍惜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来感受亲情的可贵。
6.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以便于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亲情相关的图片、故事和案例,以便于在教学中进行举例和讲解。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章的教学内容需要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和讨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一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发兴趣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初读感知大意 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读感悟亲情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1)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亲情。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亲人离别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亲人告别的经历。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节奏。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四)讨论课文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考亲人离别对个人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亲人离别的心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三)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讨论亲人离别的原因和影响。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人离别的场景。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引导大家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四、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情感的细微变化?比如‘再见了,亲人’这句话,你们能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感受一下离别时的不同情绪吗?”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教师:“小华,你觉得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他们要离别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线索吗?”教学难点补充:教师:“小明,你觉得‘亲人’在这里仅仅是指家人吗?除了家人,还有谁可以被称为‘亲人’?你能举个例子吗?”教师:“小美,当你读到‘再见了,亲人’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达你对亲人的不舍?”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二)朗读课文教师:“小李,你选择的是默读,能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你注意到了哪些情感的表达?”(四)讨论课文主题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教师:“小王,你觉得课文中的离别是永久的吗?为什么?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第二课时(二)学习生字词教师:“小张,你能不能用‘惜别’这个词造一个句子?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的含义。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教学重点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亲人?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经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呢?我们认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能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亲人的含义了。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
暂时:短时间。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忘怀:忘记。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进攻或逃跑。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唯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同归于尽:一同死亡和消灭。
金达莱:朝鲜常见的一种花。
在我国称杜鹃花,也叫映山红。
代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付出相当的物质和精力。
课文中指朝鲜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失去了双腿。
血泊:大滩的血。
片刻:一会儿,时间很短。
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刚强:不怕困难或不屈服于恶势力。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耗,指坏的音信或消息。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情谊:互相关怀、爱护的感情与友谊。
4.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刚强(坚强)战役(战争)温暖(暖和)代价(价值)看守(看管)侦察(探查)(2)反义词温暖(寒冷)刚强(软弱)崎岖(平坦)片刻(长久)唯一(众多)噩耗(喜讯)5.区别形近字,按字义组词。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5篇)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5篇)《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5篇)《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篇1师:上课前,有个词语,我们讨论一下,大家看。
(板书:亲人)师:同学们读一下。
生:齐读亲人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
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和我有血缘关系。
师:很好。
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婆、外公也是我的亲人。
师:对!外婆、外公也和你有血缘关系。
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
师:一点不错,你爱你的亲人吗?生:我爱我的亲人,亲人了爱我们。
师:对,同学们,亲人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为我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我们和亲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
生:一齐点头师:无私的爱、真挚的爱为不具备血缘关系的人中间会不会出现呢?生:我认为不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困难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不得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
(板书:再见了亲人)生:齐读再见了亲人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思考:课文中写的人都是谁?而且上哪个国家的人?迅速浏览课文。
生:这些人中有的人中国人,有些是朝鲜人。
师:这里主要写了哪些人?生:主要写了朝鲜人。
课文里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师:这三人代表的是整个朝鲜人民,那么朝鲜人和中国人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会成为亲人呢?生:这是因为他们经过生死的考验,与朝鲜人民有很深的友谊,所以会成为亲人。
师:对呀!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悍然越过了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出兵增援朝鲜,1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师:自由读书,看一看书中的哪一个人,你对他的作法特别感动,好好读一读。
生:第一节中大娘把自己的小孙孙留在了那里,却把伤员救进了防空洞,为此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我对这一部分特别感动。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离别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亲人、珍惜亲情的情感;(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身边的人;(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离别,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课文的朗读与表达;(3)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离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再见了,亲人》;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表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的感悟;(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拼写;(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3.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4. 理解课文:(1)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课文中的感人情节;(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3)学生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朗读;(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结合生活实际,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3.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较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2023最新-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7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须有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
语言文字运用要得到落实就要创新“粗读—精读—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可供学生借鉴迁移的文本表达独到之处,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模式去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领悟文章反复运用“请求—回忆—反问”段式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点明文体,引读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请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2、说到亲人,你们马上会想到谁?(学生一般会说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教师可予以肯定。
如果学生说到一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题——二、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1、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请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词语“战役、硝烟、友谊、噩耗、跺脚、捣米谣、挎着篮子、雪中送炭”。
(抽读,重点强调“役”“跺”的读音,“噩”“谣”“挎”的写法,“噩耗”“捣米谣”的意思。
)3、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相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强调读音:“嫂”是个生字,平舌音要读准。
指导书写: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笔顺比较复杂,注意一竖要伸到下边来。
)(1)在文中,志愿军还怎样称呼大娘?(出示课件:阿妈妮)阿妈妮是朝鲜人民对母亲的称呼,有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味道。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亲人的情感。
2. 认知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技能目标:学会生字词,会用“再见了”、“亲人”等词语造句。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 学会生字词,会用“再见了”、“亲人”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b.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2. 学习课文:a.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c.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生字词: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b.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c.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a.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小结:b.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6. 布置作业:a. 学生回家后,跟家长分享学习收获。
b.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情感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亲人的分别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亲情、感恩的书籍,如《亲爱的篮球》、《感恩的心》等。
七、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
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 、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 、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三、说设计思路上勾下连,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 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 合素质。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02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 景,引起学生对《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兴趣。
03
课堂活动
总结词:互动讨论 总结词:角色扮演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 意义和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详细描述: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 呈现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
01
02
03
04
总结词:巩固练习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 如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等,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 观点,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
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全面了 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即时反馈 ,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面对面交流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 需求和困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干扰。
教学资源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 源,获取与课文相关的 补充材料,丰富教学内
容。
互动教学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课堂互动性。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
达成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2、理解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设计特色: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优质课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语文(教学实录试讲稿)
东疏镇第一小学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火车站分别图(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抗美援朝相关资料(2)师小结: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
1950 年10 月25 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ft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 年3 月15 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朗读:(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
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①第一段:注意的字音:妮供应情谊②第二段:注意的字音有:捣米谣、乘机、噩耗③第三段:注意的字音有:大嫂、崎岖、血泊2.识记生字(1)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2)引导趣味识记:噩:皇上搓麻分田分到帝王家一士安得守四方主动点,四方联系联系。
3.书写指导(1)写正确:(易写错字指导):出示全部生字,易写错字颜色变红(含学生找出的易写错字):嫂跺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
②并交流明确:“跺”:右上不是几;嫂:“嫂”右上半部分是“臼”,中间加一竖,“竖”要通到下边,与下边的“又”相接;(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左右结构,妮役硝谊谣跺嫂挎左窄右宽噩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
(即:先写再上面一横,然后写两个口,再写中间一横,接着再写两个口,然后写中间一长竖,最后写下面一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8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等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激趣、朗读、合作交流,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感: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学习重难点
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一、激趣置疑,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和你最亲的人是谁?说说你对亲人的理解。
(有血缘关系,最亲密的人称“亲人”。
)然而在人们遇到危难的时候,凡是能伸出援助之手的,也都会被视为亲人。
让我们走进十四
课《再见了,亲人》,去感受他们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2、介绍背景
1950 年6 月25 日,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战火烧至了鸭绿江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毅然出兵支援朝鲜,先后出兵30 余万人。
1950 年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 年10 月,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朝鲜人民
噙着泪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再见了,亲人。
4、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课文中的“亲人”指哪些人?他们是亲人吗?为什么把不同国度的人是称为亲人?
二、自主学习,归类释疑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朝鲜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自主
学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事让你感受到朝鲜人民是志愿军战士的亲人?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2、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把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
(2)交流:哪些事让你感受到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
3、汇报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从哪些事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1)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边;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3)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炸伤了腿
三、小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四、研读课文
教师范读大娘的故事,想一想哪些词句表现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1、交流。
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2、重点出示: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交流讨论: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哪些词句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打糕是怎样送来的?
大娘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养伤,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你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
从“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从“唯一”这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
─(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研读句子:“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个典型事例。
五、分层应用,情感升华
在朝鲜战场上,为了志愿军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浴血奋战。
两国人民用凝成了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六、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 以点带面的写法
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
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
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
2. 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
(开头亲切称呼亲人用祈使句开头,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用反
问句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
七、交流反思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小结:
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附:板书设计
14 再见了,亲人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挖野菜炸成残疾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