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微生物学基础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
•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引出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概述本课程的目标和结构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1.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常见环境微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3.微生物鉴定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4.实践操作:微生物鉴定实验
第二部分:环境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1.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特性
3.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能量来源
4.实践操作:微生物生长实验
第三部分:环境微生物的生活史和遗传特征
1.微生物的繁殖和生活史
2.微生物的遗传特征和遗传物质
3.环境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
4.实践操作:微生物遗传实验
第四部分:环境微生物的功能和生态学
1.环境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调控
3.环境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相互作用
4.实践操作:环境微生物的生态学实验
第五部分:环境微生物学应用与前沿研究
1.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环境微生物学在美食生产中的应用
3.环境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4.环境微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和趋势
结语
•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强调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和研究
以上是《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安排,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共同探索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新发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 病毒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 具高度专一性地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的接 受部位。
2.侵入 以各种方式(取决于宿主细胞的性质)侵 入敏感细胞内。
3.复制(生物合成)和装配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 白质的合成等,形成自己的完整个体。
5. 释放 从寄主体内释放出来
三、病毒的增殖 Leabharlann ultiplication吸附
通过扩散或分子运动附着的过程 专一性、受体部位(蛋白质外壳)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侵入
• 注射 • 植物病毒通过伤口侵入 或者昆虫刺吸传染 • 动物病毒通过胞饮方式
只是遗传物质的入侵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溶原性
烈性噬菌体:核酸独立复制,寄主细 胞裂解
溶原性噬菌体:核酸整合于寄主细胞 并同步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 ——遗传性
四、病毒的培养
液体培养基:菌悬液变透明 固体培养基:噬菌斑(空斑)——1对1的病毒
四、病毒的培养
空斑
四、病毒的培养
•菌苔 •噬菌斑
X射线、Y射线等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1、物理因素
湿度
干燥使病毒RNA释放引起灭活。
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10%引起灭活。 污泥中:水分含量低于35%引起灭活。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2、化学因素
抗体和干扰素引起病毒的体内灭活。
抗体——由机体对侵入的病毒(抗原)产生的一 种特异蛋白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的病毒产生的一种糖蛋 白,能进一步诱导宿主产生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 活。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在环境治理、废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土壤修复、空气污染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微生物、环境治理、废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土壤修复、空气污染控制第一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1.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1.2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很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蓝藻等。
按照形态特征和营养方式可将微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可以进一步分为细菌,古细菌和蓝藻等。
1.3 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多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大气、海洋、土壤、水体等各种环境中。
微生物数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环境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的供应等。
第二章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1 微生物的生态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它们也可以合成和分解无机物,参与氮、硫、碳循环等生态过程。
2.2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营养物质的供应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影响环境质量。
2.3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微生物可以在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利用废物和有害物质作为其生长代谢的基础,进行生化转化和分解,从而清除污染物。
第三章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3.1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我们与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远早于人类。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在人类的健康、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表面积大:微生物的体积很小,但表面积却很大,这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
(2)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些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3)适应能力强: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酸碱度等。
(4)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对简单,容易发生变异,这使得它们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1.3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等方面,帮助减轻环境污染。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1 如何观测微生物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一般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因此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研究者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2 细菌的结构和性质细菌是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和细胞质等。
细菌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没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3 放线菌、古菌及蓝细菌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分枝菌丝体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体中。
古菌是一类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
蓝细菌又称蓝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2.4 原生动物及其指示作用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环境中。
环境微生物学1-3
环境微生物学1. 生命以及基本特征(1)生命的定义19世纪下半叶,恩格斯对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2)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繁殖分化信息传递遗传变异进化细胞是生物体微观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除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细胞类型,即古(4)微生物生命现象的共性和特性微生物细胞具有一切生命体的共性。
与动物和植物细胞不同的是,单独的微生物细胞一般能实现自身的生命过程。
微生物起着分解者的作用,使地球上一切非生命组分和所有生物联系起来。
微生物的定义传统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2. 微生物的分类(1)生物界级学说3. 微生物的特点(1)形体微小、构造简单(2)繁殖快、代谢速率快(3)数量多(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由于数量庞大,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变异后代,当环境变化时,微生物会大量死亡,活下来的微生物往往会发生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变异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5)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提问:自然界中什么地方没有微生物呢?有火的地方提问:结合微生物的特点,为什么它是治污的主力军?数量多、代谢快、繁殖快—降解快易变异、代谢类型多—降解物质种类多、高效分布广、无处不在—价廉微生物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思考: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和命名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认识微生物为了了解各类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哪些鉴定方法呢?●传统方法: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方法。
环境微生物学目录
第1篇环境微生初学基础第1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环境一、微生物的特点二、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任务一、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基本状况与活动规律二、微生物对化学污染物的防治及其他有利影响三、微生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治四、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技术与方法第三节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第2章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类群与生物三域一、微生物及其类群二、生物三域特征第二节真细菌一、细菌二、放线菌三、光合型细菌四、鞘细菌五、滑动细菌六、其他细菌型微生物第三节古细菌一、古细菌的特点二、产甲烷古细菌群三、还原硫酸盐古细菌群四、极端嗜盐古细菌群五、无细胞壁古细菌群六、极端嗜热和超嗜热的代谢元素硫的古细菌群第四节真菌一、真菌的营养体二、真菌的繁殖与繁殖体三、真菌的菌落特征四、真菌的分类及常见属第五节藻类和原生动物一、藻类二、原生动物第六节非细胞型微生物一、病毒二、噬菌体三、亚病毒第七节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保藏一、微生物分类与鉴定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第3章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与营养类型一、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与营养物质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三、营养物质的摄取第二节微生物的代谢一、酶二、微生物的能量生成与转换三、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四、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第三节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生长与繁殖的概念”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三、分批培养四、连续培养五、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第四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4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5章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第6章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2篇微生物治理环境第7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8章污水的生物处理第9章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第10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第11章环保型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第12章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第3篇微生物污染环境第13章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第14章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第15章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第4篇微生物监测环境第16章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第17章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第18章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第19章微生物监测技术的新发展主要参考书目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词汇索引。
环境微生物学 PPT课件
研究内容。 (3)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
此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4)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
(三)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
1、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与微生物生态学联系紧密。 2、是实用性极强的独立学科。与发酵微生物、工
五 环境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环境微生物学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由普通微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环境 科学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
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在研究微生物一般规律 的同时,着重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生物活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环境污染 控制工程中有关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
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细胞结构的:
①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
②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 生动物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
H1N1病毒
我们生活中的微生物
土壤 水体 空气 极端环境 皮肤 肠道 •••••• 土壤:细菌数亿/g
人口腔中的微生物
教学安排
54 学时,3学分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 50%
主要参考教材: 殷士学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 乐毅全,王世芬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 和文祥,洪坚平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研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研究的成果:
1、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70年代初分离筛选有效 微生物,成功处理氯丁橡胶、腈纶、TNT炸药等工 业废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球衣菌处理生活污水及 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环境微生物学》讲义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讲义大纲第一章绪论前言1.微生物学的形成与进展●推测时期●观察时期●培养时期巴斯德、科赫等的奉献简介●生理学研究时期2.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与进展第一节、微生物的特点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二、繁殖快三、代谢强度大:四、数量多五、易变异第二节、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一、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二、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三、废水、废物的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研究四、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微生物方法与原理研究第三节、学习环境微生物的意义21世纪环境微生物学展望重点: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环境微生物学的要紧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第二章、环境中微生物的要紧类群前言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性状等特征,要紧归纳如下: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要紧区别第一节、细菌细菌是一大群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要紧研究对象,也是环境微生物学的讨论重点。
一、细菌的形状与大小1、细菌的个体形态(三种要紧形态)2、菌落的形态(colony)固体培养基(1)细菌在固体琼脂(1.5~2.0%)平板上的菌落特征(2)在半固体琼脂(0.3~0.5%)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3)在明胶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二、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1、细胞壁(1)功能:(2)结构:(3)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染色的历史进展与染色原理染色方法可分为简单染色法与复染色法之分。
步骤与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2、细胞膜(1)细胞膜的结构(2)功能:3、细胞核:细菌的细胞核没有核膜与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简单。
细菌质粒(plasmid),降解质粒。
4、细胞质及其内含物(1)细胞质:(2)细胞质内含物:5、荚膜(1)类型: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粘接物、菌胶团(2)化学构成(3)功能及意义6、鞭毛:运动器细菌的趋光性、趋化性等7、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的一定阶段,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6 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7 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答:该词为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Escherichia为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为大肠杆菌的名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8 病毒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什么样的培养特征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多个菌落,当接种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再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胞菌落就一个个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10 什么叫噬菌斑什么是PFU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多个菌落,当接种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再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胞菌落就一个个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PFU就是病毒空斑单位, 空斑就是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蚀空形成的空斑;一个空斑表示一个病毒;所以,通过病毒空斑单位的计数可知单位体积中含病毒数;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 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答:1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杆菌:芽孢杆菌3 螺旋菌:弧菌4丝状菌:铁丝菌2 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可以起到: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荚膜的主要功能有: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再爆气池中因爆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7 在pH为6、pH为7、pH为的溶液中细菌各带有什么电荷在pH为溶液中细菌代有什么电荷为什么答:在pH为6、pH为7、pH为的溶液中细菌带负电荷;在pH为溶液中细菌带正电荷;因为细菌的等电点为pH为2-5;若培养液的pH比细菌等电点高,细菌的游离氨基电离受抑制,游离羧基电离,细菌带负电;若培养液的pH比细菌等电点低,细菌的游离羧基电离受抑制,游离氨基电离,细菌带正电;8 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答: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9 何谓细菌菌落细菌有哪些培养特征这些培养特征有哪些实践意义答:细菌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细菌培养特征:1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菌落特征;2在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的溶菌区;3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细菌可呈现各种生长状态,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有无;4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整个个体与培养基接触,可以自由扩散生长;10 可用什么培养技术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能否运动如何判断答: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可呈现各种生长状态,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鞭毛有无以及能否运动;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以穿刺线的上部生长者为好氧细菌;沿着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如果只沿着穿刺线生长没有鞭毛,不运动的细菌;如果不沿着穿刺线生长而且穿透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有鞭毛;运动的细菌;11 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8. 微生物需要那些营养物质供给营养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答:1 水; 2 碳源和能源; 3 氮源; 4 无机盐; 5 生长因子供给营养时要注意碳氮磷的比例,因为不同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比例不同,对各营养元素要求的比例也不同,因此要合适的碳氮磷的比例;9.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要不同可把微生物分成哪几种类型答: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要不同可把微生物分成:无机营养微生物;有机营养微生物;混合营养微生物;10. 当处理某一工业废水时,怎样着手和考虑配给营养答:污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11. 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即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12. 什么叫选择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答: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麦康盖培养基为含胆汁酸盐的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选择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也是适用于大肠杆菌生长的选择培养基;13. 什么叫鉴别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答: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其鉴别和区别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做鉴别培养基;远藤氏培养基能区别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此外,还有醋酸铅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14. 如何从粪便污染的水样中将大肠杆菌群中的四种菌逐一鉴别出来答:使用鉴别培养基,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均能在远藤氏培养基上生长,但它们对乳糖的分解能力不同:前三者能分解乳糖,但分解能力有强有弱,大肠埃希氏菌分解能力最强,菌落呈紫红色带金属光泽;枸橼酸盐杆菌次之,菌落呈紫红或深红色;产气杆菌第三,菌落呈淡红色,副大肠杆菌不能分解乳糖,菌落无色透明;这样,这四种菌被鉴别出来了;15. 如何判断某水样是否被粪便污染答:如果水样中检测出有大肠杆菌群,则认为该水样被粪便污染;18. 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是如何进入答:有主动运输和基团转运;主动运输是当微生物内所积累的营养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时,营养物质就不能按浓度梯度扩散但细胞内,而是逆浓度梯度被“抽”进细胞内;这种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叫主动运输;基团转位是由一种需要代谢能量的运输方式;通过基团转位进入细胞的物质有糖、嘌呤、嘧啶、乙酸等;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2.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答: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比干热的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易凝固变性,所以灭菌效果好;3.什么叫消毒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或是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方法有巴斯德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两种;7.试述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不良影响;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时为什么要保持在pH6以上答:1 pH过低,会引起微生物体表面由带负电变为带正电,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2 过高或者过低的pH还可影响培养基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离子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微生物;因为细菌表面带负电,非离子状态化合物比离子状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细胞;3 酶只在最适宜的pH时才能发挥其最大活性,极端的pH使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4 过高或者过低的pH均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8. 在培养微生物过程中,什么原因使培养基pH下降什么原因使pH上升在生产中如何调节控制pH 答: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分解葡萄糖,乳产生有机酸会引起培养基的pH下降,培养基变酸;微生物在含有蛋白质、蛋白胨及氨基酸等中性物质培养基中生长,这些物质可经微生物分解,产生NH3和胺类等碱性物质,使培养基pH上升;在生产过程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含有蛋白质,可不加缓冲性物质;如果不含蛋白质、氨等物质,处理前就要投加缓冲物质;缓冲物质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铵及氨等;以碳酸氢钠最佳;霉菌和酵母菌对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pH较低的工业废水可用霉菌和酵母菌处理,不需要碱调节pH,可节省费用;9. 微生物对氧化还原电位要求如何在培养微生物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如何变化有什么办法控制答:各种微生物要求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一般好氧微生物要求的Eh 为+300~+400mV;Eh在+100mV以上,好氧微生物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在E h为+100mV以上进行好氧呼吸,在E h为+100mV一下时进行无氧呼吸;专性厌氧菌要求E h为-200~-250mV,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要求的E h更低,为-300~-400mV,最适为-330mV;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繁殖消耗了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氢气,使得氢气还原电位降低,在微生物对数生长期降到最低点;氧化还原电位可用一些还原剂加以控制,使微生物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维持在低水平上;这类还原剂有抗坏血酸、硫二乙醇钠、二硫苏糖醇、谷胱甘肽、硫化氢及金属铁;12. 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需要氧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有什么不良影响答:因为专性厌氧微生物一遇到氧就会死亡;在氧气存在时,专性厌氧微生物代谢产生的NADH2和O2反应生成H2O2和NAD,而专性厌氧微生物没有过氧化氢酶,它将被生成的过氧化氢杀死;O2还可以产生游离O-2,由于专性厌氧微生物没有破坏O-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而被O-2杀死;耐氧的厌氧微生物虽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能耐O2然而他们缺乏氧化氢酶,仍会被氧化氢杀死;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得以证明答:微生物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类型和环境条件,以及对这些营养和外界条件产生的一定反应,或出现的一定性状传给后代,并相对稳定的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时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从它适应的环境迁移到不适应的环境后,微生物改变自己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从而适应新环境并良好生长,这是遗传的变异;DNA是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可以从格里菲斯经典的转化实验和大肠杆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得到证明;2. 微生物的遗传基因是什么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答:微生物的遗传基因是微生物体内储存传递信息的、有自我复制功能的单位;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将决定各种遗传性状的信息传递给子代的;3. 什么叫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什么叫反向转录答: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则,称为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只含RNA的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上,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由RNA转录为DNA,这叫反向转录;4. DNA是如何复制的何谓DNA的变性和复性答:DNA的自我复制大致如下:首先是DNA分子中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彼此分开成两条单链;然后各自以原有的多核苷酸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各自合成出一条新的互补的多核苷酸链;新合成额一条多核苷酸链和原有的多核苷酸链又以氢键连接成新的双螺旋结构;当天然双链DNA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即称为DNA的变性;变性的DNA溶液经适当处理后重新形成天然DNA的过程叫复性;5.微生物有几种RNA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RNA有4种:tRNA,rRNA,mRNA,反义RNA;mRNA叫幸事RNA,作为多聚核苷酸的一级结构,其上带有指导氨基酸的信息密码,它反义氨基酸,具传递遗传性的功能;tRNA叫转移RNA,其上有和mRNA互补的反密码子,能识别氨基酸及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在tRNA-氨基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传递氨基酸;反义RNA起调节作用;决定mRNA翻译合成速度;r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tRNA,rRNA,mRNA,反义RNA协作合成蛋白质;6. 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是如何合成的细胞是如何分裂的答:1 DNA复制:首先,决定某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应一段DNA链的自我复制;2 转录mRNA:转录是双链DNA分开,以它其中一条单链为模板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转录出一条mRNA;新转录的mDNA链的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与模板DNA链的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互补;转录后,mRNA的顺序又通过三联密码子的方式由tRNA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产生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3 翻译:翻译由tRNA完成,tRNA链上有反密码子与mRNA链上对氨基酸顺序编码的核苷酸碱基顺序互补;tRNA具有特定识别作用的两端:tRNA的一端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并与之暂时结合形成氨基酸-tRNA的结合分子;另一端上有三个核苷酸碱基顺序组成的反密码子;它识别mRNA上的互补的三联密码子,并与之暂时结合;4 蛋白质合成:通过两端的识别作用,把特定氨基酸转送到核糖体上,使不同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碱基顺序连接起来,在多肽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多肽链,多肽链通过高度折叠形成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最终产生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由于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而使两者成倍增加后的一个有秩序的过程,即微生物细胞的分裂;微生物将成倍增加的核物质和蛋白质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在细胞的中部合成横膈膜并逐渐内陷,最终将两个子细胞分开,细胞分裂完成;7. 微生物变异的实质是什么微生物突变类型有几种变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微生物变异的实质是基因突变;突变的类型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表现在个体形态的变异、菌落形态的变异、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要求的变异,毒力的变异,抵抗能力的变异,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异以及代谢途径产物的变异等;8. 废水处理中变异现象有哪几方面答:废水处理中变异现象有:有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要求的变异;对毒物的耐毒能力的变异;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的变异及代谢途径产物的变异等;9. 什么叫定向培育和驯化答: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定向培育在环境工程中称为驯化;10. 试述紫外辐射杀菌的作用机理;答: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00~390nm,紫外辐射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是由于微生物细胞中的核酸、嘌呤、嘧啶、及蛋白质对紫外辐射有特别强的吸收能力;DNA和RNA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峰在260nm 处,蛋白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峰在280nm处.紫外辐射能引起DNA链上两个邻近的胸腺嘧啶分子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致使DNA不能复制,导致微生物死亡;11. DNA损伤修复有几种形式各自如何修复答:1 光复活和暗复活:一部分损伤的DNA在蓝色区域可见光处,尤其510nm波长的光照的条件下,DNA修复酶将损伤区域两端的磷酸酯键水解,切割受损的DNA,将新的核苷酸插入,由连接好形成正常的DNA,这叫光复活;受损伤的DNA也可能在黑暗时被修复成正常的DNA;这叫暗复活;2 切除修复:在有Mg 2和ATP存在的条件下,uvrABC核酸酶在同一条单链上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两侧位置,将包括胸腺嘧啶二聚体内的有12~13个核苷酸额单链切下;通过DNA多聚酶Ⅰ的作用,释放出被切割的12~13个核苷酸额单链;DNA连接酶缝合新合成的DNA片段和原有的DNA链之间的切割,完成修复;3 重组修复:受损伤的DNA先经复制,染色体交换,使子链上的空隙部分面对正常的单链,DNA多聚酶修复空隙部分成正常链;留在亲链上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依靠切除修复过程去除掉;4 sos修复:在DNA收到大范围重大损伤时诱导产生一种应急反应,使细胞内所有的修复酶增加合成量,提高酶活性;或诱导产生新的修复酶修复DNA受损伤的部分而成正常的DNA;5 适应性修复:细菌由于长期接触低剂量的诱变剂会产生修复蛋白酶,修复DNA上因甲基化而遭受的损伤;12. 何谓杂交、转化和转导各自有什么实践意义答:杂交是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细胞的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将固氮基因转移给不固氮的微生物使它们具有固氮能力,对农业生产和缺氮的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是很有意义的;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遗传和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转化的突出例子;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13. 什么是质粒在遗传工程中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答: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有令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分子叫质粒,也叫染色体外DNA;质粒可以用来培育优良菌种,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基因转移的运载工具——载体;例:1 多功能超级细菌的构建;2 解烷抗汞粒菌的构建;3 脱色工程菌的构建;4 Q5T工程菌;14. 何谓基因工程它的操作有几个步骤答:基因工程是指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把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DNA提取出来,在离体的条件下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离体DNA切割成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每一段平均长度有几千个核苷酸,用DNA连接酶把它和质粒的DNA分子在体外连接成重组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体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以便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复制扩增和表达;而后进行重组体克隆筛选和鉴定;最后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从而获得新品种;它包括5个步骤:1 先从供体细胞中选择获取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 将目的DNA的片段和质粒在体外重组;3 将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4 重组体克隆筛选和鉴定;5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提纯;15. 什么叫PCR技术有几个操作步骤答:PCR技术称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是DNA体外扩增的技术;步骤:1 加热变性:将待扩增的DNA置于94~95摄氏度的哥嫂问水浴中加热5分钟,使双键DNA解链为单链DNA,分开的两条单链DNA作为扩增的模板;2 退火:将加热变性的单链DNA溶液的温度缓慢下降至55摄氏度后,在这过程中将引物DNA的碱基与单链模板DNA一端碱基互补配对;3 延伸:在退火过程中,当温度下降至72摄氏度时,在耐热性TaqDNA多聚酶、适应的pH和一定的离。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2、微生物的命名方法: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文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这个种的名称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如枯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Cohn 1872、变种Var(Variety))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多以μm表示,病毒以nm表示);✧种类多、分类广(利用该特点,可以使处理系统中的污染物得以迅速降解);✧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大;✧繁殖快,数量多(我们可以将适合于处理各种污染物的微生物加以快速繁殖、增殖,使之达到所需的数量或浓度);✧变异性强。
第二章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1、环境微生物三大类群: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看表2-1)2、原核微生物特点:由单细胞组成,仅有原始核和裸露的DNA,无核膜和核仁,没有与细胞器。
3、细菌四种基本形态:✧球状:直径0.5~2μm;✧杆状:长1~5μm、宽0.5~1μm;✧螺旋状:长5-50μm 、宽0.5~5μm;✧丝状。
影响细菌大小因素:菌龄、环境渗透压、代谢产物的积累、pH等。
4、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组成、功能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胞壁:在体表最外层,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功能:①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②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裂解;③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④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革兰染色:革兰氏阳性菌(G+)-紫色,革兰氏阴性菌(G-)-红色(见图2-3)。
✧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①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和荚膜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细胞质(原生质)及其内含物:细胞质:由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无机盐和水组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主要内容: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
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当地的环境变化;(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污染。
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a)定量化程度不够;(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总结(高教版)
二、病毒的分类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分类标准: 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单链或双链 可分为 7 类。 有无包膜 根据寄主可划分为: 动物病毒:人类病毒 (300 余种 ) 脊椎动物病毒(931 种 ) 昆虫病毒 (1671 种 ) 植物病毒: 600 余种 噬菌体:2950 余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根据遗传物质分类为 : DNA 病毒、 RNA 病毒、阮病毒
第五节
一、物理因素
1.温度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去除效果
高温致死: 55~ 65℃之上, 1 小时即可灭活 机理:高温使病毒蛋白和核酸变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教版)知识总结
by Ghoulking g.gamenow@
低温不影响:可在低温下保存病毒 2.光及其他辐射 紫外光 、可见光以及其他辐射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机理:破坏核酸中的碱基结构,阻断病毒的增殖 3.干燥 无被膜病毒对干燥敏感 有被膜病毒对干燥不敏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教版)知识总结
by Ghoulking g.gamenow@
如: Escherichia coli 可简写为 E.coli c 对于还未有种名的菌株,可在其属名后加 sp. 如: Bacillus sp.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本章要点:
病毒的特征 病毒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核酸内核、蛋白质衣壳 病毒的繁殖 :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 病毒的溶原性: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 病毒的培养特征: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特征 影响病毒的各种因素:大气、土壤、水体
病 毒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病毒的概念 病毒 (virus)是一类超显微、无细胞结构、具有高度侵染性、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
sy环境微生物学详解
江苏自考环境工程大纲-环境微生物学河海大学编 (高纲号 0727)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包括了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四篇,第一篇是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包括特点、任务、分类、生长与代谢、遗传与变异、分布及其相关关系和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二篇是介绍了微生物治理环境,包括降解与转化、污水的生物处理、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生物修复、开发应用和资源化。
第三篇是介绍了微生物环境污染,包括致病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和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
第四篇是介绍了微生物环境监测,包括指示微生物、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微生物监测技术的新发展。
通过学习应考者可以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为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2、理解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基本作用;3、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基本方法和技术;4、熟练掌握微生物学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生态学。
这三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同时为在工作和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环境微生物学基础第1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特点和环境微生物的定义与任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环境微生物的定义与任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微生物的特点。
王家玲《环境微生物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圣才出品】
第1篇环境微生物学基础第1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微生物学?它的研究任务与内容主要有哪几方面?答:(1)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指研究保护环境的微生物学。
(2)研究任务①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基本状况与活动规律研究不同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群、组成、种类和数量,研究微生物的作用和功能,特别是在环境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中的活动特征与作用规律等。
②微生物对化学污染物的防治及其他有利影响由于应用微生物法进行污染治理较之物理、化学处理法具有所需费用低、经济有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在“三废”治理中得到了广泛重视与应用。
③微生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治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代谢物以及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微生物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环境微生物学应针对不同的微生物种类、生物类群,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与活动规律,包括存活、繁殖、休眠和死亡的条件与动态规律;它们在环境中迁移及传播至人的条件、途径与媒介,对人体及人群可能引起的危害和不良影响,研究并提出有效可行的预防对策和措施。
④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常将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等多种技术与方法综合运用,以查明并评价环境污染与危害状况。
(3)研究内容①研究微生物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活动情况与作用规律;②研究微生物对于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与有害影响;③研究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与提高环境质量的微生物学原理、途径、技术与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并造福人类。
2.微生物对可持续发展有何影响?答: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的微生物,是一群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积极活跃在人们身边的成员;它们的活动,必会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简要概括影响要点如下:(1)微生物菌种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
(2)微生物是环境中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环境中各种有机污染物可得到生物降解,动植物残体不会堆积如山,减少了对环境危害。
更为独特的是,在生物界中只有微生物能将有机质彻底分解,使之最终生成CO2、H2O及其他不可再分解的简单物质回归于环境,从而使地球上生命所需的各种化学元素得以循环使用,使人类社会得以绵延不绝,向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微生物学基础要点:回顾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对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和生态习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环境生物工程的本质就是将生物技术应用于解决环境保护领域中面临的问题,改善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与以往的利用物理化学手段解决人类生境恶化的方式不同,生物学方法更重视环境的自然规律,手段更为温和,对环境的再破坏更小,也更为经济可行,所以环境生物工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人们也越来越自发的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环境生物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学内容主要是微生物学范畴(也含有部分动植物学内容),所应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与环境生物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包括原核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真核的原生生物(单细胞类,如鞭毛虫,肉足纲的变形虫、太阳虫、表壳虫,纤毛虫纲的草履虫、钟虫,孢子虫纲的疟原虫;显微藻)、微型后生动物(多细胞类,如轮虫、水蚤、线虫)、真菌、部分高等植物(水生陆生);以及病毒。
这些生物涉及到水(给排水、循环冷却水、天然水体) 处理、空气污染生物治理、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产、生物能源的制取、重金属的吸附和有毒有害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等。
一、微生物的定义、化学组成和分类1.微生物定义:一切肉眼看不清或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C、H、O、N、P、S、Fe、Mg、Ca、Zn…….3.分类.国际通用生物分类法则,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属名+种名加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ylococcus aures巴斯德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二、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 碳素循环碳素循环主要包括空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CO2到大气中,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循环。
光能和化能自养菌把大气中的CO2固定成有机碳----活细胞组分。
其中一部分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转移。
食物链各营养级机体的呼吸作用释放出CO2,机体的排泄物和尸体被还原者分解而释放出CO2。
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一般不完全,积累的有机质经地质变迁形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这部分有机碳从生态系统中损失,当火山爆发或矿物燃料被开采后,其中的碳大部分再转变成CO2。
矿物燃料作为化工原料时,生产出各种各样非生物性含碳化合物,这使得碳循环变得更为复杂(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少是抗生物降解的)。
产CH4 菌利用有机物厌氧分解中产生的H2和CO2作为底物进行代谢活动,从而使有机物继续分解;生成的CH4逸入好氧环境被甲烷氧化菌氧化为CO2。
在有氧条件下,几乎所有的碳都转变为CO2。
1.1 碳的有机化(固定)1.2 有机碳矿化(CO2再生)2. 氮素循环产程中形成的N2O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2.1 固氮作用2.2 氨化作用2.3 硝化作用●进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有:2.4 反硝化作用●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有:3. 硫素循环4.磷素循环三、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亚硝酸、亚硝胺和硝酸●氮氧化物和羟胺●硫化氢●酸性矿泉水三、微生物培养技术1.微生物菌种采样、灭菌1.1 采样微生物菌种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或菌种保藏机构。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是混杂生长的,直接而快速获得所需菌种可以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菌种。
如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MCTC)荷兰真菌中心收藏所(CBS)、德国科赫研究所(RKI)、日本大阪发酵研究所(IFO)、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IPL)等。
采样就是根据微生物的生态特点从自然界取样分离所需菌种的过程。
如从堆积有枯枝落叶或朽木的地方分离产纤维素酶的菌种,从果皮上、果树下的土壤中分离酒精酵母,从豆科植物根部土壤中分离根瘤菌,从油田附近土壤中分离出石油酵母,从污泥中分离得到产甲烷菌,从海洋中分离出耐盐菌和低温菌等。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大本营,尤以细菌和放线菌居多(水体和大气中的微生物多数是从土壤中散发出去的)。
如果事先不了解某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般可先从土壤中分离;1g表土中含微生物约为百万至数十亿个,且种类也因土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从土壤中采样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土壤有机质和通风状况;田园土、耕作土层有机质丰富,土壤呈团状颗粒,通气保水性能好,微生物生长旺盛数量多,适于细菌和放线菌生长。
山坡林地植被厚,有机质丰富,阴湿,适于霉菌、酵母菌生长。
沙土、无植被山地、新开垦生土微生物种类数量都偏少。
●土壤酸碱度和植被状况;中性或偏碱(pH7.0—7.5)性土壤适于细菌和放线菌生长;偏酸性(Ph7.0以下)土壤适于霉菌和酵母菌生长。
果园菜地土壤中酵母菌较多。
●地理条件;南方土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较北方多(温度湿度都适于)。
●季节与气候;春秋季节温度湿度适于微生物生长;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生长。
●采样方法:土壤采样在选好地点后,用无菌小铲剔出表土,取距地表5—15㎝处的土壤几十克,装入消毒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作好标记(时间、地点、环境状况等)。
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如森林土及肉类加工厂、饮食店排水沟的污泥中会有许多蛋白酶产生菌;粮食(面粉)加工厂、酒厂、淀粉加工厂等场所,容易分离出产淀粉酶、糖化酶的菌株;筛选高温酶产生菌时,通常应到温度较高的地方(南方、温泉、火山口附近及北方的堆肥中)采样;大多数微生物在中温、中性pH条件下生长,能在高温、低温、酸性、碱性、高盐、高辐射强的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被称为极端微生物。
1.2 灭菌灭菌是指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
常用的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类,即物理法---干热(烘烧或灼烧)、湿热(常压和高压蒸煮)、射线处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过滤、清洗和大量无菌水冲洗等;化学法---升汞、甲醛、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来苏尔、漂白粉、抗菌素、酒精等化学药品处理。
2. 传统的微生物分离、纯培养技术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这种获得单一的微生物包括纯种分离和培养两个过程。
纯种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以及单菌落分离。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直接影响了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进步。
纯培养技术使得研究者摆脱了多种微生物共存的复杂局面,从而能够不受到干扰地对单一菌落进行研究,确保了人类对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性的认识。
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环境中微生物实际数量同平板菌落计数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实验室难以再现微生物的自然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大种群微生物易形成生长优势而抑制小种群的生长。
因此,传统的纯培养技术总是重复筛选到相同的微生物,而多数难以被常规实验室方法培养的微生物被称为未培养微生物或不可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
微生物自然生存环境的复杂多变造就了微生物的自然多样性,如结构多样性、代谢多样性、行为多样性、进化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等。
有学者根据现有的数据推测微生物种类数目应该在105-106,但用传统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对不同生境微生物可培养性的验证来看,海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约占0.001%-0.1%,土壤约占0.3%,活性污泥约占1%-15%。
有研究表明99%的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由于纯培养的困难而丢失,目前尚难以预测这些未培养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因此,发现,认识和开发这一巨大的微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
对获取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从DNA水平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研究它们在环境中的功能、分布和变化情况;其次是改进纯培养的培养方法,力图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微生物类群。
如①利用贫营养培养基取代富营养培养基,可抑制生长较快的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获得特殊的微生物;②模拟构建自然环境,如构建细胞微囊,尽可能模仿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情况;③在培养基中加入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简单地模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④提供新型电子供体和受体。
提供微生物需要的特殊底物有助于新陈代谢反应的进行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⑤分散微生物细胞。
自然界生长着的微生物常常聚集形成絮体或颗粒,用超声波适度处理微生物使细胞分散后再行培养,可以使更多微生物接触到培养甚而是得到培养;⑥利用琼脂替代物(如古兰糖胶)作为固化剂,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可培养性。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分离。
①固体培养基上的分离:主要有平板表面划线法、平板表面涂布法、琼脂培养基浇注法、组织分离法(主要用于分离高等真菌和某些植物病原菌。
取一小块植株或器官组织用体积分数为0.1%的升汞—HgCl2溶液进行表面消毒3—5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洗涤数次,移置到培养基中适温培养;3—5天后,病变组织内潜伏的微生物可向组织块周围扩散生长,经菌落特征和细胞特征观察确认后,即可由菌落边缘挑取部分菌种转入斜面,对于能产生弹射孢子的高等真菌而言,可将消过毒的菌盖剪成黄豆大的小块,悬挂在装有PDA培养基的三角瓶内,从而能较快地获得纯培养)、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②液体培养基中的分离:主要是液体稀释法,首先将待分离的材料接种于培养液中,经培养测定或估计单位容积中的含菌数目,然后进行稀释,使稀释后的一定容积液体中大约只含1个微生物个体;其次则将巳稀释好的菌液1滴(0.05ml)接种于含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摇匀,静置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如果管底只出现1个菌落,它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该法适于细胞较大的微生物。
2.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固体(好氧、厌氧)培养和液体(好氧、厌氧)培养以及生产实践固体和液体培养。
液体培养法:①在常压常温(20℃)达到平衡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6.2ml/L(0.28 mmol/L);这些氧只能保证氧化8.3㎎(0.046 mmol/L)葡萄糖,仅相当于培养基中常用葡萄糖浓度的1‰。
因此对好氧菌而言,生长的限制因子几乎总是氧的供应;在进行液体培养时一般可通过增加液体与氧的接触面或提高氧分压来提高溶氧速率。
如浅层液体培养、摇床三角瓶振荡培养、液体深层培养器底部通入加压无菌空气培养、液体机械搅拌培养。
②液体深层厌氧培养时,一般采用加有机还原剂(巯基乙酸、半胱氨酸、维生素C或庖肉等)或无机还原剂(铁丝等),在其上封以凡士林—石蜡层以保证氧化还原电位(Eh)达到-150~-420mV。
1. 称取新鲜除脂肪和筋膜的碎牛肉500g,加蒸馏水1000mL和1mol/L氢氧化钠溶液25mL,搅拌煮沸15min,充分冷却,除去表层脂肪,澄清,过滤,加水补足至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