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方式既提升学习的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下面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学习任务、活动方式、活动评价、要注意的问题等五方面展开,让合作学习与新课程一同成长。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要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新课标》也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合作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学习方式,而是现代课堂中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重要的学习方式,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活泼,正处于对知识的汲取阶段。知识不但仅来源于教师的教授,自己去探究寻找更让学生有成就感。但是,低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水平方法都十分有限,单独的探究只会使学生越来越迷茫。与大家合作学习,经历一次次的“互动”,既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还能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促动学生全面发展。

任教于低年级已有一年,在任教期间,我充分的体会到了学生的积极和热情。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新鲜。而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小组分工,体现小组合作的科学性

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在智力、水平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差异性不算很大,积极性都很高,而过度的强调差异性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所以,在分配小组时,我基本上都是按座位分配,这样学生的距离较近,有利于交流。

简单的小组讨论,仅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复习《数的顺序》,我会让同桌两人一组,说说哪个数字在哪个数字的前面或后面,让他们体会到一百以内数的排列方式。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顺利地实行。

有目的的小组讨论,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合作,从合作中找出方法或者答案。我把前后四人或六人分成一个小组,指定一个组织水平强、表达水平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既要管好组内的秩序,更要协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保证小组合作的正常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实行了。此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我让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在小组合作中持续体验、锻炼和提升。

在活动课《小小商店》中,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书、玩具、文具等物品,我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教室里开了十几个商店,由学生轮流做营业员,小组长做经理,监督维持秩序。虽然是活动课,学生们玩得兴高采烈但秩序井然。

小组学习的分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有了一个体现自我的机会,既培养了学习水平,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二、明确学习任务,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课堂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定。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新知识并学会使用新知识,教师一定要把学习任务要求布置清楚,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让小组合作学习展开得有序、有效。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能够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记得上一年级上册的《统计》时,在最后一个环节,给小象送生日礼物——水果,我提问:“你爱吃什么水果?把它贴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我给学生五个选择,有苹果、西瓜、香蕉、梨、桃子,但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只能选一个。于是很多学生都把五种水果都贴上去,并告诉我:“老师,我都爱吃。”我哭笑不得。那是我的过失,没有把学习任务说清楚,学生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使得小组合作没有了原则性,局面散乱。

有了这次的教训,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尽量把学习要求说得详细易懂,在教学《理解钟表》这个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白天的十点和晚上的十点分别在干什么。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讨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之后,学生才能知道去学什么,该学什么,把学习渗入到生活中去。

三、明确合作方法,体现小组合作的探究性

《新教材》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已不是主体,学生才是主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为学生的个性表现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活动的每一步,让活动过程活而不乱、井然有序。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7、8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一个美丽的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引入新知识,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问题的情境,密切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授《统计》的这个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是整个课堂由一个故事引出:小象过生日。伴随着生日快乐歌,出示了情境图:小象在森林里过生日。

很多小动物都送了生日礼物:“你能帮小象统计收到多少礼物吗?”根据这个问题,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情境中去,利用统计的方法:数一数,分一分,排一排,利用新知识帮小象解决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享学习的乐趣。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情境,使学生能以高度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所要学习的知识中。

(二)抓住时机、展开合作学习

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

生讨论,而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实行合作学习。

1、在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方式转变为师生交往互动、平等和谐、团结合作的方式,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有点难度,这就需要师生合作,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比如在教授“凑十法”时,我利用了分与合的知识,让学生把一个加数凑成10,再计算。

2 、在教学重难点处

在教学中,重难点是整节课的关键,学生一旦开个小差,分散了注意力,就会错过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小组力量,共同探究,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组内人分别发表意见,从中受到启发,体会到知识的全面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与协作精神。

3 、在出现多种答案,多种想法时

因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简单的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保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找出答案验证自己的结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通过小组合作,对不同答案实行交流并即时反馈,在不同的意见中提取精华,分析常见性的错误扩展学生解题思路。

4、在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时,需要与人分享。

小学生好胜,一点点小成功:比如,上课回答对了问题,教师的一句小小鼓励,作业上的一个优秀,都能够高兴很久,如果把这些成功的喜悦带给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