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设计

合集下载

连续刚构桥主桥计算报告+抗震计算

连续刚构桥主桥计算报告+抗震计算

连续刚构主桥计算报告1概述1.1 桥梁概况本桥主桥为连续刚构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高截面箱梁,跨径组合:37.5m+68m+68m+37.5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梁截面高2m~4.2m,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全桥面标准宽度为25.5m,单幅桥面宽度为12.5m。

主梁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其他详细尺寸见初步设计图纸。

图1.1 主墩处箱梁截面1.2 主要材料1.混凝土标号箱梁混凝土等级:C55,计算容重:26 kN/m3。

2.预应力参数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5×105MPa;松弛系数:0.3(低松弛);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 pk =1395MPa;管道摩阻系数:μ=0.15(塑料波纹管);偏差系数:k=0.0015;锚具单端回缩量:6mm。

1.3 荷载取值计算采用的设计参数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有关规定取值,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荷载参数取值如下:(1)、汽车荷载:公路-Ⅰ级半幅桥车道按3个车道计,横向折减系数0.78。

(2)、温度荷载:①整体温差:整体升温20℃,整体降温-20℃;②局部温差: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规定的混凝土箱梁沥青铺装层温度梯度来计算。

(3)、收缩、徐变:按《公路桥规》JTG D62-2004附录F算法取用,收缩徐变天数按3650天考虑。

(4)、基础不均匀沉降:主墩按照1.5cm计,边墩按1cm计。

(5)、二期恒载:二期恒载包括防撞护栏、泄水管、桥面铺装等,按49.5kN/m计。

(6)、汽车冲击力:冲击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中连续梁的计算方法计算。

1.4 主要规范标准(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5 主要施工顺序施工工序如下所示:(1)、桥墩浇筑完成以后,在柱墩上进行0#块施工;(2)、箱梁悬臂施工,并张拉预应力钢束;(3)、边墩支架上现浇,张拉预应力钢束进行边跨合龙;(4)、中跨现浇段施工,全桥合龙;(5)、施工桥面铺装、防撞栏等二期恒载。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0号块经济型装配式托架设计技巧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0号块经济型装配式托架设计技巧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0号块经济型装配式托架设计技巧摘要:0号块施工在墩柱低且场地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落地式支撑体系施工;而对于高墩0号块施工,通常采用托架法。

托架法施工技术在刚构桥0号块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并且该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托架方案设计如何做到巧妙、经济合理,使托架在安装拆卸过程中方便操作,提高功效,合理设计用钢量,不至于造成过大的材料浪费,却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结合正习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项目马鞍山大桥0号块托架同时应用于本桥边跨现浇段、羊磴大桥的0号块以及边墩现浇块的施工实例,探讨循环利用的装配式托架设计要点,以及托架设计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用钢量,以供其他同类工程施工中作为参考。

关键词:高墩;连续刚构;0号块;装配式托架;合理经济正习高速公路第7合同段项目有马鞍山大桥、羊磴大桥两座刚构大桥。

其中,马鞍山大桥主桥为66m+120m+66m双幅连续刚构,主墩最大高度94m,0号块长13m,顶板宽12.25m,底板宽6.5m,中心梁高7.2m;羊磴大桥为81m+150m+81m双幅连续刚构,主墩最大高度98m,0号块长13m,顶板宽12.25m,底板宽6.5m,中心梁高9.2m,两座大桥0号块尺寸对比如下:图1:羊磴大桥、马鞍山大桥0号块结构设计图1.装配式共用托架设计两座大桥虽然0号块长度均为12.25m,但0号块在双肢墩之间的跨度和端部悬挑长度不同,为满足托架能够为两座大桥所共用,托架设计必须能够同时满足两种结构尺寸0号块的布置需要,故托架按如下思路进行设计:1.1尺寸选择托架横杆长度在梁端部位设计为2.5m长,满足分配梁支撑和操作平台需要;在双肢墩间,由于羊磴大桥墩间跨度为5m,比马鞍山大桥墩间跨度大0.6m,故考虑将墩间牛腿横杆作整体设计,用于羊磴大桥时从中间对称分割。

图2:墩间托架结构示意图1.2 节点设计由于托架为两座大桥的0号块和边跨现浇块所共用,要求托架必须能够灵活拆装,且拆除过程中不能造成架体损坏,所以托架与墩柱只能设计为铰接,不能为固接。

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方案研究与注意事项

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方案研究与注意事项

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方案研究与注意事项摘要:本文以宜彝高速四方碑沟特大桥主桥为例,对连续刚构桥中跨合龙及顶推施工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合龙顶推对主墩受力的影响,并对顶推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连续钢构;中跨合龙;顶推力;水平位移;内力1.工程概况四方碑沟特大桥位于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K70+907处,主桥为(97+178+97)m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采用单箱单室截面, 主桥跨中梁高3.6m,0号块处梁高11.2m,梁高沿纵桥向按1.8次抛物线变化。

主桥采用悬浇施工,合龙顺序为先边跨再中跨。

17、18号桥墩为主桥桥墩,墩高分别为98m,132m,主墩墩身采取双肢矩形空心墩,肢间净距8m,墩顶处单肢墩身纵向水平长度3.5m,横向水平长度6.5m,壁厚0.75m。

2.中跨合龙顶推分析2.1有限元模型全桥结构计算采用Midas/civil 2015进行计算,边界条件为:主墩墩底固结,两侧过渡墩模拟为活动铰支座。

有限元模型如下图所示:2.2计算参数选择本桥主梁采用C60混凝土,主墩采用C50混凝土。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按现行规范附录C中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桥位处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按79%取值。

2.3顶推力分析跨中合龙时顶推量通常是根据桥梁在荷载长期作用、温度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以及实际施工时合龙温度与设计合龙温度不同,而导致的主墩墩顶水平位移来确定的。

顶推的目的是在合龙前在两侧悬臂端部互施一水平力,给了主墩一反向的水平位移,与该桥长期作用及收缩徐变导致的墩顶水平位移近似抵消。

从而在混凝土收缩徐变完成后,以达到主墩竖直,主梁平顺,同时还能减小合龙段混凝土收缩对主梁内力及线形的影响,最终以减小主梁跨中下挠,减小墩底弯矩,改善运营期间主墩受力的目的。

表2.1 10年收缩徐变完成后主墩水平位移及弯矩控制截面位置水平位移(mm)墩底最大弯矩(kn*m)17号主墩墩顶23.44336.918号主墩墩顶-35.3-5899.3注:表中数据为不顶推合龙,设计合龙温度为15℃时数据。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一、等截面连续梁1、等截面连续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适用于中等跨径(20~60米),25米以下可选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较大跨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小跨径布置一般用于高速公路的跨线立交桥、互通立交的匝道桥、环形立交桥及其他异形桥梁,较大跨径多用于接线引桥。

可采用预制装配或就地浇筑施工。

2、连续梁桥常采用有支架施工法、逐孔现浇法、架设施工法、移动模架法和顶推施工法。

3、等截面连续梁桥的跨径、截面形式和主要尺寸等截面连续梁桥的总体布置及主要尺寸见下表等截面连续梁总体布置及主要尺寸(1)等截面连续梁可选用等跨和不等跨布置。

当标准跨径较大时,为考虑减少边跨正弯矩,可使边跨小于中跨,边跨与中跨的比在0.6~0.8左右。

(2)跨径小于15米,一般选用矩形截面;15~30米可采用T形或工字形截面;大于30米的可采用箱形截面。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度不大时,可首先考虑采用板式(包括空心板)和T形截面。

当需要采用箱形断面时,也可以采用低矮的多室箱,很少采用宽的单室箱。

(3)等截面连续梁的梁高,一般高跨比采用1/15~1/25。

采用顶推法施工,从施工阶段受力要求考虑,梁高与顶推跨径之比选在1/12~1/17为宜。

(4)截面形式与桥宽关系。

对于小跨径的城市高架桥或立交匝道桥,为求最小建筑高度,常用板式或肋板式截面,而在较大跨径时主要采用箱形截面。

箱梁在横向布置,主要与桥宽有关。

单箱室常用于桥宽在14米以内;单箱双室截面一般用于桥宽12~18米;超过18米的可以采用单箱多室或分离箱。

(5)板厚与梁高。

板式截面分为实体截面和空心截面,实体截面多用于小跨径,且以支架现浇施工为主,板厚约为1/22~1/18L(L为跨径);空心截面的板厚为0.8~1.0米,顶、底板厚度均不应小于8厘米。

T型或工形肋式截面常用于预制安装,梁高一般取1.0~2.0米,在与腹板相连处的翼缘厚度,不应小于梁高的1/10,腹板厚度不应笑语14厘米。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

连续梁连续刚构桥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一、等截面连续梁1、等截面连续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适用于中等跨径(20~60米),25米以下可选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较大跨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小跨径布置一般用于高速公路的跨线立交桥、互通立交的匝道桥、环形立交桥及其他异形桥梁,较大跨径多用于接线引桥。

可采用预制装配或就地浇筑施工。

2.连续梁桥常采用支架施工法、逐孔现浇法、架设施工法、移动模板法和顶进施工法。

3、等截面连续梁桥的跨径、截面形式和主要尺寸等截面连续梁桥的总体布置及主要尺寸见下表等截面连续梁总布置图及主要尺寸等跨布置不等跨布置边跨/中跨=1.0边跨/中跨=0.6~0.8一般施工顶推施工h/l=1/15~1/25h/l=1/12~1/17l<15米l=15~30米l>30米矩形截面(实体或空心)t形或工字形箱形实体空心梁高顶板20~30cm底板20~40cm1.0~2.0米(1/22~1/28)l0.8~1.0米腹板30~80cm总体布置跨径梁高截面形式板厚与梁高(1)等截面连续梁可选用等跨和不等跨布置。

当标准跨径较大时,为考虑减少边跨正弯矩,可使边跨小于中跨,边跨与中跨的比在0.6~0.8左右。

(2)跨度小于15m时,一般选用矩形截面;15~30m可采用T形或I形截面;箱型截面可采用30m以上。

当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度较小时,可先考虑板(包括空心板)和T形截面。

当需要箱形截面时,也可以使用低多室箱,很少使用宽单室箱。

(3)等截面连续梁的梁高,一般高跨比采用1/15~1/25。

采用顶推法施工,从施工阶段受力要求考虑,梁高与顶推跨径之比选在1/12~1/17为宜。

(4)截面形状和桥梁宽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跨径的城市高架桥或立交匝道桥,为了寻找最小建筑高度,通常采用平板或肋形截面,而大跨径的桥梁主要采用箱形截面。

箱梁水平布置,主要与桥梁宽度有关。

当桥梁宽度小于14米时,通常使用单箱室;桥梁宽度12~18m一般采用单箱双室段;超过18米时,可使用单箱、多室或独立箱。

山区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

山区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

工程设张浩,等:山区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山区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张浩!窦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节能环保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安徽合肥230088)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先进技术被应用于交通领域,促进了交通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连续刚结构桥就是一种现代桥梁形式,适用于山岭重丘区。

本文介绍了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一一牛街特大桥主桥的结构设计思路和设计要点,通过结构分析,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可为同类建设条件下桥型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牛街特大桥;山岭重丘区;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中图分类号:U44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781(2020)06-1088-020引言山岭重丘区常规大跨、特大跨度桥梁设计在满足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的条件下,重点考虑结构的经济性*设计将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力求建设方案经济、实用。

坚持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减少工程建设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针对山岭重丘桥位区地形复杂,山谷宽深,呈V形、U形,山坡陡峭,该类桥梁在合适的跨径范围内应重点考虑连续刚构桥。

1项目简介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是四川省宜宾市至云南省昭通市的重要通道,路线全长135.4km,牛街特大桥位于彝良县东北部,为本项目的控制性节点之一。

项目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24.5m,横向布置为0.5m (护栏)+11m(行车道)+1.5m(中央分隔带)+11m(行车道)+0.5m(护栏),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设计百年一遇基本风速为282m/s。

2主桥结构设计2.1总体设计主桥位于分离式路基,单幅桥梁全宽12.0m,主桥跨径布置为(85+2X160+85)m,最大墩高为130.0m,如图1所示。

主梁采用单箱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墩采用双肢薄壁空心墩,过渡墩采用单肢薄壁空心墩,下部基础采用承台接群桩基础。

4Q000图1主桥总体布置图(单位:cm)2.2主梁结构设计上部结构主梁采用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按3.0m、3.5m和4.0m梁段长度分段;箱梁顶板宽12.0m,底板宽6.5m;中支点中心梁高10.0m,跨中中心梁高4.1m,梁高由跨中向墩顶按16次抛物线规律变化。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原创优秀)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原创优秀)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原创、优秀)1.1 方案比选 1.1.1 工程概况(一)主要技术指标:(1)孔跨布置:见”分组题目”。

(2)公路等级:一级。

(3)荷载标准: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N/m2(4)桥面宽度:桥面宽度20.5m,即净2?7.5m(车行道)+1.5m(中央分隔带)+2?2.0m(人行道和栏杆)(5)桥面纵坡:0%(平坡);桥轴平面线型:直线(6)该地区气温:1月份平均6℃,7月份平均30℃。

(7)桥面铺装:铺装层为10cm防水混凝土,磨耗层为8cm沥青混凝土。

(二)材料规格(1)梁体混凝土:C50混凝土;(2)桥面铺装及栏杆混凝土:C40级混凝土;(3)预应力钢筋及锚具: 主梁纵向预应力钢筋可选用7??j15.2?4?,j915??.j24,12??j15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b(1??j15.24公称断面面积为140.00mm2),Ry?1860MPa,Ry?1488MPa,对应锚具分别为YM15-7,YM15-9,YM15-12,YM15-19;对应波纹管直径分别为(内径) ?70,?80,?85,?100mm (外径比同径大7mm)。

b主梁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32冷拉IV级钢筋,Ry?735MPa(冷拉应力),Ry?550MPa;对应锚具为M34?3(螺距);对应孔道直径?43,锚垫板边长a?140mm,相邻锚板中心距离不小于15cm。

(三)河床横断面河床横断面桩号 0+000 0+020 0+030 0+050 0+100 0+150 0+200 0+250 0+322 0+532 标高(m) 16.627 12.305 7.805 5.510 5.800 5.089 4.039 3.803 4.164 3.753 桩号0+542 0+614 0+664 0+714 0+764 0802 0+814 0+823 0+841 0+864 标高(m) -0.436 -3.289 -3.973 -2.835 -0.134 4.558 5.623 11.258 13.390 17.521(四)工程地质条件大桥位于江心洲西侧及附近水域,其中0+250~0+532地面高程为3.8~4.20米,低潮时为陆地,高潮时被水淹没;0+542,0+614位于水中,地面高程为-0.18~-3.63米,钻孔揭露表明,桥位覆盖层厚43.00~50.10米,主要为中密细、中砂层,其中0+322~0+614下部分布有厚18.60~21.15米的密实卵石土层。

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1)

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1)
36
I
9.4292
87.6411
1.1515
1.6818
37
I
9.8973
91.1882
1.2986
1.8347
38
I
10.4694
95.5234
1.4836
2.0164
39
I
11.1456
100.6469
1.7086
2.2247
40
I
11.9258
106.5586
1.9753
2.458
41~44
I
3.2施工过程模拟
连续刚构桥由在双肢薄壁墩施工完成后由托架现浇墩顶0号梁段、然后由在两个主墩上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筑的梁段、吊架上浇筑的跨中合拢梁段及落地支架上浇筑的边跨现浇梁段组成。墩顶0号梁段长16m,一个“T”的两个悬臂各分为9对梁段,一个梁段长度为4m,累计悬臂总长36m,全桥共有两个2m长的主跨跨中合拢梁段和两个2m长的边跨合拢梁段,两个14m长的边跨满堂支架现浇梁段。
113.2585
2.2851
2.7149
20
I
11.9258
106.5586
1.9753
2.458
21
I
11.1456
100.6469
1.7086
2.2247
22
I
10.4694
95.5234
1.4836
2.0164
23
I
9.8973
91.1882
1.2986
1.8347
24
I
9.4292
87.6411
(1)孔径布置:140+160m,全长3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一次内力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弯矩包络图
第四章 第一次内力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m
n
Ssd SGik 1 j SQjk
i 1
j 1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m
n
Sld SGik 2 j SQjk
i 1
j 1
各种工况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系数表
各种工况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系数表
A•
f y y
M max /W下 K上
K上 e上 M min /W上 K上 K下 e上 e下
K下
K上 e上
第五章 预应力筋束的估算及布置
当只在下缘配筋以抵抗正弯矩时
y上
N下 A
N下e下 W上
y下
N下 A
N下e下 W下
NX xl
1
f y y
• M max K上 e下
第五章 预应力筋束的估算及布置
第五章 预应力筋束的估算及布置
上下缘均布筋时
y上
N上 A
N上e上 W上N下 A来自N下e下 W上y下
N上 A
N上e上 W下
N下 A
N下e下 W下
NSmin
A
f y y

M min /W上
K下
K上 e下 M max /W下 K上 K下 e上 e下
K上
K下 e下
NXmin
第五章 预应力筋束的估算及布置
预应力筋的估算
Np上
e上
Mma
Y上
+
-
x
Mmi
e下
n
Np下
Y下 Np下
+ Np上
对于截面上缘:
y上
M min W上
0
-
-
+
-
+
-
Mma 合
x

4.1
Mmi 合
n

y上
M max W上
0.5 fck
对于截面下缘:
y下
Mmax W下
0
y上
Mmin W下
0.5 fck
组合名称
恒荷载
21 1
22 1
23 1
24 1
25 1
26 1
27 1
28 1
29 1
30 1
31 1
32 1
33 1
车道荷载 0 0.67 0.67 0.67 0.67 0.38 1 1 0.38 1 1 1 1
整体升温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整体降温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第一章 结构方案比选
第一章 结构方案比选
1.1拟采用方案
(77+140+77)m三跨连续刚构方案。 (77+140+77)m三跨连续梁方案。 (77+140+77)m三跨系杆拱方案。
1.2方案对比
第二章 结构尺寸拟定及桥型总体布置
设计技术标准: 孔跨布置: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77+140+77)m;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设计时速:100Km/h; 桥面纵坡:0% 桥面横坡:0% 桥轴平面线型:直线 有效温度标准值(系统温度):最高39.4度,最低4.2度 桥梁宽度:全桥为上下行双幅桥布置,中央分隔带宽2m,单幅桥两侧防撞 护栏2×0.5m,单幅桥行车道净宽11m,全桥总宽24.5m
l4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
l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l6
第六章 预应力次内力及预应力损失计算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使用阶段扣除全部损失的有效预应力值
y1 con ( l1 l 2 l 4 l5 l6 )
张拉锚固阶段的有效预应力
梯度升温 0 0.8 0 0.8 0 0.8 0 0.8 0 1 0 1 0
梯度降温 0 0 0.8 0 0.8 0 0.8 0 0.8 0 1 0 1
基础沉降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第四章 第一次内力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弯矩包络图
第二章 结构尺寸拟定及桥型总体布置 行车道布置
第二章 结构尺寸拟定及桥型总体布置
主要尺寸拟定
第二章 结构尺寸拟定及桥型总体布置
具体分段
本桥全长294m,全梁 共分69个梁段,中支点0号 块长度8m,一般梁段长度 分成3.5m、4.0m和5.0m, 跨中合拢段2m。在0号桥台 处搭设满堂支架浇注边跨 6m梁段,左边跨合拢段采用 2.0m。在3号桥墩处架设导 梁立模一次性整体浇注右边 跨8m合拢梁段。
第三章 内力及次内力计算
自重
二期
第三章 内力及次内力计算
基础沉降工况组合
系统温度
第三章 内力及次内力计算 温度梯度荷载加载图示
第四章 第一次内力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m
n
0Sud 0 ( Gi SGik S Q1 Q1k c Qj SQjk )
i 1
j2
m
n

0Sud 0 ( SGid SQ1d c SQjd )
i 1
j2
第四章 第一次内力组合
组合名称
各种工况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效应组合系数表
恒荷载
车道荷载
整体升温
整体降温
梯度升温
梯度降温
基础沉降
1 1.2
0
0
0
0
0
0.5
2 1.2
1.4
0
0
0
0
0.5
3 1.2
0
1.4
0
1.4
0
0.5
4 1.2
0
1.4
0
0
1.4
0.5
5 1.2
0
0
1.4
1.4
0
0.5
6 1.2
0
0
1.4
0
1.4
0.5
7 1.2
1.4
1.12
0
1.12
0
0.5
8 1.2
1.4
1.12
0
0
1.12
0.5
9 1.2
1.4
0
1.12
1.12
0
0.5
10 1.2
1.4
0
1.12
0
1.12
0.5
11 1
0
0
0
0
0
0.5
12 1
1.4
0
0
0
0
0.5
13 1
0
1.4
0
1.4
0
0.5
14 1
0
1.4
0
0
1.4
0.5
15 1
0
0
1.4
1.4
0
0.5
16 1
0
0
1.4
0
1.4
0.5
17 1
1.4
1.12
0
1.12
0
0.5
18 1
1.4
1.12
0
0
1.12
0.5
19 1
1.4
0
1.12
1.12
0
0.5
20 1
1.4
0
1.12
0
1.12
0.5
为保守起见,预应力筋的永存应力取为:
f pd =0.5×1860=930(Mpa)
第六章 预应力次内力及预应力损失计算
预应力次内力
力法 等效荷载法
第六章 预应力次内力及预应力损失计算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
l1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
l2
预应力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
l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当只在上缘配筋以抵抗负弯矩时
y上
N上 A
N上e上 W上
y下
N上 A
N上e上 W下
NSsl
1
f y y
• Mmin e上 K下
第五章 预应力筋束的估算及布置
需调整束数时
当承受 M min 时
n上'
e下 K下 k下 e上
n下'
当承受 M max 时
n下'
e上 K上 k上 e下
n上'
第五章 预应力筋束的估算及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