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教案
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学习指南

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一)课程目标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它是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随着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断层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以精讲多练、学生观察断层标本为主,辅以局解标本、模型、绘制断层结构图、组织讨论和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解基本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断层标本与CT、MRI和B超图像。
因我学生未开设局部解剖学,本门课程讲述前需简要介绍局部解剖学内容,如重要器官、结构的位置及毗邻,筋膜间隙的位置及连通等,为学习断层解剖学奠定基础。
1. 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各局部断层的常用基线和观察方法。
(2)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
(3)熟悉重要层面上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标本、组织讨论和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和运用解剖术语描述的能力。
(2)通过观察断层标本,培养学生与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学横向联系的能力和精确的形态学定位能力。
(3)通过常见病例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
(3)体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人:审核人: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课程名称:断层解剖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学分: 2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20 实验(上机)学时: 1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影像专业课等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是为适应 X 线断层( CT )、超声和磁共振( MRI )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本大纲是对临床医学影像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讲课、局部及断层标本观察、放映录相、投影片、幻灯片,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坚实宽广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熟悉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从整体与断层相结合,标本与影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合进行学习。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12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头部的横断面解剖学观察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画出人体头部断层解剖学的常用基线。
2.辨认脑的沟回、基底核、连合纤维、脑室、脑池和脑血管。
3.观察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内囊、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面及其CT、MRI图像。
4.绘制经胼胝体干、内囊、鞍上池的横断面结构。
5.列表总结颅脑横断面的观察方法及结构配布特点。
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脑沟、脑回、连合纤维、脑室、脑池、脑血管、颅底、颌面部2.断层标本颅骨、脑沟、脑回、基底核、内囊、白质纤维、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面3.CT、MRI片正常颅脑CT、MRI片及增强扫描CT片,常见外伤及疾病CT片。
实验报告及作业:画出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内囊、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面。
实验项目:二、喉的断面解剖观察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辨认鼓室壁上的结构、听小骨链及骨迷路。
2.观察耳连续横断面上的主要结构及其HRCT图像。
断层解剖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断层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放射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课程。
断层解剖实践教学是断层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断层解剖学知识。
本文介绍了断层解剖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断层解剖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断层解剖学;实践教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引言断层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在断层面上相互关系的学科。
随着医学影像学、放射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断层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断层解剖实践教学是断层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断层解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断层解剖实践教学的目的1. 使学生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放射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兴趣。
三、断层解剖实践教学的内容1. 断层解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学习。
2. 断层解剖图谱、模型、实物标本的观察和解析。
3. 断层影像图片的分析和解读。
4. 临床病例的断层解剖分析。
5. 实验室断层解剖操作技能的训练。
四、断层解剖实践教学的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断层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图谱、模型、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对断层解剖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演示法:教师进行断层解剖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断层解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针对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总结、点评。
5.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临床病例,学生分析病例的断层解剖特点。
五、断层解剖实践教学的注意事项1.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安全操作,防止学生受伤。
断层解剖学教案

《断层解剖学》教案The lecture notes of sectional anatomy(供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前言preface总学时:82; 讲课学时:62; 实验学时:20周学时:4 ; 学分:3.5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专业(六年制)本科生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超声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人体各部连续断层中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包括对系、局解内容的复习总结);相应层面的CT、MR、超声图像的认识。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断层标本示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有内容均包括:尸体断层图像与相应的CT、MR、超声图像。
各章、节内容由断层解剖学教师与临床影像科医生分别讲授。
教学用书: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A Textbook of Sectional Anatomy/刘树伟主编,2003.8参考书: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双语版)/刘树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颅脑应用解剖学/李振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全国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腹部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2006临床中枢神经解剖学/李振平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3视听教材:四肢断层解剖/腹部断层解剖,2002;脊柱区断层解剖/女性盆部断层解剖 /男性盆部断层解剖, 2003;颅脑连续横、矢状、冠状断层解剖/纵隔的断层解剖,2004;肺的的断层解剖,2007/李振平,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CAI课件/李振平主编网站浏览:网址一、导论Introduction of sectional anatomy 讲授To lecture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与应用意义。
断层解剖学课件:断层解剖学绪论

侧脑室 胼胝体 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 中脑
体部 50秒全身检查
二、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任务
断层解剖学依据其研究方法及对象可分 为尸体断层解剖和影像断层解剖,前者是 后者的形态学基础,后者又从临床诊治的 需要不断提出新要求,两者相辅相成、共 同发展。尸体断层解剖学是通过制作断层 标本的方法,显示正常人体各部器官结构 的断面形态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影像断层 解剖学是通过CT、MRI等影像学手段,显 示活体正常器官结构的断层形态及其相互 位置关系。
4.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CT
采用X射线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 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 射线,转变 为光后再转化为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 重建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显示,反映器 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与X射线图像所显 示的黑白图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密度区,如肺部; 白影表示高密度区,如骨骼。CT图像是数字化断 层图像,清晰度和密度分辨率高,且无层面以外
3. 火棉胶切片技术
适用于切制较大的组织块,可避免纤维组织和
肌组织过度硬化,利于保持组织的原有结构。其 基本步骤:①固定。②水洗。③脱水,将组织块 依次放置于不同浓度的乙醇内,最后放入无水乙 醇与乙醚1:1混合液中脱水。④浸胶,将组织块依 次浸入2%、4%、8%、16%的火棉胶液中各1周。 ⑤包埋,以最后浸胶浓度的火棉胶进行包埋。⑥ 切片。
6.计算机重建三维图像
借助计算机将二维图像重新构筑为三维图像并
进行多角度显示的技术。其基本步骤:①取材, 精确选取目的部位。②定位,即选定原点,建立 直角坐标系,常用的方法有打孔、画线、埋入标 志和选择自然标志等。③层面制作,厚度尽可能 薄,数量尽可能多,以充分保留原始数据。④数 据输入,标本采用数码相机等,CT、MRI图像可 以直接从机器上拷贝后输入计算机。⑤三维重建, 常用的方法有表面重建、曲面重建和体素重建等。 ⑥三维显示,重建图像生动、逼真,可以进行任 意旋转、切割和定量分析。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教学目的《断层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系统学习,理解其内在的解剖生理学特性和相互关系,为学生日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人体的组织架构及其功能、人体各部位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以及人体病理学、创伤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应用。
2. 教学要求(1)理解人类身体的解剖构造;(2)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器官结构和功能;(3)掌握人体的生理学特点和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4)通过学习解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手术技能和临床诊断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1. 主要教材(1)人体解剖学(美)巴克利(2)解剖学与生理学(美)霍尔(3)医学解剖学(美、英)史蒂文斯(4)人体结构与功能(美)沃尔克2. 参考书(1)影像解剖学讲座(美)波普克(2)人体解剖学教程(美)弗兰克(3)解剖学图谱(中国)陈国荣,彭立珊(4)人体解剖学学习指导(中国)成德良,吴鲁玲三、教学内容及进度1. 教学内容(1)第一部分:组织架构及其功能第1章:绪论第2章: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第3章:骨骼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第4章:肌肉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第5章: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第6章:血管与循环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第7章:呼吸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第8章:消化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第9章:泌尿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第10章: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2)第二部分:各部位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第11章:头颈部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第12章:胸部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第13章:腹部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第14章:盆腔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3)第三部分:人体病理学、创伤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应用第15章:人体病理学和创伤学概述第16章:医学影像学的应用2. 教学进度第一部分:组织架构及其功能(8周)第1章:绪论(1周)第2章:组织学的基本概念(1周)第3章:骨骼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2周)第4章:肌肉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1周)第5章: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1周)第6章:血管与循环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1周)第7章:呼吸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1周)第8章:消化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1周)第9章:泌尿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1周)第10章: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1周)第二部分:各部位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4周)第11章:头颈部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1周)第12章:胸部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1周)第13章:腹部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1周)第14章:盆腔的解剖和生理学特性(1周)第三部分:人体病理学、创伤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应用(3周)第15章:人体病理学和创伤。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人体断面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1.2 教学内容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基本知识2.1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断面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2.2 教学内容人体断面的分类和特点。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模型展示不同的人体断面。
结合实例,讲解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第三章:头部和颈部断面解剖学3.1 教学目标掌握头部和颈部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了解头部和颈部疾病的断面解剖学表现。
3.2 教学内容头部和颈部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头部和颈部的断面解剖学表现。
头部和颈部疾病的断面解剖学表现。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模型展示头部和颈部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结合病例,让学生了解头部和颈部的疾病在断面解剖学上的表现。
第四章:胸部断面解剖学4.1 教学目标掌握胸部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了解胸部疾病的断面解剖学表现。
4.2 教学内容胸部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胸部疾病的断面解剖学表现。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模型展示胸部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结合病例,让学生了解胸部疾病在断面解剖学上的表现。
第五章:腹部和盆腔断面解剖学5.1 教学目标掌握腹部和盆腔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了解腹部和盆腔疾病的断面解剖学表现。
5.2 教学内容腹部和盆腔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腹部和盆腔疾病的断面解剖学表现。
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模型展示腹部和盆腔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结合病例,让学生了解腹部和盆腔疾病在断面解剖学上的表现。
第六章:盆部和会阴部断面解剖学6.1 教学目标掌握盆部和会阴部的断面解剖学结构。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断面结构。
(3)学会运用断面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断面解剖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对人体断面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断面解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断面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2. 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断面结构(1)头部器官的断面结构。
(2)颈部器官的断面结构。
(3)胸部器官的断面结构。
(4)腹部器官的断面结构。
(5)盆部器官的断面结构。
(6)四肢器官的断面结构。
3. 断面解剖图的识别和应用(1)学会识别和理解断面解剖图的基本要素。
(2)掌握断面解剖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3)运用断面解剖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断面结构。
(3)断面解剖图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断面解剖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运用断面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断面解剖图,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1)讲解断面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分别介绍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断面结构。
(3)示范断面解剖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合作,绘制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断面图。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绘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断层解剖学教案复习过程

《断层解剖学》教案The lecture notes of sectional anatomy(供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前言preface总学时:82; 讲课学时:62; 实验学时:20周学时:4 ; 学分:3.5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专业(六年制)本科生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超声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人体各部连续断层中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包括对系、局解内容的复习总结);相应层面的CT、MR、超声图像的认识。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断层标本示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有内容均包括:尸体断层图像与相应的CT、MR、超声图像。
各章、节内容由断层解剖学教师与临床影像科医生分别讲授。
教学用书: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A Textbook of Sectional Anatomy/刘树伟主编,2003.8参考书: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双语版)/刘树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颅脑应用解剖学/李振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全国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腹部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2006临床中枢神经解剖学/李振平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3视听教材:四肢断层解剖/腹部断层解剖,2002;脊柱区断层解剖/女性盆部断层解剖 /男性盆部断层解剖, 2003;颅脑连续横、矢状、冠状断层解剖/纵隔的断层解剖,2004;肺的的断层解剖,2007/李振平,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CAI课件/李振平主编网站浏览:网址一、导论Introduction of sectional anatomy 讲授To lecture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与应用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解剖学》教案The lecture notes of sectional anatomy(供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前言preface总学时:82; 讲课学时:62; 实验学时:20周学时:4 ; 学分:3.5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专业(六年制)本科生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超声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人体各部连续断层中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包括对系、局解内容的复习总结);相应层面的CT、MR、超声图像的认识。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断层标本示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有内容均包括:尸体断层图像与相应的CT、MR、超声图像。
各章、节内容由断层解剖学教师与临床影像科医生分别讲授。
教学用书: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A Textbook of Sectional Anatomy/刘树伟主编,2003.8参考书: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双语版)/刘树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颅脑应用解剖学/李振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全国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腹部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2006临床中枢神经解剖学/李振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视听教材:四肢断层解剖/腹部断层解剖,2002;脊柱区断层解剖/女性盆部断层解剖/男性盆部断层解剖, 2003;颅脑连续横、矢状、冠状断层解剖/纵隔的断层解剖,2004;肺的的断层解剖,2007/李振平,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CAI课件/李振平主编网站浏览:网址导论Introduction of sectional anatomy讲授To lecture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与应用意义。
2、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常用术语;3、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与发展方向。
第一章头部headAnatomy of Cerebral vessels讲授To lecture1. 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分布和断面解剖表现。
2. 脑静脉的组成及回流。
3. 脑室的位置、毗邻及连通。
4. 脑池的组成、池内重要的动脉——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迷路动脉的位置。
5. 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I图像。
Transverse section of cranium and CT、MRI讲授To lecture1. 头部断层解剖学的基线;2. 脑的外形、内部结构、脑膜及蛛网膜下隙;3. 第5~12横断层大脑各叶主要沟、回的位置;侧脑室在(第5~9横断面)各断面的位置、毗邻、交通;基底核的位置、毗邻;内囊的位置、分部、与周围核团的关系;胼胝体在不同断面的表现;前连合的位置。
丘脑的位置、毗邻、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下丘脑在第9、10横断面的表现。
脑干的位置、外形、分部、重要结构(第8~12横断面。
)小脑的位置、与脑干及第四脑室的关系。
脑神经连脑的位置、走行,穿经海绵窦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结构。
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的位置与连通关系。
4. 相应连续横断层的CT、MR图像。
5. 蝶鞍区的断层影像解剖(由临床影像科医生讲授)。
Sagittal section of cranium and CT、MRI讲授To lecture第1~6矢状断层1. 颅脑正中矢状断面结构2. 颅内幕上与幕下的重要结构。
3. 颅外:外耳道、鼓室、内耳道的位置;4. 眶内结构;鼻腔、鼻旁窦、口腔与咽的构成;5. 颈内动、静脉的行程。
6. 相应连续矢状断层的CT、MR图像Coronal section of cranium and CT、MRI讲授To lecture1. 经红核的颅脑冠状断面的重要结构2. 各冠状断面的主要结构。
3. 相应连续冠状断层的CT、MR图像4. 颞骨的断层解剖鼓室的位置、六个壁及各壁的毗邻;鼓室上隐窝的位置与3个听小骨的连结及与鼓膜、前庭窗的关系;咽鼓管、鼓膜张肌半管的位置;乳突窦的位置;乳突窦入口及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的关系。
5. 迷路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内耳道的位置。
6. 面神经管与颈动脉管的位置。
7. 颅底CT、MR横断面与冠状断面图像上,鼓室、乳突窦与乳突小房、咽鼓管及迷路各结The jaw / neck section and CT 、MRI讲授To lecture第10~13断层1. 鼻腔与鼻旁窦、眶腔、咽的位置、毗邻及各腔内重要的结构。
2. 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上各腔的位置、形态。
第13~18断面1. 翼腭间隙、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咽周间隙、翼肌间隙的位置、间隙内重要的血管、神经。
2. 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上各间隙的位置与内容。
第二章颈部cervical part讲授To lecture1. 颈部的筋膜与筋膜间隙;颈部器官的形态结构。
2. 颈部与项部各肌。
第1~6横断层1. 咽的结构、分部与交通.2.喉软骨、声襞的位置与声门裂、喉腔的分部。
3.颈动脉鞘的位置、鞘内结构、颈外侧深淋巴群。
4.咽后间隙与椎前间隙的位置。
5.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颈部矢状断面与冠状断层。
1.矢状与冠状断面上咽、喉的形态结构、颈动脉鞘与鞘内结构及颈外侧深淋巴结的位置。
2.颈部MR正中矢状与冠状断层的图像。
The experiment of cranium / jaw / neck section第三章胸部thoracic partThe sectional anatomy of mediastinum and CT讲授To lecture1. 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2. 纵隔的分区与内容、纵隔间隙的位置与意义;第5~8横断面1.上纵隔各器官的位置排列规律。
2. 主动脉肺动脉窗的位置与内容。
第9~11横断面中纵隔内心包、心包横窦的位置、气管杈、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位置。
第12~17横断面四个心腔的位置及各腔的重要结构。
CT、MRI连续断层面上纵隔内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关系。
第1~11矢状断层1.纵隔内重要器官的配布情况。
2.各相应断层的CT、MR图像。
第1~8冠状断层1.各断面上纵隔内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关系;2.各断层的CT、MR图像。
The sectional anatomy of pulmonary segments and CT1. 第一、二肺门的断层解剖及CT图像。
2. 一、二、三级支气管的分支与分布。
3. 肺段的划分及肺内管道的配布规律。
4.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横断层1. 左、右肺在各断面中肺裂的位置、各叶内肺段的识别规律。
2. 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CT图像。
3. 相应的CT、MR图像。
第1~11矢状断层1. 肺内管道的配布情况。
2. 各相应断层的CT、MR图像。
第1~8冠状断层1. 各断面上两肺分叶、分段、各叶、段的位置、肺内支气管、肺动、静脉在肺内的走行、出入肺门的情况;2. 各断层的CT、MR图像。
The experiment of thoracic section第四章腹部abdominal partThe abdominal section and CT(1)讲授To lecture肝的形态、肝内管道在肝内的分支分布及肝的分叶、分段;胰的位置、毗邻与形态;腹膜后隙的概念、境界与内容(由临床影像科医生讲授)。
横断面第1~8横断层1. 胃、十二指肠、肝、肝外胆道、胰、两肾及两肾上腺的位置及彼此间的位置关系2. 肝叶、肝段的划分、肝内重要的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胰头、钩突、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关系。
第9~15横断层1. 盲肠、阑尾、升、横、降与乙状结肠的位置;空肠、回肠的位置;输尿管的位置。
2. 各相应横断面的CT、MR图像。
The abdominal section and CT(2)第1~11矢状断层1. 各断面腹腔器官的配布、腹膜结构与腹膜间隙。
2. 各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冠状断层1. 各断面上腹腔器官、结构、腹膜结构的位置及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2. 各断层的CT、MR图像。
The experiment of abdominal section男性盆部与会阴The sectional anatomy of male pelvic part讲授To lecture1、男性盆壁(骨盆与盆壁肌)、腔内器官、盆内腹膜与神经血管;2.会阴的概念、境界与分区、重要器官与结构。
第1~7横断层盆腔器官及腹膜配佈;盆膈;盆腔内静脉丛。
第2~8横断层坐骨肛门窝的位置、构成,会阴浅隙的内容。
矢状断层与冠状断层1. 各断面上盆腔器官与腹膜的配佈;2. 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I图像。
The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of prostat(由临床影像科医生讲授)女性盆部与会阴The sectional anatomy of female pelvic part讲授To lecture1、女性盆壁(骨盆与盆壁肌)、腔内器官、盆内腹膜与神经血管;2. 会阴的概念、境界与分区、重要器官与结构。
第3、4横断层卵巢的位置;第5~12横断层盆腔各器官及腹膜配佈;盆膈;盆腔内静脉丛。
第7~14横断层坐骨肛门窝的位置、构成。
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矢状断层与冠状断层1. 各断面上盆腔器官与腹膜的配佈;2. 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The experiment of sectional anatomy of male / female pelvic part上肢The sectional anatomy of upper limbs and CT\MRI讲授To lecture1、上肢三大关节(肩、肘、桡腕关节)的构成与结构特点;2.上肢肌的分群、分层、各肌群的位置关系;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
第1~8横断面:1. 臂与前臂骨、肌群、各群肌的配佈;肌间隔与骨筋膜鞘;2. 肘关节的构成;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
3. 手的各断面结构。
4. 以上各断面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图像。
下肢The sectional anatomy of lower limbs and CT\MRI讲授To lecture下肢四大关节(骶髂关节、髋、膝、踝关节)的构成与结构特点;2. 下肢肌的分群、分层、各肌群的位置关系;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
第1~7横断层:1.大腿各肌群及其所含各肌的配佈;2. 肌间隔与骨筋膜鞘;重要神经血管的位置。